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设备完好标准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838149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4.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爆设备完好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防爆设备完好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防爆设备完好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防爆设备完好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爆设备完好标准(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6页 共46页防爆设备完好标准电气设备 p|+B3 3;DJ1.1 紧固件 #M5X. 1.1.1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wBR(f 1.1.2同一部位的垆坶、螺栓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I 1Sa7 1.1.3用螺栓紧固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紧固后螺孔须留有大于2倍防松垫圈的厚度的螺纹余量。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但铸铁、铜、铝件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L!CzmNl 1.1.4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

2、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BYrZEVM9 1.1.5紧固在护圈内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平面不得超出护圈高度,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cO2& VC 1.2 隔爆性能 5yZTcS z 1.2.1隔爆结合面(类)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4-1-1的规定。 YevyN,V! 表4-1-1类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mm B+d0.1 B(?YwXd 平面、止口或圆筒结构6.0 aNnX y k 12.5 $EOg 25.0 ?bZovRx 40.06.0 DS-0gVYeDW 8.0 n+FK e 9.0 .:p2Tbo 15.00.30 TDEQ 0.40 S#

3、1GOO 0.50 3 yk#U|7 - VyO &r 0.40 Y-|H;z 0.50 mk7&M 0.60 x!ONF5$ 带有滚动轴承的圆筒结构6.0 26X+ 52 12.5 !D! 25.0 xYl*iq 40.0- J=.wZQkS - ycFio , - +,gB $j -0.40 +,z Wv1v 0.50 Fnk_d6Ma 0.60 !| Zw -0.40 V*b4nX7 0.50 R/xB1d 0.60 1CBU$ 0.80 AV4m 表中L-静止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 L1-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结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 (Co,7cYS W-静止隔爆结合面及操纵杆与杆

4、孔隔爆结合面最大间隙或直径差。 vB L/4 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lCgQ0 1.2.2操纵杆直径(d)与隔爆结合面长度(L)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LJoGpr 8 表4-1-2操纵杆直径或圆筒直径与隔爆结合面的结构参数mm $%VuSrZ& 操纵杆直径隔爆结合面长度 5q ON)x d6L6 R *F l8 625L25 # p,$cC 1.2.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结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用圆筒隔爆结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少于0.075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4-1-1规定W值的2

5、/3. !nAX$i 1.2.4隔爆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 UyC2BI n 1.2.5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mm;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UwC=1g U 表4-1-3 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mm b%cF 外壳净容积V(l)最小拧入深度最少啮合扣数 &H!Yk V0.15.0 z2Z, i 0.12.012.5 |dFOz 1.2.6隔爆结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3MRc 4UlB 1.2.7隔爆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

6、后,不的超过下列规定: Li Kxq=K A、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 mm 、深度不大于2 mm 的砂眼,在40、25、15 mm 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不的超过5个;10 mm 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IT$25ZF B、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 mm;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痕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aX,%yK 1.2.8隔爆结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如有锈蚀,用棉纱擦净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压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仍算合格。 i:B+ rl 1.2.9用螺栓固定的隔爆结合面,其紧固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不松动为合格。 f

7、Nrgdfo 1.2.10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aoui/ 1.2.11引进设备的隔爆性能应符合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电气设备分册的附录5-A、B、C、D的规定。 85GKymz$P 1.2.12凡不符合1.2.1-1.2.11任意一条者即认为该设备失去隔爆性能,称为失爆,不得评为完好设备. B,K*-7)MX 1.3 接线 XUh64 1.3.1进线嘴连接紧固,密封良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nMJ#VVsH 高压隔爆开关接线盒引入铠装电缆后,应用绝缘胶灌至电缆三叉以上。 5;HH4?p G、凡不符合上述规定之一者,即为失爆,不得评为完好设备。 U!0-y 1.3.2接

8、线装置齐全、完整、紧固,导电良好,并符合下列要求: )KAEt. A、绝缘座完整无裂纹; gN7be&J B、接线螺栓和螺母的螺纹无损伤,无放电痕迹,接线零件齐全,有卡爪、弹簧垫、背帽等; ,l)Ft5 C、接线整齐,无毛刺,卡爪不压绝缘胶皮或其它绝缘物,也不得压或接触屏蔽层; bi;3N A、设备引入(出)线的终端线头,应用线鼻子或过度接头接线; uuPkfo B、导线连接牢固可靠,接头温度不得超过导线温度。 RtM8yar+sn 1.3.4电缆的连接除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7条的规定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Bn &Ws A、电缆芯线的连接严密绑扎,应采用压接或焊接。连接后的接头电阻不应大

9、于同长度芯线电阻的1.1倍,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原芯线的80%。不同材质芯线的连接应采用过渡接头,其过度接头电阻值不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值的1.3倍; P?KW6| B、高、低压铠装电缆终端应灌注绝缘材料,户内可采用环氧树脂干封。中间接线盒应灌注绝缘胶。 pW J Fz- 1.4 安全电压 jr:7?8cH0L 1.4.1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短路、漏电、接地等保护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和矿井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的规定。 LF& z 1.4.2短路保护计算整定合格,动作灵敏可靠。 rr02pM0

10、1.4.3漏电保护装置使用合格。 M= D&Bf 1.4.4接地装置 abfWJ 1.4.4.1 接地螺栓符合下列标准: fy&U5rg A、.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接线盒的外接地螺栓应齐全完整,并标志“”符号(运行中移动的采掘机械设备除外)。 .Z av n B.、电器设备接线盒应设有内接地螺栓,并标志“”符号(电机车上的电气设备及电压36V以下的电气设备除外)。 3WFjU 5a C.、外接地螺栓直径 (G;l x 容量小于或等于5KW的不小于M8; 容量大于5KW至10KW的不小于M10; 9mLW 容量大于10KW的不小于M12; 通讯、信号、按扭、照明等小型设备不小于M6。 Q

11、Liu2U o D.、接地螺栓应进行电镀防锈处理。 wc5 m Hs 1.4.1.2 接地线符合下列规定: YAJBIvHV A、.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gv- xm 镀锌铁线100mm2;扁钢254 mm2 铜线50 mm2。 byBc G B、电气设备外壳同接地母线或局接地极的联线和电缆接线盒两端的铠装铅皮的连接接地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c|B.nZ 铜线25 mm2。 扁钢50 mm2(厚度不小于4mm); 镀锌铁线25mm2; %dz m-d(C 1.4.4.3 接地电阻不大于下列数值: t!W(_8j A、100KVA以上(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4B、100K

12、VA以上变压器供电线路重复接地10 yW1)vD7 C、100KVA以下变压器10 D、100KVA以下变压器供电线路重复接地30 D%OQ e#! E、高、低压电气设备联合接地4;F、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10 B#R94 G、高压线路的保护网或保护线10H、井下设备2 I、井下手持移动电气设备1。 H8Bs2 1.4.5涉笔闭锁装置齐全可靠。 K/j3a. 1.4.6井下供电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8条的规定,即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VM GSqrG 1.5 不漏油、不漏电的规定 Pq;U &, 1.5.1不漏油:固定结合面及阀门、油标管等不应有油迹,运动部位允许有油

13、迹,但在擦干后3min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非密闭运动部件润滑油脂不得甩到其它部件和基础上。 DS.RURzdr 1.5.2不漏电:网路的绝缘电阻不小于下列规定,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 7GA.92 1140V 不低于60K660V 不低于30K dgDO:) 380V 不低于15K127V 不低于10K %p wZtm 1.6 电气性能检测 Rc+?4J 1.6.1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必须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试行)规定的周期和项目进行试验,并符合标准,有记录可考查。 WejY y| 1.6.2绝缘油,新油使用前应做油质分析;运行中的有,每年做一次简化分析;多油断路器的油,每半年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14、。其它试验项目应按煤矿电气试验规程(试性)规定进行。有记录可查。 CSsCA$/ 1.6.3 继电保护装置计算整定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对矿井电源的继电保护装置,每半年检验一次,并符合整定方案,有记录可查。 R$Rj 1.6.4 指示回转仪表应每年检验一次,其准确等级不得低于2.5级;电源计量仪应每半年校验一次,其准确等级不得低于1.0级。有记录可查 V) ZEn1 1.7 设备使用 PWaw*dFmy 1.7.1高、低压开关的选用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0条的要求,与被控制设备的容量应匹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为完好设备。 -65PC4aN A、超容量、超电压等级使用者;B、不符合使用范围

15、者; bR*-Ht+wd C、继电保护失灵,熔体选用不合格者;D、隔爆磁力启动器用小喇叭嘴引出动力线者。 FOv=!S o 1.7.2 井下隔爆型电器设备,必须有在下井前,经过指定的隔爆电气设备检查员检查出具的合格证,否则一律不得评定为完好。 q.KG=10 1.8安全防护 WB5l2Q4 1.8.2 机房(峒室)应备有符合规定的放火器材。 0R L;D: 1.8.3 机房(峒室)不得存放汽油、煤油、绝缘油和其它易燃物品。用过的棉纱(破布)应存放在盖严的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指定地点。 1Ce*XBU 1.9涂饰 9v;Vv0k_ 1.9.1设备表面应涂防锈漆,开关箱、接线盒等内壁应涂耐弧漆,颜

16、色与出厂颜色一致。 JmF l|n/H 1.9.2设备的防护栏、油标、注油孔及油塞等的外表应涂红色油漆。 yB h 1.9.3设备表面脱落油漆的部位应及时补漆。 Fu SLP 1.10 设备环境 j2Cks_$: 1.10.1 设备表面无积尘、油垢。 Qi ua 1.10.2 机房(峒室)清洁,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无滴水、无油垢,工具、备件、材料等存放在固定地点,安放整齐。 bV(Yg 1.10.3 机房(峒室)通风良好,照明设施亮度合适,符合安全要求。 v/PyhQ 1.11记录、资料 *EOdEFsR/ 1.11.1 固定电气设备场所必须具备有下列记录及资料: a H 4c02s$ A

17、、电气系统图; B、检查、修理记录,试验整定记录; C、运转记录,交接班记录,事故记录。 t|HCv6 1.11.2 移动电气设备应有下列记录: $#Eb 5.2.2有规定期内的测定记录。 P y)F;zW+ 6高压隔爆配电装置 tkVbo.8K 6.1 隔爆性能 Ot:CPm 6.1.1隔爆面表面粗糙度及间隙应符合本分册1.2节的规定.隔爆面伤痕不超限、无锈蚀,涂防锈油。 XwE7=29M 6.1.2不用的线嘴应用与法兰盘厚度相适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的钢垫板封堵。 Tu8C 6.1.3接线符合本分册1.3节的规定。 XOxr?NPQ 其它按本分册2、3章的规定检查。 h Xg;(K wQv

18、8A_ 8低压隔爆开关 x N=i 8.1 外观检查 Qz_/ j9 8.1.1外壳无变形,无开焊,无锈蚀,托架无严重变形。 gG uZ8:f 8.1.2操作手柄位置正确,扳动灵活与操作轴连接可靠,无虚动作。 st QBZ-120JB-150改5327-3330.6-37.40.21.51.51.11.5 UilMv0 QBZ-120中间继电器CJ8-1021.51.3-1.551.62-20.2210.9-1.11.12-1.4 Q3|T:l4 QBZ-200JB-300改1514-6最小225-3550-700.215-18 qZP*+Q (上端)3-4 1.5-3 %g1,N k 8.3

19、.2触头无严重烧损。 XzXZJ uq 8.4 消弧罩 (9r 8.6 导线、带电螺栓 #sGmW/L 8.6.1导线绝缘无破损老化,绝缘性能良好。绝缘电阻:1140V不低于5M;660V不低于2M;380V不低于1 M。 $KLD2BAL 8.6.2配线整齐、清楚、开关内部导线不得有接头。 ithewup 8.6.3开关露出的带电螺栓应用绝缘材料封堵好。 EIlF 6 8.7 保护装置 x5QaM.+=J 8.7.1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有规定期内的试验整定合格记录。 I j$lDJS 8.7.2熔断管无严重烧焦痕迹,无裂纹。熔体容量选用合适。 IX/YH 9.1 外观检查 dRObsz

20、n 9.1.1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etoo #h1 9.1.2通气孔不进水、不堵塞,放油阀门密封良好。各结合面、阀门不渗油。 kN%MP 6?J 9.1.3安全气道、吸湿器、净油器等符合出厂规定,完整可靠。 fs?4 9.1.4储油柜油位计清晰,并有-30、+20、+40三道油面指示线,油面高度符合规定。 mo1oyQg8 9.1.5瓷瓶清洁,无裂纹破损,无放电痕迹。 .eeE 9.1.6运行无异响,上层油温不超过85。 Y3h/bM% 9.1.7基础完整,无沉陷现象。 HN|afz 9.2 油箱及冷却装置 oW*l#v 9.2.1油箱及散热管无明显变形,个别散热管变形不大于管径的1/3

21、,表面油漆无脱落。 UW?s(Cy% 9.2.2密封垫无老化、无变形。 wZ4tCZA 9.2.3大型变压器的冷却风扇使用正常。风扇有事故信号装置及自动启动、停止装置。水冷装置不渗漏、无堵塞、运转正常。 , ) 9.3 接线装置 *xE,sj+( 9.3.1接线紧密,温度不超过65。接头应采用线鼻子或过渡接头。 BC,.fA6 9.3.2导电杆螺纹无烧痕,无脱扣,放松装置齐全。 t8+_/BXv 9.3.3夹装式套管固定牢靠,套管顶部排气孔畅通。 -k(CJ5H9 9.3.4分接开关电气和机械性能良好,无接触不量或动作卡阻现象,位置正确,标志清楚。 .u V 9.4 绝缘油 aF|d 9.4.

22、1油质合格。 v|ox!0:# 9.4.2耐压强度:用于15KV及以下的变压器,不低于20KV。用于20-35KV的变压器,不低于30KV。用于44-220KV的变压器,不低于35KV。 w#N?l!5 9.4.3有规定期内的测试记录。 YUQtMf9 9.5 线圈 =Y.=RL+n 9.5.1线圈绝缘老化程度应不低于三级,线圈不松动,界限无过热现象。有规定期内的检查记录。 BT)l 9.5.2线圈的绝缘吸收比应不低于1.3,其它绝缘性能应符合煤矿电器试验规程的规定,并有规定期内的测试记录。 B/Gd(Sq 9.6 保护装置及仪表 j#0j)k2Q 9.6.1变压器应根据容量、电压等级继电保护

23、装置设计规范设置不同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整定试验,动作灵敏可靠,信号明确。有规定期内的试验记录。 CzV(cSS9- 9.6.1.1800KVA及以上油浸变压器及400KVA及以上车间(采区)内油浸变压器应设有瓦斯继电器保护。 ) xETA 9.6.1.210000KVA单台运行变压器或6300KVA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应设纵联差动保护;必要时6300KVA单台运行变压器也可设置纵联差动保护。 yO-pD 9.6.1.3400KVA及以上变压器应有温度测量装置,并能发出超温报警;低压侧中性接地400KVA及以上变压器应设零序电流保护;400KVA及以上变压器高压侧应设过流保护,重要场所应设过流速断

24、保护。 Q,Z*8FH= 9.6.2 计量仪表完整好使,指示正确,并有定期内校验记录。 ;Qi ;+ 9.6.3 接地装置符合规定。 I8H%=Kb?9 ANsKWf 10 矿用变压器 FVF-:C 10.1外观检查 5)zn:$cz 10.1.1 零部件齐全、完整、紧固。 5 / m$)wE 10.1.2 瓷瓶清洁,无裂纹破损,无放电痕迹。 lEPAP|uw 10.1.3 通气孔有护圈,不堵塞,放油孔护铁完整。闸阀开闭灵活,不渗漏。 nY 2uN9 10.1.4 油箱、散热管及接线盒无明显变形,个别散热管变形不大于管径的1/3。 _p%Yv 10.1.5 油位计指示清晰,无油垢,油量符合油温

25、线标志,不低于15油温线。 oJ*17J 10.1.6 各部位密封合格,不渗油。 YpdNX.P, 10.1.7 运行无异响,上层油温不超过85。 XeUC0KD 10.2接线装置 N=A 10.2.1 接线符合要求,接线柱无烧伤或秃扣。接线应采用线鼻子或过渡接头连接。 ?B6aD|jE 10.2.2 分接开关完整无损,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9w;?- 10.3绝缘性能 dSFAKI2dM 10.3.1 线圈及套管的绝缘电阻在20时不低于下列数值,并有规定期内的测定记录: 83 PAR 6KV:250M; 3KV:150M;660V:35M;380V:18M; FT?:wpKa 10.3.

26、2 绝缘油耐压强度不低于20KV,油质合格,有规定期内的测试记录。 M 12.4开关 xwLy|& 12.4.1 开关接线联结紧密,触头接触良好,无严重烧痕,隔离刀闸开关插入深度不小于刀闸宽度的2/3,三项合闸不同期性不大于3mm。 /.Z aE+ 12.4.2 开关操作机构动作灵活可靠,各传动轴不松旷,分、合闸指示正确。 $:X V( 12.5保护装置与绝缘 gb_X?j%p7 12.5.1 保护装置齐全,整定合格,灵敏可靠。温度继电器动作灵敏正确。 ,wT g$ g-$ 12.5.2 互感性能良好,有规定期内的测试记录。 jZ#UUnR% 12.5.3 电气、机械联锁装置齐全,动作正确可靠

27、。 )k1, 12.5.4 接地标志明显,接地装置符合规定。 ?Ccw4YO,= 12.5.5 绝缘性能良好,绝缘电阻值符合下列数值: EE9vk*C 127V不低于0.5M 380v、660v不低于5M AA.Ys89V 1140V不低于50M 6kV不低于200M 并有规定期内的测试记录 :3&.T( 12.6 隔爆性能应符合本分册1.2节的规定 uS7PplyO /.)2d8, 6 窄轨电机车6.1车架6.1.1 车架无裂纹或明显变形,无严重锈蚀,侧板及顶板凸凹深度不超过30 mm。6.1.2 蓄电池机车托辊板平整,托辊转动灵活。6.1.3 缓冲装置(碰头)固定牢靠。弹簧无断裂,伸缩长度

28、不小于30 mm。连接装置可靠,碰头销孔、连接销的磨损量不超过原尺寸的20%,刚性碰头不超过25%。6.1.4 均衡梁、弹簧、吊架等无裂纹或严重磨损。板弹簧各片厚度要一致,承载时应保持弓形。6.2轮对6.2.1轮箍(车轮)踏面磨损余厚不小于原厚度的50%,踏面凹槽深度不超过5 mm。6.2.2轮缘高度不超过30 mm,轮缘厚度磨损不超过原厚度的30%(用样板测量)6.2.3同一轴两车轮直径差不超过2 mm,前后轮对直径差不超过4 mm。6.2.4车轴不得有裂纹,划痕深度不超过2.5 mm;轴颈磨损量不超过原直径的5%。6.3轴承箱、齿轮箱(罩)6.3.1轴承箱与导向板间隙:沿行车方向不大于5

29、mm;沿车轴方向不大于9 mm。6.3.2齿轮箱(罩)固定牢固,无损坏,不漏油。6.4制动装置6.4.1机械、电力制动装置齐全可靠。6.4.2制动手轮转动灵活,螺杆、螺母配合不松旷。6.4.3各连接销轴不松旷、不缺油。6.4.4闸瓦磨损余厚不小于10 mm,同一制动杆两闸瓦的厚度差不大于10 mm。在完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车轮踏面间隙为3-5 mm。紧闸时,接触面积不小于60%。调整间隙装置灵活可靠。制动梁两端高低差不大于5 mm。6.4.5抱闸式制动装置,闸带磨损余厚不小于3 mm,闸带与闸轮的间隙为2-3 mm,闸带无断裂,铜铆钉牢固,弹簧不失效。6.4.6撒砂装置灵活可靠,砂管畅通,管口

30、对准轨面中心,砂子干燥充足。6.4.7制动距离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21条的规定。6.5控制器6.5.1换向和操作手把灵活,位置准确,闭锁装置可靠。6.5.2消弧罩完整齐全,不松脱。6.5.3触头、接触片、连接线应牢固,触头接触面积不小于60%,接触压力为15-30N。6.5.4触头烧损整修后余量不小于原厚度的50%,连接线断丝不超过25%。6.6电阻器电阻器接线牢固无松动。电阻元件无变形及裂纹;绝缘管(板)无严重断裂,绝缘电阻不低于0.5M.6.7集电器、自动开关、插销连接器6.7.1集电器弹力合适,起落灵活,接触滑板无严重凹槽。6.7.2电源引线截面符合规定,护套无破裂、无老化,线端采用接

31、线端子(或卡爪)与接线螺栓连接牢固。6.7.3自动开关零部件齐全完整,电流脱扣器要与电动机容量相匹配,动作灵敏可靠。6.7.4插销连接器零部件齐全,插接良好,闭锁可靠,无严重烧痕。隔爆型插销的隔爆面、接线符合规定。6.8蓄电池、蓄电池箱6.8.1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液面高出极板高度、电解液温度应符合表2-6-1的规定表2-6-1电解液的密度、高度、温度蓄电密度液面高出极板高度(mm)电解液的度()酸性1.23-1.27510-20硫酸45碱性1.17-1.22010-30合成碱43苛性碱356.8.2单只蓄电池的端电压:酸性不得低于1.75V;碱性不得低于1.1V.6.8.3蓄电池不渗漏电解液

32、。碱性蓄电池壳体无严重腐蚀;酸性蓄电池槽和上盖板无破损及明显变形,封口胶无裂纹,注液孔盖齐全完整,封盖紧密,排气良好。6.8.4蓄电池橡胶套、绝缘隔板齐全完整,无烧焦、老化或破损,连接线(片)截面符合要求,不脱焊,无断裂,螺栓紧固。6.8.5防爆特殊型电机车应使用特殊型蓄电池。电池组绝缘良好,极柱及带电体不许外露,特殊工作栓(透气帽)齐全,透气良好。蓄电池任一极柱对地漏电电流值不大于100mmA。极柱间漏电距离不小于35mm。6.8.6蓄电池箱固定稳妥,锁紧装置可靠。箱盖、箱体无严重变形及破损,复盖良好。绝缘衬垫齐全完整。箱内不得有积水、电解液及其结晶。防爆特殊型电池箱氢气浓度不得超过3%。6

33、.9熔断器、照明等、警铃(笛)6.9.1 熔断器的熔体与插销闭锁可靠,隔爆面符合规定。6.9.2照明灯齐全明亮,照明有效光距离不小于40m,防护装置齐全,与控制器有闭锁装置。6.9.3警铃(笛)完整,声音清晰洪亮,音响距离大于40m。7 人车7.1车体7.1.1 扶手、靠背板、坐板、脚踏板、保护链、了望窗等零部件完整紧固,铆钉、螺栓松动数不超过总数的10%。7.1.2 车棚、底架、前后挡板、骨架角铁无开焊、破洞和明显变形。车棚四周及进出口无尖棱、尖角和突出物。车棚凸凹深度不大于30mm,裂纹长度不大于50mm。7.2斜井人车开动机构7.2.1 自动及手动弹簧不得有裂纹、断裂或永久变形。7.2.

34、2 主拉杆不偏转,伸缩灵活,与导向套的间隙:抱轨式不大于0.5mm;插爪式扒大于1mm。7.2.3 操作机构及传动杆件无弯曲变形,动作灵活可靠,活动部位不缺油。7.3斜井人车制动装置7.3.1 抱轨式人车7.3.1.1楔型箱用手横向推拉,应灵活可靠;横向移动量不大于20mm。7.3.1.2斜铁的圆弧与楔形箱圆弧面紧密贴合,斜铁的尖棱队抱爪的下落不产生阻碍。斜铁螺栓的端头应低于斜铁表面1-2mm。7.3.1.3静止松绳或手动落闸试验时,抱爪应同时落下,目测抱爪的前部牙面与钢轨头的咬合在2/3以上。恢复运行状态,制动装置应恢复到原来位置。7.3.2 插爪式人车7.3.2.1制动器压板沿导向槽滑动灵

35、活,左右窜量不大于10mm,上下间隙不大于3mm。7.3.2.2静止松绳或手动落闸试验时,两插爪应同时落下到位。恢复原位时,挂铁和挡器应咬合严密。7.3.3 每天进行一次手动落闸试验,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静止松绳试验,每年进行一次重载全速脱钩试验。7.4联结装置承载牵引力的链环、销轴的安全系数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79条的规定,磨损量不超过原尺寸的10%。7.5缓冲装置7.5.1 抱轨式人车缓冲绳应排列整齐,不拧劲,储备长度不小于4-5m。卡绳楔紧固,压绳头螺栓不松动。7.5.2 插爪式人车缓冲木的材质、规格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缓冲木应牢固地固定在车架上,螺栓不松动,螺母不得露出切入面外。缓冲木

36、不应有切割齿划过的痕迹。7.5.3 铸刚碰头无裂纹,缓冲弹簧无断裂。7.6斜井人车闭锁装置闭锁装置动作灵活可靠。拉动主拉杆时,栓杆能自动抬起。7.7.1 人车运行平稳,同一轮对两踏轮面直径不大于2mm。7.7.2 车轮不得有裂纹,轮缘磨损余厚不小于13 mm,踏面余厚不小于7 mm。车轮定期注油,车轮转动灵活。7.7.3 转向架可在线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灵活转动。7.8信号装置7.8.1 斜井人车上应装有与绞车房及各停车场相互联系的信号装置。平巷人车上应装有与司机相互联系的信号装置。7.8.2 在向人车信号装置的供电线路上不应接其它负荷。8 矿车8.1轮对8.1.1 矿车运行平稳,在水平轨道上

37、四个车轮有一个不与轨面接触时,其间隙不大于3 mm。8.1.2 车轮不得有裂纹,轮缘磨损余厚不小于13 mm,踏面磨损余厚不小于:1吨及以下矿车 6 mm; 2吨矿车 7 mm; 3吨矿车 8 mm。8.1.3 车轮定期注油,转动灵活。车轮端面摆动量:滚动轴承不超过2 mm;圆锥滚柱轴承不超过3 mm。8.2连接装置8.2.1 连接钩环和插销的拉力试验和安全系数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77条和379条规定。磨损量不超过原尺寸的15%。链环、插销弯曲值不超过链、销直径的10%。8.2.2 铸钢碰头无裂纹,弹簧无断裂或永久变形,弹性碰头的伸缩长度为10-30 mm。8.2.3 橡胶碰头完整,固定可靠

38、,伸出槽外长度不小于30 mm。8.3 车箱与底梁8.3.1 车箱无破洞,各部凸凹深度不大于50 mm,裂纹长度不超过100 mm。上口对角长度不大于50 mm。8.3.2 底梁不得有开焊和裂纹,碰头铆钉不得松动,其它部位铆钉、螺栓松动数不超过总数的10%(目视有无松动痕迹或用小锤敲击检查)。8.4底卸矿车的卸载部8.4.1 车底与车箱结合严密。8.4.2 托轮组平直,托轮转动灵活,相邻两托轮高低差不大于2 mm,相邻托轮应有3个在一条直线上。9调度绞车、内齿轮绞车9.1滚筒装置9.1.1 滚筒无裂纹、破损或变形。固定螺栓和油塞不得高出滚筒表面。9.1.2 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牢靠。绳卡不少于2

39、付。钢丝绳无打结。9.1.3 使用的钢丝绳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66条、370条的规定。9.2闸和闸轮9.2.1 闸把及杠杆系统动作灵活可靠,施闸后闸把位置不超过水平位置。9.2.2 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伤变形,拉杆螺栓应有背冒紧固。9.2.3 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 mm,铆接可靠不松动。9.2.4 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 mm,闸轮表面无油迹。9.3安装9.3.1 底座无裂纹,基座螺丝紧固,护板完整齐全,无变形。9.3.2 安装平稳牢固。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9.3.3 信号装置应声光兼备,清晰可靠。 采掘设备1 通用部分1.1紧固件1.1.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

40、固可靠. 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伤或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脱扣。1.1.2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1.1.3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应一致。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背冒)或其它防松装置。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螺母止动垫圈的包角应稳固;铁锁紧螺母时,其拉紧方向应和螺母旋转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1.1.4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的连接件光孔内部分不得少于两个螺距,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高出连接件的表面。1.1.5键不得松动,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1.2轴和轴承1.2.1轴无裂纹、损伤或锈

41、蚀,运行时无异常振动。1.2.2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不超过表1-2-1的规定:1.2.3轴承润滑良好,不漏油,转动灵活,无异响。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 表1-2-1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 mm轴径或轴承内径滑动轴承(顶间隙)滚动轴承圆锥滚动轴承调整值允许值30-500.250.200.05-0.120.2050-800.300.250.06-0.140.2580-1200.350.300.07-0.170.30120-1800.400.35180-2500.501.3齿轮1.3.1齿轮无断齿,齿面无裂纹或剥落.1.3.2点蚀坑面积不超过下列规定: a、点蚀区高度接近齿高

42、的100%; b、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30%,长度占齿长的40%; c、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70%,长度占齿长的10%.1.3.3齿面出现的胶合区,不得超过齿高的1/3,齿长的1/2.1.3.4齿厚磨损不超过下列规定:a、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达硬化层的80%b、软齿面齿轮,齿厚磨损为愿齿厚的15%c、开式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25%1.3.5齿轮副啮合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a、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b、圆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50%c、弧齿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30%-50%d、蜗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e、圆柱齿轮副、蜗轮副接触斑

43、点的分布在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副应在齿面的中部并偏向小端。1.3.6齿轮的磨损、点蚀、胶合及接触斑点面积可以检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查,记录的有效期不超过规定的检修间隔期。1.4减速器1.4.1箱体无裂纹或变形,结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1.4.2运转平稳,无异响。1.4.3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面超过大齿轮直径约1/3,轴承润滑脂占油腔1/2-1/3。1.5联轴器1.5.1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 联轴器端面间隙和同轴度 mm型式端面间隙两轴同轴度径向位移倾斜%齿轮式250470.201.22505007120.2550090012180.30弹性设备最大轴

44、向窜量加240.51.2链式0.5木销1.0胶带20-603.01.51.5.2 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25%,键和螺栓不松动.1.5.3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外径磨损后与孔径差不大于3mm,柱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1.5.4链式联轴器链轮无裂纹或严重咬伤,链轮齿厚磨损不超过3-5mm。1.5.5木销联轴器木销齐全,有防脱落装置。1.6 “四不漏”的规定1.6.1不漏油:固定设备的静止结合部位无油迹,转动及滑动部位允许有有油迹,在擦干后3min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移动设备的固定结合部位允许有油迹,擦干后30s不见油;转动部位15min不成滴,非密闭转动部位不甩油。1.6.2不漏风:距压风

45、管路、风包和风动工具100mm处,用手试验无明显感觉。1.6.3不漏水:静止的固定结合面不见水,转动部位允许滴水,但不成线。1.6.4不漏电:绝缘电阻符合下列要求,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1140V 不低于60K 660V 不低于30K380V 不低于15K 127V 不低于10K1.7电气设备1.7.1电动机、开关箱、电控设备、接地装置、电缆、电器及配线,符合标号“电气设备”分册完好标准的规定。1.7.2照明灯符合安全要求。1.8安全防护装置1.8.1一切容易碰到的裸露电器设备和设备外露的转动部分,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或场所,都应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1.8.2机房峒室应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1.9涂饰1.9.1机壳及外露金属表面(有镀层者除外)均应进行防腐处理,涂漆要与原出厂颜色一致。1.9.2设备的防护栏、油标、注油孔、油塞等,其外表应涂红色油漆,以引起注意。1.9.3压风管、水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