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实用标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944696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实用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实用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实用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实用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专业认证实用标准(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附件1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办学的根本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师X类专业。维度监测指标参考标准课程与教学1教师教育课程学分1必修课10学分总学分14学分2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0%3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50%合作与实践4教育实践时间 218周5实习生数与教育实践基地数比例3420:1师资队伍6生师比518:17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有8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学校平均水平9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960%10中学

2、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1020%支持条件11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1121313%12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学校平均水平13生均教育实践经费14学校平均水平14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1530册每6个实习生配备中学学科教材1套15微格教学、语言技能、书写技能、学科实验教学实训室等教学设施有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师X类专业。一、培养目标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

3、根底教育改革开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X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开展预期,表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X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与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展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展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二、毕业要求专业应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X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n 践行师德2.1

4、师德规X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X,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n 学会教学2.3 学科素养 掌握所教学科的根本知识、根本原理和根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根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

5、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2.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开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展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根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n 学会育人2.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根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2.6 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开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展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

6、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展教育和引导。n 学会开展2.7 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开展意识。了解国内外根底教育改革开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开展需求,进展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2.8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三、课程与教学3.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3.2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表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

7、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注重根底性、科学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X生学习状况与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3.4 课程实施 重视课堂教学在培养过程中的根底作用。依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应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能够恰

8、当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X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养成师X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一话等从教根本功。3.5 课程评价 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展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四、合作与实践4.1 协同育人 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根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4.2 基地建设 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适宜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X生教育实践需求。每20个

9、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4。4.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穿,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2。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X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4.4 导师队伍 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充足,相对稳定,责权明确,有效履职。4.5 管理评价 教育实践管理较为规X,能够对重点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良制度。依据相关标准,对教育实践表现进展有效

10、评价。五、师资队伍5.1 数量结构 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开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8:1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60%9,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8,且为师X生上课。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原如此上不少于2人7。根底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10。5.2 素质能力 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X,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开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

11、X生开展与职业规划。师X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5.3 实践经历 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学教育服务经历18,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根底教育研究成果。5.4 持续开展 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合理制定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开展机制。六、支持条件

12、6.1 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经费满足师X生培养需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1112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1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更新经费有标准和预决算。6.2 设施保障 教育教学设施满足师X生培养要求。建有中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满足“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需要。信息化教育设施能够适应师X生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建有教育教学设施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方便师X生使用。6.3 资源保障 专业教学资源满足师X生培养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使用率较高。生均教育类纸

13、质图书不少于30册15。建有中学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其中现行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每6名实习生不少于1套。七、质量保障7.1 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7.2 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7.3 外部评价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应机制以与根底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展定期评价。7.4 持续改良 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展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

14、X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良和提高。八、学生开展8.1 生源质量 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能够吸引志愿从教、素质良好的生源。8.2 学生需求 了解师X生开展诉求,加强学情分析,设计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为师X生开展提供空间。8.3 成长指导 建立师X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时为师X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满足师X生成长需求。8.4 学业监测 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监测师X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保证师X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8.5 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获得教师某某书的比例不低

15、于75%16,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7。8.6 社会声誉 毕业生社会声誉较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卓越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师X类专业。一、培养目标1.1 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根底教育改革开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1.2 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X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开展预期,表

16、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X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与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1.3 目标评价 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展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展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二、毕业要求专业应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X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n 践行师德2.1 师德规X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X,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

17、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2.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n 学会教学2.3 知识整合 扎实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了解跨学科知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理解并初步运用,能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2.4 教学能力 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开展的促进者。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能够

18、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展学习评价。2.5 技术融合 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n 学会育人2.6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根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与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2.7 综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教育

19、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开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展育人活动,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展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学会开展2.8 自主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开展意识。了解专业开展核心内容和开展阶段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开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2.9 国际视野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根底教育改革开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展教育教学。2.10 反思研究 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掌握教育实践研

20、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2.11 交流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三、课程与教学3.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跟踪对接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前沿,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3.2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表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21、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注重根底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X生学习状况与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形成促进师X生主体开展的多样性、特色化的课程文化。3.4 课程实施 重视课堂教学在培养过程中的根底作用。依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方式应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师X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改革。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师X

22、生“三字一话等从教根本功扎实。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教师教育特色,有利于养成从教信念、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3.5 课程评价 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展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四、合作与实践4.1 协同育人 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4.2 基地建设 建有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具有良好的校风,较强的师资力量、学科优势、管理优势、课程

23、资源优势和教改实践优势。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其中,示X性教育实践基地不少于三分之一4。4.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递进贯穿,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2。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X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和上课类型。4.4 导师队伍 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足,水平高,稳定性强,责权明确,协同育人,有效履职。4.5 管理评价 教育实践管理

24、规X,能够对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严格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良制度。具有教育实践标准,采取过程评价与成果考核评价相结合方式,对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进展科学有效评价。五、师资队伍5.1 数量结构 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开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6:1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不低于80%9,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于学校平均水平8,且为师X生上课、担任师X生导师。配足建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原如此上不少于3人,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根底教育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10,原如此上为省市级学科

25、带头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能深度参与师X生培养工作。5.2 素质能力 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X,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突出的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治学严谨,跟踪学科前沿,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开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X生开展与职业规划。师X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5.3 实践经历 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每五年至少有一年中学教育服务经历18,能够指导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并有丰富的根底教育研究成果。5.4 持续开展 制定并实施教

26、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机制完善;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合理制定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高校和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开展机制健全、成效显著。六、支持条件6.1 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经费满足师X生培养需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5%1112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高于学校平均水平,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高于学校平均水平1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更新经费有标准和预决算。6.2 设施保障 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中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

27、台和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满足“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远程见习等实践教学需要。信息化教育设施能够支撑专业教学改革与师X生学习方式转变。教育教学设施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顺畅,师X生使用便捷、充分。6.3 资源保障 专业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高。教育类纸质图书充分满足师X生学习需要15。建有中学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有国内外多种版本中学教材,其中现行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每6名实习生不少于1套。七、质量保障7.1 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

28、要求达成。7.2 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并有效执行,运用信息技术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全程监控与常态化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7.3 外部评价 建立毕业生持续跟踪反应机制以与根底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展定期评价。7.4 持续改良 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展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X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良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八、学生开展8.1 生源质量 建立符合教师教育特点的制度措施,能够吸引乐教、适教的优秀生源。8.2 学生需求 充分了解师X生开展诉求,加强学情分析。设计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培养

29、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鼓励跨院、跨校选修课程,为师X生的自主选择和开展提供足够的空间。8.3 成长指导 建立完善的师X生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时为师X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满足师X生成长需求,并取得实效。8.4 学业监测 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对师X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展跟踪与评估,鼓励师X生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与时形成指导意见和改良策略,保证师X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8.5 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5%,获得教师某某书的比例不低于85%16,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7。8.6 社会声誉 毕业生社会声誉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8.7 持续支持 对毕业生进展跟踪服务,了解毕业生专业开展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