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

上传人:k*** 文档编号:99665462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左右7篇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1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老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老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假如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方我们在学习的

2、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定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老实的人吧!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怎样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觉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开展缓慢

3、,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假如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

4、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爱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5、;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盼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

6、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根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 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

7、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 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汲取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宏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拢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

8、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慎重而老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鼓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

9、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兴盛、礼仪之邦。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3 世界上的真理永久是最朴素的,就如同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如同春天永久要播种,秋天要收获1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如同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许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

10、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

11、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仰慕。 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答复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

12、解别人,就是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辉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4 世界上的真理永久是最朴素的,就如同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如同春天永久要播种,秋天要收获1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如同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许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

13、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

14、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仰慕. 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答复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

15、人”.了解别人,就是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辉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5 论语毕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缓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神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异。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

16、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呈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当然是好的,能防止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开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呈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方“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呈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养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

17、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说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_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善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乱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18、?”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开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觉。”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久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19、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6 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再丰富,绝对没有书上说的事情多,而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从书上学,当然这仅仅是学的一种方式,其他比方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是怎样成功怎样失败的,这也是学,但主要还是通过看书学,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怎么办呢?还要学为所用,力求学有所成,还要练习。学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东西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学的目的,也就是习了。用一个例子来讲,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先学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题,这就是习了。 学习又是件欢乐的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好学

20、者则乐学。有的同志一看到书就犯愁,看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坐不住人沉不住心,学不进去,当然就找不到学习的欢乐了,试想,书籍是一个思想精华的集中呈现和浓缩,徜徉在思维的海洋中,能静下心来想些事,应当是很幸福的。我中考之前,因为得病没能复习,回校后自我加压,有时一节课做一道物理题,反复验算,心无旁鹜,精神世界全沉醉在数字中,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一切感官刺激都不如投入的感觉好。解答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更是外人无法想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朋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朋友的概念,我相信是相同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错,朋友也如此,如水连绵,至清至纯,以水

21、为托,相与相助,有这样的朋友来往,自然是件快活的事。假朋友就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是这种朋友关系存在的前提,假如二人之间没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朋友了,或者说,这样的人也就不能称为朋友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的土点,可以译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气,咱不就是君子么?这话在现实社会更有道理。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有一分力使十分力,有一点能就逞十点能,稍有一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写了几篇稿文章就要出书,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当明星,太急躁了,用农村 俗话说,恐怕别人把他当愣子。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本领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韬光养晦,厚积慢发。那种好出

22、风头好充能显像的心态万万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亏的。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1500字7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呈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纵观论语,其实孔子本人的言论不多,大多为门生的对话或对门生的评价,整个论语分为二十章,看似一个松散的论集,然而整个论语又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论述,紧密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

23、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根底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

24、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阔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根底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因材施教”孔子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进行教学,如“柴也是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喻”。 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正是由于孔子实行因材施教,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其各尽其才,培养出一批有专长的社会有用人才。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与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呈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时机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查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论语读书感想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