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8643760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4.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2013版中国移动通信某某2013年7月- 42 - / 45目录第1章 概述- 1 - 背景介绍- 1 - 定义内容- 1 - 编制依据- 1 -第2章 PON系统网络架构- 2 -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 2 -2.2 PON系统配置模型- 2 -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 3 -第3章 PON系统设计要求- 4 -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 4 - 集团客户业务- 4 - 家庭宽带业务- 12 - 营业厅接入业务- 13 -3.1.4 WLAN热点业务- 14 -3.2 PON系统网元部署- 15 -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2、 17 -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 17 -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19 -3.6 PON系统保护- 20 -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 25 -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 27 - 总体原如此- 27 - 分光方案比照- 27 - 分光器的部署原如此- 28 -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 29 -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如此- 29 -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29 -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 30 -第4章 网络配置要求- 30 -4.1 QoS实现方式- 30 -4.2 VLAN划分原如此- 31 -4.3 IP地址规划原如此- 32 -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 32 -附录- 33

3、-附录1:名词解释与相关符号- 33 -附录1.1 名词解释- 33 -附录1.2 相关符号- 34 -附录2:- 36 -附录、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36 -附录、PON系统内带宽测算- 37 -附录、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38 -附录、光纤链路传输指标- 38 -附录、光纤光缆选用配置要求- 40 -第1章 概述1.1 背景介绍中国移动在2005年即开始开展基于PON技术的光纤接入工程现场试验,经过近几年的商用网络建设,PON网络已具备一定规模。为满足普通集团客户、WLAN回传和家庭客户等业务的接入,城域传送网已部署了大量的PON设备。随着PON网络接入的客户越来越多变、接入的场景

4、越来越复杂,PON网络规模也在不断增大,随之也就带来了网络规划设计与建设上的挑战。在结合EPON、GPON等技术的最新开展状况的同时,我们对PON网络设计进展了研究,并制定相应技术要求,用以规X和指导基于EPON/GPON的光纤接入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1.2 定义内容本要求规X和明确了PON系统设计,ODN系统设计,设备安装与布线要求、传输性能等相关指标要求。其中:1、PON系统设计:主要包括PON系统网络架构、PON系统与IMS、CMNET城域网的协同、PON系统业务承载方案、PON光功率核算、传输距离测算、PON系统保护、PON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2、ODN系统设计:主要包

5、括ODN网络结构与定义、ODN网络建设技术要求、纤芯容量选用要求、光缆型号选用、光缆线路设计与敷设要求、不同用户接入的要求、不同场景下分光器的选用与安装要求、不同场景下的箱体选用原如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3、网络配置要求:包括业务开展中的IP地址、VLAN、QoS等的配置要求。1.3 编制依据1、GB50846,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X2、GB5084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与验收规X3、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X4、YD/T 1619-2007,宽带光接入网总貌5、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

6、要求6、YD/T 5139-2005,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X7、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X8、YD/T 1313-2008,宽带接入用综合配线箱9、YD/T 981-2009,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10、YD/T 1461-2006,通信用路面微槽敷设光缆11、YD/T 1997-2009,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12、YD/T 1999-2009,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13、YD/T 1588.2-2006,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第2章 PON系统网络架构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PON 系统是构建于无源光分配网络上ODN的宽带接入技术,向上连接CMMET城域网、IMS

7、、CATV等网络,向下连接各类用户终端,主要承载普通集团专线、家庭宽带接入和WLAN热点接入。图2.1-1 PON系统在网络中的位置2.2 PON系统配置模型PON系统结合以太网技术和高速光传输技术,实现语音、数据、视频、数据专线等多业务的综合承载,是一种“会聚-分散的树型网络。PON系统的组成如图2.2-1所示,根本组成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和光网络终端/单元(ONU)三大局部图2.2-1 PON系统的组成1、光线路终端(OLT)的作用是将各种业务信号按一定的信号格式会聚后向终端用户传输、将来自终端用户的信号按照业务类型分别进展会聚后送入各业务网。2、光分配网(ODN)

8、的作用是提供OLT与ONU之间的光传输通道。包括OLT和ONU之间的所有光缆、光缆接头、光纤交接设备、光分路器、光纤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3、光网络终端/单元(ONU)负责用户终端业务的接入和转发。在上行方向将来自各种不同用户终端设备的业务进展复用,编码成统一的信号格式发送到ODN中。在下行方向上将不同的业务解复用,通过不同的接口送到相应的终端如、机顶盒、计算机等中。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PON网络可同时承载包括集团客户数据专线,集团客户语音专线、集团客户互联网专线、家庭宽带、营业厅、WLAN热点等业务,传送数据专线、VolP 语音,IPTV视频和Internet上网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9、,如如下图2.3-1所示:图2.3-1 PON系统承载业务1、语音业务:1IAD接入方式,通过ONU接入,经OLT转发至CMMET城域网,由CMMET城域网SR转至IMS中的SBC接入设备。2SIP软终端接入方式,通过ONU接入,经OLT转发至CMMET城域网,由CMMET城域网BRAS进展认证、鉴权,经过CMNET网络,转至IMS中的SBC接入设备。2、宽带业务:ONU接入,经OLT转发至CMMET城域网,由CMMET城域网BRAS进展认证、鉴权后,转至CMNET网络。3、IP-TV业务:经OLT转发至CMMET城域网,由CMMET城域网SR转至视频网络设备。4、专线业务:经OLT转发至CM

10、MET城域网,由CMMET城域网SR进展业务调度。第3章 PON系统设计要求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3.1.1 集团客户业务3.1.1.1 集团客户E1 TDM数据专线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覆盖区域、客户级别不高、对业务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专线。 组网方案:图3.1.1.1-1 集团客户E1 TDM数据专线承载方案电路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再经CMNET城域网互通电路转接核心层PTN设备;或经会聚PTN设备转接至核心层PTN设备。 规划原如此:集团专线的PON口和家庭客户的PON口尽量分开设置;本地市客户的电路调度经

11、由城域骨干传送网的核心层/会聚层或CMNET城域网完成电路调度;跨地市、跨省客户的电路调度经由省内干线传输、省际干线传输系统完成电路调度。3.1.1.2 集团客户以太网数据专线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已覆盖区域的互联网专线接入。 组网方案:图3.1.1.2-1 集团客户以太网数据专线承载方案电路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再经CMNET城域网互通电路转接核心层PTN设备;或经会聚PTN设备转接至核心层PTN设备。 规划原如此:集团专线的PON口和家庭客户的PON口尽量分开设置;本地市客户的电路调度经由城域骨干传送网的核心层/会

12、聚层或CMNET城域网完成电路调度;跨地市、跨省客户的电路调度经由省内干线传输、省际干线传输系统完成电路调度。GE颗粒以上业务应使用独立的PON口和ONU来承载,如果是10G PON系统如此可以与其他业务共用PON口。3.1.1.3 集团客户MPLS-VPN数据专线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覆盖区域、客户级别不高、对业务可靠性要求不高的MPLS-VPN电路。 组网方案:图3.1.1.3-1 集团客户MPLS-VPN承载方案跨地市和跨省的集客MPLS VPN数据专线,原如此上要求从IP专用承载网疏通,以确保集团客户业务的质量。城域网X围内的集客MPLS VPN专线,且城域网内无IP专用承载

13、网延伸设备覆盖的情况下,可从CMNET城域网疏通。 规划原如此:PON网络采用“透传方式接入客户电路;三层VPN功能在CMMET城域网/IP专用承载网开启MPLS VPN、省内/省际IP专用承载网层面实现。3.1.1.4 集团客户IP化语音专线接入业务 适用场景:适用于使用IP接入方式,PON网络已覆盖且集团客户级别不高、业务可靠性要求不高的集团专线接入。 组网方案:图3.1.1.4-1 集团客户IP化语音专线业务承载方案PON语音业务接入共有四种接入场景:IAD场景、IP PBX场景、SIP GW场景、SIP AG场景,具体组网方案如下列图。IAD场景:IAD作为接入设备首先连接到PON的O

14、NU,然后通过光纤至PON的上行设备OLT,接入CMMET城域网,通过IP接口接入本地SBC。IP PBX场景:用户终端连接到IP PBX,IP PBX作为接入设备连接到PON的ONU,然后通过光纤至PON的上行设备OLT,接入CMMET城域网,通过IP接口接入本地SBC。AG场景:用户终端直接上联PON的ONUONU作为AG,然后通过光纤上联至PON的上行设备OLT,接入CMMET城域网,通过IP接口接入本地SBC。SIP GW场景:TDM PBX通过与SIP GW E1对接接入PON网络,然后接入CMMET城域网,通过IP接口接入本地SBC。 PON+SBC四种场景的比照比照项目IAD场景

15、IP PBX场景SIP GW场景AG场景接入端口数量低高高高语音接入功能无交换功能,所有语音交换功能在IMS上实现有交换功能,可实现多种语音扩展功能,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客户特殊需求可通过下挂的TDM PBX实现交换功能,可实现多种语音扩展功能,可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客户特殊需求无交换功能,所有语音交换功能在IMS上实现投资中高高低网络结构较复杂复杂复杂简单运维管理增加了设备和技术类型,要求运维加大投入与对维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增加了设备和技术类型,要求运维加大投入与对维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增加了设备和技术类型,要求运维加大投入与对维护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根底网络结构,运维管理统一、简单,

16、网管能力相对较强设备技术演进技术更新不与时,逐渐淘汰产品厂家继续投入跟进,延续性和技术支持好厂家继续投入跟进,延续性和技术支持好业界主流开展方向,技术更新与时,延续性和技术支持好 规划原如此:AG场景从接入能力、网络结构、运维管理和技术演进等方面均优于IAD场景,所以在现有ONUONU作为AG和IMS系统交换功能能够满足集团客户语音接入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使用AG场景接入方式。根据客户语音接入数量规划ONU的型号。在客户有本地控制和管理的需求时,IP PBX和SIP 场景能力根本一致,从运维管理的角度尽量减少设备类型原如此上采用IP PBX场景。客户端ONU采用FE端口连接IP PBX,ONU型号

17、的选取需根据集团客户其他专线接入需求综合规划。IP PBX型号的选取需根据集团客户语音接入数量需求综和规划。集团客户个性化语音功能需求可以通过IP PBX的二次开发完成。原如此上不通过IMS功能开发实现。3.1.1.5 集团客户TDM语音专线接入业务 适用场景:适用于使用TDM接入方式,PON网络已覆盖且集团客户级别不高、业务可靠性要求不高的集团专线接入。 组网方案:图3.1.1.5-1 集团客户TDM化语音专线业务承载方案PON语音业务接入直接接入TDM PBX,通过城域骨干传送网、CMNET城域网将语音业务回传至IMS网络,具体组网方案如下列图。3.1.1.6 集团客户互联网专线业务 适用

18、场景:适合于PON网络已覆盖区域的互联网专线接入。 组网方案:图3.1.1.6-1 集团客户互联网专线承载方案电路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再经CMNET城域网上联至省内CMNET骨干网/省际CMNET骨干网。3.1.1.7 集团客户视频监控数据专线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覆盖区域的视频监控数据专线业务。 组网方案:图3.1.1.7-1 集团客户视频监控数据专线承载方案电路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再经CMNET城域网互通电路转接核心层PTN设备;或经会聚PTN设

19、备转接至核心层PTN设备。 规划原如此:客户的电路调度经由城域骨干传送网的核心层/会聚层或CMNET城域网完成电路调度至客户侧视频监控服务器。3.1.1.8 其他类型的集团客户接入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覆盖区域的沿街商铺接入、聚类市场或商务楼宇接入业务。 组网方案:图3.1.1.8-1 其他类型的集团客户接入业务承载方案电路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互联网业务经CMNET城域网上联至省内CMNET骨干网/省际CMNET骨干网;语音业务通过IP专用承载网转至IMS网络。3.1.2 家庭宽带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已覆

20、盖区域的家庭宽带接入。组网方案:图3.1.2-1 家庭宽带业务承载方案电路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互联网业务经CMNET城域网上联至省内CMNET骨干网/省际CMNET骨干网;语音业务通过IP专用承载网转至IMS网络。3.1.3 营业厅接入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已覆盖区域的营业厅业务接入。组网方案:图3.1.3-1 营业厅业务承载方案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或经会聚PTN设备转接至核心层PTN设备;在经过D/CMNET骨干网/IP专用承载网上行至各业务平台。

21、3.1.4 WLAN热点业务 适用场景:适合于PON网络已覆盖区域的WLAN热点业务接入。组网方案:图3.1.4-1 WLAN业务承载方案通过PON网络接入,OLT经PTN/裸纤/裸纤+波分/波分等方式上联至CMNET城域网,或经经会聚PTN设备转接至核心层PTN设备。再上联至WLAN AC交换机完成WLAN业务接入。3.2 PON系统网元部署1、 OLT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1城区含县城和兴旺乡镇区域,OLT应主要集中部署于“综合业务接入区中的会聚机房中。2一般乡镇/农村区域,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基站、营业厅机房资源,OLT可部署于方便实现用户接入机房中,原如此上不应为满足OLT的部署而新建机房。

22、3OLT设置以满足综合业务区覆盖为目标,遵循有利于提升投资效益比的原如此,在区域用户密集分布时可适当下移,但不宜太靠近用户,应严格控制OLT下移至小区接入点的数量。4对于FTTH用户较密集的区域,也可设置OLT接入点,可考虑将OLT设置在条件较好的现有接入机房满足一定的动力环境条件或适当考虑新建普通接入机房。2、OLT主要设置方式“综合业务接入区整体规划好后,优选“集中设置方式部署OLT设备。1集中设置:覆盖多个用户片区一般小区或商业区,可简单对应“综合业务接入区中的会聚点。2分散设置:覆盖单个用户片区,可简单对应小区接入。3OLT扩容与裂变方式:当“综合业务接入区中业务接入规模较大需扩容时,

23、原如此上不采用分裂方式进展扩容,应首选原址叠加OLT方式进展扩容;在综合业务区个别区域业务密集度较高,且该区域需要扩容的情况下,慎重采用分裂方式,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新增OLT机房,以提升该业务密集区域的网络接入效能。 原址叠加方式,新增OLT与原OLT可共用ODN光配线网,不需进展业务割接。图3.2-1 原址叠加OLT建设 同一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增加OLT机房方式,无需新建主干光缆环,只需将新建OLT串接在原主干光缆环中,涉与局部光缆割接。图3.2-2 接入区内新增OLT建设3、ONU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1对于FTTH应用,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在户内设置SFU或HGU型ONU,或设置HGU型ON

24、U下挂家庭网关实现业务接入。2对于FTTB应用,ONU宜相对集中设置在建筑物内,住宅用户采用MDU型ONU;商业用户采用MTU型ONU,在不需要TDM业务时采用MDU型ONU。3对于FTTO应用,ONU设置在办公室内,采用SBU型ONU,在不需要TDM业务时可采用SFU型ONU;对于有内部局域网的用户,可在用户网络设备间设置SFU型ONU设备,并下挂用户局域网设备。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1、PON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最坏值计算法,分别计算OLT的PON口至ONU之间上行和下行的允许传输距离,取两者中较小值为PON口至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PON系统的传输距离OLT至ONU的传输距

25、离可按式2.3.4-1进展测算。 (式-1)式中:P为OLT和ONU的R/S-S/R点之间允许最大通道插入损耗单位:dB详细的计算、相关参数取定见附录2.1。2、对采用第三波中心波长1550nm承载CATV业务的PON系统,应考虑CATV传输系统S-R点之间允许最大通道插入损耗对PON最大传输距离的影响。3、在7个活接头、1:32分路比情况下,GPON OLT采用Class B+光模块覆盖X围PON口至用户的线路距离不宜超过10km,EPON OLT覆盖X围PON口至用户的线路距离不宜超过5km。在7个活接头、1:64分光比情况下,GPON OLT采用Class B+光模块覆盖X围不宜超过5k

26、m。4、在7个活接头、1:32分路比情况下,GPON OLT采用Class C+光模块覆盖X围PON口至用户的线路距离不宜超过20km;在7个活接头、1:64分光比情况下,GPON OLT采用Class C+光模块覆盖X围不宜超过12km;在7个活接头、1:128分光比情况下,GPON OLT采用Class C+光模块覆盖X围不宜超过6km。5、原如此上活接头数量不超过7个,如需覆盖更大X围,可适当降低光分路比和减少活接头数量。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按照客户类型的不同,接入网的用户大致可分为商业客户和家庭用户两大类,二者对业务类型、带宽需求存在极大区别。对于商业客户,业务需求以IP专线或

27、TDM专线业务如El专线为主,业务类型比拟单一,带宽需求一般相对较高,如IP专线业务的典型带宽需求为10M,甚至1000M。对于家庭用户,从目前的互联网应用开展趋势来看,IPTV流媒体,视频通信,VoIP,高速上网,lPVPN等是互联网开展中极具潜力的应用类型。在这些业务中,提供MPGE4编码方式的标清IPlV,业务需要23M左右的带宽,提供一套高清IPTV业务将需要56M以上的带宽,将来如果需要具备同时提供两套高清节目的能力如此需要l012M的带宽。目前,按照业务需求测算分析,建议近期,网络应具有提供每个家庭用户下行1050M和上行210M实际带宽的能力;在远期,应具备提供下行20100M和

28、上行520M实际带宽的能力。1、PON系统内带宽分配应符合如下原如此:1应根据不同业务和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差异分配相应的带宽;2保证PON系统中不同用户的根本可用带宽;3 高优先级业务的带宽要优先保证;4 对用户的最大可用带宽进展限速;5每个PON口下的带宽规划应考虑一定的冗余,合理规划所带的用户数;6对于IPTV组播业务,FTTH系统宜将OLT设置为组播复制点,FTTB系统宜将MDU设置为组播复制点。2、PON系统内带宽测算要点:1对于FTTH应用,按PON系统支持的最大光分路数组网时,PON系统内的用户分配带宽可以满足到近、中期的业务需求。2对于FTTB应用,单个ONU设备可容纳的用户数应根

29、据单个PON口下所带的ONU数量和各个ONU的用户分布情况确定。3 CATV业务通过PON系统第三波承载,不影响PON系统内用户容量测算。3、PON系统内带宽测算:因此,在对PON口下行容量计算时,主要考虑的是根据用户业务带宽的需求,来预算PON口所能接入的用户数。为了保证各业务所需服务质量,各种业务所需总计带宽必须小于一个PON口所能提供的带宽能力。由公式规划计算PON系统内承载用户的X围,当承载用户数超过阈值时,需使用新PON口承载用户。PON系统内带宽=家庭客户用户数*单家庭用户预留带宽*并发率+WLAN热点数*单热点预留带宽*并发率+集团专线数*专线预留平均带宽*并发率PON系统考虑组

30、播业务承载时,详细的系统带宽测算方法、以与测算过程见附录2.2。由于PON口下行速率是固定的,如采用EPON接入时,单个PON 口下行可提供900Mb/s 带宽;采用GPON接入时,单个PON 口下行可提供2300Mb/s 带宽。其中相关参数各省/市可以结合区域实际进展灵活调整,计算示例如下:假设为高速率用户提供的主要业务为:2 路高清电视2 路标清电视、高速上网和2路IP 话音业务,其中,标清频道数为100 套,高清频道数为10 套。各业务所占带宽和并发比如表3.4-1所示。表3.4-1 高速率用户业务与带宽需求示例业务类型提供节目所需带宽并发率标清电视100套1003M=300M100%组

31、播高清电视10套1010M=100M100%组播标清点播多个节目源3M/路30%高清点播多个节目源10M/路30%高速上网4M33%IP 话音2路200k100%设n 为单个PON 口接入的宽带用户数,各业务所需要的带宽如下:直播用户数大于频道数情况下:300M(100 路标清)100M(10 路高清)点播高清、标清各占50%:n30%10M3M高速上网:n33%4MIP 话音:n200k取EPON 接入时有效带宽为900M,有:400Mn30%10M3Mn33%4Mn900M,所以: n92取GPON 接入时有效带宽为2300M,有:400Mn30%10M3Mn33%4Mn2300M,所以:

32、 n350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对PON系统上联的带宽测算,需要考虑该OLT所有PON口所带的全部ONU产生的流量一般OLT包含多个PON口。1、OLT上联端口数量按式3.5-1计算: 式3.5-1式中,上联端口可用带宽参考表取值;上联链路冗余系数根据实际业务模型取值1。端口类别可用带宽FE75MbpsGE900Mbps10GE9000Mbps2、OLT上联带宽计算:上行带宽= 业务分配带宽业务用户比率集中比流量占空比总用户数/带宽冗余系数其中相关参数各省/市可以结合区域实际进展灵活调整,参数说明如下所示:业务用户比率、总用户数:OLT上联带宽规划时对应OLT带的所有用户,PON系统内

33、带宽规划时对应该PON带的所有用户。集中比并发比: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群实际情况进展设定,可取50%。流量占空比:一般可取50%。带宽冗余系数:一般OLT上联可取65%。考虑IPTV组网需求的PON系统上联带宽计算方法详见附录2.3。3、上联链路部署要点:1规划初期OLT原如此上采用2*GE上联,即单GE双上联,最多不超过2*2GE上联。2规划后期可根据网管流量数据配置上联带宽,当上联带宽利用率超过70%时,可扩容GE上联带宽。3假如OLT上联带宽流量超过4Gbps,建议OLT 2*10Gbps直接上联CMMET城域网BRAS/SR。3.6 PON系统保护1、PON系统上连链路保护设计根据

34、城域网业务开展、网络安全需求与传输资源的配备情况,各省公司可在原有网络架构的根底上,对网络架构进展优化调整,合理选用如下四种组网模型:1模型一:大“V型组网适用条件:冷备可满足业务需求,业务中断后,对链路进展手工倒换组网架构:OLT双链路上连至两台SW,采用链路级保护如如下图,双上连链路需保证物理双路由;SW以上维持现网架构不变,即SW双挂配对BRAS/SR。图3.6-1 大“V型组网2模型二:OLT单挂SW适用条件:高等级业务要某某现温备业务中断后可重新认证或热备业务中断后,无需重新认证,SW单点故障率较低,OLT上联SW具备双路由条件。组网架构:OLT单挂一台SW,采用板卡级保护如如下图,

35、跨板卡捆绑链路需保证物理双路由;SW以上维持现网架构不变,即SW双挂配对BRAS/SR。图3.6-2 OLT单挂SW3模型三:SW“U型组网适用条件:高等级业务要某某现温备业务中断后可重新认证或热备业务中断后,无需重新认证,SW单点故障率较高如机房断电等情况,配对SW间需具备双路由条件。组网架构:现网架构保持不变,在配对SW之间增加1对互联链路,互联链路需保证物理双路由,并拆除原有2条SW上联至SR的交叉链路;OLT上联的两条链路采用主备方式。图3.6-3 SW“U型组网4模型四:“小V型组网适用条件:业务会聚区域内用户规模接近单台SR或BRAS的规划容量,会聚机房具备BRAS/SR下沉条件。

36、适用于密集城区覆盖OLT新增节点,不建议对现网进展改造。组网架构:配对BRAS/SR设置在会聚机机房,OLT采用主备方式直接双挂至配对BRAS/SR。图3.6-4 “小V型组网上述组网模型对业务备份的考虑仅针对OLT上联BRAS/SR,BRAS/SR以上具有双平面保护,而OLT本身为单节点设置。各省应根据网络现状与网络架构扁平化需求,优选模型一、模型二、模型四,上述各组网模型比照如下:表OLT上连链路保护模型组网模型优点缺点现网改造量业务划分的复杂性模型一:现网架构实现设备级保护,可防止SW单点故障和OLT上联链路故障链路故障时,需进展手工切换冷备;无法实现热备无需把配对SW作为一个整体交换域

37、作业务规划模型二:OLT单挂可支持业务热备,实现板卡级保护存在SW单点故障风险割接1条OLT上联链路只需考虑单个SW作为一个整体交换域作业务规划模型三:U型结构可支持业务热备,亦可防止SW单点故障数据配置复杂,割接工作量大,无法克制横向链路故障带来的双主问题回程丢包50%配对SW之间新增直连链路需把配对SW作为一个整体交换域作业务规划模型四:小V型可支持业务热备,推进网络扁平化,节省大量SW资源对会聚机房要求高,BRAS/SR端口资源消耗大涉与设备搬迁、链路调整,不建议改造无需考虑SW*注:1、上述组网方案仅提供一个整体热备的手段,对于具体互联网专线的备份请市公司依据省公司业务产品方案进展设设

38、置;2、实现BRAS业务热备功能需与radius系统配合实现,采用共享网关方式下,每个网段需预留3个IP地址用作网关设置,其中2个作为主备用网关真实IP,1个作为虚拟网关IP。2、PON系统下带的ODN网络保护设计ODN网络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与特点,设计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来灵活选择。1Type A:OLT的两个PON口采用一个PON MAC芯片,通过1:2 电开关连接至两个光模块,实现两个PON口的保护,如图2.3.7-1所示。Type A保护适用于同一PON板内的PON口间保护。2Type B:OLT的两个PON口分别采用独立的PON MAC芯片和光模块,实现两个PON口的保护,如

39、图2.3.7-2所示。具体实现方式包括OLT同一PON板内和PON板间的PON口保护。3Type C:OLT双PON口,ONU双光模块,主干光纤、光分路器和分支光纤均双路冗余,如图2.3.7-3 所示。具体实现方式包括OLT同一PON板内同一PON MAC芯片一个PON MAC芯片支持多个PON口的情况下、同一PON板内不同PON MAC芯片和PON板间的PON口保护等三种。Type C保护支持负载分担。4Type D:OLT双PON口,ONU双PON口,主干光纤、光分路器和配线光纤均双路冗余,如图2.3.7-4 所示。具体实现方式包括OLT同一PON板内同一PON MAC芯片一个PON MA

40、C芯片支持多个PON口的情况下、同一PON板内不同PON MAC芯片和PON板间的PON口保护等三种。Tpye D保护支持负载分担。 Type A2 Type B3 Type C Type D图3.6-7 PON系统光链路保护倒换类型3、PON系统保护部署要点1PON系统的保护宜根据用户群的服务级别采用相应的保护方式。 对于家庭客户和普通集团客户,原如此上不考虑系统保护。 除家庭客户和普通集团客户外,对于其他业务的承载,分光器设置初期不设保护,后期可按需改造为TYPE B的保护方式。对于采用TYPE B的保护方式,需计算并预留相应的保护纤芯。TYPE C和TYPE D的本钱较高,原如此上只对重

41、要用户采用。2OLT设备的关键部件如主控模块、电源模块等,应冗余备份配置。3OLT配置PON口达到16个时需配置双上联保护,未达16个时可根据需要配置。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1、PON网管系统的管理界面1 PON网管系统负责对PON接入网络的数据配置、操作管理以与有源设备引起的各类故障判别。2 PON网管系统主要对网络和设备进展管理、对物理通道进展配置、以与对与业务相关的公共属性进展配置;具备条件的省份,业务的开通和控制由相应业务网管与系统平台进展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业务的开通和控制也由OLT设备与其网管系统进展管理。3 对于SFU/SBU/HGU设备,其PON局部由OLT设备与

42、其网管系统进展管理;其内置的IAD设备可由“终端综合管理系统进展管理。PON网管系统和OLT设备主要负责对PON口相关的参数的配置和管理,包括工程建设阶段系统参数预配置、PON网络部署与业务开通阶段参数配置、综合测试以与综合告警管理配置;“终端综合管理系统系统主要负责业务相关的参数的远程配置和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可仍然由OLT设备与其网管系统进展远程配置和管理。4 对于MDU/MTU设备,其PON局部由PON网管系统进展管理;其内置的IAD设备可由IAD管理系统IADMS或IMS网管系统进展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可仍然由OLT设备与其网管系统进展管理。2、PON网管系统的配置原如此1

43、 每个本地网一个厂家的设备集中建设一套网管系统可以采用热备,应对频繁的业务割接,监控该厂家的OLT与下挂本厂家或异厂家ONU设备;当某厂家在本地网内只有SFU/SBU/HGU设备时,可不单独设置网管系统,由OLT设备与其网管系统进展管理。2 在本地网网络监控中心设置网元管理系统(EMS),根据维护和管理需要可配置远程终端。3 禁止在远程终端上进展网络和业务配置等复杂操作。3、 PON EMS宜通过CMMET城域网、D网络采用带内网管方式实现对OLT的访问,也可考虑考虑采用带外网管方式实现对OLT的访问。二层网络通过配置网管专用VLAN 隔离其它数据,三层网络新建网管VPN通道。4、 PON网管

44、系统应提供与业务激活系统、本地网综合告警系统等之间的接口,并根据工程需要打通相应的连接通道。5、 网管系统的保护1 数据通道保护:在网元连接至EMS的传输通道阻断时,EMS应能通过第二通道获取被管理的网元信息。2 网管服务器和管理数据库应进展冗余配置。EMS应支持数据库备份、恢复和拷贝功能;网管系统应配置外围存储器,可以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将指定的网管数据备份到外围存储器中,外围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磁带,数据库等。3 网管系统应通过操作员认证机制和有效的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保证系统操作管理的安全性。确定网管系统的设计原如此,包括的网管信息传递、网管系统保护等要求。6、在网OLT和ONU的等

45、效网元已达到网管系统管理能力的80%示例阀值,需考虑新增网管系统。3.8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3.8.1 总体原如此1. 光分路器的设置应结合ODN网设计和用户规模与分布情况进展配置,以近期需求为根底,同时兼顾中远期业务开展的需要并便于今后扩容,预留光分路器的安装位置。2. 应有利于节约管线工程的建设费用,有利于光分路器安装初期的支路端口利用率提高。3. 应便于维护、网络优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改造。4. 对于FTTH应用,最大光分路比应综合考虑所配置PON系统支持的光分路数、可传输距离以与用户的规模和分布密集度来进展设计;对于FTTB应用,最大光分路比应综合考虑PON系统可传输距离、带宽规划和ONU设

46、置方式进展设计。5. 宜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可根据具体场景采用二级分光方式,不宜超过二级分光,级联后总的光分路比不得大于PON系统设计最大光分路比的要求。建议同一PON口下应采用一种分光方式。6. 当用户较密集时,光分路器设置应尽量靠近用户端;当用户分散、用户数较少时,光分路器设置宜选择适当位置相对集中安装。3.8.2 分光方案比照光分路器的设置方式是ODN组网的关键问题。根据用户分布和实际施工条件,可以考虑如下2种分光方式:(1) 一次分光:可再细分为集中设置与分散设置。集中设置采用一次分光,光分路器集中设置在小区/片区或大型楼宇内集中光分配点;分散设置采用一次分光,光分路器靠近用户,以楼宇或

47、多个楼层为单位分散设置。一次分光集中设置方式有利于集中维护管理,便于故障检测,能最大限度提高PON设备端口使用效率;但对集中分光点配线设施要求较高、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配线光缆的投资相对较高。一次分光分散设置方式可节省配线光缆的投资,分光点配线设施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相对二次分光在物理链路上更简单;但分光点分散不利于集中维护和故障检测,且PON设备端口使用效率也相对较低。2 二次分光:一级光分路器一般设置在小区/片区,二级光分路器设置在楼内。二次分光方式可节省配线光缆甚至用户光缆的投资,对分光点配线设施要求不高、便于安装;但二次分光在物理链路上增加了故障点,不利于维护

48、和故障检测,且PON设备端口使用效率也相对较高。图3.8.1 分光方式3.8.3 分光器的部署原如此1.PON网络分光应综合考虑用户分布、纤芯资源和覆盖场景等合理选择,但不建议超过二级分光。2.FTTB模式下原如此上应采用一级分光;FTTH模式下,在用户较为分散、改造区域建设实施困难、末端接入纤芯数量较少等场景下可采用二级分光。在采用二级分光时,同一PON口下不同ONU到OLT的功率衰耗差不能超过8dB。3.采用FTTH模式时,GPON和EPON分光比原如此上应分别不低于与光功率有关1:64和1:32;FTTO模式时,假如普通集团客户带宽需求较大时平均大于100M可适当降低分光比。4.光分路器

49、应综合考虑用户分布、业务密度、分光架构等情况规划放置位置,选择盒式、机架式等适宜的类型。光分路器的设置应尽量靠近用户。5.FTTB模式下,光分路器可安装于光交接箱、弱电井或小区机房。如小区规模很大,建议分区域集中设置。6.FTTH模式下,对于新建中、低层楼宇20 层以下光分路器集中设置于每栋楼机房或小区光交接箱内;对于新建高层楼宇20 层以上,光分路器宜采用分楼层设置。新建别墅区域光分路器集中设置于光交接箱或机房中。3.9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3.9.1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如此1 主干光缆的芯数应考虑近期和中期各种业务对光纤的需求和光分纤点的容量大小来选择光缆。2 配线光缆芯数应考虑中远期各种业务对

50、光纤的需求,同时也应考虑PON系统中光分路器的设置合理选择光缆芯数。3对于FTTH应用,入户光缆的配置要求如下: 入户光缆可根据实际的工程施工界面选择在工程阶段一次布放到位或者在用户开通阶段布放;也可采用微管一次布放到位、入户缆根据需要吹放。 入户光缆宜采用12芯光缆;对于重要用户或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根据用户需求设计。4FTTO入户光缆应根据用户分布情况灵活配置。5对于FTTB应用,进入楼宇ONU节点的光缆,应根据所覆盖用户数配置适当的纤芯数,并应考虑向FTTH演进的纤芯需求,一般可采用4芯或6芯光缆,商业楼宇可适当增加纤芯数。图3.9.1 光节点与配纤相关原如此3.9.2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

51、择1室外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符合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X的相关规定。2 住宅区配线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结合小区管道、线槽或桥架等合理选择路由,应符合光缆路由短捷安全,施工维护方便的原如此。3当路由空间不允许采用直埋、管道或架空方式敷设,且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80mm时,可采用路面微槽光缆敷设安装方式。3.9.3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在需要和其他运营企业共享ODN资源时,应根据共享模式和界面,灵活设置分配点。1在共享资源与运营企业独有资源分界处宜采用活动连接。2 光分路器宜集中设置,设置光分路器的分配点设施容量应保证多运营企业的用户接入需求。第4章 网络配置要求4.1 Q

52、oS实现方式1、PON系统基于ITU-T Y.1291 的QoS 机制,根据SLA协议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能提供各种优先级业务的QoS保障。2、在包括PON系统在内的二层接入网部署基于IEEE 802.1D为主的QoS策略。由ONU或家庭网关对上网、IPTV和VoIP等业务标识不同的优先级User Priority,并在宽带接入网各层设备部署相应的优先级队列。IEEE 802.1D的优先级排序与其与各种业务映射关系如表4.1所示:User Priority值缩写业务类型说明7NCNetwork ControlTDM、管理消息6ICInternetwork Control5VOVoice 10 m

53、s latency and jitterVoIP4VIVideo 100 ms latency and jitterIPTV、视频3CACritical Applications2EEExcellent Effort1BKBackground0BEBest Effort普通上网业务3、城域骨干网部署基于DiffServ为主的3层QoS策略,通过IP Precedence 或EXP标记接入用户和业务。4、在业务控制层设备BRAS/SR等上根据不同业务的QoS等级实现宽带接入网与城域骨干网之间QoS分类标记的映射。城域骨干网上业务QoS等级与分类标记的对应关系按照CMMET城域网相关建设指导意见执

54、行。4.2 VLAN划分原如此1、采用VLAN隔离方式来实现业务类型、区分业务等级,对不同的业务类型通过分配不同的VLAN实现优先等级。2、VLAN规划宜采用如下模型:1 纯PUPSPV每用户每业务一个VLAN模型:为每用户的每类业务分配一个VLAN,每个用户的上网、VoIP、IPTV和终端综合管理系统等业务均采用独立的VLAN进展承载。2 PUPSPV + PSPV每业务一个VLAN组合模型: 用户的上网业务采用PUPSPV,自营的、有安全保证的业务采用PSPV所有用户或者特定区域内所有用户的IPTV业务共享同一个IPTV VLAN,所有用户或者特定区域内所有用户的VoIP业务共享同一个Vo

55、IP VLAN,所有用户或者特定区域内所有用户的“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业务共享同一个“终端综合管理系统VLAN; IPTV业务也可采用PUPSPV模型; “终端综合管理系统和VoIP也可共享同一个VLAN。3 VLAN规划以上述两种模型为主,也可根据网络和业务开展实际情况,采用纯PSPV模型、纯PUPV每用户一个VLAN模型、PUPV+PSPV组合模型等。纯PUPV模型和PUVP+PSPV组合模型仅适用于组播复制点未下移仍设置在BRAS/SR情形。3、针对PUPSPV模型、PUPSPV+PSPV模型,VLAN配置宜采用如下方案:1FTTH应用: 家庭网关或ONU对上网业务、IPTV业务、VoIP业

56、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业务均进展VLAN标记,打上tag后往上送给OLT。 OLT配置为VLAN1:1转换模式,对上网业务、IPTV业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业务、VoIP业务进展VLAN1:1转换。根据城域网的VLAN规划,OLT对上网业务、IPTV、VoIP业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进展透传或者做QinQ处理。2 FTTB应用:非下挂家庭网关模式:ONU上打内层VLAN,用于标识用户。OLT根据内层VLAN在PON口打外层VLAN,用于标识PON口的位置信息和业务信息。下挂家庭网关模式: 家庭网关对普通上网业务进展透传,对IPTV业务、VoIP业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业务打上tag后往上送给MDU。

57、OLT配置为VLAN 1:1转换模式,对普通上网业务打上CVLAN,对于已经打上tag的IPTV业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VoIP业务进展VLAN 1:1转换。根据城域网的VLAN规划,OLT对上网业务、IPTV、VoIP业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进展透传或者做QinQ处理。3 应为每个用户预留包括上网、IPTV、VoIP、“终端综合管理系统四种业务的VLAN,并应在用户开通前配置。4.3 IP地址规划原如此1、IP地址分配原如此:综合考虑全IP网进展地址分配,尽量节省IP地址,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性能。2、OLT设备、ONU设备应静态配置网管用私网IP 地址。3、主要业务IP地址分配方式如下:1 宽带

58、上网、IPTV业务原如此上分配公网地址,具备条件省份也可分配私网地址,由CMNET城域网统一进展NAT转换。2 VoIP业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业务分配私网地址。3 IP地址一般由BRAS/SR或DHCP Server动态分配,建议内置于MDU的IAD设备为静态配置。4.4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1、应建立全网安全机制,PON系统提供安全承载和配合能力。2、OLT应具有对ONU合法性进展检查与控制的能力。采用GPON的FTTH系统优先采用基于逻辑标识的ONU认证方式。3、对于经FTTH系统接入的不可信任的VoIP或视讯业务终端设备,包括内置于ONU或家庭网关中的IAD设备等终端设备,需经由BAC设

59、备进展接入控制,再进入业务网络。4、PON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与CMMET城域网一致,由业务接入控制点BRAS 和SR配合Radius完成。通过PPPoE、DHCP+WEB、802.1x 等多种认证方式,实现对各种接入用户和接入业务的接入认证功能;接入用户认证后,被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带宽、优先级等参数,同时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动态修改这些参数。5、主要业务的认证方式如下:1 宽带上网业务采用PPPoE认证方式。2 IPTV业务可采用PPPoE或IPoE认证方式。3 VoIP业务采用IPoE认证方式对于ONU或家庭网关内置IAD或由软交换系统完成对于MDU内置IAD。4 “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业务采

60、用IPoE认证方式。附录附录1:名词解释与相关符号附录1.1 名词解释1、无源光网络系统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光网络单元/终端ONU/ONT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系统。ONT位于用户端,适用于FTTH/O场景,ONU由多个用户共享,适用于FTTB等场景。本规X中ONU/ONT统一用ONU表示,并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分为SFU、HGU、SBU、MDU、MTU等设备型态。2、光分配网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 由OLT与ONU之间的无源光器件和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61、3、光分路器Optcal Fiber Power Splitter光分路器是ODN的关键部件,是一种可以将一路或两路光信号分成多路光信号以与完成相反过程的无源器件。光分路器靠近业务网络侧、用户侧的端口分别称为合路侧、支路侧端口。4、光分路箱/框Optcal Fiber Power Splitter Box专门为安装光分路器设计制作的箱体或机框,内部包含光纤熔接盘和光纤活动连接器等配件,具有必要的防护功能。箱式可分成落地安装式或挂墙安装式,机框式可安装在标准机架上。5、光缆分纤箱Optical Fiber Cable Distribution Box,ODB用于室外或楼道内连接配线光缆与引入光缆或者连接楼内垂直光缆与水平光缆的接口设备。安装光分路器的光缆分纤箱属于光分路箱。6、用户智能终端盒Home B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