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0号线101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定稿上报)(DOC162页)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643731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10.5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圳地铁10号线101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定稿上报)(DOC16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深圳地铁10号线101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定稿上报)(DOC16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深圳地铁10号线101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定稿上报)(DOC16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资源描述:

《深圳地铁10号线101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定稿上报)(DOC16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地铁10号线101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定稿上报)(DOC162页)(1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圳地铁10号线1012-3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10号线1012-3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六年四月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10号线1012-3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1 -1.1编制范围-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2.1本标段工程概况- 2 -2.1.1平湖西站- 2 -2.1.2华南城站- 2 -2.1.3木古站华南城站区间- 2 -2.1.4华南城站平湖西站区间- 3 -2.2工程地质概况- 3 -2.2.1 平湖西站- 3 -2.2.2华南城站- 4 -2.

2、2.3木古站华南城站区间- 5 -2.2.4华南城站平湖西站区间- 6 -2.3水文地质概况- 6 -2.3.1平湖西站- 6 -2.3.2华南城站- 7 -2.4工程施工环境- 7 -2.4.1平湖西站- 7 -2.4.2华南城站- 9 -2.4.3区间隧道- 10 -2.5主体结构形式- 10 -2.5.1平湖西站- 10 -2.5.2华南城站- 10 -2.5.3区间隧道- 11 -第三章 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 -3.1 项目涉及专业多,跨部门协调配合多,工期紧张,施工组织难度大- 11 -3.2本标段地下管线密集,如何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地下管线破坏事故,是本工程的重难点- 1

3、2 -3.3深基坑降水效果,是本工程的重难点- 12 -3.4建(构)筑物毗邻深基坑,深基坑开挖难度大- 12 -3.5结构防水质量控制好坏,是本工程的重难点- 12 -3.6隧道管片质量控制- 12 -3.7盾构施工时在大坡度段的安全运输控制- 13 -3.8盾构沿线地表沉降控制- 13 -3.9盾构区间下穿华南城人行天桥- 13 -3.10盾构隧道下穿北线引水钢管(DN3400)和龙茜供水钢管(DN2200)- 14 -3.11盾构机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掘进- 14 -3.12 文明施工- 14 -第四章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体系- 15 -4.1施工组织机构- 15 -4.2技术及质

4、量管理机构- 17 -4.3安全施工管理机构- 18 -4.4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18 -第五章 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总平面布置(含交通疏解)- 18 -5.1总体施工部署- 18 -5.2总体施工方案- 18 -5.2.1总体施工组织方案概述- 18 -5.2.2 总体目标- 20 -5.3 交通疏解方案- 27 -5.3.1平湖西站施工场地交通疏导- 27 -5.3.2华南城站施工场地交通疏导- 27 -5.4施工总平面布置- 28 -5.4.1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28 -5.4.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9 -第六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29 -6.1工期目标- 29 -6

5、.2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进度横道图- 29 -6.3工期保证措施- 29 -6.3.1工期保证体系- 29 -6.3.2强化组织管理- 29 -6.3.3设备物资保证- 30 -6.3.4技术管理超前- 30 -6.3.5确保各接口工程工期- 31 -6.4关键工序工期保证措施- 31 -6.4.1围护结构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1 -6.4.2基坑开挖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1 -6.4.3主体结构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1 -6.4.4防水及土方回填工程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32 -6.4.5盾构下穿华南城立交桥及北线引水钢管(DN3400)和龙茜供水钢管(DN2200)保证措施- 32 -6.4

6、.6联络通道矿山法暗挖施工保证措施- 32 -6.4.7节假日保证工期的措施- 32 -第七章 资源配置(人、材、机)- 32 -7.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32 -7.1.1车站施工主要施工设备- 32 -7.1.2区间施工主要施工设备- 33 -7.2主要劳动力配置- 34 -7.2.1 劳动力计划及说明- 34 -7.2.2 施工准备阶段劳动力计划- 34 -7.2.3施工阶段劳动力计划- 34 -7.2.4工程交验服务阶段劳动力计划- 36 -7.3主要材料需求计划- 36 -第八章 区间隧道及车站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38 -8.1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38 -8.1.1车站

7、围护结构概述- 38 -8.1.2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38 -8.1.3.地下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41 -8.1.4旋喷桩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46 -8.1.5.冠梁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47 -8.1.6.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49 -8.1.7钢围檩、钢支撑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50 -8.2降水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51 -8.2.1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51 -8.2.2基坑降水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2 -8.2.3.降水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54 -8.2.4.降水完成- 55 -8.3土方开挖及回填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8、55 -8.3.1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55 -8.3.2 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57 -8.3.3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57 -8.3.4 弃土外运- 57 -8.3.5 土方回填- 58 -8.3.6 基坑开挖阶段应急措施- 58 -8.4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59 -8.4.1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59 -8.4.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60 -8.5 车站防水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76 -8.5.1防水原则及防水标准- 76 -8.5.2防水施工的要求及措施- 76 -8.5.3主要防水措施- 76 -8.5.4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法- 79 -8.

9、5.5.混凝土结构缝防水施工方法- 80 -8.5.6 防水层施工- 81 -8.6区间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82 -8.6.1盾构区间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82 -8.6.2隧道防水、修补和堵漏施工- 105 -8.6.3协调与接口- 107 -8.7区间隧道附属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108 -8.7.1联络通道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108 -8.7.2后浇洞门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112 -8.8监测与测量施工- 116 -8.8.1监测施工方案- 116 -8.8.2测量施工方案- 123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126 -9.1质量目标- 126 -9.1.1质量目标

10、- 126 -9.2质量管理体系- 126 -9.2.1.质量管理方针- 126 -9.2.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26 -9.2.3.质量保证体系- 126 -9.2.4.质量管理职责- 126 -9.3质量保证措施- 128 -9.3.1施工质量组织保证措施- 128 -9.3.2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28 -9.2.3施工过程保证措施- 128 -9.4 关键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128 -9.4.1基坑围护桩(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128 -9.4.2明挖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29 -9.4.3基坑内支撑质量保证措施- 129 -9.4.4土方回填质量保证措施- 129

11、-9.4.5暗挖结构初支质量保证措施- 130 -9.4.6.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0 -9.4.7模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1 -9.4.8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2 -9.4.9结构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2 -9.4.10预埋件、预留孔洞质量保证措施- 133 -9.4.11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3 -9.4.12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4 -9.5 本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35 -9.5.1施工技术组织管理方式- 135 -9.5.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安排- 136 -9.5.3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36 -9.6 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137

12、 -第十章 安全保证措施- 137 -10.1安全目标- 137 -10.2安全管理体系- 137 -10.3 安全保证措施- 138 -10.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38 -10.3.2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138 -10.3.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38 -10.3.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139 -10.3.5现场安全施工措施- 139 -10.4关键工序安全保证措施- 139 -10.4.1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39 -10.4.2暗挖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40 -10.4.3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措施- 140 -10.4.4区间隧道过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保证措施-

13、140 -10.5 周边环境安全保证措施- 140 -10.5.1.保证周边管线安全的措施- 140 -10.5.2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140 -10.6消防、保卫体系及措施- 140 -10.6.1消防、保卫体系- 140 -10.6.2消防措施- 141 -10.6.3保卫措施- 141 -10.7 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42 -10.7.1雨季施工准备- 142 -10.7.2雨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42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43 -11.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方针- 143 -11.2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 143 -11.3本工程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控制

14、重点- 143 -11.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控制体系- 144 -11.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44 -11.5.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 144 -11.5.2 环境保护措施- 145 -11.5.3文明施工措施- 147 -第十二章 职业健康保障措施- 147 -12.1职业健康管理目标- 147 -1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48 -12.3职工生活区卫生保障措施- 148 -12.4食品卫生保障措施- 148 -12.5职业病预防措施- 148 -12.5.1作业人员预防措施- 148 -12.5.2工作场所预防措施- 149 -第十三章 协调配合方案- 1

15、49 -13.1施工接口界面处理与外部协调- 149 -13.1.1与业主的配合协调- 149 -13.1.2与地方联系与协调- 149 -13.1.3与监理的配合协调- 149 -13.1.4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协调- 150 -13.2与其他承包商接口单位的配合协调- 150 -第十四章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50 -14.1 本标段主要风险源概况- 150 -14.2风险源识别与分析- 150 -14.2.1风险识别- 150 -14.2.2风险分析- 151 -14.2.3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151 -14.3应急预案- 154 -14.3.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154 -14.

16、3.2小组人员职责- 155 -14.3.3物资储备- 155 -14.3.4人员保证- 155 -14.3.5日常检查和演习- 155 -14.4报告、处理程序- 156 -14.4.1报告、处理程序- 156 -14.4.2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156 -14.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7 -14.5.1管线破坏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157 -14.5.2明挖基坑施工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措施- 157 -14.5.3洞口土体加固效果不佳,盾构进出洞时土体失稳- 157 -14.5.4盾尾漏泥漏水- 157 -14.5.5螺旋机喷涌- 158 -14.5.6地面超标沉降- 158 -14.5.7地

17、下水与工作面贯通- 158 -14.5.8盾构机刀具的磨损造成的无法掘进- 158 -14.5.9 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及缺氧引起的窒息事故- 158 -14.5.10 防暴雨应急措施- 158 -14.5.11 停水、停电应急措施- 158 -14.5.12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58 -14.5.13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158 -14.6.应急救援路线- 159 -14.6.1.应急救援医院名称及联系电话- 159 -14.6.2.应急救援路线- 159 -14.7.扩大应急响应- 159 -V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 167

18、-页 共173页第一章 编制依据1.1编制范围由我司承建的深圳市轨道交通十号线1012标三工区包含2个车站2个区间,即平湖西站、华南城站、平湖西站华南城站区间(10号线)、华南城站木古站区间(10号线)。编制范围包含以上结构施工的总体施工方案部署、工期进度安排、设备、劳动力、资金投入计划及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等;以及为实现我方在本项目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健康、文明施工等目标而采取的进度、质量、安全、环境、文明施工、监测、消防及健康等保证措施。1.2编制依据(1)深圳地铁10 号1012标三工区合同段招标文件;(2) 深圳地铁10 号1012标三工区招标补充文件;(3)

19、深圳地铁10 号1012标三工区招标图纸及设计说明;(4) 深圳地铁10 号1012标三工区投标文件技术标;(5) 深圳地铁10 号1012标三工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6)使用于本工程的规范、标准及文件:1)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6-2005;2)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7-2005;3)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13-2005;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范(TB10304-2009);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TB10

20、304-2009);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417-2003);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1983);1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7)砌体工程施

21、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9)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2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2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2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22、(JGJ33-2012);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2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3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7)广东省、深圳市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方面的法规和政策;(8)我单位基于“招标文件”和“地勘报告”而做出的初步风险预测;(9)我单位现场踏勘和现场调查资料;(10)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11)我单位多年从事地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1.3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23、、质量技术标准;广东省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及疫情防治等方面的规定;(2)针对城市施工的特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3)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及先进的设备,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按期向业主提供一个合格的工程产品;(4)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工艺,防止坍塌;控制地面沉陷,确保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不受损坏,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做到不断、不裂、不漏、不渗;(5)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第二章 工程概况2.1本标段工程概况深圳市轨道交通10号线南北向贯穿深圳市区,是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局域线。线路

24、起自福田区福田口岸站,终至龙岗区平湖中心站,途经深圳市福田(8.17km,27.9)、龙华新区(1.8km,6.2)、龙岗(19.267km,65.9)3区,线路全长29.237km,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9座),全部为地下站。本标段含2站2区间,工程内容为平湖西站(含)华南城站(含)木古站(不含)。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及标段位置示意图如下图1本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及图2标段位置示意图:图1本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2.1.1平湖西站平湖西站位于平新北路(富安大道至佳业路段)正下方,由南向北布置,为11m岛式站台车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双跨(局部双柱多跨)箱型框架结构,明挖法施工,主体

25、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体系,车站起点里程ZDK28+045.950,终点里程为DK28+310.983,车站总长度(永久结构外缘)为265.0m,标准段外包尺寸(结构外缘)为20.4m(宽)15.93m(高)。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顶板覆土约3.60m。平湖西站设3座风亭,4个出入口,其中1、3号风亭组、C号及D号出入口位于车站西侧,采用明挖法施工;2号风亭组、A号及C号出入口位于车站东侧,采用明挖法施工。平湖西站为盾构始发站,两端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车站小里程端及大里程端均为盾构始发端。本项目位置图2 标段位置示意图2.1.2华南城站华南城站位于平新北路正下方,跨国际大道沿平新北路南

26、北向布置,为11m岛式站台车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双跨箱型框架结构(局部为双柱多跨),明挖法施工,主体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体系。车站起点里程DK26+915.800,终点里程为DK27+168.800,车站总长度(永久结构外缘)为253m,标准段外包尺寸(结构外缘)为20.6m(宽)14.99m(高)。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为4.27m。华南城站设2座风亭,4个出入口以及1个独立的消防通道,其中2号风亭、C号出入口均位于车站西侧,A号出入口、B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跨平新北路于路东设置,D出入口为远期预留出入口,所有出入口及风亭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华南城站两端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本站设

27、计为盾构机站内过站。2.1.3木古站华南城站区间本区间为单洞单线区间,区间起点为木古站,终点为华南城站,起点里程为DK26+556.900,终点里程为DK26+915.800,区间右线长度358.9m(左线358.4m)。线路埋深在11.6m12.5m之间,线路出木古站后沿平新北路下方向北敷设,在创丰盛家具商行处以1500m曲线半径沿平新北路下方进入华南城站,线间距为14.2m。区间线路自木古站端以26.04、26上坡到达区间设计终点华南城站。本区间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区间不设区间联络通道及泵房。2.1.4华南城站平湖西站区间本区间为单洞单线区间,区间起点为华南城站,终点为平湖西站,起点里程为

28、DK27+168.80,终点里程为DK28+045.950,区间右线长度875.300m(左线875.799m),线路埋深在9.1m13.5m之间。线路自华南城站端以1500m曲线半径调整至平新北路正下方,然后以直线进入平湖西站,线间距为14.2m。区间线路自华南城站端以28、13.291及2下坡到达区间设计终点平湖西站。本区间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在DK27+480.012里程设联络通道一处,区间不设区间泵房。2.2工程地质概况2.2.1 平湖西站本站原始地貌为台地及台地间沟谷,其基坑范围内地层主要为:1素填土、1粘性土、1全风化砂岩、2-1强风化砂岩(土状)、2-2强风化砂岩(块状)、3中风

29、化砂岩、4微风化砂岩。基坑底主要为2-2强风化砂岩(块状)、3中风化砂岩及局部黏性土,车站基坑地层总体较好。(1)岩土层岩性特征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1):灰褐色、红褐色、褐黄色等,主要成份为黏性土,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多由残积土及黏土回填而成,混少量砂砾、碎石,部分位于现状路面范围内的填土经压实处理,其密实程度相对较高,堆填超过5年,已完成自重固结。标准贯入锤击数221击,平均击数9.0击。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揭露层厚1.08.0m,平均厚度2.80m,在整个线路内普遍分布,层底高程51.4160.72m。素填土(碎石)(3):灰褐色、褐灰色、杂色等,松散稍密,稍湿,主要成

30、份为角岩碎石,碎石粒径315cm不等,含量约5060。场地内主要里程DK28+160 DK28+256段有分布,揭露层厚0.52.6m,平均厚度1.30m,层底高程55.3257.40m。耕土(7):灰色、灰黄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夹植物根须,软塑可塑。本车站仅钻孔MJZ3-SPX-25有分布,揭露层厚1.2m,层底高程55.93m。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黏土(3):褐黄色、灰黑色、褐灰色等,可塑硬塑,局部软塑。土质较均匀,含少量砂粒。液性指数IL为0.160.83,平均值为0.46,内摩擦角q平均值为4.3,粘聚力Cq平均值为18.8。本次勘察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2次,锤击

31、数812击,平均击数10击。该层在里程DK28+079 DK28+132段有分布,揭露层厚1.49.0m,层顶高程52.2555.47m,层底高程46.4752.24m,层顶埋深4.008.00 m,层底埋深6.8013.00m。3)第四系晚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4淤泥质黏性土:灰黄色、灰黑色等,流塑为主,含少量机质,稍具臭味,夹腐木,局部含较多砂粒。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1次,锤击数2击。该层分布,呈透镜体状分布于钻孔MJZ3-SPX-12及MJZ3-SPX-31处,揭露层厚2.64.5m,平均厚度3.55m,层顶高程51.4552.24 m,层底高程47.7448.81m,层顶埋深6

32、.807.80 m,层底埋深10.40 11.30 m。3)第四系残积层(Qel)黏性土(1):褐黄色、褐灰色、褐红色,可塑硬塑,局部夹少量块状强风化岩块。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49次,锤击数739击,平均击数19.1击。该层沿线普遍分布,层厚1.218.9m,平均厚度6.45m,层顶高程48.8160.72m,层底高程38.5158.13m,层顶埋深0.5010.40 m,层底埋深3.6021.00m。4)侏罗系(J2)砂岩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钙质、钙质胶结,细粒结构,层块状构造。按风化程度可分为1全风化砂岩、2-1土状强风化砂岩、2-2块状强风化砂岩、3中等风化砂岩、4微风

33、化砂岩5层,分述如下:全风化砂岩(1):灰褐色、褐黄色、褐灰色等,坚硬,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析,各种矿物已风化成土,风化不均匀,夹有强风化岩块。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7次,击数为4148击,平均43.3击。该层仅里程 DK28+021.3DK28+155段有分布,揭露层厚为0.54.1m,层顶高程38.5154.11m,层顶埋深7.2021.00 m,层底高程34.4151.21m,层底埋深10.1025.10 m。土状强风化砂岩(2-1):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等,呈坚硬土状,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局部夹少量强中等风化块。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27次,击数为70171击,平

34、均88.1击。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揭露层厚为1.426.3 m,层顶高程41.2859.92m,层顶埋深1.0018.20m,层底高程29.8954.72m,层底埋深6.5027.30 m。块状强风化砂岩(2-2):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石风化剧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锤击易碎,部分手可折断,为极软岩软岩,呈碎块状,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揭露层厚1.823.8m,层顶高程34.4158.45m,层顶埋深0.0025.10 m,层底高程26.1749.56m,层底埋深8.4034.10 m。中等风化砂岩(3):青

35、灰色、灰褐色、灰色等,钙质胶结,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实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8.831.1MPa,平均17.5MPa,结合地区经验岩石主要为较软岩,RQD多小于5%,实测完整性系数为0.36,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地内普遍分布,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813.9m,层顶高程31.7149.52m,层顶埋深8.4027.80 m。微风化砂岩(4):青灰色、深灰色等,钙质胶结,原岩结构和构造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呈块状整体状结构,实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17.748.4

36、MPa,根据区域经验主要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揭露层顶高程26.1745.38 m,层顶埋深12.8034.10m。表1 平湖西站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表岩土名称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kN/m3)天然孔隙比e0直剪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渗透系数k(m/d)抗压强度内摩擦角q(度)(快剪)黏聚力Cq(kPa)(快剪)内摩擦角c(度)(固快)黏聚力Cc(kPa)(固快)天然fc(MP)饱和fr(MP)素填土17.312120.3素填土(碎石)192040耕土1810150.5黏土39.917.71.137518.58.0231500.005淤泥质黏土80.414.82.2

37、373106.015500.001黏性土37.217.81.08202222.0242000.5全风化砂岩26.919.3232525.0273000.6强风化砂岩(土状)3817.4252828.0305000.8强风化砂岩(块状)21354040.07003.0中等风化砂岩2518001.520微风化砂岩2635000.5302.2.2华南城站本段原始地貌为台地,地形起伏较大,经人工改造后现状地形较为平缓。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素填土、砾质黏性土、全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微风化砂岩,基坑底部土层基本上位于强风化砂岩中,无需进行基底处理。(1)岩土层岩性特征1)第四系全

38、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1):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褐黄色等,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可塑坚硬,局部坚硬,多由残积土及黏土回填而成,混少量砂砾、碎石,已基本自重固结。部分位于现状路面范围内的填土经压实处理,其密实程度相对较好。揭露层厚0.9m12.0m。层底高程65.6377.99m。2)第四系残积层(Qel)砾质黏性土(1):褐黄色、褐灰色、紫红色、褐红色,可塑硬塑,局部夹少量块状强风化岩块。车站共完成44次标准贯入度试验,锤击数737击,平均击数21.6击。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1.5013.80m,平均厚度6.94m,层顶高程57.63m77.99m,层底高程50.53m74.8

39、9m,层顶埋深0.9m18.1m,层底埋深4.0m25.2m;3)侏罗系(J2)砂岩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钙质、钙质胶结,细粒结构,层块状构造。按风化程度可分为1全风化砂岩、2-1土状强风化砂岩、2-2块状强风化砂岩、3中等风化砂岩、4微风化砂岩5层,分述如下:全风化砂岩(1):灰褐色、褐黄色、褐灰色等,坚硬,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析,各种矿物已风化成土,风化不均匀,夹有强风化岩块。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9次,击数为4063击,平均47.2击。揭露层厚为0.87.0m,层顶高程46.4774.89m,层顶埋深1.0m26.5m,层底高程40.4471.65m,层底埋深3.2

40、37m。土状强风化砂岩(2-1):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等,呈坚硬土状,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局部夹少量强中等风化块。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21次,击数为73153击,平均86.7击。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揭露层厚为1.414.8m,层顶高程49.7376.59m,层顶埋深2.526.0m,层底高程44.3370.86m,层底埋深8.3032.10 m。块状强风化砂岩(2-2):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石风化剧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锤击易碎,部分手可折断,为极软岩软岩,呈碎块状,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

41、,揭露层厚1.515.1m,层顶高程46.8170.86m,层顶埋深8.3029.0 m,层底高程44.0965.19m,层底埋深13.732.5m。中等风化砂岩(3):青灰色、灰褐色、灰色等,钙质胶结,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岩石主要为较硬岩,RQD10%20%,实测完整性系数为0.344,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地内普遍分布,部分钻孔未钻穿,揭露层厚0.64.7m,层顶高程44.3165.19m,层顶埋深13.7032.10 m。微风化砂岩(4):青灰色、深灰色等,钙质胶结,原岩结构和构造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

42、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呈块状整体状结构,实测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23.747.1MPa,平均32.2 MPa,主要为较硬岩,实测岩体完整性指数平均值为0.77,岩体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揭露层顶高程41.9364.49m,层顶埋深14.4034.50m。表2 华南城站站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表地层编号成因年代岩土名称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 (kN/m3)压缩模量直剪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渗透系数k(m/d)Es0.1-0.2(MPa)内摩擦角q(度)(快剪)黏聚力Cq(kPa)(快剪)内摩擦角c(度)(固快)黏聚力Cc(kPa)(固快)1Q4ml素填土18.212140

43、.31Qel黏性土32.418.36.01921.521.5240.51JJJJ全风化砂岩26.919.38.022.52424263000.752-1强风化砂岩(土状)32.717.912.02526.527295001.02-2强风化砂岩(土状)2135407003.53中等风化砂岩25.518001.04微风化砂岩2635000.52.2.3木古站华南城站区间本区间段原始地貌为台地,地形起伏较大。经人工改造后现状地形变化较大,线路经过工厂厂区,建筑物比较密集。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素填土,主要成份为黏性土,混砂砾,局部夹碎石,厚1.503.40m;局部分布冲洪积粉质黏土:硬塑,含少量

44、有机质及砂粒;残积粉质黏土,可塑坚硬,厚度7.6011.50m;下伏侏罗系角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基岩面起伏较大。全风化带揭露层厚11.0025.40m,强风化带揭露层厚1.708.10m,中等风化带最大揭示层厚6.00m,未揭穿,地表高程为68.8m78.8m。本区间隧道洞身范围地层主要为强风化角岩、粘土、全风化角岩,局部含淤泥质粘土层。(1)、岩土层岩性特征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1):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褐黄色等,可塑坚硬,主要成份为黏性土,多由花岗岩残积土及黏土回填而成,混少量砂砾、碎石,未完成自重固结。部分位于现状路面范围内的填土经压实处理,其密

45、实程度相对较好。该层沿线广泛分布,层厚0.9026.00m,层底高程-2.59136.18 m,层底埋深0.9026.00 m。实测标准贯入击数为1122击,平均15.3击。素填土(填碎石)(3):灰褐色、褐灰色、杂色等,松散稍密,稍湿,主要成份为花岗岩、砂岩碎石,碎石粒径20100mm不等,含量约6070,局部夹块石。该层呈透镜体状局部分布,层厚07.70 m,层底高程12.00128.48 m,层底埋深1.0024.80 m。2)第四系全新统海冲积层(Q4m+al)淤泥质粉质黏土(3):灰黑色,流塑,含有少量贝壳及有机质。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海冲积平原区,层厚0.007.50m,层顶高程-

46、2.59m,层顶埋深7.00m。3)第四系残积层(Qel)砾质黏性土( 1):棕黄色、褐黄色、浅红色、黄褐色、红褐色、灰黄色等,可塑坚硬,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含2040%的石英颗粒。该层沿线广泛分布,层厚1.1019.50m,层顶高程-11.71116.97m,层顶埋深1.1019.50m,层顶高程-11.71162.10m,层顶埋深0.0016.80m。实测标准贯入击数为1338击,平均23.8击,修正击数为9.929.8击,平均19.0击。4) 侏罗系炭质角岩(J)角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含少量透闪石、绿帘石、方解石等矿物。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情况可分为全、强、

47、中等及微风化四个风化带。分述如下:全风化角岩(1):灰褐色、褐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尚可辨认,各种矿物已风化成黏性土,风化不均匀,多夹有强风化岩块。层厚为3.3026.20 m,层顶高程52.9478.93 m,层顶埋深7.0029.00 m。实测标准贯入击数为3966击,平均53.0击,修正击数为30.643.9击,平均37.0击。强风化角岩(2):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石风化剧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层厚0.9017.60 m,层顶标高37.16113.78 m,层顶埋深14.8055.20 m。中等风化

48、角岩(3):青灰色、灰褐色、灰色等,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层厚0.806.00 m,层顶标高29.0696.18 m,层顶埋深15.7059.50 m。岩体破碎,岩石较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微风化角岩(4):青灰色、深灰色等,原岩结构和构造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呈块状整体状结构。最大揭示厚度15.20m(未揭穿),层顶标高30.7457.76 m,层顶埋深19.9046.70m。岩体较完整,岩石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2.2.4华南城站平湖西站区间区间原始地貌为台地地

49、貌及台地间沟谷,揭露地层有人工填土(石),耕土,冲洪积黏土,残积土,全、强、中及微风化岩。区间穿越地层主要为:1素填土、1黏性土、2-1强风化角岩(土状)、2-2强风化角岩(块状)、局部进入3中等风化角岩。本区间穿越地层主要为:1素填土、1黏性土、2-1强风化角岩(土状)、2-2强风化角岩(块状)、局部进入3中等风化角岩。(1)、岩土层岩性特征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1):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褐黄色等,松散密实,主要成份为黏性土,多由残积土及黏土回填而成,混少量砂砾、碎石,未完成自重固结,部分位于现状路面范围内的填土经压实处理,其密实程度相对较好。标准贯入锤击数319

50、击,平均击数9击。厚0.515.1m,平均厚度4.03m,在整个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底高程44.1554.23m。耕土(7):灰色、灰黄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夹植物根须。厚0.52.1m,平均厚度1.18m,层底高程56.5471.57m。2)残积层(Qel)黏性土(1):褐黄色、褐灰色、黄褐色、灰褐色、紫红色、褐红色、黑褐色、灰黄色等,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土质较均匀,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岩质较软,较易击碎。标准贯入锤击数1439击,平均击数20击。平均压缩系数a0.10.2=0.37MPa-1,平均压缩模量Es=5.37 MPa,属中压缩性土层,厚0.616.6m,平均厚度4.90m,层顶高程4

51、2.7383.75m,层底高程33.4178.08 m,层顶埋深0.0019.10 m,层底埋深1.0024.50m。3)侏罗系角岩(J2)角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含少量透闪石、绿帘石、方解石等矿物。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情况可分为全、强、中等及微风化四个风化带。分述如下:全风化角岩(1):灰褐色、褐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尚可辨认,各种矿物已风化成黏性土,风化不均匀,多夹有强风化岩块。层厚为0.512.5 m,层顶高程46.4774.89m,层顶埋深1.0024.50 m。标准贯入击数为4166击,平均49击。砂土状强风化角岩(2-1):灰褐色、褐黄色、灰

52、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石风化剧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岩芯多呈砂土状,局部夹少量强-中风化块。标准贯入击数为70141击,平均80击。层厚为0.926.5 m,层顶高程40.4478.08m,层顶埋深0.5037.00m。碎块状强风化角岩(2-2):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褐灰色等,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石风化剧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芯多呈块状,局部夹较多的中风化块。层厚1.119.8m,层顶标高39.4870.46 m,层顶埋深3.2039.50 m。标准贯入击数为71147击,平均85击。中等风化角岩(3):青灰色、灰

53、褐色、灰色等,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沿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层厚0.511.0m,层顶标高25.0366.72 m,层顶埋深7.4046.00 m。岩体破碎较破碎,岩石较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级。微风化角岩(4):青灰色、深灰色等,原岩结构和构造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岩体呈块状整体状结构,岩芯多呈块状长柱状,局部钻孔位于平吉大道两侧揭露岩芯较破碎。最大揭示厚度21.9m(未揭穿),层顶标高28.9764.81 m,层顶埋深8.0046.70m。岩体较破碎完整,岩石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级。2.3水文地

54、质概况2.3.1平湖西站本站地表水不发育,仅存在地表低洼地带的积水。根据其赋存介质的类型,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块状强风化、中等风化带的节理裂隙及断裂破碎带中,略具承压性。(1)第四系地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残积层中,属松散土层的孔隙潜水,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和地下迳流,水量较为贫乏,水质易被污染。(2)基岩(构造)裂隙水岩层裂隙水广泛分布于基岩的块状强风化中等风化带裂隙中,透水性和富水性因基岩裂隙发育程度、贯通度、以及与地表水源的连通性等情况而变化,稳定水位一般高于含水

55、层顶面。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为地下迳流。因地层分布的不均一性、岩土层富水性及透水性的差异性导致基岩裂隙水局部具有微承压性。本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微。2.3.2华南城站根据其赋存介质的类型,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块状强风化、中等风化带中,略具承压性。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残积层中,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属松散土层的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有蒸发和地下迳流。水量较贫乏,水质易被污染。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基岩的块状强风化中等风化带裂隙中,透水性和富水性因基

56、岩裂隙发育程度、贯通度、以及与地表水源的连通性等情况而变化,稳定水性一般高于含水层顶面。主要由大气降水、孔隙水补给,排泄方式为地下迳流(总体上由南向北)。因地层分布的不均一性、岩土层富水性及透水性的差异导致基岩裂隙水局部具微承压性本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微。2.4工程施工环境2.4.1平湖西站(1)地面及交通状况平湖西站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交通干道平新北路正下方,本站址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56.660.31m。站区范围地面交通繁忙,两侧建筑物密集。现状车站东侧是平南小学、平南邮电局、商业混合建筑,建筑物较为低矮破旧;车站西侧主要是67层的商业居住混合建筑,建筑物较好。具体见图3平湖西站

57、平面位置示意图。图3 平湖西站平面位置示意图(2)临近建筑物情况本站周边邻近建筑物主要情况如下表3:表3 平湖西站周边邻近建筑物统计表序号建筑物与车站关系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备注1富荣泰大楼位于车站西北角,距车站主体基坑31.3m距车站附属基坑14.7m混凝土结构(6层) 基础不详2商住混合建筑位于车站东南角,距车站主体基坑7.2m附属结构部分进入建筑物范围,施工时需拆除混凝土结构(2层)基础不详临街商铺3平南小学办公楼位于车站东南角,距车站主体基坑21.5m距车站附属基坑6m混凝土结构(4层)基础不详4商住混合建筑位于车站西北角,距车站主体基坑22m距车站附属基坑5.8m混凝土结构(2层)基础不

58、详临街商铺5深圳佳业公司位于车站东北角,距车站主体基坑8m混凝土结构(4层)基础不详(3)地下管线情况由于本站位处龙岗区平新北路正下方,附属结构横跨平新北路于道路东、西两侧设置。根据管线交底及现场管线调查结构显示,车站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范围内有大量管线需要迁改。主要管线情况如下表4:表4平湖西站管线统计表编号管线名称管线材质规格(mm)埋深(m)与车站位置关系是否需要迁改备注1给水1铸铁A6001.8位于站位西侧,距车站主体结构约10m。呈南北走向,纵向穿过站位西侧1号风亭组、C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组一期主体结构施工不需迁改,二期附属结构施工需迁改2给水2钢A4001.8位于车站西侧,与附属结构以接近90角相交。呈东西走向,纵向穿过C号出入口,未进入主体结构范围。一期主体结构施工不需迁改,二期附属结构施工需迁改3给水3塑胶A1000.5位于车站大里程端西侧,与附属结构以接近90角相交。呈东西走向,纵向穿过C号出入口,未进入主体结构范围。一期主体结构施工不需迁改,二期附属结构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