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说课稿15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8907765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劝学说课稿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劝学说课稿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劝学说课稿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劝学说课稿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说课稿15篇(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劝学说课稿15篇劝学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劝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劝学是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阅读鉴赏,启迪学生智慧、巩固文言基础。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论说文。作者阐述了在学习方面的观点。把劝学安排在本单元,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2、,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要“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4、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5、教学难点: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思想内容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

3、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点拨法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点拨。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五说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共有6个学习环节环节一、温故导入激发兴趣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历代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学习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呢?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走近劝学,看一看荀子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学习的什么思考。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感知作者和写作背景方面

4、,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会加以补充。2、字词方面,学生课下已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梳理。课上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增加文言文的知识积累。3、然后,请学生听配乐朗诵。环节三、再读文本理清思路我会设置问题,要求小组合作,明确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问题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大部分学生可以找出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问题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引导学生 小组朗读第2、3、4自然段明确: 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证的。问题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明确: 本

5、文使用了比喻论证 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这3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环节四、三读文本鉴赏语言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句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环节五、拓展迁移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讨论1:劝学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此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能把作者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讨论2:就观点“学可以已”和“学不可以已”进行辩论。此次辩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 用论

6、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使用多种论证方法。然后教师总结,通过辩论,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一致的。环节六、总结我会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要求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这一环节意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布置两个作业必做作业: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选作作业:以“学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劝 学荀子学习的意义 比喻论证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作用(论点) 学习的方法 对比论证(论据) (论证)我这样设计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 把握文章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劝学说课稿2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

7、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经典散文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教学设想。恳请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劝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里的课文。这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是一篇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度及方法的散文。其中不少观点对现代人、特别是对我们中职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学习要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用心、专一等观点,都是我们中职生特别需要借鉴的东西。虽然这篇课文在第23课,但是我感觉完全可以把这篇课文放在开学之初来讲,为的是让同学们在进

8、入职教中心的一开始便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态度和强大的学习信心。二、说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够疏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用法,并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特点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等。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

9、(三)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这篇文章气象清新,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全文短短29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根据课文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点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扩大、引申、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劝学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说理性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掌握好论证方法,是学习的难点。劝学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

10、证。所以我把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确立为教学的难点。四、说教法。一年级的中职生通过初中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比如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设定在教法上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具体如下:1、诵读法。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整体教学,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能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诵读能够增强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掌握实词以及句式的用法。2、串讲法:文言文的学习,词语句式是教学的重点,用串讲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论证。3、点拨法与讨论

11、法相结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职业特色,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荀子在劝学中的劝勉,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五、说学法由于中职语文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比初中要高、要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就听不懂、看不懂。这时候,学生只有从老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才能调动学习

12、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1、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借鉴中华好诗词对决形式,分组比赛,自定要求,实现轻松背诵。2、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3、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疑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六、说教学过程。(共八步)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与分组对决背诵。包括作者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等。第二步:导入。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

13、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有一句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青?什么是蓝?青为什么会胜于蓝吗?用这个轻松活泼的问题引发今天的讨论,这样导入感觉很自然,让课堂变得很轻松。第三步:解题1、“劝”的意思。劝勉、鼓励、勉励。2、荀子简介,简单说说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解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第四步: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第五步:课文分析。(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学习的意义)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理解中心论点在全文中的作用。找出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

14、联系。第二段。(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找出这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第三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让学生找出这段中的十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2、指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第六步:讨论归纳论证方法。提问:1、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六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第七步:总结本课: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学习之后,我们对荀子关于学习的论述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同时,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和效果。希望同学们可以活

15、学活用,把这一论证方法很好的利用起来。第八步:布置作业:1、巩固背诵全文。2、“自拟学习格言”。然后用硬笔书法或毛笔书法的形式创作出来。然后在教室内张贴展示。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写能力。同时自拟格言也能起到自我鼓励、自我监督的作用。劝学说课稿3一、教学要求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用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2. 懂得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3. 掌握、积存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

16、字。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易却又有气概充分有说服力。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能够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础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懂得。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擅长区分。四、课型 新授课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六、教学假想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教学过程一、

17、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二、预习检查。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来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信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关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感觉后天环境和教育

18、能够转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五、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啥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答复: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啥意思?学生才会领悟:本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

19、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1)輮Ru通煣 有Yu通又 知 Zh是智的古字 暴P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2)乎H通于(古音声母韵母雷同)(3)生X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雷同)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 Zhng 砺L 参 Cn 省 Xng 跂Q 臾 Y螯o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考虑和练习二,学生自个儿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4.学生试译难

20、句,教师点拨指正。(1)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能够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能够、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能够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当。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当(能够、能够)结束的。(2)木直中绳,感觉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如今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曲折。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标或结果

21、,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曲折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能够)符合圆规(画的圆圈)。(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存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特别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

22、长江、黄河,现如今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横渡江河。(5)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记。帮凶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帮凶,词义的情感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别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缘由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帮凶,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

23、专一(的缘由)。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点。七、安排作业认真阅读注释,正确懂得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明白的句子。熟读课文。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论述中心的3个角度;设喻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研读课文。围绕3个问题讨论: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啥内在联系?第三题:本文设喻有啥特点?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1.讨论课文段落层次: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能够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作者用了

24、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感觉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能够提高。直木为轮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还能够转变本来的状态。这样,3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解释:肯下工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烘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25、这个比喻,形象解释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解释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运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解释人借助学习,就能补充自个儿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来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养与一般人有差别,而完全靠后天擅长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存的作用,解释学习上的成一定是不断积存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解释假

26、如不积存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解释学习要积存。下面就分两层解释如何做到积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照,解释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解释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就要坚持不懈。最后来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解释做到积存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劝学说课稿4一、说教材地位作用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荀子的

27、开篇之作,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二、说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1德育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2知识目标:1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2比喻论证的方法。3能力目标:(新课程目标 阅读欣赏第9条)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三、说教学重点精悍难点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及学生实践我们确立:1实词的识记理解2比喻的含义和它们内在联系,为本文

28、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 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五、说与学法新课标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精读法,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进行分析鉴赏研究。六、说教法准备采用1启发式研究式2讲解式3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从“文本角度”讲,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法。进入高中阶段

29、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七、说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可展示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作者图片资料,背景资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时能知人论文),相关训练材料。八、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由同学们头脑已有的关于劝学的名句导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复习旧知识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2、新课讲解(教案)(划点出来)文言文

30、阅读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读”教学法,在我校尝试推广。五读: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二读疏通文意;三读重点实词、虚词点拔讲析;四读研究性学习,五读迁移提升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3、例题示范(一般适理科)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相关阅读训练材料)5、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6、板书设计(投影)劝学说课稿5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

31、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说教材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文言文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文质优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等,可结合本课课后练习完成这一单元要求。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

32、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基础目标: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3、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情感目标: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

33、的方法。教学设想: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释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简析课文,总结文言知识,积累五个实词,熟读成诵,能准确默写蕴含深厚的名句。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说教法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以学生自读为主,贯以串讲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用原文语句作答,译出较难的文言句子,改变教师

34、串将到底的做法,在质疑启发时,力求达到引而愤,愤则启、导则悱、悱则发的效果,始终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四、说学法指导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五、说教学程序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的情感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求知欲望被不断激发的过程。

35、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布置课前作业,课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2、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3、学生读。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二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三读提出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点拨讲析。四读研究性学习。五读迁移提升。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相关阅读训练材料)5、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

36、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6、板书设计。(投影)劝学说课稿6一、说教材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都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语言浅易,内涵丰富,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次,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对刚刚

37、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劝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更是如此。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1.文言实

38、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二、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

39、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三、说学法首先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

40、定: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四、说教学过程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1、首先(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以花未眠中“

41、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2、解题。包括:(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2)荀子简介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

42、,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和整理在笔记本上。(在黑板右侧板书1、字词)3,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错误,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4, 同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5, 集体解疑。两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最终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6, 前后四人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制作重点字词卡片。7, 成果展示。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重点实虚词卡片在课堂展示,包括通假字“輮以为轮”的“輮”,“虽有槁暴”的“有”和“暴”等。一词多义的“假”在句子“假舟楫者”中和“乃悟前狼假寐”中分别作“借助”和“与真相对”的意思。重点句子“君子博学而

43、日参省乎己”等。(在黑板右侧板书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句式)8,教师总结,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四个方面的积累,课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卡片,并互换交流。以上活动就解决了文言文学习中“言”的问题。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本文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大部分同学可以找出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既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进而提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寻找作者观点的规律,作者的观点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尾。2, 根据以

44、上结论,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据。明确学习的意义是用了四个比喻句,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句,方法态度用了十一个比喻句。带领学生以学习的意义四个比喻为例,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找出 青蓝 冰水 木直 金利(并板书)上面提到的前两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后两个是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用同样的方法,私人小组合作完成对“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的学习,

45、并由学生补充完整板书。3, 由此得出本文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4, 比喻论证有什么好处?明确:可以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活动三:探究辩论本环节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迁移。问题一是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所想所得。明确告诉我们学习可以让我们完善自身,学习应该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此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能把作者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问题二是就观点“学可以已”和“学不可以已”进行辩论。此次辩论用3-5分钟的时间,辩论的目的不是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让学生学会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刚学过的比喻论证。然后教师总

46、结,通过同学们的辩论和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也是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也是一致的。教学过程中的五个阶段,三个活动,有一定的层递性,从疏通文意到整体把握再到重点研读,最后总结迁移,既体现了文本阅读的特点和方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五、教学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五,最后是课外作业,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最后课后作业是“自拟学习格言”,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既能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又能培养学生

47、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次熏陶。劝学说课稿7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 教材分析劝学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都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语言浅易,内涵丰富,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劝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更是如此。二, 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和高一新生实际水平,我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加强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掌握有关文言实虚词和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

48、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本文说理性很强,但不枯燥、单调,而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通过比喻的方式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鉴于此,我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上,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法和学法: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初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相对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根据大纲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三组活动,并采用让学生朗读勾画圈点的方式,领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四, 教学过程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让学生列举已知的劝学

49、格言和好的学习方法态度等,由浅显的问题导入,能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发言奠定基础。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和整理在笔记本上。(在黑板右侧板书1、字词)3,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错误,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4, 同桌轮

50、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5, 集体解疑。两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最终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6, 前后四人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制作重点字词卡片。7, 成果展示。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重点实虚词卡片在课堂展示,包括通假字“輮以为轮”的“輮”,“虽有槁暴”的“有”和“暴”等。一词多义的“假”在句子“假舟楫者”中和“乃悟前狼假寐”中分别作“借助”和“与真相对”的意思。重点句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等。(在黑板右侧板书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句式)8,教师总结,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四个方面的积累,课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卡片,并互换交流。以上活动就解决了

51、文言文学习中“言”的问题。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本文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大部分同学可以找出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既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进而提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寻找作者观点的规律,作者的观点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尾。2, 根据以上结论,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据。明确学习的意义是用了四个比喻句,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句,方法态度用了十一个比喻句。带领学生以学习的意义四个比喻为例,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

52、事物及其特点。找出 青蓝 冰水 木直 金利(并板书)上面提到的前两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后两个是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用同样的方法,私人小组合作完成对“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的学习,并由学生补充完整板书。3, 由此得出本文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4, 比喻论证有什么好处?明确:可以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活动三:探究辩论本环节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迁移。

53、问题一是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所想所得。明确告诉我们学习可以让我们完善自身,学习应该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此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能把作者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问题二是就观点“学可以已”和“学不可以已”进行辩论。此次辩论用3-5分钟的时间,辩论的目的不是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让学生学会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刚学过的比喻论证。然后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辩论和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也是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也是一致的。教学过程中的五个阶段,三个活动,有一定的层递性,从疏通文意到整

54、体把握再到重点研读,最后总结迁移,既体现了文本阅读的特点和方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五,最后是课外训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课外训练是“自拟学习格言”,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既能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次熏陶。劝学说课稿8一、说教材: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

55、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 能力目标:(1)

56、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二、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

57、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三、说学法: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

58、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四、说教学程序: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

59、们的内在联系。第一课时: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2、解题。包括:(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3、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

60、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7、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7、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五、教学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劝学说课稿9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