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8453449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生物说课稿 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本课时主要内容主要如下:一是通过观察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的图片或标本,认识这四个动物类群主要特点;二是通过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个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生物观,认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应形成如下概念:1、环节动物是指具有“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多为蠕动爬行”等特征的动物。2、软体动物是指具有“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等特征的动物。3、节肢动

2、物是指具有“全身被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节伸屈自如,每个体节几乎都有一对分节的附肢,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等特征的动物。4、棘皮动物是指具有“身体扁平,体表有棘”等特征的动物。5、动物是生物圈中一个重要成分,人类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动物资源。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如下:1、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相联系;2、与生物进化的知识相联系;3、与生物圈中的动物相联系;4、与珍稀动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知识相联系。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动物类群中的动物,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接触的比较多,对于他们的形态特征、和人类的关系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存在着表述

3、不正确、不科学、不完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构建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完整的认识。因本节所涉及到的动物类群多,生物学术语多,术语之间的相似性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但是,因为本节的教学内容能够极大的丰富同学们对生物种类的认知,学生还是有相当大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3、举例说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

4、最广的一个类群。能力目标1、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动物类群的图片及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收集、观察、归纳的能力;2、通过活动“观察昆虫标本”培养观察、讨论、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比动物类群的特征,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2、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合理开发与利用动物的资源的观点;3、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2、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观察昆虫标本。教学难点1、观察昆虫的标本;2、环节动物、软体动

5、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3、形成进化的观点。设计理念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教师所收集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观察“昆虫标本”活动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交流、归纳的能力,形成对动物类群基本特征的认识;2、设置问题串,引导同学们的思考。如:图片能够进行怎样的分类;每一种动物的有何特征;同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类动物与另一类动物在特征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进化的规律是有何体现;3、注重教材的作用。学生归纳完动物类群的特征后,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领会表述的科学性、严密性;4、注重概念的运用与小结。在同学们学习相应的知识

6、后,精选练习进行反馈、小结,强化同学们对概念的认识。教学准备1、上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收集与要学习的动物类群有关的资料。重点为能反应动物类群形态特征、该动物类群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2、为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要事先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类群在传播人类传染病方面的危害性等。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举例说明;2、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扇形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二、情景创设,激趣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动物图片,要求同学们进行观察、分类;三、分组合作学习、小组间交流1、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对老师

7、提供的图片进行观察并分类的同时,结合学生自己所搜集的图片来说明分类的依据;2、各小组由代表来陈述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3、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结归纳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分布环境,提炼出概念关键词(概念的本质属性);4、依据同学们的学习所得,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正例、反例),检验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四、与教材对话,回归教材1、提炼出各个动物类群的关键词后,教师再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体会表述的科学性、严密性;2、引导学生列表对比四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用进化的观点加以解释说明。五、练习巩固精选练习题,检测同学们对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理解、掌握情况。六、知识拓展、深化情感1

8、、学生小组展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并说明其中的利和弊;2、教师视学生展示情况适当补充自己所收集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进一步强化同学对这些动物类群与人类关系利与弊认识,促进学生形成辩证的观点,认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七、课堂小结引导同学构建本节内容的概念图。教学预设1、学生讨论、质疑的环节应要注意控制时间,最好在课前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掌握比较好的小组要心中有数;2、学生在对比四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用进行的观点进行解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视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复习及引导;3、学

9、生对于教材中所列的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不是很相符的动物,会存在疑问,教师应当从生物适应环境方面加以解释。生物说课稿 篇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参与动手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本节课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二、说教材: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

10、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在这节课中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它属于理解层次。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1是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会将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全班分为8组,每组选做一个小实验,选

11、择时指导同学们每个小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选择。由同学们在课前按要求准备好。这三个小实验不难,学校也有足够的设备可做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将让学生为家里的栽培植物松土,达到学于至用的目的。三、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一开始会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引入比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估计可以答出有机物的用途,这是我会顺着学生的思维,设置思维的障碍:为什么有机物可用来构建植物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请学生一起总结。至于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内容,则

12、由同学们交流他们所做的实验过程,并上台演示,在演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采用启发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分步演示的方法,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推论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的对于生物圈子的重要意义。在此我想说的是:为突破重点与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去探究,组织学生参与分析,通过质疑,探究,交流,总结,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中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比较简单明了,它将做成网页状的结构,主要它将按学生发言及教师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的进度。其中呼吸作用的公式将做成可分批显示的。课件中还会做个小动画,用于巩固呼吸作用公式的课堂练习:将正确的答案

13、拖到相应的位置,如果答对,它就会在停在相应的位置,如果答错,则它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我还会渗透学法指导,例如:在学生已初步了解观察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观察目的,观察时伴随思考,如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是萌发的种子做为实验材料,我们可以不可以改用其它材料,引导大家交流,从而让学生的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就可以得到培养。而在小组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他人的身上学到优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技能训练中,让学生明白推理的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节课的课前要求同学们到实验室完成准备实验,课堂

14、上将利用3分种完成课后练习,在这当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将指导学生课外实践,给家中的植物栽培植物松土,并请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给予评价。生物说课稿 篇3一、教材背景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方面)。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从知识方面来说初步具备了与数学模型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足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15、。所以,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为数学问题,进而尝试应用建模成果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知识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器对酵母计数;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分析(一)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

16、了“三疑三探”的授课模式来完成所定的三维目标,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自学、合作、探究(二)教学过程设疑自探: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前以预习题案为依据进行预习,总结自探提纲,教师归纳、总结自探提纲,并给有贡献的小组加分并鼓励,此节归纳自探提纲4点: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其步骤?2.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疑合探:在完成设疑自探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围绕自探提纲,进行解疑合探,在学科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尽心,

17、对难点进行探讨整理,达成共识并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按分工逐题进行评价,教师强调补充,归纳,教师利用评分榜计分,尤其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其他学生要双倍加分。经过此过程基本完成教材中主干知识(完成“J”、 “S”型曲线及相关知识)质疑再探:给予学生反思时间。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我采用了学生直接质疑,全班学生争相解答,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直接解答,或引导学生课下带着兴趣探究。运用拓展: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巩固知识,我结合本节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等知识内容出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遍题,在此环节中对及时编题,抢答者加分鼓励。四、全课总结:学科组长对此节课进行评价,评价出本节课的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

18、及诺贝尔小组。五、教学反思“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尽最大努力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更好的完成知识迁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生物说课稿 篇4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

19、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

20、动自觉。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4.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21、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方法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必须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

22、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难点。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 观察此图,联系已有知识,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不能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教学说明:设立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输的思维平台,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

23、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三)几种物质运输方式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扩散相似,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由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由扩散的特点。教学说明: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2)进一步提出问题: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出协助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协助扩散

24、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协助扩散的特点。提出问题进行小结: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为什么被称为被动运输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3)多媒体展示物质逆浓度跨膜运输的现象,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并利用举出生活例子 上下坡运东西来解释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提出问题:这些物质进出死细胞还能进行主动运输吗 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总结和讲述补充得出主动运输的意义。为了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上

25、述过程中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常见现象,通过三个动画的展示,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三种运输方式的认识更加直观化。教学说明:该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形展示引出问题,并层层深入,展示出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动画展示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同时,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开发了学生比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进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4)提出问题,讲练结合:练习1看图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不同点,识别主动运输;练习2通过对典型坐标图所呈现的曲线理解细胞对某物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三种运输方

26、式的理解。组织学生分析,反馈和纠正。提出问题:三种运输方式有哪些异同 组织学生分析填表,反馈和纠正。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2、大分子的运输引导学生回忆免疫系统吞噬大分子异物的过程,得出胞吞现象,提出问题:那大家知道白细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吗 显示有关动画、图片。强调: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与书本前面知识相联系。 (四)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

27、分进行讨论。 五、反馈练习1、教师小结几种运输方式,特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 2、随堂训练(课堂练习)本部分习题,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三、总结反思本节课比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但是如果不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在解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在分组讨论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还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由于

28、学生讨论和交流比较花费时间,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在时间上应当注意控制。生物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内容定位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通过前四章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的了解,对植物和动物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别,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特征的回顾、总结、深化,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为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本质、

29、意义打好了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的了解,对植物和动物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但对这些生物的分类方法还没有系统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一些分类的方法,对学习本节课有基础。教师应重要的向学生传授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指示和技能。三、说教学目标1.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能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通过小组讨论,建立起生物分类的方法模型,提高动手能力。3.意识到生物分类的意义。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0、设为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为说出分类的依据。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以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相结合,用多媒体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一开始,我会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去动物园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动物园中场馆的分布,他们是随机分布的吗?有什么样的划分依据呢

31、?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之后,继续设疑:同学们刚才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无意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分类的方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让我们以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的身份,来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一些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吧!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2.新课展开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卡片。同时提出要求:观察这些卡片有什么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卡片分开。组织学生讨论,各小组是按照什么将这些卡片分开的。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进行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食物特征的方法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或东西整理出来头绪来。从而引出“分类”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

32、方便,常根据事物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的特性,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整理,这个过程叫做分类。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分类的感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同时为学习生物的分类做铺垫。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动物和植物)。让学生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首先观察各种生物的特征,比较这些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上台操作多媒体来将不同的生物放入相应的框内。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参照“探究竟”里的方法,重新设计一个分类思路,把以上生物再分一次。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可能不太科学,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通过相互补充使分类方法更加合理,总结

33、出分类的方法。多媒体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思考“探究竟”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最后教师通过PPT展示出不同人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明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的分类依据。3.联系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有关分类的事例,以此训练学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技能。4.小结作业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足之处我将给予补充。课下搜集资料,找一找生物分类学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七、说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材的知识点,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直观系统地展示了鱼的分类和

34、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生物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单元第 节内容。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内容包含的一些重要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识记:理解:2、 能力目标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说说教学的重、难点在仔细研究了教材基础上,我

35、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本章的重点在于: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XXX是本章的难点xxxxxxxx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四、 说教法接下来,我简要地说说教法。生物是一门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只有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自己的思辩能力。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

36、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三种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相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

37、正确的结论。五、 说学法学法上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六、 说教学过程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XXXX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应该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一部分、我们将花(35分钟)时间,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在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习的欲望。第二部分、讲授新课:这部分将占去大约(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为学生分析教材的难点

38、。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和兴趣化。此外还应该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课题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部分,课程最后需要留下(35分钟)、用于小结和强化认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拉开作业间的难度差异,进行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生

39、物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的课题点明了基因与DNA的关系,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这一节内容虽然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本节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到:从化学本质上看,基因是DNA的片段;从功能上看,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运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序,理解抽象的内容,认同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通过介绍DNA指纹技术在刑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感受理论知识的奇妙应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节课

40、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DNA指纹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形成热爱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和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学生虽对DNA分子有一定认识,但对基因的本质和特点仍不是很了解,而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逐步构建基因的概念。因此本节课将上述两个知识点设为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

41、学难点是理解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这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仅从字面上来理解,难度很大,需结合相应的探究活动来获得感性认知。因此将这个内容设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1.启发式教学:导入创设乐学情境,启动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过程精心设疑,启发思考,以趣激学。2.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交流学习心得。3.讲练结合式教学:将讲解与练习进行有机结合,及时反馈,巩固新知。三、说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确立事实、推理和

42、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得出结论。3.构建数学模型法结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将数学模型迁移到碱基排列序列多样性的问题中。4.讨论法创设课堂论坛,使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讨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四、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PPT,介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观察DNA指纹检测图,学生交流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继续引出核心问题:基因是

43、什么?基因是否等于DNA呢?基因和DNA是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引用杰出华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引入新课题的学习。(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为解决导入环节提出来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两次小组合作探究,对教材P55-56的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逐步构建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小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P55-P56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任务(如下表)。通过对比DNA的碱基对总数和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得知基因并不等于DNA,基因只是DNA的一部分。DNA分子数 DNA的总碱

44、基对数基因数 基因的总碱基对数大肠杆菌人类基因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基因是DNA的片段。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为什么海蜇这一荧光的性状能在小鼠身上表现?(教师点拨:小鼠能够发光,说明海蜇的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效应呢?)为何要设置3号小鼠?(教师点拨:我们设计实验要遵循哪些原则?)2. 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派一个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综合以上4个资料分析,师生共同给基因下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45、的DNA的片段。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推理、分析和归纳,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得出结论,逐步确立基因与DNA的关系。这种合作型的学习模式,与传统“自顾自”的学习截然不同,能够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协作中学会共享与分享,这是团队精神的良好表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境探究,深入问题前面的学习解决了基因本质的问题,接下来还要继续深入探究DNA分子特异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先复习DNA分子的结构,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合而成,那么,仅仅4种脱氧核苷酸,它们的排列序列能够满足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物种需求吗?PPT及时展示一系列色彩斑斓、形态

46、各异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共鸣。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第三次小组合作探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下模拟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发放数量充足的碱基卡片,各小组根据以下特定情境进行探究:情境1:若1个碱基对组成一个基因,4个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41)情境2:若2个碱基对组成一个基因,4个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42)情境3:若N个碱基对组成一个基因,4个碱基能形成多少种基因?(4N)深入探究:假如决定脸型的一个基因有17个碱基对,那可能有多少种排列形式?两人脸型完全相同的可能有多大?(417)=172亿种,1/172亿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的排卡片活动,感受碱

47、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进而上升到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理性认识;同时,通过计算脸型相同的可能性,得知其概率微乎其微,又获得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案例中,探究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往往是“纸上谈兵”,只讲讲理论知识,或画简图解释,甚少提供实物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如果能够提供诸如卡片之类的器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排列,纵使没有正确,也至少可以在错误的经验中收获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无疑比“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更加有效。(四)联系生活,拓展知识结合教材P58的“科学技术社会”,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简要介绍DNA指纹技术(如右图),让学生尝试扮演刑侦专家进行破案,以此了

48、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在刑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提供介绍DNA指纹技术的网站,方便学生课后拓展知识。设计意图:通过介绍DNA指纹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从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此激发学生未来更加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体现STS教育。(五)知识总结,堂上练习1.知识总结组织学生讨论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自己画一个概念图,总结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四者之间的关系。PPT展示供参考的概念图(如右图),对于学生的构思,要给予肯定和鼓励。2.堂上练习【1】下列有关DNA和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准确地复制B.能够储存遗传信

49、息C.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D.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解析:选D。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D不正确的原因是DNA上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2】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解析:选D。考查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之间的包含关系。【3】不同的基因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的原因是( )A.不同基因的碱基的种类不同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基因的不同C.磷酸和核糖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不同D.碱基种类的不同决定了基因的不同解析:选B。间接考查DNA多样性的原

50、因。3.布置作业:复习第三章内容,完成教材P60“自我检测”。五、说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板书为左中右分布,设计如下:标题正中: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一、资料分析:说明基因与DNA的关系探究1:基因是DNA的片段探究2:基因有遗传效应小结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关系,作用)二、DNA的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探究3:构建模型,探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小结 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三、DNA指纹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四、总结归纳: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六、说教学反思本节的课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一句话点明了基因与DNA的关

51、系,这一表述虽然言简意赅,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基因等于DNA吗?然后阅读材料1、3,从数量上认识到基因是DNA的片段,然后再从材料2、4上理解什么是遗传效应。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列的多种组合方式推理出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和特异性。通过介绍DNA指纹技术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本节以学生为主体展开,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分析资料。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能得出准确、深刻的见解,这是出乎老师们的意料的,听课的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课的合作探究真正达到了效果。在介绍DNA指纹技术时,不仅提供图片和材料,还介绍了相关的网站,学生也十分好奇和兴趣,课后纷纷讨论,并来向老师摘抄网址。所以,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在课堂中并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有的同学很想发言,但却没机会,这也是本课的遗憾之处。【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