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679746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 共5页宽带通信接入网系统漫谈陆 韬(丽水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摘要:对宽带通信接入网的基本业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面向未来(IPTV等)三重业务(triple-play)播放通信功能的宽带接入网的技术方案。关键词:宽带通信接入网;ADSL接入方式;IPTV三重业务播放;国际电信联盟(ITU)Technology & Fulther of Telecom B-Access NetworkLu-Tao(College of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 L

2、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basic kinds of business on the Telecom-Access Network, and some modes were raised about the Broadband-Access Network that supporte the IPTV triple-play.Keywords: Telecom Broadband-Access Network;ADSL multimode;IPTV triple-p

3、lay;I TU 宽带通信接入网是城市通信网络(城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各类用户的接入和各种业务的(二层)汇聚;是体现城市通信组网“广覆盖、大容量、少节点、集中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通信接入网的技术发展很快,由原有的“市内通信全塑电缆交接配线+户线工程”的网络结构,正逐步向以ADSL/LAN、光纤接入网的传输结构和IP协议为内核的现代通信网络演进;其业务内涵,也正向着在IP的统一平台上综合传输话音信号、数据信号和交互式电视信号 (IPTV)的所谓“三重业务(triple-play)播放”的方式演变,下面谈谈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一 宽带通信接入网基本业务介绍最新的基本业务主要是指“话

4、音业务(含VoIP)”、“数据传输业务(含宽带上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即IPTV)”;下面分别予以简述:1 话音业务:传统的话音信号是“模拟信号”的转换过程,即将话音声波(属于机械波)信号通过“话筒”等装置,转换为0-4kHz(实际在300-3400Hz之间)的相同波形的电信号,此时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即“模仿”原有的声波信号而变成相同波形的电信号。其数字化的过程遵循国际电信联盟的ITU-T G.711协议,即通过脉冲编码调制(PCM),将每一路4kHz的电话信号转换为64kbit/s的数字信号流。 随着IP技术的应用,利用IP技术承载话音信号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在保证一定的

5、通话质量下,提高带宽利用率是通信业不断的追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话音信号的编码方案文献1及其传输性能的比较情况: (表1)编码方案标准使 用 情 况编码速率MOS评分备 注PCMG. 711常规数字通信标准64kb/s4.3常规话音通信方案ADPCMG. 721差值脉冲编码32kb/s4.1过渡方案RPE-LTPGSMGSM传统移动通信标准13kb/s3.5GSM移动通信方案VSELPIS-54北美洲常规移动通信标准8kb/s3.5美国移动通信标准LD-CELPG. 728IP长途电话优秀推荐协议16kb/s4.0新一代IP电话推荐方案CS-ACELPG. 729多媒体通信,VoIP8kb/s3

6、.7(注:MOS评分是一种常用的电话语音主观评价方法,共分为1-5个等级分,最高分为5分。)收稿日期:2006-07-05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科研资助项目(KY06034)作者简介:陆 韬(1963 ),男,山东烟台人,高级工程师。2 宽带上网业务指通过“中国电信”等传统通信运营商的电路,接入中国宽带互联网(CHINANET),通常有以下两种常用的形式文献2:(1)LAN方式: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入方式主要采用以太网技术,以信息化小区的形式为用户服务。在中心节点使用高速交换机,为用户提供FTTx(光纤到小区)+LAN(网线到户)的宽带接入。用户只需一台电脑

7、和一块网卡,就可高速接入互联网。其特点是:高速,基本做到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居民大楼、十兆到用户;便捷,接入设备成本低、可靠性好,用户只需一块10Mbps的网卡即可轻松上网。(2)ADSL方式: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方式是利用现有的双绞铜线(即普通电话线),以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速率接入互联网,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为低速的传输,可达1Mbps ;下行(从网络到用户)为高速传输,可达8Mbps。其业务特征是:安装方便快捷,普通电话用户申请办理ADSL业务后,只需在普通电话用户端安装相应的ADSL终端设备就可享受宽

8、带业务,原有电话线路无须改造,安装便捷,使用简便,避免用户因线路改造而引起的布线困难和破坏室内装修等诸多问题的困扰;高速上网,ADSL 是速率非对称的接入技术,传输速率上行可达1Mbps、下行可达8Mbps,符合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使用特点,浏览或下载多、上传少;带宽独享,ADSL是点到点的星形网络结构,用户的ADSL线路直接与中国电信的IP城域网骨干相连,保证了用户独享线路和带宽;上网、打电话同线接入,互不干扰,安装ADSL业务后,用户便可直接利用现有电话线同时进行上网和打电话 (电话保持原有号码不变),两者互不干扰;ADSL专线接入具有固定的IP地址。ADSL接入方式目前可提供虚拟拨号接入和专

9、线接入两种接入方式。3 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IPTV也称为网络电视。确切地说,IPTV是利用宽带网络(IP协议传播技术)作为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和个人电脑作为主要显示终端,利用一系列互联网协议承载和传输经过编码压缩的多媒体数字信号,为家庭用户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多媒体服务以及增值业务服务的崭新技术。人们可以通过PC终端、机顶盒+电视机、多媒体手机 (用于移动IPTV)等多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从用户角度看,IPTV业务可以提供具有个性化和实时交互特点的点播服务和类似于传统电视非交互式的广播服务。IPTV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节目运营商。通过IPTV宽带业务应用平台整

10、合,利用IP承载网传送到用户。IPTV业务的突出特点是它的交互性和实时性,人们可以通过IPTV业务自由选择和订制宽带视频内容或电视节目,这将彻底改变多少年来传统电视的被动收看模式,真正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按需收看”的交互网络视频功能。人们所收看的也不仅仅是电视节目,而是如同网上冲浪似的随时得到IPTV提供的各类内容服务。通过宽带IP网络传送的音视频节目质量保持或优于传统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并可以在不同节目之间快速切换;所有这一切由于选用以电视机为主的显示终端,而使消费人群保持了更为舒适的传统电视后仰式观看习惯。同时也使IPTV的适用范围更广阔,凡是有电视机的家庭,即使不懂有关电脑与网络的知识

11、,也能通过一台机顶盒利用TV接入互联网。二 宽带通信接入网的技术发展当前,接入网已经成为全网宽带化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已成为接入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到2004年第二季度文献3,全球宽带总用户已经超过1.3亿,仅DSL就敷设了7800万线,成为主导的宽带接入技术。据YankeeGroup预测,2008年全球宽带总用户可以达到3.25亿,DSL用户将占2亿。 下面,介绍几种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最新进展:1 ADSL2+ 技术模式目前我国接入网的主流模式是ADSL和ADSL2+,特别是后者,作为第二代高速不对称数据传输 (ADSL)技术,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于2003年1月通过的ADSL2(G

12、.992.5)新一代ADSL技术标准,它在保持了第一代ADSL(G.992.1)的DMT调制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较大的改进文献4:扩大了覆盖范围和提高了数据速率 ADSL2将电缆线路使用的频谱范围从ADSL标准的1.1 MHz扩展到2.2 MHz,使下行速率大大提高(最高可达25 Mbps以上),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2004年5月组织的通信厂商ADSL2与ADSL2芯片的评估测试文献5: 在0.4mm线径的全塑通信电缆上,ADSL2下行传输速率在距离不超过2.4km时平均可以达到25Mbps;其最长的通信距离(实测)可达6km以上;拓展了应用范围 ADSL2/2在原有的ATM(异步

13、传输)和STM(同步传输)的基础上,增加了PTM(分组传送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传送日益增长的以太网和IP业务;提高了线路故障诊断和速率适配能力能力 ADSL2系统可在初始化过程中及结束后,提供对线路噪声、线路衰耗、信噪比等重要参数的测量功能;并且,能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根据测量的线路情况动态调整速率,以适应变化的线路条件;增加了节能特性 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都能在业务量小或没有业务的情况下进入低功率模式或休眠状态,可大大降低设备功耗,降低散热要求,能很好地适应“永远在线”的应用方式;支持多线对速率捆绑 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2VDSL2技术发展情况 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05年5月

14、27日批准并发布了VDSL2标准G.993.2,基于离散多音频调制(DMT)技术,旨在充分使用现有的铜缆线路2.2M30MHz的频谱段,使宽带接入网的上、下行传输速率在短距离内均达到100Mbps文献6,实现在同一媒介上同时传输视频/HDTV、数据和语音等 三重业务(triple-play)的需要,这类业务包括了至少3个电视频道、若干个VoIP连接和足够快的互联网访问,要求的数据速率至少要达到3040Mbps,该速度大约是目前ADSL2+解决方案在实际运行状态下能够达到的速率的二倍。VDSL2标准综合了ADSL2+和VDSL1的特性,实质上是对现有DSL标准的进一步增强和优化,并与现有的DSL

15、标准兼容(特别是ADSL2+),可在传统的ATM网和基于IP的接入网上使用,并提供更成熟完善的服务质量(QoS);因而VDSL2被认为是“终极DSL技术标准”,同时也被国际DSL论坛推荐为光纤宽带接入技术FTTP(光纤到户)的最佳搭档:在“最后一公里”利用普通双绞线提供高速综合接入服务。世界各地的许多主要电信运营商已宣布了部署VDSL2的计划,其中包括美国SBC、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英国电信、瑞士电信、比利时电信、日本NTT和KDDI以及其它公司文献4;该技术标准也受到了全球电信与电子生产厂商的热烈响应:英飞凌科技公司于标准发布的当天,便宣布推出符合该技术标准的8种传输模式的电路集成芯片组“V

16、INAX”:可在距离超过1,150英尺(350米)的铜线上利用VDSL2频谱,提供100Mbps的对称数据速率;同时具有优秀的长距离传输性能 (类似ADSL2+),在4.8公里距离内可以达到14Mbps的下行数据速率;并确保对ADSL的后向兼容性,能实现灵活的VDSL2/ADSL2+架构;著名的国际半导体公司“科胜迅”、“博通”和“德州仪器(TI)公司”等先后也基于“ADSL2+/VDSL2组合模式”推出了自己的集成芯片组,参与这场激烈的高科技竞争中文献7。3光纤接入技术 从长远的观点看,光纤接入网,特别是无源光网络(PON)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接入解决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在接入网中去掉了有源设备,

17、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相应的运维成本;其次,PON的业务透明性好,带宽宽,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能比较经济地支持模拟广播电视业务,具备三重业务功能(triple-play);最后,由于其局端设备和光纤由用户共享,线路成本较其他点到点方式要低,土建成本也明显降低。PON的每用户成本随着分享OLT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因而最适合于分散的小企业和居民用户,特别是那些用户区域较分散,而每一区域用户又相对集中的小面积密集用户地区,尤其是新建区域。 近来,ITU通过的新一代的无源体系结构GPON标准将上下行速率提高到2.5Gbit/s并采用了通用组帧程

18、序(GFP)来更有效地支持各种数据业务,全面体现了服务提供商对业务提供的灵活要求,使无源光网络技术更具吸引力。与其他PON技术相比,GPON无论在扰码效率、传输汇聚层效率、承载协议效率和业务适配效率方面都是最高的,即便对于TDM业务也能高效低开销传送。可以帮助运营商完成从传统TDM语音电路向全IP网络的平滑过渡,因此似乎应该具有广阔、长远的应用前景。我国的发展趋势将可能跨越APON、BPON和EPON阶段,从宽带点到点以太网光纤系统和GEPON开始,乃至较快地过渡到GPON阶段。4家庭网关技术的兴起作为与宽带接入密切相关的用户驻地网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网关,这是一种智能的综合

19、家庭网络接口单元,可以为各种家庭联网业务提供到相应公用网络的接入和控制功能。其典型的主要网络功能模块有ADSLmodem、路由模块、WLANAP等;服务功能有防火墙、VPN、NAT、DNS、QoS、组播、私网穿越等;通信功能有VoIP网关、用户认证、支持智能卡统一认证等;软件结构可以支持通用即插即用功能(UpnP)以及符合开放服务网关联盟(OSGi)标准的中间件。家庭网关作为公用网与家庭网络的连接点、宽带应用在家庭的承载和控制点,可以有效提升宽带接入的价值和进一步锁定用户。例如作为宽带接入业务进一步扩展的IPTV的核心设备机顶盒也可以直接纳入其统一控制,届时,通过机顶盒可以将各种视频广播、点播

20、业务信号传送到普通电视机上,突破了普通有线宽带接入的计算机终端瓶颈,促进了电信、计算机和广电业的融合,也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实现向全业务应用运营商的转型。这方面国外已有不少国家开始实际商用,中国电信也在积极跟踪,进行小规模现场试验。 三结束语 宽带通信接入网作为通信系统直接联系千家万户的基础网络,其数量庞大,技术发展也很快,随着IP网络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不断使用,接入网技术正朝着带宽更快(100Mbps)、承载业务种类更多(三重业务“triple-play”传输)、服务监控功能更完善的方向不断演进;从而推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快速向前发展。参考文献文献1 鲜继清 张得民主编,邬贺全主审.现代通信系

21、统 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4251 文献2 中国电信门户网站:“业务介绍”栏目 Z. ,2006-02-02文献3 韦乐平.电信网的技术转型和下一代网的发展和演进 J.北京: 电信科学,2005,(06)p 36文献4 敖立. ADSL2/2+:未来DSL市场的主流技术N.北京:人民邮电报,2005-08-25(6版)文献5 编辑文章.ADSL2/2+与VDSL1芯片测试总结N.北京:人民邮电报,2005-08-25(6版)文献6 编辑文章.ITU批准超高速宽带技术 N.北京:人民邮电报,2004-12-28(7版)文献7 孙昌旭.ADSL2+/VDSL2混合网将主导市场,CPE需要三步走欲两集成” J.北京:国际电子商情,2006,(02)p 1820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