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教育之陈景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682394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学文化教育之陈景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文化教育之陈景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文化教育之陈景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数学文化教育之陈景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文化教育之陈景润(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造数学奇迹的人 陈景润上海市扬子中学数学组 名言警句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功绩描述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

2、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世人评说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邓小平)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为了移山,这位“当代愚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 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

3、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 1978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 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 80 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 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生平记事陈

4、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定为一级研究员。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

5、的兼职教授和数学季刊主编。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福州市政协委员。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去世,享年63岁。陈景润,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大学助教。后由华罗庚推荐,到数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4部,在近代解析数论的重要问题的研究中,获得多项成果,特别是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得到了(1十2)的成果,被公认为是对哥得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被国际数学界定为“陈氏定理”。1978年、1982年两次被邀请到国际数

6、学大会作报告,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粱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由于长期的清贫生活和过度劳累,于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病逝,年仅63岁。一、家里的小保姆班上尖子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喝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长到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还是母亲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的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劝父亲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

7、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二、爱国和科学给他插上一双奋飞的翅膀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

8、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说中国5000年文明史,讲治国有方的李世民如何使众多外国进贡;讲威武的成吉思汗曾威震欧亚,用那时的强大,对比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无能,从而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而且记住了所有的公式和定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

9、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三、皇冠上明珠的诱惑祖国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服槛楼的学生问是怎么得出来的?这时,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

10、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得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躇躇探探地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四、创造数学奇迹的人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

11、数学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陈景润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任职于北京一所中学,后任职于厦门大学图书馆。 陈景润曾从师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1956年,在华罗庚先生的推荐下,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很早就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经过多年的精心解析和推算,终于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他所证明的(12),是一个2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 为了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沿着极其艰难曲折的路不断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医生一次次给他开了病假条,可是他从早到晚不停笔,甚至连节假日也不停止工作。“二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

12、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们也很少去坐它。人们已经深深了解他的习惯,一钻进资料堆中,就舍不得出来。每到下班时分,值班的同志都要细心地去搜寻一遍,以免重演把陈景润“反锁进资料室中过夜”的事情。他潜心思考,一心一意攻难题,甚至一边走路还一边苦思,有一次竟头撞到了大树上。经过几年的苦心研究,他终于登上一个关键性的台阶:1966年5月,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17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 可这样的成果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推算出来的呀!他在十六平方米的宿舍里工作,掀起被褥在床板上运算;停电的时候,他就点起煤油灯继续夜战。 有志者事竟成。1973年,陈景润终于彻底

13、突破了(12)的难关,他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了绝对的世界领先地位。至此,人类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离(11)的“皇冠明珠”只有一步之遥了。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德国数学家李斯特闻讯后,立即将他们已送印刷所印刷的筛法收回,然后在书里添加了第11章“陈氏定理”。一位英国数学家写信祝贺陈景润说:“你移动了群山!” 为了移山,这位“当代愚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五、惊人的计算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数学研究工作中,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以惊人的意志,十几年如一日刻苦研究,终于证明了 (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研究上,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外国数学家证明(13)用了大型的、高速

14、的电子计算机。而陈景润证明(12)完全靠自己用手计算。有时为了求证一个大偶数的结果,常彻夜不眠不休。经过大量的计算,他终于写出了长达二百多页的证明(l2)的论文。而发表时,只能以简报形式,在科学通报上宣布。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杰出数学家祖冲之,求得了圆周率在31415927和3.1415926之间,并且提出了约率为,密率为;密率这个分数值的发现,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得出圆周率31416,需要算到国内按正1536边形得出3141592631415927,要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至少要对9位数字反复进行130次以上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运算特别是开方更为麻烦何况当时只能用

15、叫做“算筹”的小竹棍去进行计算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付出多少劳动,需要多大的细心、耐心和毅力就可想而知了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卢道尔夫,几乎花费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面35位他嘱咐他的孩子,在他死后,要把计算的圆周率,刻在他的墓碑上天文学家,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列奥纳尔得埃列尔,在解决三体(太阳、地球、月亮)问题上,即在解决如何算出彼此吸引的三体中各个星球运动规律的问题方面,比别人有较大的进展,埃列尔用拉丁文写成了月球说一书这本书被科学院院士克雷洛夫译成俄文时,却被迫只译出了其中最重要、最原则的论证埃列尔的全部计算难以完全译出的原因。就是它们占用了幅面很大的四百九十页而这些计算是埃列尔花了四十

16、年的时间得到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将数学家们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了出来现在用电子计算机,可以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九十万位但是数学家那种把毕生精力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六、邓小平与陈景润握手1978年,全国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大会。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英明论断。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这是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接见出席全国科技大会的代表时,与青年数学家陈景润握手。七、一切为了祖国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

17、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

18、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 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

19、,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费等仅

20、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7500美元。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八、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育子故事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

21、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

22、,和儿子成了朋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这是经验之谈,值得广大父母借鉴。九、“无价之宝”陈景润只用了三年,就把世界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推进到(1+2),而简化它却用了生命中九分之一的时间,对于一个享年只有63岁的科学家来说,这段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陈景润对数学以外的兴趣是极其有限的。但他喜欢北京香山的鬼见愁,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和夫人由昆相约,到病情稳定以后和妻儿去登高望远,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在陈景润最后的岁月里

23、,他曾经竭尽全力冲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离(1+1),最终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只有一步之遥,但陈景润知道,他和他所在的世纪也许不能企及了。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大凡科学成就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可以用多少万,多少亿人民币来精确地计算出价值来的,叫做“有价之宝”;另一种成就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基本粒子、经济建设、国防科研、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等等等之中有这种那种作用,其经济价值无从估计,无法估计,没有数字可能计算的,叫做“无价之宝”,例如,这个陈氏定理就是。

24、陈景润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时间是个常数,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小时。”他就是在对每个人都相同的时间常数下,做出了超出别人几倍的成就。数学家的研究本来就是在挑战人类智力的极限,而中国的数学家们愿意说: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智力极限的总和。学生感言高二(13)朱炜不朽的人物 陈景润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似乎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回荡。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倚赖,为人所敬佩的名字陈景润。陈景润从小就是一个出众的学生,是爱国和科学给他插上一双奋飞的翅膀。在初中,他受到

25、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从而激励他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则是不满30岁的数学老师,他觉得陈景润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而数学有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 。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数峰无语立斜阳,也许陈景润留给后人的,是一块无字的碑。为了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沿着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不断攀登。他身患

26、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医生一次次给他开了病假条,可是他从早到晚不停笔,甚至连节假日有人不停工作。“二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经过陈景润的努力,人类对于歌德巴赫猜想的探索离(+)的“皇冠明珠”只有一步之遥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唐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似水流年,时光如电一般的过去,也许只有历史能让“无字碑头卷镌字满”;也许,只有时间才可以诠释陈景润一生对祖国的贡献。高二(13)班 唐一辰攀登读“创造数学奇迹的人陈景润”有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攀登,攀登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当我们走到此生的尽头时,回首往昔,自己的每一步足印都好比一个台阶

27、,伴随着拼搏的汗水向自己的理想靠近。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多少都在努力前进。然后,真正实现理想的人也并不多,这是一段充满了艰辛.勤奋与不屈不挠的长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便是这么一个不懈攀登科学高峰的人。他曾将自己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运动员,他说:“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他将岁月献给了那些数学宝库的漫长探索,也如同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任务一样,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数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执着地实现理想,攀登着数学的高峰。陈景润曾从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1956年,在华罗庚先生的推荐下,他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为了采摘数学

28、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沿着极其艰辛的路不断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尽管医生一次又一次地为他开出了病假条,可是他从早到晚地工作,甚至连节假日也不休息。“二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桌子前的第一个位置。这个座位,即使他不来,人们也很少去坐它。人们已深深了解了他的习惯,一钻进资料库,就舍不得出来。每到下班时分,值班的同志都要细心地去搜寻一遍,以免重演把陈景润“反锁进资料室中过夜”的事情。他潜心思考,一心一意攻难题,甚至一边走路还一边苦思,有一次竟头撞到了大树上。经过几年的苦心研究,他终于登上了一个关键性的台阶:1966年5月,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17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有志者事竟成。1973年,陈景润终于彻底突破了(1+2)的难关,他的论文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了绝对的世界领先地位。 陈景润的成功,是他生命中所攀登的巅峰,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顶峰。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执着地前进,我们都能取得人生的硕果,攀登知识的高峰。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