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9709489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境至陕川界A2合同段K252K269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 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二六年一月33 / 35目 录1 项目背景11.1 工程概况11.2 项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21.3 路线工程地质概况42 项目人员组成103 项目实施方案及关键工序管理123.1 详勘执行技术标准依据133.2 详勘基本方法及工作量133.3测量定点153.4工程地质测绘163.5钻探183.6隧道详勘工作要求253.7轻型山地工程274 地质勘察进度计划284.1 施工准备阶段294.2 现场勘察294.3 室综合整理阶段305 进度与质量保证措施315.1 进度、安全

2、保证措施315.2 质量保证措施32附表:野外勘察工作用表46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境至陕川界A2合同段K252K269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1 项目背景1.1 工程概况包茂线是国家重点工程,北起蒙市,经蒙、等七省市自治区,终点到达省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四纵四横八条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之一,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至陕川界公路是包茂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西北与中部、西南乃至沿海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主骨架公路路网布局,加强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需要。1本项目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

3、/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桥涵设计车辆荷载为公路-级。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据初勘报告,沿线有特大、大中桥、互通9722m/10座,隧道4119m/2座,桥隧比例高达82%。山高坡陡,重难点工程多。 2本项目位于陕南大巴山区,大巴山主梁位于线路区南部陕川边境,走向北西,主脊海拔一般在3002000m,大巴山主脊海拔高达2522m,月河盆地地段最低约300m。勘察海拔在330905m之间,地势总体走向南高北低,北西西南东东向山脉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谷以V型谷为主,少量呈U型谷,属中深切割区。勘察路线方案基本沿汉江支流任河两岸展线,地形复杂,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

4、的沿溪线山区地形。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和初勘资料,本次我院承担的K252K269段为起点段,涉及到1处路堑K264+640K264+790路堑;10座桥梁K259+597K260+316磨子沟大桥、K260+354K260+510左家沟高架桥、K260+585K261+518马金1号高架桥、K261+515K263+531马金任河特大桥、K263+976K264+134半边沟高架桥、K264+229K264+360贾平村高架桥、K264+776K265+190瓦房沟1、2号大桥、K265+381K267+848金盆任河特大桥、K268+231K270+396高坝高架桥;3座隧道K263+352K2

5、63+966武家湾隧道、K265+188K265+393瓦房店隧道、K267+840YK268+246芭蕉1号隧道。为明确K252K269段详勘基本任务和目的要求,保证详勘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有关详勘阶段技术规定和设计要求,结合工程设计特点以及路线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初勘资料编制本工作大纲,旨在奠定技术质量控制基础,指导各项工作的布置实施和达到预期勘察目的。1.2 项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1.2.1 地理位置工作区地处市紫阳县境,路线大体呈南西走向。起点位于紫阳县家坝境K259,向西南西西再转向南沿任河经桑树沟、向阳镇、瓦房店、芭蕉乡,终点止于紫阳县巴蕉乡显钟村、新联

6、村境。1.2.2 地形地貌A2合同段主要位于陕南大巴山区。大巴山主梁位于线路区南部陕川边境,走向北西,主脊海拔2400m以上。境以少土多石的中低山为主,海拔一般在3002000m,大巴山主脊海拔最高达到2522m,月河盆地地段最低,海拔约300m。地势总体显示南高北低,北西西南东东向山脉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凤凰山、大巴山山势高耸,河谷深切,岸坡陡峻,相对比高5001200m,沟谷以V型峡谷为主,少量U型宽谷,属中深切割区。本区由于印支构造运动,使岭推覆褶皱造山,形成地貌类型总体上为北大巴山高中低山地貌景观。设计路线主要位于北大巴山区,贯穿路线长度约57.8km,沿线高程介于2801600m,

7、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任河,河床底板标高约280m,水库蓄水后所在部位水面标高约315m枯水位;最高点位于K317+600万源方案大巴山隧道,高程约1570m,地形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汉江支流任河由北向南沿线路发育,勘察区河谷切割较深,属中深切割区,形成沿线陡峭岸坡。勘察路线基本沿汉江支流任河及麻柳河两岸展线,展线标高多在330400m之间。构造运动是本区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受地质条件、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沿线地貌可分为河谷斜坡、低山、等单元。 1.2.2.1 河谷斜坡地貌单元勘察路段主要位于任河河谷及其支流河谷斜坡地带。海拔高程介于300400m之间。任河河谷多为U型谷,部分段落

8、为峡谷,两侧支流多呈V型。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发育有级阶地,呈片块状零星分布。任河河床中沉积有220m的砂砾石、卵石,强度较高。1.2.2.2 低山地貌单元分布于紫阳至毛坝K259+492K294+500之间,海拔高程介于5001000m之间。为大巴山之北坡,该区沟谷幽深,山势陡峻,呈尖棱状山峰和刃状山脊,切割深度200800m,在次级沟谷汇入处发育有规模不等的冲洪积扇和泥石流微地貌。山体自然坡度2540,局部形成山间峡谷。覆盖层厚薄不均,缓坡地带土层较厚,多种植农作物,易形成土质滑坡。1.2.3 气象与水文概况1.2.3.1 气象勘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区多山,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

9、差异显著。凤凰山以南的紫阳县境,年平均气温15.1,一月份平均气温3.5,七月份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7.2,多年平均降雨量1002mm。早霜期始于十二月上旬,晚霜始于三月上旬,无霜期278天。本区气候总的特点为:四季分明,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多春寒、伏旱,夏洪,秋涝。中低山区雨量充沛,高山区气候阴湿,夏秋季易形成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1.2.3.2 水文勘察区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地表水较为发育,路线涉及的河流主要有任河及其支流。区各河流流量变化直接受大气降水影响,洪水期多出现在79三个月。各河径流较短,河流狭窄,比降大,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仅在河

10、流凸岸或支流交汇部位残留较少量阶地堆积物。总之,区地表水发育,水量充沛。1.3 路线工程地质概况1.3.1 地层岩性测区沿线地层出露较多,由新到老有:第四系、侏罗系、志留系、奥系、寒武系;局部出露岩浆岩,主要发育于岭褶皱区寒武志留系地层中,多呈岩墙状产出。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3.1.1 第四系Q主要包括各级水系、河漫滩及冲沟带分布的冲洪积成因的卵砾石、漂石、圆砾土、砂质土以及分布于沟谷两侧斜坡、山脊、梁顶一带的残坡积块碎石、砾石、亚粘土等,厚度一般0.510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1.3.1.2 侏罗系J勘察区主要出露龙家沟组J2l,岩性为砂砾岩,含砂砾岩,杂砂岩,中厚层细粉砂岩,薄层粉砂质

11、泥岩,碳质泥岩、页岩,紫红色,少量深灰色黑色,巨厚层。间夹薄层煤线。断续分布于瓦房店K265+060F2断裂210、K266+200F3断裂350带。出露宽度150m。1.3.1.3 志留系S1.3.1.3.1 五峡河组S2w岩性为绢云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灰色,薄层状,岩质弱,风化强烈,风化厚度一般510m,易产生变形破坏。分布于瓦房店K265+440600带。出露宽度160m。1.3.1.3.2 陡山沟组S1ds岩性以中厚层细粉砂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中薄层粉砂岩夹粉砂质板岩、含炭粉砂质粘板岩,偶夹岩砂屑板岩。灰色,粉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本路段分布较多,于K265+21

12、0440、K265+600 K266+200F3断裂、K266+350560、K267+100K268+900一带出露,出露宽度2101800m。1.3.1.3.4 斑鸠关组O3-S1b岩性以含炭粉砂质板岩、炭硅质板岩为主,局部夹碱性辉长辉绿玢岩岩墙、岩床。断裂以北岩性组合以炭质板岩、炭硅质板岩为主,间夹较多的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炭硅质岩,浅灰深灰色,岩质坚硬,形成陡峭岸坡。片岩板岩岩质软弱,易风化变形,形成缓和地形。本路段分布较多,于K264+840F1断裂K265+060F2断裂、K266+560 K267+100、K268+900K269终点一带出露,出露宽度220540m。1.

13、3.1.4 奥系O1.3.1.4.1 洞河组O1d岩性为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绢云粘板岩、千枚岩夹钙质板岩,下部夹粉晶灰岩、钙质板岩、绢云石英片岩。浅灰深灰色,变余变晶结构,片理构造,岩质软弱,地形低缓,残坡积层覆盖较广泛,发育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本路段分布较广,分布于起点K261+500、K263+830K264+360、K264+480840F1断裂地带,出露宽度3602000m。1.3.1.5 寒武系1.3.1.5.1 箭竹坝组1j岩性为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中薄层结晶灰岩、含炭灰岩,局部夹薄层石煤,灰黑色,岩质坚硬,地形陡峭,多形成峰岭地貌,并发育溶洞。分布于K261+650K262、K2

14、62+080K263+700一带,出露宽度3501620m。1.3.1.6 岩浆岩路线区岩浆岩以早古生代碱性岩、基性、超基性岩为主,主要出露岭褶皱区寒武志留系地层中,多呈岩墙状产出。1.3.1.6.1 粗面岩呈带状、层状岩墙、岩床、岩脉侵入于洞河组、斑鸠关组中,主要岩性为粗面斑岩、粗面岩、粗面质火山角砾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等。分布于K263+700830一带,出露宽度130m。1.3.1.6.2 基性岩墙多呈岩墙、岩床侵入志留系及以下地层中,在奥系上部及下志留统,部分呈岩被状顺层侵入。主要岩性为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辉长玢岩,遭受微弱构造变形。分布于K261+100140、

15、K261+500650、K264+360480、K261+500650一带,出露宽度40150m。1.3.1.6.3 超基性岩墙多呈岩墙侵入于奥系及以下地层中,主要岩性为含斜长石辉石角闪岩,含斜长石角闪岩,绿帘阳起角闪辉石岩等,遭受构造变形,后期变质相对较弱。分布于K262+000080一带,出露宽度80m。1.3.2 地质构造1.3.2.1 褶皱构造勘察区总体处于岭褶皱带,受岭造山运动及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线路区地层升降频繁,褶皱构造极其发育,纵观区,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主体褶皱为大巴山背斜,也是区一级褶皱。大巴山背斜为一歪斜褶皱,核部地层为南沱组凝灰岩,两翼分别为陡山陀、灯影组、石牌组、

16、石龙洞组地层。轴向北西西,轴面倾向20065,核部向北歪斜,使北翼部分地层产状倒转,南翼出现断裂。在一级褶皱的基础上又发育二级褶皱和次级褶皱,沿线路由北向南背向斜紧密相扣,平均约2km见一褶皱,且多为紧束型,两翼地层产状较陡,一般倾角5070,局部直立,轴向总体以北西西向为主。北侧为紫阳中峰褶皱束,南侧为高滩兵房街褶皱束,两个褶皱束构成本区的三级构造单元。紫阳中峰褶皱束由两个复背斜夹一复向斜组成,长轴走向NWW,核部被月河断裂破坏,该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只有线路起点位于该褶皱束南翼边缘;高滩兵房街褶皱束为一复向斜,北翼被红椿坝曾家坝断裂破坏,呈NWW向延伸,次级褶皱以紧密线状为主,南、北被深断裂

17、所围限。麻柳坝以南,线路进入扬子准地台区,线路所处二级构造单元为其北缘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又分为高川褶断束和司上鸡心岭褶断束两个三级构造单元,麻柳坝附近走向NNW,区域总体构造线呈向南突出的弧形。1.3.3.2 断裂构造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区或性断裂包括以下三条。1.3.3.2.1 F1断裂红椿坝为一区域性断裂,位于线路K264+840m一带,西北端交于麻柳坝断裂上。沿瓦房向阳一线呈北西西向延展,沿断层发育线性河谷、水系变异点、断层三角面、垭口等。断裂带20150m,由多条断层组成,断面产状倾向1835,倾角6585,断层破碎带宽310m,由断层透镜体,角砾岩和炭化泥组成,北侧形成挤压片理带

18、。断裂切割洞河、斑鸠关、陡山沟组等岩层,沿该断裂断续有侏罗纪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地层分布,反映了早期具拉性质,晚期为左行逆断裂。1.3.3.2.2 F2断裂为一断裂,位于线路K265+060m一带,主断面产状2580。1.3.3.2.3 F3断裂为一断裂,位于线路K266+200一带,主断面产状21657。勘察路段关系密切的断裂为F1、F2、F3断裂,详勘时应加强对各断裂构造与路线相交部位工程场址的勘探揭露,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1.3.3 不良地质现象1.3.3.1 岩溶分布在K261+650K262、K262+080K263+700一带,主要岩性为寒武系箭竹坝组1j中的结晶灰岩、含

19、炭灰岩夹层,分布不均匀。受岩性、岩质制约,岩溶总体不发育或弱发育。1.3.3.2 滑坡区广泛分布五峡河组S2w、斑鸠关组b地层,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绢云粘板岩、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部分岩性含炭质,这些岩层强度低,均为软质岩石,抗风化能力差;大部分地段地层软硬相间,属半坚硬软质岩类,抗风化能力差异大,地表节理裂隙发育,强度急剧降低,层间结合不紧密,抗滑稳定性较差。同时,受褶皱、断裂等的影响,部分地段岩体破碎不完整,风化残坡积、崩坡积土层厚度较大,结构较松散,在地形条件的控制下,受人类工程活动、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易形成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初勘资料,本段路线区分布有大小

20、不等的滑坡体15处,其中分布于路线及构筑物附近的有8处,详勘时应详细查明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其对路线的影响,并采取综合勘探手段,以获取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治理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1.3.3.3 崩塌、危岩体、岩堆线路经过的大部分地段地层软硬相间,属半坚硬软质岩类,抗风化能力差异大,地表节理裂隙发育,强度急剧降低多形成陡崖,而沿线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均属于坚硬岩,多形成陡崖,加之岩体节理倾角较陡,多在7080之间,节理面近于垂直,在重力、水动力作用下,形成卸荷裂隙。部分岩块尚未崩塌,形成危岩体,部分岩块已沿节理崩塌,在下方形成岩堆。岩堆主要分布在陡山沟组S1ds细粉砂长石石英砂岩中;崩塌主要分布

21、沿线坚硬、较硬岩层中。根据初勘资料,本路段共分布有危岩体、崩塌、岩堆17处,其中分布于路线及构筑物附近的有6处,尤其是B11号崩塌体。详勘时应加强地质调绘,评价崩塌、危岩体、岩堆的稳定性及其对拟建公路的影响,为工程防治设计提供可行建议。1.3.3.4 顺层滑脱沿线起点段及后续局部地段存在顺向斜坡,顺向坡在公路建设中,由于人工切坡会改变斜坡的形态,可能产生沿岩体软弱夹层、岩层面顺层滑脱;沿线地层中存在绢云母粉砂质板岩、绢云粘板岩、千枚岩以及构造破碎带夹层。该类岩土层具质软、强度低、易风化等特征,极易形成软弱结构面,沿结构面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大,对公路工程稳定性影响较大。此外,应重视水库动水位变化对

22、顺向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水位以下斜陡坡。详勘时应加强对路堑边坡工程的地质调绘,重点地段进行地质钻探取样分析、原位测试,以获取为边坡支护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1.3.4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中生代以来,测区构造运动受岭构造带总体活动的影响,以断块升降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和山盆耦合的振荡性的均匀升降以及地震的多发性。新生代以来以大面积的隆起上升为主。根据国家地震局1999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测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度区,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记录,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地壳基本稳定。沿线基本处于地质构造相对较稳定的地质环境,为此适宜公路路基、路堑、桥涵及隧道等各类构

23、筑物建设。2 项目人员组成路线所经地区位于陕南大巴山区,大巴山主梁位于路线区南部陕川边境,走向北西,主脊海拔2400m以上,境以少土多石的中低山为主,海拔一般在3002000m,大巴山主脊海拔高达2522m,月河盆地地段最低,海拔约300m,地势总体显示南高北低,北西西南东东向山脉与河谷相间的地貌特征,凤凰山、大巴山山势高耸,河谷深切,岸坡陡峻,相对比高5001200m,沟谷以V型峡谷为主,少数U型谷,属中深切割区。地形地貌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岩溶、滑坡、崩塌、煤硐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确保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工期和安全,我院成立专门勘察项目经理部,下设8个专业组。全线地质

24、勘察技术工作和勘探施工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实施,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经理部统一领导下,实行分项目负责人制。勘察项目管理机构及分工见图21,主要人员构成见表21。图21项目管理机构框图工程地质组 严与平江水文地质组 郭春林钻探组步红军后勤组李 利工程测量组 罗晓军土工试验组 尹 旭内业组严与平质量安全组刘洪耀项目总负责人廖全涛项目技术负责郭春林表21 参 加 项 目 主 要 人 员 表岗位名称专业职务/职称本次主要工作容项目经理廖全涛工程物探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策划、组织管理项目技术负责郭春林工程地质工程师技术工作布置、质量检查工程地质组士虎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工程地质调绘室资料整理光强工程地质

25、高级工程师工程测量组罗晓军工程测量工程师测量放点徐爱华工程测量工程师土工试验组铭金工程地质工程师土工实验负责 旭工程地质工程师岩土水试验分析锋铃实验测试助 工岩土水试验分析 业 组严与平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综合整理成果编制郭春林工程地质工程师余 林水文地质高级工程师安 全 组鸿耀地 质工程师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许 磊安全工程师后勤保障组朱帮富政工科长后勤保障 利钻探高级工材料保障、设备维修蔡卫东司机高级工材料、人员运输钻探班组盛常林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钻探组织指挥协调熊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钻探质量验收胡德华工程地质工程师钻探编录原始资料整理华勇工程地质工程师 炎工程地质工程师袁健宝工程地质助理工程师钟建

26、矿工程地质助理工程师品学工程地质助理工程师万丹工程地质工程师鹏工程地质工程师孟锋工程地质工程师郭掁华工程地质工程师3 项目实施方案及关键工序管理为确保勘察深度和精度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必须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各项工作应有机结合并始终针对工程设计特点、场址地形地质特征以及初勘建议进一步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全面加深勘察深度,切实查明有关工程地质问题。为各构筑物的设计及边坡治理工程提供详细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详勘工作方法及基本要求见表32。3.1 详勘执行技术标准依据3.1.1 行业标准和规定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TJT064-98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JTJ004-893公路桥涵与地基基础设计规

27、TJT024-85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6公路隧道设计规JTG D7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8工程测量规 9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01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地勘容3.1.2 参照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1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3.1.3 前期资料 至高速公路境至陕川界A2合同段初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2 详勘基本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主要为钻探、岩土原位测试和室岩土水样试验分析,另将根据勘察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布

28、置适当的简易山地工程揭露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获取满足施工图设计所需的综合地质资料。预计详勘工作量见表31。表3-1 预估工作量表勘察方法工程类型桥梁隧道路基钻探陆地3360m/168孔480m/4孔480m/30孔水域水深215m800m/32孔挖探处总工作量5120/234各勘察手段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如表32。表32 工作方法及目的要求方法 容目 的基 本 要 求工程地质测绘1:2000工程地质图调绘重点查明较复杂工程场址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沿线两侧各宽150m200 m ,地质复杂应扩大围至两边的山脊或河谷。1:2001:500 地质剖面测量 准确反映工程边坡、不良地质的地质结构。全仪器法测

29、定地形线及各类地质现象点。钻探隧道进出口、桥梁基础位、高边坡及路基隧道洞身深钻揭露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水位,获取岩土试样、原位测试,为试验长观、测井等提供前提条件。金钢石钻头钻进,终孔孔径91mm。岩心采取率:完整岩层85%,破碎岩层、强风化层及碎石土层50%,粘性土90%。回次进尺:土层1m,软弱破碎带0.5m,完整岩层2m。粘性土取样器取样,岩样按风化层及设计需要采取。测量钻孔、勘探线保证勘探点、线定位准确。使用全站仪、极座标法施测。简易山地工程基岩埋深3m的场址避免搬运笨重机械钻浅孔,以合理的勘探投入获得所需地质资料。揭露基岩持力层,进行详细编录、取样和简易现场原位测试。取样岩样钻

30、孔中或山地工程点采取获取岩石试验样。采样后应立即密封和标识。土样获取土试验样。取样间距12m,厚度大于5m的土层分别取上、中、下原状土样,土层变化应及时取样。样品应立即密封和贴签并保湿保存。水样钻孔中或泉点获取水质分析样。取样后应立即密封、贴签,测侵蚀性CO2的水样应立即加入少许石粉并贴签注明。特殊水样按特殊要求采取。原位观测试验标贯钻孔砂土层测试砂土层力学指标。间距2m,每次30cm。土层厚度大于6m可分上、中、下测试三点次。动探碎石土全风化岩层测试碎石土、风化岩层工程力学性能指标间距2m做一次。每次连续贯入深度30cm水位各钻孔获得基本水文地质资料钻进时应测初见水位,终孔24小时后测静止水

31、位,工点完工后统一测一次静止水位。自流孔必须测静止水头高度和流量。抽水试验隧道岩溶充水及断层导水带为隧道防排水设计提供水文地质参数。采用稳定流试验方法,三个降深,每降深稳定时间不少于8小时。不能抽水则注水.测试地下含水层涌水量及渗透系数。室试验分析土工所采集土 样测定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粘性土:简常规试验,砂土:颗粒分析。严格按试验标准操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岩石所采集岩 样测定各类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桥址岩样作饱和单轴抗压试验;岩质高边坡、隧道样增加抗拉、抗剪试验。地层代表岩样应测试基本物理指标,特殊样品按要求作专门试验。水质所采集水 样分析水质类型及腐蚀性,为地下结构防腐蚀处理

32、设计提供水质依据。均进行水质简分析及侵蚀性CO2分析。严格按分析标准操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3.3 测量定点1仪器设备电子全站仪。2钻孔测量定点根据设计提供的孔位坐标,使用电子全站仪实地测量放点,引测点必须是已知的路线测设控制点。孔位测定后必须打木桩,并作标识。 钻孔结束后,凡平面位置、地面标高有变动的必须进行定测。3工程地质测绘定点 桥梁与边坡工程1:500纵断面、逐墩台横断面,隧道进出口1:2001:500纵、横断面等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测量,必须全断面使用仪器测量控制。 1:2000地质调绘中,与路线相关的重要地质点、水文地质点、岩溶点、不良地质点等使用全仪器测量定点;地形地质现象单一地段及

33、外延填图部分使用半仪器法或手持GPS定点。3.4 工程地质测绘1测绘围 1:2000地质图调绘沿路线进行,一般路段沿中线向两侧拓宽150m200 m,不良地质发育地区及重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现象发育地段应扩大追踪至其边界之外适当宽度。对路线或工程构筑物有重大影响的地质灾害体发育地段,测绘围包括不良地体完整形态及其形成、影响所涉及的相关地域,应扩大至坡顶及沟底。 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剖面测绘桥梁与路基边坡工程控制1:2001:500纵、横断面,剖面以轴线为中心,左右各40m。a、纵断面:沿轴线贯通该工点的全段,各工点独立编剖面号,该工点有多条时由线左至线右顺序编号,代号小号大号、。b、横断面:对于

34、桥梁工程应按墩台控制,垂直中线横剖左40m右40m。地形平坦处可多墩选一典型剖面,地形复杂处应分别控制墩位小号边、大号边剖面。对于路基边坡含滑坡等一般通过最大坡高处横切剖面,长度应达到影响路基工程的上坡及下坡围,坡面地形变化较大处应加密横剖面。各工点独立编剖面号,该工点有多条时由小号至大号顺序编号,代号11左端右端、22。隧道工程按左、右洞分别控制进出口段1:2001:500纵、横断面。a、进、出口纵断面一般沿轴线自洞口下50m至洞口上50m。剖面编号方法同桥梁工程。b、洞口横断面垂直轴线自左40m右40m,分别控制洞底横坡、洞顶横坡即每洞口至少2条,地形变化大者应横切下方或上方横坡。剖面编号

35、方法同桥梁工程。2测绘准备 充分收集并熟悉初勘资料,熟悉测区工程地质条件,明确本次工作需补充完善的地质测绘容。 充分了解具体工程设计方案,设计路线的纵断面及标高,各主要构造物设计长度、跨度、基础型式及尺寸等参数,使地质测绘与工程需要有机结合。 拟定调查重点、应查明的问题及预期主要成果,尤其对疑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要制定调查方案。3现场测绘 进场后,首先应熟悉区域地质资料及初勘地质资料,由项目部组织主要技术人员全线踏勘,对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建立整体认识,为各工点及边坡的勘探布置和大比例尺断面测绘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沿预设纵、横断面位置进行详细工程地质测绘,获取工程设计、边坡稳定性

36、分析所需的地形地质资料。 现场调查一律使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记录,不得漏项漏记。4资料整理 原始资料应实时整理、分析归纳,做到一日一清 ,一工点一清。典型地质现象、地质问题应及时上报单项成果和评价结论,以利项目部及时反馈设计,调整勘察布置或采取工程设计措施。测绘过程中应结合钻探资料及时综合分析,单工点测绘完成后,必须提供工点地质小结和成果图,以利指导勘探和工点报告编制。本路段基本沿河谷斜坡地带展线,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边坡稳定问题,受本区地质环境条件控制,沿线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调的关键是查明控制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不良地质的成因机制,指导勘探工作有的放矢。为此,必须详细调查、综合分

37、析研究各工点的地质信息,编制成果要宏观定性正确、微观分析有据,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准确,保证其结论正确,建议合理、针对性强。5不良地质调查测绘要点 岩溶勘察路段岩溶总体不发育,仅对局部灰岩分布区工程场址的初勘资料进行核对。 滑坡重点在与路线工程相关的滑坡及顺层易滑路段,调查其发育特征分布围,应包括滑坡体及周边相关地段。查明其成因类型,平剖面形态,诱发因素,活动史及危害性,自然尤其工程施工影响下的稳定性,对工程的影响等,提出防或整治建议。 崩塌与危岩体查明相关崩塌、危岩体的成因类型及分布围个体描述容见记录表。注重研究其物质组成、岩体结构、裂特征及卸荷松弛带厚度,判定其稳定性以及对工程的影响和危害程度

38、,提出防或整治建议。3.5 钻探1钻探方法采用钻探取心观察、土工及岩石试验分析、孔标贯及动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揭露和获取路线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 钻探工艺采用回转钻机施工,根据孔深要求选择适应的钻机。土层及软岩层宜使用合金钢钻头钻进,完整坚硬岩层宜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碎石卵石层可采用冲击钻头钻进。为保证岩心采取率、取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和质量,钻进中必须严格按规定进尺长度和试验、采样间隔要求操作,对破碎坍塌层位应采用泥浆护壁、缩短回次进尺、干抓、双管钻具取心等钻探工艺。 辅助方法:在基岩出露地段可施工坑、槽探代替钻孔,并扩大揭露面获取更多地质信息。 试验方法根据工程对象及特点,对土

39、层、砂层、碎石土等进行相应孔标贯、圆锥动探试验。对土样、砂样、岩样及时送达试验室,进行相应的试验分析,以确定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布孔原则 路基及边坡高边坡:根据设计资料,首先核实高边坡的路段中心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20m,然后根据每个高边坡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核定每个高边坡控制性横断面的数量,一般按100m300m围设一个控制性横断面,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每个横断面勘探测试点不少于2个,陡坡路堤:根据设计资料,首先核实陡坡路堤的路段山体自然坡角大于或等于26.6,然后根据每个陡坡路堤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核实控制横断面数量,一般按100m300m围设一个控制性横断面,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40、每个横断面勘探测试点不少于2个或辅以简易山地工程。高路堤:根据设计资料,首先核实高路堤的路段路堤的填土高度大于或等于12m,然后根据每个高路堤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核实控制横断面数量,一般按100m300m围设一个控制性横断面,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每个横断面勘探测试点不少于2个。一般路基:勘探点一般沿中线布置,对于土质路基段。每工段对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可布设1个钻孔,复杂路段可布设23个钻孔。岩溶路基:岩溶路基勘探应以物探勘探为主,物探布设沿路线的纵剖面;岩溶特别发育段平行路线布置23条纵剖面和横剖面,以控制路基处岩溶特征为准则。但在下列地段应建议设计布置适量钻孔与物探工作量。a地表塌陷、地表水

41、消失地段;b地下水活动强烈和地下水涌出地段;c可溶性岩石与非可溶性岩石接触地带;d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e褶皱轴部;f物性指标异常带点。桥梁工程a 非岩溶区、构造等不良地质体不发育地段大桥、特大桥沿轴线位置逐墩布置1个钻孔,主跨高大墩台因视地形复杂程度布置23孔墩台高位及低位,控制对于一般性结构的桥涵可根据详勘成果资料,在地层岩性变化不大,基岩埋深浅的地段隔墩布置1个钻孔或辅以挖探等轻型山地工程加以探明。特殊结构的桥梁应逐桩布孔。b 可溶性岩溶区及构造等不良地质体发育地段勘探孔建议逐墩按之字形布置,当发现岩溶及不良地质问题时可在该墩的另一侧补钻1个钻孔,当需要查明不良地质问题时,加密勘探孔。当桥

42、墩台处发现有规模较大的岩溶洞穴、地下暗河,及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强烈发育地段时,桥梁每个基础围不少于4个钻孔,当采用桩基础时应逐桩布置钻孔。 隧道工程长度在500m1000m隧道宜布置2个钻孔,钻孔布在洞口和物探异常部位,长度1000m时宜布置3个钻孔,钻孔布置在洞口及物探异常点或有代表性处。对地质复杂的隧道,钻孔数量应不少于3个,特长隧道每500m应有1个钻孔,钻孔布置在隧道中线外7m,以左右并交错布置,钻孔深度应在隧底设计标高以下5m。岩溶发育地段在隧道洞口和已判定的岩溶发育带、物性指标异常时应布置钻孔,钻孔深度应在隧底设计标高以下完整基岩钻进58m。钻孔应采取岩土样做物理力学试验,提供R

43、QD指标。钻孔取样间距按12m。并应做水文地质调查和水质分析试验工作,终孔后宜进行简易抽水试验。对于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辅助坑道、通风的斜井部位均需布置勘探孔。 不良地质a 滑坡首先根据初勘勘察的成果,确定滑坡对路线影响程度。当路线从滑坡体中心通过,对路线危害较大时,勘探工作应采取钻探、物探、现场原位测试辅以轻型的山地工程等综合的勘探手段。布设勘探线一般按防治构造物轴线与滑坡体方向交叉布置,顺滑动方向勘探线间距不大于50m,若滑体宽度小于50m时至少有一条勘探线。工程物探沿勘探线和主滑方向及防治构造物轴线方向十字或井字型布置,测线长度以控制滑坡体的围为准。勘探点布设在勘探线上,防治构造上的勘探点

44、间距一般不大20m,顺滑动方向的勘探点随地形变化布置,每个勘探线上的钻孔不少于1个,轻型山地工程一般沿滑坡体前缘及周边布置。物探方法以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地震勘探为主。b 岩堆、泥石流以物探勘探为主,结合构筑物类型综合布置勘探孔,在纵向勘探线上至少需布设2个代表性勘探点,钻探或挖探。物探方法以高密度电法、地震勘探为主。c 顺层滑脱顺层滑脱的勘探与路基边坡、专题研究综合考虑进行。3钻探施工要求 钻孔定位:根据测量放点进行钻孔定位,精度要求0.10m。钻孔放点量应在设备进场前达到一半以上,施钻人员进场后应踏勘各孔位,如有特殊情况陡崖、居民集中区等,应提前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再报我院项目总技术

45、负责,我院与设计部门协商同意后,拿到签字后的批复单后方可移孔进行施工。 孔深及孔径:a、孔深:高墩大跨一般每墩一孔,按60m孔深设计,要求进入微风化层40m;次高墩及较大跨一般按40m孔深设计,要求进入微风化20m;对桥台孔及短墩一般按20m孔深设计,要求进入微风化层10m,对顺向坡地段下达具体指导卡。若钻探过程中发现有软弱夹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时,孔深应钻至有效持力层5m以上,并在终孔前及时上报至项目总技术负责人批复,由项目总技术负责人确定最终孔深。b|、孔径:开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终孔孔径不宜小于91mm。c、路堑及路基一般按设计要求控制孔深,若在钻探深度围遇不良地质,视地质情况

46、由项目总技术负责人现场确定。 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层不宜小于85%,砂类土不宜小于75%,碎石类土不宜小于50%,坚硬完整岩层不宜小于85%,强风化及破碎岩层不宜小于60%,当存在滑坡、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问题时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对所有岩芯应按回次自上至下、从左至右放置,摆放不得倒置和杂乱,摆放长度以1.5m为宜。土层及破碎岩层用铅笔填写岩芯硬牌后置于回次后,完整岩心用油漆作标记,标记容:回次号第几块共几块。所有岩心应妥善保管直至验收摄影完毕。对隧道、大桥、特大桥及典型路基孔除取样外,每一层位还应选取代表性岩心10cm密封后作缩样装箱,岩心箱上应于长边两侧用油漆标记桥位、孔号、里程号,并最终交

47、项目组统一保管。 取样:根据详勘成果,除泥石流冲洪积扇外,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薄、岩体风化层厚度较大。该段施工中应从0.5m开始取样,每1.5m取样一件,若遇有岩性变化应立即取样,对岩芯应根据风化程度及深度截取代表性试样。除碎石土外均用取样器取样,严禁用水冲样,样品规格:108mm20cm。所有试样必须封好保存于阴凉处,妥善保管并及时送达工地实验室。土层及全风化岩层样品在原始记录表、样签及送样单中应标明原状样或扰动样,样签上应标明构筑物名称、孔号及里程桩号、样号孔号-顺序号、取样日期、天气、取样人,测试项目除特征要求处,一般做常规六项和筛分试验。强微风化岩体应在各处标明岩样,并注明风化程度,岩体取

48、样重点为软弱夹层。每座大桥或特大桥不同风化岩层各测试指标均应大于6组。一般测试指标为:天然、饱和、烘干3种状态下的容重、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吸水率。在隧道进出口、特大桥、大桥、以及典型路基地段的钻孔应在中上部取样进行不同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测试。 原位测试:在粘性土及砂类土层中每取完一件样即进行一次标准贯入试验,碎石类土及全强风化岩层中应先进行连续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后钻进成孔;标贯测试要求:在确定测试深度正确、孔底已清除干净后在钻杆作好深度标记,然后击入45cm 。记录时开始15cm记录为xx击/15cm,以后30cm每10cm记录一次击数。标准贯入试验后,编录人员应查看标贯器中的取出物

49、及核对贯入深度,在编录表中作相应描述,并将标贯器中的土应和岩芯一起按顺序排放,不符合上述要求者视为虚假标贯。碎石土、残积土、全、强风化岩层应进行连续重试验,每次贯入深度1.0m左右,间隔1.0m左右,记录每10cm击数。原位测试应尽量选用标贯试验,标贯头遇局部碎石卷曲后应及时更换。 坑槽探:应进行四壁素描,并对各地层作简要描述,如需在其中取样,应取60cm60cm60cm的原状样,并密封贴签后及时送检。所取样品在送达试验室时不得开裂。 水文:该段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钻探过程中要测定初见水位,终孔24小时后测量稳定水位。求每提一次钻立即测试一次动水位,钻进中动水位变化不大的要按地层记录一般动水位

50、,水位变化大的应按回次记录动水位。在地势低洼处开孔应干钻至初见水位。 野外记录及地质编录a班报表:严格按照钻探班报表所列准确完整记录钻探过程、现象及相关数字和尺寸;b地质编录:按粘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基岩进行描述。粘性土应描述成因、年代、名称、颜色、湿度、密度、稠度、夹层及包含物情况等。砂类土、碎石类土除上述描述外还应描述颗粒大小、矿物成分、形状和磨圆度、充填物的性质、充填程度和类型、密实程度等。基岩应描述成因、年代、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岩层厚度、岩体完整性及破碎程度,块度、采取率等。记录钻进中的水文动态、水位变化、返漏水以及进尺的难易程度等表现热症相关容可参考钻探

51、记录员手册。编录人员应对各孔周边进行简单调查记录,包括:行政区划县、镇、村、组、湾、微地形地貌、基岩出露情况,周围河流、地表水体分布情况,居民用水情况,采水点距离高度等,并记录于编录表第1页左上位置。编录人员应注意钻机钻进情况,并准确记录各回次的起开始钻进止开始提钻时间。无编录人员在场不得钻进,编录表必须在现场记录完整,严禁事后追记。及时绘制钻孔柱状草图、剖面草图等现场初步技术成果。3.6 隧道详勘工作要求1隧道详勘地质工作主要是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结合隧道初步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勘探方式与勘探工作量,通过勘察与分析为隧道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地质资料。2通过初勘阶段的

52、地质勘察工作,本路段隧道的主要地质问题是风化覆盖层的分布、断层破碎带、岩性分界带地下水等,每座隧道的工作重点应视具体情况加以确定。3本阶段进行除必要的1:2000地质调绘工作外,洞口及浅埋段应进行挖探或槽探,洞口段应实测1:200地质纵断面及横断面。4详勘阶段的每一钻孔除取岩样进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外,还应保护钻孔,以备进行孔壁弹性波速测试、简易抽注水试验以及其它必要的试验测试,对于土层及全强风化地层还应作标贯实验。5加强对岩样的物理力学性能实验与统计,并据此推荐洞身附近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于土体含全强风化岩体应提供如下物理力学参数:天然容重、干容重、饱和容重、含水率、液性指数与塑性指数、

53、摩擦角、聚力、孔隙率、弹性波速、地基承载力、极限摩阻力、弹性抗力系数。对于洞口岩土体应评价隧道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防治措施。对于岩体弱风化未风化应根据钻孔岩样及其它方式取样实验得到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完整度、节理发育情况等,通过综合分析与经验判断,推荐提供如下物理力学参数:天然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软化系数、弹性模量、弹性波速、弹性抗力系数、摩擦角、聚力、渗透系数、地基承载力、极限摩阻力。对于断层破碎带及溶洞填充物,应按土体要求进行勘察与测试,并提供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对膨胀岩土体则按相关规与规定进行。 6本路段地质勘察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勘察与分析,如岩性分界面、断层破碎带中地下水

54、的分布状况,施工过程中最大涌水量与稳定涌水量的预测,采用封闭衬砌时地下水可能的压力以及隧道排水对地表生态环境、水文环境的影响等。7洞口1:500地质平面图填绘围至测设中线外不小于50m,洞门前后也不小于50m;洞口1:200地质纵断面在洞门前不小于30m,洞门后不小于50m;洞口1:200地质横断面外侧不小于50m,侧不小于30m,填绘深度应达到设计标高下35m。8加强对隧道洞口、洞身附近裸露岩体的层理、节理与裂隙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以便为围岩分类以及推荐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提供依据。对于岩体的节理、层理及裂隙,应给出发育密度、闭合状况、填充状况以及其强度参数等。9勘察方法:隧道详勘应根据各隧道特点

55、分别确定地质勘探工作容,并在施工前下达具体指导卡。 钻孔:主要探明地层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岩体破碎程度,岩体弹性波速,含水层及透水程度等; 挖探与槽探:洞口段等覆盖层发育状况与试验、取样,断层破碎带产状,洞口段、浅埋段及其它认为必要的地方进行岩体节理裂隙调查统计; 调绘:岩性分界线、断层破碎带的分布,岩层产状与节理、层理发育状况及其对围岩定必影响。 抽注水试验与水文观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发育状况及相互关系,分段预测隧道涌水量,分析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以及重要水源地的影响; 岩土体物理力学实验:统计分析各类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3.7 轻型山地工程对工程场址覆盖层厚度小于3m,基岩地层构造较稳定地段

56、,或必须直观获取详细断面资料的不良地质点,宜采用山地工程进行揭露。主要考虑槽探、坑探方法,对关键地质层体和典型地质构造现象予以必要揭露,了解其结构、物质构成和基本发育特征,采集代表性岩石、土体的试验大样,以获取多种物理力学参数。如确有必要且条件允许,可选择典型岩土对象进行原位力学试验。山地工程揭露点应尽量综合利用,集编录素描、采样、现场试验于一体,对特别典型的不稳定体,可考虑将挖探与公路断面模拟试验结合起来。坑、槽探的编录按四壁展开附加底面素描图的方式进行,描述容较钻孔更为详细,施工完成后应拍摄照片资料含细部特写。4 地质勘察进度计划根据设计的工期要求及院对该项目的要求,项目部将从严密组织、科

57、学管理、统一调度、合理计划等方面着手,力争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按我院采用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精心勘察施工、提供满意成果的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具体进度计划如表41。 表41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进度安排时间项目20XX12月20XX1月20XX2月252831510152025301102030现场踏勘编制大纲、技术交底设备、人员进场测量放点地质测绘钻 探现场室资料整理外业验收提交中间资料编制和提交送审报告出版正式报告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将勘察进度划分为施工准备、现场勘察、综合整理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紧密相关、前后呼应,统筹实施。4.1 施工准备阶段

58、20XX12月2820XX1月2日。主要工作容如下。1、收集资料。对工作区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区域经济状况、气象水文等基础资料予以详尽收集。2、人员培训。项目组所有成员均要熟悉工作区有关背景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所承担工作的具体技术要求、工作方法、目的与任务;掌握本大刚所确定的各种工作方法,统一工作标准与技术标准。3、仪器设备配置。对勘察所需设备仪器进行调修维护,调配到位。4、办公用品调配。对勘察所需的办公用品采购、调配到位。5、生活及安全生产物资筹措。必要的生活物资及安全生产设施要筹措齐全,建立生活及安全生产保障系统。4.2 现场勘察20XX1月3日20XX2月15日。主要工作容

59、如下。1、进场后依据方便工作的原则,及时建立现场项目部,由勘察处主任廖全涛担任项目经理,统筹指挥和管理人力物力资源,协调各专业工作的配合;郭春林任项目技术负责,统筹各专业技术工作布置及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2、进场后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对全线进行踏勘,结合初勘资料了解全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条件,划分出重难点工程和复杂地质环境地段,为勘察工作突出重点奠定基础。3、对初勘尚未确定路线方案的地段进行地质测绘,并向设计提出明确结论,以利早确定路线方案,使本阶段勘察顺利实施。4、根据设计布置钻探工作量,及时跟进钻探施工作业。5、加强管理,按照质量保证措施和工期计划,监控质量和控制进度,保证工作质量和资料质量满足要求。为明确分项工作以及具体勘察点工程的勘察技术要求、目的任务,本项目实行下达指导书卡办法指导作业组现场工作,实施过程中实行中间检查、阶段验收控制办法监控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补救。6、本次项目成立综合业组,测量、地质测绘、钻探业人员集中办公,各作业组之间协助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