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病虫害介绍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98833315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甘薯病虫害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薯病虫害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薯病虫害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甘薯病虫害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薯病虫害介绍(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甘薯病虫害甘薯斑点病分布与为害 我国南北甘薯种植地区都有发生,是甘薯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由甘薯叶点霉菌Phylosficta batas (Thum)Cooke!染所引起。发生严重时叶 片局部或全部枯死。症状 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红褐色,后变黄褐色或灰色,边缘稍隆起,斑中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侵染。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病叶上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重复侵 染。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残体;二是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

2、液喷雾防治,每隔 5-7天喷 1次,共喷 2-3 次。甘薯蔓割病分布与为害甘薯蔓割病又叫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等。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由甘薯镰孢菌(FusariumbulbigeumCke.etMass.Var.batasWollenw用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 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症状 侵染茎蔓、薯块。苗期发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发黄变质。茎蔓受害,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维管束,呈黑褐色,裂开部位呈纤维状。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全蔓枯死。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

3、在遗留于土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病菌从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病薯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流水和耕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途径。土温 27-30 摄氏度,雨量大,次数多,有利于病害流行,连作地、沙土、沙壤土发病较重。甘薯蔓割病病茎剖面及病原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一是选种抗病品种,禁止从病区调入薯种、薯苗;二是温汤浸种,培育无病壮苗;三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浸薯种甘薯干腐病分布与为害 甘薯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发生普遍。由甘薯尖镰孢菌 (Fusarium oxysporum)引起,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症状 侵染薯块,发生于收获初期

4、和整个贮藏期。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轮廓有数层,边缘清晰。剖视病斑组织,上层为褐色,下层为淡褐色糠腐。发病规律病菌在种薯上和土壤中越冬,为第二年初侵染病源。用病薯育苗,可直接侵染幼苗。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 达薯块。发病适温为 20-28摄氏度 ,30摄氏度以上病情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 是适时收获,适时入窖,避免霜害;二是清洁薯窖,消毒灭菌。旧窖要打扫清洁,或将窖壁刨一层土,然后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三是种用薯块入窖前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700倍液,或用50%菌灵可湿

5、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12次,晾干入窖。甘薯软腐病分布与为害甘薯软腐病为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由黑根霉菌(RhizopusnigricansEhvb.1H起,能为害多种作物。症状 侵染薯块。患病初期薯肉内组织无明显变化,以后薯块变软,内部腐烂,有酒味。薯肉变黄褐色或浅褐色。薯面最初生有白色绒毛(菌丝体),后期产生黑色小颗粒。发病规律病菌附着在被害作物和贮藏窖内越冬,为初次侵染源。病菌从伤口侵入,病组织产生孢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薯块损伤、冻伤,易于病菌侵入。温度15-23 摄氏度,相对湿度78%-84%,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是适时收获

6、,适时入窖,避免霜害;二是清洁薯窖,消毒灭菌。旧窖要打扫清洁,或将窖壁刨一层土,然后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三是种用薯块入窖前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蘸薯块1-2 次,晾干入窖。甘薯麦蛾分布与为害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fick区叫甘薯卷叶蛾。屑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蕹莱、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以幼虫吐丝卷折红薯叶片,并栖居其中取食叶肉,只留表皮,发生严重时,大量薯叶被卷食,严重影响产量。形态特征成虫是一种黑褐色小蛾子,体长5-7 毫米,翅

7、展15毫米,前翅狭长,中央有2 个环形圈纹,外缘有1 列黑点,后翅菜刀状,淡灰色,缘毛很长。卵椭圆形,长约0.6 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淡褐色,表面有细网纹。幼虫纺锤形,老熟幼虫 15-18 毫米。蛹纺锤形,长7-9 毫米,黄褐色。发生规律甘薯麦蛾在华北地区1 年发生 3-4 代,以蛹在残株落叶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幼嫩叶片背面中脉或叶脉间,卵期 3-5天,幼虫共6 龄,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子, 2 龄幼虫开始吐丝卷叶, 3 龄后食量大增, 1 头幼虫可转移为害卷食数片薯叶。在温度偏高、湿度偏低年份常有利于发生。甘薯麦蛾幼虫 防治方法1. 农业措施一是在甘薯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

8、株枯叶和杂草,以消灭越冬蛹;二是在为害初期及时捏杀新卷叶内的幼虫。2.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00O 倍液,在下午4 时后每666.7 平方米喷施50-75千克。甘薯紫纹羽病分布与为害甘薯紫纹羽病,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由甘薯紫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pureum(Tul.)Pat引起,除为害甘薯 外,还侵染马铃薯、棉花、大豆、花生、苹果、梨、桃等多种作物。症状侵染根系、薯块。根系从尖端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最后枯死。病薯块和薯拐起初为绵白色的根状菌索,后转为粉红色或褐色,最后变为紫褐色,

9、网布的菌索密结于薯块表面,容易剥落。病薯肉自下而上、自外向内逐渐腐烂,发出酒糟气味,薯皮因包有菌膜而质地坚韧,病薯块最后成空心僵壳。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菌索、菌核附着在种薯表皮和土壤内越冬,为初侵染源。近距离扩展传播靠雨水、灌溉水流、带菌肥料和病残体。秋季多雨、潮湿年份发病重。连作地、沙土地、漏水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田间发现病株及时将病株连同病土一起铲除,再用福尔马林或石灰水进行消毒。收获时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二是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三是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抗病力。甘薯茎线虫病分布与为害 甘薯茎线虫病

10、又叫空心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由毁灭茎线虫(Ditylenchus detructor Thorne)弓I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马铃薯、蚕豆、小麦、玉米、蓖麻、小旋花、黄蒿等作物和杂草。症状 甘薯茎线虫病主要为害甘薯块根、茎蔓及秧苗。秧苗根部受害,在表皮上生有褐色晕斑,秧苗发育不良、矮小发黄。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块根症状有糠心型和糠皮型。糠心型,由染病茎蔓中的线虫向下侵入薯块,病薯外表与健康甘薯无异,但薯块内部全变成褐白相间的干腐;糠皮型,线虫自土中直接侵人薯块,使内部组织变褐发软,呈块状褐斑或小型龟裂。严重发病时,两种症状可以混合发生。甘薯茎线虫病病薯后期

11、症状发病规律甘薯茎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可以同时存在于薯块上越冬,也可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和肥料内越冬。病原能直接通过表皮或伤口侵入。此病主要以种薯、种苗传播,也可借雨水和农具短距离传播。病原在7 摄氏度以上就能产卵并孵化和生长,最适温度25-30 摄氏度,最高 35 摄氏度。湿润、疏松的沙质土利于其活动为害,极端潮湿、干燥的土壤不宜其活动。防治方法1 . 严格检疫不从病区调运种薯。2 .选用无病种薯用 51-54摄氏度温汤浸种,苗床用净土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0.5 千克平方米处理,以培育无病壮苗。3 .药剂浸薯苗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倍液浸 10分钟。4 .药剂处理土壤5

12、%涕灭威颗粒剂每666.7 平方米用2-3 千克,薯苗移栽时施入穴内,该药田间有效期50-60天,可有效防治茎线虫病的发生,并兼治其他虫害。也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666.7 平方米用 3-4千克,拌适量土施入穴内。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幼虫叫夜盗虫、五彩虫、乌蚕、野老虎等。在我国分布极广。幼虫是杂食性害虫,为害甘薯以吃叶为主,严重时也吃嫩茎或叶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成虫是灰褐色的中型蛾子,体长16-20 毫米,翅展3642 毫米。头、胸部黄褐色,有黑斑。复眼黑色,半球形。前翅褐色,表面有许多灰白和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半透明,带紫红色闪光。卵呈馒头状,顶端稍凹,初产时黄白色,后变为灰黄色

13、,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近圆筒形,小时暗灰绿色,长大后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分为深色型和淡色型两类。背线、亚背线呈黄色,沿亚背线上在胴节两边都有1 个半月形黑斑,第二至七节黑斑下方各有1 个黄色圆点。深色型的胴部为黑褐色,较瘦;淡色型的胴部多淡黄绿色,较肥。蛹为长卵形,头钝尾尖,红褐色至暗褐色,有光泽,长18-20 毫米。我国河北、山东一带每年发生3-4 代,往南代数相应增多,台湾、广东每年多达 8-9 代,且世代重叠。在冬季寒冷的地区,以蛹在土中过冬。冬季比较温暖的南方,没有越冬现象。成虫在白天隐藏在荫蔽处,黄昏后出来活动,以晴天无风的夜晚8-12 时活动最盛,飞翔力强,趋光性大。幼虫孵化后,先

14、群集在卵块附近啃吃叶片的下表皮,仅剩上表皮和叶脉形成膜状斑。一受惊动多吐丝下坠,随风飘移他处。 2 龄以后开始分散。随着虫体长大,食量增加,为害加重,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吃光。 3 龄以后具有明显的假死性,在大发生时,当一处叶片被吃光时,就成群向他处迁徙继续为害。幼虫共6 龄,老熟时钻入土下, 10-30 厘米处,做土室居中化蛹。防治方法夜蛾盛发期在甘薯地寻找叶背上的卵块,连叶摘除。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 2 龄以前,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或50%辛硫磷乳剂1000 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 倍液喷洒。蟋蟀此虫属直翅目蟋蟀科,其种类繁多,食性复杂,对甘薯、大豆为害最重

15、。该虫 1 年发生 1 代,以卵在土内越冬, 4 月卵开始孵化。若虫和成虫均可造成为害。此虫穴居,晚上20-23 时出来活动,咬食甘薯根茎,造成薯苗萎蔫枯死,缺株断垄。防治方法:用 90%敌百虫800 倍液,拌入铡碎的鲜草中,于傍晚撒于薯垄上,或每666.7 平方米用林丹粉2-2 .5 千克,掺10千克麦糠均匀撒人薯田。小地老虎此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杂食性强,除为害甘薯外,对棉花、玉米、高粱,烟草等都有严重为害。(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6-23 毫米,翅展42-54 毫米。体灰褐色。触角深黄褐色,雌虫为丝状,雄虫为栉齿状。前翅有肾形斑、环形斑、棒形斑位于其中,后

16、翅色淡,为灰白色。卵:橙形,初产淡黄色,后呈灰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50 毫米,头宽 3-3 .5 毫米。体色由黄褐色至暗褐色。蛹:体长 18-24 毫米红褐色或暗褐色。尾端黑色,有刺 2 根。(2)生活规律:小地老虎一年发生数代,黄淮地区 3-4 代,广西可达7 代。越冬代成虫发 蛾盛期华北地区为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第一代幼虫严重为害春播作物幼苗。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迁飞习性、趋化性。卵散产,每头雌虫产卵 8001000 粒,卵期 7-13 天。初孵幼虫取食心叶, 3 龄后晚上咬断嫩茎,若是其他作物幼小苗时,可拉进洞里食用。黄淮流域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5 月份。土壤湿度大

17、为害严重,低洼地,沿河灌区,田间荫蔽,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3)防治方法: 除草灭虫:于 4 月中旬产卵期除净杂草,减少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来源。 药剂防治:栽种时结合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用40%甲基异柳磷200 倍液浸苗基部 10 分钟,或用 3000 倍液灌窝,或每666.7 平方米用涕灭威颗粒剂穴施。可兼治线虫病和地老虎、蛴螬等;在二龄期喷打90%敌百虫粉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0.3 千克对水 2千克,拌干细土20千克,均匀撒于薯苗周围;也可用毒草诱杀。地老虎 3 龄后,如果为害严重,用铡碎的鲜草拌90%敌百虫800 倍液,每666.7 平方米 25-40千克,于傍晚撒在薯垄

18、上毒杀。 泡桐叶诱杀,人工捕捉:每 666.7 平方米放泡桐叶70-90 片,放叶后每日清晨翻叶捕捉幼虫,一次放叶效果可保持 4-5 天。也可于清晨在被害植株附近土中捕捉。甘薯天蛾分布与为害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Jnne又名旋花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甘薯,也取食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幼虫食害甘薯的叶和嫩茎,严重时能把叶吃光,影响产量甚大。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体长43-52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前翅灰褐色,上有许多锯齿状纹和云状斑纹,后翅淡灰色,有4 条黑褐色斜带。雄蛾触角栉齿状,雌蛾触角棍棒状,末端膨大。卵球形,淡黄绿

19、色,直径约 2 毫米。老熟幼虫体长100-120毫米,体色有绿色和褐色,共5龄,头顶圆,第八腹节背面有一光滑成弧形的尾角。蛹体长约 56 毫米,褐色,喙伸出很长并弯曲呈象鼻状。发生规律 在河南省 1 年发生 3-4代,以蛹在土下10厘米处越冬。第二年5月羽化。成虫白天潜伏,黄昏后飞出活动。成虫趋光性强,能迁飞远地繁殖为害。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虫龄越大,食量越大。夏季雨量少,温度高,有利于甘薯天蛾的发生与为害。 防治方法 1 . 农业措施冬、春季多耕耙甘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蛹,减少虫源;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利用成虫吸食花蜜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糖浆毒饵诱杀,或到蜜源多的地方捕

20、杀,以降低田间卵量。2 .药剂防治每666.7 平方米用3 .5%敌百虫粉或1.5%1605粉1 .5-2 千克喷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剂2000 倍液喷雾;或20%Bt乳剂500倍液喷雾。甘薯天蛾成虫甘薯根腐病分 分布与为害 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是近年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陕西等地发生较重。由甘薯腐皮镰抱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s Mcglure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牵牛花、田旋花等旋花科植物。症状 主要发生在大田期。为害幼苗,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

21、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发病轻的,入秋后秧蔓上大量现蕾开花;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全部变黑腐烂,主茎由下而上干枯,以致全株枯死。病薯块表面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规律甘薯根腐病主要为土壤传染,田间扩展靠流水和耕作活动。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也是初侵染来源。根腐病的发病温度为 21-29 摄氏度,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对病害发生发展有利。一般沙土地比粘土地发病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 . 选用抗病良种如徐薯18 、 郑州红4 号。19 轮作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谷子等作物轮作。20 加强栽培管理春薯适当早栽,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在栽植返苗后普浇 1 次水,以提高抗病力。夏薯在麦收后力争早栽,并及时浇水。深耕翻土,增施有机肥,不施带菌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