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将相和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99065038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将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将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将相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将相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将相和(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将相和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 11 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第 12 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2、 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 个词语。2、 操作目标: 一是借助课题,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六是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教学重点:1、 抓关键词句, 品味人物言行,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加深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

3、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三、教学程序:(一) 、设疑导入,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1、 课题中的“将”指谁? (相机教学生字“廉颇”) “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 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4、 训练学生质疑、 表达的能力。 3、 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 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 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2、 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 学生可从第 16 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

5、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3、 让学生再读课文, 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再根据小标题,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 第二次读书, 把书读通, 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二) 、读议悟法,举一反三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1、 读议悟法。 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首先给学生充足

6、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

7、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2、 半扶半放。 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 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 ( 1) 、 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 2) 、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

8、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3、 自学交流。 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三) 、深究课题,突破重点三个小故事中,

9、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四) 、总结评价,课外延伸1、 学完全文, 四人小组讨论: 你对蔺相如、 廉颇有什么认识?你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2、 课外作业: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 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