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7098466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归去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归去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归去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归去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 学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预习学案一、朗读课文将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在课本中标出,划出你有疑问的地方。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为彭泽令,在官八十馀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对于陶渊明你还了解哪些?你熟悉他的哪些作品?请写在下面。三、 解题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

2、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大体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本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做稍长的停顿;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有些七字句出现了虚词,仍做三拍读,但虚字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四、 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将你认为重要或是生僻的字写在下面。给下面的字注音。自给 粟 靡途 惮 稔 敛裳 骏奔 巳 奚 轻飏 熹微 樽 觞 眄 岫 翳翳 载欣载奔盘桓 西畴 棹 窈窕 耘耔 皋 舒啸 流憩五、 阅读小序,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字词耕植不足以自给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 遂见用于小邑 彭泽

3、去家百里 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 自免去职 六、 结合新新学案第37页古今对译,通译全文,把握课文分析,理清层次大意。第一段:主要写了 第二段:主要写了 第三段:写 第四段: 七、 思考:与世俗相比,田园生活具有哪些乐趣让陶渊明留恋? 新授学案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词类活用现象。 2、把握此辞淡远潇洒风格,明晰诗人形象,领会诗人的感情志向。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体味作者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 背诵全文。3、 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倒装句、省略句两种句式。一、 交流预习情况。二、 解决本课重点字词。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乃瞻衡

4、宇2、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意) 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 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 事 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 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故 故伎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 载欣载奔(跑去) 情在骏奔(奔丧) 风飘飘而吹衣门虽设而常关而 鸟倦飞而知还泉涓涓而始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农人告余以春及 既自以心为形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吾以捕蛇独存 以 耕植不足以自给 足以为酒

5、诸侯以惠爱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3)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倚南窗以寄傲 时矫首而遐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4)翻译下列句子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5)找出本文五个疑问代词三、 拓展视野陶渊明精神蠡测 提及陶渊明,莫不想到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我想陶先生之所以能“千秋万岁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6、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既然如此,陶渊明精神从何可见?诗歌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最著名的则是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与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该文短短一百六十多字,平易自然,通俗易懂,却塑造了一个潇洒旷达、不受拘束、富有奇趣的高人形象。“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名”;宅边有五柳,因自称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好嗜酒,家贫不得,亲旧招之,欣然而醉;陋屋简服,常著文章,自娱显志。此乃真正的“不

7、戚戚于贫贱,不汲汲富贵”。对于清贫的生活并不懊恼,显得安然平和,饮饮酒,作作诗,看上去也自娱自乐,能够忘怀得失,享受生活本身带来的乐趣。这位安贫乐道、融于自然的五柳先生不正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生活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理想社会,类似于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这一点上来讲,陶渊明具有了先进的思想文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已经不限于个人的幸福,而是想到广大农民的希望和构建一个人人通过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社会。武陵人捕鱼者,步入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俨然一幅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8、陌交通,鸡犬相闻;男男女女,往来种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在战争不断的年代,陶渊明心中却有一片净土。人人相敬如宾,生活和谐美好。这不能说不是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情批判,在批判之余勾画了心目中神往的人间仙境。虽然在当时注定桃花源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已是十分可贵的。士大夫们莫不希望在精神疲惫的时候能有桃花源那么一个避难的港湾。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在逼真的想象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想象回家途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家之后“僮仆欢迎,稚子侯门”以及来年春天“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自然面前又忍不禁感叹“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但转而又明白“聊乘化

9、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士大夫比任何人都忍受不住牢笼的禁锢,因为他们是思考者,是先驱。陶渊明就先一步脱离仕途,回归自然,享受自由。作者通过华彩的段落,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如孩子般欣喜欲狂的情状活脱脱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由的渴望。而这份难得的自由正是士大夫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此文章,难怪欧阳修称赞“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李格非也说得极在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凿痕。” 概而括之,何为陶渊明精神?“安贫乐道,向往自由,崇尚自然”是也。 五柳先生散文中所体现的陶渊明精神,我想不仅仅是古代士大夫们的精神寄托,而且更可以成为现在的我们的人生准则。人们学习,工作

10、忙忙碌碌,争分夺秒,常常是为了生活更富裕一点,地位更崇高一点。这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过程中人们舍弃了休息、家人、朋友、健康。同时也忽略了与生俱来的自由情节,更不懂得亲近大自然,似乎放松心情在湖边坐坐也是种奢侈。也不会挪出时间在春回大地时放放风筝;星光灿烂时仰望星空,促膝长谈;秋风习习的时候,欣赏飞舞的落叶。是否可以学习陶渊明精神,暂别充满欲望的人境,来到安静的自然之境。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虽并不同陶渊明一样完全放弃仕途,但至少放自己一个假。 我以为一些名家的散文是供人推敲欣赏的,而五柳先生的散文则是供人学习其精神的。何人破名利,太虚任遨游浅谈陶潜散文的精神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支奇葩,它没有先秦文

11、章的质朴也不曾有秦汉大赋的嚣张,也不曾有唐诗的瑰丽更不曾有宋词的别致。这一文学时期仅仅在中国文坛上存在了不逾两百年,但却给后人留下了灵魂的电击。我们称之为魏晋风骨。在魏晋文学中有嵇康的高傲,有阮籍的狂放,但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一座丰碑似的人物更为人所景仰。他就是陶潜,陶渊明。陶渊明的文学史上的影响有赖于其散文与诗歌,而其中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三篇散文更为其散文的典型。在五柳先生传中了;寥寥一百三十余字和四十字赞语却开创了中国自传文学中不重生平只重生活这种写法的源头。它深切的影响到后世的自传文学。更重要的是五柳先生传用简明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作者脱俗的性情,与红尘绝缘和俗世相断,这样一个冰霜

12、高洁,雅量非凡的文人隐士,成为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也是陶渊明这样高洁文士的模样。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文人的志向,魏晋雅士的风骨跃然纸上。而归去来兮辞作为一篇陶渊明断绝仕途回归自然的宣言更是为人所叹服。文章中充斥着抵家与家人相聚和春耕的情景,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宦海沉浮的一切看透。平民百姓长久,功名利禄短暂。陶潜的短短的仕途生活,彭泽县令不过几天,但将这官场的黑暗与羁绊看透。在陶渊明眼中什么所谓的“代天子司牧一方”不过是借口与托词。而官场生活更是一顶官帽一副镣铐一座大山。于是陶渊明放下这一切累赘,喊到“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去过一种“不食人间造孽钱”的生活去

13、了。陶渊明的散文我接触最早的就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陶渊明通过手中笔为我们刻画出一副自由的香格里拉。这里没有战乱,没有讥饿也没有欺骗和谎言,有的是一片和平,宁静淳朴善良的世界。如果说陶渊明的文学作品早期还只停留在个人的荣辱和清浊上的话。那么到桃花源记的创作时陶渊明已经是以笔墨为世人着想了。虽然桃源仙境只是空想。但桃渊明的这种文人精神使我想起了另一位,中国文士心中的教父。他有一句诗与陶渊明所想何其相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什么是中国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就是中国文士的气节风骨。魏晋风骨不仅仅是二百余年,而是在中国文人的血管里流淌了千年!陶渊明,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向乡里小儿

14、”的中国文士,他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中国文人气节中的一座艺术天堂。陶渊明是孤独的,但同样是不朽的。他生前是一个斗士,一个孤独挑战世俗的斗士,当斗士在夕阳下倒下时,没有人看见。但,在他身后,中国文人的灵魂里都有了“骨气”二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看见在他身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身后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的身后有“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陶渊明,生前暗淡,身后光耀千秋。在贫苦中故去的陶渊明,在秋风瑟瑟在落叶萧然中与人世绝缘。我又听见了那首哀歌“此去何所依,托体同山阿”山阿山阿陶渊明,你的气节成为中国文人心中仰

15、止的山阿!飘逸 仙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是我认识陶渊明的开始,他的形象在我的脑中就是一个隐士,他的诗就是田园诗,是典型的隐者,隐者的典型。给予一种飘逸人生,傲然仙骨的滋味。我所认为他的散文辞赋也与隐士息息相关,崇尚自然,隐士形象,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其辞赋散文至今所知的共有篇,除闲情赋外为早期作品和扇上画赞不知年月,其他作品都是他隐居之后所作,文为心生,从他的散文辞赋中多少能看到他飘逸仙骨的一面,作为隐者的一面。他著的五柳先生对自己的形象有很好的说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

16、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简直就是个无赖!不务正业,不讲礼法,嗜酒成性。其实那只是另一种形式反抗,道出自己现在归隐的生活的愉悦。这篇短短的散文,那精悍的笔墨将一位隐士形象不慕名利,自甘清苦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此文虽然是为五柳先生写传,实则是自我心境的体现,文中的五柳先生就是他自己,是为自己写传。一篇对自己的刻画,自我形象的

17、肯定隐士。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说不因为处境贫贱而终日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那心境已经归于平静,对世俗的冷淡。还有,比如桃花源记记述的是他心中理想是社会。文章开端以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世外世界没有战争,没有世间的你争我夺,都是那么美好,安详:人与人之间的平和,诚恳。文章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和“遂迷,不复得路。”表明这种理想的社会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多社会人的梦的,艺术构思的结果,展现最美好梦幻世界,也是陶渊明精神的寄托。官场的失利,仕途的困顿致使他寻求理想的世界,而有了桃花园。其诗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18、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他理想的写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是古代社会人们最理想的社会,也是陶渊明最大的心愿,远离官场,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生活。陶渊明一生大多在隐居或是半隐退中度过,避世隐居,为要洁净心灵,远离烦嚣,亲近自然,安平乐道。在他的散文中也极大的体现出来。桃花源记将他隐士想象展现的淋漓尽致,避世,避祸,男耕女织,没有战争,没有赋税徭役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自给自足耕种南山下的欣喜。他的散文中似表现出道家出世的思想。还有其散文辞赋大都反映的是陶渊明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然的崇尚。飘逸仙骨,这是我对他散文及陶渊明的总体看法

19、,五柳先生的飘逸,追求自然的飘逸,不为五斗米的仙骨。练习巩固学案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惆怅(chng) 轻飏(yng) 载欣(zi) 倚南窗(y)B熹微(x) 盘桓(yun) 矫首(jio) 棹孤舟(zho)C东皋(go) 西畴(chu) 眄庭柯(min) 出岫(xi)D遑遑(hung) 流憩(q) 盈樽(zn) 任去留(rn)2、 下列各句中“之”字作结构助词“的”的一项是A知来者之可追 B善万物之得时C悦亲戚之情话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兮疑 D将有事于西畴3、 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园日涉以成趣 B时矫首而遐观C眄庭柯以怡颜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4、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 云无心以出岫(2)木欣欣以向荣(3)乐琴书以消忧(4)聊乘化以尽归(5) 请息交以绝游(6)问征夫以前路(7)农人告余以春及(8)眄庭柯以怡颜A.(1)(2)/(3)(4)(5)/(6)(7)/(8) B(1)(2)/(3)(4)(8)/(5)/(6)(7)C(1)(2)(4)/(3)(8)/(5)/(6)(7) D(1)(2)(4)/(3)/(5)(8)/ (6)(7)5、 翻译下列句子(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译文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译文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