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8214125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18.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7页 共87页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制订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二、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

2、例。(二)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百色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三)技术依据: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百色市矿

3、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009年);百色年鉴(2011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三、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是广西省百色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百色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

4、北麓。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km2,占49.45%;丘陵3242.00km2,占14.45%;盆地3979.13km2,占17.81%;平原3191.13km2,占14.29%。二、行政区划与人口2011年百色市辖冷水

5、滩、零陵两个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9个县及金洞、回龙圩两个管理区,188个乡镇,5000多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61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79万人,城镇化水平30%。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国家及广西省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GDP达到7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GDP达到12560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财政年总收入达到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百色市“十一五”经济

6、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已经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更美好的未来。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矿产资源基本状况百色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为齐全。截止2010年底,已探明的矿种有62种(亚种75种),已探明有矿产储量的矿产45种(亚种54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156种矿产的28.85%,占广西省已探明有储量83种的54.22%。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矿产16种(

7、含亚种),矿山企业882个,其中大型矿山1个、中型3个、小型878个,矿业从业人数10.54万人。全市固体矿石产量247万吨,矿山企业总产值1275533万元,全市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2%。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地质灾害,矿山三废污染(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四个方面。(一)矿山地质灾害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详见下表1、表2:表1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矿种)矿类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稀土矿产矿山地灾数/矿山总数7/355/352/171/1矿山地灾发生率(%)2014.2911.761

8、00矿山地灾分布率(%)5023.0815.3811.54表2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状况表(按行政区)县(区)灾害种类(处)影响范围(公顷)经济损失(万元)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零陵区-111-5.04950冷水滩区2-2.78160祁阳县10-151.65423.05东安县-211-3.76100江华县1-5-4.13200全市13372167.369933.05全市矿山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8处,影响范围32.078公顷;地面沉陷3处,沉降面积22.78公顷;地裂缝2处,影响范围0.32公顷;滑坡7处,影响范围3.638公顷;崩塌3处,影响范围0.051公顷;泥石流2处,影响范围8.5公顷

9、;矿坑突水1起。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总计为63.367公顷。综合统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历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26处,直接经济损失达933.05万元(详见表2)。(二)矿山固体废物、废水、废气污染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年产废渣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年综合利用量16.41万吨,年综合利用率12.49%,累计积存量达2926.74万吨。全市矿山废水年产出量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14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65%。(详见附表1-3)矿山企业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废

10、渣挥发物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根据市环保局2010年度百色市环境统计年报,当年全市矿业废气排放总量达2616634万标立方米。(三)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全市矿坑年抽排地下水总量为625.24万立方米,因矿坑排水导致地下水系统遭受破坏的矿山数为62座,其中煤矿山3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388.1万立方米;金属矿山25座,年抽排矿坑水总量为214.64万立方米;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2座,年排矿坑水总量22.5万立方米。(四)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全市矿山用地面积11341.84公顷,受损与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308.97公顷,其中农田57.97公顷、其它耕地61.22公顷、林地2021.

11、18公顷及草地72.43公顷、其它用地96.17公顷。已治理面积164.09公顷,治理率为7.1%(详见附表1-2)。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将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各区位置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见附图1与附表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全市共划分8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冷水滩区和祁阳县。金属矿山划分7个区,较集中分布在道县、江华县和东安县。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全市共划分7个区,其中:能源矿山划分2个区,集中分布在百色市北部

12、地区。金属矿山划分6个区,较集中分布在百色市南部地区。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全市共划分2个区,主要为非金属矿山(区),分布在道县及江永县。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现状2008年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完成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调查了各矿种、各成因及各开采形式的矿山共587座,对本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了初步了解,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2009年以来,根据调查的587座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资料,本市建立

13、了矿山地质环境动态数据库,基本上反映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能提供管理服务的作用。但数据库缺乏专人管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象治理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大中型国有矿山或闭坑矿山遗留的以及因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内容治理工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废石场(含煤矸石)、尾矿库、塌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污染等。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复垦工程、截排水工程,支拦(挡)工程、锚固与注浆工程、护坡加固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引水工程、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工程、采空区及塌陷坑回填

14、工程、地形地貌再造与环境修复等。(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据2008年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共有14座矿山诱发了地质灾害。在国家及省财政的支持下,对部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恢复治理,防止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各县(区)、乡(镇)、村采取了地质灾害预警措施,成功预报了多起矿山地质灾害,为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矿山“三废”治理全市有矿渣、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排放场737处,年产出固体废弃物131.43万吨,年排放量122.79万吨,累计积存量2926.74万吨。由于改进了矿石开采技术和选冶工艺,并积极开展了矿山废

15、弃物的综合利用,如利用废石填充矿坑、制砖、填路等,全市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16.41万吨,综合利用率12.49%。全市矿山废水的年产出量为648.94万立方米,年排放量625.24万立方米、年治理量为141.7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量23.7万立方米,废水循环利用率为3.65%。3、矿山土地复垦“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矿山土地复垦工作。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业活动占用破坏土地面积为2308.97公顷,已恢复治理面积为164.09公顷,治理率为7.1%。(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不平衡;2、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难度较大;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16、恢复治理技术有待提高;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落后;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资金不足。五、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总体将逐步趋于好转1、加强管理和规范矿业活动将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整体发展趋势减缓;2、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逐步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3、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将逐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4、矿业先进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降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率。(二)部分地区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会继续产生我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阶段,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非金

17、属建筑材料与化工原料矿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高,全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将随之加大,如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薄弱、措施不力,局部矿山或部分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状况仍有可能继续恶化,甚至存在引发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另外,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问题突出,目前正处于矿山地质灾害、“三废”污染、水资源破坏以及受损土地的恢复治理阶段,生态环境质量脆弱,在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下,将会进一步诱发其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能源矿产的需求看,我市能源比较短缺,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能耗的增加,必然加大现有煤矿山的开采,将会诱发矿山地面沉陷变形,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从金属矿产品的需求看,将加大锰、铁、

18、铅、锌、铜等资源的开发强度,将加大尾矿、尾砂、废水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可能诱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全市建材、冶金、化工行业的发展,对非金属矿产品需求的增加,规划期必将加大石灰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强度,而这些矿产的开发方式,大都为露天开采,将对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并可能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百色市矿产资

19、源总体规划的总体安排,着力完善制度,严格准入,加强监管严格保护,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不欠新帐,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加快治理恢复,逐步偿还矿山环境历史旧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少到最小,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人居环境放在首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背景、环境问题存在很大差异,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合理的规划目标,既全面规划,又凸显重点,科学合理地指导和有计划、分步骤

20、地安排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立足于预防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源,着眼于恢复治理已经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格实行矿山建设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矿山环境保护设施与矿山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把“防”和“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预防中及时恢复治理,在恢复治理中加强预防。(四)坚持“监测、治理与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恢复治理,总结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水平,以监测、科研、管理推动恢复治理,以恢复治理促进监测、科研与管理工作的发展。(五)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统

21、一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尊重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将来,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制定可行的规划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六)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探索新的控制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经费保障体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资体制,使矿山企业增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有效遏制

22、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矿区及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规划指标1、近期(20112015年)规划指标(见附表5)(1)矿山次生灾害治理率2015年达到50%;(2)矿山土地复垦率2015年达到45%,土地还绿率达到15%;(3)矿业废渣综合利用率2015年达到75%,废渣处置率2015年达到30%;(4)矿业废水综合利用率2015年达到65%,废水治理率2015年达到80%;(5)矿业废气到2015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650000万标立方米以内;(6)矿业“三废”的达标排放率2015年达

23、到100%;(7)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2015年达70%;(8)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影响评估率2015年达到100%。(9)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率2015年达到100%。2、中远期(20162020年)规划指标(1)矿山次生灾害治理率2020年达到70%;(2)矿山土地复垦率2020年达到75%;土地还绿率达到30%;(3)矿业废渣综合利用率2020年达到85%,废渣处置率2020年达到50%;(4)矿业废水综合利用率2020年达到80%,废水治理率2020年达到100%;(5)矿业废气到2020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600000万标立方米以内;(6)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2020年达到85%。第五章

2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一、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对象共45个。包括:1、国家级与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共19个,保护总面积1334.46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9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面积303.20km2;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164.95km2;县级自然保护区8个,保护面积322.16km2;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保护面积464.01km2;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保护面积16.16km2;县级风景名胜区1个,保护面积63.98km2。2、境内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共26处,总长116.30km,列入重点保护区。包括:湘

25、江水系25处,保护水域长度114.10km;珠江水系1处,保护水域长度2.20km。上列重点保护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见附图2与附表6-1、6-2。3、境内国家、省级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两侧1000m范围内及交通主干线两侧200500m范围内(露天开采矿可视距离500m、地下开采矿200m)列入重点保护区。4、境内地下、地表矿业活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造成影响或破坏的地区及其它不允许采矿的区域列入重点保护区。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全市共划分为8个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的对象,主要是各个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6、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重点防治的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市境内在建国前和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的矿山。2、矿产资源开发已造成严重环境问题,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矿山。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对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有明显促进的矿山。在2011-2015年规划期安排重点恢复治理矿山共71座。重点防治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详见附图2与附表6-3。三、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全市共划分为7个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的对象,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

27、生产和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次重点防治的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开发已造成较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危害,甚至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的矿山。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对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有一定促进的矿山。次重点防治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见附图2与附表6-4。四、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划分为3个一般防治区。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其破坏程度不如市内划分的次重点防治区强烈;已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较次重点防治区弱。

28、已划分的一般防治区亦是市中远期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区。分区情况见附图2与附表6-5。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一、恢复治理工程部署(一)恢复治理工程规划1、重点治理工程部署根据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区点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分近期(2011-2015年规划期)和中远期(20162020年规划期)部署和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其中近期部署70座矿山、中远期部署29座矿山。治理工程的内容分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废”治理工程、水资源恢复与引水工程、土地复垦与还绿工程。(1)近期恢复治理工程安排通过对全市882个矿山企业的初步调查,全市

29、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急需恢复治理的矿山共有70座。根据近期规划目标,考虑我市技术、经济和财政支付能力,优先安排对人居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投资少、效益好的老矿山,按此标准衡量,全市有71座矿山可纳入近期恢复治理对象,其中金属矿山46座、非金属矿山4座、能源矿山21座,总投资估算31300万元。近期恢复治理工程主要分布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的重点恢复治理区,这些工程完成后,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将达到70 %,可实现2011-2015年近期规划目标。2011-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分布、部署情况见附图2与附表7、8。(2)中远期恢复治理工

30、程安排继续安排2011-2015年期间未完成的4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同时对人居安全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安排恢复治理工程。中远期共安排恢复治理工程29项,其中金属矿山8项、非金属矿山7项、能源矿山14项,分布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的区域。总投资估算11900万元。安排的29个项目中,包括2011-2015年未完成的续作项目,恢复治理资金合计4100万元。至规划期末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将达到85%,可完成中远期(2016-2020年)规划目标任务。中远期(20162020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分布、部署情况见附图2与附表11、12。2、建设矿山

31、地质环境示范区(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实施的基础上,按照资源节约集约型、环境优美生态型的要求,根据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结合现有技术、经济和财政支持能力,2011-2015年规划期拟建立7处矿山地质环境示范区(点),其中,恢复治理工程示范区5个,绿色矿山示范区2个。(1)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示范区冷水滩区:冷水滩区水口桥煤矿;零陵区:零陵区罗家锰矿;东安县:东安县新龙锑矿;道县:道县湘源锡矿;江华县:广西锦艺矿业有限公司铜山岭有色金属矿。(2)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区东安县: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东安石灰石矿;江华县:江华县河路口镇铁矿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示范区(点)建设资

32、金估算总额为9100万元。矿山地质环境示范区分布及示范内容见附图2、附表7-2。(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规划2011年底全市共有矿山882座(包括闭坑矿山),2008年已对587座矿山进行了初步环境调查与评价。下一轮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拟在2008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查清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查明全市矿山(包括历史遗留的老矿山与闭坑矿山)的环境问题及对人居安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对影响重点保护区生态功能的矿业活动进行调查与评估;调查评

33、估群采群挖矿山集中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全市矿山尾矿库坝稳定性进行一次排查,对存在地质环境隐患的尾矿库提出治理方案;调查与评估矿山在地质灾害防治、“三废”治理、受损土地复垦、还绿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恢复等方面的治理措施与重建效果,进一步落实2011-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的建设规划;为建立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监测预报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规划2014年提交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设计,2015年提交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并提出中远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方案,调查工作经费估算200万元(附表10)。(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

34、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1、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工程建设根据百色市2008年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及本次的补充调查,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矿类、不同开采方式的代表性矿山,建立23个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点(包括7处矿山地质环境示范区)并与县(区)矿山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相结合,形成覆盖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及时监测、采集、变更和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的数据信息,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季度、半年、年度台帐登记与报送制度。监测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工作经费估算160万元。全市拟建矿山监测点分布情况见附图2与附表9、10。2、

35、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在2011-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本系统工程建设本着先进实用、开放性、标准化、数据共享、可扩展和安全可靠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的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分析、检索、输出、信息发布等功能,设计主要分为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两大部份:数据管理功能主要提供对矿山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的输入界面、数据的编辑、更新维护、有效性、完整性验证的批量转换功能。数据服务的功能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包括空间及属性数据的查询检索、计算分析、信息发布、文档管理、评价系统及系统维护等功能。20

36、07年底完成了广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软件设计,2009年初步建成,并试运行。但该数据库缺乏专人管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2011-2015年恢复治理工程投资估算全市2011-2015年规划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31660万元。构成如下:1、2011-2015年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47项,估算恢复治理资金总额31300万元(包括2011-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示范区建设资金9100万元)(见附表7)。2、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资金200万元(见附表10)。3、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建设资金160万元(见附表1

37、0)。(二)资金筹措方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的资金筹措应遵循以下原则:对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闭坑矿山,由于历史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而责任人消失的,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由计划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于目前正在开采的原国有大型矿山,矿山开发时间较长或已接近闭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矿山企业经济困难的,由政府补助和企业分担恢复治理经费。对于其它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备用金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自筹。各

38、级政府要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积极性,广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渠道,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出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筹措资金,达到恢复治理的目的。根据以上原则,规划期内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资金筹措分为下列方式:1、市境内的金属、非金属与部份煤矿山的专项恢复治理与矿山地质环境示范区建设所需资金,由国土资源部渠道申请国家资金资助按1:1比例筹措资金,即申请国家资助恢复治理资金50%,地方政府自筹恢复治理资金50%。2、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点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属公益性矿山地质环境基础建设,由国家和地方

39、财政全额拨款。三、恢复治理工程内容恢复治理工程的内容分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废水与废渣恢复治理工程、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及搬迁避让工程。(一)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通过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工程治理,消除灾害隐患,恢复被地质灾害破坏的土地的使用价值,确保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全市以往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验及工程技术水平,规划期内提出以下治理工程措施:1、崩塌、滑坡治理工程措施:地表、地下排水工程;支挡工程(重力挡墙、抗滑桩、锚固、锚索);卸方减载、反压坡脚工程;生物防护工程。2、泥石流治理工程措施:生物防治工

40、程;拦挡坝工程;排导工程;截水沟工程。3、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措施:清除回填工程;注、灌浆工程;塌陷区建(构)筑物修复工程。(二)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土地复垦是矿山采空区造成的地面沉陷及废渣(土)堆场、尾矿库、露天采场闭坑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常规办法,不仅可改善矿山地质环境,还恢复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因而复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恢复治理措施是对地面沉陷及废渣(土)堆场、尾矿库、露天采场进行覆土填平,然后植树造林、种草、复耕或改造成其他生活、娱乐及建设用地。1、尾矿库复绿工程措施: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共有尾矿库12处,占用土地面积116.15公顷,占用土地类型以林地

41、、草地为主,恢复治理面积2.725公顷,恢复治理率2.35 %。我市对尾矿库压占土地的恢复治理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全市气候、尾矿物质成分及环境条件,一般采用在库面覆土厚50cm左右,然后种植马尾松、杨树、杉树、草籽等。通过研究发现马尾松、杨树、杉树、刺槐等是比较适合我市绿化尾矿库的植物。2、废渣(土)堆场复垦还绿工程措施:废渣(土)堆场是采矿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堆存场所,是人工堆积起来的废料山,其表面往往岩石裸露,边坡是由废渣(土)自然堆积起来的,坡度一般较陡。从目前看,全市矿山废渣(土)堆场的土地复垦工作相对滞后,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共有废渣(土)堆场737处,侵占土地面积316.9

42、公顷,恢复治理面积12.9公顷,恢复治理率4.1 %。废渣(土)堆场的恢复治理措施是:平整、覆土、地形地貌再造、绿化,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造为建设用地、旱地、林地、草地等。3、地面变形区土地复垦:截止2011年底,全市矿山由于地面变形破坏的土地面积为55.178公顷,恢复治理面积1.54公顷,恢复治理率2.79%。地面变形区土地复垦的措施主要有:填埋、堵漏、恢复土地的蓄水性,兴建灌溉引水工程等。(三)矿山废水与废渣综合治理工程我市矿山采、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是导致矿山地质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恢复治理矿山水土污染是规划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规划期内拟采取以下恢复治理工程:废水

43、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沉淀池、中和反应池、活性碳吸附池、净水器、爆汽塔、净化池等)、水循环利用工程、地球化学处理工程。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与利用较复杂,既与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价值有关,也与我市对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利用的技术水平有关。一般而言,某一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废渣通常是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甚至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规划期内拟采取如下措施:综合利用尾矿资源:开展矿山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建立尾矿选、冶厂,精加工,深冶炼,回收有价值的矿产品,提高“三率”指标。利用废石、尾砂填充采空区工程:全市矿山开采尾砂和废石占其整个废料的80%左右,有一部分矿山企业,

44、将其用于井下充填采空区,这是降低废石、尾矿处理成本,减少尾矿库建设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利用废石做建筑材料:利用废石做建筑材料,将矿山废石加工成碎石,用于铺路及建筑用混凝土骨料等。煤矸石制砖、发电工程:建设煤矸石砖厂和煤矸石发电厂,既能解决煤矸石占地和污染问题,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矿山废渣综合治理利用是一项综合技术,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和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从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情况看,由于技术、经济、法规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矿山废渣的综合利用率普遍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大部分矿山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今后应该加强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研

45、究工作,逐渐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矿山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四)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及搬迁避让工程我市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通讯、村庄等破坏严重,对塌陷区基础设施修复或采取搬迁避让措施是规划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规划该项恢复治理工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期内拟采取以下恢复治理工程:引水工程修复:水库、引水灌溉渠修复工程;堤坝修复工程;失水农田防渗工程;道路修复:路基、路面修复工程;护坡工程;搬迁避让工程:采煤沉陷区,在大面积地面变形的区域,进行房屋拆建,以避开地面变形的区域。四、恢复治理工程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但

46、为今后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可提高矿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矿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还可增加就业,同时也对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当地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十分突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完成、矿山地质环境家底的查清,必将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与预警预报机制和突发性矿山地质环境严重问题的应急预案的建立,将极大的提高全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预报能力、防治能力,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二)环境效益2011-2015年矿山地质环

47、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能逐步改善全市矿区生态环境,并能解决一批长期困扰矿区群众的环境问题,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当地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环境效益明显。(三)经济效益通过2011-2015年期间对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到中远期(2016-2020年)初期,可使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70%,被破坏的土地将变成经济价值高的林地和种植地,全市土地利用率将得到大幅提高,提高我市的就业率,矿区人民的经济收入也将随之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恢复治理工程可防止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连带性的经济效益。第七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一、将本规划纳入市级“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48、2011-2015年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将本规划的主要规划目标纳入全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规划的实施。二、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与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市、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既是全市、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战略目标之一,又是一项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政策措施。“十二五”应在现有的广西省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等相关的土地、“三废”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上,建立健全适合我市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在管理体制方面,应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

49、环保、农、林、水以及安全等职能部门,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管理工作才能到位。三、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各类矿物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矿产品价格攀升,各类矿山开发强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加大全市矿山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一是要严格执行禁采区、限采区、鼓励开采区的有关规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是要从矿业权管理入手,切实把好新发和换发采矿许可证的两道大门,严格实行矿山建设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

50、度,重点整治零陵珠山锰矿区“公司+签约农户”的锰矿开采方式,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准入与准出条件和认真抓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认定审批工作;三是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重心下移,由乡镇担负起矿山日常监管的职责,区乡(镇)政府签订矿山动态巡查目标管理责任书和矿山整治与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动态巡查网络;四是要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设置的禁采区管理规定,着力加强全市重点保护区生态功能的保护;五是坚决取缔和打击无证开采,滥采乱挖和破坏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行为,重点整治冷水滩、东安、蓝山、宁远、江华非法采矿行为。四、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矿

51、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的实施,不仅要依靠完善的政策措施,而且还应依靠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在矿山节约集约型与循环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一是要针对我市重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矿山生产节约、高效与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体系;二是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打破部门垄断和条块分割,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三是引进矿山采、选、冶先进工艺技术,发展矿山循环经济,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矿业“三废”的污染;四是建立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评价系统,探索新的有效的保护和监测预防措施,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能力、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五、抓好

5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的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矿山的治理效果和治理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从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监理、工程验收等各个工作程序与工作环节上实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应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六、引进市场机制,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全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多面广,需要的治理资金巨大,因此要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国家、地方、社会、矿山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严格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备用金制度,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同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53、恢复治理的奖励政策,扩大投资来源、加大治理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相配套的相关制度,尽快出台相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标准,完善管理制度,使备用金的收存、管理、使用和返还逐步规范化,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长效机制。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我市矿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矿山开采历史久远,开发强度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全社会都要以党和国家有关资源、人口、环境的相关政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各级政府与广大人民

54、群众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实施本规划,为建设生态百色打好基础,为子孙后代造福。附表1-1百色市2012年矿山地质灾害损失情况表县(区)名称矿山地质灾害数(处)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伤亡人数(个)冷水滩区21600零陵区3500祁阳县11423.051东安县41001道县000江华县62000江永县000蓝山县000新田县000宁远县000双牌县000合计26933.052附表1-2百色市2012年矿业开发占用、污染、破坏土地情况统计表县(区)名称矿业开发占用及污染破坏土地项目(公顷)占用、污染与破坏土地类型(公顷)已治理面积(公顷)采矿场固体废料场尾矿库地面变形其它合

55、计农田其它耕地林地草地其它地类合计冷水滩区11.194.3302.789.4927.790.640.216.384.815.7627.790零陵区1322.23253.4532.89035.241643.8123.801583.1532.114.751643.81103.5祁阳县21.2710.88051.6537.81121.6132.7820.158.0310.70121.610.4东安县54.8614.7210.42014.1694.1600.0746.825.4641.8294.1621.836道县75.1913.5562.79050.38201.91040.85139.631.6119.82201.9136江华县28.886.226.164.1342.5487.930.75083.1903.9987.932.35江永县9.116.433.5011.0430.080024.962.882.2430.080蓝山县5.474.440.104.0114.020012.341.280.414.020新田县19.381.280014.1634.820023.975.155.734.820宁远县20.431.540.29026.8149.070029.798.2611.0249.070双牌县2.190.06001.523.77002.930.170.673.77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