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小区房屋勘察报告范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8166530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某小区房屋勘察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某小区房屋勘察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某小区房屋勘察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贵州某小区房屋勘察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某小区房屋勘察报告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页 共9页目 录I、文字部份 序 言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概况 (二)、地质岩性构成 (三)、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二、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三、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II、图表部份序号图 表 名 称张数附录编号NO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1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23工程地质剖面图103-12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1135土工试验汇总电算成果表1146岩石试验成果汇总表115 *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小区住宅楼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序 言*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小区住宅楼进行施工图设计阶

2、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一)、设计条件拟建建筑物平面设计呈矩形,长74.00m,宽12.00m,层高八层,建筑底面积888.00m2。(二)、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1、 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2、 查明有无可液化粉土及砂类土层,判定其液化的可能性,划分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3、 查明建筑场地地层结构特征及其均匀性和软弱土层的分布状况,并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 着重查明勘察深度控制范围内主要受力层土或岩石的力学强度,并对其承载力和变形特征作出评价。5、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提出稳妥、经济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为达

3、到上述目的和技术要求,本次勘察采用的指导性规范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等,并结合现行有关岩土工程勘察的规程,规定进行勘察工作。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根据甲方提供的长74.00m,宽12.00m建筑平面范围,沿建筑物周边共布置钻孔16个,编号NO116,最大控制孔深21.80m,最浅5.10m。 2、为了解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指标,进行了标准贯入(SPT)试验9次,采取原状土样5件进行室内常规试验,岩石样三组进行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实际完成工作

4、量列于下表1: 实际完成工作量表 表1序号工 作 项 目单 位工 作 量 钻探进尺m/孔土: 82.65/16岩石:79.25/162 取原状土样件53 取岩石样组34 标准贯入试验(SPT)次95 土的常规室内试验件56 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组37 钻孔标高测量点168 资料综合整理份4 钻孔孔口标高为假设标高,以建筑场地外矮砖墙顶面假设标高为1800.00m进行引测计算。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概况 建筑场地位于*小区内,四周均邻建筑物,北为巴西中路。勘察场地原为坟场,后规划入*小区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较大,地面标高介于1805.741799.08m,高差6.66m。地貌上

5、处于山间侵蚀阶地的斜坡地带,地表多处可见基岩出露。(二)、地质岩性构成 从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成因类型表明,由于场地处于山间侵蚀阶地的斜坡地带,且地表有基岩出露,故除地表回填一定厚度的杂填土外,以下为第四系残积相的粉质粘土和石炭系中统中风化的白云质灰岩,且在钻孔NO2、3、5、8、10、16中于不同深度揭露形态各异的岩溶现象。现按地层结构顺序及代号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杂填土(Qml):褐灰、褐黄色,由粘性土混含少许碎石、炭渣、植物根系、腐烂植物残体及生活垃圾组成,结构松散,湿。厚度0.30-2.00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粉质粘土(el):由白云质灰岩风化而成,褐黄、褐灰色,含少

6、量至多量碎石,其主要成份为白云质灰岩,棱角至次棱角形,强风化,从上往下砾石含量逐渐增多,可塑状态,局部硬塑状态湿。顶板埋深0.30-2.00m,厚度0.60-10.10m,厚度悬殊很大,仅在钻孔NO6中缺失此层。 白云质灰岩(C2h):浅灰至灰夹白色,致密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溶隙较发育,微至中等风化,有溶蚀现象,局部地段溶蚀现象明显,岩芯以块状为主,局部呈短柱状,质地坚硬,钻进困难,碎块用锤难击碎。顶板埋深0.50-11.10m,揭穿厚度1.90-6.40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尚未揭穿。在钻孔NO2、3、5、8、10、16中于不同深度均有溶隙出现,揭露情况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在溶隙内有流塑

7、状褐黄色粉质粘土充填,局部有钟乳石沉积。(三)、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场地内的6个钻孔中,于不同地层的不同深度采取原状土样5件、岩石样三组进行土的室内常规试验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次,获得了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现将各岩、土层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列于下表2(详见附录NO:14):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统计表 表2指 标值地层 名称及代号土 的重 度(KN/m3)天 然含水量w()液 性指 数IL天 然孔 隙比e内 聚力C(Kpa)内 摩擦 角(度)压 缩系 数a12(Mpa-1)压 缩模 量Es(Mpa)标贯试验击数N63.5(击)粉质粘土17.034

8、80.351.3514.7513.50.6153.886.4白云质灰岩单轴极限抗压强度(饱和状态)最大值52.70MPa,最小值22.90MPa,平均值33.3MPa,标准值frk14.66MPa。二、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评价1、 勘察场地从地貌上看处于山间侵蚀阶地斜坡地段,经人工整平后,地势平坦,无冲沟、滑波及软弱土层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地段揭露岩溶现象,但从其顶、底板厚度来看,在本建筑物设计条件下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且基岩顶板埋深不大,场地比较稳定。2、 场地土的类型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表3.1.3和3.1.5的规定,层杂填土为软弱土,层粉质粘土为中软土,层白云质

9、灰岩为坚硬土。场地类型按场地土的类型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坚硬场地土的类。3、 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无液化土层。4、 根据贵州省抗震部门的有关规定,水城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设防。 综上所述,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及地质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三、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评价本场地处于侵蚀阶地的斜坡地段,地面高差6.66m,基岩零星出露地表。建筑场地地面整平标高,暂定为1800.00m,经整平后,在钻孔NO68、9、10、1416控制地段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在钻孔NO15、1113控制地段层粉质粘土直接出露地表,从整个场地来看,将形成以基岩为主的硬(岩)软(土)相间地基。软基为层粉质粘土出露地段,属红

10、粘土,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状态,具有一定的地基强度,中压缩性,主要残留于基岩的溶沟、溶槽中,分布不均,厚度变化很大,最深达11.10m。硬基为白云质灰岩的分布区,致密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质地坚硬,地基强度极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基于以上地基的特殊条件,为了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变形,确保其安全,只能选择以基岩为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设计方案,层粉质粘土控制地段的基础部位应全部清除,将基础落放在其下的基岩上。 四、结论与建议 (一)、拟建场地处于山间侵蚀阶地的斜坡地段,地面高差较大,但坡体稳定,仅局部地段在基岩内的浅部有溶隙等岩溶现象分布,规模不大,从整体看,场地稳定,适宜建筑。(二)、本场地的

11、地层结构特点是:基岩零星出露地表,在溶沟、溶槽内沉积有厚度变化较大的层残积相粉质粘土。场地按1800.00m标高整平后,将出现以层粉质粘土和层白云质灰岩组成的软、硬相间地基。(三)、各岩土层的地基强度及变形验算指标,建议按下表3采用: 表3 指 标值地层 名称及代号土 的重 度(KN/m3)内 聚力C(KPa)内 摩擦 角(度)压 缩模 量Es(MPa)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Kpa)粉质粘土17.01513.54.0140白云质灰岩25.03000 (四)、基础选型:根据场地地层结构特点及岩土的工程性质,结合建筑物设计条件,建议采用以白云质灰岩为基础持力层的天然地基方案。层杂填土及层粉质粘土应全部清除。1、为了减少土、岩方的开挖工作量,以选用独立柱基为宜。 2、在钻孔NO25、1113控制地段层粉质粘土厚度较大,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1)直接将层粉质粘土挖除后,在层白云质灰岩之上换填浆砌块石作为基础持力层。 (2)采用挖孔桩以层白云质灰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基础直接砌置在桩上。(五)、勘察场地在钻探深度内无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六)、根据贵州省地震部门的规定,水城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设防,请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有关规定进行设防。 第 8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