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讲义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638633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XX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XX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XX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讲义(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中医院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 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 和消除我区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 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 保障全区人民身体健康与生 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 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 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 物中毒。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防保科及分管业务的副院长 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4、有专门负责直报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 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区卫生防 病站,卫生防病站对病例调查核实后,于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市 卫生防病中心。区卫生局按有关规定报市卫生局。三、接诊医生对

3、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 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 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 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 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 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 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 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五

4、、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 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 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 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 指 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的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 高群众防病能力。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 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 应当采取就地隔离

5、、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九、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 途径,防止病源扩散。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 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 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 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 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附件:各类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措施11附件:各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一、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 历年均有发生,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总

6、结既往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中医药的使用情况,特制定本指南。(一)治疗方案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 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伴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主要 症状。极少数患儿由于邪毒内陷,出现高热、神昏,甚则发生喘、脱、 厥,危及生命。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本疫毒后,病情进展迅速。因此, 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辨证论治:1、普通型:(1)湿热外受。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应注意发热、疱疹 等症状、体征,以早发现,早治疗。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先出现散在小疱疹,手、足、臀部等出现斑 丘疹、疱疹;伴发热,微恶寒,

7、咽痛,倦怠,纳差,舌淡苔白或白腻, 脉浮数(注意指纹变化)。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参考处方:金银花、连翘、生薏米、白蔻、藿香、荆芥、白茅根、 牛蒡子、生甘草。水煎分3-4次服用。(2)湿热蕴结。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较显著。应注意发热、 疱疹及溃疡等症状及肺部体征变化。临床表现:发热重,精神倦怠,手掌、足底、指趾、臀部发红色 丘疹、疱疹,或见根盘红晕;口腔黏膜及上颚疱疹破溃,形成溃疡, 糜烂灼痛,或伴恶心;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注意指纹变 化)。治法:解毒化湿。参考处方:金银花、连翘、紫草、生石膏、知母、白茅根、赤芍、 茵陈、生甘草等。水煎分3-4次服用。加减:1.高热加羚羊角粉冲

8、服;2. 便秘加酒大黄;3. 咽喉疼剧加玄参、板蓝根。中成药:炎琥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静滴。可与中药汤剂配 合使用。2、重型:经上述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少数病例持续高 热,累及神经系统,或出现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湿热阻络,蒙蔽清窍。临床表现:壮热持续,嗜睡或烦躁,易激惹,头痛,呕吐,肢体 无力,或出现肢体痿软、抖动,甚则神昏、抽搐等,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滑数(注意指纹变化)治法:清热化湿,通络开窍。参考处方:黄芩、生石膏、青蒿、梔子、广地龙、石菖蒲、郁金、 羚羊角粉(冲服)等。水煎分 3-4次服用,或鼻饲或肛门滴注。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静滴。可与中药汤剂配 合使

9、用。加减:若伴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悸、咯白色或粉红色 血性泡沫样痰,加用参附汤、参麦汤等鼻饲或肛门滴注。3、中医药外治法口腔疱疹:可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一种,蜜调外涂 敷用,1日23次。(二)预防及生活调护1、预防本病流行期间,婴幼儿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 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可使用以下方药:(1)白菊花6克生甘草3克 生山楂10克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适量频饮。适用于素有内热的小 儿。(2)生薏米10克 扁豆10克 绿豆10克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适用于素来脾胃虚弱的小儿。上述两方剂量适用于3-5岁小儿。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0、。2、生活调护:患儿饮食宜清淡,可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忌食用辛辣食物、发物。二、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 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 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 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 以死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 对时行感冒 (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以下治疗方案。(一)生活起居预防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添衣物,以适寒温。2、“食饮有节

11、”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3、“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二)饮食预防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 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 饮。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 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 200至300ml,加盖浸泡5 至10分钟趁热饮用。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

12、饮服。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 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 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 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鲜鱼腥草30至60g,蒜汁加醋凉拌。鲜败酱草30至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鲜马齿苋30至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绿豆60g、生甘草6g (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 用。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三)药物预防1、成人(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煎服方法:每日

13、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为宜。(2)大青叶5 g、紫草5 g、生甘草5 g功能:解毒清热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 便黄。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为宜。(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功能:清热宣肺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 便黄。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为宜。(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功能:健脾化湿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至

14、5剂。2、儿童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功能:清热消滞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 大便臭秽或干燥。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至5服为宜。3、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1 )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 3至5天;(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 询医师;(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四)其他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 薰,具有除瘴避

15、秽的作用,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柰 等。三、非典型肺炎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符合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 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属于中医学瘟疫、热病的范畴。其病因 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脏腑;基本 病机为邪毒壅肺、湿痰瘀阻、肺气郁闭、气阴亏虚。中医药治疗的原 则是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辨证论治(1)疫毒犯肺证:多见于早期。症状:初起发热,或有恶寒;头痛,身痛,肢困;干咳,少痰,或有咽痛;气短,乏力,口干。舌苔白或黄,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及参考剂量:银花15 g连翘15 g黄芩10 g柴胡10 g青 蒿15

16、g白蔻6 g (打)(炒)杏仁9 g生薏苡仁15 g沙参15 g芦 根15 g加减:无汗者加薄荷;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苔腻者加 藿香、佩兰;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炮姜;恶心呕吐者加制半 夏、竹茹。(2)疫毒壅肺证:多见于早期、进展期。症状:高热,汗出热不解,身痛;咳嗽,少痰,胸闷,气促;腹 泻,恶心呕吐,或脘腹胀满,或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干不欲饮,气 短,乏力;甚则烦躁不安。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湿。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生石膏45 g (先煎)知母10 g炙麻黄6 g银 花20 g炒杏仁10 g生薏苡仁15 g浙贝10 g太子参10 g生甘草10 g加减: 烦躁不安、

17、舌绛口干者加生地、赤芍、丹皮;气短、 乏力、口干重者去太子参,加西洋参;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便 秘者加全瓜蒌、生大黄;脘腹胀满、便溏不爽者加焦槟榔、木香。(3)肺闭喘憋证:多见于进展期及重症 SARS。症状:高热不退或开始减退;呼吸困难,憋气胸闷,喘息气促;或 有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短,疲乏无力。口唇紫暗,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治法:清热泻肺,祛瘀化浊,佐以扶正。基本方及参考剂量:葶苈子15 g桑白皮15 g黄芩10 g郁金10 g全瓜蒌30 g蚕砂10 g (包)萆薢12 g丹参15 g败酱草30 g西 洋参15 g加减: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脘腹胀满、纳差者加 厚朴、麦芽;

18、口唇发绀者加三七、益母草。(4)内闭外脱证:见于重症 SARS。症状:呼吸窘迫,憋气喘促,呼多吸少;语声低微,躁扰不安,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化浊开闭。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红参1030 g (另煎兑服)炮附子10 g山萸肉30 g麦冬15 g郁金10 g三七6 g加减: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冷汗淋漓者加煅龙牡;肢冷者加桂枝、干姜;喉间痰鸣者加用猴枣散。(5 )气阴亏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恢复期。症状: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气喘;或见咳嗽;自觉发热 或低热,自汗,焦虑不安,失眠,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舌苔 黄或腻,脉象多见沉

19、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基本方及参考剂量:党参15 g沙参15 g麦冬15 g生地15 g赤芍12 g紫菀15 g浙贝10 g麦芽15 g加减:气短气喘较重、舌质暗者加三七、五味子、山萸肉; 自觉发热或心中烦热、舌暗者加青蒿、山梔、丹皮;大便偏溏者加 茯苓、白术;焦虑不安者加醋柴胡、香附;失眠者加炒枣仁、远 志;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者加茵陈、五味子。2、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联合应 用。(1)退热类:适用于早期、进展期发热,可选用瓜霜退热灵胶 囊、紫雪、新雪颗粒、小柴胡片(或颗粒)、柴银口服液等。(2)清热解毒类:适用于早期、进展期的疫毒犯肺证、疫毒壅 肺证、

20、肺闭喘憋证。注射剂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 黄连粉针剂、复方苦参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清开灵口服液(或胶 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金莲清热颗粒、苦 甘颗粒、葛根芩连微丸、梅花点舌丹、紫金锭等。(3 )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类:适用于进展期和重症 SARS的肺 闭喘憋证。注射剂可选用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颗粒)、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胶囊)、猴枣散等。(4)扶正类:适用于各期有正气亏虚者。注射剂可选用生脉注 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生脉 饮、百令胶囊、金水宝胶

21、囊、宁心宝胶囊、诺迪康胶囊、六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丸等。四、人禽流感中医药治疗1、辨证治疗(1 )毒邪犯肺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 苔白,脉浮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基本方及参考剂量:柴胡10g黄芩12g炙麻黄6g炒杏仁10g银 花10g连翘15g牛蒡子15g羌 活10g茅芦根各15g生甘草6g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发热重者加生石膏。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柴银类、银黄类等清热解毒、宣肺 透邪口服制剂。(2 )毒犯肺胃主症: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或咳嗽;恶心,呕 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基

22、本方及参考剂量:葛根20g黄芩10g黄连6g鱼腥草30g苍术10g藿 香10g姜半夏10g厚 朴6g 连翘15g苏叶10g白茅根20g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常用中成药:双黄连、藿香正气等清热解毒化湿类制剂。(3 )毒邪壅肺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 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瘀。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炙麻黄9g生石膏30g先下炒杏仁10g黄芩10g知 母10g 金养麦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蒲公英15g鱼腥草10g 赤芍10g 丹皮10g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

23、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肢体 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者加生大黄、枳实、或 元明粉。常用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4 )热入营血主症:高热,神昏,皮肤斑疹,甚者吐血、便血、尿血,舌质红 绛,脉数。治法:清营解毒,凉血活血。基本方及参考剂量:水牛角10g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0g银花15g 连翘10g 丹参10g竹叶15g紫草10g18常用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5) 脱证主症:神志淡漠甚至昏蒙,面色苍白或潮红,冷汗白出或皮肤干 燥,四肢不温或逆冷,口燥咽干,舌暗淡,苔白,舌红绛少津,脉微 细数,或脉微弱。治法:扶正固脱。基本方:偏于气虚阳脱者选用人参、制附子、干姜、炙甘草、山 萸肉、煅龙骨、段牡蛎等;偏于气虚阴脱者可选用红人参、麦冬、五 味子、山萸肉、生地等。常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中医药预防针对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的抗 病能力,改善易感体质;临床用药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主要用 一些益气、化湿、解毒药品;也可采用传统药物熏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