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7555803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参考 课题名称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3.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

2、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并通过这一资料的搜集过程,使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2.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学习进行历史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无论什么党派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的权利的合理实现。同时,通过学习,感受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历程,加深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3、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难点:历代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该要求学生了解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教学、学法讲解法、讲读法、开放式教学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一: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是我国惟一连任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人称她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有人称她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足迹一:1954年,申纪兰以一个农民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年她25岁。在这次会议上,她感到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因为他是大救星。为了表

4、达这一神圣的愿望,每天晚上她都要认真练习画圈圈,她决心一定要在毛泽东的名字下,把圈画得大大的,圆圆的。申纪兰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讨论了宪法、第一个五年计划等许多国家大事,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人。我投了毛主席一票!人代会一结束,中国就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请思考:当时人民代表通过什么机构行使国家权力?这体现了什么原则?答: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的权力。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情景导入二:1956年的秋天,申纪兰和村里的妇女同胞们放下农活,集聚在社里的礼堂里听着广播因为这几天,中共“八大”正在召开,当时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刘少奇作政府工作报

5、告毛泽东和董必武也都在会上做了发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中共八大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怎样的探索?一、中共八大队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1、背景:(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途径:“三大改造”(1953至1956年底);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2次历史性转变,即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2、召开:1956年9月,北京3、内容:(1)依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2)任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4、中共八大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情景导入三:但是,八大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倾错误,八大的正确路线未能坚持下去。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申纪兰在1968年的见闻:1968年,又是一个秋天,一天申纪兰在看报时看到一条极不正常的消息:中共第八届扩大十二中全会批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作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这一决定让申纪兰百思不得其解,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撤职罢免了?为什

7、么申纪兰会百思不得其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中国政治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破坏。二、十年“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1、背景:(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 (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利用;(3)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发动:(1)标志:两次会议(原因:两份文件成为了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央文革小组成为了文革指挥机构)3、过程:(1)社会领域:“红卫兵运动”(1966年夏)(2)政治领域: “一月风暴”:概况:上海夺权(1967年)全国、全行业夺权全国空前动乱;实质:否

8、认和取代党政领导。4、破坏:(1)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思考:为什么说“革委”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一次重大倒退? 没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结合人大的职能)“革委”的性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这一体制取消了一切分工,与管理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2)人民代表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结合下图分析)(3)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结合下图分析)5、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注意:“文革”是以“革命”的名

9、义进行的,但实际上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也不能说“文革”是一场反革命。因为它始终是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决议公开号召、发动和进行的,而且从总体上说,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都没有改变)6、教训:(1)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情景导入四: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十年文革结束。随后在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转机。例如,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召开的各届人代会,申纪兰便神采飞扬。她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体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三、历史的伟大转折1、背景:(1)必要性:“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2)可能性: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成为了全会的主题报告。2、内容:(1)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

11、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得罪重要成果。(4)经济: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3、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一个新的时代。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提出: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内容: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结合教材73页“资料卡片”,说明改革的必要性)(3)意义:奠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调。2、修改宪法:“1982年宪法”(1)内容

12、:继承:重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A.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管理体制等规定作出重大调整。(2)意义: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原因:将国家的根本任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在法律上杜绝了类似于“文革“这种事件的发生)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1)原因:产生于计划时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2)步骤: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A、依法治国:a、内涵: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b、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B、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权力严格按照既定的法律规范运作的一种国家形态,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态。确立: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正式将依法治国的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4、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特点:以宪法为核心;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