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N流感韩菊萍实用教案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96756621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PPTX 页数:125 大小:1.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甲型HN流感韩菊萍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甲型HN流感韩菊萍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甲型HN流感韩菊萍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资源描述:

《甲型HN流感韩菊萍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型HN流感韩菊萍实用教案(1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背 景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了“人感染猪流感(li n)”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当时WHO将此型流感(li n)称为“人感染猪流感(li n)”,后来将其更名为“甲型H1NI流感(li n)”。第1页/共124页第一页,共125页。第2页/共124页第二页,共125页。 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y zhn)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第3页/共124页第三页,共125页。 我国卫生部于今年4月30日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yzho)甲类传染病管理

2、,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第4页/共124页第四页,共125页。-6月11日,WHO将甲型H1N1流感(li n)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六级,全球进入流感(li n)大流行阶段。第5页/共124页第五页,共125页。-截止北京时间11月6日,我国确诊(quzhn)甲型H1N1流感病例共计54927例,其中重症176例,治愈41605例,死亡16例。第6页/共124页第六页,共125页。 传染源-主要为甲型H1N1流感病人;-无症状的感染(gnrn)者;-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大约5-7%甲流感染(gnrn)病人没有任何症状,10%甲流病人没有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第7页/共124页第七

3、页,共125页。第8页/共124页第八页,共125页。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kuqing)、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第9页/共124页第九页,共125页。-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wrn)的物品也可造成传播;-气溶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第10页/共124页第十页,共125页。易感人群易感人群(rnqn)-普遍易感。 -多数年龄在5岁至30岁居多。 -注意老人(lo rn)和儿童。第11页/共124页第十一页,共125页。 传播特点: -飞沫(fi m),接触; 第12页/共124页第十二页,共1

4、25页。 发病(f bng)季节 -常发生在冬春季节; 第13页/共124页第十三页,共125页。潜伏期潜伏期 一般(ybn)为1-7天,多为1-3天。第14页/共124页第十四页,共125页。 临床症状与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头痛、乏力(f l)和疲劳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甚至引起严重疾病(肺炎和呼吸衰竭)和死亡。 第15页/共124页第十五页,共125页。第16页/共124页第十六页,共125页。控制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gnrn)的三个的三个环节环节 控制(kngzh)传染源-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健康携带者第17页/共124页第十七页,共125页。 切断传播

5、途径-合理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保护(boh)易感人群-密切接触第18页/共124页第十八页,共125页。感染(gnrn)源易感者传播(chunb)途径细菌耐药条件(tiojin)真菌病毒免疫低下少老患者肿瘤手术用药医务人员空气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媒介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及控制技术要点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及控制技术要点科学隔离体系病原菌的快速诊断与鉴定适宜空气消毒技术关键环节感染控制技术指南易感患者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第19页/共124页第十九页,共125页。 隔离的原则: 1、对疑似(y s)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分病区安置”; -疑似(y s)患者进行单间隔离; -确诊患者

6、可以同时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M; -患者的活动应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原则上不设陪护;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第20页/共124页第二十页,共125页。第21页/共124页第二十一页,共125页。标标准准预预防防措措施施第22页/共124页第二十二页,共125页。第23页/共124页第二十三页,共125页。第24页/共124页第二十四页,共125页。第25页/共124页第二十五页,共125页。第26页/共124页第二十六页,共125页。 不同部门的设置、建设要求及隔离措施:1、预检分诊: 应设在医院门诊(mnzhn)入口外侧,位置 醒目; 医务人员实施一般防护;第27页/共

7、124页第二十七页,共125页。第28页/共124页第二十八页,共125页。分开,标分开,标识明显。识明显。第29页/共124页第二十九页,共125页。第30页/共124页第三十页,共125页。第31页/共124页第三十一页,共125页。卫生处置间等。第32页/共124页第三十二页,共125页。第33页/共124页第三十三页,共125页。第34页/共124页第三十四页,共125页。第35页/共124页第三十五页,共125页。第36页/共124页第三十六页,共125页。第37页/共124页第三十七页,共125页。防护物品存放柜、使用后被污染的工作人防护物品存放柜、使用后被污染的工作人员防护装备收

8、集容器(脚踏式、密闭)。员防护装备收集容器(脚踏式、密闭)。第38页/共124页第三十八页,共125页。第39页/共124页第三十九页,共125页。第40页/共124页第四十页,共125页。第41页/共124页第四十一页,共125页。第42页/共124页第四十二页,共125页。 污染区: 进入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等暂存和处理的场所(chn su)。包括:病室、卫生处置室、污物间、接诊室、患者入院、出院处出院处理室等。第43页/共124页第四十三页,共125页。 隔离措施:(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

9、,有明显标识。(2)严格(yng)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严格(yng)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第44页/共124页第四十四页,共125页。第45页/共124页第四十五页,共125页。 负压病区(室):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yl)低于室外压力(yl)。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第46页/共124页第四十六页,共125页。 医务人员个人(grn)防护第47页/共124页第四十七页,共125页。第48页/共124页第四十八页,共125页。第49页/共124页第四十九页,共125页。标标准准预

10、预防防措措施施第50页/共124页第五十页,共125页。标准标准(biozhn)预防(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 在20世纪(shj)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 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第51页/共124页第五十一页,共125页。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fngh)的作用。第52页/共124页第五十二页,共125页。标准标准(biozhn)预防的三个基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本概念 隔离对象:

11、将所有病人血液、体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fngzh)疾病双向传播。疾病双向传播。第53页/共124页第五十三页,共125页。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tjng)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第54页/共124页第五十四页,共125页。 特别是在曾经预防SARS的传播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不可(bk)替代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病人更保护了我们医护人员自己双向防护双向防护(fngh)(fngh)的新的的新的隔离预防隔离预防第55页/共1

12、24页第五十五页,共125页。第56页/共124页第五十六页,共125页。第57页/共124页第五十七页,共125页。个人防护个人防护(fngh)用用具具 防护帽 防护服 口罩/N-95口罩 手套(shuto) 护目镜/面罩 鞋套/防水鞋第58页/共124页第五十八页,共125页。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防(yfng)能力。能力。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 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

13、口罩);滤功能的高效口罩);PPEPPE口罩口罩(kuzho)(kuzho)第59页/共124页第五十九页,共125页。进行手术、无菌操作进行手术、无菌操作(cozu)、护理免疫力、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低下的病人时;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第60页/共124页第六十页,共125页。第61页/共124页第六十一页,共125页。第62页/共124页第六十二页,共125页。第63页/共124页第六十三页,共125页。正 确 的 佩 戴 口 罩第64页/共124页第六十四页,共125页。第65页/共124页第六十五页,共125页。第66页/共124页第六十六页,共125页。第67页

14、/共124页第六十七页,共125页。 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口罩,尽量(jnling)(jnling)在进入室内空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间前就戴好口罩 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口罩只能把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口罩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机会感染病毒的。机会感染病毒的。注注 意意第68页/共124页第六十八页,共125页。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一定要尽量使口罩(kuzho)(kuzho)与面部有良好的密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合!第69页/共1

15、24页第六十九页,共125页。第70页/共124页第七十页,共125页。第71页/共124页第七十一页,共125页。第72页/共124页第七十二页,共125页。中国中国(zhn u)(zhn u)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中国中国20032003年年4 4月月2929日发布并实施最新日发布并实施最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 19083-2003GB 19083-2003) 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技术要求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技术要求 (GB 19084-2003GB 19084-200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 口罩滤料的颗粒口罩滤料的颗粒(k

16、l)(kl)过滤效率应不过滤效率应不小于小于95%95%第73页/共124页第七十三页,共125页。第74页/共124页第七十四页,共125页。PPE护目镜/面罩(minzho)o 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o 面罩需要保护(boh)整个面部皮肤第75页/共124页第七十五页,共125页。第76页/共124页第七十六页,共125页。防护(fngh)面罩一次性面罩一次性面罩(minzho) 第77页/共124页第七十七页,共125页。第78页/共124页第七十八页,共125页。第79页/共124页第七十九页,共125页。第80页/共124页第八十页,共125页。第81页/共124页第八十一页

17、,共125页。第82页/共124页第八十二页,共125页。 第83页/共124页第八十三页,共125页。 正常值:卫生手消毒(xio d):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xio d):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2009年12月1日实施第84页/共124页第八十四页,共125页。第85页/共124页第八十五页,共125页。第86页/共124页第八十六页,共125页。卫生与防护。卫生与防护。第87页/共124页第八十七页,共125页。第88页/共124页第八十八页,共125页。第89页/共124页第八十九页,共125页。第90页/共1

18、24页第九十页,共125页。第91页/共124页第九十一页,共125页。第92页/共124页第九十二页,共125页。第93页/共124页第九十三页,共125页。第94页/共124页第九十四页,共125页。第95页/共124页第九十五页,共125页。 注:防护用品要求(yoqi)第96页/共124页第九十六页,共125页。 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jio hui)口应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第97页/共124页第九十七页,共125页。 防护口罩:符合GB1908

19、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qli)阻力在空气流(qli)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第98页/共124页第九十八页,共125页。 其他:应当(yngdng)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第99页/共124页第九十九页,共125页。(一)消毒原则 1.目的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fngzh)其感染人群。 第100页/共124页第一百页,共125页。2. 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

20、消毒由医院或病区安排专人进行。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fngy)效果就越好。 第101页/共124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5页。3.消毒(xio d)范围与对象: 疫点终末消毒(xio d)的范围和对象应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患者尸体等。 第102页/共124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25页。4.消毒(xio d)时机 终末消毒(xio d)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保证消毒(xio d)效果,做到尽快消毒(xio d),一般要在6小时内。 第103页/共124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25页。5.消毒方法的选择 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

21、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我国采取(ciq)的是消毒剂审批管理制度(卫生部)。第104页/共124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25页。-在选购时,首先应检查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是否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按说明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shy)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准。 第105页/共124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25页。消毒时应注意:-应尽量采用(ciyng)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第106页/共124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25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

22、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jnzh)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第107页/共124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5页。-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wpn),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wpn),勿使已消毒的物品(wpn)被再次污染。-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第108页/共124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25页。 转运(zhun yn)工作要求第109页/共124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25页。一、基本要求(一)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bngl)和确诊病例(

23、bngl)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第110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25页。(二)急救中心(站)应当设置专门的区域(qy)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采取清洗消毒措施,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第111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25页。(三)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站)应当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jl),并及时报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第112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25页。 二、具体要求 (一)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dnji))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

24、快速手消毒剂。第113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25页。(二)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防护口罩;司机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三)医务人员、司机接触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bngl)或确诊病例(bngl)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第114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25页。(四)非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当开窗通风;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车辆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五)医务人员和司机的防护,车辆、医疗用品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bnf)、消毒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定执行。第115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25页。(六)转运甲型

25、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救护车辆及车内设备(shbi)必须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患者。第116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25页。 医院感染(gnrn)监测第117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25页。第118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25页。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一)适时尽快开展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隔离病区,危重症、接受(jishu)各种导管插管操作等。第119页/共124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25页。(二)监测方法(fngf)和数据处理与日常医院感染监测相同。规范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程序,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第120页/共124

26、页第一百二十页,共125页。 二、医院感染暴发监测(一)若发生甲型H1N1流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且在某一科室短时间内同一部位感染病例3例时,应及时追溯原因(yunyn),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与分析,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至医院相关部门、主管领导、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和CDC。第121页/共124页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25页。 (二)医院感染(gnrn)目标性监测: 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医院感染(gnrn)目标性监测。第122页/共124页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25页。第123页/共124页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25页。谢谢您的观看(gunkn)!第124页/共124页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25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背 景。-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采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fiw)容器。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fiw)容器。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3)病区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fiw)弃置于双层医疗废物(fiw)包装袋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气管插管、气管。-任何防护用品都只能降低职业风险,不消除风险。PPE护目镜/面罩。谢谢您的观看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2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