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试题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8322164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案例分析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案例分析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案例分析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试题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事故案例分析试题二案例6、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 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 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 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 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 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 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 4套增加到 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 理后小于 103 。2008 年7月5日9时20 分,除尘净化系统 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 着火,并瞬间引起 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 造成燃爆点周边 20m 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 成人员伤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4分,每小题2分,13题 为单

2、选题,47题为多选题):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 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D.二次扬尘E. 次生粉尘2. 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 湿式除尘法 B. 静电除尘法 C. 吸附净化除尘法 D. 袋式 过滤除尘法 E. 旋风除尘法3. 根据火灾分类( 4968-1985 ),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 分,此次事故属于( )。A类火灾B类火灾 C类火灾 D类火灾 E类火灾4. 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 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B. 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C. 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

3、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 增 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5.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002 ),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 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D. 在有爆炸性粉尘与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 应设置 检测装置E. 为便于测试, 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6.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38612009 ),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A. 木粉尘 B. 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D. 高温物质

4、E. 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 发的有机气体7.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A. 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 车间气温太高C. 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D. 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E. 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案例7、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 灾爆炸事故, 造成 1人死亡、 3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 420 万元。 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 200m3 。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 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08 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 6月6日8时,开始给 油罐输油, 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 ,导致

5、汽 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 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 水枪灭火, 导致火势扩大。 消防队到达后, 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 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 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 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 完善了现场设备、 设施的标志和标识, 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 一般事故B.

6、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2.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信息以 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A.1 小时 B.2 小时 C.24 小时 D.7 天 E.30 天3. 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A.明火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 油品含有的杂质 E. 接地不良的罐体4. 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A. 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B. 保证罐体可靠接地C. 加强管理和培训 D. 重新安装液位计 E. 增加消防水池5. 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

7、用的灭火剂包括()。A.直流水 B. 泡沫 C. 开花水 D. 二氧化碳 E. 干粉6. 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监察机关 C. 劳动保障部门 D. 新闻媒体 E. 公安机关7. 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 施包括()。A. 报警 B. 疏散人员 C. 灭火 D. 追究事故责任 E. 抚恤 伤亡人员8.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 括()。A. 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 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 自动监控系 统建设费用D. 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E.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案

8、例8, 2011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与 硫酸的项目, 项目于 2011 年1月开始建设, 9月10日投产运行。 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 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 余热锅炉设计额定 蒸汽压力2.5、额定蒸发量35、额定蒸汽温度350 C。2011 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 随即在监 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 甲按照应急救 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 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 赶往现

9、场指挥救援。 21 时,经人员清点,仍有 5名职工下落不 明,乙派 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 因现场蒸汽太大, 2名工 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 热锅炉房,发现有 4名职工死亡、 1 人重伤。 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 、蒸汽温度310 C,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 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 济损失为 420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 2分, 1-3 题为单选题, 4-7 题为多选题 );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 一般事故 B

10、.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大事故 E. 特别 重大事故2.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了 (6441-1986) ,该起事故的 类别是 ( ) 。A. 物体打击 B. 灼烫 C. 锅炉爆炸 D. 容器爆炸 E. 火灾3.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 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 B. 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C. 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 D. 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 锅炉房设计不合理4. 根据职业病目录 (卫法监发 2002108 号 ),该熔炼炉操 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 ( )。A. 尘肺 B.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C. 职业中毒 D. 物理因 素所致职业病 E. 生物因素

11、所致职业病5. 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 ( )。A. 所在地市级 (设区的市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B. 所在地市级 (设区的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 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 )人民检察院D. 所 在 地 市级 (设 区的 市 )人 力 资源 和 社会 保 障部 门 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6. 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 ( )。A. 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B. 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 C. 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D. 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7. 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 A 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 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 ( )。A. 调度

12、员应急响应程序 B. 事故报告程序 C. 应急装备配 备要求 D. 应急处置程序 E. 人员清点程序 案例9,2012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 C 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 C 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 3m 多 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 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 随即爬出污 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 11 时左右, 当甲再次沿爬 梯下到井庭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 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的情况下下井救人, 刚进

13、入井底也突然倒地, 乙再次大声呼救, 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 测得氧气浓度 19.6% 、甲烷含量 2.7% 、硫化氢含量 850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 2分, 1-3 题为单选题, 4-8 题为多选题 );1. 该起事故的性质应认定为 ( )。A.责任事故B.意外事故C.中毒窒息事故D.突发事件 E. 人身伤害事故2.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需办理()。A.动火作业许可证 B.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C. 管道作业许可证D. 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E.动土作业许可证3. 该起事故的责

14、任单位是 ( )。工程公司 炼油厂 炼油厂 污水处理车间D. 甲所在的班组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4. 该起事故中导致丙死亡的原因包括()。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 D.防护缺失E.意外坠落5.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 用品包括 ( )。A. 安全帽 B. 空气呼吸器 C. 导电鞋 D. 耳塞E. 防护手套6. 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 )。A. 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B. 作业人员使用的清污工具 存在缺陷 C. 救援行为不当D. 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 作业人员违章作业7.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 测的气体应包括 ( )。A.

15、 可燃气体 B. 有毒气体 C. 氧气 D. 氢气 E. 二氧化碳8. 在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丄。火灾 B. 其他爆炸 C. 淹溺 D. 中毒窒息 E. 机械伤害 案例10、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 300m X 300m,其有8个库房, 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 1 号、 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2012 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 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 12分钟后, 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 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 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 1公里

16、外找到取 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 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 库房存放硫磺15t、甲苯4t、甲酸乙脂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 筑物39000 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 3题为单选题,4 7题为多选题):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12268 199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硫化钠 B高锰酸钾C甲酸乙酯 D硫磺E甲苯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8218 2009 ),关于

17、该仓储区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B. 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C . 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期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 .仓 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3 .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A .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B .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C .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 .高锰酸钾存储量达 10 .库房管 理混乱4 .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A .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B .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开放空间 D .点火源E .受限空间5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A.高锰酸钾B .硝酸铵 C .甲苯 D .洗衣粉 E .甲醇乙酯一6 .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C .安全巡检措施D .防爆、隔爆、泄爆措施E .违章处理措施7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的包括()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B .消防抢险费用C .伤员救治费用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E .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参考答案6,1237,123B,45678,8,12345679,1, A234567810, 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