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98439847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如梦令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9课古诗两首中的如梦令。教材分析: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设计理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不同,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词,听懂歌曲,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情分析:学生很少接触到“词”这种文学式样,对于词的结构、特点不太了解,

2、所以学习时可能觉得比较新鲜,学习兴趣较大。这首词,语句平白,字面意思好理解,但学生可能对词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深,需要教师点拨。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这首词,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相关内容,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词。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引导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

3、这首词。3.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 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意。难 点: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关键点:读词,读中感悟,理解这首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请你们观赏一幅画。(出示课件)2.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描绘。)3.师:同学们,这是描绘什么景色的图画?(学生发言)4.板书课题:9.如梦令,齐读课题。(指导朗读

4、后鼻音“令”)5.介绍“词”。(课件出示)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6.引导回忆学过的词清平乐 村居。二、初读课文,简介作者1. 简介李清照。(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以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作词,前

5、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漱玉词等作品。 过渡:这首如梦令就是出自漱玉词,我们来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里写了什么样的风景,下面请大家自读这首词。2.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与个别学生交流。3.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和词语。(课件出示)v 藕花 溪亭 沉醉 v 兴尽 误入 争渡v 惊起 一滩 鸥鹭A指名认读。及时正音。B.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字写法。(2)朗读这

6、首词。(课件出示)v 如梦令v 【南宋】李清照v 常记溪亭日暮,v 沉醉不知归路。v 兴尽晚回舟,v 误入藕花深处。v 争渡,争渡,v 惊起一滩鸥鹭。 (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三、再读课文,读懂内容过渡: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通词,更要读懂词。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心地读,细细地想,试着用我们以前用过的方法,明白词的大概意思。1.学生自学,同桌交流。2.问题提示:(课件出示)(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呢?(5)为什么会“误入”?既然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3

7、.师:你读懂了那一句?说一说它的意思。交流:一句一句地说意思,再整首词说。4.师小结词意。5.齐读这首词。四、指导朗读,读出意境1.师: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你能从这首词中想象哪些画面?2.边读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1)边读边想(2)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自由想象,描绘)3.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五、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1.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课件出示)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8、否?应是绿肥红瘦。2.生自读这首词。3.师: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课件出示) 如梦令 如梦令【宋】李清照 【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常记溪亭日暮,浓睡不消残酒。 沉醉不知归路。试问卷帘人, 兴尽晚回舟,却道海棠依旧。 误入藕花深处。知否?知否? 争渡,争渡,应是绿肥红瘦。 惊起一滩鸥鹭。师:题目叫什么你还记得吗?就是咱们说的?你还发现什么了? 4.师:同学们发现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李清照的词还有很多,有兴趣可找出来读一读。5.师: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的?

9、来,我们一起欣赏著名歌唱家蔡琴演唱的如梦令。(课件出示)师:好听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师引导: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请同学们课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并把想象出来的景象写下来。附:板书设计9.如梦令南宋李清照生活、自然 热爱如梦令教后反思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

10、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诗与词的对比。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与词的不同,从而更好的认识词、学习词。二、朗读全词,读出节奏。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配乐配图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初步了解词的情感。三、结合注解理解内容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哪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

11、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在这节课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了这首词,也能有感情的背诵,但是由于教师的激情不够,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所以学生在描绘词的意境的时候,表达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