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638007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教学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染病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I 前言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开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到达防治结合的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根本知识、根底理论和根本技能,为预防、 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下根底,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局部组成

2、。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 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 学时,其中理论30 学时,实验30 学时;理论/实验为 1 : 1 。四 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兰娟任红主编,8版,2021年。II 正文笫一章总论一 教学目的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传染病的发生、开展及流行,认识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方法,了解其分类管理

3、的重要意义。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二熟悉传染病发病机理。三掌握传染病的根本特征、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传染病诊断、治疗 原那么及预防。三教学内容一绪言:传染病学的范围和内容及其危害性。传染病的现状与防治对策。二感染与免疫:感染的形式,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与机体的免疫反响的作用。三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传染病的发生与开展的阶段性及其共同特征,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根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 行过程的其他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五感染病的特征:

4、传染病的根本特征、临床特点。六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强调病原体检查的重要诊断价值。七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那么: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 tB BtB ! tB IB IB *0 tB BII和对症治疗等。八传染病的预防:遵守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度,针对传染过程三个根本条件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第二章病毒性肝炎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 到达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掌握5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及血清标志物,了解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及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二掌握各类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熟悉不

5、同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三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了解其病理生理根底。四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熟悉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了解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五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那么,尤其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三教学内容一概述:病毒性肝炎及嗜肝病毒的概念。二病原学: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乙、丙肝炎病毒基因的变异与临床的关系。三流行病学: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经消化道外传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特别是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的不同。四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免疫发病机制;典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学分型。五临床

6、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临床分型与病原学的关系;六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病原学的检查主要介绍血清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 IBBMaBHIBtBHBI tB :! !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资料。与溶血性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八治疗:治疗原那么。各临床类型肝炎的治疗原那么,尤其是重型肝炎的综合治疗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九预防:预防的原那么。保护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自动免疫:甲、乙肝疫苗;被动免疫:HBIG。第三章狂犬病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认识狂犬病,掌握狂犬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熟悉狂犬病

7、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那么。二掌握狂犬病暴露后处理措施。三教学内容一病原学:狂犬病毒的特点。二流行病学:主要传染源,狂犬咬伤后及病毒的唾液污染各种伤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易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的入侵与扩展途径,脑脊髓的病变,嗜酸性包涵体诊断价值。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的临床经过分期及各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彳犬病100%勺死亡率。五诊断与鉴别诊断:被犬咬 /抓伤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病毒别离,患者脑组织的 him n u ib : an BMaa nan in动物接种,免疫荧光学的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应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及瘠病 n ib : ama

8、mibb aiutB : urn : ta n BiaiBM BBiMBna biib ta n 鉴别。六治疗:严格的隔离,保持病人的安静,努力维护病人的循环及呼吸功能和水电解质的平衡。七预防:犬的管理,伤口合理处理的重要性,疫苗接种的适应症,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第四章 流行性感冒鉴别禽流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到达预防及控制该病流行的目的,同时了解禽流感。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流感的流行特征。二熟悉重症流感的处理措施。三掌握流感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与禽流感的鉴别。三教学内容一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二流行病学: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流感

9、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的入侵引起局部的病变及毒血症。单纯流感与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变。四 临床表现:典型、轻型及流感病毒肺炎的特点与并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五诊断:流感的疫情,临床表现,病毒别离及血清学试验等,与禽流感的鉴别.。六治疗:对症治疗.3抗菌素迨疗继发性细菌感染,七预防:隔离病人,减小集会,接种疫苗。第五章流行性出血热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熟悉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掌握出血热诊治要点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出血热病毒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二熟悉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三掌握典型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各期的治疗原那么

10、。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世界各地的流行情况,我国对本病的研究情况。二病原学:发现病毒的概况,病毒的形态、特征。三流行病学: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以啮齿类脊椎动物-鼠类为主。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接触、虫媒及垂直等多种方式传播,流行特征:世界32个国家及地区有本病发生,我 I : n a ta n 国疫情最重,本病有明显的顶峰季节, 主要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及工人为主,人群易感性:普遍。四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的直接损伤及免疫发病机制。出血、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肾、脑的特殊病理变化。五临床表现:潜伏期。临床各期发热、休克、少尿、多尿及恢复期的病症及体征。六实验室检查:血象

11、及尿常规检查;生化及血清学等检查特点。七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五期经过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诊断。应与发热性、出血性疾病以及肾脏疾病鉴别。 ib 0 n ta n ! 八治疗:强调三早一就的重要性。治疗原那么以综合性对症治疗为主。各期治疗的根本原那么与方法。九预防:疫情监测。灭鼠防鼠,加强食品及个人卫生的防护和疫苗接种。第六章艾滋病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掌握艾滋病防治措施及控制该病流行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二熟悉本病的传染源、传染方式、高危人群及临床表现。三掌握本病的诊断方法,熟悉艾滋病的预防。三教学内容一病原学:病毒的特点,抵抗力。二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特点,全球性流行趋势及

12、主要流行地区的分布,传染源,传播方式及高危人群。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发病原理,免疫机制在发病中的作用。主要病理变化:多种时机性感染与恶性肿瘤。四临床表现:潜伏期,HIV感染临床分期;艾滋病合并其他感染的表现;小儿艾滋病的特点。五实验室检查: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及 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原学及免疫学抗HIV抗体等的检查。六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楣临床病症,高危因素,血清学及病毒学明确诊断。临床各期与各种感染性疾病鉴别。七治疗:抗病毒的联合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八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七章伤寒、副伤寒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掌握伤寒诊断及治疗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了

13、解伤寒杆菌的特性及其流行特点、预防措施。二熟悉本病的发病机理。三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肠道并发症、诊断要点及治疗。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病原学:伤寒杆菌的特性、抵抗力、血清学特点。三流行病学:病人和带菌煮为传染源、,病人排菌情况“慢性带菌煮在流行病生上的意义;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特点。了解艾滋病病毒的特点及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四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原菌侵入途径,病理变化开展过程,两次菌血症和肠道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五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病例的主要病症及临床经过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临床类型,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婴幼儿及老年伤寒的特点。复发与再燃的概念。六并发症:肠

14、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七实验室检查:血象,血、骨髓、粪便培养病原体的时间及其诊断价值。血清凝集试验肥达氏反响的意义和应用。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与其他以发热为特征的疾 HIM Iia H ! : : laBa a病鉴别。九治疗: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带菌者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肠出血、肠穿孔的处理原那么。 n IB IB IB lIBHnHIHBanBBMBBIHIBBBIIBB十预防 饮食、饮水的卫生、粪便。切断传播途径。十一副伤寒:各种副伤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与伤寒的异同。第八章细菌

15、性痢疾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认识细菌性痢疾,掌握细菌性痢疾的防治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痢疾杆菌及分类与流行病学上的变迁。二熟悉本病,尤其是中毒性菌痢发病机理。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病原学:痢疾杆茵的性状,抵抗力、分类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变迁。三流行病学: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播途径:食物、水等;普通易感。四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原体的肠毒素与侵袭力的作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特 征。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理。五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菌型 普通型、轻型、中毒型 的临床表现,慢性菌痢 迁延型、 急性发作型、隐匿型的临床表现。六实验室检查:粪便:肉眼观察、镜检、培养

16、。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病症、实验室粪便性状及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检查。各型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八急性菌痢: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情况;对症治疗,中医中 药治疗。慢性菌痢:抗菌药物内服与药物保存灌肠疗法。中毒性菌痢:高热、惊厥、循环 衰竭的治疗;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正;脑水肿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抢救。抗生素的应用。重症病人的护理。九预防:发现及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卫生宣教;口服活疫苗。第九章霍乱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掌握霍乱诊断及防治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了解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两种生物型的鉴别要点及发病机理。二熟悉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三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

17、准、治疗及预防措施。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病原学霍乱弧菌的生物特性,两种生物型的鉴别,三种血清型。三流行病学 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水为主?食物及生活接触等,人群易感性及免疫力;流行的特征。四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霍乱弧菌的毒素外毒素等及其致病性。剧烈泻 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的发生原理。主要病理变化。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各期吐泻期、脱水期和恢复期和各型轻、中、重、爆发 型的临床特征。并发症:肾功能衰蝎,急性肺水肿。六实验室检查 血渗透压、尿的变化;细菌学检查粪便悬液、培养;血清学检查。七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查。本病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产肠毒素的大肠

18、杆菌引起的腹泻、碎中毒等鉴别。八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九治疗 严格隔离;输液治疗的掌握,口服补液的适应证;抗菌药物:四环素、氯霉素、复方磺胺药、氟哌酸等。十预防 传染源的管理,饮水消毒和食物管理,预防接种。第十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流脑细菌学的特性及分类。二熟悉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三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三教学内容一病原学:细菌的特性与分类,抵抗力。二流行病学:流行季节,传染源以带菌者为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流行特征。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鼻咽部感染,菌血症,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的过程。爆发型

19、发病机理,DIC,脑水肿,脑疝的机理。四临床表现:潜伏期,临床分型:普通型各期的临床表现,爆发型各型表现。五实验室检查:血象,CSF检查,细菌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六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CSF检查,皮肤瘀点涂片。注意与其他化脑, 病脑,结脑,败血症及中毒性菌痢鉴别。七治疗:一般对症治疗。病原治疗:青霉素,氯霉素及SD等。休克和脑型的抢救措施。肝素应用指征。八预防:隔离病人,处理带菌者。切断传播途径。疫苗及药物的预防。第十一章钩端螺旋体病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到达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各种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的目的。二教学要求一了解钩端螺旋体生物学特性及血清学分型,我国流

20、行的主要菌群和发病机理。二掌握各型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三掌握本病的治疗原那么,特别是肺大出血型的治疗措施。三教学内容一概述: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性。二病原学:钩端螺旋体的特点,国内外常见的类型及其致病力。三流行病学:传染源以鼠和猪为主,经皮肤接触传播;地区,季节,职业等流行特点。四发病机理:病原经皮肤侵入,经淋巴管入血循环,形成螺旋体血症,广泛的微血管中毒性损害,所致的严重的功能紊乱,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学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性是本病的特点,肺、心、脑的病变特征,眼、心脑血管的后发病变。五临床表现:潜伏期;感染中毒型、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及脑膜脑炎型的 IB ! H

21、M ! :! n H , IB :! ! 临床特点;后发症的表现。六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特异性的病原体及血清学检查。七诊断及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各型临床特点,病原体的别离及血清学检查意义。八治疗:病原治疗及青霉素早期应用的重要性,对症治疗:各型治疗原那么。镇静剂、强心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肺大出血型的应用。九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重点人群的疫苗预防。m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教学方法i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 2辅导形式:以课间答疑为主。四 考核方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100%。IV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时数总论多媒体2病毒性肝炎多媒体6流行性感冒鉴别禽流感多媒体2流行性出血热多媒体4艾滋病多媒体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媒体2钩端螺旋体病多媒体2伤寒、副伤寒多媒体2霍乱多媒体2细菌性痢疾多媒体2狂犬病多媒体2合计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