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8356739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7页 共28页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2005-11-02农业部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11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 “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将加大新兽药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普及和推广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知识,指导广大水产养殖者科学、规范使用渔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柳正在新闻通气会上说,我国水产养殖地域广阔,基本是以家庭承包养殖为主,养殖户分散,且水产养殖品种繁杂、养殖方式多样。水产养殖用药作为水产养殖生产中重要的投入品,在使用时既要

2、考虑用药对象的安全,还要兼顾水环境的安全。农业部将以坚持优化环境、增强体质、预防为主为原则,逐步理顺管理、执法、指导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用药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用药开发研究、评价与评估、质量监测与检测、指导用药的技术队伍和体系,从而建成日趋合理的管理机制。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告诉记者,实施水产养殖用药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让渔(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为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安全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保证水生动植物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今后一段时间,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工作将采取五大举措:一是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加

3、速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建立;二是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逐步建立并推行最佳经济效益与最佳投入品模式相结合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以提高养殖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使养殖户自觉地科学用药;四是逐步建立起水产养殖用药的可追溯制度,做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确保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从事生产,增加我国水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开展有效的水产养殖用药安全评价,逐步建立“渔药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渔药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评价体系”等,尽快实现科学规范用药。相关链接:渔药使用注意事项渔药的管理和规范使用释解孔雀石绿对微生

4、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应用情况的考察解读兽药管理条例渔药使用注意事项1、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2、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河蟹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河蟹不会死亡),死亡概率在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4、杀虫药(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当水深大于2米,如按面积及水深计算水体药品用量,并且一次性使用,会造成鱼类死亡,概率超过

5、10。5、外用消毒、杀虫药:早春,特别是北方,鱼体质较差,按正常用量用药,会发生鱼类死亡,特别是鲤鱼,死亡概率510,且一旦造成死亡,损失极大。6、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易导致死亡。7、内服杀虫药:早春,如按体重计算药品用量,会造成吃食性鱼类的死亡,概率1020。8、水质因素: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杀虫药。施药后48小时内,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生存水体的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9、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类(如

6、大菱鲆)有伤害,并可能致死。11、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缺氧。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不可应于鳜鱼。代森铵用后易导致缺氧,使用后应注意增氧。13、维生素C: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14、硫酸铜、硫酸亚铁:贝类禁用,用药后注意增氧,瘦水塘、鱼苗塘适当减少用量;30日龄内的虾苗禁用。广东鲂、鲟、乌鳢、宝石鲈慎用。15、硫酸乙酰苯胺:注意增氧,珍珠、蚌类等软体动物禁用;放苗前请试水;鱼苗及虾蟹苗慎用。16、大黄流浸膏:易燃物品,使用后注意增氧。17、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硫酸铜的毒性增加,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超过300克/亩

7、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鳜禁用。18、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鳜禁用;加州鲈、乌鳢、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鮰、鳜、虹鳟、海水章鱼、胡子鲶、宝石鲈慎用。19、高锰酸钾:斑点叉尾鮰、大口鲶慎用。20、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若用于软体水生动物,轻者会影响生长,重者会造成死亡。海参不得使用。21、盐酸氯苯胍:若做药饵搅拌不均匀,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特别是鲫鱼。22、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内服时,无鳞鱼或乌鳢会出现强烈的毒性。23、季铵盐碘:瘦水塘慎用。24、杀藻药物:所有能杀藻的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否则会加速泛塘。25、菊酯类和有机磷药物:除生物菊酯外,其余种类不得

8、于用于甲壳类水生动物。26、海因类含溴制剂有效成份大于20的,在水温超过32时,若水体内三天累计用量超过200克亩米,会造成在脱壳期内的甲壳水生动物死亡。渔药的管理和规范使用一、渔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定义渔药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的一切物质。2分类目前大多以其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大体可分9大类:环境改良剂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底质改良剂、水改良剂和生态条件改良剂。消毒剂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氧化剂、双链季铵盐、有机碘等。抗微生物药指通过内服、浸浴或注射,杀灭或抑

9、制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抗寄生虫药指通过药浴或内服,杀死或驱除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包括抗原虫药、抗蠕虫药和抗甲壳动物药等。生物制品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或生物技术制成微生物及其相应产品的药剂,通常有特异性的作用。包括疫苗、免疫血清等。广义的生物制品还包括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制剂,具有改善机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主要是细菌或真菌,对动物有益,可改善动物的代谢,无致病性,对致病微生物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微生态制剂除活的细菌等外,一般还包括促进这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称为益生元(Pr

10、ebiotics),如寡糖。活的微生物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则称为益生菌(Probiotics)。中草药指为防治水产动植物疾病或养殖对象保健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用植物,经加工或未经加工,也包括少量动物及矿物。其它包括抗氧化剂、麻醉剂、防霉剂、增效剂等药物。3特性药物按照其应用的范围一般分为三大类,即人用药物、兽药及农药。渔药是与渔业生产及水生生物如观赏鱼类有关的药物,又称水产药,可另列一类。尽管在多数情况下渔药被包括在兽药之内,但是渔药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应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两方面。其应用对象主要是水生动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环境。用于水生动物的药物与兽药以及人用药物的关系较密切

11、,而用于水生植物的药物则多与农药有关。当然,在渔药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水生动物药物,国内外对渔药的研发及应用主要也集中于此。渔药可直接用于鱼体,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施放在水中,因此其药效受水环境的诸多因素如水质、水温等影响,这是与人用药物及兽药的较大差别之一。以上从渔药的定义谈起,渔药的分类因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尚不够充分,远不如兽药分类那么完备;渔药的特性也决定了非常有必要理顺渔药与兽药在管理工作上的关系,克服重复管理、管理上的盲点、死角等现象。二、渔药残留危害及监控近年来,渔药残留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引起广泛关注,对残留的监控与管理也引起了足够重视。1概念渔药残留的定义是指水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渔

12、药的原型化合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并包括与药物本体有关杂质在其组织、器官等蓄积、贮存或以其他方式保留的现象。目前水产品中主要有喹诺酮类、抗生素类、磺胺类和呋喃类以及某些激素等残留。2危害一般来说渔药残留可造成以下危害(详见表1):毒性作用。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水平通常都很低,除极少数能发生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药物残留,在人类长期摄入这种水产品后,药物会不断在体内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时,通常就会对人体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如磺胺类可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中溶解度降低,析出结晶后损害肾脏;氯霉素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等。产生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有些药物具有抗原性,

13、当这些药物残留于水产品被人摄入后,能使部分敏感人群致敏,刺激机体形成抗体,当再接触这些药物或用于治疗时,这些药物就会与抗体结合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短时期内出现血压降低、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呋喃类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表现在周围神经炎、药热、噬酸性白细胞增多为特征。磺胺类药的过敏反应表现在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严重者表现为致死性过敏性休克。四环素的变应原性反应比青霉素少,但四环素药物可引起过敏和荨麻疹。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由于

14、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残留,并通过有药残的水产品在体内诱导某些耐药性菌株的产生,给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耐药菌株感染往往会延误正常的治疗过程。至今,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通过动物性食品移生到人体内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导致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各种菌群是与人体的机能相互适应的,但是残留的影响会使这种平衡发生紊乱,造成一些非致病菌的死亡,使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长期的腹泻或引起维生素缺乏等反应,对人体产生危害。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残留药物会不断在体内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便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对人类会产生较强的“三致”作用的药物有孔雀石绿、

15、双甲眯等。激素作用。一些激素及其类似物,主要包括甾类同化激素和非甾类同化激素,在肝、肾和注射或埋植部位常有大量同化激素残留存在,人们一旦食用含有其残留的水产品,可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造成人类生理功能紊乱,如潜在发育毒性(儿童早熟)及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现象。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长期滥用药物导致的药物残留会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转移,使部分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如鳗鲡赤鳍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对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69.4;人工分离的大西洋鲑疖疮病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55的菌株对土霉素有抗性,37的菌株对噁喹酸有抗药性。此外耐药性质粒又可在人和动物的细菌中相互传播,对人类也构成潜在威胁。水环境生态毒性

16、。水生动物用药以后,药物以原型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排出或直接在水环境中泼洒药物均会造成水环境中药物的残留。这些药物残留会对低等水生动物有较高的毒性作用;使水环境中对药敏感的种群减少或消失;低剂量的抗菌药长期排入环境中,会造成敏感菌耐药性的增加,且耐药基因不仅可以贮存于水环境中,而且可以通过水环境扩展和演化;此外,进入环境中的渔药残留,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蓄积。表1部分渔药残留的危害药物名称危害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过敏反应,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抗体形成呋喃类长期使用和滥用会对人造成潜在危害,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

17、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等病磺胺类药使肝肾等器官负荷过重引发不良反应,如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急性及亚急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孔雀石绿致癌、致畸、致突变,能溶解足够的锌,引起水生生物中毒硫酸铜妨碍肠道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等)的作用,影响鱼摄食生长,使鱼肾血管扩大,血管周围的肾坏死,造血组织破坏,肝脂肪增加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等汞制剂易富集中毒,蓄积性残留造成肾损害,有较强的“三致”作用杀虫脒、双甲脒等杀虫剂对鱼有较高毒性,中间代谢产物有致癌作用,对人类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林丹毒性高,自然降解慢,残留期长,有富集作用。长期使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对人体致癌毒杀芬毒性大,对斑点叉

18、尾鱼回96hrs的LC50为0.0131mg/L,对生物有富集作用,对水产动物有致病变的潜在危险喹乙醇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肝肾功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捕捞、运输时发生全身出血而死亡,还可致鲤贫血。已烯雌酚、黄体酮等雌激素扰乱激素平衡,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等,损害肝脏和肾脏,导致儿童性早熟,男孩女性化,还可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胎儿畸形等疾病。甲基睾丸酮、甲基睾丸素等雄激素引起雄性化作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可引起水肿或血钙过高,有致癌危险。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数药物在机体作用下都会发生生物转化,形成极性较强、水溶性较大的代谢产物。然而目前的研究

19、多针对原形药物,对代谢产物的涉及较少,但其残留的危害,应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甲基异噁唑;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现已被禁用等。3监控水产品中渔药残留的监控最重要的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渔药的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实施渔药生产、销售和规范使用的管理。(一)国外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198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下设立食品中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RVDF),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负责讨论药物残留的有关问题,并决定食品中兽药允许残留量(MRL)。(2)美国:涉及到兽药残留管理的有三个机构,他们分别是国家环保局(FPA)

20、、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农业部(USDA)。残留计划由农业部食品安全与监督局(FSIS)负责具体实施。美国FDA的海湾水产品实验室(GCSL)将研究兽药残留极其检测方法作为主要工作,发表了许多论文,有的被列为AOAC方法。1982年,在美国农业部的资助下建立了“避免食品动物中残留数据库(FARAD)”,供兽医和养殖者查询,现已发展为国际性数据库(SFARAD)。(3)欧盟:1971年发布“饲料添加剂导则”,首次提出药物的安全与残留问题,1990年颁布了动物源食品中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并以2377/90/EEC指令规定了建立MRL的原则和方法,以后都已补充规定的形式增加兽药的最

21、高残留限量规定。(4)日本:日本农林水产省水产厅发布“渔用药物使用指南”,对药物使用方法、休药期等进行规定,并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修订、补充。(5)澳大利亚:1992年颁布国家残留监督管理法、国家残留扣押法和国家残留结果规定法,以及农业和兽医化学物质使用法。由此可见,国际上对药物残留的管理已经比较完备,我国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措施。(二)监控体系的建立国外对渔药残留的控制有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具体表现在:对药物的使用规范和安全性有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对渔(兽)药开发、生产的各阶段均有规范指令文件予以控制,如实验室管理规范(GLP)、临床实验技术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

22、等。对动物的药效实验研究及其临床试验均具有完整的研究报告和有关的详细记录,以供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审核。对一些致癌类的药物和对人体构成潜在威胁的药物规定为不得检出,并研制出极为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使用的化学治疗药物规定了不会对人类与环境造成危害的允许残留的限量,同时根据药物的代谢情况确定了相应的休药期。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网络,其中最主要的是残留监控实验室网络的建设,它包括国家级渔药残留监控基准实验室、区域性检测实验室、省级实验室以及监控检测点(站)等。基准实验室应该是该网络的中枢,它主要负责检测方法的确定与验证,检测实验室间的协调,争议的仲裁,检测数据的最终判定以及与国际相应组织的联系与交

23、涉;区域性的检测实验室负责对省级实验室的检查和指导,检验人员的培训,对区域内有影响的对象进行监测;省级实验室以及监控检测点(站)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实施监控的末端。(三)国外推荐使用、禁限用渔药品种目录的制订不同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禁限用药物有不同的要求,并都有明确的法规或管理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又经常不定期修改,所以养殖者要经常关注这些变化。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禁限用药物见附件1。(四)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制订出于对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考虑,MRL评估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派员组建,负责确定药物的MRL,并经该组织的食品兽

24、药残留委员会(CCRVDF)作出进一步评价后公布。欧盟规定,对几乎所有的兽药包括应用于水产已数十年的知名化学药物,都要进行MRL评价,此项工作已于1999年12月结束。MRL评估的结果是将兽药分4个附录,分别为:有确定MRL的兽药、无需提交MRL的兽药(宠物用药)、暂定MRL的兽药及未确定MRL的兽药,最后一类已被禁止使用。欧盟批准使用噁喹酸、土霉素等19种。就用药的鱼类而言,鲑鳟鱼的MRL标准亦可应用于其它无相应标准的鱼类。美国的FDA兽药中心(CVM)负责动物药品的制造、经营和使用,CVM负责批准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种类,并确定药物残留允许量(tolerence)及休药期。美国目前实际批准使

25、用的化药类渔药的种类少于欧盟。据1998年的统计,美国批准使用土霉素、MS-222等5种。(五)检测技术的运用为能快速确定水产品中是否有残留,大致确定残留药物的类别,国外通常做法是遵循一定程序对被测水产品进行取样,按规范要求对样品进行快速筛选检验。然后再用更精确的方法确证超标药物的品种和准确含量。实验室检测,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应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渔药残留检测实验室。根据国家发布的渔药残留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在无国家规定的情况下,一般先通过查阅文献,除掌握有关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的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之外,还要了解以下内容: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如极性、溶解性、酸碱性、稳定性、熔点或蒸汽压、波谱

26、学性质等;体内过程,包括代谢产物、组织分布、排泄途径等,从而选择检测方法。在进行药残检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执行官方采样程序,注意取样的科学性与代表性。采取适宜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正确的药物分析方法。作出准确的结果判断。要根据抽样、检测、养殖用药和国家的需要判断结果,做到客观、公正、正确。三、管理措施1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美国FDA(1994)制定了“化合物在食品动物中使用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1996年颁布了“动物药品可用法”和“动物医疗药物说明”两项法规,对兽药使用安全有法律上的规定。欧盟、日本等国家对水产品公害有明确的法规限制,特别是对重金属、洗涤剂、激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和渔用

27、药物的使用严加限制;对进口水产品的致病菌严格检验。FAO/WHO在1995、1997、1999年连续召开有关危险性分析与食品安全方面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危险性分析的定义、框架及三个要素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模式,从而奠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危险分析理论体系;促进了有关食品安全措施的协调一致。目前我国关于渔药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食品安全的危险性分析技术还未建立;对水产品安全性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工作较少;至今没有进行全面的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控技术和限量标准的研究;未建立规范用药制度、生产日志制度、环境检测制度、大型养殖场登记报备制度等。2审批管理国外渔药审批管理大多隶属于兽药管理机构或与之相配合的渔药分支机

28、构。渔药的审批管理应重在审批的理念,即根据什么指导思想来进行审批才是要害所在。国外对药物审批多有一套较严密的体系,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是其代表。FDA在允许渔用药品注册之前,规定须审定以下几方面:药物对人类安全性的各项指标。药物作用于病原的有效性。药物作用于所有非病原生物的各种毒性。药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运用残留动力学建立的有关渔药的残留量及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指食用性鱼类使用的药物)。3生产管理根据我国农业部的明文规定,2005年以前全国兽药生产行业必须达到GMP标准。企业必须按农业部制定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如原料,辅料应当符合国定标准或生产质量要求,出厂前经过质量检验,

29、附产品合格证。一般每两年对生产企业作一次常规的以及特别项目抽查监测,对质量投诉案件派人员到企业调查监测,并出具公开的报告,接受公众监督。严禁“三无”渔药的生产,杜绝假冒劣质渔药的生产。4销售管理目前在管理方面仍需加强的是对上市后渔药的管理和监测。严格渔(兽)药经营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渔药、“三无”渔药的现象。加强渔药市场的监管和指导,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市场上的渔药质量进行抽查监督,让用户能买到优质药、放心药,切断禁用药物在渔药市场上的流通渠道。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注意搜集并评估渔药上市后的资料:如涉及动物或人的自发性不良反应报告,包括渔药缺乏预期药效或错误使用的情况。人体对渔药

30、的可疑不良反应。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违反渔药允许残留限量的事例。渔药风险、效益评估等等。四、渔药的规范使用规范用药,就是要从药物、病原、环境、养殖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地使用渔药,包括正确选药、适宜用药、合理给药和药效评价等。(1)遵守相应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和农业部的规定,不得直接使用原料药,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的药物和禁用药物,水产品上市前要严格遵守休药期。(2)建立用药处方制度渔药与人用药物及兽药一样,使用应该科学合理,必须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监督。我国应探索实施水产执业兽医制度,使用处方药,使渔药的使用由无序到有序、由盲

31、目到科学。如没有兽(渔)医的处方,就不能购买抗生素等,从而在源头上杜绝了抗生素的滥用。(3)正确诊断病情查明病因在检查病原体的同时,对环境因子、饲养管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做出综合分析。详尽了解发病的全过程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养殖管理上的各个环节,以及曾采用过的防治措施,加以综合分析,将有助于对体表和内脏检查,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调查水产动物饲养管理情况包括清塘的药品和方法;养殖的种类、来源;放养密度;放养之前的消毒及消毒剂的种类、质量、数量;饲料的种类、来源、数量等。调查有关的环境因子包括调查水源中有没有污染源,水质的好坏,水温的变化情况,养殖水面周围的农田施放农药的

32、情况,底质的情况,水源的污染等。调查发病情况和曾经采取过的防治措施包括发病的时间,发病的动物,死亡情况,采取的措施等。病体检查在养殖池内选择病情较重、症状比较明显,但还没有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的个体来进行病体检查。且每种水产动物应多检查几条。(4)选药原则鼓励使用国家颁布的推荐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并把药物防治与生态防治和免疫防治结合起来。(一)有效性首先要看药物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给药后死亡率的降低常是确定给药疗效的一个主要依据,但还必须从摄食率、增重率、饲料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差异,并以病理组织学证明治愈作为依据。在选择抗菌素时应依

33、据以下几点:要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的抗菌谱。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素对致病菌的作用类型为了增强药物的针对性,了解药物对病原菌的作用类型是很有必要的。(二)安全性渔药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选择药物时,既要看到它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又要看到其不良作用的一面,有的药物虽然在治疗疾病上非常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大或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而不得不被禁止使用。如治疗草鱼的细菌性肠炎病,通常选用抗菌药内服,而不选用消毒液内服,特别是重复多次用药物时。(三)方便性医药和兽药大多是直接对个体用药,而渔药除少数情况下使用注射法和涂擦法外,都是间接地对群体用药,投喂药饵或将药物

34、投放到养殖水体中进行药浴。因此,操作方便和容易掌握是选择渔药的要求之一。(四)经济性从两方面考虑:临床用药经济分析要分析用药后,病害能不能治愈,治愈后,水产动物生长的快慢,品质,销售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用药是否经济。不鼓励用药,能够不用药就不用药。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水产养殖由于具有广泛、分散、大面积的特点,使用药物时需要的药量比较大(尤其是药浴),应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5)给药途径的选择口服法 口服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鱼,虾类不产生应激反应等。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特别是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肠虫病。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动物病情

35、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对滤食性和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一种强制性的口服方法口灌法,能够保证药物摄入比较充分,用药量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操作比较麻烦,用药过程易造成鱼体损害,是一种只能作为最后采取的治疗措施(在病鱼不摄食时使用)或试验研究使用的方法。药浴法按照药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洗法;根据药液浸泡的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瞬间浸泡法、短时间浸泡法、长时间浸泡法、流水浸泡法。如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浸洗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和鳃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是目前工

36、厂化养殖经常应用的一种药浴方法。在人工繁殖生产中从外地购买的或自然水体中捕捞的亲鱼、亲虾、亲贝等及其受精卵也可用浸洗法进行消毒。注射法鱼病防治中常用的注射法有两种,即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法。此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鱼体。合适对象是那些数量少又珍贵的种类,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或细菌感染用疫苗、菌苗等。涂抹法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用范围小。主要用于少量鱼、蛙、鳖等养殖动物,以及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体受损伤或亲鱼等体表病灶的处理。适用于皮肤溃疡病及其

37、他局部感染或外伤。悬挂法用于流行病季节来到之前的预防或病情轻时采用,具有用药量少、成本低、方法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有当鱼、虾游到挂袋食场吃食及活动时,才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硫酸铜、敌百虫等。(6)给药剂量的确定通常,药物的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即治疗量)、极量、中毒量。剂量的选择范围一般是在最小有效量以上,极量以下的药量称之为安全范围。药物在池塘中受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响,诸如pH、溶解氧、水温、硬度、盐度、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含量等,也是考虑药物剂量的因素。(7)疗程的确定用药的疗程要考虑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药的时间间隔,即一种

38、养殖生物经确诊疾病后,每日用药一次抑或每日用药两次或更多,或隔日用药一次;二是总共应当用药多少次和多少天。用药的次数应根据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消除速率而定。对药物半衰期(T1/2)短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长期用药应注意避免积蓄中毒。具体给药方案的确定应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过程)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对病原体的作用力确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户必须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严格用药的次数和全程用药量,切勿随意增减,对毒性大的或消除慢的药物,应规定每日的用量和疗程。另外,用药时间的选择,则应根据具体的药物、养殖的种类、疾病的类型等综合考虑。例如日本对虾患细菌性弧菌病

39、,则应在傍晚或夜间投喂抗菌素药饵,因为日本对虾白天潜伏于泥沙而晚上外出并摄食的习性,因此在夜间投喂药饵对该病的防治更为有效。(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 上海水产大学)释解孔雀石绿一、孔雀石绿简介孔雀石绿(分子式C23H25ClN2,又名碱性绿、盐基块绿、孔雀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属三苯甲烷类染料,过去常被用于制陶业纺织业、皮革业、食品颜色剂和细胞化学染色剂。1933年起其作为驱虫剂、杀菌剂、防腐剂在水产中使用,后曾被广泛用于预防与治疗各类水产动物的水霉病、鳃霉病和小瓜虫病等,特别在治疗水霉病上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但由于孔雀石绿具有高毒、高残留及“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

40、(最初英国发现生产孔雀石绿的工人常患膀胱癌,后经研究,此品确有致畸、致癌作用),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我国也于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193号)。虽然孔雀石绿已被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但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在水霉病防治方面尚无很好的替代品,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目前仍有个别单位在使用。二、孔雀石绿理化性质【别名】碱性绿、盐基块绿、孔雀绿孔雀石绿的分子式:C23H25ClN2,分子量:364.92。其在水生生物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无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分子式:C23

41、H26N2,分子量:330。【性状】本品具有光泽的结晶粉末;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兰绿色(4.0g/100ml)。能溶于乙醇、甲醇或戌醇。【鉴别】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显暗黄色,Ti2+使其水褪色,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绿色变为白色沉淀。与AuBr-4、GaCl-4、TaFb-、TiBr-4、UO22+、Zn2+等形成有色离子缔合物。三、孔雀石绿作用机理孔雀石绿为抗菌效力强大的一类药用生物染料,作为外用药物广泛用于抗细菌、真菌和抑制鱼类寄生虫。它的抑菌机理是当细胞分裂时,抑制细胞内的谷氨酸转变为肽类和有关产物,从而使细胞分裂受到抑制,产生抗菌效果。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主要是用于预防与治疗各类水产动物的

42、水霉病、鳃霉病和小瓜虫病等,同时也经常用于育苗过程中亲鱼或鱼苗(种)的消毒。四、孔雀石绿的毒副作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孔雀石绿及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高致癌和高致畸性而被禁用于水产养殖和工业染料业。1.高残留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能迅速在组织中蓄积,并已在受精卵和鱼苗的血清、肝、肾、肌肉和其他组织中检测到。无色孔雀石绿由于其不溶于水,残留毒性比孔雀石绿更强。2.高致癌孔雀石绿的化学官能团是三苯甲烷(triphenylmethane),其分子中与苯基相连的亚甲基和次甲基受苯环影响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生成自由基三苯甲基,同时孔雀石绿也能抑制人类谷光

43、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此两者均能造成人类器官组织氧压的改变,使细胞凋亡出现异常,诱发肿瘤和脂质过氧化。3.高致畸孔雀石绿能致使淡水鱼卵染色体异常,当孔雀石绿浓度低于0.1mg/mL时,它仍能使兔和鱼繁殖致畸;当孔雀石绿浓度高于0.2 mg/L时,对软体动物东风螺的受精卵或是幼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畸形。4致突变研究发现孔雀石绿可使鳙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红细胞产生微核,0.5mg/L浓度时微核率分别达到0.133%,0.0717%,且微核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5高毒性孔雀石绿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高毒性,研究发现孔雀石绿与无色孔雀石绿均能使大鼠肝细胞空泡化,无色孔雀石绿还能使甲状腺滤泡上皮大量凋亡,减少

44、公鼠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还能抑制血浆胆碱脂酶的作用,进而有可能造成乙酰胆碱的蓄积而出现神经症状。此外,它还能通过溶解足够的锌,引起水生动物急性锌中毒,并引起鱼类消化道、鳃和皮肤轻度发炎,从而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和生长,能阻碍肠道酶(如胰蛋白酶、a-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五、目前将孔雀石绿列为食品动物禁用药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1.加拿大于1992年就禁止其作为渔场杀菌剂。2.美国规定在食用水产品中禁止检出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3.欧盟于2002年6月也颁布法令禁止在渔场中使用孔雀石绿。4.日本也禁止在水产品中检出孔雀石绿六、孔雀石绿屡禁不止的原因1价廉易得价格低廉,每公斤35元左

45、右,多采用浸泡、泼洒等给药方法,防治成本低。虽孔雀石绿早已被禁用,但一些养殖户、鱼贩受利益驱动去一些渔需物资部门和化工染料部门偷购。2对水霉病等疗效好缺少替代药自从孔雀绿被禁用后,在水霉病的防治方面一直没有较好的替代的药物,在对水霉病的控制中形成了相应的真空。而水霉病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个常见病,有时尚可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一些养殖户不得不用孔雀绿去防治该病。此外,为便于销售不法商常用孔雀石绿保持水产品新鲜。3.缺乏有力的监管虽然早在2002年孔雀石绿已被列为禁用药,并专门下发了国家农业部193号公告。公告明确规定一旦发现有违反规定使用孔雀石绿的,可以直接向当地的水产主管部门举报,并由当地水产

46、主管部门依据兽药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和查处。但缺少与之相对应的监管处罚措施,如孔雀石绿目前仍在一些渔需用品商店非法暗地销售,未能从源头上阻断孔雀石绿在水产市场上的流通;对非法使用孔雀石绿尚缺少相应的监管处罚;较少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等。4.养殖者对孔雀石绿副作用了解不深养殖者一般都能知道孔雀石绿有毒,但对其能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副作用了解不深,表现在常常徒手操作给药,用药任意性强。无论是经销者还是使用者,都未认识到违法使用的利害关系,仍无顾忌地使用该药。七、孔雀石绿的检测目前已有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SC/T 30212004)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

47、定(GB/T 198572005)标准同时检测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残留。对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应用情况的考察由于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医用污水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原因,使得我国水产养殖业水质恶化和供水不足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危及了水产养殖生产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因此,为保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并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水平的稳步提高,近十多年来,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产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专业生产企业,年销售量近万吨,销售额达4亿多元。然而,迄今为止关于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

48、究仅限于产品开发和使用效果方面,后续影响问题还没有开展什么研究工作;在各种形式的宣传中也只见其利,不见其害。诚然,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产品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可用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但在不同种类合理配伍、测水施用技术、抑制与清除技术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简释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利生菌、活菌制剂等。他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从广意上讲,他包括了益生素、益生元和合生元。也可以说是在微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改善和调

49、理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调试水产养殖生物环境,提高其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养殖生产上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应包括活菌体、死菌体、菌体成份、代谢产物及具有活性的生长促进物质等部分。二、微生态制剂的科研与开发概况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始于1905年,当时,梅奇尼科夫(Eliemetchnikoff)用酸奶(乳酸杆菌)治疗幼畜腹泻,并研究得出乳酸杆菌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此后,有关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78年,卡特(Carter)和柯林斯(Colins)实验证明,10个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tidis)

50、可以杀死1头无菌豚鼠,但要杀死1头携带完整的正常菌群的普通豚鼠(conventionalguineapig)却需要109个菌群。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正常肠道菌群以应有的重视。此试验也带动了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研究;其后,微生态制剂在人类、畜牧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较快发展,但在水产业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早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微生态制剂是“光合细菌”,主要是用于调节养殖水质,同时也在光合细菌的培养扩增技术、干法和湿法保存技术及应用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后,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开发领域与内容也更加广泛,到目前为止,已有乳杆菌

51、属、双歧杆菌属、弧菌属、假单孢菌属、芽孢杆菌属的众多种类及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应用于水产养殖业。这些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医用微生态制剂、动物用微生态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与环境净化剂。用途包括预防疾病、净化水质及作为饲料添加剂等。三、现阶段水产养殖业中应用的主要微生态制剂种类及用途(一)单一菌群微生物制剂1、光合细菌到目前为止,在水产养殖业中研究得较多、应用较广泛的微生态制剂是光合细菌(BBS)。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可分为6个类群,即着色菌科、外硫红螺菌科、红色非硫细菌、绿硫细菌、多

52、细胞绿丝菌和盐杆菌。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的是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经过人工选育和繁殖扩增制成的液体或固体微生物制剂。目前,养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指标是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PH值不适、化学耗氧量(COD)过高、溶解氧含量过低。在水产养殖系统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系统中,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污染物沉积量较大,外加药物残留和外源污染物过多等。这些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硫化氢等,直接危害水产养殖动物。轻度污染可导致养殖动物的生活不适、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升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污染时可导致养殖动物的缺氧死亡,甚至引发疾病。对上述

53、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取机械或化学增氧及大换水措施,从而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及需水量加大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合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进有机物充分分解等,能将嫌气细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质如氨态氮、亚硝酸等吸收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氧气,而是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如有机质和硫化氢等物质,从而使好氧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转为弱势,降低氧气的消耗而直接起到增氧作用。另外,通过上述作用,可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放氧量,也可间接起到增氧作用。光合细菌也

54、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其所含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较多,能起到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的作用;因其个体较小,施用于养殖水体中的群体可以被滤食性鱼类摄取利用和为浮游动物提供饵料来源,起到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光合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较多,如言世贤等人将其作为添加剂用于养鱼试验,连续两年中,夏花鱼种的生长速度分别较上年提高24.1%和9.9%,而饲料系数则分别降低26.0%和20.7%,鱼种亩产分别提高23.9%和91.8%。在2002年谷军的报道在养鱼池塘中施用光合细菌后,水中的氨态氮平均降低0.077毫克/升,溶解氧提高1.64毫克/升减少换

55、水量达30%。王彦波(2004年)的研究发现,光合细菌降解水体中氨态氮的能力十分显著,还可降低COD的含量,减轻水体中PH值的变化,如果与芽孢杆菌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大连水产学院利用光合细菌净化养虾池水质的试验表明,氨、氮下降77.8%,溶解氧提高84.8%。等等。2、硝化细菌广义上讲,凡能使土壤或水域中的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细菌都可称为硝化细菌;但严格的是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细菌。因此,硝化细菌可分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大类群。狭义上的硝化细菌在氮的循环中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

56、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而限制了亚硝酸盐的降解。硝化宝和硝化素是一种纯硝化细菌制剂,是一种以硝酸盐为营养来自身繁殖的有益微生物制剂。他在降解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的同时产生藻类可以利用的硝酸盐,促进藻类的生长和水质净化,缓解和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症。3、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为芽孢菌属的种类,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其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利用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丁雷等1999年发现芽孢杆菌不能分解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同化氨氮,但对亚硝酸盐的去除

57、却有明显作用。Moriarty1988后在斑节对虾养殖池中施用芽孢杆菌后,发现对虾的成活率有所提高,池底沉积物中发光弧菌的比例降低,水体中其他致病菌也降低到最低程度。仇丽等人2002年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净化剂后,育苗期水质的氨氮下降52.5%,养成期下降50%,减少换水量60%;2001年用于改善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水质,换水量大大降低。4、蛭弧菌蛭弧菌是寄生在某些细菌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最早是由德国的Stolp在土壤中发现的。蛭弧菌能防止或减少虾、蟹病害的发展和蔓延,改善虾、蟹体内外环境,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陈家长2001年将蛭弧菌用于河蟹养殖时发现,施用后水体中的COD、氨氮、硫化氢

58、等含量明显降低。何进义等人1996年将蛭弧菌用于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时发现,蛭弧菌对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和其他致病菌有明显去除作用,并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去除作用。陈家长等人2002年还将蛭弧菌和与光合细菌混合使用来改善养殖水质环境,25天后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的细菌数减少了3个数量级,COD、氨氮、硫化氢等都维持在较低水平。5、放线菌鄢庆枇等人2002年从海底泥中分离出38株放线菌,并通过紫外线照射获得4株诱变放线菌,这4原放线菌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王军等人2001年还研究了海洋放线菌对大黄鱼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抗菌谱。吴伟等人2001年利用诺卡氏菌处理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时也取得较

59、好效果;2001将其与酵母菌融合细胞处理养殖水体时,也得到了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2%和28%的效果,并对增加溶氧和稳定PH值有较好效果。6、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蛋白(SCP),为真核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酵母菌中维生素含量比鱼粉高30倍以上,尤其是富含B簇维生素。氨基酸含量也很高,且比例适当,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近年来也有人用作水质调节剂,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酵母菌是喜生长于偏酸性环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的有隐球菌属、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假丝酵母和脂肪酵母等。7、霉

60、菌霉菌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还未见报道,但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泛。屠娟等人1995年用黑霉菌吸收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获得成功,发现其对铅、铜等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力。翟素军等人1999年用白地霉菌处理有机酸含糖废水时发现,其对COD、糖成分有较好去除作用。8、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或嫌气菌,是能在PH3.04.5条件下生长的无芽孢革兰氏阴性菌。他们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使动物肠道内的PH值下降,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对动物的免疫和抗病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乳酸菌合成的B族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能中和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毒性,如抑制胺的合成等。乳酸菌是益生菌中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

61、微生物,是食品发酵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微生物。其主要种类有乳酸杆菌、链球菌、嗜柠檬酸串球菌等。(二)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微生物制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在光合细菌研究开发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开发出许多优于光合细菌的产品应用于水产养殖业。1、益生素益生素是一种能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他能分解水中和池底的有机物,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养殖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繁殖,保持养殖微生态的平衡。益生素除含有大量的光合细菌外,还含有大量的非光合细菌。其除具有光合细菌的功效外,还利用非光合细菌如硫化

62、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将水体中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反硝化细菌还利用池底的有机物为碳源,使池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毒的挥发性气体释放于大气中,减少池中的有机物和硝酸盐,防止水质的剧烈变化,减轻对养殖动物的影响。此产品多为粉剂型活性菌,贮存和使用较方便。2、EM菌EM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是日本琉球大学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菌剂。其主要成分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性丝状真菌等16属80多个菌种。光合细菌可与EM菌中的其他菌起到协同作用。EM菌外喷涂于全熟化的颗粒饲料上,被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3、海肥菌肥海菌是一种复合活菌肥,是针对海水养殖池塘的特点,将有机肥通过接种有益菌株后培养、发酵制得的产品,主要菌群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并复配海洋微藻所需的微量元素。海肥菌投放到海水中后,休眠菌能很快复苏和崩解,并以成数倍速度繁殖扩增,很快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消除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海洋微藻类的营养源,促进硅藻、绿藻、金藻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起到肥水、增氧、净化水质和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并间接地控制致病菌。4、益水宝益水宝(高效芽孢杆菌)是一种复合微生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