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694516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 北 师 范 大 学2007年度校级重点课程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 请 书所属学院(盖章) 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管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公共管理类 课程负责人 孙健 申报日期 2007年3月25日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8页 共28页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孙 健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10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话7973218学 位博 士职 务系主任手 机13893305517所在院系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E-mailLzhsj2982通信地址(邮编

2、)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730070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础理论、领导科学与艺术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主讲的主要课程:(1)2005年秋季 管理科学专业 行政管理学 专业基础课 周4 2002级 29人(2)2006年春季 管理科学专业 领导科学 专 业 课

3、 周3 2002级 29人(3)2006年秋季 管理科学专业 公共管理学 专业基础课 周4 2003级 21人(4)2007年春季 管理科学专业 领导科学 专 业 课 周3 2003级 21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函授学生论文共9篇。(2)管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论文共9篇。3发表的教学论文有:(1)论大学生法观念养成的外部障碍,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11月。(2)适应网络环境,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年9月。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

4、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课题:(1)适应性管理理念及其实践问题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办,2005年9月2007年2月,主持人。(2)政府组织适度规模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003年9月2006年12月,参加人,52。(3)中青年干部选拔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004年9月2006年,参加人,125。(4)新时期维护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参加人,76。2论文或著作:(1)隐性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第4期,

5、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学文摘卡,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2)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娃娃抓起,光明日报,2004年7月3日,同时获“民族精神大家谈”征文三等奖(光明日报)。(3)管理学视野中的生态和谐人假设及其实践,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分别被伦理学专辑、管理科学专辑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4)从三个视角看适应性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9期,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专辑,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5)组织文化的新向度:学习型文化,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3期,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专

6、辑,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6)适应性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专着。(7)政府组织适度规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二人合着。3获奖:(1)论文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娃娃抓起,获“民族精神大家谈”征文三等奖光明日报;2004年7月3日。(2)论文管理学视野中的生态和谐人假设及其实践获“甘肃省第十届优秀社会成果” 三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张文礼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1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话7971651学 位硕 士职 务副处长手 机1391980610

7、9所在院系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E-mailzhangwl通信地址(邮编)兰州市西北师大政法学院 730070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主讲的主要课程:(1)2004年秋季 管理科学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课 周3 2001级 29人(

8、2)2005年春季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治经济学 专业课 周4 2004级 70人(3)2006年秋季 管理科学专业 政府经济学 专业课 周4 2003级 21人(4)2006年秋季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府经济学 专业课 周4 2003级 52人(5)2007年春季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公共管理学 专业基础课 周4 2003级 53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8篇。(2)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科学专业共9篇。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面向WTO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北师大教研项目,2003年。(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函授)课程模式建设研究,西北师大

9、教研项目,2004年。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课题:(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99CSH002),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主持,2005年结项。(2)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心村庄发展研究(02CSH010),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主要完成人,3-5。2006年结项。(3)甘肃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心村庄发展研究,省社科基金会

10、项目,主要完成人,3-5,2004年结项。(4)新时期甘肃省高校稳定工作机制研究,甘肃省教育厅项目,主持,2004。(5)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与甘肃省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甘肃省教育厅项目,主持,2006。2专着与论文:(1)西北科教的创新与发展,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作为“西北大开发研究”的成果之一,获2002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战略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不战而胜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视角,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4)“中心村庄”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

11、5.2。(5)“三农”问题的可贵探索评武力、郑有贵主编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6)城镇化应着眼于“三农”问题 ,人民日报(理论版),2005.6.24,第十五版,第二作者。(7)试论私有产权的宪法保护,科学经济社会,2005.2(8)科学发展观与四大文明建设 ,西北师大学报,2005.23获奖:(1)发挥人文学科优势,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获2003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4。(2)西北大开发研究,获2002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7。(3)西北科教的创新与发展,获2002年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1-4。(4)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

12、2006年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白列湖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6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 师电 话学 位硕 士职 务手 机13993151714所在院系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E-mailwkdblh通信地址(邮编)兰州市西北师大政法学院 730070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公共经济学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

13、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主讲的主要课程:(1)2006年春季 管理科学专业 领导科学 专业课 周3 2003级 21人(2)2006年秋季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府经济学 专业课 周4 2003级 132人(3)2006年秋季 政治经济学 全校公共课 周2 2003级 175人(4)2007年春季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公共管理学 专业课 周4 2003级 53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20062007学年度指导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项目3项,其中指导的甘肃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

14、查与分析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市为例2项目获得立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课题;(1)企业间管理协同理论及实践(wh2004003),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课题,主要完成人,3-5。(2)新时期维护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7-7。(3)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协

15、调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9CSH002),参与。2著作或论文;(1)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4.6。(3)湖北省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析与对策,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学术评价体制的弊端及其改进的建议,甘肃社会科学,2005.6(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索引)。(5)管理协同机制研究,系统科学学报,2006.1 。(6)管理协同倍增效应的系统思考,系统科学学报,2007.1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兰 英性别女出生年月19

16、76,9最终学历本 科职 称讲 师电 话学 位学 士职 务手 机13809317604所在院系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系E-mailamyly.ly通信地址(邮编)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730070)研究方向战略管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主讲的主要课程:(1)2

17、003年秋季 思政专升本专业 管理经济学 专业限选课 周3 2000级 21人(2)2004年春季 管理科学专业 管理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周4 2002级 40人(3)2003年春季 WTO管理科学班 战略管理 专业必修课 周4 2000级 25人(4)2004年秋季 管理科学专业 战略管理 专业必修课 周4 2002级 40人(5)2005年秋季 管理科学专业 战略管理 专业必修课 周4 2003级 27人(6)2007年春季 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管理学 专业限选课 周4 2003级66人(7)2006年秋季 政治经济学 全校公共课 周2 2005级 共223人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

18、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文礼男196211教 授政府经济学主讲教师孙 健男196910副教授行政管理学主讲教师白列湖男19786讲 师财政学主讲教师兰 英女19769讲 师管理学案例库建设、课件制作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19、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本课程以公共管理系为依托,多年来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专职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上的教师1人,30-40岁教师2人,30岁教师1人。目前师生比例大约为1:6。这支教学队伍已有公共管理学领域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每年考核都在良好以上。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近年来,本课程组在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多媒体及网

20、络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继承并发扬了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新世纪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公共管理学授课对象目前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管理科学(政府管理方向)专业的学生。1广泛进行教育思想改革讨论,强化教学改革的意识和思想。课程组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为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做到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边总结,注重引导大家关注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未来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强化了五个观念,即:发展观念、适应

21、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培养观念、特色观念。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即: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公共管理实践发展与公共管理知识创新的关系。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开讲座,作辅导报告,共同学习讨论,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使课程组老师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2在教学内容上,针对课时的调整、学生素质的状况以及时代的新需求,我们及时

22、更新和增补了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对管理技术的讲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注重于定性管理方法的讲授;对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则注重于微观管理技术。总之,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不仅掌握好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初步掌握好公共管理知识在其相关领域的应用。3公共管理学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学生在准确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上存在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非常注意总结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各知识要点,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我们课程组非常注意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教材和现实生活中关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方面的实

23、际案例,每次在讲完课后,都要安排一定的参考阅读书目和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思想简单、易于理解但繁琐的过程用电子文挡向学生进行演示。既节省了大量书写时间,也增大了课堂信息量,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而对一些关键性的知识要点,一般要采用粉笔书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要点的掌握。6改革考试方法,着力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考试中,我们特别强调考查学生掌握整体知识的情况,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零散的局部内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会背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而不是

24、仅仅会回答几个简答题目;将平时成绩记入总成绩,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考试结果说明这种改革是成功的。7开设公共管理学通识课。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将在全院所有二年级学生中,开始开设公共管理学通识课,其目的是让全院所有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适应社会对现代综合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课程负责人孙健于2005年7月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从我国著名公共管理学者朱立言教授作博士后研究工作。2主讲人之二白列湖2003年7月考取武汉科技大学,师从潘开灵教授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于2005年12月毕业

25、,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担任公共管理学、领导科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任务。3.配合学院在岗位培训青年教师的要求,安排兰英老师跟随张文礼教授学习相关课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首先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范式出现,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受到广泛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行政学在我国得以回复以来,行政学后来称为行政管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教育的正式启动,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管理学也成为PMA教育的最

26、核心课程。该课程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运作与管理,在我国尚属于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自从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便将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几年来,自觉地跟踪公共管理学这一前沿性、交叉性学科的发展,并将它及时纳入科研与教改之中。经过四年的努力,该课程已成为我们学院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政府管理方向)最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之一,以本科生教育为依托,将在研究中西部公共部门运作与管理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在我校,公共管理学课程最早开设于我院于2000年开办的成教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随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我院于2001年举办了

27、WTO管理科学班,有计划地在该班第三学期以专业基础课形式开设了公共管理学课程。目前,作为管理科学(政府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公共管理学一直是我系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随着我院22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和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知识和素养,从今年开始,我院已确定将公共管理学列为全院学生的通识课程,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共管理学课程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大纲体系日趋成熟,教学内容日趋完善。公共管理学是近二十年才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本身尚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因此我们一直密切关注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地修定

28、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2教学队伍的建设。几年来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在岗教师,加强了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起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年龄适中、既有一定科研实力又有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3教材建设。目前国内公共管理学教材较多,但许多教材的内容以译介国外理论为主,且在体系上还不是很成熟,我们根据已准备整理过去的教案和资料,编写一部适合本专业用的教材。4教学手段改革和实践教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方式,采用了讲授、讨论、启发、案例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

29、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公共管理学课程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如下三个原则: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府管理理论与方略作为指导;二是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三是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以我国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及其管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并注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经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本科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技术,并学会将这些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现实公共问题的分析,提高公

30、共管理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模块内 容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导 论642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541第三章公共管理主体761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651第五章公共管理过程651第六章公共管理绩效541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541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862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761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541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651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651合计725814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讲授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中单单注重基础理论的介绍和解说,不

31、仅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如何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将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成为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同时运用电子实验室的实训教学;教学团队还组织学生对我省一些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运作做深入考察,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公共管理学课程的感性和实践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重视学生的公共管理实践环节,并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力度,努力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问题的能力。结合所讲授的相

32、关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或见习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调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学习公共管理经验,增强公共管理课程的现实性;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及调研工作,从中得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的训练。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公共管理学课程实践课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锻炼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课堂实践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决策能力、公共管理工作的表达能力和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力;从教学过程的结果来看,课堂实践课程达到了这个目标。

33、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1美国“重塑政府”运动的理念讨论。2我国西北五省跨区域合作管理前景讨论。3兰州市公交车改革的公共政策分析。4中国煤矿矿难事件频繁发生的行政管理原因讨论。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考录制度利弊讨论。6公共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案例研讨。7中国甘肃省电子政府建设战略研究。8控制兰州市燃放烟花爆的政策讨论。9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甘肃省某些地州市执行情况的调查。10新时期公共管理者能力开发的途径讨论。11公共领导伦理案例研讨等。12兰州市出租车加汽难问题的调查。13定西地区农民工的收入状况调查。14东乡县妇女教育状况调查。15影响政府组织规模的因素讨论。16政

34、府公共服务职能创新问题讨论。17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讨论。18政府角色的历史演变讨论。19假冒产品充斥市场的政府责任讨论。20政府是否应该是教育投资的唯一主体讨论。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1专题讨论法: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的,选择公共管理的重点问题,设计讨论题目,课前向学生公布,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全班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学生思考问题的创新点,指出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或错误,建议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思路。2自主学习法: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的,选择公共管理在现实中遭遇的难点问题,设计研究题目,课前向学生公布,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

35、方法,提出专题研究的要求,包括资料收集全面,现状分析透彻,观点明晰等;教师安排学生发言,每个学生5分钟,每次3-5学生作专题研究性发言,鼓励学生运用PPT等辅助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鼓励独立思考,充分肯定学生专题研究的初步研究成果,授予学生深入研究的方法。3随机案例讨论法: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选择有争议的公共管理实践问题,设计问题的思路,提出学生易于参与的话题,引导学生随机讨论,尽可能让不同观点得到交锋;教师作方法论的建议和前瞻性评价,并鼓励学生自愿将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水平。4-2-4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公共管理的案例分析为主导,以培养学

36、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为宗旨。2考核方式:(1)课堂发言成绩(包括小组发言综合成绩、学生个别发言成绩);(2)小论文成绩(包括专题研究文等);(3)案例分析成绩(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4)除课堂规定的考核内容外,在上课时期内,学生主动撰写理论联系实际的公共管理科研论文都受到鼓励,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4-2-5创新与特点1提高公共管理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教学大纲内容,围绕关键的专业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提高公共管理实务的写作能力。依据教学目的,选择课堂实践课的课题,安排学生写作公共管理的案例分析论文,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

37、切实提高学生的公共管理理论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公共管理决策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实践课中,鼓励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不同意见的交锋,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精神;在考核学生的成绩时,对探索中的问题注重其创新性,强调实事求实和思维方法的更新,不以教材或教师的意见为标准答案。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一、教材使用与建设:我们选用教材的基本原则是获省部级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根据这一原则,我们选择了由黎民先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高等学

38、校公共管理类主要课程教材公共管理学。同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共管理知识,我们在长期授课的过程中也搜集了一些国内外公共管理类典型案例,准备编印成册发放学生。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在保证选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向学生提供国内外优秀的教学参考书和本专业的主要报刊杂志。目前,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主要教材有:陈振明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学和张成福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学;杂志主要有: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同时,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上网浏览各方面的反应,并运用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加以剖析,以提高自己

39、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学院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实行固定实习基地与临时实习场所相结合的方针,以方便同学们进行社会实践。同时,采取四年级下学期前半段实习的作法。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学生会发觉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迫切需要有一段时间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正好可以利用四年级下学期后半段进行某些课程的设置与调整,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四、网络教学环境:任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并向学生公布了个人电子信箱,经常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师生教学交流,取

40、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上网课件、课程网页也正在建设之中。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1课堂讲授。注重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紧紧围绕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展开课堂讲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2案例分析。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3讨论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指定一个主题,让学生首先撰写3千字左右

41、的小论文,然后在讲台上发言,同时相互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方式能加强教学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培养学生的口才。4学生试讲。专门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查阅资料、准备讲稿、上台试讲。最初,老师计划挑选5位同学,每人一节课,讲其中的一个问题。不料,同学们反应热烈,纷纷要求参与。最后决定组成5个小组,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分别加入,大家共同准备,并推举一、两位同学作为代表,上台试讲,其它同学再加以点评。虽然试讲的实际表现和效果相差很大,但这些同学都是第一次上台讲课,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相当不错。同时,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教学形式很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也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有益

42、尝试。5座谈会。根据情况,不定期和学生举行学习空间垦谈会和教育思想讨论会,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就学生对课堂教学、课程开设、专业思想培育等方面的建议与要求展开交流。这有利于加强教与学的沟通渠道,为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公共管理学课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和创新,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围绕PowerPoint课件,逐步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43、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一、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西北师大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课程组所讲授的公共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好评。在学生的无记名测评中成绩优秀。这门课程对公共管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深入的分析,其理论科学、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充分、知识体系全面、精当。不仅涵盖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知识内容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不仅吸收了当代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的最新成果,而且能够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做到理

44、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结合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采取了师生间的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们系统掌握了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潘开灵(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是西北师大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全校的通识课程。西北师大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课程组成员在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投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了一支精干的教学团队,完成了相关科研和教研课题的研究,为该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教学善于将公共管理学理论和我国的公共事务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如大量运用案例教学

45、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该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充实、方法新颖。二、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公共管理学课程组成员备课充分认真,上课精神状态良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极富吸引力,深受学生好评。三、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在课堂讲授中,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剖析重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分析,能够及时联系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式上,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提问、布置课后思考题、提交小论文、安排课堂讨论、编写讲稿、登台试讲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46、,加强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对任课教师的评教方面,学生从总体上充分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知识面广,讲课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是有特色、很称职的老师。四、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1公共领导艺术:公共领导艺术的涵义;公共领导艺术的内容;公共领导艺术的运用;公共领导艺术案例;学习毛泽东同志在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领导艺术思想。2公共管理决策:公共管理决策的含义和特点;管理决策的类型;管理决策的基本原则、地位和作用、程序以及要素。3公共管理战略:公共管理战略的含义及其特征;战略理论的历史演变;明茨伯格的战略思想;公共管理战略的分类。5自我评价5-

47、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本课程的教学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我国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及其管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关注我国现实的公共管理重大问题。课程力求解决好公共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2本课程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从2002年在WTO管理科学班开设此课程开始,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便非常注重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力求在保留传统的理论讲授优势基础上,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技术,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课程还特别注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2005年开始,进行实训

48、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与国际上西方国家中开设公共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性高校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较大;与国内部属院校中最早开设公共管理学课程的学校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但与开办公共管理学比较晚的学校比则不相上下。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本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逐年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1网络教学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及双语教学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2实践教学环节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实践基地建设还比较滞后。3现有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

49、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一、课程的建设目标与步骤:1课程体系的完善:每年修订教学大纲,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体现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改革精神,重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服从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安排整体优化的需要。2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密切地结合起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充分利用案例实验室、电子政务试验室及多媒体教室等硬件。一方面,进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探讨,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案例教学法的目的、要求和特点,案例教学法的构成要素与过程,如何编写和讲授案例,学生如何适应和参与案例教学等方面,争取在案例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上有所

50、突破,在实验环节上取得经验。另一方面,抓案例库的建设。搜集、整理和编写公共管理案例。尤其是非颠倒做实证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并编写案例;同时注重国外案例的引进和翻译工作,目标是5年内积累案例100个(争取重要案例有音像材料)。3课程主页建设:围绕PowerPoint课件和课程网页建设,实现教学双边互动,适应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适应本科学生学习的特点。4教学研究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教学观摩活动:根据公共管理学

51、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观摩活动,多方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改革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6师资队伍建设:抓好现有教师的进修、深造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根据引进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7教材建设:争取自编出版公共管理学教材一部,编写一本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精选(上网使用);制作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录像带和教学课件。二、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1)公共管理学教学纲要、课程简介、教师队伍、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参考文献、复习思考题、PowerPoint课件等资料已上网;(2)2009年6月,出版的公共管理学教材、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精选与公共管理学试题集以及公共管理学前沿等教学参考书上网;(4)2010年10月,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录像及其它相关资料陆续上网。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公共管理学课程体系,争取在5年内最终建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课程网页,成为西部高校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共管理教学基地。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1课程简介2教师队伍3课程大纲4教学进度5课程讲解6案例分析7复习思考8参考文献7、学院推荐意见学院推荐意见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