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理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99546515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4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理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理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理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理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理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教案(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第一页,共55页。第1页/共54页第二页,共55页。第2页/共54页第三页,共55页。1.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pngmin)的法向量的概念;能用向量语言表达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与平行关系;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2.能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空间距离,体会向量法在研究立体几何中的工具性作用.第3页/共54页第四页,共55页。1.已知直线a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pngmin)的法向量为n,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CA.若an,则a B.若an=0,则aC.若an,则a D.若an=0,则a 由方向(fngxing)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定义可知应选C.

2、对于选项D,直线a平面也满足an=0. 第4页/共54页第五页,共55页。2.已知、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其方向(fngxing)向量分别为n1、n2,给出下列结论: 若n1n2,则;若n1n2,则, 若n1n2=0,则;若n1n2=0,则. 其中正确的是( )AA. B.C. D.第5页/共54页第六页,共55页。3.在二面角-l-中,平面的法向量(xingling)为n,平面的法向量(xingling)为m.若n,m=130,则二面角-l-的大小为( )CA.50 B.130C.50或130 D.可能(knng)与130毫无关系 因二面角的范围是0,180,由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

3、或互补可知,二面角的大小可能是130也可能是50.有时可从实际图形中去观察(gunch)出是钝角或锐角.第6页/共54页第七页,共55页。4.若直线(zhxin)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120,则直线(zhxin)l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 .30 由题设,l与所成的角=90-(180-120)=30.第7页/共54页第八页,共55页。5.已知三棱锥P-ABC各顶点(dngdin)的坐标分别是P(-1,0,0),A(0,1,0),B(-4,0,0),C(0,0,2),则该三棱锥底面ABC上的高h= .217第8页/共54页第九页,共55页。 由已知, =(-1,-1,0), =(-4,-

4、1,0), =(0,-1,2).设平面(pngmin)ABC的法向量n=(x,y,z), n =-4x-y=0 y=-4x n =-y+2z=0, y=2z,取x=-1,得n=(-1,4,2).则h= = = .AP AB AC得则AB AC|n APn 2221 ( 1)( 1)40 2|(1 )42 321217第9页/共54页第十页,共55页。1.法向量的有关概念及求法如果一个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该向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法向量的求法步骤:(1)设:设出平面法向量的坐标n=(x,y,z);(2)列:根据na=0且nb=0可列出方程;(3)解:把z看作常数(chngsh),用z表示x

5、,y;(4)取:取z为任意一个正数(当然取得越特殊越好),便得平面法向量n的坐标.第10页/共54页第十一页,共55页。 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线线关系:若不重合的两直线(zhxin)AB、CD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 . 一般关系:设直线(zhxin)AB与CD所成的角为 (0, ),则cos=|cos , | = . 特殊关系:()ABCD (用于证明线线垂直); ()ABCD 存在实数,使 (用于证明线线平行).AB CD 2AB CD |AB CDAB CD AB CD =0AB CD AB CD = AB CD 第11页/共54页第十二页,共55页。 (2)线面关系:若平面外的

6、直线AB的方向向量(xingling)为 ,平面的法向量(xingling)为n. 一般关系:设直线AB与平面所成的角为(0, ),则有sin=|cos ,n| = . 特殊关系:()AB n存在实数,使 =n(用于证明线面垂直); ()AB n n=0(用于证明线面平行).AB 2AB | |AB nABn AB AB AB AB 第12页/共54页第十三页,共55页。 (3)面面关系:若平面的法向量为n,平面的法向量为m. 一般关系:设以,为面的二面角为(0,),则与n,m . 当二面角为锐(直)二面角时,cos=|cosn,m|= . 当二面角为钝二面角时,cos= . 特殊(tsh)关

7、系:()nm . (用于证明面面垂直);相等(xingdng)或互补|n mn m |n mn m nm=0第13页/共54页第十四页,共55页。 ()nm存在实数,使 (用于证明面面平行(pngxng). (4)点到平面的距离:若AB是平面外的一条线段,B是AB与平面的交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 设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d,则d等于 在n上的射影的绝对值. 即d=| |cos ,n|= .n=mAB AB AB |AB nn 第14页/共54页第十五页,共55页。 (5)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若异面直线AB、CD的方向向量(xingling)分别为 、 ,n ,n ,又MAB,PCD,则异面直线AB、

8、CD间的距离d= .CD AB |MP nn AB CD 11第15页/共54页第十六页,共55页。例1 如图,已知直三棱柱(lngzh)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且AB=AA1,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ABC; (2)求证:B1F平面AEF.第16页/共54页第十七页,共55页。 如图所示,分别以AB、AC、AA1所在直线(zhxin)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令AB=AA1=4,则A(0,0,0),E(0,4,2),F(2,2,0), B(4,0,0),B1(4,0,4),C(0,4,0),D(2,0

9、,2),A1(0,0,4). (1)可得 =(-2,4,0). 又平面ABC的法向量 为 =(0,0,4). 因为 =-20+ 40+04=0, 所以DE平面ABC.DE1AADE1AA第17页/共54页第十八页,共55页。(2) =(-2,2,-4), =(2,-2,-2), =(2,2,0),B1F =(-2)2+2(-2)+(-4)(-2)=0,则 ,所以B1FEF, =(-2)2+22+(-4)0=0,则 ,所以B1FAF.又因为(yn wi)EFAF=F,所B1F平面AEF.1B F EF AF EF 1B F EF 1B F AF 1B F AF 线面和面面平行或垂直关系的论证应用

10、空间向量法时既可以选择基向量,将问题涉及的线面对应的向量用基向量表示,然后通过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实现问题论证,也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zubio)系,利用坐标(zubio)运算判定线面平行或垂直.第18页/共54页第十九页,共55页。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 (1)证明:平面(pngmin)AED平面(pngmin)A1FD1; (2)在AE上求一点M,使得A1M平面(pngmin)DAE.第19页/共54页第二十页,共55页。 (1)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不妨(bfng)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D(0,0,0),A(2

11、,0,0),E(2,2,1),F(0,1,0),A1(2,0,2),D1(0,0,2).设平面AED的法向量为n1=(x1,y1,z1), n1 =(x1,y1,z1)(2,0,0)=0 n1 =(x1,y1,z1)(2,2,1)=0,所以2x1=0,2x1+2y1+z1=0.令y1=1,得n1=(0,1,-2).则DA DE第20页/共54页第二十一页,共55页。同理可得平面A1FD1的法向量n2=(0,2,1).因为n1n20,所以(suy)平面AED平面A1FD1.(2)由于点M在直线AE上,所以(suy)可设 = =(0,2,1)=(0,2,),可得M(2,2,),于是 =(0,2,-

12、2).要使A1M平面DAE,又因为A1MAD,所以(suy)只需A1MAE,所以(suy) =(0,2,-2)(0,2,1)5-2=0,得= .故当AM= AE时,A1M平面DAE.AM AE 1AM1AMAE 2525第21页/共54页第二十二页,共55页。 本题是通过证明(zhngmng)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zhngmng)两个平面垂直的,显然比用传统的几何方法证明(zhngmng)垂直关系要简单得多.类似地,若要证明(zhngmng)两个平面平行,则可以通过证明(zhngmng)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平行向量来证明(zhngmng).第22页/共54页第二十三页,共55页。例2 单位

13、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fnbi)是BC、C1D1的中点.(1)求证:MN平面B1D1DB;(2)求直线MN与平面C1BD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点M到平面C1BD的距离;(4)求二面角A-BC1-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第23页/共54页第二十四页,共55页。 正方体是一个非常适合建立空间(kngjin)直角坐标系的几何体,问题都可以用空间(kngjin)向量的坐标计算解决.问题(1),可利用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垂直来证明;(2)(3)(4)中都与平面C1BD的法向量有关,故先求平面C1BD的法向量.第24页/共54页第二十五页,共55页。 (1)证明: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

14、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M( ,1,0),N(0, ,1),A1(1,0,1),C1(0,1,1),C(0,1,0),B(1,1,0),B1(1,1,1),所以 =(- ,- ,1).在正方体中,易知有A1C1平面B1D1DB,故 =(-1,1,0)是平面B1D1DB的一个(y )法向量.又 =(-1,1,0)(- ,- ,1)=0,所以 .显然MN平面B1D1DB,故MN平面B1D1DB.1212MN 121211AC11ACMN 121211ACMN 第25页/共54页第二十六页,共55页。(2)设平面C1BD的法向量(xingling)为n=(x,y,z), =(1,1,0), =(-1

15、,0,1). n =0 x+y=0 n =0 -x+z=0.令x=1,则n=(1,-1,1).设MN与平面C1BD所成的角为,则sin=|cos ,n|= = = ,故cos= .所以直线MN与平面C1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DB 1BC 则,即DB MN | |MN nMNn | 0.50.5 1|632 237373第26页/共54页第二十七页,共55页。(3)DM是平面C1BD的一条斜线段,平面C1BD的法向量(xingling)为n=(1,-1,1).设M到平面C1BD的距离为d,则d=| |cos ,n|= = ,所以点M到平面C1BD的距离为 .DM |DM nn DM 1|10|

16、23 3636第27页/共54页第二十八页,共55页。(4)平面C1BD的法向量(xingling)为n=(1,-1,1).由正方体的性质,易知平面ABC1D1的一个法向量(xingling)为 =(-1,0,-1).设二面角A-BC1-D的平面角为,由图形易知,为锐角.而cos=|cosn, |= = = ,故二面角A-BC1-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BC1BC11| |n BCnBC | 1 1|32 6363第28页/共54页第二十九页,共55页。 立体几何中空间角、空间距离的计算往往技巧性较强,思路(sl)易受阻,可借助向量的运算,特别是坐标运算的功能,极大地减少了逻辑论证的思维量,

17、取而代之的是向量带来的运算量.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要点有:建系后,写有关点或向量的坐标时要仔细;要明确空间角、空间距离的向量描述方式;要熟悉本例中求平面的法向量的方法.第29页/共54页第三十页,共55页。 如图,平面ABE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与ABCD都是直角梯形(txng),BAD=FAB=90,BC AD,BE AF. (1)证明:C、D、F、E四点共面; (2)设AB=BC=BE,求二面角 A-ED-B的大小的余弦值.1212第30页/共54页第三十一页,共55页。 (方法一)(1)证明(zhngmng):延长DC交AB的延长线于点G.由BC AD,得 = = = .延

18、长FE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同理可得 = = = ,故 = ,即G与G重合,因此直线CD、EF相交于G,所以C、D、E、F四点共面.12GBGAGCGDBCAD12G EG F G BG A BEAF12G BG A GBGA第31页/共54页第三十二页,共55页。(2)设AB=1,则BC=BE=1,AD=2.取AE的中点M,则BMAE.又由已知得AD平面ABEF,故ADBM,因为BM与平面ADE内两相交(xingjio)直线AD、AE都垂直,所以BM平面ADE.作MNDE,垂足为N,连接BN.由三垂线定理知BNED,BNM为二面角A-ED-B的平面角.因为BM= ,MN= = ,故tanBN

19、M= = .所以二面角A-DE-B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2212AD AEDE 33BMMN62105第32页/共54页第三十三页,共55页。(方法二)(1)证明:由题意(t y),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AB=a,BC=b,BE=c,则B(a,0,0),C(a,b,0),E(a,0,c),D(0,2b,0),F(0,0,2c), =(0,b,-c), =(0,2b,-2c).故 = ,从而由E FD,得ECFD,故C、D、F、E四点共面.EC FD EC FD 12 第33页/共54页第三十四页,共55页。(2)由题可设AB=1,则BC=BE=1,A(0,0,0

20、),所以B(1,0,0),C(1,1,0),D(0,2,0),E(1,0,1),所以 =(0,2,0), =(1,0,1), =(-1,2,0), =(0,0,1).设平面ADE与平面BDE的法向量(xingling)分别为n1=(x1,y1,z1),n2=(x2,y2,z2), n1 =2y1=0 y1=0 n1 =x1+z1=0 x1=-z1所以n1=(-1,0,1).ADAE BD BE 则ADAE ,解得,取z1=1,第34页/共54页第三十五页,共55页。同理,n2=(2,1,0).所以cos= = =- ,所以二面角A-DE-B的大小(dxio)的余弦值为 .1212|n nnn

21、225 105105第35页/共54页第三十六页,共55页。 如图,在四棱锥(lngzhu)P-ABCD中,PA底面ABCD,DAB为直角,ABCD,AD=CD=2AB,E、F分别为PC、CD的中点. (1)求证:CD平面BEF; (2)设PA=kAB,且二面角 E-BD-C的平面角大于30, 求k的取值范围.第36页/共54页第三十七页,共55页。 已知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故可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xingling)法求解. (1)证明:如下(rxi)图,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AP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a,则易知点A,B,C,D,F

22、的坐标分别为A(0,0,0),B(a,0,0),C(2a,2a,0), D(0,2a,0),F(a,2a,0),第37页/共54页第三十八页,共55页。从而 =(2a,0,0), =(0,2a,0),所以(suy) =0,故 .设PA=b,则P(0,0,b),而E为PC的中点,故E(a,a, ),从而 =(0,a, ).所以(suy) =0,故 .由此得CD平面BEF.DCBF DCBF DCBF 2bBE 2bDCBE DCBE 第38页/共54页第三十九页,共55页。(2)设E在xAy平面上的投影为G.过G作GHBD,垂足为H.由三垂线(chu xin)定理知EHBD.从而EHG为二面角E

23、-BD-C的平面角.由PA=kAB,得P(0,0,ka),E(a,a, ),G(a,a,0).设H(x,y,0),则 =(x-a,y-a,0), =(-a,2a,0).由 =0,得-a(x-a)+2a(y-a)=0,即x-2y=-a. 2kaGHBD GHBD 第39页/共54页第四十页,共55页。又因为(yn wi) =(x-a,y,0),且 与 的方向相同,故 = ,即2x+y=2a. 由解得x= a,y= a.从而 =(- a,- a,0),| |= a,tanEHG= = = .由k0知EHG是锐角.由EHG30,得tanEHGtan30,即 ,解得k .故k的取值范围为( ,+).G

24、HBD BHBHxaa 2ya453515GH5535|EHGH255kaa52k52k332 15152 1515 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向量的运算,把二面角的平面角用k表示出来,利用三角不等式求k的取值范围.第40页/共54页第四十一页,共55页。1.熟练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性质及基本定理是解决空间向量问题的基础,特别是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空间向量分解定理、数量积的性质等.2.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的一般方法:把线段或角度转化为向量表示,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或证明去解决问题.向量法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dish)问题,若能恰当选取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会使运

25、算更简捷.第41页/共54页第四十二页,共55页。3.利用坐标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降低了推理难度,可以避开一些较复杂的线面关系.但较复杂的代数(dish)运算也容易导致出错,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灵活地选用解题方法,不要生搬硬套.4.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一般用向量共线定理;解决两点间的距离或某一线段的长度,一般用向量的模来解决;求异面直线的夹角,一般可以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但要注意两种角的范围不同,最后应注意转化;解决垂直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第42页/共54页第四十三页,共55页。学例1 (2008江苏卷)如图,设动点P在棱长为的正方体ABCD-A1B1C

26、1D1的对角线BD1上,记 =.当APC为钝角(dnjio)时,求的取值范围.11D PD B第43页/共54页第四十四页,共55页。 由题设可知,以 、 、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kngjin)直角坐标系D-xyz,则有A(1,0,0),B(1,1,0),C(0,1,0),D1(0,0,1).由 =(1,1,-1),得 = =(,-),所以 = + =(,-,)+(1,0,-1)=(1-,-,-1), = + =(-,-,)+(0,1,-1) =(-,1-,-1).DA DC1DD 1D B 1D P 1D B PA 1PD 1D A PC 1PD 1DC 第44页/共54页第

27、四十五页,共55页。显然(xinrn)APC不是平角,所以APC为钝角,等价于cosAPC=cos = 0,这等价于 0,即(1-)(-)+(-)(1-)+(-1)2=(-1)(3-1)0, 1.因此,的取值范围为( ,1).PA PC | |PA PCPAPC PA PC 1313第45页/共54页第四十六页,共55页。 (2009天津卷)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平面ABCD,ADBCFE, ABAD,M为EC的中点(zhn din),AF=AB=BC=FE= AD (1)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平面AMD平面CDE; (3)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学

28、例212第46页/共54页第四十七页,共55页。 (方法(fngf)一)(1)由题设知,BFCE,所以CED(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设P为AD的中点,连接EP,PC.因为FE AP,所以FA EP,同理,AB PC.又FA平面ABCD,所以EP平面ABCD.而PC,AD都在平面ABCD内,故EPPC,EPAD.由ABAD,可得PCAD.设FA=a,则EP=PC=PD=a, CD=DE=EC= a, 故CED=60.所以异面 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为60.2第47页/共54页第四十八页,共55页。 (2)证明:因为DC=DE且M为CE的中点,所以DMCE.连接(linji

29、)MP,则MPCE.又MPDM=M,故CE平面AMD.而CE平面CDE,所以平面AMD平面CDE.第48页/共54页第四十九页,共55页。(3)设Q为CD的中点,连接PQ,EQ.因为CE=DE,所以(suy)EQCD.因为PC=PD,所以(suy)PQCD,故EQP为二面角A-CD-E的平面角.由(1)可得,EPPQ,EQ= a,PQ= a.于是在RtEPQ中,cosEQP= = ,所以(suy)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为 .6222PQEQ3333第49页/共54页第五十页,共55页。(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jinl)空间直角坐标系,点A为坐标原点.设AB=1,依题意得B(1,0,0),

30、 C(1,1,0),D(0,2,0),E(0,1,1),F(0,0,1),I( ,1, ).(1) =(-1,0,1), =(0,-1,1),于是cos , = = .所以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为60.1212BF DEBF DE|BF DEBFDE 00 12212第50页/共54页第五十一页,共55页。(2)证明:由 =( ,1, ), =(-1,0,1), =(0,2,0),可得 =0, =0.因此,CEAM,CEAD.又AMAD=A,故CE平面(pngmin)AMD.而CE平面(pngmin)CDE,所以平面(pngmin)AMD平面(pngmin)CDE.12AM 12CE

31、 ADCE AM CE AM 第51页/共54页第五十二页,共55页。(3)设平面CDE的法向量为u=(x,y,z), u =0 -x+z=0 u =0 -y+z=0.令x=1,可得u=(1,1,1).又由题设,平面ACD的一个(y )法向量为v=(0,0,1).所以,cosu,v= = = .因为二面角A-CD-E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 .CE 则,于是(ysh)DE| |u vu v 00 13 1 3333第52页/共54页第五十三页,共55页。本节完,谢谢(xi xie)聆听立足教育(jioy),开创未来第53页/共54页第五十四页,共55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3)解:把z看作常数,用z表示x,y。(用于证明面面垂直)。设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d,则d等于。取AE的中点M,则BMAE.。立足教育,开创(kichung)未来第五十五页,共5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