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6824141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0997+西方行政学说201309作业答案任务名称周期名称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提醒日期评阅截止日期01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09-04 2013-09-30 2013-09-27 2013-10-10 02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09-24 2013-10-22 2013-10-19 2013-11-01 03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10-21 2013-11-18 2013-11-15 2013-11-28 04任务 13秋季学期西方行政学说学习周期 2013-11-18 2013-12-16 2013-12-13

2、2013-12-22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蓬勃发展。 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正在于它特殊的研究对象-行政。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

3、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行政机关,在我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02任务_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以下作品题 (五选一)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或行业论文大全等查找论文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非正式组织”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行为主义行政学”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以“

4、Y理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参考文章见下: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审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行政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美德,如何通过提升政府行政角色美德体现政府的公正形象,成为理论界和政府自身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内涵角色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角色是指与行为主体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或行为主体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任何行为主体的活动必须内蕴一种整体的伦理精神,并有对行为善恶的道德价值的觉察以及评价的道德标准等,从这个角度

5、出发,角色美德是基于一定的伦理精神调整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角色美德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它通过对角色之间和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在坚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的伦理价值。行政角色美德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制度化的伦理规范和伦理倾向。一般来讲,行政主体由政府和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组成。因此,行政角色美德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政府代表整个行政系统应确立的严格约束行政人员伦理行为的规范机制;二是行政人员,即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角色美德始终贯穿于它所制定执行的政策、法规中,并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

6、角色行为表现出来。库珀在其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中提到两个概念:“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政府基于整体的伦理精神而制定的公务员角色权利 - 义务规范机制;“主观责任”是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他指出,“客观责任是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而主观责任却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他认为,当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面临着角色责任冲突时,“保持高度的客观责任是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整体感、自尊心和认同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履行我们的客观责任”。行政人员集“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于一身,就具备了以其角色职责为根据来进行道德判断的行政角色美德。

7、在一般意义上,民主、法治、公正、诚信、自律、责任、协作、宽容是行政角色美德的应有之意。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行政人员任何一方的角色美德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社会合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伦理趋向。二、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缺失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各项制度、法规、政策处在一个亟待整合的阶段,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受到严峻挑战,行政主体存在伦理取向随意化、公共行政商品化、政府组织体系官僚化等倾向。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严肃指出,“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就是角色美德的缺失”。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角色职责

8、转变不彻底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表明,政府权力来源于公众意愿,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就是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说到底,政府的任何行动都被看作是公民自身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行动。公共利益的追求需要一种精心设计的责任结构以确保以公民名义行事的人为公民的利益付出最大的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大国,集权、专制的官僚统治模式根深蒂固,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统治理念已成为一种深沉的行政文化积淀。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政府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责是对社会进行统治 - 管理。政府行政主体有着无比优越的社会地位,它要求社会公众一致服从政府的统治,一切以政府的意志为转

9、移,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和普通社会公众负责。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行政角色职责由传统的统治- 管理型向服务- 管理型转变;要求行政主体作为社会公众权益的代言人,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但是,在行政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理念相对滞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价值选择,强迫社会公众适应和服从政府,而不是使自己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公民服务”在形式上倒错为“为自己服务”,“百姓的公仆”在事实上成为百姓的“主人”,这种行政角色职责的转变不彻底,是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实基础。(二)行政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柏拉图曾将各司其职、各守其分作为理想公正社会的内容之一。各司其职隐含着一个前提,即特

10、定社会结构角色体系的存在。对于一个既定的社会,个人生活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是多个角色的统一体,多重的社会结构网络位置使每个人有多重的角色要求,这些角色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在行政人员身上表现得异常明显。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行政人员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客观上要求他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私利扩张、徇情枉法。作为普通社会公众的“父母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可能导致他“民本”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同时,行政人员作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等角色也是无法改变、无可选择的。这么一个复合的角色框架不仅包括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包括亲人、社会公众的角色期望,如果行政人员

11、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无法与社会期望达到共识或者不能够履行由这个角色所带来的责任,那么角色的扮演就出现了故障,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并且这种角色冲突在现实中受到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造成角色扮演中的失调和错位,使得行政人员处于一种有角色而少角色规范、有角色权利而少角色义务,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的状态。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是导致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关键因素。(三)行政角色逐利倾向过度扩张市场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逐利”是社会各领域广泛认同的行为动机。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法地介入市场,对政府效益的追求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有无政绩的标准和评价角

12、色美德的尺度。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而不是社会利益的纯收益者,政府利益应从属于公共利益。对此,学者张康之指出“,在公共领域中, 必须摒除私人领域中的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 并以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取而代之”。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并非总是为公共目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利性”的倾向。施蒂格勒在分析政府行政人员的“自利性”时指出,“一个自利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分配。无论他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将会吸引他趋于这种活动。胡萝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当前,我国

13、行政角色美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对行政人员的合理的“自利性”界定不清晰;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和行政人员过度扩张的“逐利行为”又缺乏完善的制度、法律约束手段,甚至误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政府行政的终极目的。这样,在公共行政领域就会造成以经济价值取代行政价值、行政人员私利代替公益、权力腐败蔓延的恶果。(四)权力腐败蔓延从角色理论的角度而言,所谓权力腐败,是指由于行政角色无规范或规范不清,使得行政主体凭借自己特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越轨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同时起作用,但又不能完全起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许多行政角色规范的“真空”和“漏洞”。政府及行政人

14、员“一方面掌握着许多事实上的权力,权力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利本位思想又可能诱使行政主体将手中的权力出租,谋取私利,一旦权力拥有者将手中的权力异化为一种商品,权力腐败就应运而生。”当前,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权力腐败问题愈来愈严重,不仅个人腐败蔓延,而且部门腐败、集团腐败层出不穷。当一个社会的政府行政领域的权力腐败现象被熟视无睹,社会公众对这种现象由痛恨转向麻木、羡慕,甚至最终借助权力腐败为自己谋利时,说明这个社会的意识同一性失落,“意识同一性是指社会在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拥有一种能够统摄人心、整合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2(P85)意识同一性失落意味着行政角色美德

15、失落,说明政府行政机体已病入膏肓,亟待一种公正的行政角色美德对政府行政主体进行重建和整合。三、行政角色美德的建构路径(一)培植统摄人心的公正精神气质精神气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明形态下,社会成员的精神气质不同,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民族个性不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精神气质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缘起的奥秘。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所推动、并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主体所创造的过程。这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资本主义在其兴起过程中从新教伦理中获得的“天职”精神。新教伦理的“天职”精神“把工作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

16、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在这种精神气质支配下,资本主义企业家是“在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即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人都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投身于事业中,并且固守着严格的资产阶级观点和原则。”对于新型的工人劳动者来说,劳动是一种“天职”,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既艰苦劳动、积极进取,又具有自制力和节俭的习惯。正是新型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和工人劳动者焕然一新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马克斯韦伯从文化的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精神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基础性意义。今天,在行政角色美德的公共行政领域,培植一种统摄民

17、心、凝聚社会的公正精神气质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具有建设性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断言“: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部分,而是整个邪恶。”7(P97)程立显先生也特别提到“:就个体道德而论, 公正是道德的起码要求没有公正就没有道德。抓公正原则的教育,最容易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同,一旦见效又能促进其他品性的养成,全面提高人的道德水准。”8(P124)唯有把公正精神作为行政角色美德建构的核心理念,政府和行政人员将维护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服务内化为“天职”,才能强化责任意识,操守角色美德;整个社会才能拥有充满同情心和公平正义感、倾向于社会合作和具备互助团队精神的公民群体。在一个新

18、的生活世界里,培植公正精神气质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精神支撑点,更重要的是为行政角色美德的勃兴塑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伦理环境是个体德性生长的现实土壤,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难以生长出普遍的璀璨道德之花”。2(P356)这或许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却又疯狂的到处寻找上帝的缘由所在。(二)完善行政立法,制定基于公正理念的角色规范制度体系以政府为代表的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责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公共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行政角色职责的履行需要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行政角色美德就会慢慢被腐蚀进而变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

19、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必须完善行政立法,加强法律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角色美德规范制度体系。以美国为例,1978 年公布的政府道德法要求联邦政府的所有高级官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的 9 位大法官,都必须每年填报财务公开表。1989 年的道德改革法又禁止联邦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所有的法官,接受任何和他们有公务往来的人的礼物。以监督政府行为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公共廉正中心”(Center of Public Integrity)收集了 47 个州的将近 7000名州议员们向有关部门上报的财务公开声明, 并于2005年 1 月将这些议员们 2004 年上报情况公之于众。这也就是

20、说, 要达成行政公正,必须诉求于法律,让政府为民施政方略在人民的监督中真正实现, 这是行政角色美德建构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规定原则性有余而落实化程度不足。同时,对政府行政主体的角色职责也缺乏明确界定。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制定、完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落实到行政实践中。一是通过颁布实施政府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细则、财产申报制度等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等行政法规,对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权、编制加以严格限定,对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行为手段、行政程序等予以公示;三是针对当前各级人大、纪委对政府行政主体

21、监督不力的情况,尽快颁布施行监督法,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叉监督的运行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网络的强大监督作用。通过完善国家法律对政府行为的制约、监督,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使行政人员时刻感受52到被监督和被严惩的约束机制,养成“不能贪”、“不敢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暗示和角色美德习惯,政府行政才能朝着追求公正的方向良性发展。(三)加强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政府行政角色美德是通过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行为表达出来的,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0当前,公正、廉洁、透明、勤勉的行政人员队伍与以人为本的公共权力运行方式,已经成为影响

22、政府合法性的主要因素。对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程。首先,要建立行政人员角色美德评价奖惩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途径,对行政人员的角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舆论监督,对违反行政角色美德规则的行为进行曝光、惩戒,对履行行政角色美德的行为,加以肯定和奖励,选择真实、典型、感人的行政角色美德榜样供人们效仿。通过褒优责劣,引导行政角色美德的价值趋向,培养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共识。其次,要针对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进行专门培训,政府可以借助伦理研究会、伦理咨询中心,通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举行角色美德专题讨论会,集中对行政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第一,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角色责任意识,不仅要

23、让行政人员明白自己的“客观责任”,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第二,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角色情感培养,角色情感调节角色责任意识。深厚的角色情感可以增强行政人员对角色责任意识的正向认知,接受积极的影响,引导行政人员朝着追求公正、践行角色美德的方向发展,是谓“情通理达”。第三,要强化行政人员的角色自律,行政人员角色美德的履行并非一件易事,它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或干扰。深厚的角色自律精神必然会使行政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将外在强制变为内在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常思贪欲之害、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第四,要培养良好的行政角色美德行为习惯。自觉遵

24、守行政角色美德的规则,做到名副其实,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对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培养中,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与时俱进,从而使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不断地升华。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方法刍议当前,变革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主旋律,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金融危机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各行各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加大了人们就业和生存的压力。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工作中的压力释放,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在管理中,以正式组织为实体的沟通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加强或者削弱非正式的组织的影响作用,是增强管理效

25、能的重要手段。一、非正式组织的含义和特点非正式组织,俗称“小团体”、“小圈子”,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怀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著名的霍桑试验研究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工作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组织运行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参与该实验的梅奥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种组织有自己的特殊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非正式组织所具有的信息交流的职能、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的职能和维护个人人格、自尊心的职能恰好是正式组织的运行所必需的。然而,不可否认非正式组织有时会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产生冲突,会对

26、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引导非正式组织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有的“情投意合”,有的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存在着互相结合的需求,这种需求如果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满足,那么非正式的组织就会自发产生。它与正式组织有着明显的不同,正式组织强调以权力、责任体现的正式地位,而非正式组织关注的是人及其关系;正式权威依附于职位,而非正式的权力属于个人;正式的权力具有官方色彩,而非正式权力却带有个人色彩。非正式组织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心理协调能力。非正式组织是以相似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

27、形成的,不需要正式组织的承认。这些团体成员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或相似性,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类似的价值倾向,有类似的生活背景,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往往同声响应、结群活动,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归属感强。2.具有较强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大都以满足成员个人需要为目标,以相互之间的感情为纽带,一般不带政治色彩,但是有很强的团体意识,有不成文的团体规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有明显的自卫性和排外性,他们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帮助、相互提携,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公共原则的现象。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3.具有自然形成的领头人物。领头人物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号召力强,有的受拥

28、戴程度甚至比正式组织还高。尽管未经选举和任命,但成员往往自然而然地承认他的权威,服从他的支配,接受他代表团体作出的决定。成员之间表面是平等的,但仍然存在依从关系、附属关系。4.具有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非正式组织内的成员之间信息交流频繁,沟通渠道畅通,信息传递速度快,准确程度高,相互之间了解深刻,关系密切,行为一致,具有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5.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制约着成员的言行,而成员往往主动认同、自觉遵守这种不成文的规范,各方面与团体保持一致,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有很大的控制作用,成员很容易形成较统一的价值观,甚至会改变成员既有的价值观。成员一般自觉按团体规范行事,否则就

29、会受到冷遇、排斥。二、非正式组织的类型非正式组织的类型和形式很多,可以按照非正式组织的人员构成及对正式组织的影响进行分类。从人员构成的角度,非正式组织可分为地缘型、业缘型、趣缘型和情感型。地缘型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单位中相同籍贯、居住地的员工组成,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型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单位中曾经一起求学、共事或战斗过的员工组成,如同学、同事、战友等;趣缘型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单位中兴趣相投的员工组成,如车友、球友、书友及牌友等;情感型的非正式组织是由单位中情投意合的员工组成,无论工作中的事还是生活中的事,无论高兴的事还是烦心的事,成员之间都可以相互诉说,共同分享或发泄。一位员工可能同时处在一个或多个非

30、正式组织中,这样,一个单位会形成错综复杂的非正式组织网络。根据对正式组织的影响,非正式组织可以划分为积极型、无害型、消极型三种形式。积极型,是指非正式组织的行为特征符合单位的发展目标要求,从而对正式组织的有效运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无害型,是指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行为特征,虽然不符合单位的发展目标要求,但也不会给单位的工作造成任何危害。消极型,是指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稳定的行为特征。表面上对单位工作没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却对单位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纪律等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因此,要慎重对待和处理。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方法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单位即使正式组织管理严

31、格、权力层次清楚、岗位分工明确、管理效能较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非正式组织。因此,管理者必须正视现实,对非正式组织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以人为本,根据具体情况,或扶优扬长,或因势利导,或抑弊避短,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处理非正式组织问题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以人为本,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合理性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也是如此。首先,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它满足了员工在正式组织之外的各种情感需求,是对正式组织管理的有效补充。其次,它的某些利益需求是合理的,管理者在决策时,应通盘考虑,尽量维护非正式组织的合法利益,尽可能地发挥其“润滑剂”的作用,保障单位工作运行的畅通。

32、再次,它有些作用是积极的,与正式组织存在着和谐相处的可能性。其中高雅的兴趣、健康的活动、高尚的情感与单位的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目标追求是相同的,两者的和谐相处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扶优扬长,促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共同提高对积极型的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该积极扶持,创造展示的舞台,让其参与到单位的各种活动中来,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提高员工的信心、能力和水平,融洽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升单位及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将小团体转化成组织里正面的一股力量,协助组织目标的达成,达到双赢的目的。如对爱好读书的员工形成的小团体,管理者可以出资建立阅览室,让这些成员参与图书购置,管理图

33、书借阅,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利用其成员之间协调性好的特点,带动更多的员工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建设健康向上的学习型组织。又比如对爱好球类活动的员工形成的小团体,管理者可以以这些成员为主,吸收单位的其他员工,组成单位的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制定活动章程,定期举行比赛活动,既提高了员工的身体素质,又丰富了单位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单位的向心力,形成团结和睦的良好氛围。3.因势利导,促使非正式组织向积极方向转化对无害型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认识到其潜在的变化趋势,即有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也有向消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因此,管理时应因势利导,积极干预,预防向消极的方向发展,尽可能促使其向积极

34、方向的转化,变无害型为积极型。如喜欢打牌的员工形成的小团体,业余时间的娱乐,并不影响工作,但却存在着变成赌博的可能,管理者若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则会影响员工感情,危害单位的发展,若能积极引导,制定规则,组织比赛,则能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消除工作的压力,融洽员工的关系,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使这一活动变为积极型团队活动。4.抑弊避短,降低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管理实践中,当非正式组织的组织利益和正式组织不一致时,会引起两种组织之间的冲突。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效应就会凸显出来,阻碍正式组织正常工作,影响组织目标的达成。有的非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是无聊地消磨时光,传播小道消息,议论他人是非,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有

35、的非正式组织小团体利益至上,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有的非正式组织,时常对正式组织发布的政策进行歪曲甚至诋毁,影响其他员工对政策的正确理解,阻碍了政策的落实,这些都是消极型的表现。为此,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抑弊避短,降低消极影响。一是管理者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使小团体的消极作用失去滋生的土壤。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制度之间的矛盾,往往都被小团体所利用,阻碍正式组织的发展。因此,完善制度是抑制消极性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基本保障。每当一项新政策、新制度出台,特别是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的出台,会引起员工的热议。管理者如果不能给予正确解释,及时引导,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管理者有必要在制定

36、政策之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度的制定要尽可能全面而细致,表述要清晰而准确,避免误读误解。有了完善的制度,如果没有严格认真地执行,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所以应当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制度,从而使小团体失去滋生消极影响的土壤。二是管理者首先与领头人物沟通,充分尊重他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合理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单位的整体利益为重,转变他的观念,然后利用领头人物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进而转变小团体的价值取向,力争使小团体的价值取向符合单位的发展目标。三是管理者深入到非正式组织中,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施展个人影响。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

37、消极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最理想的结合是占有统治地位的正式系统伴随着健康发展的非正式系统。前者用以保证目标统一,后者则用以维持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换句话说,非正式组织可以强大到起支持作用,但绝不能强大到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非正式组织是不由组织任命而客观存在的,它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主要方面。管理者既不可能靠行政命令粗暴干涉,强行让它解散,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应该因势利导,扶优抑弊,尽可能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与正式组织的管理目标达成一致,实现利益双赢,形成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局面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审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38、会的进程中,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行政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美德,如何通过提升政府行政角色美德体现政府的公正形象,成为理论界和政府自身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内涵角色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角色是指与行为主体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或行为主体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任何行为主体的活动必须内蕴一种整体的伦理精神,并有对行为善恶的道德价值的觉察以及评价的道德标准等,从这个角度出发,角色美德是基于一定的伦理精神调整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

39、范的总和。角色美德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它通过对角色之间和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在坚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的伦理价值。行政角色美德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制度化的伦理规范和伦理倾向。一般来讲,行政主体由政府和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组成。因此,行政角色美德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政府代表整个行政系统应确立的严格约束行政人员伦理行为的规范机制;二是行政人员,即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角色美德始终贯穿于它所制定执行的政策、法规中,并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角色行为表现出来。库珀在其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中提到两个概念:“客观责任

40、”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政府基于整体的伦理精神而制定的公务员角色权利 - 义务规范机制;“主观责任”是公务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守。他指出,“客观责任是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而主观责任却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他认为,当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面临着角色责任冲突时,“保持高度的客观责任是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整体感、自尊心和认同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履行我们的客观责任”。1(P78)。行政人员集“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于一身,就具备了以其角色职责为根据来进行道德判断的行政角色美德。在一般意义上,民主、法治、公正、诚信、自律、责任、协作、宽容是行政角色美

41、德的应有之意。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行政人员任何一方的角色美德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社会合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伦理趋向。政领域内的权力腐败问题愈来愈严重,不仅个人腐败蔓延,而且部门腐败、集团腐败层出不穷。当一个社会的政府行政领域的权力腐败现象被熟视无睹,社会公众对这种现象由痛恨转向麻木、羡慕,甚至最终借助权力腐败为自己谋利时,说明这个社会的意识同一性失落,“意识同一性是指社会在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拥有一种能够统摄人心、整合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2(P85)意识同一性失落意味着行政角色美德失落,说明政府行政机体已病入膏肓,亟待一种公正的行政角色美德对政府行政主

42、体进行重建和整合。三、行政角色美德的建构路径(一)培植统摄人心的公正精神气质精神气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明形态下,社会成员的精神气质不同,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民族个性不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精神气质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缘起的奥秘。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所推动、并由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主体所创造的过程。这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资本主义在其兴起过程中从新教伦理中获得的“天职”精神。新教伦理的“天职”精神“把工作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6(P8)在这种精神气质支配下,资本主义企业家是

43、“在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即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人都节制有度、讲究信用、精明强干、全心全意投身于事业中,并且固守着严格的资产阶级观点和原则。”6(P46)对于新型的工人劳动者来说,劳动是一种“天职”,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既艰苦劳动、积极进取,又具有自制力和节俭的习惯。正是新型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和工人劳动者焕然一新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马克斯韦伯从文化的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精神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基础性意义。今天,在行政角色美德的公共行政领域,培植一种统摄民心、凝聚社会的公正精神气质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具有

44、建设性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断言“: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部分,而是整个邪恶。”7(P97)程立显先生也特别提到“:就个体道德而论, 公正是道德的起码要求没有公正就没有道德。抓公正原则的教育,最容易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同,一旦见效又能促进其他品性的养成,全面提高人的道德水准。”8(P124)唯有把公正精神作为行政角色美德建构的核心理念,政府和行政人员将维护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服务内化为“天职”,才能强化责任意识,操守角色美德;整个社会才能拥有充满同情心和公平正义感、倾向于社会合作和具备互助团队精神的公民群体。在一个新的生活世界里,培植公正精神气质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

45、一个精神支撑点,更重要的是为行政角色美德的勃兴塑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伦理环境是个体德性生长的现实土壤,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难以生长出普遍的璀璨道德之花”。2(P356)这或许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却又疯狂的到处寻找上帝的缘由所在。(二)完善行政立法,制定基于公正理念的角色规范制度体系以政府为代表的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责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公共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行政角色职责的履行需要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行政角色美德就会慢慢被腐蚀进而变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9(P333)因此,必须完善行政立法,

46、加强法律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角色美德规范制度体系。以美国为例,1978 年公布的政府道德法(theEthics in Government Act)要求联邦政府的所有高级官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的 9 位大法官,都必须每年填报财务公开表。1989 年的道德改革法(The Ethics ReformAct of 1989)又禁止联邦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所有的法官,接受任何和他们有公务往来的人的礼物。以监督政府行为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公共廉正中心”(Center of Public Integrity)收集了 47 个州的将近 7000名州议员们向有关部门上报的财务公开声

47、明, 并于2005年 1 月将这些议员们 2004 年上报情况公之于众。这也就是说, 要达成行政公正,必须诉求于法律,让政府为民施政方略在人民的监督中真正实现, 这是行政角色美德建构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规定原则性有余而落实化程度不足。同时,对政府行政主体的角色职责也缺乏明确界定。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制定、完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落实到行政实践中。一是通过颁布实施政府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细则、财产申报制度等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等行政法规,对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权、编制加以严格限定,对行政主体的

48、权限范围、行为手段、行政程序等予以公示;三是针对当前各级人大、纪委对政府行政主体监督不力的情况,尽快颁布施行监督法,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叉监督的运行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网络的强大监督作用。通过完善国家法律对政府行为的制约、监督,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使行政人员时刻感受52二、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的缺失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各项制度、法规、政策处在一个亟待整合的阶段,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受到严峻挑战,行政主体存在伦理取向随意化、公共行政商品化、政府组织体系官僚化等倾向。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严肃指出,“当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

49、就是角色美德的缺失”。2(P150)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角色职责转变不彻底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表明,政府权力来源于公众意愿,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职责就是代表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说到底,政府的任何行动都被看作是公民自身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行动。公共利益的追求需要一种精心设计的责任结构以确保以公民名义行事的人为公民的利益付出最大的努力”。3(P264)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大国,集权、专制的官僚统治模式根深蒂固,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统治理念已成为一种深沉的行政文化积淀。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政府行政主体的主要角色职

50、责是对社会进行统治 - 管理。政府行政主体有着无比优越的社会地位,它要求社会公众一致服从政府的统治,一切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和普通社会公众负责。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行政角色职责由传统的统治- 管理型向服务- 管理型转变;要求行政主体作为社会公众权益的代言人,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但是,在行政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理念相对滞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价值选择,强迫社会公众适应和服从政府,而不是使自己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公民服务”在形式上倒错为“为自己服务”,“百姓的公仆”在事实上成为百姓的“主人”,这种行政角色职责的转变不彻底,是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现

51、实基础。(二)行政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柏拉图曾将各司其职、各守其分作为理想公正社会的内容之一。各司其职隐含着一个前提,即特定社会结构角色体系的存在。对于一个既定的社会,个人生活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是多个角色的统一体,多重的社会结构网络位置使每个人有多重的角色要求,这些角色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在行政人员身上表现得异常明显。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行政人员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客观上要求他要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私利扩张、徇情枉法。作为普通社会公众的“父母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可能导致他“民本”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同时,行政人员作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等角色也是无法改

52、变、无可选择的。这么一个复合的角色框架不仅包括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包括亲人、社会公众的角色期望,如果行政人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无法与社会期望达到共识或者不能够履行由这个角色所带来的责任,那么角色的扮演就出现了故障,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并且这种角色冲突在现实中受到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造成角色扮演中的失调和错位,使得行政人员处于一种有角色而少角色规范、有角色权利而少角色义务,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的状态。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是导致政府行政角色美德缺失的关键因素。(三)行政角色逐利倾向过度扩张市场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逐利”是社会各领域广泛认同的行为动机

53、。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法地介入市场,对政府效益的追求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有无政绩的标准和评价角色美德的尺度。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而不是社会利益的纯收益者,政府利益应从属于公共利益。对此,学者张康之指出“,在公共领域中, 必须摒除私人领域中的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 并以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取而代之”。4(P262)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并非总是为公共目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利性”的倾向。施蒂格勒在分析政府行政人员的“自利性”时指出,“一个自利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分配。无论他自己的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

54、消这种活动;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将会吸引他趋于这种活动。胡萝卜和棍棒对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支配作用与对驴子的支配作用是一样的。”3(P13)当前,我国行政角色美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对行政人员的合理的“自利性”界定不清晰;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和行政人员过度扩张的“逐利行为”又缺乏完善的制度、法律约束手段,甚至误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政府行政的终极目的。这样,在公共行政领域就会造成以经济价值取代行政价值、行政人员私利代替公益、权力腐败蔓延的恶果。(四)权力腐败蔓延从角色理论的角度而言,所谓权力腐败,是指由于行政角色无规范或规范不清,使得行政主体凭借自己特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越轨

55、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同时起作用,但又不能完全起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导致许多行政角色规范的“真空”和“漏洞”。政府及行政人员“一方面掌握着许多事实上的权力,权力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利本位思想又可能诱使行政主体将手中的权力出租,谋取私利,一旦权力拥有者将手中的权力异化为一种商品,权力腐败就应运而生。”5当前,公共行51到被监督和被严惩的约束机制,养成“不能贪”、“不敢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理暗示和角色美德习惯,政府行政才能朝着追求公正的方向良性发展。(三)加强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政府行政角色美德是通过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行为表达出来的

56、,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0当前,公正、廉洁、透明、勤勉的行政人员队伍与以人为本的公共权力运行方式,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合法性的主要因素。对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工程。首先,要建立行政人员角色美德评价奖惩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途径,对行政人员的角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舆论监督,对违反行政角色美德规则的行为进行曝光、惩戒,对履行行政角色美德的行为,加以肯定和奖励,选择真实、典型、感人的行政角色美德榜样供人们效仿。通过褒优责劣,引导行政角色美德的价值趋向,培养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共识。其次,要针对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进行专门培训,政府可以借助伦

57、理研究会、伦理咨询中心,通过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举行角色美德专题讨论会,集中对行政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第一,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角色责任意识,不仅要让行政人员明白自己的“客观责任”,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第二,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角色情感培养,角色情感调节角色责任意识。深厚的角色情感可以增强行政人员对角色责任意识的正向认知,接受积极的影响,引导行政人员朝着追求公正、践行角色美德的方向发展,是谓“情通理达”。第三,要强化行政人员的角色自律,行政人员角色美德的履行并非一件易事,它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或干扰。深厚的角色自律精神必然会使行政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将外在强制变为内在自觉,形

58、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常思贪欲之害、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第四,要培养良好的行政角色美德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行政角色美德的规则,做到名副其实,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对行政人员的个体德性培养中,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与时俱进,从而使行政人员的角色美德不断地升华。渐进决策模式的中国实践-由户籍制度演变看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特点公共政策决策是政策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其定义是,在已经产生的、并且对认定的问题会带来影响的政策方案中作出选择。与议程设定与政策建构相比,公共政策决策既带有相关性也具有特殊性。而建国以来中国户籍制度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实质上表明,中

59、国公共政策决策以渐进模式解释更为合理。1 户籍制度演变历程户籍制度是中国政府对人和户实施管理的传统手段和措施。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革发展,显现了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特点。户籍制度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初步改革三个阶段。1. 1 形成阶段建国后至1958年,我国实行的是户口自由迁移政策,公民迁移非常活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通过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宪法都规定人民有迁徙自由。1958年1月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户籍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从此,户籍管理被纳入法制轨道

60、。我国户籍制度正式形成。1. 2 发展阶段从1958年之后,通过一系列严格控制农村户口迁入城市、小城市户口迁往大城市的制度措施,城乡二元结构最终确定。1958年9月,中央精简干部和安排劳动力5人小组发出了关于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限制小城市户口迁往大中城市。1962年12月,公安部发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大城市人口实行特别控制的体制由此开始。1975年,修正后的宪法取消了关于公民迁徙自由的条文。1977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确立了处理户口迁移的原则,规定对/从农村迁往市、镇(含矿区、林区等,下同),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从其

61、他市迁往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0进行严格控制。至此,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非农业户口0与/农业户口0的二元户籍管理结构正式形成。1. 3 初步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解决落实政策人员、返城知青和精简干部、职工的/落户0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调整了/农转非0政策,把/农转非0的控制指标由原来的1. 5j,调整为2j。1989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了公安部制定的临时身份证管理暂行条例,并于当月起在全国施行。我国居民身份证制度由此正式确立。1998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适当放宽两地分居夫妻的户口迁移条件。这一文件的出台为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

62、据。之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推行户籍改革。2006年国务院14部门组成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就户籍改革展开综合调研。调研组认为,进一步深化户籍改革,已经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时机基本成熟。户籍改革深化,呼之欲出。2 中国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形成、演化与变革的过程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环境中展开地,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与广泛的适应性。2. 1 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构成要件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正是在户口登记条例制定前后,中国政府确立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具体制

63、度措施。这些制度与户口制度以及迁移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体系的全部内容,并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构成要件。2. 2 户籍制度的运行目标是缓和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危机,其形成的内在原因是维持社会稳定在建国初期,为肃清国内反对势力,中国政府在城市推行户口登记制度,并提出特种人口管理的暂行办法. 1956年秋天,不少省份出现粮食大量欠收,大批农民试图进入城市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为缓解城市不堪重负的紧急事态,中国政府接连发出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的指示。由以上两个事例,我们可以发现,户籍制度的最终形成是一系列行政举措持续作用的结果,而中国政府提出这些行政举措的初衷均在于缓和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危

64、机,维持社会稳定。2. 3 户籍制度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不是现代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政治经济现象,更不是历史演化的客观要求,而是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行政举措所造就的社会形态。这些行政举措实际上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而且属于强制工具。人为操作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户籍制度则使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化、规范化,并最终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常态。户籍制度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起到了主导性作用。2. 4 在户籍制度决策中,政府是唯一主体在上文所阐述的户籍制度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级政府是公共政策决策与公共政策建构的唯一主体。而在议程设定阶

65、段,虽然可以看到包括知青在内的其他主体,但农民作为户籍制度的直接影响对象并没有被包括在其中。2. 5 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地尝试与纠错的过程户籍制度的形成与确立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而这套制度的改革则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户籍制度的沿革过程具有深刻的时代色彩与中国特色,而中国政府敢于尝试、勇于修正的决策特点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尤以80年代中国政府在/农转非0政策上的调整,表现最为明显。2. 6 户籍制度的相关政策制定过程是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以及上下层级共同合作的结果在户籍制度的演化中,一方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中央部委联合发布相关法规,例如: 1980年9月,公安部、粮食部、国家人事局联合颁布的关于解决部分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迁往城镇由国家供应粮食问题的规定;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在互动中推进着户籍制度的发展。例如, 1992年8月公安部拟订了关于实行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