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660014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 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2、环境问题 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两点: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4、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 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

2、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 康和环境的影响。5、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6、BOD与 COD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COD: 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 K2Cr2 O7、 KMnO4 )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7、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 就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8、水体富营养化含有大量氮、磷的

3、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 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一般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 3, 300毫克/米 3,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9、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 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10、 PM10飘尘 微粒粒径 10um 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11、逆温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2、固体废物 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

4、赋存的物质。13、固化处理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危险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14、固体废物资源化 资源化就从广义来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指的是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的生产消费的循环系统。15、深井灌注指先将固体废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浊液,采用强制性措施将其注入与地下水层和矿脉层隔绝的可渗透性岩层中而加以安全处置的方法。16、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结构单元。18、环境质量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变化规律,评价人类环境质量水平,并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性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科学

5、,也是研究改善和提高人类环境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的科学。19、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在一个工程项目兴建以前就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以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以寻求避免或减少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环境损害的对策和措施。二、填空题1、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由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组成的。2、 目前困扰世界的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三个酸雨、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和臭氧层空洞。3、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4、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确定每年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5、 从1999年起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指淮河、海河 和辽河。“三湖”指

6、太湖、巢湖 和滇池。6、 一般污水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 生物法三大类。7、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絮凝特性,沉淀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四种:自由沉淀、混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8、环境污染远期危害的“三致”作用有:致癌、 致突变、致畸。9、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0、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气象因素有风、 湍流和温度层结。11、 汽车尾气或机动车排气主要污染物有CO 、 NO、 HC和黑烟等,进入大气后可导致生成光化学烟雾。12、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形态不同通常分为两大类:(1)颗粒污染物污染物它们包含有(a)飘尘(b)降尘等。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机械式

7、除尘器(b)过滤式除尘器(c)湿 式除尘器 (d)静电除尘器等。(2)气态污染物它们包含有(a)硫氧化物(b)碳的氧化物(c)氮氧化物(d)碳氢化合物(e)其它有害物质等。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 吸收法 (b) 吸附法 (c) 催化转化法 (d) 生物净化法 等。13、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大气污染警报标准 。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和行业标准三种。14、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废渣) 两类,其中对 危险废物 则单独列 为一章进行专门规定。15、 通常将固体

8、废物按来源分为:工业废物 、 矿业废物 、 城市垃圾 、 农业废弃物和 放射性废物 五类,16、 固体废物的主要危害有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和影响环境卫生。仃、噪声污染发生必须的三个要素:有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和接受者。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有:降低噪声源强;吸声法降低噪声 ;隔声法降低噪声;消声器降低噪声等。18、一个生态系统是由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无生命物质 四部分组成。功能表现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19、污泥的利用主要有 用作农肥、制取沼气 和 制建筑材料20、污染源评价要确定的三个特征数是等标45 dB21、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

9、)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55 dB 和22、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对重金属元素价态变化起重要作用。23、 按照环境的组成分类,环境包括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24、 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 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25、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26、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7、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28、 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29、 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C污染所引起的。A. 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D.铅30、 我国从固体

10、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ABD。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31、 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具有ABC的特点。A.可逆反应B.服从质量作用定律C.等当量交换D.交换能力与离子的价态、半径有关32、 _A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A.美国 B. 日本 C.英国 D. 法国33、 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ABCD等指标进行判断。A.总氮 B.总磷 C. 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34、ABC等气体进入平流层后可破坏臭氧层。A.CFCs B.N 2O C.CH 4 D.N 235. 下列农药中 AD为有机氯类农药。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

11、. 三氯杀螨醇36. 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控制步骤是ABA.酸性发酵阶段 B.碱性发酵阶段C.中性发酵阶段D.兼性发酵阶段37. 洗涤式除尘器中效率最高的一种除尘器是_D。A.泡沫板式洗涤器B.旋风水膜除尘器C.填料床式洗涤器D.文丘里除尘器10103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将污染物质按性质分为两大类:下列属于第一类污染物质的是A.TN B.TP C.总铜D.总铬101039. 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控制步骤是BA.酸性发酵阶段B.碱性发酵阶段C.中性发酵阶段D.兼性发酵阶段40.洗涤式除尘器中效率最高的一种除尘器是A.泡沫板式洗涤器B.旋风水膜除尘器C.填料床式洗涤器D.文丘里除尘器41.已知某大气层

12、结气温垂直递减率为1.75K/100m和干绝热递减率取1K/100m,则该大气层结是否稳定BA.稳定 B. 不稳定 C.缺少数据D.稳定或不稳定均可42.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一一“三化”原则不包括_A。A.安全化 B. 资源化 C.减量化 D. 无害化三、问答题1、用哪些指标表示污水的水质?这些指标的含义是什么?答:(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感官性指标 嗅和味感官性指标 固体物质(TS)包括DS和SS( 2)化学性指标:BODCODTODDO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3)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一反映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大肠杆菌群一是最基本的粪便污水指示菌群。 有关无机物指标:*植物营养元

13、素一主要指氮、磷化合物。* PH值一反映水的酸碱性。一般 69。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并绘制流程示意图。答: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需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风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生物技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3、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是什么?答: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1) 工业废水:最主要的污染源。特点: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2)城市生活污水:有机物为主。特点:含氮、磷、硫高,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含有机物,易厌氧分解产生恶臭;含多种微生物,易传染疾病。(3)交通运输污染源:

14、有直接排放和通过降水而进入水体污染。(4)农业排水:化肥和农药,使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特点:面广、分散,难以收集,难以治理。水体污染物可分为四大类:(1)无机无毒物:酸、碱、一般无机盐、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2)无机有毒物:重金属、砷、氰化物、氟化物等;(3)有机无毒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4)有机有毒物:苯酚、多环芳烃、 PCB有机氯农药等。有机物污染的特征是耗氧,有毒物的污染特征表现为生物毒性。4、简述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并绘制工艺流程示意图。答:一级处理多采用物理法去除漂浮物、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二级处理主要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法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采用典型

15、设备有生物氧化池和污泥的浓缩级厌氧消化或其他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5、简述水体自净的机理。答: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地更替和获得自身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 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就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6、简述大气层的结构及其特点。答:大气结构指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分布等。在垂直方向分布极不平衡,根据大气垂直方向 热状况、运动状况分五层:(1) 对流层 主要特征:*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具有强烈的空气对流作用。*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密度大。大气总质量7

16、5 %以上集中此层。大气污染就是这一层,特别是12km以下低层大气(边界层)。(2)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约5060km的大气层。大气密度低,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5 %。特点:*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高 约1535km的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几乎没有对流运动。且空气较干燥,大气非常稳定。(3)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几乎没有水汽和尘埃,大气透明度好。特点:*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具有强烈的空 气对流作用。(4) 暖层(热成层或电离层)从中间层到800km的高度。特点:*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由于宇宙射 线的作用,大部分气体分子发生电离,有较

17、高密度的带电离子,对无线电通讯有重大意义。(5) 散逸层 大气圈的最外层,800km以上的高空,气温高,空气极稀薄,电离度大。特点:*大气稀薄,地心引力极小,气体粒子 自由运动(12km/s)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升高。7、简述固体废物主要处理技术。答: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主要处理技术有如下几方面:(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在对 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理之前,往往需要实行预处理,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破碎、筛分、压实等工序。 (2) 物理法处理固体废物 。利用固体废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从中分选或分离有用或有害物质。根据

18、固体废物的特性可 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浮选等分选方法,还有固化处理等物理化学方法。 (3) 化学法处理固体废物 。通过固体废物发生化 学转换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如焚烧、热解等。 (4) 生物法处理固体废物。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固体废物。如沼气发酵和堆肥。 (5)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理 。最终处理的方法有土地处置、海洋投弃法等。8、何为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什么?答: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就是 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首先是把废物排放量降低到最小程度。不可避

19、免地要排放的固体废物要进行综 合利用,使之再资源化;目前条件下不能再利用的,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合理地还原于自然环境中。1. 简述固体废物的危害。答:1. 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2. 污染土壤3. 污染水体4. 污染空气5. 影响坏境卫生2. 简述土壤胶体的性质。答:1. 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由于土壤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 所以会产生巨大的表面能, 我们知道物体内部的分子周围是与它相同的分子, 所以在各个方向上受的 分子引力相等而相互抵消。 而表面分子则不同, 它与外界的气体或液体接触, 在内外两面受到的是不同的分子引力, 不能相互抵消, 所以具有剩余的分子引力, 由此而产生表面能, 这

20、种表面能可以做功, 吸附外界分子, 胶体数量越多, 比表面越大, 表面能也越大, 吸附能力也愈强。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土壤胶体的种类不同,产生电荷的机制也不同,根据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机制,一般可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3、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和分散作用 土壤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土壤胶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呈高度分散的溶胶,一种是胶体微粒彼此凝集在一起呈絮 状的凝胶。土壤胶体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使胶体微粒下沉,由溶胶变成凝胶的过程称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反之,由凝胶分散成溶胶的过程 称胶体的分散作用。3. 简述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答: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可

21、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机械迁移是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迁移过程服从水力学原理。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水解、氧化、还原、沉淀、溶 解、络合、螯合、吸附作用等)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这种迁移转化的结果决定 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 也服从生物学规律。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由此使重金

22、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 危害。下面说一下转化机制溶解和 沉淀作用:重金属在水中可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同相应的阴离子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吸附作用: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由于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带大量的电荷,因 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氧化还原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在天然水体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 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 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4. 简述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基本途径:1. 有微生物参与的降解包括脱氯作用、脱烷基作用、换裂作用、氧化

23、还原作用、水解作用;2. 沿孔道挥发散失;3. 不溶于水,在土壤中存在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水解)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降解是土壤中农药净化的主要途径,是以土壤微生物与酶为主对农药的分解作用。该过程受含水量的影响,含水量增加,农药在土 壤中的分解能加速。根据分解作用的性质,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主要包括:脱氯作用、脱烷基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水解作用。影响因素:凡是影响蒸气分压变化的因素都对农药的挥发散失将产生影响。例如农药本身的浓度,大气的相对湿度,地表的风力, 植被状况,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力,土壤的湿度,酸度,氧化还原条件等等。大气和土壤的湿度愈高,农药的挥发速度就愈快。土壤本身的吸附

24、能力是农药挥发的一大阻碍。我们对吸附能力的相对大小已有了解:粘土壤土 砂土有机质土 矿质土不同的农药挥发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可用挥发指数来衡量,数值愈大,挥发损失愈快,残留愈少。5. 简述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主要途径。答:1. 无害化处理。如:垃圾的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粪便的厌氧发酵,有害废物的热处理和解毒处理等。2. 减量化处理。主要有 4个途径。A.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采用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B. 采用无废或低废工艺,从源头上清除或减少废物的产生。C. 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则废弃的废物量就少了。D. 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3. 资源化处理。6. 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

25、: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是:在大量监测数据和调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来说明,确定和预测一定区域范 围内人类活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程度。7. 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答:1 类型 伦敦型烟雾为还原型(煤炭型)而洛杉矶烟雾为氧化型(汽车尾气型)2 污染源伦敦型烟雾的污染源为工厂生产和家庭取暖燃烧煤炭时的排放洛杉矶烟雾的污染源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主。3 主要污染物 伦敦型污染物为S02颗粒物、硫酸雾、硫酸盐类气溶胶氧化型污染物为 NOx HC 03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脂 PAN。4 反应类型伦敦型烟雾为热反应洛杉矶烟

26、雾为光化学反应和热反应。8. 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答首先在细胞膜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降解的后期产物是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分解最终产物是C02 H20及 N03等o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硝化、酸性发酵等过程最终产物除C02和H20外还有NH3有机酸、醇等。9. 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答:(1) 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重金属在氧化还原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难溶性元素和还原难溶性元素(价态变化)。(2) 土壤酸碱度:碱性条件下,重金属呈难溶态的氢氧化物,也可能以碳酸盐和磷酸盐形式存在;酸性相反。(3) 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中丰富的无机

27、、有机胶体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吸附在胶体表面上易释放,保持在胶体矿物的晶体中则难释放,不易迁移。(4) 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重金属与土壤中的羧基和氯离子等无机配位体的络合作用,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土壤中的腐殖质与重金属发生螯合作用,可形成 稳定的螯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10. 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1 )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2) 污染土壤;(3) 污染水体;(4) 污染空气;(5) 影响环境卫生11. 简述噪声的危害。答:(1 )、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噪声直接的生理效应是一起听觉的疲劳直至耳聋,噪声间接的生理效应是诱发一些疾病;(2) 、对人体心理的影响。噪声的

28、心理效应反映在噪声干扰人们的交谈、休息和睡眠,从而使人产生烦恼,降低工作效率,容易引起工伤事故;(3) 、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噪声对语言通信的影响很大,轻则降低通信效率,影响通信过程,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12. 噪声的来源及控制方法有哪些?答:来源:(1) 、交通噪声:主要是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行驶中产生的。(2) 、工业噪声: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生产设备或辅助设备所产生的。(3)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是各种建筑机械工作时产生的。(4)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由商业娱乐歌舞厅体育及游行和庆祝活动所产生的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器等产生的。控制方法:(1)、吸声技术;(2)、隔声技术;

29、(3)、消声器;(4)、有源声控制。13. 简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因。答:城市热岛的形成,与城市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将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概括为四个方面为:一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 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 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二是城市 大气污染。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 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弓I起大气的进一

30、步升温。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 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四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了。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 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14. 简述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答: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臭氧的损耗。这些物质主要有四氯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哈龙(溴氟烷烃)以及弗利昂(CFQ等,破坏作用最大的是哈龙类物质与CFC15. 简述环境质量多因子评价指数的类型及表达方式。答:均值型 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刀 =niilnl11 (2)计权型

31、(1分)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刀 =niiilWI1 (1分)(3)几何均值型(1分)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aveijiHI?=max16、固体废物与垃圾:固体废物指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17、氧垂曲线答: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18、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这个

32、术语使用由布伦特兰委员会创造已成为最经常被引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19、光化学烟雾答:光化学烟雾又称“光化学污染(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大气中因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害混合烟雾。如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起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物。20、残留期答:农药残留期是指农药在土壤中的含量减少75 %以上所需的时间。21、水体污染 :答: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 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33、22、酸沉降答:是指 pH 小于 5.6 的天然降水(湿沉降)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干沉降) 。23、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答:指的是当地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是环境标准能容许的污染物总量,也称“环境承载力” 。四、计算题及论述题( 20 分,每题 10 分)1、设有四个噪声,其声压级分别为 94、86、77 和 69 分贝,问叠加后的声压级为多少?2、有六台机器,单独工作时在车间同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90、95、100、93、82、75dB。求它们共同工作时,合成总声压级为多少dB?3、简述导致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答:酸雨: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SQ、NO)也日益

34、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就形成了酸雨。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 0.110卩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酸性排放物(SQ、NQ),在云滴内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就形成了酸雨。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一是燃料燃烧(排放的 CQ占排放总量的70%);二是森林的毁坏(不仅使光合作用减少,而且燃烧树木,增加 了 CQ的排放。)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

35、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破坏主要原因:氮氧化物和氟里昂。Cl + Q 3 - ClQ + Q 2 在平流层Z -T,处于逆温,大气稳定状态ClQ + Q - Cl +Q 2发生了连锁反应Q3- Q 2 + Q正常处于平衡状态氮氧化物 NQ + Q 3 -NQ 2+ Q2NQ2 + Q - NQ+Q24、为什么说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答: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 系

36、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和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成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一种经济体系。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 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 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通过不断加重地球生态系统的负荷来实现经济增长,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恶 化。而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 式。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