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影响之研究》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7308771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影响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影响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影响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影响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影响之研究》(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 要生活中,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二者都深刻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幼儿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利社会行为与其家庭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即如果父母对幼儿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便有利于其利社会行为发展,相反地,而若父母采取溺爱、放任、专制的教养方式,则会造成幼儿具有侵犯性、独立性差、不遵守规则等不良品质的出现,从而不利于幼儿的利社会行为乃至全身心的发展。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利社会行为AbstractIn real life, children grow up is the first p

2、lace was the first teacher family of parents, their growth environment in family life with real influence from parents, so children can form good prof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y of social behavior and their parents, which requires the young parents actively to improve their own education idea,

3、thus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need to take scientific breed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aid effects in growth for the future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ay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behavior is very big,

4、parents democratic parenting is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and parents spoil indulge authoritarian parenting can lead to poor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intrusive weak independence dont follow the social rules such as bad quality, bad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soc

5、ial behavior Key words:Families; Parenting style; Young children; Pro-social behavior目 录引 言5一、文献综述5(一)概念界定51.幼儿期的界定52.教养方式53.利社会行为5(二)研究意义61.理论意义62.现实意义6二、研究设计6(一)访谈对象6(二)访谈工具71.访谈内容的拟定72.访谈编码73.访谈内容7(三)访谈流程8三、研究结果9(一)个案的利社会与非利社会行为表现分析91.分享92.合作103.帮助114.性格115.日常行为表现126.行为一致性13(二)父母教养态度对幼儿利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

6、141.总体教养观142.请您眼中的孩子153.对孩子积极行为的引导164.对孩子消极行为的反应175.对孩子的陪伴196.自我反思19四、分析与讨论20五、结论与建议22(一)结论22(二)建议221.充分了解儿童社会行为在其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222.尊重和理解幼儿,提倡民主的教养方式233.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24致 谢24参 考 文 献25附录26引 言利社会行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其成长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幼儿的利社会行为一般是指幼儿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一、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1.幼儿期的界定“幼儿期”是指幼儿从3岁到6岁这一时期。2

7、.教养方式“教养方式”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由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即“Parenting style”这一概念。在我国,我们对这一概念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翻译,诸如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养育方式、育儿方式等等。3.利社会行为“利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利,却不求回馈的一种社会行为(Eisenberg,1992)。对于这一概念,通常有以下界定:1. 愿意信任他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 愿意遵守社会和集体规范,维护社会秩序;3.愿意为他人着想,愿意付出和给予表现出利他主义;4. 愿意在亲密关系中表达真实的自我,而不隐藏它利社会行为通常源于对社会关系的信念、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

8、义本研究通过对儿童的利社会行为,和他们的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探索最有利于孩子的利社会行为发展的父母教养方式,希望能丰富国内研究对儿童的社会理论,丰富的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2.现实意义探讨儿童利社会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儿童利社会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利社会行为的发展,以揭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儿童利社会行为的发展。同时,针对目前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一现状,为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建议,使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研

9、究设计为能深入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社会行为的影响,采取半节构式访谈作为本研究主要的研究设计方法。关于本研究的访谈对象、访谈工具以及访谈程序,说明如下。(一)访谈对象本着真实、有效的原则,结合实际性、可操作性与部分不可抗力(地域、疫情等),研究者选择居住地所在行政区(洛阳市涧西区)的一所私立幼儿园,同时也是研究者实习期间的实习单位之一洛阳市“贝贝幼儿园”。通过该园所教师的协助,选取适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者以理论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先和两位带班老师沟通讨论有关利社会行为的内涵,以帮助教师评估并选取符合利社会行为特征的两位幼儿。同时,另外在选取较不符合力社会行为特征的两位幼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

10、计以这四位幼儿家长作为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二)访谈工具1.访谈内容的拟定 将本研究的两个研究对象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利社会行为,作为访谈的切入点,并围绕之分别进行访谈问题的拟定。2.访谈编码表1 编码符号表符号代表意义访访谈A利社会幼儿的家长B一般幼儿的家长0228访谈月份日期男/女访谈家长性别访A1-0228女2月28日访谈的第一位利社会幼儿女性家长访B2-0304男3月4日访谈的第二位一般幼儿男性家长3.访谈内容本次半节构访谈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共24点,以下为部分访谈内容。详细访谈内容,请见附录。第一部分1. 请说说您的教养观,并描述一下您们的亲子关系。2. 请说一说您眼中的孩子。3. 作为家

11、长,您认为您在教育孩子上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第二部分4. 您的孩子是否能与同伴分享玩具?5. 您的孩子是否曾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享给您们或同伴?6.上述行为中,哪些是您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您知道他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吗?(三)访谈流程本研究中对父母(监护人)所作访谈以半节构的形式进行,同时,根据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回答,适当地进行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延申。全部访谈通过录音笔记录,访谈结束后将音频转换为文字资料以进行归纳、分析。1. 与洛阳市“贝贝幼儿园”取得联系。2. 请实习时所在班级中的两位老师选出班上五位她们所认为班上利社会行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五位小朋友。3. 在班级老师的帮助下与这五位小朋

12、友的家长(监护人)取得联系,并确认他们参与访谈的意愿。4.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原因,访谈采用电话形式)与五个家庭约定访谈时间。5. 通过打电话与五个家庭分别进行访谈,并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对通话进行录音,并做访谈记录。6. 对访谈记录与访谈录音文件进行归纳、整理。三、研究结果(一)个案的利社会与非利社会行为表现分析 本研究对于幼儿利社会行为的表现,按分享、合作、帮助、性格、日常行为表现、行为一致性六个层面进行分析。兹将结果分述如下:1.分享(1)您的孩子是否能与同伴分享玩具?访A1-0228女:我和孩子的父亲在幼儿园老师那里了解到,朱天昊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当中人缘比较好,朋友多,能够与其他小朋友

13、分享玩具和书本,别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和他玩。访A2-0229女:听班上老师说,方汇彤很喜欢在表演区玩,每次都会早早的选好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如果这个时候有别的孩子也想穿,她都会大方地把衣服给别的同学穿,很少和别的孩子起冲突。访B1-0302女:孩子比较内向,所以在班上还是很随和的。据老师讲一般玩玩具的时间她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如果有小朋友想玩她的玩具,她也会分给其他小朋友。访B2-0304男:很少会,多数时候都是孩子去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2)您的孩子是否曾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享给您们或同伴?访A1-0228女: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朋友也有很多,回家后经常会和我讲幼儿园的事。记得有一天,孩子拿回来一包

14、橡皮糖给我吃,说这是班上老师奖励他的。访A2-0229女:孩子很喜欢把自己喜欢吃的饼干带到幼儿园,尽管老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但是她还是会偷偷往自己书包里塞一些零食在放学时拿给关系好的小朋友。访B1-0302女:没有见到过孩子给我们东西吃,她经常吃饭的时候吃不完把饭剩在碗里,为此我也经常说她。访B2-0304男:没有见到过。归纳分析:从这些家长的叙述中可以发现,小朋友的分享行为主要围绕幼儿园里和自己关系好的伙伴,A组的两位小朋友都能够很大方、自然地与同伴进行分享,偶尔会与家人分享;B1小朋友在幼儿园中与A组表现出的分享行为水平较为接近,但缺乏主动性。而B2小朋友的行为与A组的表现恰恰相反,不但不

15、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在与本研究相关的领域文献中可以了解到,早期与重要他人的互动关系是关爱、温暖的,倾向认为外在的环境也是友善的、可靠的,进而展现正向的利社会行为,反之则否。我们不妨把目光聚集在A组两位小朋友,可以发现,这与本研究访谈结果也不谋而合正是在这两个家庭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早期与家人的互动关系是温暖、关爱的,使得她们产生对同伴友善的交往倾向,进而出现A组两位小朋友表现出同年龄段较高的利社会行为水平的情况。2.合作您的孩子是否能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达成某些目标(如表演、积木搭建等)?访A1-0228女:朱天昊在一切集体活动或游戏中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与其他小朋

16、友一起完成任务。访A2-0229女:方汇彤是班长,会帮助老师维持班上地纪律。访B1-0302女:李梓薇不是很喜欢表演节目,班上的主班老师说因为她个子比较高,经常想请她当一些节目的主持人,但是她都不是很情愿。但是幼儿园每个班轮流的礼仪小标兵她还是愿意参加的。访B2-0304男:很少,幼儿园很多集体表演的活动孩子要么不愿意参加,要么总是捣乱,扰乱纪律。归纳分析:A组的两位家长都表示,他们的小朋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都能与老师、小朋友积极合作,对幼儿园内各种集体活动的适应性都较好。B组的两位家长表示他们的小朋友整体对集体活动意愿较低,在日常游戏活动中不与班上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3.帮助在家庭生活中,您的

17、孩子是否对您提供过帮助?访A1-0228女:在家中有时候饭后朱天昊会过来提出帮我洗碗,虽然孩子还小洗不干净,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地让孩子来试一试。访A2-0229女:印象中没有过,基本所有事情都是由我包办的。访B1-0302女:没有让孩子做过什么事,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事都没法自理更别说来帮助我们了。访B2-0304男:印象中没有。归纳分析:从家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四位小朋友的“帮助”行为总体出现较少。A1小朋友是唯一曾出现对家长的帮助行为的对象,A2家长因为会包办家务,孩子也没有过对家长提出帮助的意愿的表达。B组小朋友自自理能力较为欠缺,同样没有过帮助行为。4.性格您的孩子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8、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其和同伴的交往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访A1-0228女:开朗、合群。朱天昊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当中人缘比较好,朋友多,别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和他玩。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不会打骂小朋友,并且常常会让着别的小朋友。值得一提的是,朱天昊对家长及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十分地在意。访A2-0229女:虽然在家有时候有点任性、娇气,但大体上还是非常优秀的。我觉得这些特点使她在和小朋友交往时更加自信,但也会担心她的任性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访B1-0302女:我们孩子最大地特点就是内向,整个人非常含蓄。访B2-0304男:我家孩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调皮,经常被告装把别人家的孩子带坏。归纳分析:从家长的叙述中,我

19、们可以看出利社会行为表现较好的A组小朋友都较为开朗、合群,在幼儿园有着较多的朋友;利社会行为表现较差的B组小朋友则不同B1小朋友十分内向,B2小朋友过于调皮。5.日常行为表现(1)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您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您知道他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吗?访A1-0228女:朱天昊小朋友的生活习惯较好,能够坚持早晚刷牙洗脸、饭前便后会主动洗手,每天早上没有赖床的习惯,晚上睡觉也能够按时睡觉。访A2-0229女:在幼儿园会经常对其他小朋友“发号施令”,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课堂上,经常帮助老师去提醒不听话的孩子,但是她自己偶尔会给老师打小报告。很想成为一个小领导,梦想像爸爸一样让别人都听她的话。访B1-

20、0302女:她很少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或是和亲戚朋友打招呼这些的。可她话虽不多,但是大人问她什么她有时也都知道。访B2-0304男:拆别的小朋友玩具、吃饭时间站在椅子上、不听老师话乱跑孩子可能太坐不住了。(2)您的孩子是否会主动和您的朋友或亲戚打招呼?访A1-0228女:平时带孩子外出见到亲戚朋友,我会告诉孩子:这是XX阿姨。久而久之孩子再见到好友都会主动问好,打招呼。访A2-0229女:会的,孩子蛮开朗的,遇到我们大人的朋友同事,只要是她认识的都会主动去打招呼。访B1-0302女:如果是见到爷爷奶奶,她还是会挺开心地去打招呼,但如果是我们的一些同事朋友,就要我们让她打招呼她才会开口。

21、访B2-0304男:如果是自己家里亲戚孩子会打招呼的,如果是对他来说比较陌生的人就很少会。归纳分析:在与四位家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A组小朋友在生活中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遵守家中、幼儿园中的规则,会主动与认识的亲朋好友打招呼。B组小朋友在家中自理能力较差,特别地,B2小朋友还会无视幼儿园中的规则。但B组小朋友也会像A组小朋友一样与亲戚打招呼,但对于陌生人的态度较为冷漠,需要家长提醒。6.行为一致性您的孩子在家中时,与他(她)在幼儿园时的表现是否有任何差异?请说明。访A1-0228女:孩子在幼儿园和家中表现比较一致,与小朋友们玩的来,回家也会和家长分享在幼儿园时的事。访A2-0229女:没有什

22、么差异,在家偶尔会和我们耍耍赖,总体还是很讲道理的,在幼儿园老师口中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乖孩子。访B1-0302女:有差异。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内向,话不多,比较少和小朋友主动说话。但是她在家的时候会更活泼些,有时能跟着动画片里的人物唱儿歌。访B2-0304男:在家和在幼儿园是有区别的。樊陆霖在家里还是挺听话,挺乖的,但是一去幼儿园就非常调皮捣蛋。归纳分析:从家长的回答我们发现,利社会行为表现较好的A组小朋友在家中、幼儿园中的表现基本一致。利社会行为表现较差的B组在家中、幼儿园中的表现并不一致,并且表现相反B1这位内向的小朋友在家中会相比在幼儿园里更自由、活泼些;B2这位异常调皮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

23、“飞扬跋扈”,不遵守幼儿园规则,利社会行为表现差,但是在父亲面前是很乖巧听话的。 整体而言,本研究从以上的访谈资料发现,A组小朋友在分享、合作、帮助方面有着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地表现出相关的利社会行为;B组小朋友总体程度较低,积极性较低。性格方面,A组小朋友普遍存在自信、开朗等性格,而B组小朋友一位过于内向,一位过于调皮。日常行为中,A组小朋友普遍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而B组小朋友则常常需要家长的提醒与矫正。至于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行为差异,A组小朋友表现一致,而B组两位小朋友行为差异比较大。 本研究在分享、合作、帮助等方面的发展差异上,与杨芷昂(幼儿的依附与利社会行为的联系2016)相符合,即

24、利社会行为表现以分享行为最高,帮助行为次之,接续为合作行为,最后则为关心行为。同时,本研究在查阅“幼儿与家长的依附关系”这一研究时发现,良好的依附关系,对个体有全面性正向影响,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利社会行为表现。这在A组两位小朋友与家长间的关系中便可清楚地看到,而B组两位小朋友尤其是B2男生与父亲的依附关系则不如A组家庭,进一步导致研究组别之间幼儿利社会行为表现差异的产生。(二)父母教养态度对幼儿利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本研究对于父母的教养态度,按总体教养观、您眼中的孩子、对孩子积极行为的引导、对孩子消极行为的反应、对孩子的陪伴、自我反思六个层面进行分析。兹将结果分述如下:1.总体教养观(1)请您谈

25、谈您的教养观,并描述一下您们的亲子关系。访A1-0228女: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访A2-0229女:平时只有我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她爸很忙。她很喜欢爸爸,认为爸爸当主任可以领导别人,大家都听爸爸的,很了不起。访B1-0302女:我和我老公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各自比较独立,在家里的时候会严格要求孩子,我们两个都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性。访B2-0304男:我非常的宠孩子,只要他能健健康康地成长我就满足了,不管孩子想做什么我都愿意支持他。但是孩子他妈不同意我这样,觉得我会惯坏孩子,为此我们在教育孩子上也经常有分歧。(2)您重视孩子的教育吗?还是认为孩子快乐

26、就好?访A1-0228女:虽然我们夫妻俩都不太具备教育孩子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存在逆反心理,教育要适当,所以孩子快乐我们家长就很知足了。访A2-0229女:为了可以在家一心一意带孩子,我很早就做上了全职太太,我老公在外边工作。访B1-0302女:非常重视,看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很想帮助她矫正。访B2-0304男:孩子在这个年纪,开心快乐就好,我觉得,讲太多他也听不懂。归纳分析:从四位家长的回答中可以归纳出如下内容A组父母在教养观上有着如下共同点: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有着良好的利社会行为示范。在总体教养观念上,B1父母与A组比较接近

27、。而B2的父亲与其他三位受访家长在教养观念上最大的一点不同,便是十分地宠爱孩子。B2父亲的教养行为时刻以孩子动态的心情为中心,始终认为孩子开心就好,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干预并不重视。若将B2父亲的做法以及幼儿的表现,与某些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对照,则会发现某些结论向契合之处。例如周丽娜(父亲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儿童气质及其社会行为的关系2018)提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幼儿的自尊心呈现出及其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本次访谈对象中B2组家庭所体现出的情况是一致的,即这位父亲过于溺爱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导致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及其利社会行为表现与同龄幼儿相比

28、下较落后。2.请您眼中的孩子访A1-0228女:天昊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都能够听从老师和家长提出的纪律要求,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一个比较懂事、听话的好孩子。访A2-0229女:方汇彤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不论是在家还是去了幼儿园都很活泼、开朗。每天接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会跟她们班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她在幼儿园一的情况。访B1-0302女:李梓薇自理能力较差,自己的事情基本都要我们帮着她做,孩子在幼儿园里各方面表现还可以,但是经常会请病假,有时候也不知道她是真不舒服还是因为不想上幼儿园。访B2-0304男:樊陆霖在幼儿园总是惹祸,我被老师叫去无数次了。孩子在班上总是坐不住,吃饭、上

29、课、睡觉的时候经常会捣乱。为此老师还让我中午把孩子接走,让孩子在家吃饭睡觉,我也很苦恼。归纳分析:从家长的话语间可以看出,A组两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表现都非常满意与认可,也如事实一般,两个孩子的利社会行为表现都十分优秀。B组家长也客观地指出了孩子存在的问题B1小朋友自理能力差,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意愿低;B2小朋友的规则意识比较差,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会偶尔表现出攻击性。3.对孩子积极行为的引导(1)您是否经常鼓励、夸奖孩子?访A1-0228女:我对待孩子时会尽可能地采用表扬的方法,通常会依据孩子某些表现,比如和老师打招呼,主动帮我们洗碗,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口头或是实物表扬。访A2-0229女:对孩

30、子积极的表现我会表扬,但会根据实际情况表扬。访B1-0302女: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会表扬她,根据具体的事情,有针对性地表扬她。访B2-0304男:会的,孩子因为表现不好总是被老师批评,我担心孩子内心受到伤害,就会经常想办法鼓励、夸奖夸奖孩子。(2)您是否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他(她)的特长?访A1-0228女:都说培养兴趣爱好方面要从小抓起,我从朱天昊学会走路就开始注重观察孩子。我们发现朱天昊似乎比较喜欢画画和踢足球,据孩子所在幼儿园班上的老师说,平时画画课孩子总是表现得比较积极,在家中的电视上播放足球比赛的时候,孩子常常会表现得比较兴奋。我和孩子父亲因此给他报名了美术兴趣班,并且打算等孩子升大

31、班后给孩子在报名一个足球兴趣班。在美术兴趣班上,朱天昊明显表现出很高的兴致,看到孩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夫妻俩都很欣慰。访A2-0229女:孩子喜欢学什么我就给报什么班,不会强迫她去学她不喜欢的东西。访B1-0302女:我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目前报了古筝和舞蹈兴趣班,虽然孩子的反应比较弱,但是我们夫妻俩都觉得多学些特长总是好的。访B2-0304男:听班上实习老师说,孩子似乎很喜欢画画,所以我在家里也买了纸张和画笔给他画画。(3)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您是怎么做的?访A1-0228女:孩子有时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比如不去上幼儿园、买很贵的玩具,遇到这样的要求我和孩子父亲便不会满足他

32、。拒绝孩子后,我会给孩子耐心地讲道理告诉他如果不去幼儿园,在家里便没有人照顾你;家里的收入情况不能给你买那么贵的玩具。访A2-0229女:当孩子对我们家长提出要求时,我会先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前实际需求,会选择性地来给孩子提供需求。访B1-0302女: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合理的我会尽量满足,但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会坚决反对。访B2-0304男:孩子很少提出要求,所以只要有我都会尽力满足他。归纳分析:从家长的叙述中我们发现,面对孩子的积极行为,A组家长总体表现出讲究方法、具体、并且有针对性地应对;B组家长的做法也较为积极,会经常鼓励孩子。但是B2的家长在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上比较

33、盲目,会很大限度去满足孩子。在培养孩子特长上,四位家长的看法较为一致,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兴趣爱好,A、B两组家长都能够对孩子表现出的兴趣爱好表示支持并加以引导。4.对孩子消极行为的反应(1)当孩子犯错时,您是否经常表现出宽容?访A1-0228女:这个年龄的孩子因为不懂事,总会经常犯错误,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不会严厉地训斥孩子,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过有时孩子不认错,和我顶嘴,偶尔就会严厉地批评他。访A2-0229女:在家里,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会批评她,并跟她说明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才对,告诉她一次要记住。访B1-0302女: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会批评教育她。访B2-0304

34、男:在家里不会怎么说他,如果在学校闯祸了不批评一下在老师那里也说不过去。(2)您是否曾体罚、打骂过孩子?访A1-0228女:至于体罚孩子,我们家没有过这种情况。从来不会对孩子进行体罚、打骂。访A2-0229女:没有打骂过孩子,当孩子犯错后,我会想办法给她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下一次努力改正。访B1-0302女:很少打孩子,不过有时孩子实在不听话的时候,比如明明没有生病撒谎说自己不舒服不去幼儿园,我实在没了耐心会打她两下,不过也实在是无奈之举了。访B2-0304男:平时不会打孩子,但如果孩子太过分了比如在幼儿园闯很大的祸的时候,我也会打他。归纳分析:从访谈中我们发现,于犯了错的孩子,A

35、组两位家长以级B1的家长都会对孩子批评教育,相比较下A组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会注重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B2家庭的父亲基本不会批评孩子,只有当孩子在幼儿园闯祸时被叫了家长才会象征性地训斥一下。关于两组家庭在体罚上的看法比较清晰明了,A组两位家长从不会体罚、打骂孩子,而B组两位家长都表示会在失去耐心或迫不得已的时候打孩子。在对“对孩子消极行为的反应”这一问题上得出的访谈结果,与某些相关学者研究相符合。例如那仁格日乐(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2012)的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印证A组家长对于孩子所犯错误所采取的方法是有利于孩子利社会行为产生的,而B组父亲对孩子犯错误后过于宽容、放任

36、的表现,间接导致了孩子出现消极、负面的行为。5.对孩子的陪伴您是否会陪孩子一起看书、玩玩具?访A1-0228女:在我和孩子父亲休息在家时,会抽空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搭建积木、做游戏,偶尔会陪孩子看一些儿童益智动画片。我和孩子父亲在对孩子的陪伴上,我们认为已经进我们所能做到最好了。访A2-0229女:我因为在家做全职母亲,所以会有时间陪孩子看书、玩玩具。访B1-0302女:我和爱人都会经常陪孩子,休息的时候还会带孩子和一起出去走走。访B2-0304男:比较少,如果是有家庭作业的话会陪他看一会儿书。归纳分析:A组两位家长与B1家长都表示对孩子有充足、耐心的陪伴,而B2父亲表示对孩子的陪伴较少。6.自

37、我反思作为家长,您认为您在教育孩子上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访A1-0228女:不过朱天昊在性格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独立性比较差,在这方面可能是随我。我自己一直以来属于比较没主见的一类人,一般遇到事情会首先想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在平时生活中,当我遇到问题时基本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老公,让他帮我出谋划策。访A2-0229女:感觉作为家长我把能做到的都已经做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非常关心孩子,我已经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访B1-0302女:我觉得我们两个对孩子都是比较上心的,但有时可能对孩子的要求过多了,但是严厉些对孩子总归是有好处的。访B2-0304男:可能是我不太讲究方法,家人和老师都说我太

38、惯他了。归纳分析: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不足上,四位家长的看法各有不同。A1家长认为自身没主见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到孩子;A2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已经尽力,暂时不觉得存在不足;B1家长认为有时对孩子的要求稍过严厉;B2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系统的方法,对孩子太过宠爱和纵容。整体而言,本研究从以上的访谈资料发现,在总体教养方式上,A组两位家长有着几个共同点:民主、尊重孩子和会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利社会行为示范。而B组家长明显的出现了矫枉过正B1母亲对孩子较为严厉,而B2父亲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上,B1家长与A组两位家长都体现出十分重视,而B2父亲主张顺其自然。在对孩子表现出的积极

39、行为的引导,诸如表扬、兴趣的培养等,A组与B1家长都能运用出相对科学、有针对性的方法,而B2父亲不意外地将他对孩子的宠爱“一以贯之”。当孩子出现消极行为、犯错后家长的反应,A组两位家长都表示会通过引导、讲道理的方法,B组家长的教导不是过于严厉,就是过于放纵。在体罚这一问题上,A组两位家长从不会体罚、打骂孩子,而B组两位家长都表示会在失去耐心或迫不得已的时候打孩子。在对孩子的陪伴这一问题上,依然是B2的父亲较为特殊,表示对孩子陪伴较少,而其他三位母亲都会竭尽所能去陪孩子。在对教养孩子的自我反思环节,四位家长都能中肯、客观的指出自己的教养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若将本研究访谈结果进一步和相关学者研究进行

40、对照,发现结论颇为一致。例如李朝霞(家庭精神环境对5-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2018)中的相关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归纳两位利社会幼儿家长和两位一般幼儿家长的教养观点是一致的,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幼儿利社会行为的产生;溺爱或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利社会行为程度会落后于前者。四、分析与讨论从对两个有良好社会行为倾向的孩子的父母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养方式的一些共同特点是民主性。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家庭气氛更加融洽,对孩子的自我概念、情绪稳定有积极作用;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或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使孩子从与大人的互动和集体活动中学会模仿,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发展能

41、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意愿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决不强迫孩子,不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有一定的自主权。当孩子犯了错误或不听话时,会批评教育,不会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显得咄咄逼人。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尊、诚实、公正等品质;虽然父母很民主,但他们会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权,而不是让他们发展。父母会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孩子遵守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从而形成乐于合作、乐于分享、乐于表达等良好的社会行为。而本次访谈中利社会行为表现较差的两位孩子,一位是处在父母的高压下,一位则是被父亲捧在手掌中。从与第三位家长的实际访谈中我们能看出,越是独立性强的父母,也就越要求孩子独立,

42、但这恰恰给原本就内向的孩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对孩子犯错误时严厉的态度,会令本就内向、利社会行为表现较少的孩子更加谨小慎微。而第四位接受访谈的家长是本次访谈中唯一一位父亲,与其他受访家长不同的是,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消极行为有着过高的宽容度,有时却又存在体罚,对孩子的陪伴不足。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的不到及时矫正,久而久之规则意识就会淡薄,会出现在幼儿园“捣乱”的现象。当别的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能够“施展”开的时候,这些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包办、在父母高压下成长的孩子便会唯唯诺诺,内心诉求得不到表达,难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我们不难在访谈中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在本研究访谈中,针对“请谈谈您的教养观,并描述一

43、下您们的亲子关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B2组家长表示“我非常的宠孩子,只要他能健健康康地成长我就满足了,不管孩子想做什么我都愿意支持他”。对于同一问题,A2组家长表示“有时,一家人一起参加一些朋友聚会,或等她爸爸有空的时候我们就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则会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产生偏差。而在社会性发展上对幼儿正确地引导,则会在其人际关系建立初期便形成良好的利社会行为。在本研究访谈中,针对“您是否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他(她)的特长?”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持有不同教养观念的家长对于这一问题看

44、法的差别A2组家长表示“在培养特长方面,孩子喜欢学什么我就给报什么班,不会强迫她去学她不喜欢的东西。”,而B1组家长则回答“我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目前报了古筝和舞蹈兴趣班,虽然孩子的反应比较弱,但是我们夫妻俩都觉得多学些特长总是好的。”这时如果将这两组家庭的幼儿的行为表现做对照,则会发现,尊重、理解幼儿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利社会行为的产生。从本研究的两个访谈问题“当孩子犯错时,您是否经常表现出宽容?”和“您是否曾体罚、打骂过孩子?”利社会组的家长非常强调孩子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犯的错,而非仅一昧的责罚。这种着重培养孩子理解能力的管教方式,可能会迁移到孩子在团体生活对

45、他人的关系上,进而在表现出的利社会行为水平上出现差异。总的来看,积极、民主的教养方式,不对孩子的兴趣、性格养成强加干预,能为孩子在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上打下基础,对孩子自我概念形成、同伴关系发展、诚实守信、情绪控制、自理能力等利社会行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孩子利社会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家长不论是采取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放任的教养方式,都会使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家人等交往中暴露出或大或小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孩子身上的问题、消极行为如果没有的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导致孩子的成长出现滞后,难以形成分享、合作、关心、帮助等方面的利社会行为。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总的来说,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利

46、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利社会行为的形成。然而,父母溺爱、放任、专制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出现同伴关系差、具有攻击性、独立性差、不遵守社会规则等品质,不利于幼儿利社会行为的形成。(二)建议1. 充分了解儿童社会行为在其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和智力发展,而对孩子的个性和社会发展不够重视,在利社会行为不良的儿童家庭中尤为明显。父母没有充分理解孩子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家长必须认识到儿童利社会行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发展观,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全面的发展。父母不仅要关注孩

47、子的学习成绩或特殊技能等,更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孩子的个性、社会等非智力因素。2.尊重和理解幼儿,提倡民主的教养方式本研究发现,儿童的攻击性与父母的溺爱和放任型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父母对溺爱和放任型教养方式的采用可能会导致儿童的攻击性。如果父母能够认识到幼儿利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他们就会积极自觉地关注自己的言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应过高,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潜力、爱好和兴趣,以“最近发展区”为目标,根据情况,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3.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来获得新行

48、为的。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当问及“作为家长,您认为您在教育孩子上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A1组家长这样回答:“不过朱天昊在性格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独立性比较差我自己一直以来属于比较没主见的一类人,一般遇到事情会首先想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存在的一些优良品质抑或是某些不良品行,都能够从父母身上找寻到答案。因此,家长的言谈举止应文明得体,待人处事要诚恳热情,工作学习要认真勤奋形成孩子们的心中楷模,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家长应继续学习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抚养孩子的过

49、程中,父母应善于赞赏和慷慨地表扬,少惩罚,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并尽量减少物质上的奖励,而多使用精神上的奖励。参 考 文 献1 周丽娜.父亲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儿童气质及其社会行为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2 李朝霞.家庭精神环境对5-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3 石艳玲.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114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11.第五

50、卷第11期,81-846 吕勤 陈会昌 王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1,130-1327 林惠娟.幼儿利社会行为背景因素之讨论从与父母的访谈说起.朝阳科技大学8 杨芷昂.幼儿的依附与利社会行为的联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附录访谈问题第一部分请您谈谈您的教养观,并描述一下您们的亲子关系。请说一说您眼中的孩子。您是否经常鼓励、夸奖孩子?您重视孩子的教育吗?还是认为孩子快乐就好?当孩子犯错时,您是否经常表现出宽容?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您是怎么做的?您是否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他(她)的特长?您是否曾体罚、打骂过孩子?您是否会陪孩子一起看书、玩玩具?作为家长,您认为您在教育孩子上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第二部分您的孩子是否能与同伴分享玩具?您的孩子是否曾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享给您们或同伴?您的孩子是否能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达成某些目标(如表演、积木搭建等)?在家庭生活中,您的孩子是否对您提供过帮助?您的孩子是否愿意和父母的朋友、亲戚打招呼?您的孩子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该性格特点在其与同伴交往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上述行为中,哪些是您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您知道他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吗?您的孩子在家里与在幼儿园所表现是否存在差异?请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