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8858927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1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与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

2、、启发谈话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与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

3、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坪坝b绒球花傣di族景颇p族阿昌chng族德昂n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jio山狸凤尾竹摇晃hun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2、出示句子: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2这就是

4、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

5、练写,师随机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读后交流描述.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

6、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与下课玩耍时的快乐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指名读,评议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

7、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指名读,评议,齐读.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1、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2、齐读全段.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

8、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四、拓展活动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板书设计:美丽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自豪赞美和谐教学小结:2、金色的草地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

9、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2、

1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合作学习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1指名抽读生字.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3开火车读词语: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朝向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11、盛开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4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三、再读课文寻草地之趣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5、学生质疑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四、书写生字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

12、耍、绒、瓣、掌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2、学生临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师:只要你

13、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1、自读感受: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2、熟读精思: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1分角色,自读自悟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2引导读,入情入境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

14、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合作朗读: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板书:带来快乐学习课文三自然段.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2、探究合作: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

15、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课件出示:a、多

16、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

17、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

18、自然间和谐的爱吧!板书:我们金色的草地教学小结:3、爬天都峰教材简析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2分角

19、色朗读课文.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第一课时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

20、字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1、.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第二课时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

22、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导生的换位思考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2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 学生读书圈划.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

23、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

24、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板书设计:教学小结=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

25、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小男

26、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

27、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脯、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

28、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五、总结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六、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

29、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

30、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

31、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五、拓展延伸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板书设计:教学小结:6、小摄影师=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

32、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联系生

33、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躬gng、胶ji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34、事.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四、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

35、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

3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四、总结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一文,了解了高尔基不喜欢大记者的采访,却喜欢少先队员的采访,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希望相片出现在报刊上,还是喜欢出现在学校的墙板上?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与热爱.现在我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与热爱再读课文.五、课外延伸,想想续写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37、板书设计:喜欢:小摄影师高尔基 关爱少年一代石允:记者教学小结:7、奇怪的大石头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脉络清晰,首先介绍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

38、、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自学法课前准备: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

39、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n石、大坑kng、卧进、突兀w、旅行、考察、秦岭、流域y、遗y迹、研究、震zhn惊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

40、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C、完整地齐读课文.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

41、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四、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

42、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三、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四、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

43、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五、交流读后感想1、完整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总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

44、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六、拓展延伸、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小时侯 发现问题、奇怪的石头 震惊世界长大后 勇于探索教学小结:=9、古诗两首教材简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

45、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

46、情.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

47、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48、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6.学习生字促、深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 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 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6开小火车读,齐读.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

49、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

50、什么呀?板书:动客情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2.赏析第三、四行诗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

51、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

52、名说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

53、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

54、背诵夜书所见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感:动客情教学小结:九月九日忆#兄弟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

55、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 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 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的兄弟. 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为什么每

56、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朱熹的观书有感.板书课后小结10、风筝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

57、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的移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58、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教学方法:课前准备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