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9127461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单位:_区队:_编写人:_- 15 - / 18目录1 工作面地质与开采条件- 1 - 1 - 1 - 3 - 3 - 3 - 3 - 4 - 4 - 4 -2 矿压观测计划- 5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5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5 - 5 - 5 - 6 - 6 - 6 -2.4.1顶板动态:- 6 - 6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7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7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与守如此- 7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与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7 -3 矿压规律分析- 8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

2、规律- 8 -3.1.1 强制放顶方案与效果- 8 -3.1.2 初次来压规律- 8 -3.2 周期来压期间的压力分析- 11 - 13 -4 矿压规律总结- 14 - 14 - 15 -1 工作面地质与开采条件表1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9水平名称-1025采区名称-1025西一下山采区工作面名称工作面地面标高工作面标高-1105-1145地面位置介于15-116-1勘探线之间,16勘探线穿过本面,位于冯王庄西侧,唐沟至X集公路穿过本面。井下位置与四邻采掘情况位于-1025m西一下山采区西翼,切眼靠近K1断层,四周均为9煤未采区,上覆75204、75206采空区。走 向 长m倾 向

3、 长平距m平 面 积m2112860煤层情况煤层总厚m煤 层 结 构煤层倾角0227复杂煤层总厚是上分层和下分层的煤厚统计,该面上分层厚度1.0-2.3m,局部煤厚达到2.65m,平均1.8m;工作面夹矸发育,厚度不稳定,绝大局部X围夹矸厚度0.200.7m,局部夹矸厚度0.8m0.9m,夹矸平均厚0.6m;下分层煤厚相对稳定0.51.3m,平均煤厚0.9m。由于局部采厚过高,根据实际计算,采厚2.1m-3.4m,平均采厚3.2m 1.80.60.8。煤质MadAdVdafStdQb,ad (MJ/Kg)煤岩类型牌号1.4817.8638.530.39半亮型气煤煤层为黑色半亮型,油脂光泽,鳞片

4、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较硬,内生裂隙发育,含黄铁矿,有时被方解石脉充填,煤层发育0.20.9m的夹矸,煤层硬度f=3,夹矸硬度f=3-4。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 性 特 征老 顶互层页岩与微波状砂岩薄层互层,以页岩为主,f=3。直接顶砂岩细粒,含黑色条纹,层理发育,下部致密。f=4。伪 顶直接底页岩灰黑色,致密,富含科达木等植物化石,f=3。老 底砂岩细粒,以长石石英为主,富含棕褐色菱鉄质与炭纹,f=4。地 质构 造情 况该面构造相对简单,对回采应较大的断层主要是:f1号断层。该面中下部存在一条向斜轴,预计小构造比拟发育,顶板较为破碎,表中影响程度是指该断层在工作面内的影响程

5、度。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性质长度(m)影响程度f11657545正143有较大影响f23612621正60有一定影响f31394935正47有一定影响f43330380正20根本没有影响f5221124651正20根本没有影响f61576758正50有一定影响f7823522570正51有一定影响f83512578正30根本没有影响f9771675056正50有一定影响f1013422442正35有一定影响水 文地 质情 况与 防探 水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水害因素是9煤顶板砂岩裂隙水,无动水补给,掘进期间局部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出现过不同程度淋水现象,预计最大水量1

6、0m3/h,正常水量35 m3/h。上覆75204、75206采空区局部低洼处有少量积水,对工作面工作面回采根本无影响。最大水量10m3/h正常水量35 m3/h 影 响回 采的 其他 地质 因素瓦 斯遇构造时,瓦斯涌出量会有所增高。煤 尘煤尘较大,爆炸指数37.36,具易燃易爆性,应加强防尘。煤的自燃具自燃发火倾向,发火期为512个月。地 温地温2530,应加强通风管理。地 压本面水平较深,地压较大。储 量计 算块段号走向长m倾斜长m斜面积m煤厚(m)容重(t/m)工 业储 量t回采率()可 采储 量t54021111394040300695382856问 题与建 议该面小构造发育,回采遇小

7、构造时采取加强支护的技术安全措施。做好地面岩移观测。附 图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1000工作面综合柱状图1:200工作面实测地质剖面图1:200工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2000)本面直接顶为砂岩,厚度10.70m,细粒,含黑色条纹,层理发育,下部致密,f=4。老顶为互层,厚度1.98m,页岩与微波状薄层互岩,以页岩为主,f=3。直接底为页岩,厚度1.98m,灰黑色,致密,富含科达木等植物化石,f=3。老底为砂岩,厚度8.27m,细粒,以长石石英为主,富含棕褐色菱质与炭纹,f=4。煤层总厚是上分层和下分层的煤厚统计,该面上分层厚度1.0-2.3m,局部煤厚达到2.65m,平均1.8m;工作

8、面夹矸发育,厚度不稳定,绝大局部X围夹矸厚度0.200.7m,局部夹矸厚度0.8m0.9m,夹矸平均厚0.6m;下分层煤厚相对稳定0.51.3m,平均煤厚0.9m。由于局部采厚过高,根据实际计算,采厚2.1m-3.4m,平均采厚3.2m 1.80.60.8。该面构造相对简单,对回采应较大的断层主要是:f1号断层。该面中下部存在一条向斜轴,预计小构造比拟发育,顶板较为破碎,表中影响程度是指该断层在工作面内的影响程度。(1)选用WS ZY3200-17/3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表2 ZY3200-17/3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为:支撑高度mm24005000支架宽度mm支架顶梁长度mm407

9、5支架中心距mm1750移架步距mm865泵站压力Mpa立柱外/内径mm410/345工作阻力KN8600支护面积m2初撑力KN5890护帮板长度mm支护强度MPa1.064.2m时端面距mm对地比压MPa适应工作面倾角150推溜力kN163工作面内切眼长210m,实选141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11.5m。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2正常情况下,一律采用立即支护的支护方式,其工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溜工序关系:移架在采煤机后滚筒46架外立即移架支撑先暴露的顶板,推溜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m15m。支架操作方式:本架操作正常情况下,一律采用立即支护的支护方式,其工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

10、溜工序关系:移架在采煤机后滚筒46架外立即移架支撑先暴露的顶板,推溜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2030m。支架操作方式:本架操作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碎、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支护方式。据相邻采区95207工作面,老顶来压明显,最大来压强度:51.6tm2。根据顶板垮落计算来压强度P:P2mr/(k)如此:2支架支护强度:工作阻力3200kN=326.5t。故此,ZY3200-17/35型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远大于测算的最大来压强度,回采时加强对支架初撑力的测试,对老顶来压与时进展预测预报,确保有效支护顶板。切眼尺寸与支护方式:运输顺槽尺寸与支护方式:回风顺槽尺寸与支护方式:辅运顺槽尺寸与支护方

11、式:以上在顶板管理正常情况下使用,假如现场遇断层,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另制定针对性措施。以上材料均放在材料道料场,码放整齐,挂牌管理。2 矿压观测计划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和分工: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开展规律与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展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2、对在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展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展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 提出评定性意见。为采

12、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良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展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X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X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DBT双掩护式液压支架在左右立柱上安有压力传感器,压力数值可以动态的显示在P

13、M4上,利用网线把支架PM4上显示的数据传地面,用专业的支架数据监控软件就可把采煤机割煤曲线和顶板载荷数据动态的直观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数据可以随时记录下来,为研究周期来压步距和顶板活动规律提供了方便。压力传感器上的数值即为支架初撑力,当循环末在采煤机割煤前从压力传感器上读出的数值即为支架最大的工作阻力。在工作面187台液压支架上每隔5架布置一个测点,即将测点布置在5#、10#、15#、185#支架上,工作面共布置了37个测点。从工作面切眼开采时就开始进展矿观测,一直观测到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穿完毕为止。22209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测点分布如图3.1所示。利用Excel软件将观测的矿山压力数据制作

14、成曲面图表,把图表中的最低压力设为260bar,每隔20bar或50bar用一种颜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顶板压力越大。通过在连续的工作面上不同的颜色与深浅显示顶板压力的大小,这样更直观的看出顶板岩层的活动和周期来压的步距,为研究提供方便。生产现场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记录工作面顶板来压期间的煤壁片帮程度、顶板漏矸、支架立柱下沉、安全阀开启程度等现象,与顶板压力曲面图相结合来共同分析总结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2.4.1顶板动态:对来压期间的顶板完好与漏顶情况进展评价。1统计液压支架立柱工作阻力。2观察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的矿压显现情况。3观察两顺槽超前压力区片帮、低鼓等矿压显现情况。2.4.3 工作

15、面矿压观测方法直接观测的方法,对顶板岩性、顶底板移近量,周期来压步距。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根据观测数据,总结来压规律,制定针对性措施,指导生产。验证现有支架型号是否满足要求。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与守如此1、技术员定期对于观测资料进展整理,验收员每班对于顶板岩性进展观察,并记录数据。2、早班验收员每天进展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并记录数据。上井后与时交给技术员进展资料整理。3、观测小组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矿压观测纪律,认真记录数据,并有整理资料的记录。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与资料整理表格设计详见矿压附表3 矿压规律分析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3.1.1 强制放顶方案与效果根据

16、神东矿区浅埋深、厚风沙、薄基岩顶板岩层特征,老顶岩层在开采过程中可视为具有单一关键层的薄板结构。开采初期,采空区顶板长距离大面积空顶不易垮落,当工作面推进到极限时就会突然全部冒落造成的飓风高压压缩空气流动给综采面附近的通风系统内的风门、密闭等通风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也会对工作面人员带来伤害。为此需在采空区顶板上实施深孔预裂爆破,将直接顶和老顶岩层炸裂,通过改变顶板围岩的结构,人为干预老顶初次来压垮落步距和来压强度。综采工作面推进了5刀4.3m后,加上切眼宽度8.5m共12.8m,进展了深孔预裂爆破,工作面除121-153#支架顶板没有下来外顶板全部冒落,把支架后面充填严实。深孔预裂爆破效果根本

17、达到要求。图3-1 工作面顶板预裂爆破示意图3.1.2 初次来压规律22209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的矿压曲面图如图2-5所示。综采工作面推进了46刀40m时,工作面两端距机头、机尾40m向中部35m的X围内顶板开始来压。即在25-45#和135-155#支架压力开始升高,25-45#支架压力在280-350bar,平均压力为289.9bar。135-155#支架压力在280-370bar,平均25.5bar。由于工作面机尾侧紧邻22210综采面采空区,故机尾侧的支架顶板压力大,X围广。工作面推进持续到62刀53.6m时,工作面中部70-90#支架上放的顶板开始来压,随着推进向机头机尾X围扩大,割

18、至74刀64m时,第一次来压完毕,随后90#-160#支架间和89#-25#支架间先后经历了一次周期来压,来压强度比第一次大,持续的时间长,老顶开始逐渐垮落。当推进到83刀71.8m第二次来压完毕,工作面开始了有规律的正常周期来压,而此时地面已塌陷。得出22209综采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垮落步距为79.8m含切眼。初采期间,采高控制在4.6m左右,老顶垮落后,采高逐渐升至5.2m。当工作面推进64-72m时,地表出现裂缝塌陷呈O型,中间呈整体下沉,裂缝很小。四周出现较大的裂缝,裂缝宽度在100-300mm,可见深度在1-3m。老顶来压时地面塌陷情况详见图3.5和图3.6所示。图3.2 工作面初采期

19、间顶板来压曲面图图3.3老顶初次来压时地表塌陷情况a 图3.3老顶初次来压时地表塌陷情况b图3.4 22209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垮落时地面塌陷示意图表3.1 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压观测统计表从切眼起推进距(m) 压力显现描述工作阻力Mpa来压性质分析开始回采70-120架后垮落25-26强制放顶1530-250架架后采空区垮实5-2616架后全部垮落30-34直接顶初次垮落20直接顶随采随冒32-36直接顶全部垮落2226立柱安全阀开启,片帮,底鼓两道变形严重。30-33较多老顶初次来压4547立柱安全阀开启,压力变大30以上较多周期来压6872片帮28-32周期来压8993悬顶,面积加大29-3

20、0周期来压1、工作面初采期间,来压时工作阻力明显增加,来压强度较大;随工作面向前推进,来压强度减小,大多反映在采空区悬顶、煤壁片帮量的增加;有时在预计的来压阶段无压力增大的显著特征。2、从数据看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20-23m、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19m与设计根本一致。周期来压步距应在20m左右。3、随着工作面得推进,顶板出现周期性运动,运动的强烈程度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与支护状况密切相关,我区加强对本工作面初撑力的管理,支架的检修力度,确保支架立柱初撑力始终保持在平均24 Mpa以上,对降低周期来压强度有较大作用。4、该面材料道倾斜上方为75204工作面采空区、外段为未采区,皮带机道倾斜

21、上方为75206工作面采空区,外段为未采区,来压时两道与工作面切眼均有显现,其中皮带机道从切眼向外推进断层等构造位置位置,来压明显;但根本无大面积来压现象,较多的反映在局部、如f13、f14、f16等区域。具体反映在顶板破碎,巷道移近量大,变形严重。材料道相邻94107采空区,有大面积来压现象,其中在f5-f6区域,f7、f8、f9交叉区域显现较为明显。在来压期间为保证通风断面和生产安全,采取了卧底,挑顶、加强超前支护等措施。确保了生产安全,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5、我区回采的工作面工作面为我矿-1025水平深部开采工作面,顶板为砂岩或砂质泥岩组成,采场在推进过程中,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明显特别是

22、在工作面老顶来压前夕,支承压力更明显。6、本工作面受周期来压影响较大,在周期来压期间,推进度越慢,顶板状况容易恶化,表现为破碎易冒,局部片帮严重。所以在以后开采此类工作面时除了提高支架初撑力的利用率、控制端面距等有效技术措施以外,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时防止顶板状况恶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二、顶底板移近量根据在工作面两道作测点标记,每50m布置一个点。两道共布置了16个点进展测点分析,其中材料8个、溜子道8个,技术员、验收员等定期进展观测并做好记录,为工作面进入应力集中区域时提供矿压参考,为更好地做工作面回采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1、材料道超前40m的X围内压力较大,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压力逐渐前移,

23、并且工作面出口向前20mX围内压力最大,底鼓较大,顶底板移近量在264mm/周,因此必须加大卧底量保证巷道的高度与出口的高度。2、皮带机道相对材料道压力较大,特别是进入7煤未采区下方时,顶板岩性为砂页岩,较碎,易下沉,因此顶板移近量较大,特别是在断层与构造带的地方,压力更大,顶底板移近量在382mm/周,因此加大卧底量保证巷道的高度。三、巷道两帮的移近量根据在巷道两帮作的基点并且每天早班有验收员进展观察记录数据并且技术人员分析:1、顺槽上方为75204工作面采空区,巷道在设计时的宽度为4.5m,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压力增大,巷道顶底板下沉,巷道两帮鼓起,巷道移近量为3264mm/周左右。因此

24、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度,保证压力留在老塘,防止巷道顶板底板移近量的增大和巷道两帮的移近量增大。2、皮带机道在设计时的宽度为4.7m,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压力增大,巷道顶底板下沉,巷道两帮鼓起,巷道移近量为382mm/周左右。因此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度,保证压力留在老塘,防止巷道顶板底板移近量的增大和巷道两帮的移近量增大。巷道帮鼓量变小,顶底板移近量增大主要是由于底鼓量较大、顶板离层,两帮压力向大巷开展。3.2 周期来压期间的压力分析根据验收员每班对支架的观测与记录分析可知:1、工作面支架在初次来压期间,顶板下沉,支架立柱压力增大,全面在30Mpa左右,局部压力较大的地方超过35Mpa,立柱下缩量在2

25、mm左右,平衡千斤顶缩进量在24mm,支架后腚被顶板下沉压下,支架仰俯角增大。2、支架的各个安全阀卸载,并且伴随着卸载漏液。很明显有来压的现象。3、工作面在来压状态下表现不均匀,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局部先来压,局部支架先出现周期来压现象。支架在来压期间工作阻力平均在30Mpa左右。4、在来压期间,工作面断层构造带X围内,出现冒顶、片帮等现象,造成支架前梁与顶板接触不实,我区采取了用半圆木大笆接实顶板等技术安全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顶板,降低了周期来压对工作面顶板的影响,保证了安全生产。支架初撑力在2428Mpa。表3.2 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矿压观测统计表从切眼起推进距(m) 压力显现描述工作阻力Mp

26、a最大工作阻力Mpa来压性质分析110132巷道移进量增大30左右31周期来压186245悬顶30左右32周期来压251286悬顶30左右33周期来压294345底鼓严重32左右35周期来压351420底鼓严重30左右32周期来压460495顶板下沉严重30左右34周期来压对22209综采工作面连续观测近1000m,利用Excel软件将矿压数据制成曲面图见图3.7。共统计了72次周期来压,工作面推进距离为943m,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13.09m,其中工作面压力正常时,推进距离为4.09m,周期来压时,工作面持续距离为9.0m。工作面正常推进时支架的正常载荷为268bar左右

27、。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支架的载荷为285-560bar,平均值为359bar。周期来压动载系数最小为1.06,最大为2.05。通过统计观测发现,周期来压步距的大小和矿压显现程度与工作面的采高、推进速度、上覆基岩厚度有很大的关系。周期来压具有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来压的不同步性。工作面中部周期来压显现明显,两端头30架左右周期来压显现不明显。工作面周期来压不同步,有的区域先来压,有的区域后来压,但来压的持续距离大致相等。图3.7 综采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的周期来压曲面图从工作面距停采线200m时,进展矿压观测,统计周期来压规律,指导末采期间的安全生产。根据末采期间的曲面图3.8可以看出,由于工作面从距停

28、采线40m的地方开始采高由5.2m逐渐降至4.2m,周期来压步距发生变化。周期来压步距为8.0m,正常推进2.2m,来压持续5.8m合6刀煤,来压强度降低,平均为342bar。由于工作面采高发生变化,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也发生变化。在工作面距离停采线机头3.8m机尾剩4.2m的时候进展了停机16小时等压,等压使周期来压持续距离变短,提高了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穿后的顶板稳定性,有利于综采设备的安全回撤。表3.3 工作面末采期间矿压观测统计表距回撤通道的距离(m) 压力显现描述工作阻力Mpa最大工作阻力Mpa来压性质分析5048巷道移进量增大30左右31周期来压4235悬顶30左右32周期来压302

29、3悬顶30左右33周期来压2316底鼓严重32左右35周期来压1612底鼓严重30左右32周期来压612顶板下沉严重30左右34最后一次来压3顶板下沉片帮严重30-4545等压0巷道移进量增大32左右34贯穿回采完毕图3.8 工作面末采期间周期来压曲面图4 矿压规律总结本文针对综采工作面从初采到末采进展了完整的矿压观测的根底上,分析了工作面长度对周期来压规律的影响,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所得的结论如下:12-2煤层符合埋藏浅、基岩厚度比拟大、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现象、顶板存在轻微的台阶下沉现象等近浅埋煤层的特征,所以开采区域属于近浅埋煤层开采的X畴。经过老顶深孔预裂爆破,矿老顶初次

30、来压步距为6172m。采空区垮落充分、充填程度的严实,会减弱初次来压对支架和人员的伤害。神东矿区浅埋深薄基岩老顶初次垮落呈O型,中间呈整体下沉,四周出现裂缝。2周期来压步距的大小和矿压显现程度与工作面的支架初撑力、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上覆基岩厚度有很大的关系,周期来压具有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来压的不同步性,工作面中部周期来压现象明显,两端头30左右的支架周期来压不明显,工作面周期来压不同步,有的地方先来压,有的地方后来压,但来压的持续距离大致相等。32-2煤层有主、副两个关键层是造成工作面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的主要原因。300m以上加长综采工作面大小周期来压现象明显。小周期来压步距为平均为7.412.9

31、m,来压强度平均为340bar,小周期来压会存在两个正常的周期来压之间。小周期来压时单个关键层的破断,而大周期来压时如此是两个关键层的同时破断。4加长工作面在过空巷、末采与回撤通道贯穿时,通过提前35等压让工作面上覆岩层压力进展释放,减缓上覆岩层下沉,顶板活动变得稳定,便于贯穿。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5加长工作面有三条明显的压力中心,分别位于工作面上、中、下部的中心位置,此处的压力最大,其他支架压力以此处支架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压力中心区是漏矸、冒顶、压坏支架的高发区,因此要重点做好压力中心区域的支架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65.2m采高的周期来压步距大小与上覆基岩厚度成

32、反比,基岩厚度越大,周期来压步距越小,相反,上覆基岩厚度越小,周期来压步距越小。周期来压持续推进距离与上覆基岩厚度的大小关系不大,顶板压力正常段推进距离与上覆基岩厚度的大小成正比。7整个工作面顶板来压时有近58%的支架最大工作阻力超过支架的额定工作阻力,所以现有的支架已不能满足2-2煤地质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在工作面压力中心区域选择工作阻力大的支架,其他区域可以继续选用现有的支架。8合理确定工作面的长度需要从推进速度、经济效益、工作阻力、顶板管理难度等方面去综合考虑,工作面长度增加对矿压的影响是工作面长度增加了,造成推进速度慢,使上覆岩层垮落充分,周期来压频繁。9通过分析矿2-2煤层现正在使用的支架可以勉强适应长度为320m的工作面,工作面为300m时最具有安全保障。如果要布置360m的工作面,建议研制新型支架,合理的工作阻力参数X围应为982711752kN/架。10根据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来压强度与来压步距,对照1996年颁发的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的标准,得出2-2煤层矿压显现明显属于级。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存在个别支架压力异常的问题,还需要再以后的工作面矿压观测中给予重点观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