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套卷2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98243379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套卷2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套卷2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套卷2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套卷23(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套卷23(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问答题:为了满足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10 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已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生产等工作。答案: 本题解析:(1)略(参见8.5考点2)。2. 问答题:某化工厂全面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km2。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

2、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2)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3)输出的地形图;(4)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2011年真题问题:1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2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3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1.根据题意,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

3、m,则每幅图的实际面积为0.0625km2,厂区面积1.5km2,所以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为:地形图折合整幅数1.5/0.062524(幅)。2.根据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5.1.1条规定,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所测区域(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作业和组织数据。当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限,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第5.1.2条规定,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分区内及各分区之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成数据重叠或漏测。第5.1.

4、3条规定,当有地物跨越不同分区时,该地物应完整的在某一分区内采集完成3002分界线两侧相互联系得地物最少(如厂区道路),三个组工作量基本相同(兼顾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和交通耗时),同一组的范围尽量相邻或相近,不要太零碎。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8.4.1条规定,上交资料要齐全,还应包括以下资料:(1)技术设计书(有项目设计书的也包括项目设计书);(2)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控制点平差计算成果表;(3)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资料文件;(4)输出的地形图;(5)产品检查报告、产品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5、(6)测绘资质证书(复印件);(7)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8)委托方要求而国家法律法规又允许提供的其他资料。3.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接区域交通挂图的编制任务,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区域范围东西向经差约22,南北向纬差约16。区域地表复杂,类型多样,山脉、河流、沼泽、沙漠、绿洲等都有分布。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2015年以来,新修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约600km,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300km,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较大,边境口岸贸易活跃,经济发展迅速。1收集到的资料(1)2014年底更新完成的1:100万区域全要素地形图(DLG)数据,该数据中居民地,交通和旅游等要素内容详细,分级

6、合理;(2)2015年底更新完成的1:25万本区域全要素地形图(DLG)数据;(3)2016年交通部门编制出版的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4)2016年旅游部门编制出版的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5)2015年10月成像的15m分辨率卫星图像;(6)2016年区域行政区划简册,包含市、县(区)和乡镇等;(7)2016年初出版的区域市县挂图系列(全开幅面)。2编制要求(1)挂图幅面为双全开,比例尺1:160万;(2)挂图内容以交通为主,兼顾行政区划,地名和旅游等其他地理要素;道路分高速铁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以下等6类表示;居民地按行政等级分省级行政中心

7、、地级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乡镇及以下4级表示;旅游要素分类分级表示:水系、沙漠、山脉和山峰等地理要素择要表示;(3)挂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地图投影;(4)挂图的现势性截至2015年12月。问题:1指出哪种素材最合适选为基本材料,简述其理由。2简述此挂图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三种要素的编绘作业步骤。3简述次挂图生产中道路的制图综合处理要点。答案: 本题解析:1指出哪种素材最合适选为基本材料,简述其理由。答:2014年底更新完成的1:100万本区域全要素地形图(DLG)数据与新编制挂图的比例尺最为接近,且要素齐全,居民地、交通和旅游等要素内容详细,分级合理,编制成新挂图制图综合难度小,地图数

8、据编辑工作量小,故新编制挂图的基本资料。2简述此挂图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三种要素的编绘作业步骤。答:(1)用15m分辨率卫星影像对照1:100万地形图(DLG)寻找发现有变化的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2)用1:25万地形图(DLG)依据有变化的地方,更新1:100万地形图(DLG)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要素数据;(3)用2016年初出版的区域市县挂图系列再更新一次1:100万地形图(DLG)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要素数据;(4)利用2016年交通部门编制出版的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作为道路要素的更新参考数据,对道路要素,特别是新修二级及以上公路和新建铁路更新;(5)利用2016年旅游部

9、门编制出版的1:320万区域旅游图(对开幅面)作为旅游要素的更新参考数据,对旅游要素更新;(6)利用2016年区域行政区划简册,对变化的行政区划界线和变化的市、县(区)和乡镇居民地等级和名称进行更新;(7)地图缩编。对比例尺1:100万的地图进行缩编处理,制图综合,地图符号和注记配置,得到1:160万挂图上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要素成果数据。3简述次挂图生产中道路的制图综合处理要点。答:此挂图生产中道路的制图综合处理要点如下:(1)高速铁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全部选取表示,对于这些道路的短小岔道可以删除。县乡道及以下等6类表示道路,新修二级及以上公路和新建铁路也按要求绘出。(2)县乡道及

10、以下等级道路,选取连贯性好的,能够构成道路网道路,删除连贯性差、短小道路,居民地没有选取的道路删除,道路网发达地区这些道路少选,道路网密度稀疏地区这些道路应适当多选。(3)道路要素与其他要素发生矛盾时,按相接、相切和相离的关系进行处理。道路要素间发生矛盾时,保持高等级别道路要素位置正确,对低等级要素采取移位或者删除的方式处理。4. 问答题:为满足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资料的需求,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库,某市准备生产该地区1:10000比例尺的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现已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测区

11、位于华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约4500km2。测区为平地和丘陵两种地形,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均低点为20m,最高海拔230m。2主要技术依据(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 1015. 22007);(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 1015. 12007);(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7T 179412 008);(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

12、与验收(GB7T 183162008);(6)平面系统采用1 9 8 0西安坐标系;(7)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3航空摄影资料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1:10000,航摄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0.02mm,像片类型为彩色片。航摄总面积为4500km2,测区共布设3 4条航线,每条航线1 1 2张航片,测区航片总数为3 8 0 8张,东西向飞行,航片的航向重叠6 5%,旁向重叠35%。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4其他资料情况(1)区域网外业像片控

13、制点测量成果情况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分别按平地和按陵地区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平坦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丘陵地区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8个平高点;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检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图工序使用。(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问题】1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试述DEM的质量检查。3DEM数据生产应提交哪

14、些成果?答案: 本题解析:1DEM数据采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航空摄影测量方法;(2)利用空间传感器方法;(3)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2DEM质量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检查。具体如下:(1)空间参考系检查。涉及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三个方面。大地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高程基准主要检查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地图投影主要检查地图投影各参数是否正确使用,DEM分幅和内图廓信息是否正确和完整。(2)高程精度检查。主要包括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检查和相邻DEM数据文件的同名格网高程值接边检查等内容。(3)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包括数据的组

15、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4)附件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元数据、质量检查记录、质量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3DEM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内容:(1)DEM数据文件;(2)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3)元数据文件;(4)DEM数据文件接合表;(5)质量检查记录;(6)质量检查(验收)报告;(7)技术总结报告。5. 问答题:为了经济建设的需要,某出版社计划编制最新版13000000中国全图挂图,全面表示我国领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特征、分布规律及相互联系。(1)已有资料情况。根据项目需要、地图内容设计和表示方法设计,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

16、11000000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数字地图;11000000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125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13000000中国全图(旧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简册;世界分国地图;中国山脉资料图;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2)地图内容的选择与表示要求。反映我国领土范围内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和邻区(国外部分)内容。(3)地图数据制作。结合实际情况与操作,作业过程采用选取和概括这两种基本的地图制图综合方法。问题:1分析编图中如何使用所收集的相关资料。2分析中国全图的地图内容选择与表示的方法。3普通地图编绘的一般原则是什么?4分析数字环境下选取和概括的实施过程。答案: 本题

17、解析:1.编图中对于收集的相关资料,使用方法如下:(1)11000000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数字地图:作为新版挂图的矢量层数据的主要来源。(2)11000000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用于更新与校正中国国界线。(3)125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制作地貌晕渲。(4)13000000中国全图(旧版):扫描后用于邻区矢量层要素的数字化跟踪底图,并作为制图综合的参考标准。(5)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简册:用于行政区划和地名的核改。(6)世界分国地图:用于核改邻区部分各矢量要素。(7)中国山脉资料图:用于评价、参考山脉的选取,并对山脉进行分级。(8)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用于评价、参考选取河流

18、,并对河流进行分级。2.中国全图的内容选择和表示方法:反映我国陆地主要水系的空间分布和总体特征;正确反映我国海岸基本特征和海域的空间分布;用地貌晕渲法表示中国的地势走向、地貌形态,并用地貌符号表示出山隘、岩溶、沙漠、冰川、雪被、火山、砾漠、风蚀残丘等典型地貌形态,并标注山脉(按照山脊线标识)、盆地、沙漠、山峰:山隘等地貌名称;对我国县级以上居民地全部表示;对县级以下居民地优先选取乡镇;陆地交通主要由高速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铁路、建筑中铁路、国道、省道、一般公路和其他道路组成;水陆交通只表示国际航海线及里程;境界表示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停火线、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特别行政区界、地级市(

19、地区、自治州、盟)界;邻区内容与主区一致,要反映出我国与周边国家在自然与人文地理和行政区划的联系。3.普通地图编绘的一般原则包括:(1)客观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内容;(2)保持事物的分布特点;(3)反映事物的密度对比:(4)既尊重选取指标又灵活掌握。4.(1)选取:在某制图综合软件环境下进行选取时,一方面根据地图综合指标,参照旧版挂图,并依据相关资料来选取,比如河流的选取和分级主要依据中国河流、水运资料图,山脉的选取和分级主要依据中国山脉资料图等;另一方面,选取也要借助制图者的实际经验和制图水平。(2)概括:对于那些选取了的要素,在比例尺缩小的条件下,对图形弯曲和部分要素分类分级进行适宜的化简。

20、6.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接了南方某地级市1:5万比例尺普通地图挂图的编制任务。该市位于平原向丘陵过渡地带,区域内河网水系密集,道路纵横交错,居住人口密集。市区和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和交通要道两旁,村庄农舍散列于田野和山坡。2011年以来,该市城镇化建设较快、市区和一些城镇周边挖山填壑扩大了城区范围,新修了一些水库和水利设施,整治了湖泊、河渠,同时调整了部分乡镇和行政村的行政区划等。1收集到的资料(1) 2005年编制出版的1:5万比例尺全市挂图。县级(含)以上居民地以真形符号表示,其余居民地以圈形符号表示,地形地貌以彩色晕渲表示,1980西安坐标系,等角圆锥投影。(2) 2010年更新生产

21、的1:5万DLG,等高距为10m,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投影。(3) 2013年所摄的0.5m分辨率的航摄资料。(4) 2014年更新生产的1:1万DLG,等高距为2.5m,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投影。(5) 2014年省行政区的简册,包含市、县(区)、镇(乡、街道)、行政村名称。(6) 2014年测绘生产的市区1:500地形图数据。2主要编绘要求(1)现势性达到2014年,平面精度与1:5万地形图基本相当,表示的要素内容与1:5万地形图比较,应作适当的删减、类别合并及图形综合等。(2)表示市界、县界、乡镇界及行政区划信息。(3)县乡道(含)以上公路全部表示,其他乡村道路适当选取。(4

22、)行政村(含)以上居民地全部表示,自然村适当选取。图上面积9mm2以上的城镇和集团式农村居民地以多边形表示,其他居民地以圈形符号表示,分散独立房不表示。(5)图上长度3Cm以上的河流和干渠全部表示,其他可取舍;图上宽度0.5mm以上的河流用多边形表示,其他用单线表示;水库全部表示,坑塘选取图上面积lOmm2以上的表示。(6)以等高线和分层设色表示地貌,等高距为50m。问题:1指出本项目编图主要使用哪几种资料,并说明其用途。2结合本项目指出等高线编绘可优选的两种作业方式,并说明其优缺点。3简速本项目如何编绘居民地要素。4简述本项目如何进行道路选取。答案: 本题解析:1.指出本项目编图主要使用哪几

23、种资料,并说明其用途。答:2014年更新生产的1:1万DLG作为编制该地级市1:5万比例尺普通地图挂图的基本资料。2005年编制出版的1:5万比例尺垒市挂图,2010年更新生产的1:5万DLG数字线划图、2013年所摄的0. 5m分辨率的航摄资料、2014年测绘生产的市区1:500地形图数据以及2014年省行政区的简册作为参考资料。2结合本项目指出等高线编绘可优选的两种作业方式,并说明其优缺点。答:本项目编绘等高线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2014年更新生产的1:1万DLG编绘等高线。优点是;现势性强、精度高。缺点是:将1:1万地形图上的地貌等高线缩编到1:5万,等高距由25m扩大到50

24、m,难度较大,一般还需编绘过渡图(如1:2.5万),成图周期长,成本高。方法二:利用2010年更新生产的1:5万DLG编绘等高线。资料图等高距为10m,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投影。优点是:地貌等高距由10m改编为50m,编绘难度小,速度快。缺点是:现势性稍差,还需将西安坐标系转制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地貌变化大的地方(如市区和一些城镇周边挖山填壑的地方)需要根据2014年生产的1:1万DLG图进行局部修补作业。3简述本项目如何编绘居民地要素。答:编绘居民地要素时应正确表示居民地及设施的位置、轮廓图形、基本结构、通行情况、行政意义及名称,反映居民地及设施的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

25、系。图上面积9mm以上的城镇以多边形表示,综合街区时,应注意保持街区图形总的形态特征(如矩形、梯形、不规则形)、房屋建筑密度对比及街区单元(指图上被街道分割的街区块)大小对比,并正确显示街区内部的通行情况。街区应清晰反映居民地外围轮廓,街区凸凹拐角在图上小于0. 5mm的可综合。图上面积9mm2以上的集团式农村居民地以多边形表示,其他农村居民地以圈形符号表示,行政村(舍)以上居民地全都表示,自然村适当选取。对于圈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位置要正确表达,并处理好和其他要素的关系(如同线状要素具有相接、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分散独立房不表示。凡选取的居民地一般均应注记名称,井正确表示其行政等级。居民地名

26、称应配置适当,指示明确,并避免注记压盖居民地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其他重要地物。4简述本项目如何进行道路选取。答:县乡道(含)以上公路全部表示,其他乡村道路适当选取。该挂图道路综合时要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位置,反映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通行状况和分布密度,表示水运及其他交通设施,正确反映交通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图上铁路和建筑中的铁路均应表示,较短的支线可酌情舍去。高速、国、省、县乡等城际间的各等级公路均选取。公路应注出技术等级代码和编号。乡村路可适当取舍。选取道路时,应按由重要到次要、由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并注意保持道路网的密度差别和形状特征。图上道路网格一般为4cm2。优先选取架接乡、镇、大村庄

27、之间的道路,通往高等级道路、车站、码头、矿山的道路,作为行政界线的道路。一般应使居民地之间、居民地与主要地物之间均有道路连接。两居民地之间有数条道路相连接时,应优先选取等级较高、距离较短的道路。铁路、公路上的桥梁应表示,其他道路上的桥梁择要表示。道路的其他附属物根据重要性适当表示。7. 问答题:某城市建设一座5 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等精度要求实施。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

28、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 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 00m区段;

29、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接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

30、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地铁隧道变形监测范围是200m区段,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5m,每个断面布设5个点,故总共需要布设的断面监测点=(200/5+ 1)*5=205。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要求设立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并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台或观测墩,测站视野开阔无遮挡,周围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应同时具有防水、防尘设施。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周期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原因是监测点变形过程线反应的是监测点平面位置和高程随时间的变化。3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是因为工作基点A点位下沉造

31、成的。验证方法:利用变形区域外布设的基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工作基点A、B、C和D的高程变化。将测量得到的工作基点点位高程与先前的高程值比较即可。8. 问答题:某单位承接某市范围内地理国情普查任务,主要是地理国情信息采集:该市已建成卫星导航定位服务(CORS),实时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亚米级定位服务。1已有资料(1)覆盖全市的原始卫星影像(实相为2014年2月,含轨道或RPC参数),全色波段影像分辨率0.5m,多光谱分辨率2.0m;(2)110000的DEM,格网间距5m,现势性为2013年;(3)11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3年;(4)15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

32、4年;(5)控制点库;(6)收集有全市交通图及水利普查资料、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医疗机构信息一览表、学校分布数据表等专业部门资料。2拥有的主要仪器及软件(1)GNSS接收机;(2)遥感影像处理软件;(3)地理国情普查内业处理系统;(4)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软件。3工作的要求(1)利用已有资料,制作满足110000精度,0.5m分辨率,按125000标准分幅的彩色DOM;(2)采用内业外业内业的作业模式,进行地面覆盖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和地理国情要素(道路、水域等)的采集。2014年8月到12月开展外业调绘核查,对新增和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进行补测补调;(3)2014年底前完成成果整理,质检

33、工作,验收合格,提交用于标准时点校核。问题:1按上述标准制作的彩色DOM的工作流程。2简述已有资料在地理国情采集工作中的用途。3简述外业调绘调查中,新增或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补调补测可采用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制作的彩色DOM的工作流程如下:(1)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根据已有的资料制定技术路线,采用覆盖全市的原始卫星影像,全色波段影像分辨率为0.5m,作为基础影像资料。(2)定向建模、影像纠正:利用110000的DEM用于正射纠正。作业前对用于纠正的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分幅DEM数据进行拼接,生成大于整景范围的DEM数据。跨带卫星影像范围的DEM数据进行拼按时应注意换带。利用控制点

34、库作为控制资料提供基本控制点,进行影像纠正。结合地面控制点,对提供轨道数据的影像采用严格轨道模型进行定向参数解算,或根据卫星影像提供的精确RPC参数解算外参数,卫星影像纠正的控制点数量大于等于6。(3)色彩调整、影像融合处理、图像增强处理:影像色彩调整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4)影像镶嵌和裁切、正射影像接边:按125000标准分幅图幅范围选取需要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在相邻数字正射影像之间选绘、编辑镶嵌线;按镶嵌线对所选的单片正射影像进行裁切,完成单片正射影像之间的镶嵌。按照内图廓线对镶嵌好的正射影像数据进行裁切,生成DOM成果,且附有相关坐标、分辨率等信息参数或文件。(5)质量检

35、查及成果提交:质量检查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的检查等;提交的成果包括DOM数据文件、D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和报告、技术总结报告。2.已有资料在地理国情采集工作中的用途:(1)覆盖全市的原始卫星影像(实相为2014年2月,含轨道或RPC参数),全色波段影像分辨率为0.5m,多光谱分辨率为2.0m,作为基础影像资料。(2)110000的DEM,格网间距为5m,现势性为2013年。用于正射影像纠正,按110000成图精度要求进行,格网间距和高程精度需满足正射影像纠正精度要求。(3)11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3年,作为

36、基础地理数据资料。(4)150000的DLG,现势性为2014年,作为现势性更新居民地、道路和水系等基础地理数据资料。(5)控制点库,为控制资料提供基本控制点,对正射影像成果进行精度检测,影像纠正等。(6)收集有全市交通图及水利普查资料,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医疗机构信息一览表,学校分布数据表等专业部门资料,作为地理国情覆盖分类中铁路与道路、水域、林草覆盖、房屋建筑、种植土地等要素的补充参考资料。3.对于新增或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补调补测可采用的方法有:(1)在底图影像上可以直接定位的新增或变化的图斑或要素,采用内业图上标绘,但是属性无法确定,可以采用外业补调的方法调查确定新增或变化的图斑或要素属性

37、。(2)当底图影像上无法对新增或变化的图斑和要素进行准确定位时,可以采用CNSS接收机进行实地补测定位,采集变化范围;采用外业补调的方法调查确定新增或变化的图斑或要素属性。9. 问答题: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北起山西省原平市,向南经山西省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市,跨黄河进入陕西省渭南市,经临潼至西安,线路全长为687km,其中原平至运城正线长度为477km,运城至西安正线长度为210km。全线大部分地处山区,设计隧道20多座,其中南山上隧道、韩信岭隧道、乔家山隧道和干庆隧道等大于6km的长大隧道需要独立进行隧道洞外精密控制测量。主要设计及作业依据有:(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

38、06012009);(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5)工程建设期间颁布的有关测量规程、规范。整条路线洞外控制测量过程既有施工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亦有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具体参数如下:(1)坐标系统。全线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及满足客专投影变形不大于10mm/km的要求的施工坐标系。施工坐标均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a637813m,f1/298.257222101,高程异常均取0m。(2)高程系统:1985

39、国家高程基准。问题:1进行控制测量设计之前,应收集哪些资料?2本案例隧道控制测量具体包括哪些工作内容?3隧道洞外GPS控制测量对控制点点位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如何建立隧道工程坐标系?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有哪些?答案: 本题解析:1.进行控制测量设计之前,应收集的资料如下:(1)测区150000或110000地形图;(2)线路施工设计平面图及洞口附近地形图;(3)线路施工设计纵断面图;(4)辅助坑道布置图及隧道施工设计贯通面的位置;(5)洞口施工场地布置图;(6)线路诸表: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曲线表等;(7)测区气象资料及冻土深度;(8)测区高程异常。2.本案例隧道控制测量工作内容有:(

40、1)隧道控制测量设计;(2)选点、布网;(3)标石埋设;(4)野外观测;(5)数据处理;(6)资料整理。3.隧道洞外GPS控制测量对控制点点位的基本要求:(1)点位应首先满足GPS测量的要求:GPS测量要求高度角15以上没有成片障碍物,以免阻挡卫星信号。选择洞口控制点位时,必须考虑GPS测量的这一要求。还要求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干扰卫星信号,避开成片平坦表面,以防多路径效应等。(2)布设的控制点应保证施工时不被破坏,要考虑隧道及隧道前后工程施工后的影响。如填挖、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布设洞口子网控制点时,应考虑能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控制点及洞内引测的需要。洞口投点应考虑与洞口

41、高程相近,便于施工引测。(3)要满足隧道贯通测量对控制点的点位要求:控制网应由洞口子网和子网间的联系网组成。洞口子网应布设不得少于三个相互通视的控制点,其中至少一个点应为洞口投点。布设控制点应控制隧道施工范围内线路中线位置,双线隧道一般控制线路左线。直线段一般应布设2个点,曲线段至少应布设34个点,有条件时应将曲线交点纳入控制网中(注意应控制长边)。点位一般选择线路控制桩,或者根据现场情况以线路中线控制桩为依据测设的线路中线点。4.隧道工程坐标系的建立:以线路(直线或切线)前进方向为X轴,X轴顺时针转90为y轴,建立右手坐标系。坐标系的基准面为隧道进出口平均高程面;坐标原点X方向加常数为原点在

42、线路中的定测里程(或相对里程),Y方向加常数以不使控制网中各点Y坐标为负值为准。应提交的控制测量成果如下:(1)坐标成果;(2)高程成果;(3)线路表(曲线表、断链表、断高表等);(4)洞外控制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计算;(5)控制测量后隧道斜井参数;(6)隧道进洞关系图;(7)洞口平面控制点布置图;(8)洞口水准点布置图;(9)隧道辅助工程平面布置图;(10)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图;(11)隧道洞外水准路线图。10. 问答题: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 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

43、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1)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 00 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2)中国地图出版社2 0 1 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6开本)电子版数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 0 1 1年;(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

44、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两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问题】1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版式?简述理由。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

45、骤。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4说明在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1因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宜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海南省三沙市于20 1 2年6月成立,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没有该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由于我国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故版式选择横式。2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为: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中地貌部分(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

46、 6开本)电子版数据相关内容作为参考资料。制作的步骤包括:(1)高程数据获取和DEM生成;(2)光照模型选择和光源设置;(3)确定垂直和水平比例尺;(4)纹理贴合和色彩层次调整;(5)标准格式晕渲图像的生成;(6)晕渲图投影变换;(7)等高线图形的叠加与晕渲图像的编辑修改。3中国人口密度图表示方法:根据20 1 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人口密度指标,利用同种色和类似色表示数量指标,根据人口密度的大小调整其亮度和饱和度;根据20 1 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符号法表示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其符号尺寸大。4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主要审查的内容:(1)保密审查;(2)国界线,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包括中国历史疆界)和特别行政区界线;(3)重要地理要素及名称等内容;(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查的其他地图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