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实验学习教案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9909049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实验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实验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实验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实验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实验学习教案(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化学化学(huxu)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化学(huxu)实验实验第一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化学试剂的存放 (内容详见学生用书) 2.化学实验(shyn)操作基本技能 例2 下列各实验(shyn)中,凡是需要用到玻璃棒的,请在该实验(shyn)的横线上注明玻璃棒的作用: (1)过滤 ; (2)稀释浓硫酸 ; (3)蒸发食盐水 ; (4)检验溶液的pH ; (5)做氨水和盐酸的化合反应 ; (6)酸碱中和滴定 。第1页/共56页第二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解析 本题所进行的6个基本实验,只有(6)不需要玻璃棒,其他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有所

2、区别。 (1)过滤时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悬浊液引流至漏斗上的滤纸上。 (2)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引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热量散发均匀。 (3)蒸发食盐水时,用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促进水分的挥发。 (4)用玻璃棒蘸被检验的液体滴到pH试纸上。 (5)用两支玻璃棒各分别蘸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液滴,使玻璃棒靠近,让挥发出的NH3气与HCl气相遇(xin y),立即生成大量NH4Cl白烟。至于中和滴定时,靠用手摇匀锥形瓶中的液体,不用玻璃棒搅拌。第2页/共56页第三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答案 (1)引流(ynli) (2)引流(ynli)搅拌 (3)搅拌,促进水分挥发 (4

3、)蘸液 (5)蘸液,作“反应器” (6)不用玻璃棒 3.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和操作 例3 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量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 g。 装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气体。第3页/共56页第四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停止加热(ji r)(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 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测量实验室温度。 把残留物倒入固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第4页/共56页第五页,共57

4、页。要点(yodin)感悟 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以下是测量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bzhu):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25 ,1.01105 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M(O2) 。第5页/共56页第六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解析 (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

5、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lu q);(2)如果先调整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气体冷却后液面又会改变,产生误差,所以正确的顺序为;(3)上下移动量筒即可调整液面,因反应结束时导管出口高于液面,量筒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所以应将量筒慢慢下移,才能使内外气压一致,液面相平;(4)M(O2)m(O2)n(O2)代入数据即可算出。 答案 (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sholing)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第6页/共56页第七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3)慢慢将量筒下降 (4) 4

6、.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例4 (2008福州模拟)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xili)问题:L K 273g) g (K 298molL 4 .221cba第7页/共56页第八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zhzh)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解析(ji x) A中形成了稳定的液柱,所以

7、气密性好;B中因有橡胶管连通分液漏斗和烧瓶使内外气压一致,所以不论是否漏气,液体都能顺利流下。第8页/共56页第九页,共57页。 答案 (1)不漏气 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 (2)无法确定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xin lin),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要点(yodin)感悟第9页/共56页第十页,共57页。随堂试训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jiobn)溶解 B.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

8、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配制0.1 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解析 A选项中用烧杯来溶解固体物质,这本来就是烧杯的主要用途之一,且配制的是固定浓度的溶液(rngy),必然要加入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本 选 项 正 确 。 B 选 项 中 是 一 个 定 量 测 定 , 要 求 实 验 精第10页/共56页第十一页,共57页。随堂试训确,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是正确的。C选项中考查的是滴定管的运用。当用滴定管来取用标准液时,必须先用标准溶液(rngy)洗涤23次,否则会导致标

9、准溶液(rngy)不标准,给测定的最终结果带来偏差。故本选项正确。D选项中容量瓶是一特殊仪器,该仪器是在特定的温度下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rngy),不能用来稀释或溶解,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3.实验室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氢氟酸贮存在特制的塑料瓶里 B.盛放浓硫酸的广口瓶应当用磨口玻璃塞,不能用橡皮塞 C.盛溴的试剂瓶里加一些水来防止溴挥发 D.氯水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液氯贮存在钢瓶里第11页/共56页第十二页,共57页。随堂试训 解析 A选项氢氟酸会腐蚀玻璃,故必须贮存在特制的塑料瓶里;B选项浓硫酸是液体应存放在细口瓶中;C选项中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10、所以在试剂瓶里加一些水可防止溴挥发;D中氯水应放在在棕色试剂瓶中。 4.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沸点(fidin)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第12页/共56页第十三页,共57页。随堂试训 答案 (1)蒸馏方法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ludu)活塞,慢慢地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再向其中加少量水,如果试管中液体不分层,则分液漏斗(ludu)中下层液体是水层,如果试管中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ludu)中上层液体是水层 第13页/共56页第十四页,

11、共57页。第14页/共56页第十五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物质的鉴别(jinbi) (内容详见学生用书) 2.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jinbi)物质 例2 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 MgSO4,Ba(NO3)2,FeCl3,KCl,如不用其他任何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jinbi)开来,则下列合理的鉴别(jinbi)顺序是( ) A. B. C. D. 解析 先看颜色,鉴别出FeCl3溶液(rngy),再把FeCl3分别滴入剩余的待测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则原溶液(rngy)是NaOH溶液(rngy),第三第15页/共56页第十六页,共5

12、7页。要点(yodin)感悟步把鉴别出的NaOH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则原溶液是MgSO4溶液,第四步把鉴别出来的MgSO4溶液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最后鉴别出的是KCl溶液,故答案为D。 3.性质(xngzh)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例3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I2FeCl3Cl2。可选用的药品有:氯水、三氯化铁溶液、碘水、KI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盐酸、KSCN溶液、KI淀粉溶液、FeCl2溶液、H2O2、水等,所需仪器自己选择。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第16页/共56页第十七页,共57页。要点(yod

13、in)感悟 解析 要证明氧化性顺序为I2FeCl3Cl2,需要证明发生了反应:Cl2FeCl2 FeCl3,FeCl3KI FeCl2I2,并要能从外观上看出或判断出发生了上述反应。故实验方案如下: (1)取FeCl2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加入KSCN离子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有 Fe3生成,氧化性FeCl3Cl2。 (2)向适量的KI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结果(ji gu)混合溶液变蓝色,说明有I2生成,氧化性I2FeCl3。 答案(d n) 详见解析。 第17页/共56页第十八页,共57页。随堂试训 2.下列各物质(wzh)的稀溶液,不

14、用其他任何试剂,仅用试管及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3、Na2CO3、NaNO3、BaCl2、HCl4、MgSO4、Na2CO3、NaOH 、NaNO3、NH3H2O、HNO33、AgNO3、Ba(OH)2、BaCl2 解析 A答案中与Na2CO3反应有现象的有三种物质,无现象的是AlCl3;B答案中与MgSO4无现象的只有一种是NaHSO4,另二种与MgSO4形成的沉淀中加入(jir)NaHSO4可以溶解的是NaOH;D答案中与FeCl3混合时三物质的现象各不相同。只有C答案不能鉴别。第18页/共56页第十九页,共57页。随堂试训 3.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

15、精制:蒸馏,水洗,用干燥剂干燥,10NaOH溶液润洗,水洗,正确(zhngqu)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解析 要正确(zhngqu)解答此题,首先应弄清得到的粗苯中可能混有哪些杂质。溴与苯在催化剂三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溴苯。所以溴苯中可能混有苯、溴、三溴化铁等杂质。粗看上去,若用NaOH溶液,一步就可完成,但仔细考虑此法欠妥,因为氢氧化铁为胶状沉淀,很难分离出去。因此第一步应用水洗的方法去除第19页/共56页第二十页,共57页。随堂试训三溴化铁,分离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溴,水洗去除溴苯中溶有的少量氢氧化钠,再加干燥剂干燥以除去少量的水,最后再蒸馏将干燥剂与溴苯

16、分离以获得溴苯。 4.某中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 g,经600 以上加热至恒重,计算表明,恒重后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Na2SO3的质量,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fxin)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 。 (2)他设计的验证实验是 。第20页/共56页第二十一页,共57页。随堂试训 答案 (1)4Na2SO3 3Na2SO4Na2S (2)将加热后的固体溶于水,然后一分为三,向第一份中加入BaCl2溶液,将生成(shn chn)的白色沉淀滤

17、出,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含SO ;向第二份中加入(CH3COO)2Pb溶液,有黑色沉淀(PbS)生成(shn chn),证明有S2;向第三份中加入稀盐酸,有浅黄色沉淀(S)生成(shn chn),则证明还有(Na2SO3未歧化完)。 24第21页/共56页第二十二页,共57页。第22页/共56页第二十三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收集的综合问题 例2 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ji r)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ji r);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第23页/共56页第二十四页,共57页

18、。要点(yodin)感悟 ( 1 ) 上 述 方 法 中 可 以 ( k y ) 得 到 干 燥 、 纯 净 的 气 体 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ky)不填满): 气体 ,理由是 。 气体 ,理由是 。 气体 ,理由是 。气体abcdC2H4乙醇浓H2SO4NaOH溶液浓H2SO4Cl2浓盐酸MnO2NaOH溶液浓H2SO4NH3饱和NH4Cl溶液消石灰H2O固体NaOHNO稀HNO3铜屑H2OP2O5第24页/共56页第二十五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气体 ,理由是 。 2.物质制备拓展固体物质的制备 例3 某课外研究(ynji)小组,用含有

19、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答案 (1)NO (2)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Cl2 反应生成(shn chn)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NH3 反应生成(shn chn)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第25页/共56页第二十六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

20、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d do)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第26页/共56页第二十七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相比,途径有明显的两个(lin )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21、。第27页/共56页第二十八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knng)的原因是 。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答案 (1)c e b (2)a、b (3)蒸发 过滤 (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消耗(xioho)硫酸少 途径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4 (6)a 第28页/共56页第二十九页,共57页。随堂试训 1.按下列方法制备气体(qt),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H2SO4制备HCl C.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D.亚硫酸钠与

22、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解析 锌与具有强氧化性的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A不合理;饱和(boh)NaCl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与浓硫酸作用很难产生易溶于水的HCl气体,B不合理;大理石与浓硫酸作用产生微溶性的CaSO4,反应会因CaSO4覆盖在大理石表面而自动终止,C不合理;D合理。第29页/共56页第三十页,共57页。随堂试训 2.下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xili)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解析 A中不宜用硫酸制二氧化碳,应用稀盐酸;C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不能

23、使用该装置,D电石与水反应太快、产生泡沫(pom)易堵塞导管,且电石与水蒸气也能反应,不能做到随关随停。第30页/共56页第三十一页,共57页。随堂试训 3.下列物质的制备(zhbi)过程中,要经过5个步骤的是( ) A.以黄铁矿、空气、水、磷灰石为原料,制取过磷酸钙 B.以海水、盐酸、石灰石为原料,提炼金属镁 C.以电石、食盐、水为原料制聚氯乙烯 D.以氨、空气、水为原料制硝铵 解析 A:黄铁矿制硫酸有三步反应,硫酸再与磷灰石经一步反应制得过磷酸钙;B:涉及的过程有,石灰石氧化钙氢氧化镁氯化镁镁,共四步;C:涉及的过程有,电石乙炔,食盐溶液氢气和氯气(l q)氯化氢,氯化氢乙炔氯乙烯聚氯乙烯

24、。D:共四步,氨NONO2HNO3硝铵。 第31页/共56页第三十二页,共57页。第32页/共56页第三十三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内容详见学生用书)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例2 (1)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1.84 molL1的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 mL量筒;B.托盘天平(tinpng);C.玻璃棒;D.50 mL容量瓶;E.10 mL量筒,F.胶头滴管;G.50 mL烧杯;H.100 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

2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 。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第33页/共56页第三十四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C.配制(pizh)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3 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pizh)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F.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解析 本题是一道溶液稀释、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计算(j

26、 sun)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操作题。(1)据稀释规律c1V1c2V2及质量分数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先求出c1,再求出V1。第34页/共56页第三十五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则需用浓H2SO4的体积为10 mL,所以选10 mL量筒,若用 100 mL量筒则会使量取的溶液体积误差变大。问题(2)主要涉及的是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容量瓶只能用来定容(定容时标示的温度为20 ),不能用来稀释或溶解物质,也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为稀释或溶解的过程中将有热效应,影响溶液的容积测定;使用容量瓶之前只能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若用待配溶液润洗会使溶质附着在容量瓶内壁,引

27、起(ynq)配制溶液浓度偏高。1131Lmol 4 .18molg 89L 1%98cmg 1.84mL 100cL 10L 01. 0Lmol 8.41L 1 . 0Lmol 1.8411121cVc 答案(d n) (1)EFGCHF (2)B、C、D第35页/共56页第三十六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3.中和滴定实验 例3 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100 mL 0.1 molL1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以内,反应(fnyng)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 8 解析(ji x) 反应完毕时体积为200 mL,若NaOH过量0.1%时,则多加了0.1 mL,则c(N

28、aOH)(0.1 mL0.1 molL)200 mL5 105 molL,c(H)21010 molL,pH。同理若NaOH 少加了0.1 mL时求出pH4.3 。 第36页/共56页第三十七页,共57页。随堂试训 1.下列操作会使实验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配制碳酸钠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观察(gunch)液面 B.配制碳酸钠溶液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未倒出 C.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在空气中冷却 D.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 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解析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俯视刻度线滴加蒸馏水,水加入量少,所以浓度偏大。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

29、含量时,将加热后的固体(gt)放在空气中冷却,冷却过程中又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使测定值偏低。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会因铜的导热而使测定值偏低。第37页/共56页第三十八页,共57页。随堂试训 3.用98%的H2SO4(密度1.84 gcm3)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100 mL量筒、10 mL量筒、50 mL烧杯、托盘天平、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xinhu)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实验(shyn)过程为:计算量取(称取)溶解转移定容,依实验(

30、shyn)过程,仪器使用的先后顺序为。第38页/共56页第三十九页,共57页。第39页/共56页第四十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内容详见学生(xu sheng)用书) 2.物质检验方案设计 例2 甲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研究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第40页/共56页第四十一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回答下列(xili)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2)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 ; (3)假如Na2O2已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设计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产物是

31、Na2SO4。 该方案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第41页/共56页第四十二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4)若上述方案不合理,请设计一个能确定产物成分(chng fn)的实验方案。 解析 为使SO2和Na2O2反应,一方面先要干燥SO2,避免(bmin)H2O气与Na2O2反应,另一方面,多余的SO2也要处理,防止污染空气,并且,出气口与外界空气相通,也可能有CO2、H2O气等进来与Na2O2反应,所以,在出气口要加装碱石灰装置。 答案 (1)干燥SO2气体,防止较多的水蒸气与Na2O2反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同时吸收过量的SO2,以免

32、污染空气 (2)用带有余烬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若其能复燃,则说明是O2,若其不能复燃,则其不是O2第42页/共56页第四十三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3)否 HNO3有氧化性,据此不能确定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或二者兼有 (4) 其他(qt)合理方案均视为正确。操作步骤(加入试剂)实验现象结论1将C中的固体配成溶液2加入足量盐酸(1)若有气泡生成(2)若无明显现象有Na2SO3无Na2SO33再加入BaCl2溶液(1)若生成白色沉淀(2)若无明显现象有Na2SO4无Na2SO4第43页/共56页第四十四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3.缺步骤题型 例3

33、 为测定碳酸钠、氯化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拟使用如下图实验装置,测量一定量样品和酸反应(fnyng)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现提供以下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浓硫酸、稀硫酸、无水氯化钙、碱石灰。实验步骤如下:第44页/共56页第四十五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称量药品,记录样品质量为m1 g; 检验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并在相关的仪器中装入相应的药品; 分别称量仪器E未装药品时和装入药品后(连用药品)的质量,记录所装药品质量为m2 g,并把仪器接到K处; ,把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旋转活塞,使D中的液体(yt)缓慢滴下与B中的样品充分反应; 打开弹簧夹a,通入空

34、气; 拆下仪器E,称量E中所装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为m3 g。第45页/共56页第四十六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E仪器中装入的药品是: A: ;C: ;E: ; (2)步骤的操作是: ; (3)步骤中打开分液漏斗(ludu)上的玻璃塞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4)步骤中使用D中液体滴到什么时候(看到什么现象时),关闭分液漏斗(ludu)的活塞: ; (5)步骤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6)该实验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第46页/共56页第四十七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解析 在解此题中要注意

35、测定实验中的一些(yxi)细节,如防止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定的干扰,在产生CO2之前就必须用除去CO2的空气赶掉装置中的有CO2的空气;为了让产生的CO2全部被E中的碱石灰所吸收,反应结束后,就要用除去CO2的空气将发生装置中所有CO2赶到E中。抓住原理,注意了细节本题就会迎刃而解。 答案 (1)NaOH溶液 浓H2SO4 碱石灰 (2)打开弹簧夹a、b,通入空气,关闭弹簧夹a、b (3)打开弹簧夹b (4)滴到瓶B中不再冒出气泡 (5)赶走(n zu)装置中的CO2,使其全部被E中的碱石灰吸收 (6)(m3 gm2 g)44 gmol1106 gmol1m1 g100%第47页/共56页第

36、四十八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4.开放与探究性实验 例4 某校学生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并测定(cdng)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实验时,装置D锥形瓶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装置E中溶液褪色。第48页/共56页第四十九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试填空: (1)装置B的三个作用是: ; ; 。 (2)实验过程中,当V2O5表面红热后,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后再继续加热(ji r),其原因是 。 (3)D中锥形瓶盛放的溶液可以是(选填序号) 。 足量澄清石灰水 足量小苏打溶液 足量氯化钡溶液 足量硝酸钡溶液第49页/共56页第五十页,共57页。

37、要点(yodin)感悟 反应停止后,要通过装置D锥形瓶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量,测定已被氧化的二氧化硫的量时,在滤出沉淀前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简述过程(guchng)) 。 (4)若从锥形瓶溶液中得到的沉淀质量为m g,要测定该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实验时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选填序号)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 (用含有m、a、b、c、d中的一种或几种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装置F增加的质量a g 装置A中亚硫酸钠减少的质量b g 装置B增加的质量c g 装置E增加的质量d g第50页/共56页第五十一页,共57页。要点(yodin)感悟 答案 (1)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硫 使氧气和二氧化硫混合均匀

38、 便于通过观察气泡的速率,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比例 (2)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温度(wnd)过高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3) 向锥形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沉淀量不再增加(或“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沉淀,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重复上述过程至清液中不再产生沉淀。”) (4) %10064233263damm第51页/共56页第五十二页,共57页。随堂试训 1.按下图装置(zhungzh)(铁架台等已略),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可能是( ) 2和H233CH2OH(g) 解析 X应符合如下要求:

39、具有(jyu)还原性;与CuO反应后有水生成;c处还要得到一种液体。第52页/共56页第五十三页,共57页。随堂试训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zhndng),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解析(ji x)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第53页/共56页第五十四页,共57页。随堂试训

40、 4.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方案进行“由含铁废铝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步骤1:取一定量含铁废铝,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gul); 步骤2: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静置、过滤(gul)、洗涤;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 步骤4: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gul)、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的过滤(gul)操作需要玻璃棒、 、 等玻璃仪器;第54页/共56页第五十五页,共57页。随堂试训 (2)步骤1过滤的目的(md)是: ; (3)当步骤2中的溶液的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4)步骤2中溶液的pH控制较难操作,可改用: 。 答案 (1)烧杯 漏斗 (2)除去铁等不溶于碱的杂质 (3)取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若变浑浊则说明沉淀不完全(wnqun),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沉淀完全(wnqun) (4)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第55页/共56页第五十六页,共57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1)过滤时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悬浊液引流至漏斗上的滤纸上。2.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8。D.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 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shopng)支管口。(4)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第五十七页,共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