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8093015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技术导则(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总则12术语23 基本规定34混接点位置探查55混接流量测定86 混接水质检测117排放口调查128评估及成果验收13附录A混接点调查表17附录B 检查井(雨水口)调查表 18附录C排水管线混接点分布图19附录D混接点分布图总图 20附录E混接点统计表21附录F 流量测定记录表22附录G水质检测记录表23附录H排放口调查表241.0.1为规范和指导本市城镇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工作,确保调查资料真实和可靠,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城镇分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污混接状况调查,其结论可作为雨污混接改造的依据。居住小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系统(以下简称“内部排水系统”)雨污混

2、接调查可参照执行。1.0.3 雨污混接调查工作,除应按本导则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 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12术语2.0.1雨污混接 illicit c onn ectio n分流制地区雨、污水管道连通,分流制的雨污水管道与相邻的合流制管道连 通,造成雨污水混流。2.0.2 混接点 illicit co nn ective poi nt在分流制地区,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连接处;分流制雨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 道连接处。2.0.3排水系统 GIS 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 for drain age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与排水管道

3、相关的地理空 间数据计算机系统。2.0.4染色检查 dye test用染色剂在水中的行踪来显示管道走向、错误链接或事故点的检查方法。2.0.5烟雾检查 smoke test用烟雾在管道中的行踪来显示管道走向、错误连接或事故点的检查方法。2.0.6 排放口 outlet将雨水或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至水体的构筑物。23基本规定3.0.1城镇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内容可包括混接位置、混接流量、混接水质、排放口和污染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雨污混接程度的评 估结论。3.0.2 调查程序应按照以下步骤:收集资料,现场踏勘,混接预判,编写调查技 术设计文本,现场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书,提交调查成

4、果。3.0.3 收集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或排水系统 GIS;2管道的竣工资料;3已有的管道检测资料;4调查区域的用水量;5泵站的运行数据;6调查区域排水户的接管信息;7其他相关资料。3.0.4 现场踏勘宜包括下列内容:1察看调查区域的地物、地貌、交通和排水管道分布情况;2察看排水管道的水位、淤积、水流等情况;3核对已有管线资料的走向、规格和管道属性等要素。3.0.5 有下列现象之一的,可预判为调查区域内有雨污混接可能:1持续三个旱天后,雨水管道内有水流动;2持续三个旱天后,雨水管排放口有污水流出;3旱天时,雨水管道内CODc浓度下游明显高于上游;4旱天时,雨水泵站集水井水位超

5、过地下水水位高度或造成放江;5旱天时,在同一时段内,雨水泵站运行时,相邻污水管道水位也会下降;6雨天时,污水井水位比旱天水位明显升高或产生冒溢现象;7 雨天时,污水泵站集水井水位较高;8 雨天时,污水管道流量明显增大;9 雨天时,污水管道内CODc浓度下游明显低于上游。3.0.6 技术设计文本应包括下列内容:1目的、任务、范围和期限;2 已有的资料分析、调查条件、管网建造年代等概况;3 技术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混接评估;4 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5 工作量预估与工作进度;6 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7 拟提交的成果资料。3.0.7 地下水渗入不作为雨污混接调查内容,但对已发现的情

6、况应专门加以说明44混接点位置探查4.1 一般规定4.1.1 混接点位置探查的对象为调查范围内的雨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强排系统,调查至泵站的前一个井;自排系统,调查至进河道的前一个井。4.1.2 混接点位置探查前,应在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资料进一步分析,重点针 对预判存在混接现象区域的情况,选择混接调查手段,并分析该调查手段的有效 性,必要时进行试验。4.1.3 混接点位置探查,宜采用实地开井调查和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 查明混 接位置与混接情况,按照附录 A填写混接点调查表,作为下一步调查的依据。4.1.4 探查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要求。4.2 调查方法4.2.1 对所要调查的管

7、道逐个开井调查,记录管道属性、连接关系、材质、管径,并在混接位置实地标注可识别记号,按照附录B填写检查井(雨水口)调查表。4.2.2 开井目视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别该井为混接点 :1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中有污水管或合流管接入;2污水检查井中有雨水管或合流管接入。4.2.3 确定混接点后应拍摄井内照片和周边参照物照片。4.2.4 仪器探查一般用于隐蔽混接点查找,在开井调查无法判断管内混接情况时 使用。4.2.5 在管道内水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先采用电视潜望镜进行混接点检测。4.2.6 在电视潜望镜无法有效查明或混接点要求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应采用CCTV 检测,使用CCTV佥查时,管道内水位

8、不影响混接点判定且爬行器能进入管道自由4.2.7 管道水位高时,可通过泵站配合、封堵抽水降低水位或采用声纳辅助来判 断管内混接情况,并确定连接关系428 探查发现管道有支管暗接的,应调查暗接管道性质,判断是否属于混接点。429 染色检查可确定管道连接现状,使用该方法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管内有一定水量,且水体流动;2染色剂必须投放上游检查井;3必须采用无毒、无害的彩色染色剂,亦可用高锰酸钾替代。4.2.10 烟雾检查可确定管道连接现状,使用该方法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管道内无水或有少量水时(充满度小于 0.65);2无需检查方向的管道应予封堵;3必须使用无毒无害彩色烟雾发生剂和专用鼓风机。4.

9、2.11 可通过检查井内疑似混接管道接入口水质检测,确定管道的连接现状。4.2.12 可通过泵站配合,根据水流方向确定管道的连接现状。4.3 混接点分布图记录与编制4.3.1 混接点位置分布图包括1:500或1:1000大比例尺的雨污混接点分布图, 以及1:2000比例尺及其以上的雨污混接点分布总图。4.3.2 雨污混接点分布图,应满足下列规定:1底图可利用已有的排水系统 GIS绘制雨污混接点分布图,参见附录 C,数字地形图作为混接点分布图的底图时,底图图形元素的颜色全部设定为浅灰色;2图形要素包含:道路名称、泵站、管道、管线材质、管径、标高或埋深、流向、混接点编号、混接点位置与标注等;3混接

10、点分布图的图层、图例与符号详见表4.8.2 。表482混接图层、图例及符号符号名称图例线型颜色/索引 号CAD层名CAD块名说明雨水实线红色(1)YS_LINE按管道中心绘示, 标注管径污水实线棕色(16)WS_LINE按管道中心绘示, 标注管径合流实线褐色(30)WS_LINE按管道中心绘示, 标注管径混接检查 井T2.0蓝色(5)HJ_CODEHJ-YJ方向正北混接雨水 口2.01.0_1_1T蓝色(5)HJ_CODEHJ-YB方向正北混接点1.0蓝色(5)HJ_CODEHJD方向正北混接扯旗实线蓝色(5)HJ_MARK垂直于管道方向433 以系统或调查区域为单位的雨污混接点分布总图要素包

11、含:系统范围、泵站位置、街道线、街道名称、主干管、管径、流向、交叉点、变径点、主要混接 点(2、3级);按照附录D填写混接点调查表。4.3.4 混接点统计内容应按照附录 E进行混接点记录;并按照混接类型和等级进 行统计。85混接流量测定5.0.1 流量测定可用于探查下列情况:1测定混接点的雨污混接程度;2测定排水系统间连通水量;3对常规手段无法测定的管道,通过上下游安装流量计,判断混接情况;4 间歇式排水户,通过连续流量测定,对是否存在混接情况进行判定;5通过对入河排放口流量测定,判断混接程度。5.0.2 在确定混接点位置后,宜对已查明混接处流入流量进行流量测定。5.0.3 混接点流量测定应根

12、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时段。5.0.4 流量测定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测定流量之前,应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水流状况、管内污泥淤积程度、管道所处路面的交通情况与测量设备安装条件等;2应利用管网图确定安装点位与具体安装位置。5.0.5 流量测定方法包括容器法、浮标法和速度-面积流量计测定法三种,应符 合下列规定:1容器法适用于井的混接流量测定和检测上下游流量差;所使用的器材有容器(至少一面是平面)和秒表。其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V3600 X 24/t(5.0.5-1 )式中:Q流量,m3/d;V容器内水的体积,m3t收集时间,s。2浮标法适用于管道非满流的情况。所使用的器材有浮标、皮尺和秒表

13、;浮 标流动的起止点距离用皮尺丈量,读数精确到厘米;浮标流动的时间采用秒表计其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3600 24 A- L/t(5.0.5-2 )式中:Q流量,m3/d;A管道横断面面积,n2;L浮标流动的起止点距离,m;t所用的时间,s。在式(5.0.5-2 )中,管道横断面面积A根据管道横断面形状分为矩形和圆形 两种计算公式,分别为:A (矩形)=管沟宽水位高(5.0.5-3 )A(圆形)=-IR -dh(5.0.5-4 )式中:I即图5.0.1中AB的弧长,mR管道断面的半径,md水面位置的弦长即图 5.0.1的AB, mh三角形AOC勺高,即图5.0.1中的OC m图 5.0.1 :

14、图 5.0.13速度-面积流量计测定法适用于满管和非满管的流量测量;所使用的器材 有速度-面积流量计、探头固定装置和计算机。使用该仪器进行流量测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安装探头时应注意避免被泥土覆盖;(2) 管中水流清澈时,该仪器无效;(3) 仪器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5.0.6 流量测定结果应按照附录F填写流量测定记录表。116混接水质检测6.0.1水质检测可用于探查下列情况:1测定混接点的雨污混接污染程度;2测定排水户雨污水水质,判断是否存在混接;3测定排水系统关键节点水质,判断是否存在混接。6.0.2 水质检测项目一般包括化学需氧量(COD)、pH值。6.0.3根据不同混接对象所排放的

15、污水特性可增加特征因子;工业企业污水混接可加测铵氮(NH+-N),餐饮业污水混接可加测动植物油,居民生活污水混接可加 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6.0.4当进行区域管网混接预判时,取样点应选择在该区域收集干管的末端;当进行内部排水系统混接预判时,取样点应选择在出门检查井。6.0.5在确定混接点位置后,宜对污染程度高的流入体提取水样,并进行水质测定。6.0.6应根据排水特点,选择取样时间,通过水质检测结果及变化的幅度可判断混接类型和混接程度。6.0.7宜采用自动采样装置进行定时采样, 合理设置启动采用时间,确保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6.0.8水质检测可用快速COD测定仪或者实验室方法进行测定。

16、6.0.9水质测定结果应按照附录G的格式填写水质检测记录表。127排放口调查7.0.1排放口调查主要有以下内容:1持续三个旱天后,调查排放口是否有污水排入水体;2强排区域是否有河水倒流雨水排放口。7.0.2排放口调查方法包括:巡视、开井检查及流量和水质检测,应选择在持续三个旱天后进行,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可初步确定有雨污混接现象:1排放口巡视宜沿河岸步行、乘船目视,雨水排放口有污水流出;2排放口上游的第一个节点井内目视或检测有污水流过。7.0.3强排地区应目视检查排放口河水倒灌及排放口上游的第一个节点井倒流,检查时泵站应配合降低系统水位。7.0.4 排放口调查结果应按照附录 H填写排放口调查表。

17、138评估及成果验收8.0.1宜按照调查范围进行评估,调查范围内有2个及以上的排水区域时,应按单个排水区域进行评估。8.0.2 单个混接点和区域混接程度分为三级:重度混接(3级)、中度混接(2级)、 轻度混接(1级)。8.0.3 区域混接程度应根据混接密度(M和混接水量程度(C)以任一指标高值的原则来确定;混接密度(M)依据式(8.0.3-1 )来计算,用百分比来表示;混 接水量程度(C)依据式(8.0.3-2 )来计算,用百分比来表示。混接密度(M :M= n/NX 100%(8.0.3-1 )式中:M混接密度;n混接点数;N节点总数,是指两通(含两通)以上的明接和暗接点总数。混接水量程度(

18、C):C= | Q-0.85q | /QX 100%(8.0.3-2 )式中:C混接水量程度;q被调查区域的供水总量,m3Q被调查区域的污水排水总量,m38.0.4 区域混接程度应按照表8.0.1确定。表8.0.1区域混接程度分级评价表 - _分级评价 混接程度7混接密度混接水量程度重度混接(3级)10%以上50%以上中度混接(2级) 5-10% 30-50%轻度混接(1级) 0-5% 0-30%8.0.5单个混接点混接程度可依据混接管管径、混接水量、混接水质以任一指标高值的原则确定等级,混接点混接程度分级标准见表8.0.2表8.0.2混接点混接程度分级标准表分级评价混接程度、接入管管径(mn

19、)流入水量(m3/d)污水流入水质(CODr数值)重度混接(3级) 600600200中度混接(2级) 300 且 200 且w 600100 且w 200轻度混接(1级)300 ,路路35%: AZ匚r -,* X.44 bK r 二441.1j合流3743、去C10-39r 3sXi i-C11-41C11-40C11-39*38C11-38C11-37X50X9 屮路L水 47路j r a - _ _48图例污水雨水合流混接委 托 单 位 全 称1:2000XX年XX月绘图,XX年XX月印刷用红色表示用棕色表示 用褐色表示 用蓝色表示22附录E混接点统计表混接点统计表所属系统: 填表时间

20、:月日调查者:记录者:第 页,共 页序号图号混接点号码接入管径混接水量、水质混接等级备注附录F流量测定记录表流量测定记录表所属系统:日期:测定井(点)号码上(下)游井(点)号码时 间天气测量方法管径(mm)水位(mm)流速(m/s)流量3 (m /d)测量者:记录者:第 页,共 页25附录G水质检测记录表水质检测记录表所属系统:日期:取样井 (点)号码上(下游)井(点)号码取样 时间化学需氧 量(COD)pH值铵氮(NH4+-N)动植 物油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LAS)备 注检测者:记录者:第 页,共 页26附录H排放口调查表排放口调查表所属系统:调查日期排放口编号邻近检查井编号位置排入水体名称情况描述调查者:记录者:第 页,共 页27引用标准名录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导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GB 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CJ/T51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J 6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8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DG/TJ08-85地下管线测绘规范DB31/T444排水管道电视和声纳检测评估技术规程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