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简笔与繁笔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99622525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简笔与繁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简笔与繁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简笔与繁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简笔与繁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简笔与繁笔(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四简笔与繁笔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局部思路和整体思路,正确地理解、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2.明确文章繁简应该“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提倡简练为文。3.学习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论述问题的方法。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作者在肯定评论界倡简病繁“诚然是不错”的同时,提出了“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见解,并针对“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和“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的实际情况,“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提倡简练为文”。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自己与一般看法不同的见解,指出简笔与繁笔的好坏优劣不

2、可一概而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要想做到繁简适当,就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提出论点并加以解释。论点是:“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句话中的“繁”字,意义并不一样。前一句中的“繁”指繁冗拖沓,含贬义;后一句中的“繁”指繁博繁丽,含褒义。本段的思路是:前三句,从评论界的一般看法入笔,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中间几句,对自己的见解加以进一步的解释。可分为两小层。前一小层“讲道理”“简”并不全都可取,“繁”并不全都可弃;后一小层“摆事实”概括提及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指出大师们“有时用简”,“有时使繁”。最

3、后一句,补充、完善论点。第二层(第24段):举例论证上述论点。第2段,举水浒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例子,来证明“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第3、4两段,举水浒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鲁迅先生社戏的例子,来证明“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其中前者与“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照应,后者与“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照应。第三层(第5段):运用引证法指出,要做到繁简适当,应该“来自生活,发诸真情”。这部分的整体思路是:“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1段);这是因为简有简的好处(第2段),繁有繁的好处(第3、4段);而要做到繁简适当,就应该“来自生活,发

4、诸真情”(第5段)。第二部分(第67段):针对“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的实际情况,“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提倡简练为文”。本文在写作上有几点可资借鉴。其一,开头先引述评论界的一般看法,承认其“诚然是不错的”,但这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用意在“然而”之后,这才是“言归正题”。这种“虚晃一枪,言归正题”的开头方法,适用于要阐发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的文章。其二,在运用例证法时,既有概括举例(如“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一语所引领出的两句话),又有具体举例(如第2、3、4三段的内容)。这种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地运用例证法,既有“点”,又有“面”,文字量并不大

5、,却论据充分。其三,巧妙的“照应”(第2、3、4段中的实例与第1段中“讲道理”部分的照应),使文章显得紧凑、严密。本文的语言典雅洗练,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音韵节奏,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例如:(1)“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2)“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3)“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这几句,在音韵上以四音节短语为主,读来斩截紧凑;在句式上都是前后相对的骈俪之辞,读来和谐上口。“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

6、、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愉快。”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使语意表达得准确、明晰。前者用“背着石板看戏”比喻读内容不错的冗长作品,突出了“本该是美好的艺术享受,却让人身心疲惫”这层意思;后者用“顺风行船”比喻读“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大师们的名著”,突出了舒畅、轻快,如乘风欲仙的感觉。(6)“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这两句简洁、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见解与判断,富有一言中的、能使人茅塞顿开的力度。教学建议一、处理课文第一部分(一)阅读课文第1段。1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注意提醒学生,作者的观点由两句话组成,不要“以偏

7、概全”。其关键在于,两句话的意思各有侧重,不能相互包容或替代。2组成论点的两句话中,“繁”字的意义是否相同?答案见“课文说明”。3组成论点的两句话中间的文字可分为几小层?每层大意是什么?两小层。前一小层“讲道理”,后一小层“摆事实”,都是为了进一步解释论点。(二)阅读课文第24段。1这几段,每段写的是什么?与第1段是什么关系?注:这个问题只强调内容,至于与第1段的照应,暂不涉及。第1问:第2段,举水浒中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例子来证明“简笔用得好”;第3段,举水浒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例子,第4段举鲁迅先生社戏的例子来证明“繁笔用得好”。第2问:这几段是举例证明第1段中提出的论点。2想想看

8、,除了从整体上说24段与第1段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之外,2、3、4各段与第1段还有什么具体的直接联系?(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照应之处)答案见“课文说明”。(三)阅读课文第5段。1顾炎武引刘器之的一段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第1问:文章哪里有什么繁简之分呀。古人的观点,说写文章就像是风吹过水面自然形成波纹一样,自自然然地浑洒成文。如果不是从自然出发,而有意这里多写点,那里少写点,那就错了。第2问:这句话强调了写文章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2整个第5段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要想做到繁简适当,就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四)梳理第一部分的思路。作者是怎样构思本文前5段的?各段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答

9、案见“课文说明”。二、处理课文第二部分1现今创作上存在着什么问题?一味求长,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不够,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欠洗练,“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2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强调什么?简练为文。三、讨论本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见“课文说明”。练习参考答案一、“简笔”,即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写得充分。举例略。二、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三、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很多作品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有欠洗练。四、一是例证法,选取水浒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二是引证法,引用权威性的刘勰、顾炎武

10、的评论,加强了论证的力量。五、文艺随笔是评论者对于文艺作品、文艺现象随时抒写的所见所感,因此这种文体具有议论兼感想、行文活泼轻灵、篇幅不大而格局精巧等特点。本文针对当时文艺创作越来越长且文字欠洗练的弊病,大量运用比喻,并引用权威性的评论来说明自己的论点,语言简练生动、生动活泼。有关资料一、背景简介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出版界一片春光,期刊和书籍如雨后春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小说,产生了许多扣动读者心弦,发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人到中年、齐厂长上任记、高山下的花环即是典型的例子。但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出得很多,但真正成

11、功的却很少;许多作品只有生活,只有感情,但语言艺术却不高,有些艺术上还相当粗糙。如本文所述,作者是因“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倾向”而写作本文的,但作者并未简单地从现象上看问题,而是透过现象看到“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他独辟蹊径,以文章繁简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文章繁简“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而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避免了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弊病,令人读了耳目一新。本文作者周先慎,发表于198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俗话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文章的繁简、撰著的长短,要根据思想内容、读者对象、社会条件、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具体需要来决定,所谓“文

12、无定法”就包括这方面的意思。但是,提倡简练为文,还是正确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固然有理,就是文章里的赘文、累句、浮词,也应当看作欺骗禾苗的芜草,一概除掉,甚至像鲁迅所主张的那样,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段,使文章的表达通畅、鲜明、有力。臃肿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负担。简笔与繁笔是篇一题一议的文艺随笔,属于文艺评论中的一种。文艺随笔是评论者对于文艺作品、文艺现象随时抒写的所见所感,因此这种文体具有议论兼感想,行文活泼轻灵,篇幅不大,格局精巧,语言警譬等长处。二、关于本文结构的另一种意见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概述文章繁简的观点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

13、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论证“繁简适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论点。分两层:第一层(23自然段):举例说明繁简得当,各尽其妙。以水浒传为例,分别用武松打虎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简笔与繁笔用得好的事例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先说明用笔极为简省,武松打虎中作者“写景阳岗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的“紧”字,都是用笔很简,又富有“神韵”,这有力地说明了简笔的好处。同样一部水浒传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只写了三拳,却用了繁笔,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去竭力铺张形容,使读者不但不厌其繁,反而产生了对鲁智深为民除害,伸张正义行为的同情和赞赏。论据典型有力。

14、第二层(45自然段):进一步论证论点,引用名人名言,阐述如何做到繁简适当。为了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作者对简繁问题,又作了一段精辟的论说:“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炼,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这样又使文章的论证深化了一步,读者所得到的是辩证的、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列举鲁迅社戏中“我”焦躁不安地等待名角小叫天出场的例子,精当有力地说明了在特定的情况下运用艺术上的繁笔,有别于啰嗦,起到了难以言传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文章进一步引用了刘勰、顾炎武的论述,从本质上深入说明了要做到繁简适当,必须经过文字的提炼,繁简必须“来自生活,发诸真情”。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议文章繁简得失,是要“提倡简练为文”。作者有感于当今创作上存在着偏长的趋向,指出写作本文的目的,旨在要“提倡简练为文”。写得过长的作品,其原因是对生活的提炼不够,艺术手法不纯熟和语言表达大洗炼。难怪人们对拖沓累赘的作品,感到吃力、头疼,读大师们的名著,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通过对比、更显得“提倡简练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