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59554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2页 共12页对浙江省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指导老师:何秋仙 作者:陈杭杰内容提要:本文从分析浙江省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入手,探讨公共投资的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比非公共投资小;在公共投资中,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产出弹性最大,公共基础设施次之,政府和国家机关的产出弹性基本不明显,而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作用由于时滞性以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低等原因,对当前经济增长的作用虽然优于政府和国家机关的作用,但其对当前整个经济的现实推动作用还极为有限。总体来说,我省财政公共投资

2、的乘数效应不明显,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与民间投资加大、经济增长加快没有显著的联系。因此,我省应该在积极推动、引导非公共投资的同时,逐步调整公共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促进公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卫支出,提升公共投资的产出绩效,真正发挥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关键词:浙江省 公共投资 非公共投资 经济增长 一、 引言西方主流经济学文献中对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 Public Capital)一般只是宽泛地把它界定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在美国公共投资一般按照最终用途将其划分为四类:一、教育投资;二、道路及高速公路投资;三、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四、公用事业投资。日本对公共

3、投资的定义则更为广泛。按照日本1967年所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日本的公共投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公社、公团、公库等政府团体,以及经营水道、交通、发电和医院等事业的地方公营企业的投资总和。而且日本还把公共投资分为行政投资和政府企业投资,其中行政投资根据投资的直接目的进一步分为生活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林水产投资、国土保全投资、其他投资等几个领域。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公共投资一般指公共部门投资经济主体预先垫支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资源(如各种实物),将其投入到经济活动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的一种行为 白冰,李文星: 公共投资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p6。这

4、里的公共投资主体指具备独立投资决策权的并承担相应投资责任的国家机构及其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它一般通过直接投资(垫支货币资本)和间接投资(以金融资产方式投资)两种投资方式来刺激社会生产能力增加。因此,在政府及其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中以更新和增加社会生产能力为主的生产性投资即是对公共投资的“有中国特色”的定义。虽然各国对公共投资的界定范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在理论界,对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却有基本一致的看法。比如在凯恩斯“投资乘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学派增长模型中均对公共投资促进经济效益有所阐述。一般认为公共投资具有三大效应:一、需求效应(Effec

5、t of demand),指公共投资作为国民经济最终需求组成之一的直接产出效应,具有加速、诱导和滞后产出的特征;二、汲水效应(Pump-priming effect),指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的引致和挤出作用,因此又称引致和挤出效应(Crowding-out and crowding-in effect);三、供给效应(Supply effect),指公共投资在增加资本存量的同时能扩大生产能力从而影响社会总供给 张中华,谢升峰: 西方公共投资效应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7。公共投资作为国家或政府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投资,它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分摊成

6、本,不仅直接地增加社会公共资本存量,而且通过为非公共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刺激非公共投资的增长。一般认为公共投资领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古典经济学的定义为国家安全、公共秩序与法律、公共工程与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等;第二个层次指经济的外部性、垄断、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信息不完全等;第三个层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所导致的市场失效的领域。因此,分析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意义,至少有:一、由于公共投资的功效具有二重性,即在供给的同时其实也扩大了消费,所以扩张本身就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积极意义;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论证了在实现资本积累方面,公共投资形成的公共资本存量具有生产性效应,公共投资通过其所形成

7、的公共资本来发挥其乘数效应;三、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一部分通过技术进步的作用体现,如教育和科技投资。然而在实证领域,由于地区、数据处理等方式的差异,专家们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只是在1989年阿肖尔(Aschauer)在说明美国公共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146%以后,各国政府才纷纷转而将资源用于基础产业(设施)的形成。其中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历史上日本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当时日本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但是异议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而在国内,大家对当前公共投资状况也意见颇多。有人认为公共投资过热,特别是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42%,对GDP的增长贡献

8、率接近60%,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但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财政中用于公共投资比例(2.6%)远低于发达国家,应加快公共投资步伐。特别是去年山东大学的刘国亮根据96年至今全国29个省的混合数据对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见表一),并得出了公共投资弹性比非公共投资弹性大,公共投资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的作用最大,社会服务项目的作用不明显,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项目的作用为负的结论。表一、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统计R20.925修正后的R20.921标准误差0.064项目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常数项2.19090.10520.83劳动力0.3490.0467.58

9、7非公共投资0.12140.0274.353公共基础设施0.2690.0455.955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0.0320.0271.20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0.18670.0523.582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0.0640.037-1.693然而作为一个针对全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暂且认为其合理)是否适用于各个省区,是否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投资决策,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于像浙江这样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处于全国前列而且民间投资异常活跃的省份,公共投资与非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孰大孰小我们认为对这个结论还是有待进一步验证的。鉴于理论与实证上的差异性以及从服务浙江经济发展着眼,因此结合我省近十年经济

10、发展概况对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是有积极的政策意义的,也许这也是把“地方政府的公共性投资结构与效率研究”作为2003年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的一个初衷吧。二、 浙江省公共投资概况无论是在政策制定上,还是实际操作中,作为一个国内经济大省,浙江在近几年始终重视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效应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从表二不难发现,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浙江经济自90年代中期已逐步呈现总供给过剩的特征,同时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并伴随着持续的物价总水平下降。到2002年为止,经济增长势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距离90年代时初期年均20%多的增长率还相距甚远。在此期间,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

11、效率的刺激总需求扩张的措施,包括配合中央政府所作的增加公务员收入等,同时浙江省根据自身实际,还同时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并大力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重大投资项目的同时,积极增加环保方面的支出,力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二、浙江省近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对比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增长率(%)1993年1909.4925.160066.21994年2666.8621.3100046.31995年3524.7915.4130030.31996年4146.0612.7160018.11997年4638.2411.01700

12、5.11998年4987.5010.1184811.71999年5364.8910.0185410.42000年6036.3411.0220718.92001年6748.1510.5276922.12002年7683.2712.3345824.9注:根据93-2002年各期浙江统计年鉴和浙江统计年报整理制成。表中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综观这些政策措施,我们不难从表二发现,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重要内容。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8.9%,2001年增长22.1%,2002年比2001年增长24.9%,2003年上半年度我省投资在制造业、公共

13、设施管理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共同拉动下,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3个百分点。再看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国家预算内投资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4.68%,所占比重略有下降,2001年比2000年大幅增加24.37%,但是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为4.2%。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看,通过持续扩大公共投资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虽然被赋予了极大期望,然而现实对经济的促动作用并不明显。从对表三和图一的观察可以发现,虽然我省的公共投资的绝对值及其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始终处于上升的势头,但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微乎其微。

14、特别明显的19972000年,当时政府试图利用公共投资把我省经济从疲软的宏观大环境中拉出,于是公共投资在总投资中比重迅速加大,特别是在200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90.5%。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再看一下这几年的总投资和经济增长情况:98-2000年总投资并未受公共投资的增加而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反而由于受非公共投资的下降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缓和趋势,同时伴随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低增长率(表二),这从一方面已经说明了我省的非公共投资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同时部分地说明了本文开头所述的论点应该不适用于我省。注:本图根据浙江统计年鉴1993-2002年各期数据制成表三、浙江省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变

15、化(19932002,%)行业年份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公共投资总计19931.1930.16414.0383.62410.4241.5641.5471.66565.781100.00019940.8570.14413.3252.8958.5872.3631.3441.44969.035100.000199505160.24813.7044.2045.8812.7611.1191.14270.425100.00019960.7230.13513.2282.0774.7612.1100.8251.50975.083100.00019970.3700.1

16、2113.4991.2144.4241.5420.5631.54476.724100.00019980.4790.07610.7960.6952.8171.2730.5640.60382.698100.00019990.6470.0346.9011.2062.3050.7620.4790.82687.019100.00020000.3160.0055.5210.4881.6610.3620.1950.89190.561100.00020010.3910.0068.2680.4431.8230.3320.5400.74787.450100.00020020.4930.00311.100.7781

17、.5540.2540.8321.43583.54100.000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19932002年各期,中国统计出版社.注:公共投资包括以下方面的投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下面将针对我省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具体研究,以期能找出我省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并为投资决策提供帮助。三、 理论模型因为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可能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所以在此我们利用应用最广泛的Cobb-Dougl

18、as生产函数,即C-D生产函数: 在此分别表示某地区产出水平、广义技术进步状态、固定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分别为产出的固定资本弹性和劳动力弹性。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因此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情况,。鉴于固定资本投入一般分为公共部门投资和私人部门投资两部分,因此把原来的生产函数适当改变,有: 其中,为私人部门投资或者非公共投资,为公共投资,为产出的公共投资弹性。所以在不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考虑到固定资本投资中的不同项目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证过程中,我们将公共投资项目细分,以估计具体项目的不同影响。同时为了使计算数据均匀化,因此下文采用人均指标而非总量指标对固定资本进行实证研究。 同

19、时考虑到实际私人投资投入到公共领域的比重相当小,因此本文将公共投资界定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进行的投资。四、实证模型及估计结果1、实证模型按照一般理论,一地区人均产出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投入、人均固定资本投入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我们在实证模型中也设计了这三个变量;同时根据浙江统计年鉴原有分类,把公共投资按照其不同性质作了重新归类:一、公共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

20、储和邮电通信业;二、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包括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三、教育与科技事业,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四、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变量n表示。因此,将理论模型直接转化为双对数模型进行估计,同时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以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故实证所用的具体估计模型为:式中,表示考察期人均GDP水平,为劳动力投入量,为人均非公共投资,为基期技术水平, 为不同类型的人均公共投资,n=1,2,3,4分别对应上述公共投资的四类项目,为残差项。2、数据的取得本文使用19932002年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数据估计人均公共投资及其细分项目各自对人均

21、产出的影响,所有的数据均来自浙江统计年鉴。各项指标说明如下:人均产出通过GDP与人口总数相除得到,GDP按当年价格计算。人均各项固定资产投入采用与人均GDP相同方法得到,但是固定资本形成额在用不变价计算时,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劳动力投入指标采用从业人员数量代替。表四、主要数据列表项目年份1993年44312615.89237.839137.402330.02430.21431.6001994年61492640.51375.839262.220644.30949.72260.4631995年80742621.47522.455358.3271069.73074.79783.7451996

22、年94552625.06719.761604.7251155.161114.599114.4951997年105152619.66802.605720.2481136.862131.920150.0081998年112472612.54852.4671181.9721316.832173.567127.7171999年120372625.17855.6291340.3621596.594213.997147.1462000年133092726.09925.2001475.1122068.117253.264125.1212001年146552796.651023.9131527.5932952

23、.608420.426168.3962002年165702835.411152.4161617.4723748.512579.463207.571注:2000-2002年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3、算法介绍为简洁起见,下面以两变量的线形回归模型:(i=1,2,3n)来说明对各个估计值的计算。其中误差项假定来自的正态变量。与应当满足: 求期望,近似得: 上式两端分别对求偏导数得到回归方程:用最小二乘估计(OLS)解方程得回归系数:其中分别是各个的平均数。再引进如下记号:记同时,残差 = 实际值 预测值 =显然残差是的合理估计,残差的平方和(记为SSE)自然提供了的离散信息,因此的估计为:,可从

24、中解出SSE,其中n-2 是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或者,根据SSE=SST-SSR解出SSE。所以,判别系数。但是为了检验新增添的变量是否确实对预测y有所帮助,故引入修正的 :(用于多元回归方程)。最后,还要对估计结果进行回归的检验和诊断。一、对的t检验。检验统计量为:。二、检验模型中误差项的独立性,即进行Durbin-Watson检验,(简称D-W检验)。建立检验统计量:,其中分母即为残差平方和SSE。至此,已将第4部分所得结果的算法思想全部描述,但是鉴于实际问题的多变量性及数据的复杂、庞大性,将难以用笔算计算,因此要说明的是表五、表六的数据均由统计软件EVIEWS求得。4、计算结果下面首先估

25、计不区分公共投资不同项目的方程,然后估计区分不同公共投资项目的方程。估计结果均列在表五、表六中。(a)不区分公共投资具体项目计算模型为:(方程一)。表五的结果表明,我省经济增长的最大一部分是由劳动力投入形成的,其产出弹性达到了0.4186,这一方面说明我省的产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占了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年来国内的民工流动大大促进了我省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从表中发现,我省的非公共投资要比公共投资更能推动我省经济的发展,它的产出弹性达到0.3323要高于公共投资0.249,更好的说明了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促进作用。因此可得出结论我省劳动力和非公共投资的投入是引起

26、人均GDP增长的重要因素,相反,公共投资的作用要小得多。表五、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程一)项目回归结果统计R20.9984修正的R20.9976标准误差0.0196DW统计量3.1697项目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常数项0.76610.60220.1662劳动力0.41860.45642.5048公共投资0.24900.068629.0489非公共投资0.33230.088918.7987(b)区分公共投资的具体项目 计算模型为:(方程二)表六的结果反映了将公共投资项目细分后不同项目对人均GDP增长的不同作用,其中我省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方面的投入对人均GDP的增长影响最大,这与政府在这方面投入

27、的迅速增长有一定关系(表四数据),而且证明了社会福利的提高对生产积极性的能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我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文化与经济同行”、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事业繁荣的建设文化大省的政策目标;其次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产出弹性为0.0916,与全国整体产出弹性相比偏小;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出人意料地竟只位居第三,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政府机构投入的影响最小又在情理之中,这也为政府职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提供了依据。然而,公共项目四分项之和仍然不及非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这更加证明了我省非公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了重要位置,它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了我省人均GDP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

28、的提高,是我省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表六、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程二)项目回归结果统计R20.9986修正后的R20.9957标准误差0.0265DW统计量3.5220项目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常数项4.536410.08410.4499劳动力0.39720.47811.0129非公共投资0.35270.043218.7987公共基础设施0.09160.031214.1915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0.16430.050611.667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0.07420.032414.1119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0.01070.07409.3126四、 结论与建议 一、改变公共投资结构,调整政府部门职能

29、,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由实证结果我们不难发现:(1)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巨大产出作用说明了我省居民在富起来之后对社会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的极大渴望与需求,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关于社会需要的阐述,这就促使政府要以先进文化为代表,积极推动我省的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提升全省人民的政治文化素质;(2)表六中所反映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产出弹性小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教育、科学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有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同时我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比较低;而且企校直接合作,进行科技研发也是影响公共投资在科技方面的产出弹性较小的一大原因;(3)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中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产出弹性

30、最小的实际,政府也应该切实转变作风,按照“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的方针,积极培育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同时弱化政府自身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二、公共投资与企业自身投资相结合,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当前公共投资在我省还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与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大投入是不相符的。虽然有人会说,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公共投资累积规模的扩大将导致边际增长率的下降,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在数量上并不明显的原因。然而对于浙江经济来说,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虽然我省的经济呈现的是一种“千家万户办企业

31、、千辛万苦搞经营、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的波澜壮阔的局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期,在国内各省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也始终稳居前列,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已经发挥殆尽。相反,我省的事实是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对我省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小而散的,而且由于管理者素质的限制,缺乏对企业产品进行深层次的提高,经济增长还处在依靠劳动力为主的低水平增长方式上从而导致大部分企业虽然发展时间很长,但不屑于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劳动密集型始终是我省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特征。 因此,从拉动浙江经济深层次发展来看,依靠

32、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是保持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大胆尝试创新融资方式,有效启动多方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的财力规模始终是有限的,而且利用这种资本过多地干预市场也并非是拉动经济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依靠公共投资的引致效应吸引其他资本进入公共投资领域也许是最有效率的投资方式。以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合作为例(图二),我们发现同样数量的产出Q1既可以由O1 也可以由O2得到,很明显最小成本的组合是来自政府投资的A2和来自民间的投资B2。注:本图由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制成由此可以发现,公共投资与其他投资方式并不是

33、互替的,而是互补的,即是说多种投资方式的协作的结果是“双赢”。因为政府在投入最小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相同的投资效果,并能有效启动其他投资;而对于浙江大量的剩余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投资领域也是充分加强资本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而这种协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像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TOT(移交经营再移交)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引用的融资方式,不但可以扩大外部资本的参与程度,还能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 总之,在我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是一股绝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明显大于公共投资。因此,我省在未来的经济工作中将有两个重点:其一是调整公共投资的投资结构与领域,发挥公

34、共投资应有的功效;其二,作好非公有经济的引导者,使它们沿着技术密集型道路前进,提高企业、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Raymond G.Batina : On the long run effect of public captital on aggregate output:Estin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Empirical Economics,19992David Alan Aschauer,: Do states optimite? 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Annal

35、s of Regiional Science 20003Stefan Mittnik,Thorston Neuman: Dynamic effects of public investment :vector antoregressiveevidence from six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mpirical Economics 20014David Aschauer: 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3,1989a 5Etsuro shioji: Public

36、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A Convergence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16H.Fisher,J.Turnovsky: Public investment,congestion and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The Economic Journal,108(March).7Willian Easterly ,Sergio Rebelo: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

37、9938乔治 G 贾奇等: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实践引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5。9施锡铨,范正绮: 数据分析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10。10赵卫亚: 计量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11于俊年: 计量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1。12何晓群: 回归分析与经济数据建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3白冰,李文星: 公共投资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14张中华: 中国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 15大卫.N.海曼: 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6邓子基,邱华炳: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迈克尔 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18张中华,谢升峰: 西方公共投资效应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7。19刘国亮: 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改革,2002,4。20许云霄,米君利: 谈我国公共投资的有效边界,生产力研究,2002,1。21何国华: 扩大政府投资 有效启动经济,投资研究,199922林家彬:地区政策与公共投资和地区开发金融,城市金融论坛,1996,3。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