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法基本原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9345295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论劳动法基本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劳动法基本原则(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摘要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法律渊源是宪法,但是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又不同于宪法原那么。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过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宪法原那么是各个部门法的知道原那么,劳动法也毫不例外地必须服从宪法的指导。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是根据宪法原那么确定的,它是劳动法区别与其他部门法所特有的原那么。我国劳动法典对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并未加以规定,实为缺憾。我国法学界对这一问题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对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考察,不能以孤立的眼光,应该从根本原那么的概念下手,进而讨论其功能和特征,以作为确立根本原那么的标准,并在对国外诸说批判继承的根底上做出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

2、以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应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龙头,辅之以三方性原那么和社会化原那么。 关键词: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劳动权 AbstractLabor law is the legal sour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abor law is different from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As a national law, is the highest member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const

3、itution in my position.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 is each department know principle, labor law also without exception must obe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instruction.Labor law basic principl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 it is endemic to labor law the difference with other se

4、ctors of the principle.Labor law to labor law basic principle in our country is not regulated, it is.Our country law has been wide controversy on this issue.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abor law, not with the eye of isolation, should from the concept of basic principles, and discu

5、ss its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s a basic principle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s, and in the criticism of the sai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o induction and summary,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The author thought, labor law basic principle for tap should be to protect t

6、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bourers, supplemented by the three parties principle and principle of socialization.Keyword:Labor law;basic principles;labor rights优选. -目录序言1一、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概念1 二、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特征1一全面的涵盖性1 二高度的权威性1 三相当强的稳定性2四一般规性2 五独有性2三、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确立的依据 2 一宪法依据2 二根本劳动政策依据2 三现实依据2 四、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容

7、3 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那么4 二三方性原那么5 三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原那么6 五、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作用6 六、结语 7七、参考文献7- .word.zl. -经济法学题目: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 学院:商学院专业:工程管理 姓名:王茜文学 号:110707124完成日期: 2021.12. 19- .word.zl. -序言劳动法作为宪法统帅下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稳定国家政局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功不可没,发挥着对劳动法条文进展弥补和解释等重要功能。然而,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在劳动法条文中并没有明确化

8、,而是隐含于法律规之中。为此,研究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抽象、提炼并概括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对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与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概念同其它法律部门的根本原那么一样,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应当是指贯穿劳动规,集中表达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准那么。它是劳动立法,守法,执法,司法及其相关学术研究的根基和出发点,是处理劳动问题的依据,反映劳动关系的最一般特征。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是劳动法的灵魂和核心。二、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特征一全面的涵盖性一方面,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应当是能够涵盖劳动法所调整的各种劳动关系以及与其密

9、切联系的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原那么,只适用于某种劳动关系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原那么不应作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另一方面,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应当是能够涵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原那么,只为某项劳动法律制度所遵循的原那么也不应作为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认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涵盖面只限于各种劳动关系,把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完全等同于调整各种劳动关系的通那么,那就会混淆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原那么之间的界限,即不正确地将虽然适用于各种劳动关系但只涵盖某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原那么列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容。(二) 高度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法规的容,

10、都不得与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相抵触;劳动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别,不同类型的劳动法相区别,均以劳动法根本原那么为根本标志;劳动法的开展方向和根本任务,都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所左右;各种劳动法主体及其在劳动领域的行为,都要受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约束;各种劳动问题的处理,都应以劳动法根本原那么为根本依据。- .word.zl. -(三) 相当强的稳定性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容一经确定,一般不因劳动法具体容的个别或局部变动而更改。即使改革时期,只要劳动关系未发生根本变化,劳动法根本原那么也不会发生变化。按照法律的根本要求,劳动法规不应朝令夕改、变化不定,劳动法根本原那么更应保持稳定,这样才能使不同时期的劳动法规之

11、间具有连续性。因而,不应当把仅在某个时期适用的原那么,列为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容。(四) 一般规性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一般规性是指其应当具有一般规性容,即表达劳动权利和义务的要求。劳动法根本原那么通常是将其一般化的规性容具体化为劳动法律规,从而间接实现其强制性要求。因此违反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法律后果,除非是在法律规出现缺位或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成认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可诉性也正基于此。五独有性既然是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就应该是劳动法律部门所特有的,而不应该是各类法律部门所通用的一般性法律原那么,即要表达劳动法的特色和特殊需要。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劳动法根本原那么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原那么没有任

12、何共通之处。三、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确立的依据一宪法依据 宪法是根本大法,确立劳动法根本原那么首先必须依据宪法。宪法中关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劳动方面的规定,是制定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首要依据。二根本劳动政策依据。 劳动政策有根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分,具体劳动政策不具有稳定性,不能作为确立根本原那么的依据;但剧本劳动政策那么不然,它往往是关于劳动方面的根本性或总体性问题的规定,属于在较长时间具有指导意义的方针和纲领,是可以作为根本原那么确实立依据的。三现实依据。 确立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劳动法规更好的在劳动立法,守法,司法和执法实践中得以贯彻实施,因此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必须根

13、源于现实,正确反映劳动实践中的现状和要求。 四、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容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那么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主要基于我国国家和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基于保护弱者、基于我们的国情、基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开展社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是劳动法的立法、司法、执法宗旨。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确实立,要以现实为依据,要结合我国国情。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顺应法治潮流的要求。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其活动和行动根底应具有和谐、稳定的特征。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包括最根本的保护、平等的保护、侧重的保护、全面的保护。其中在宪法中关于根本原那么的法条主要

14、表达在:第16条、第17条、第19条、第35条、第42条、第43条、第45条、第48条之中。首先是保障劳动权原那么。这是最根本原那么的保护,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那么。因为劳动权是劳动法的根本问题,劳动法中所规定的其他权利,如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平安卫生权、物质帮助权等,都是以劳动权的实现为前提的,整个劳动法是建立在劳动者的劳动权得以实现和保障的根底之上的。劳动权是公民生存权利的根底。另一方面,开展经济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我国现阶段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各种所有制并存,各阶层利益不一致,劳动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大量存在,经营者素质上的差异,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这一切都

15、将导致劳动关系的恶化,引发社会问题。而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安定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事实证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其次是平等的保护。平等的保护是指所有劳动者不因其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财产状况、信仰、职业、劳动关系的性质有何不同,其法律地位是一样的,其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我国劳动法的保护,不应有任何歧视或差异。但这种平等保护,并不排斥对特殊劳动者群体如未成年工、女工等的特殊保护。在现有法律中这方面的规定不具体,当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无从下手。如身高、性别、年龄等,特别值得立法者深思,只有这些问题在立法中得以明确,才能有效地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

16、到平等的保护。再次是侧重的保护,即在特定条件下,当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和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兴旺,当前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开展社会生产力,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实行鼓励兼并、规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最后是综合的保护。中国将从2007年起推行用工备案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从2007年起推行用工备案制度。即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展全方位的保护,既保护劳动者法定权利,也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约定权利。这主要是为维护劳动

17、者合法权益,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二三方性原那么三方性原那么是西方工业国家在二战后为缓解劳资对抗,防止社会矛盾激化而用来稳定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措施之一,它是指在劳动立法,调整劳动关系和处理劳动争议时,政府、雇主和劳工代表三方共同参与决定,并就有关问题进展协商,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国际劳工组织本身就是个三方协调机构,1976年通过了三方协商以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和三方协商以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建议书,即第144号公约和第152号建议书。1990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这一公约,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明文规定了有条件的情况下,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

18、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三方性原那么应表达和应用于立法、守法、执法,司法等调整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在劳动立法过程中,政府是立法的主体。也应该会通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的代表共同参与,将草案和建议交其讨论,听取二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法律法规中予以合理地反映。工会和企业代表也应该联系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历,积极参加立法活动。同时,也正是由于工会和企业代表对立法活动的参与,使得劳动法律法规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方便了贯彻和实施。在劳资双方签订劳资合同时,政府通过劳动基准法对合同的条款容进展一定的限制,如限制最低劳动报酬,限制劳动强度等,合同条款不得违反此类强制性规定。

19、进展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时同样要表达三方性原那么。集体合同的签订必须在政府的指导下进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集体合同的容要符合劳动基准法关于工资,工时,劳动平安卫生保障等方面的规定;其二是集体合同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后还必须交由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行政部门无异议前方能生效。劳动过程中出现重大突发性事件和较大劳动争议时也要通过三方协商或谈判,调整劳动关系,防止矛盾激化,使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劳动执法过程中,三方应互相监视。劳动行政部门通过执法监视,劳动监察和仲裁等方式监视劳动法的执行。工会和企业代表也可以监视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三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原那么劳动法属于社会法,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权为核

20、心,是以调整法为形式的立法体系。因此,劳动关系的调整既要依靠合同化手段又要依靠基准化手段,应将其纳入将基准化与合同化相结合的社会化调整的轨道中来。合同一词来源于罗马法,本意为共相交易。劳动关系合同化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形式,它是要将所有的劳动关系逐步纳入合同的运行轨道,使合同成为劳动关系的维系方式和权利义务确定方式。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为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势在必行,通过劳动合同可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规定清楚,在发生劳动争议纠纷时可以其为依据。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一定要以劳动法根本原那么为基准,

21、以法条为依据。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促进建立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受益的不只是职工,同样也包括企业。五、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作用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培育和开展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和规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良好运行以及预防、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一方面,通过双方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顺利实现工作目标,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合同不但成为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效证据,而且也是处理争议

22、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劳动合同还能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本钱和社会耗损费用。作者认为,劳动合同是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六、结语在劳动立法与现实生活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生活的开展速度往往超前于具体法律规的制定。由于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少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对某些劳动关系作出解释,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法律又未明文规定的实际问题。七、参考文献1邱彦、成伟:经济根本原那么层次论,载政法论丛2002年第1期.2金英杰:劳动法根本原那么初探,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3

23、王全兴:劳动法学,中国法制2001年版,第21页.4英麦考密克,因贝格尔:制度法论,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版,第254页. 5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交通大学2000年版。6任武、王凤芝: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1995年版。7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版。8许建宇:劳动法新论,大学1996年版。 9鲁篱:经济法根本原那么新论,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5期.10守文:经济法根本原那么确实立,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word.z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