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PPT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9675795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2.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经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经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经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经络学说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第五节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主要内容第1页/共60页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经络学说概述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第2页/共60页经络学说的内容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

2、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页/共60页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经的分支,网络全身;

3、无固定循行路线第4页/共60页(一)经络学说的形成(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1.十一脉灸经十一脉灸经(帛书)(帛书) 2. 2.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3 3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 4 4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 5 5古代解剖学的知识古代解剖学的知识 6 6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第5页/共60页 (二)经络学说的确立(二)经络学说的确立 内经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三)经络学

4、说的发展(三)经络学说的发展 1 1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 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公元公元265265年年) ) 难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六经辨证 华佗华佗第6页/共60页 2 2 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 (晋以后晋以后) ) 晋晋 皇甫谧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 清清 姚澜姚澜本草分经本草分经 宋宋 王惟一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清清陈惠畴陈惠畴经络图考经络图考 宋宋 王执中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 黄谷黄谷明堂经络图册明堂经络图册 元元 滑寿滑寿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

5、钱镜钱镜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 明明 李时珍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 明明杨继洲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第7页/共60页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别络(大络)别络(大络) 经脉经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络脉络脉 浮络浮络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 孙络孙络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 外连外连 连属部分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 内属内属五脏六腑五脏六腑 第8页/共60页 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

6、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9页/共60页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一)命名原则 1 1 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2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3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经属腑。第10页/共60页(二)具体名称(二)具体名称 前前手太阴肺经手太阴

7、肺经 内侧内侧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 中中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上肢上肢手手 后后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前前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外侧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 中中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后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前前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内侧内侧足三阴经足三阴经 中中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下肢下肢足足 后后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前前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外侧外侧足三阳经足三阳经 中中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后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11页/共60页(二)交接规律(二)交接规律1.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末端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

8、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足大趾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足大趾后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第12页/共60页 2.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 鼻翼旁(迎香)鼻翼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睛明)目内眦(睛明)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9、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瞳子髎)目外眦(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第13页/共60页3.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心中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胸中胸中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肺中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第14页/共60页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

10、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第15页/共60页(基本上是纵行)(基本上是纵行)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足三阳经起于头,手三阳经与足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足三阳经起于头,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故说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故说“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部规律扩展 头面部手足六阳经手足六阳经手足阴经手足阴经阳明经:面部、额部阳明经:面部、额部少阳经:侧头部太阳经:面颊部、头顶、头后部手少阴心经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上达目系并与督脉会于

11、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头为头为“诸阳之会” 第16页/共60页(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内侧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外侧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 注意: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厥阴在中(正常)。第17页/共60页 (三)在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皆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阳经阳明行于前(

12、胸腹部),少阳行于身体侧面,太阳行于后背,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巡行于胸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第18页/共60页躯干部(拓展)体内分布以纵行为主兼有或多或少的迂回曲折、交错出入。各经间及其与奇经和络脉之间多有交叉、交会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太阳经行于后背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阳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体表分布第19页/共60页 经脉在躯体的排列:任脉足少阴肾经0.5 足阳明胃经2寸足太阴脾经4寸第20页/共60页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表里歌: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脏(一)表里关系的涵义

13、 十二经脉中的阳经和阴经之间,通过经别、别络的沟 通,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二)属络脏腑 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系。阳经皆属腑络 脏,阴经皆属脏络腑。 1、“属”:十二经脉与其本身脏或腑直接相连的关系。 2、“络”:十二经脉与其相互表里经的脏或腑直接相连的 关系。第21页/共60页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及其络属脏腑图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及其络属脏腑图属 膀 胱 络 肾足太阳经足少阴经属 肾 络 膀 胱属胆络肝足少阳经足厥阴经属肝络胆属胃络脾属脾络胃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属 小 肠 络 心手太阳经手少阴经属 心 络 小 肠属三焦络心包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手厥阴经属 大 肠 络

14、 肺手阳明经手太阴经属 肺 络 大 肠第22页/共60页 (三)表里关系的特点1、相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2、表里两经脉分别走行于四肢内外两侧面 的相对应位置。3、相表里两经脉相互络属其所联系的脏腑。第23页/共60页五、五、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心中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胸中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肺中第24页/共60页流注规律流注规律、起于手太阴肺经,依次流入足厥阴肝经又传至手太 阴肺经,首尾相贯。、每两条阴经与两条阳经交替流注。、阳经与阴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注。、阳经与阳经之间是同名手足经相传注,从手经传足 经

15、。、阴经与阴经之间依太阴、少阴、厥阴、太阴的顺序 从足经走手经。第25页/共60页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位 第26页/共60页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 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L7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LI1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第27页/共60页

16、 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于足阳明胃经。 第28页/共60页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

17、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 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第29页/共60页 足太阴脾足太阴脾经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

18、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第30页/共60页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 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第31页/共60页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

19、外侧端(少泽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SI19听宫穴:耳屏前,张口即现) 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睛明穴B1:旁0.1寸),交于足太阳膀胱经。第32页/共60页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GV20)。 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处的头侧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

20、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项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UB23:L2棘突旁开1.5寸),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UB40)。 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T2旁开3寸)挟脊下行至髀枢(髋关节,当环跳穴GB30),经大腿后侧至 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UB67),交于足少阴肾经。第33页/共60页 足少阴肾经足少

21、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K1),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 国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GV1),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第34页/共60页 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经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P8:在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出中指

22、桡侧端(中冲穴P9)。 分支2: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关冲穴SJ1),交于手少阳三焦经。第35页/共60页 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穴SJ17:乳突前凹陷,平耳垂后下缘),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GB3:耳前,颧弓上缘,下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至目外

23、眦(瞳子髎穴GB1:旁开0.5寸)交于足少阳胆经。第36页/共60页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

24、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GB30)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8、9、10肋),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即悬钟穴GB39GB39: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GB44GB44)。 分支3 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第37页/共60页 足厥阴肝足厥阴肝经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

25、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第38页/共60页 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

26、称。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是: (1)(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 (2)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 (3)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奇经八脉脉”。 第39页/共60页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督脉督脉“总督诸

27、阳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阳脉之海”)任脉任脉“阴脉之海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 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阴脉之海”););阴维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 结上舌骨下、天突);结上舌骨下、天突); 阳维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带

28、脉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第40页/共60页(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与脑、髓、女子胞等

29、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互沟通。第41页/共60页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带脉环行腰腹部; 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

30、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第42页/共60页督脉督脉l l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 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2 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 1 )( 1 ) 调 节 阳 经 气 血 , 为

31、“阳脉之海”。 (2)(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第43页/共60页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行于腹部和胸部正中线,至咽喉,于腹部和胸部正中线,至咽喉,到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行至目眶下。分支:从胞中别出,向后与冲脉分支:从胞中别出,向后与冲脉并行于脊柱前。并行于脊柱前。“阴脉之海阴脉之海”交会交会 调节阴经气血调节阴经气血 任主胞胎任主胞胎 第44页/共60页冲脉冲脉 1 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1 1:从少腹输

32、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 分支2 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3 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1)(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 之称。 (2)(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第45页/共60页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基本功能:1、约束纵行诸经。2、固护胎儿,主司带下。第46页/共60页 第47页/共60页 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如图所示: 2.生理功能: 阴阳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

33、经或阴经的作用。第48页/共60页 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经别别1 1、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2 2、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 联系联系3 3、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4 4、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5 5、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生理生理功能功能循行特点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为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为 “ “离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为走入体腔脏腑深部,

34、呈向心性循行为“入入”浅出体表而上头面为浅出体表而上头面为“出出”阴经的经别合入相为表里的阳经的经别而分阴经的经别合入相为表里的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为别注入六阳经脉为“合合” ” #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第49页/共60页 十二经脉的分布于体表皮肤抗御外邪,传导病变。连于筋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皮部经筋体表十五别络经脉分出加强了表里体内十二经别别络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自学)循行部位(自学)第50页/共60页 第五节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

35、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一)沟通联系作用沟通联系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体。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 1 1联络脏腑与体表联络脏腑与体表 2 2联络脏腑与官窍联络脏腑与官窍 3 3联络脏腑与脏腑联络脏腑与脏腑 (1 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第51页/共60页十二经脉与脏腑联系表十二经脉与脏腑联系表经经 脉脉 名名 称称络属的脏腑络属的脏腑联系的其他脏腑联系的其他脏腑手太阴肺经手太阴

36、肺经属肺、络大肠属肺、络大肠循环胃口循环胃口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属脾、络胃注心中注心中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属心、络小肠上肺上肺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属小肠、络心抵胃抵胃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络心、注胸中上贯肝、入肺、络心、注胸中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属三焦、络心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属肝

37、、络胆属肝、络胆夹胃,上注肺夹胃,上注肺第52页/共60页 1.1.十二经脉之间的阴阳表里相互交接,有着一定的衔接和十二经脉之间的阴阳表里相互交接,有着一定的衔接和 流注次序,并与任督二脉构成首尾相连的循行系统。流注次序,并与任督二脉构成首尾相连的循行系统。 2 2、十二经脉之间还有多处相互交叉、交会。、十二经脉之间还有多处相互交叉、交会。 3 3、十二经脉还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联系,而且、十二经脉还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联系,而且 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 4 4、 还有无数络脉,其在经脉联系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还有无数络脉,其在经脉联系中的作用

38、也不容忽视。4经脉之间的联系第53页/共60页(二)运输渗灌作用:运行运行全身全身气血气血营养营养脏腑脏腑组织组织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途经:途经:“经络经络”作为一遍及全身的通路、网络作为一遍及全身的通路、网络, ,循十二经循十二经 脉流注衔接顺序脉流注衔接顺序, , 与任、独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与任、独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 端端, , 周流不息周流不息, , 循环往复。(络脉:经脉的分支循环往复。(络脉:经脉的分支, , 能布散和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能布散和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 身)。身)

39、。病理表现:经气不利,气血失和,御邪不力,外邪易侵。病理表现:经气不利,气血失和,御邪不力,外邪易侵。生理意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连经筋、皮部。意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连经筋、皮部。表现:气血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健,抗御外邪。表现:气血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健,抗御外邪。第54页/共60页(三)感应传导作用:含义:含义: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作用于腧穴或其它刺激时产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作用于腧穴或其它刺激时产 生的感觉等各种信息的传递和通导作用。生的感觉等各种信息的传递和通导作用。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信息的感受负载作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信息的感受负载作 用而实现用而实现1

40、1、对生命信息的感应传导,沟通肌体之间的联、对生命信息的感应传导,沟通肌体之间的联 系。系。 2 2、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节其、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节其 功能状态。功能状态。3 3、对病邪的感应传导。、对病邪的感应传导。4 4、对针刺等治疗的感应传导。、对针刺等治疗的感应传导。意义意义第55页/共60页 (四)调节作用: 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其经气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其经气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进行调节,使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维持阴阳动

41、态行调节,使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维持阴阳动态平平衡状态。衡状态。 1 1、经络自身的调节作用、经络自身的调节作用 2 2、经络对治疗的调节作用、经络对治疗的调节作用促使人体机能活动,恢复协调平衡适应原样效应第56页/共60页二、二、 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一)阐释病理变化 1 1传递病邪传递病邪 (1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2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2 2反映病变反映病变 第57页/共60页(二)指导疾病的诊断(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 1循经诊断循经诊断 2 2分经诊断分经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 1指导针灸推拿指导针灸推拿 (1 1)指导循经取穴)指导循经取穴 (2 2)指导推拿按摩)指导推拿按摩 2 2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 (药物归经药物归经) )第58页/共60页第59页/共6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0页/共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