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386045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5页 共15页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搞活国有企业,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广大企业切实采取了不少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总体看,国有企业改革成绩非常显著,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的状况有所改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国有股份“一股独大”的现象仍旧存在于大多数国有企业,影响了企业活力的进一步增长,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走股权多元化的道路,是树立社会 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构建法人管理构造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我国在经济体制变革转轨过程中,应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变革,特别是产权构造的调整。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股权多元化是一个非常重

2、要和现实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存亡,还关系到我国经济改革的成败。关键词:国有企业 一股独大 股权多元化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order to enlive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s well as the enterprise earnestly take a lot of measures to do a lot of work. On the whole, reform of state-own

3、ed enterprise achievement is remarkable,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not living conditions change,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ability strengthens continuously. But state-owned shares a stream of single big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in mos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impact of the enterprise

4、vitality and hinder the further growth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go equity diversified road, is to establish social market economy microcosmic, constructing legal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evitable choice. Our country in

5、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ransition process, should constantly promot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especially the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djustment. Take whatever means equity divers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problems,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of a business, but also

6、relates to the success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Keywor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 stream of single big Equity diversified 目录引言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一)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二)国有企业的未来出路二、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可行性(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二)股权多元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三)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施方法(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战略意义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的实践(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成效(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的问题及解

7、决措施四、结论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引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并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上述经济理论的确立,具有重大而

8、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但使我们大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更新的传统的、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还为我们以后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近年来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造的主流,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在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股份制企业的良好运营机制难以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股权结构问题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大阻碍。 通过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国有股“一股独大”阻碍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导致国

9、有公司的市场活力降低,影响了国有公司的壮大再发展。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有企业走股权多元化道路势在必行。通过股权结构多元化能够让国有企业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增强公有制的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并且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可以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有利于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从而达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同时股权结构多元化也是是构建有效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一)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问题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实现了向市场主体的转变。这

10、一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至1984年9月。这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这一阶段,在计划制定、产品销售、利润留存等方面,政府给企业下放了一些权力,特别是实行了企业留利制度,使国有企业在发展生产、改善职工集体福利和奖励职工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财力,增强了企业活力。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到1986年底。这是实行以承包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的阶段。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一阶段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强调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多数企业采取了承包经营的方式,承包的形

11、式多种多样:一些小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少数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试点。通过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3年底。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思路是:强调企业改革的重点必须从扩权让利转到转换企业机制的轨道上来。具体做法仍然是强调完善承包制。因而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企业法实施条例,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机制条例,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同时,随着指令性计划的减少和价格的不断放开,不少国有企业被推入了市场,按照市场法则进行经营。 第四阶段: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企业改革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

12、。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改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要以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明确责权、加强企业管理为核心,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

13、市场经济新体制创造基础。与此同时,全国人大还颁布了公司法,这标志着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的新阶段。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机制转换,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30年来,体制的不断变革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屡创新高。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

14、业集团不断涌现。实践证明,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好,国有经济一定能够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在经过几个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过的国有企业呈现出一下几大点的现状:1、基本建立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政企分离。2、基本上完善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3、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4、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5、国有企业的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6、国有企业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7、国有资本

15、的监督力度得以加强。8、实现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资本来源。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有企业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出现和积累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上权责问题。虽然几年的改革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政企分离,但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离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离还有一定距离,政府和企业相互限制,干涉冲突的事件比比皆是。在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与完善公司治理,建立适应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权力制衡”机制等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不利于刺激劳动的积极性;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国有

16、经济的盘子,造成诸多问题;国有股“一股独大”,给公司有效的治理机构的建立造成了严重障碍。(二)国有企业的未来出路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并不会导致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削弱,也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股权结构的优化,可以大大增强企业活力,从而也有助于投入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活力,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力,达到现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股权多元化可以让企业拥有多个股东,充分吸收社会各方资金,有利于企业的筹资,降低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企业中各股东形成一种相互制衡,避免了一个股东的独裁,使企业决策在民主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了决策水平,减少了决策失

17、误,加强了企业内部监督和约束,消减了企业内部腐败,维护大部分股东和企业的利益。并且股权的多元化往往企业职工也会成为企业股东,能够让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调动其积极性。因此改变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必须走股权多元化的道路。二、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可行性(一)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革的理论依据 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权结构单一情况下,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的股份公司理论 单个资本数量有限与有效生产所需最低资本额不断提高的矛盾是股份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某些生产部门由于所需资本的最低限额不足,国家不得不对这些私

18、人企业进行补助,这就促使某些享有合法垄断权的企业的形成,这些由过去独资性质的私人企业转化为国家投资与私人资本合股或私人资本之间合股经营的企业,这就是现代股份企业的前驱。对此,马克思写道:“单个的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要蛹化为资本家而必须握有的最低限度价值额,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是不同的,而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内,也由于它们的特殊的技术条件而各不相同。还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额的资本就不是在单个人手中所能找到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引起国家对私人的补助另一方面,促使对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法垄断权的公司的形成,这种公司就是现代股份公司的前驱。”(注

1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343.)马克思对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分析被看作是对私有产权改革的最早的理论阐述,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尚处于发展阶段的股份公司予以极大的关注。他以其经典的资本分析理论进行研究和把握。他认为:“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他主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不断的社会化。马克思的思想突出了股份公司使其资本和生产属性发生了变化,私人资本变为社会资本,私人性生产转变为社会生产。 2、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是: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

20、一定行为的权力。因此,经济分析的首要任务界定产权,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做什么,然后通过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总产品的最大化。1960科斯发表了著名的论社会成本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科斯认为,只要交易界区清晰,交易成本就不存在,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传统微观经济学和标准福利经济学所描述的市场机制就是充分有效的,经济当事人相互间的纠纷便可以通过一般的市场交易得到有效解决,外在性也就根治了。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思想:只要产权界区不清,交易成本不为零,市场机制就会由于外在性的存在而失灵。所以,经济学的任务首先是分析产权,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取决于产权界区的清晰度。 最近三、四十年来出现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对现代企业

21、的产权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建立了系统的产权经济学理论。科斯()被看作是现代产权关系研究的鼻祖。他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把产权关系纳入了经济学体系,从交易费用角度考察了产权问题,即整个产权理论从头到尾贯穿或隐藏着交易费用理论(张军,1994)。他认为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对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通过产权界定变更和结构安排,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改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科斯的这一产权理论被人称作“科斯定理”。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详细地论证了企业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安排,他们认为,企业产权结构就是为了克服内部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协作群生产的偷懒和搭便车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安排

22、。只有生产要素非同属于企业主人的情况下,才能减少和消除其他因素(如劳动力)的偷懒动机。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就必须在产权的结构上制造一种监督装配。他们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协作群生产假说”。3、现代产权制度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产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任务,并从理论和政策上做了阐述。产权是适应现代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一般认为,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者财产权利,是以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让渡权等权利。产权具有独立性、排他性、流

23、动性、可分性等基本特征。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现代产权制度则是与和现代市场经济(股份制经济出现是主要标志)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归属清晰,即各类财产所有权的具体所有者明确并为相关法律法规所清晰界定;权责明确,即产权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保护严格,即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完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流转顺畅,即各类产权以谋求收益最大化为目的,依法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有效经营。 产权和所有制有密切关系又不完全相同,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产权和所有制的区别在于:同一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产权制

24、度;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实质上是通过保证和强化收益权来弱化传统的所有权或归属权。将财产权分离为多种功能,不同产权主体分别支配相应的权利,不仅可以发挥财产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增值功能,而且可以为所有人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收益。 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理论,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落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可见,上述理论研究都表明,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这些理论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现代企业产权关系为背景,为分析中国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二)股权多元化改革面

25、临的主要问题1、政府的干预和非适度介入。政府仍旧不放弃对企业的管理权,企业机构人员仍由政府任免。为了本地区的利益,寻找借口阻碍或限制国有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资产重组与联合。2、对科学技术重视不足,尚未有技术入股。3、观念尚未彻底转变,改革意识不强。一是在实施股权多元化的过程中,有些主管部门和企业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对企业的改组和改制缺乏积极性:二是条块分割、本位主义及局部思想依然存在,导致根据市场规律原本可以联合的企业联合不起来,原本应被兼并或破产的企业无法实施兼并或破产;三是在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重改制,轻管理”的思想倾向,以改革代替管理。未能以产权改革为契机加强各项

26、基础管理、促进企业的全面改革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配套改革政策未跟上,具体操作存在一定难度。企业管理机构或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置国家政策不顾,阻碍了股权多元化的实施,政府部门之间工作交叉矛盾突出,国有股权流动和置换困难,影响了改革效率。5、富余人员分流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富余分流出的职工面临生活和再就业的压力。6、缺乏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与发展所需的真正人才。国有股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缺乏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人才,面对股权多元化改革后的企业组织新形式。缺乏懂操作懂经营的管理人才。(三)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施方法1、制定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总体战略,培植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

27、名牌产品,从总体上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其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资本需要进入或退出的领域及其比重;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操作主题确定及其操作程序;国有产权转让收入的集中管理及使用原则;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及注资渠道;调整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和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的具体方案等。2、转变政府职能,使政企真正分开。将政府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的作用定位于提供各种配套改革措施,消除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障碍,为企业改革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和规范的运行机制提供支持、监督和服务。3、完善各项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市场法规建设及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工作,规范市场行为

28、和国有资产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和置换。三是改革现行财税体制,使征税权与产权分开;四是改革现行金融体制,改变银行信贷切块分配体制,按照效益原则、偿债能力原则,规模投资原则重新建立新的借贷体制。4、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不仅可以通过变更或重组国有产权的方式,如股权合作制、股份制等,也可以通过不涉及国有产权变更的方式,如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等,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也可以通过财政筹资、银行贷款、股票发行上市、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等形式

29、来筹集。5、针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培养一大批懂管理、懂科学、懂经济、懂法规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充实到进行改革的国有企业及各行业等形式主管部门和政府机构去,为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提供必需的人才。6、全面向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转让国有股份。转让对象包括外资、法人、民营企业、企业高管层、流通股股东等。7、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这一方式可以使企业广泛吸收社会战略投资者的资金及社会公众的资金和各种基金,是一种实现股权多元化的较好形式,但由于我国对股票上市交易目前仍然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因此,采取这一方式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做到的,但是,今后随着上市交易备案登记制的实行,更多的企业都将会有

30、这种机会。(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战略意义1、股权多元化有利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动经济发展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要求企业将国有股权转让给非国有经济成分,与此同时,国家可以利用退出的国有资本来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控制,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股权结构多元化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使既定的国有资本可以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将更多的社会资本纳入国有经济的分工体系,从而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公司治理取决于股权结构。

31、只有股权结构合理才能从总体上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一套制度安排,通过这些制度安排来协调公司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解决他之间现有的和潜在的利益冲突。正是因为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的股权结构多元化不够理想,所以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由之路。股权结构多元化可以避免企业决策中的“一言堂”,建立起股东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休戚与共、相互制衡的机制,使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化。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建立起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走股权多元化道

32、路,形成众多的股东,使不同的股东之间以及股东和经营者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才可以真正实现股东之间、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衡,从而建立具有相互制衡作用的公司法人治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的实践(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成效西安第一印刷厂创建于1951年,属于国有中型印刷企业,拥有总资产9782万元,职工700人。该厂以“先人一步”的大胆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996年10月,西安市委、是政府将西安第一印刷厂确认为全市国有中小型股份合作制改造的重点企业。经过三个月的女里,该厂合理处置了国有资产,完成了产权主体转换,并于1997年元月以股份合作制企业挂牌运营。

33、具体做法包括:(1)先由国资局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核实和评估,再由财政局对企业多年来形成的坏账、呆账、及财产损失进行核销,最后确定国有经营性净资产为1139万元,由全体职工出资一次性买断;对非经营性资产如职工住宅由改制后的企业代管;企业占用的国有土地暂按现行办法由企业使用;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按人均8000元,养老保险金按10年计算,一次性的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688万元由企业代管,按时发放给离退休职工;企业改制前的银行贷款4900万元,由改制后的企业负担,避免债务悬空。(2)企业职工实行全员入股,按照“按份持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按职务高低、责任大小拉开档次;其股份可依照章

34、程的规定在企业内部赠予与转让。(3)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工资是劳动报酬,全部进入成本;红利是股金增值,在税后利润中分配;年终按股东持股比例分享或分担盈亏。(4)实行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厂长层组成的企业管理机构,形成了权力机构、经营机构、监管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机制。改制后的两年来,企业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职工关心企业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34.41万元,利税1111万元,比改制前的1996年分别整长了7.6%和36.83%,实现每股红利50.3%的高额报酬。1998年

35、,在金融风暴的不利条件下,企业全年仍实现了销售收入8154万元、利税1217万元的良好业绩。(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改变思想观念是改革的重要保证。西安第一印刷厂的领导班子深深懂得:企业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持续发展。西安第一印刷厂的领导班子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的指示,分析了厂子条件,认为实行股份合作制是改革深化,使企业成为真正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搞活企业的一条好路子。2、政府的支持是改革的重要条件。西安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把西安第一印刷厂作为西安市试行股份合作制试的重点单位,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了改革阻力。3、转变企

36、业机制,妥善安排职工安置问题。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从根本上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企业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失灵的问题。四、结论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控股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必须积极而慎重的加以处理。既要反对消极观望,防止贻误股权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降低国有资产流动的机会收益,也要避免草率从事,导致公共资产向少数人流失,造成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股权多元化的过程要求国有股的流动和交易,这就可能给蚕食和鲸吞公共资产带来了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能因为有可能出现流失而不积极进行股权调整,也不能简单动机以价格高低来判断是否流失。而必须建立

37、严密的组织,规定严格的秩序和规则以及尽量利用竞争性市场的力量,尽可能防止流失的发生。(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推行股权多元化的必要性。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直将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股权结构的调整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推进这项改革我们必须要总结以往的改革经验教训,从思想上彻底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同时,要培养适应多元化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二)要大胆引入非国有股份,大力培养多元化的主体。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单一国家投资,单一固有股权结构。因此,要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必须引入非国有股份,例如;外资、民营企业、个人等等。从而建立起企业的合理治理结构,促进股权多元化。同时,

38、我们要设计出国有资本退出的比重,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既要防止国有股的“一言堂”,又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三)股权多元还改革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1、要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股权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将政企彻底分离,政府不能直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而是从中起一个监督作用。2、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改革必然会分流出一部分富余人员,其生活压力必然会增大,这就需要社会保障制度为股权结构给个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妥善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主要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2 钱伟荣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M财

39、会通讯,2003,1,第1期3吴敬琏股份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4 沈志渔.走出困境: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探析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5 黎伟.转型经济中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变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5,26 孙永祥.所有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研究,2001(1)45-537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48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20009 秦瑞林.国有企业改革破难题:文化的缺陷与重构.J.改革与发展.1999.1010 胡一帆,宋敏,郑红亮.所有制结构改革对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

40、学,2006(6):50-6411 刘小玄,李利英企业产权变革的效率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2):4-1612 张卓元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新突破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313Mehran.H.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ructure,Ownership,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vol.3814Harold Demeset&Villalong.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1,vol.7黄速建 国企改革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