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伺服系统实验报告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98160871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在伺服系统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在伺服系统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在伺服系统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现在伺服系统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在伺服系统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学院: 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深入理解伺服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器设计与系统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及结果1. 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用于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随着工业应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位置伺服系统不仅要有很高的定位精度,无超调的定位过程,而且还要保证有尽可能快的动态响应。目前,应用于数控机床的伺服定位系统中,位置指令通常由上位控制器经固定的算法提供给伺服系统。由于伺服系统在对指令的响应过程中存在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为了避免加速过程中的失步,以及减速过

2、程中的位置超调现象,通常采用一定的速度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位置环通常设计成比例控制环节,通过调节比例增益,可以保证系统对位置响应的无超调,但这样会降低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另外,为了使伺服系统获得高的定位精度,通常要求上位控制器对给定位置和实际位置进行误差的累计,并且要求以一定的控制算法进行补偿,因此,单纯对位置环采用比例调节不仅不能获得理想的响应速度,而且会增加上位控制器的算法复杂度。另外一种方法是把位置环设计成比例积分环节,通过对位置误差的积分来保证系统的定位精度,这使上位控制器免除了对位置误差的累计,降低了控制复杂度。但这和采用比例调节的位置控制器一样,在位置响应无超调的同时,降低了系统

3、的动态响应性能。为了满足高性能伺服定位系统的要求,通常可以采用前馈控制对系统干扰进行抑止,增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伺服电机控制系统采用了PID和前馈的混合控制,对干扰噪声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另外,在输出要求直接跟踪输入信号的应用场合中,系统的闭环调节通常造成跟踪的延迟,这时也可以采用前馈控制来加快系统的跟踪速度。对于位置信号前馈,可以分为速度前馈和加速度前馈两种,采用速度前馈可以通过开环控制特性来加快伺服系统的速度响应,并且当加大速度前馈增益时,可以减少位置环对位置误差的累积,从而加快位置误差的补偿速度。从理论上分析,当前馈速度增益增大时,位置环的位置误差累计值就越少,也即积分作用越小。但过大

4、的前馈增益容易引起振荡和位置超调,因此速度前馈增益不宜过大,需要多次尝试选择合适的值。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将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的偏差e(k)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线性组合,形成控制量u(k)输出,如图2所示。图2 PID控制器结构PID控制器的输出是由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三项组成,三项在控制器中所起的控制作用相互独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可以选择其结构,形成不同形式的控制器,如比例(P)控制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比例微分(PD)控制器等。(1)比例系数Kp的作用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Kp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系统

5、的调节精度越高,但易产生超调,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Kp取值过小,则会降低调节精度,使响应速度缓慢,从而延长调节时间,使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变坏。 (2)积分作用系数Ki的作用是: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Ki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消除越快,但Ki过大,在响应过程的初期会产生积分饱和现象,从而引起响应过程的较大超调;若Ki过小,将使系统稳态误差难以消除,影响系统的调节精度。 (3)微分作用系数Kd的作用是: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其作用主要是能反应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本次试验系统结构除控制模块以外已经给出,

6、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实现,在Simulink中搭建如图1所示的伺服系统结构图。 图1 伺服系统结构图 其中传递函数以零极点表示的形式为: 限幅环节Saturation取值10;代表非线性环节的齿隙Backlash宽度取值4。下面通过Simulink仿真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首先我们将控制器设为1,选择阶跃信号作为输入仿真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控制器为1时输出结果 根据上图可知,所给闭环系统为稳定系统,因此可以采用PID控制改善输出。通过上述分析,本实验采用前馈加PID控制的混合控制模式。一般的PID控制中,当有较大的扰动或大幅度改变给定值时,由于此时有较大

7、的偏差,以及系统有惯性和滞后,故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长时间的波动,而给定的系统中存在齿隙,会对系统结果产生较大的超调,因此设计中舍去积分项,只采用PD控制。2. 伺服系统实验仿真设计的控制器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控制器结构 该控制器采用前馈控制加上PID控制的混合控制模式,其中前馈控制采用速度控制。由于前馈控制为开环控制,可以根据开环控制特性加快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而PID控制模块中舍去积分控制部分,减小齿隙对系统的影响,减小超调。仿真参数结果如表1:表1 系统仿真参数PID参数前馈增益KfKpKd参数值 0.009 0.4 0.051 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1

8、) 阶跃信号输入:幅值3000 图6 阶跃响应输出曲线 图7 阶跃响应误差曲线 结果显示,稳态误差:0.001,调节时间小于3s,超调量近似为0,满足要求(2) 斜坡信号:速度1000 图8 斜坡响应输出曲线 图9 斜坡响应误差曲线 结果显示,稳态误差:-0.15,满足实验指标要求(3) 正弦信号输入:周期6.28s,幅值1000 图10 正弦信号输入响应曲线 图11 正弦信号误差曲线 结果分析,根据正弦信号响应误差曲线可得,稳态最大误差为1.6,满足实验指标要求,因齿隙引起的跳变为1.5,大于实验指标齿隙引起的跳变小于1的要求。(4) 以阶跃信号输入为例,去掉输出限幅部分 图13 去点限幅影

9、响后阶跃响应曲线 图14无限幅阶跃响应误差曲线 结果分析:去掉限幅部分以后,调节时间0.5s,调节速度大大提前,同时稳态误差未发生大的变化。(5) 以正弦信号为例,去掉非线性齿隙环节 图15 无非线性齿隙环节正弦输出 图16 无非线性齿隙环节正弦响应误差结果分析:去掉非线性齿隙环节后,正弦信号输出稳定后基本不再发生大的跳变,输出稳定,调节时间未发生明显变化。三、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位置控制器输出限幅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答:对比图14和图7可以发现,去掉输出限幅模块之后,调节时间大大减少,而响应稳定之后则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见,位置系统的输出限幅影响系统的调节速度,当输入信号幅值大于限幅

10、环节时会延长系统的调节调节时间。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非线性齿隙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答:观察图11和图16可以发现,由于非线性齿隙环节存在,正弦信号输出响应稳定后误差会产生规律性跳变,严重破坏系统的动态特性。此外非线性齿隙环节导致系统调节更加复杂,严重时会导致系统震荡不稳定,极大地破坏系统动态特性。本实验采用前馈PID调节模式,而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非线性模块的存在破换了输出的稳定性。3、结合系统模型、实验过程及结果,说明位置控制器的特点及调试方法。答:位置控制系统要求系统稳态误差近乎为零,有尽可能高的动态响应速度,无超调等。位置控制器应用广泛,方便易上手,参数调节简便。PID参数

11、整定使用的是实验试凑法,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调节PID参数,使其响应满足控制性能指标。首先加入比例信号,调节比例参数使系统稳定并且振荡和超调不是很严重;本实验设计只采用PD控制,因此积分项不需考虑;加入微分信号,可以发现系统振荡改善;此后结合前几点各参数作用反复调试,能得到最佳结果。四、学习心得 本次实验仿真大量时间用于仿真调试,使自己更加熟练MATLAB工具箱的使用,掌握SIMULINK的使用技巧。作为一名控制专业的学生,对于MATLAB的使用掌握是不可或缺的,这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本科阶段未曾过多接触过伺服系统方面的内容,通过本次实验,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伺服系统的组成,控制方法等。本次

12、实验最大的学习是在控制算法方面,由于模糊控制掌握不够深入,起初曾一直尝试使用模糊PID进行控制,但控制结果一直不甚理想,无法达到实验指标要求,经过多次调试仍没有大的改善,后因随老师出差等原因实验时间不足,放弃模糊PID控制而采用前馈PID调节。虽然本次实验未能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完成,但前期的尝试仍然使自己对模糊算法的使用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使用MATLAB仿真方面,这也算是本次实验的最大收获。PID控制算法功能同样很强大,应用范围很广泛,但对于非线性控制仍有很大难度,本次实验中齿隙非线性使得系统响应稳定以后动态特性仍发生变化,特别是正弦信号作为输入时,响应误差在齿隙部分产生突变,本实验采用前馈PID控制未能有效地减小突变,未达到实验指标要求。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做过多研究,比较遗憾。参考文献1 刘金琨. 先进PID控制Matlab控制仿真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 张志涌. MATLAB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3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 胡庆波,吕征宇. 全数字伺服系统中位置前馈控制器的设计J.电气传动.2005(35)5 赵永娟,孙华东.基于MATLAB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6 李颖宏,甘泉.基于限幅的最优PID控制器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