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8729551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5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深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精深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精深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深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设计(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精编资料二,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开展简史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根本概念与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总论:一、中医内科学的的定义、学科属性、任务与地位 二、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开展简史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根本概念与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2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3了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开展简史。教学过程1

2、阐述中医内科学的根本概念与其学科属性、任务与地位 约30分钟。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说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与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在中医学尤其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其他临床学科的根底。他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开展水平,对其他临床学科具有指导意义。2介绍中医内科开展简史:以朝代为线索简述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充实和开展。1殷商时期为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商时期2春秋战国至

3、秦汉时期为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3魏晋至金元时期为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和开展;学术理论的创新:金元四大医家的在内科学术方面的独创。4明清为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清医家对内科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薛己、王纶、王肯堂、X介宾、李中梓均有建树,温病学家的成就,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涵,使中医内科学术体系更加完善。 约6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中医内科学根本概念;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任务与地位;中医内科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 2难点: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说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

4、转归预后以与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 3思考题:中医内科学的根本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任务与地位?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术开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参考书目 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2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

5、总论:三、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与其依据 四、中医内科发病学、症状学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中医内科学病证分类方法与本教材对内科疾病的分类。2 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的特点教学过程 1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分类内科疾病的X围很广,可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其分类方法不同。常用的内科疾病分类法主要有病因分类、病机分类、脏腑分类等。以病因作为分类的依据,可将内科疾病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大类。以病机作为分类依据,可把疾病分为热病和杂病两大类。其中杂病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内伤所致,另一类是外感所致。以脏腑作为分类的依据,可将内科疾病按脏腑病位进展系统分类。本教材是在病因病机分类根

6、底上,按脏腑分类法,将外感病证以外的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如按病因病机分内科疾病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视为第一级分类,那么按脏腑学说分内伤杂病为七大类如此可视为内科疾病的第二级分类。约20分钟。2中医内科发病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与其发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介绍中医内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邪正双方以与二者关系对疾病发生开展的影响和作用。疾病的发生与否与发生的形式,取决于邪气的盛衰以与邪正相互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内科疾病的发病还与体质因素、病邪因素、情志因素、行为因素、时间因素、地域因素等有关。约40分钟。3内科疾病的诊断和辨证皆从分析症状入手,其主症与具有特征的兼证常常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内科疾

7、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腹痛、胸痛、饮食异常、汗出异常、头晕、乏力、呕吐、大便异常、小便异常、水肿、神昏、抽搐、出血等。对上述各个症状,应仔细分析区分,以区别不同的性质。约3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内科疾病的分类方法;中医内科发病学的特点;内科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2难点:内科疾病分类的依据;中医内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邪正双方以与二者关系对疾病发生开展的影响和作用。疾病的发生与否与发生的形式,取决于邪气的盛衰以与邪正相互作用的结果。内科疾病症状学研究的重要性。 3思考题:内科疾病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常见内科疾病分哪几类?内科疾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认识内科疾病症状学研究

8、的意义?参考书目 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3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绪论:五、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特点六、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开展趋势、学习方法与要求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特点。2讲述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开展趋势。3简介中医内科

9、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根底、中药学、方剂学的衔接,与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教学过程1从以下方面介绍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如此:治病宜早:一是早期治疗,即在早期与时予以治疗,防止病情开展。二是先证而治,既病防变。标本缓急:急如此治其标,缓如此治其本,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扶正即补法,用于虚证;祛邪即是泻法,用于实证。脏腑补泻:虚如此补其母,实如此泻其子;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泻表安里、开通表里和清里润表。异法方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约30分钟。2常用治法有解表法、清热法、攻下法、和解法、温里法、补益法、消导法、理气法、理血法、固涩法、开窍法、镇痉法等。约10分钟

10、。 3介绍中医内科对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医诊断和辨证的开展概况,对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约35分钟。4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包括系统理论学习和毕业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应经常复习和联系中医内科学的前期课程。实习阶段要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奠定良好的中医内科临床根本功。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如此与常用治疗方法。 2难点:治疗原如此、治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中医内科学治如此治法的层次关系:中医学的治疗总如此,中医内科疾病的病类治如此,具体疾病的治如此;应对某一具体证候的如此是治法,治法也可分为两个层次:证候治法与具

11、体的加减法;正确理解治如此、治法对临床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 3思考题:如何理解中医内科学常用的治如此、治法?中医内科学对病因的研究有哪些新进展?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是什么?参考书目 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4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概述

12、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 1了解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特点;2 掌握外感病证的证候学特征;3 进一步了解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4 熟悉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教学过程1 介绍中医外感病证的一般概念与其在内科学科的地位。说明本章所述外感病证的内容。约5分钟。2 介绍外感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与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别,其证候特征各异。约10分钟。3 阐述外感病证的根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约10分钟。4 外感病证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其应用X围不同。约10分钟。5 外

13、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与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约10分钟。重点与难点思考题 1重点: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 2难点:外感病证的根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疾病病机。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与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 3思考题:何为外感病证?其证候特征有无区别?外感病证的根本病机是什么? 参考书目 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

14、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5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 冒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2 掌握感冒时行感冒病因、病机以与发病的影响因素。3 掌握感冒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如此。教学过程1感冒概念、时行感冒的概念。约10分钟。2感冒的源流。约10分钟。3感冒的证候特征:感冒、时行感冒不同。约5分钟。4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风邪。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

15、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时行感冒的病因为时行病毒;病邪自上而下,内舍于肺,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四时六气不同,人体体质有差异,故感冒的发病以与病情轻重、虚实有别。约30分钟。 5感冒的诊断,除证候特征外,应结合兼证、病程、发病季节与有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约10分钟。6临床需与风温早期相鉴别。约5分钟。7辨证要点是:辩明感冒的表寒、表热,主要从症状上区分。区分普通,时行,从病因、起病上区别。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主要从体质、症状上进展。约15分钟。8治疗原如此: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解除表证

16、,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根本治疗原如此。时行感冒需重用清热解毒。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感冒、时行感冒的概念、病因、病机;感冒、时行感冒诊断、鉴别诊断;感冒、时行感冒的治疗原如此。 2难点:感冒、时行感冒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有别;感冒病情轻重差异极大,关系到正邪两方面。 3思考题:如何区分感冒与时行感冒?感邪轻重、体质差异对感冒有何影响?感冒的辨证要点有哪些?为什么说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根本治疗原如此?参考书目 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

17、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6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 冒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2 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3 了解感冒的调护与预防。教学过程1 感冒风寒证的症状特点,舌脉特点,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方选荆防败毒散治疗。约15分钟。2 风热

18、感冒突出重点为有咽痛,治法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选银翘散加减。并讲述银翘散的配伍特点。约15分钟。3 感冒暑湿证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上兼见热象与湿象,治法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方用新加香薷饮。约10分钟。4 感冒表寒里热证,寒热并见,治以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选双解汤治疗。约10分钟。5 时行感冒以高热为主时的证治用药。约5分钟。6体虚感冒分为气虚感冒与阴虚感冒。讲解二者病机的不同,症状表现的区别,治疗重点有补气、养阴的差异,用药均应扶正祛邪同施。约25分钟。6感冒的调护与预防。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感冒的证治;时行感冒的防治 。2难点:感冒风寒、风热证的区分;解表方剂的组方规律

19、;虚人感冒的防治。3思考题:感冒应如何区分风寒证与风热证?感冒风寒证为什么会入里化热?虚人感冒治疗上应注意什么?感冒的调护与预防需要注意什么? 时行感冒高热的治疗特点是什么?参考书目 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

20、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二节:外感发热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X围、病因病机。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与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2 掌握外感发热卫气同病、气分证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证的急救处理。教学过程 1 介绍外感发热的一般概念。本节所述外感发热以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为主。15分钟。2介绍古代对外感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感冒与西医学的联系。证候特征。约10分钟。3外感发热的证候特征。约5分钟。4 讲解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感受疫毒;病机,外邪入侵,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与“阳胜如此热。外感发热的病

21、机变化多端,预后不同。约25分钟。5 外感发热的诊断。约10分钟。6 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的鉴别。约10分钟。7 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注意不同的热型,常见的热型有恶寒发热,壮热,寒热往来,潮热,不规如此热等。了解各热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约10分钟。8 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如此:外感发热的主要治如此有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养阴益气,其中清热解毒是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适用于本病各个阶段。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本节外感发热的X围以与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如此。2难点:本节“外感发热的界定是有条件的,即在内伤杂病的根底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与一般通常所说的外感发热有所不同

22、。要求必须阐释清楚。3思考题:外感发热的病因有哪些?其发病机理和病机变化有哪些方面?如何诊断外感发热?怎样区别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如此是什么?如何应用?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8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23、: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二节:外感发热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高热证的急救处理。2 熟悉卫气营血分证的证治方药。3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疗效评定标准。教学过程1外感发热的证治: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主证、治法与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与可能出现的联系。约65分钟。 2 外感发热中高热的急救处理。 约10分钟。3 外感发热的调摄护理以与预后、转归。约5分钟。 4 外感发热的疗效评定标准。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外感发热的证治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与可能出

24、现的联系,高热的急救处理。2难点:各证候的特征,治法方药的区别。证候间的转归、预后。高热的急救处理。三种湿热证候的发热机理与发热特点。3思考题:外感发热卫表证与肺热证有何区别?外感发热胃热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区别是什么?试述外感发热脾胃湿热与大肠湿热的区别。外感发热运用通腑法的适应症。八正散中木通有何毒性作用? 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

25、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9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三节:湿 阻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湿阻的概念、X围、与含义。2 熟悉湿阻的病因病机。3 掌握湿阻的各个证型之辨证论治。教学过程1 湿阻的概念、X围;说明湿阻的季节性,地域性。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约10分钟。2 湿阻的源流。约5分钟。 3 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重、闷、呆、腻、濡。约5分钟。4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4.1 病因:湿阻的病因是湿邪伤人致病;湿邪伤人,与气候季节、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湿邪致

26、病有内外之分,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4.2 湿阻的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湿邪仲阻,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的不同。约25分钟。5 湿阻的诊断、鉴别诊断。约10分钟。6 讲解湿阻的辨证论治:6.1 辨证要点: 湿阻的辨证要点重在分清寒热。约5分钟。6.2 治疗原如此:祛湿,运脾是主要环节;化湿、燥湿、利湿是本病的重要治法。约8分钟。6.3 分证论治:详细解决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证的症状、治法、方药。约20分钟。7湿阻的调摄护理。约3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湿阻的病机与其转归、湿阻证治。2难点:湿阻发病的季节性,地域性;湿邪的致病特点与湿阻的病机

27、转化规律:以脾胃为病位所在,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祛湿,运脾是治疗湿阻的主要治疗环节。3思考题:湿阻的发病有哪些特点?如何鉴别湿阻的寒湿证与湿热证?湿阻有哪些病机转归。为什么说湿阻发病,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试述之。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

28、室10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四节:痢 疾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2 熟悉痢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要点。3 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了解其转归和预防。教学过程 1介绍痢疾的概念与X围,说明其传染性和流行性。约10分钟。2 简述痢疾的源流。约5分钟。3 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5分钟。4说明痢疾的病因为外感时疫毒邪和饮食不洁,病机在于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病位在于大肠,与脾、胃的关系

29、较密切。痢疾的病机转归与邪气性质、人体阴阳盛衰有关,并且会出现寒化、热化的不同,日久可转为慢性。30分钟。5讲述痢疾的诊断要点。约10分钟。6 详细介绍痢疾与泄泻、霍乱的鉴别诊断。约10分钟。7 重点介绍痢疾的辨证论治:7.1 痢疾的辨证要点:辨实痢、虚痢,识寒痢、热痢。约10分钟。7.2 介绍各类痢疾的治疗原如此: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详释“调气如此后重自除,行血如此便脓自愈的含义与其临床应用价值。约15分钟。7.3 痢疾的分证论治:讲解痢疾的证治:湿热痢治以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方选芍药汤;疫毒痢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方选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治以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30、,方选不换金正气散;虚寒痢治以温补脾胃,收涩固脱,方选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治以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选连理汤。45分钟。8介绍痢疾的调摄护理与预防措施。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痢疾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如此,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定义与证治。2难点:痢疾的病机: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治疗原如此: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证治。痢疾与泄泻的鉴别诊断。3思考题:何谓疫毒痢、休息痢?试述痢疾的病机、病位。临床如何区别痢疾与泄泻?你对“调气如此后重自除,行血如此便脓自愈是怎样理解的?试述痢疾的辨

31、证论治。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1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第误节:疟 疾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疟疾的概念、流行情况与病因病机。2 掌握疟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

32、掌握疟疾的治疗原如此与辨证论治,了解疟疾的预后与调摄护理。教学过程 1介绍疟疾的概念与X围,疟疾的源流,说明其流行情况。10分钟。2 介绍疟疾的证候特征: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多发于夏秋季。周期性与间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约5分钟。3 病因病机:3.1病因为感受疟邪。疟邪具有的特点是: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盛虚交替;与卫气相聚如此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如此病休。引起瘴疟的疟邪又称为“瘴毒或“瘴气。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主要是症状严重,发病周期不明显,多有高热、神昏谵语,病情较重。3.2 病机: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发作

33、。疟邪与卫气相离,如此发作停止。疟邪具有盛虚交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表现病以时作的特点。约25分钟。 4 介绍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疫疟、劳疟、疟母的概念。 5分钟。5 介绍疟疾的诊断条件;疟疾应与其他有寒热往来表现的病证如感冒、伤寒、下焦湿热、肝胆湿热、痨瘵、外科疮毒等疾病相鉴别。5分钟。6 疟疾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辨寒热之偏盛;辨正气之盛衰。6.2治疗原如此:祛邪截疟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如此。6.3分证论治:介绍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疫疟、劳疟、疟母的证治方药。30分钟。7 简要介绍疟疾的预防与调护。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34、重点:疟疾的概念,疟邪的特点;疟疾的病机;疟疾的治疗原如此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方药。2难点:疟疾的病因病机;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3思考题:关于疟疾的概念有哪些?疟邪疟邪致病有何特点?试述疟疾休作有时的机理。瘴疟于正疟有何区别?简述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何为“疟母?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吴银

35、根 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某某科学技术,199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2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肺病证概 述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肺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特点;2 掌握肺病证的证候学特征;3 熟悉肺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 教学过程1 介绍中医肺病证的一般概念。说明本章所述肺病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咳嗽、哮病、喘证、肺胀、肺痈、肺痨、肺癌等。约5分钟。2 介绍肺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与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约5分钟。3 阐

36、述肺病证的根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引起分病证的病因主要有外感于内伤两类;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为根本病机,其病机主要分为虚实两方面:虚证: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实证: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痰热阻肺。约20分钟。4肺病证的治疗要点: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肺为娇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直接治肺法;间接治肺法。约15分钟。5 肺病证的调摄护理。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肺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治疗要点。 2难点:肺病证的根本病机与病机特点;证候学特征、治疗要点。3思考题:何为肺病证?其证候特征有何特点?肺病证的根本病机是什么?肺病证的病理属性有何特点?肺病证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37、为什么说治疗肺病证“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什么是“直接治肺法?何为“间接治肺法?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3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一节:咳 嗽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病变重点在肺,关系到

38、它脏。2 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3 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扶正。教学过程 1 咳嗽的概念,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约5分钟。2 咳嗽的源流。重点介绍素问咳论、景岳全书有关咳嗽的论述。约10分钟。3 咳嗽的证候学特征: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本病的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约5分钟。4 咳嗽的病因病机:4.1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多属于邪实。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4.2 病机:无论外

39、感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与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外感咳嗽多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分,火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以相互影响,病久如此邪实转为正虚。约40分钟。5咳嗽诊断。约5分钟。6 咳嗽的鉴别诊断: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痨、肺癌做出鉴别。约10分钟。7 咳嗽的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证候虚实。约10分钟。8 咳嗽的治疗原如此: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扶正。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主升;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脾气、脾精、脾阴、脾阳的概念与其相互关系。2难点

40、:脾气主升的表现;脾气统血的机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概念与其逻辑关系。3思考题:为什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为什么说脾气主升?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概念与其逻辑关系应怎样表述?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术,199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

41、医内科教研室14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一节:咳 嗽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 1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施治。教学过程1 咳嗽的辨证论治:1.1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寒咳特征加风寒表证的表现,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证:热咳加风热表证的表现,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风燥伤肺证:燥咳加风燥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约40分钟。1.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湿痰咳嗽加痰湿内蕴的全身表现,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

42、热郁肺证:治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选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证:与情绪波动有关。治以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选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肺阴亏耗证:治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约45分钟。2 咳嗽的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偶有感冒与时治疗。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病因不同,治疗有别;外感咳嗽治宜宣散;内伤咳嗽当辨其虚实标本,注意治虚勿忘实,祛邪当顾虚;重在调理脏腑气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间的影响与可能出现的转归。2难点: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的证治区别; 风燥伤肺咳嗽与肺阴亏耗咳嗽的证治区别;痰湿蕴肺证虽痰浊壅盛,但切忌妄用寒凉,以防

43、凝滞气机,冰伏邪气。3思考题:风燥伤肺咳嗽与肺阴亏耗咳嗽的证治有何区别?痰湿蕴肺证与痰热郁肺证在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何异同?外感咳嗽的治疗要点实什么?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有何联系?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5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

44、肺病证第二节:哮 病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主要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逆。2 明确哮病病理有虚实之分,实多虚少,标实本虚。发时治标平时治本。3 熟悉哮病发作时区分寒痰、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教学过程 1哮病的概念。哮病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如此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约5分钟。2 哮病的源流。约10分钟。3 哮病的证候特征。指出哮病的发病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31常见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3.2病机:哮病发作的根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

45、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调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哮病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哮病反复发作,病机变化复杂,甚至发生“喘脱危候。约40分钟。4 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简要介绍哮与喘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5 哮病的辨证论治:5.1辨证要点:辨虚实、分寒热;5分钟。5.2治疗原如此: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治标需分寒热,治本当分阴阳,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约15分钟。5.3分证论治:发作期:应祛邪利气,分寒哮、热哮论治,寒证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证治以清肺泻热化痰平喘,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火证治以解表清里,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46、约35分钟。平时宜分别调补阴阳,肺虚用玉屏风散,桂枝加黄芪汤;脾虚用六君子汤;肾虚用金匮肾气丸等。约15分钟。6 介绍哮病的预后与转归、预防调摄。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哮病的概念,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与发作机理;哮病的转归;哮病的分期论治;喘脱的概念与发生机理、急救处理。2难点:哮与喘的异同;宿痰伏肺与哮病发病的机理;喘脱的识别与急救。3思考题:何谓哮病?哮与喘的关系如何?哮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治哮病“未发时扶正为主,“已发时攻邪为主?寒哮与热哮如何区别?哮病发作时治标的方法有哪些?哮病如何治本?怎样辨识和救治喘脱?为什么说“祛除宿疾伏痰是预防哮病发作

47、之首务?试用证治汇补的原文阐述哮病发病机理。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6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三节:喘 证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喘证的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2 熟悉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教学过程

48、1介绍喘证的概念与X围,指出喘证的证候特征是呼吸困难,甚至X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约10分钟。2 喘证的源流。着重介绍明代X景岳把喘证分为虚实两大类。并介绍喘脱的概念与危重程度。约15分钟。3 喘证的证候特征:肺气上逆失于宜降,或肾失摄纳所引起的喘证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甚至X口抬肩,鼻翼煸动,不能平卧等,为喘证的各种证候所共有,是喘证的证候特征。约10分钟。4 喘证的病因病机: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主要是风寒与风热之邪,壅阻于肺,肺气上逆而致喘;内伤包括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机:喘证的发病主要在肺和肾,脾虚痰浊饮邪上扰,或肝气逆乘亦与喘证相关。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

49、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而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尤以气虚为主。本证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欲脱之时,病可与心,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如此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如此病情危笃。阳约5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喘证的病机与其病理属性。2难点:喘证发病机理关系到肺肾二脏;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喘甚致脱。3思考题:喘证的一般概念是什么?喘脱是怎样发生的?试述之。为什么说“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实喘的病理因素有哪些?X介宾是如何归纳喘证病机特点的

50、?关于喘证病位叶天士有何见解?试述之。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7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三节:喘 证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 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与其辨证论治。教学过程 1喘证诊断:讲解喘证的诊断要点有本病的证候特

51、征,病史,外感等诱因,查体有相应的体征,现代医学诊断手段也可借鉴。10分钟。2 喘证的鉴别诊断:喘证应与气短、哮病鉴别。5分钟。3重点介绍喘证的辨证论治:3.1 辨证要点:辨病位、辨虚实。5分钟。3.2 治疗原如此:实喘治肺,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治以培补摄纳;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约10分钟。3.3 分证论治:实喘:实喘风寒证,治以宣肺散寒,麻黄汤加减;痰热证,清泄肺热,桑白皮汤加减;表寒里热证,治以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证,治以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水凌心肺证,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气郁证,开郁降气平

52、喘,五磨饮子加减。35分钟。虚喘:虚喘肺虚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饮、补肺汤加减;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15分钟。喘证大发作时,导致喘脱危证时的应急处理应以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用参附汤合黑锡丹加减。同时还可加服蛤蚧粉冲服,以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10分钟。4 简述喘证的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重点:喘证的辨证要点:辨病位、辨虚实;喘证的治疗原如此;喘证的证治。难点:喘证应与气短、哮病鉴别;喘证应与气短的鉴别;喘证大发作导致喘脱危证时的应急处理。思考题:试述喘证的辨证要点。喘证与哮病如何区别?喘证的治疗原如此是什么?简述实喘的证治?虚喘与哪些脏腑

53、密切相关?应当怎样论治。“上实下虚之喘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治法、方药是什么?参考书目1.某某科学技术,1986 2X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1988 3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某某科学技术,某某科学技术19875王永炎 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20006,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18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授课对象: 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 题各论:第二章:肺病证第四节:肺 胀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肺胀临床表现,其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

54、位在肺,涉与心肾,后期出现各种变证。教学过程1介绍肺胀的概念与X围。讲解肺胀的概念为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阐述肺胀与痰饮、咳嗽、喘证、心悸、水肿、厥脱之间的关系。20分钟。2 肺胀源流。5分钟。3介绍肺胀的证候特征: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是本病的证候特征。10分钟。4讲述肺胀病因、病位、涉与脏腑等。4.1病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4.2病机:指出病理因素早期为

55、痰,渐痰瘀并见,终至痰瘀水交织为患;病变首先在肺,继如此影响脾、肾,后期病与于心;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瘀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渐而痰瘀并见。病理性质由气虚、气阴两虚,开展为阳虚。虚实之间常常夹杂,表现上实下虚之证;重证可见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肺胀多有原发疾病,如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X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一般病程较长。6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肺胀的概念,肺胀与其他肺系病证的联系与区别;肺胀的病机。2难点:肺胀的发生机理;肺胀的病位、病理因素与其变化。3思考题:何为肺胀?试述肺胀与其他肺系病证的联系与区别。怎样理解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瘀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渐而痰瘀并见?肺胀重证出现气不摄血,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的机理如何?试述肺胀病位由肺渐与于心的病理过程。参考书目.某某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