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624194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6页 共16页全球近四成物种面临灭绝危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日前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全球目前有16306种动植物面临灭绝危机,比起去年又增加了188种,占了所评估的全部物种的近40%。 英国科学家24日公布了一项惊人的研究成果: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地球上的动植物大量灭绝。尽管人类可能最终逃过这一劫,但地球上有一半的物种将会消亡。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本世纪末可能消失。 印尼泗水玫瑰鱼也面临灭绝危险 印尼野生猩猩濒临灭绝 印尼的野生猩猩只存在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中,而且数量稀少,猩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哎哟

2、哟!”北极神秘动物独角鲸因人类活动濒临灭绝 北极地区生活着一群神秘的动物-独角鲸,这是一种长着一根长长牙齿的奇特鲸鱼。但它们因人类活动濒临灭绝。人们过去常常把独角鲸看成是传说中独角兽的化身,一些国家的王室甚至把鲸牙当成驱魔与解毒的工具.它们的牙齿曾被制成王室的权杖,气象专家也曾利用它们来研究气候的变化。但是,人类的这一神秘伙伴如今正面临灭绝的命运,而它们最大敌人正是人类。 独角鲸长牙可达2.7米 虽然名为“独角鲸”,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长长的东西并不是角,而是牙,其长度最长可达2.7米。人们过去常常把独角鲸看成是传说中独角兽的化身,一些国家的王室甚至把鲸牙当成驱魔与解毒的工具。 在16世纪,英国

3、女王伊丽莎白曾经收到过一根价值高达1万英镑的独角鲸牙齿,这笔钱在当时几乎可以修建一座完整的城堡。 大猩猩:“埃博拉”快令其灭亡 作为人类近亲,大猩猩的生存环境同样非常恶劣。红色名录中指出,由于受“埃博拉”病毒的攻击,过去在非洲常见大猩猩,尤其是西部低地大猩猩,现在离全球大灭绝“仅一步之遥”。在过去的15年间,这种病毒已经令1/3的大猩猩消亡。 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首种鲸类 白鳍豚:挣扎在“灭绝线”上 在名录上,中国长江独有的白鳍豚仍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被注明“可能已灭绝”。中外科学家相信,最乐观的估计,现存的白鳍豚也不会超过100头,可以认为属于“功能性灭绝”状态,其存在与否的象

4、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珊瑚虫:首次登陆“红名单” 珊瑚虫今年是第一次出现在“红名单”上,其中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两种珊瑚虫被列入“极危”类。海洋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海洋温度升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威胁。 灭绝物种升至785种 据英国泰晤士报9月12日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调查了4万种动植物。根据统计,1/3的两栖动物、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和70%的植物被列入“极危”“濒危”“易危”三个级别,都属于生存“受威胁”的物种。 除了这些面临灭绝危机的物种,还有785种动植物被正式归入“灭绝”类别。此外,还有65种物种处于“野外绝灭”状态,

5、即仅存在于人工环境下。 13物种保护级别升高 在所有被评估的物种中,有13种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保护级别提高,比如西非大猩猩、亚洲鳄鱼和一种响尾蛇从去年的“濒危”升级到了“极危”,生活在东北非洲的斯氏瞪羚、来自北极冻原带的红胸黑雁、埃及白兀鹫等则从“易危”升级到“濒危”。名录中唯一一个降级的是毛里求斯的回声鹦鹉,在保育人员的努力之下,这种极其稀有的鹦鹉近年的数量出现了回升,保护级别从“极危”降至了“濒危”。 人类生存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红色名录报告指出,物种的加速消失对人类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淡水鱼的锐减就令生活在乡村贫困地区的人民失去了食物来源和赖以维生的手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项目负

6、责人简斯马特表示:“我们的生活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保护物种终究是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繁衍委员会主席霍莉达布林女士认为,要挽救濒危动植物,仅靠环境保护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公众、企业、政府和决策者共同关注和行动,以保证生物多样性在未来仍能保持完整”。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物种保护级别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9类当中“极危”“濒危”和“易危”3个级别

7、统称“受威胁”。 全球变暖:濒临灭绝的极地动物(图)【字体:大 中 小】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来源:环球科学-摘要: 北极熊和企鹅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还有更多大型、绒毛或羽毛动物在地球冰冷的极地繁衍并茁壮成长。地球的极地环境接纳了一代又一代的植物和动物。而近来这些极地居民们却要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北极熊和企鹅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还有更多大型、绒毛或羽毛动物在地球冰冷的极地繁衍并茁壮成长。地球的极地环境接纳了一代又一代的植物和动物。而近来这些极地居民们却要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有些生物不依赖海面上漂浮的冰块捕获猎物;有些生物食谱比较广泛,可以吃多种食物生

8、存;有些生物则可以在较高温环境下繁衍。对于他们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也许是个好事。但是,不可否认,未来几年内,将会有一批生物因温度升高而走向灭绝。然而,学者们坚信,极地不会成为一个死区。那里仍会有生命存在,只是种类不同而已。 美国朱诺东南部阿拉斯加大学海洋生物学家布伦丹凯利说:“在不久的将来,极地生态系统将彻底改变。那里将会出现新的生物群,此生物群将与之前的生物群截然不同。 1 食底泥动物 阿拉斯加大学研究海象和海豹的海洋生物学家布伦丹凯利说:“海象,以及同海象一样以海底生物为食的生物,都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时代。” 到了春天,部分地区的海冰将会融化,海水里海藻数量增加。大部分海藻将会落入海底,成为蛤

9、和蟹的食物。 但是,如果春天来的比较早的话,海藻的茂盛期将与浮游动物(漂浮在海水里的微小动物)的大量增加同时发生。这样,浮游动物将会吃掉这些海藻。 阿拉斯加费尔班斯克大学,研究极地食物网的海洋生物学家博迪尔布鲁姆说:“在将来,这种情况将会出现普遍发生。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动物(如青鱼,小须鲸)数量将大量增加。但是,对于海底食泥哺乳动物(海象和灰鲸)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时代。” 2 坐坐鸭 海底食物减少也将导致另外一种动物数量减少眼镜绒鸭一种极地海鸭。(此图片来源于旅行图片展。不可替代:升温世界中的野生生命) 3 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北极熊(如图)、独角鲸和冠海豹都是对气候变化

10、非常敏感的极地哺乳动物。冠海豹和北极熊尤其面临险境,因为他们以海冰为栖息地。并且,北极熊(几乎单纯以海豹为食)和独角鲸(几乎只从一个海湾获取全部食物)饮食非常挑剔,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更多的麻烦。 4 海洋沙蚤 北极圈内,从海冰里也滋生出另外一条食物链。漂浮在北极海面上的海冰底部2厘米处,居住着几百种藻类和微小动物。他们寄居在海冰内截流的细小海水通道内。 片脚动物(如图),与沙蚤同类,生活在海冰下面的水中,并以海冰中微小生物为食。因为,这些片脚类动物单纯从海冰中获取食物,因此,温度升高将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如果片脚类动物面临生存威胁,其他动物也有同样的命运。片脚类动物在海洋生物链中,连接并支撑

11、着一些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鳕以片脚类动物为食,而鳕又是环斑海豹的食物,北极熊又以海斑海豹为食。布鲁姆说:“如果你看见一只北极熊,实际上你看见的是一条延续到微小生物的食物链。”5、美丽的浮游生物硅藻是单细胞藻类,它是南极半岛上生物链的底端。而南极半岛是地球上温度变暖最快的地区。自从1950年以来,那里的温度上升了3.4摄氏度。一些地区已经失去了40%的海冰。 海水取样显示,硅藻属正在减少。这对于以硅藻属为食的生物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坏消息。 此硅藻属链(如图)放大了600倍。透过硅壳,它们像灯光一样闪耀。 6、被捕杀的磷虾 磷虾,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甲壳类虾,也是许多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包括企鹅,海豹

12、,尤其是须鲸类。在过去30年内,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磷虾减少了80%,这严重影响了整个食物链的发展。休杜克洛说;“所有依赖海冰生存的生物数量都大大减少了,显然,磷虾是其中主要的物种。杜克洛来自美国麻州伍兹尔霍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生态系统中心,主要进行南极食物网的研究。 磷虾以硅藻属和其他一些依赖海冰生存的海藻为食。这也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随着温度升高,他们将生存在热的,至少可以说温暖的海水里了。随着磷虾数量的大量减少,樽海鞘可能就会大大增多。樽海鞘是一种胶状的,外形类似水母的动物,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其它的动物是以樽海鞘为食的。这也就是说,樽海鞘不能像磷虾一样,供养整个南极洲。 7、破冰雷

13、 阿德利企鹅(如图)和帝企鹅只能在有海冰的地方生存。一旦海冰消失,他们也将不复存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德利企鹅的数量已经减少了65%。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南极半岛,其他一些企鹅正在替代阿德利企鹅。颊带企鹅和凤冠企鹅擅长在陆地边上捕鱼,而不善在漂浮的海冰上捕食。但是在曾经仅有阿德利企鹅生存的地方,也出现了颊带企鹅和凤冠企鹅。 不久的将来,同样的命运也将发生在海豹身上。威德尔海豹大部分时间漂游在海冰下面,或者捕食,或者躲避追击。象海豹(如图)和软毛海豹则不必完全隐藏在海冰底下生存。然而海冰的消失,将剥夺他们的这种优势。 8、薄壳动物 当更多二氧化碳溶入大海,海水酸性就会增强。海水PH值的改变将影响到甲壳动物生成甲壳的能力。生活在南极海洋里的动物尤其面临这样的危险,因为他们的贝壳正在变得越来越薄。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南极海洋生态学家詹姆斯麦克林托克说:“地球上第一个因为海水酸性化而导致生物丧失甲壳的地方一定会是南极。” 图中所示为薄贝壳的帽贝螺,旁边是常见的南极海星。海星是海底的主要捕食者。(环球科学编译 曹丽敏)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