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9630125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5.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 影响及管理策略2015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HONGHE UNIVERSITY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及管理策略院一系:教师教育学院一一基础教育系专 业:小学教育专业(文科)年 级:2011 级学生姓名:林 红学 号:201101100167导师及职称:杨利银(副教授)2015年4月2015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of the CollegeUndergraduateDepartment:College of Teacher sEducation Depart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

2、nMajor: The primary educationGrade: 2011Student s nameiinhongStudent No.:201101100167Tutor: Liyin Yang (Associate Professor )April ,2015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 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 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 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

3、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 (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 (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 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 本规定。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 (答辩小组)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成员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小群体,从大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或良好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有

4、明确的权利和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类群体在班级中占大多数。非正式群体则通常由三五个学生组成,群体成员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往往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乐意一起相处而互相亲近,情感和兴趣是这类群体的主导因素。这类群体中有积极的、消极的和中间的,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也叫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它们对班级的危害很大,不认同班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和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给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给班级成员带来了不良影响。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正式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而历来为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所重视,但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带来的危害也是

5、不可忽视的,学会正确的管理该类群体,对建设良好班级非常重要。关键词: 小学生 ;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 危害 ; 管理策略ABSTRACTThe class is the basic unit of school education, class members to form small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from the direction of view,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rmal and informal groups. Formal group usually have clear obj

6、ectives, certain rules orregulations and good hobbies, there are definite rights and duties,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division of labor, Can be recogniz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group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in the class, such as the study group, the interest group. The informal group is

7、 usually composed of three five students, members of the group with obvious emotional color, full of personal affection, love as the foundation, often have common interests and hobbies, willing to get close to each other, emotion and interest i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this kind of group. There are p

8、ositive, negative and the middle class group, negative informal group, also called the anti-class inform groups , This type of group has great harm for class, do not agree with the class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and classes in a state of confrontation sharp,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9、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 but also to the members of the class has brought adverse effects. In class management, formal grou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so it has been for the teacher and the teachers attention, but the informal groups of anti class bring harm can not be ignored, learn

10、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group, it is important to bulid a gond class.Keywords : pupil ;anti-class inform groups;Management strategy前言 1一、概念定义与分类 2(一)概念定义 2(二)非正式群体分类 2(三)、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定义 3二、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4(一)、群体成员共同活动比较协调 4(二)、群体成员结构相对稳定 4(三)、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威信 4三、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 5(一)、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 51、

11、班级管理方面 52、班级建设方面 5(二)、班级成员方面 51、混淆道德认识 52、产生消极情绪 63、分散学习精力 6四、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7(一)、共同的兴趣爱好 7(二)、教师的歧视和误解 7(三)、同学的歧视 8(四)、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8(五)、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9五、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10(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10(二八融入情感,反复教育 10(三)、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11(四)、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 ft 15、, 、.前言自班级授课制在学校实行以来,班级中就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

12、群体,根据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可把非正式群体分为一致型、中间型、冲突型,这些非正式群体中,有积极的、消极的和中间型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典型就是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相对于班委会、少先队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他们的往往由三五人组成,有一个核心人物,群体成员固定,自制性差,但可转化性强。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对学习不上心,对班级班规,学校制度等存在不满,经常搞小团体活动,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影响班级学习效率,他们对班级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班级管理者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就必

13、须重视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积极努力的进行管理、转化,把他们引导到一个与正式群体一致的方向,降低它们对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促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对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可以提高班级管理者对此问题的重视,加大对其的管理的力度,整顿班级班风班貌,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提高学习效率,促进集体成员的共同发展。一、概念定义与分类(一)概念定义1 、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有着相同背景,如年龄、职务、社会角色等的人员共同体,而从狭义上来说,则是在共同目标或活动以及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明确,有特色的合成体。除了上述广义和狭义的分类外,

14、群体也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前者是遵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为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而设立的,常见的有班级、少先队等。在正式群体里,学生受到纪律的约束,逐渐形成集体意识,接受到的是严谨的、有条理和逻辑性的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非正式群体是除了正式群体外,无规定的由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小团体,他们通常由三五个学生组成,群体成员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往往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乐意一起相处而互相亲近,情感和兴趣是这类群体的主导因素。 非正式群体不像正式群体那样组织严谨,但结构却也不松散,非正式群体中会产生一个领头者,该领头者处于权威地位,受成员推崇。据调查显示,绝大

15、多数的小学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且他们的数量正在扩大。非正式群体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若发挥积极作用,班级管理更加和谐健康,反之,则会阻碍正式群体的进步和成长。(二)非正式群体分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则不同。如果从活动方式及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将非正式群体分为兴趣型、利益型、信仰型、相似型。如果从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分为一致型、中间型、冲突型。一致型非正式群体是指这类群体不会对班级造成危害,他们的目标和思想是和班级目标一致的,积极配合、支持班级的工作,群体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他们组织在一起,是源于良好的兴趣或为了提高自己能力,常见的有兴趣

16、小组或学习小组;中间型是指对班级的活动不太热衷,他们好像处在一种局外人的立场,当班级活动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就积极的参与;当班级活动对他们不利,或者不感兴趣时,就不闻不问。他们一般不会和班级发生激烈的冲突,是转化工作中要争取的中坚力量;冲突型非正式群体,它们是班级管理中的重难点,这类群体视班级为“敌人” ,不参与班级活动,和班级经常发生冲突,给班级成员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这类群体通常是由一些问题学生组成,如我们在小学中常见的“四大金刚”组合、帮派活动等,转化此类非正式群体,是班级管理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些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发生转化。通过积极的引导或采

17、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可让非正式群体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三)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定义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消极的和中间性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典型就是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它具体表现为对班级的破坏性很强,时刻与班级处于对立状态,他们的群体目标与大的集体目标有所偏移,不认同班级理念或管理目标,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经常扰乱课堂,抵抗教师,破坏班级和谐,破坏性很强。它们还常常具有反社会性,其群体成员违反社会规范或法律,这类群体是班级管理中的重难点。(一) 、群体成员共同活动比较协调成员间的行动常常整齐划一。成员间的日常行为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舍我其谁?”等义气来对待和处理班级工作。对内保持高

18、度一致,对外同仇敌忾。如面对教师的查询时,他们常常口径一致。他们往往不会单独行动,而是以群体为单位,共同活动。最明显的是它们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群体成员一般不表现为单个与教师、班级对抗,他们常常以群体为单位,与班级、教师乃至学校进行对抗,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二) 、群体成员结构相对稳定群体成员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 他们很少接受新成员, 自我封闭性很强,且这种亲密关系很难被打破。有些还内部排行和对外有特定称谓。据一项研究表明,在非正式群体中,几乎每个成员都有特定的称谓,如按年龄或威信力排行,分别叫“老大、老二 ”。一些群体对外还有特定称谓,如四大金刚、飞虎队、姐妹淘等,成员间的交

19、往以利益或个性等为主,成员之间有很强的内聚力,内在凝聚力以成员的心理构成为基础,其成员内部也有行为规范准则,但这些准则并不是以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的,而是表现为心里默契,不用施加外力约束,群体成员也会自觉遵守。但他们对于学校、班级的有关管理条文却极为抵制。(三) 、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威信这种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是相对稳定的,群体中有一个明确的“领袖” 。与其他群体不一样,这种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不像某些正式群体,如学习小组、特长小组,这些群体的核心人物通常是以成绩、特长等为根据产生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成员默认的,其“领袖”不一定在群体中最优秀, 但其某方面的特质往

20、往另其成员向往, 如人际关系、 “本领” 、管理能力等,这些核心人物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群体成员以“老大”马首是瞻,群体的很多活动,往往是老大在出谋划策,群体成员执行。要想做好该类群体的转化工作,核心人物是关键。(一) 、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1、班级管理方面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不利于班集体建设的, 它们的情感与班级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它们的行动会对班级造成消极影响。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又称对抗型或冲突型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成员往往是由一些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服从管教的学生组成的,他们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凡事喜欢对着干,尤其是在班级的教学和管理活

21、动中,他们往往以捣乱、唱反调等行为引起教师注意,分散教师注意力,干扰其他同学学习。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会置之不理,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正好达到了这类同学的目的,在更糟的情况下,他们和教师发生激烈冲突,严重的挑战教师的威严,师生关系不和谐。长此以往,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证,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必定会下降,受害的是大多数同学。2、班级建设方面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单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讲授德育内容、传授德育信息、施展德育艺术的场所,更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班级成员具有教育、组织协调和导向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在

22、班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一个好的班级,应具有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对班级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具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班集体成员关系融洽,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时时和班级形成对立,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班级和谐,不利于班级体成员的更好成长。他们不认同班级的管理理念,不团结同学为了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而是搞小团体,拉帮结派等活动,没有合作意识,群体成员集体意识淡薄,这样的班集体就像一盘散沙,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一个没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就像没有了帆的船,是不

23、可能正确航行的。(二) 、班级成员方面1、混淆道德认识由于小学生在择友时是以性格相同 , 兴趣相同为标准 , 他们往往忽视了对方的人品。再加上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或是领袖人物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甚至有劣迹的学生, 由于他们精力充沛, 个性活跃 , 胆大讲义气,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叛心理, 崇尚所谓的“够意思” , 甚至是野蛮, 瞧不起所谓的胆小和怯懦, 而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判断对错的标准, 在群体交往时容易出现一哄而起的过激行为 , 甚至是暴力行为 ,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产生消极情绪人都存在惰性,尤其是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学生,如果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

24、一员受到学校的领导、老师的批评或惩罚产生低落情绪时,容易引起非正式群体其他成员的同情, 从而引发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抵触情绪。3、分散学习精力如果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交往和活动过多 , 又容易对学校的正常学习、 生活产生干扰 , 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 精力不充沛, 会把过多的精力都投入到非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影响学习。(一) 、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吸引在一起,他们在一起谈论各种感兴趣的事,或举办各种活动,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以便满足精神等方面的需要。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倾向于待在一起,这样会有更多的话题,交流的机会也会更多,彼此

25、也能相互促进。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成员聚集在一起,其心理满足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可以相互理解,所以更愿意相互亲近。小学生择友往往以兴趣爱好为主,若因良好的兴趣爱好组成一个团体,群体成员都会得到相互提高,也能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如音乐组、特长组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若该非正式群体是由一些有不良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的,比如爱打游戏、打架,那该群体所带来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二) 、教师的歧视和误解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同学,要想做到公平是很难的。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教师的歧视和误解是导致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因素之一。每个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对优生有所偏爱,对差生有所歧视,特别是

26、在处理一些矛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若一个差生和一个优生发生矛盾,教师往往先入为主,在没有了解事情原委时就妄下定论,认为差生肯定有错,也不容许其多加辩解和反驳,因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违反班级纪律,教师会对其产生偏见,给这些学生贴上标签,学生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因长期受到教师的歧视和误解,自暴自弃、甚至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案例: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 “差生”小林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 就在教室外喊了声 “报告” ,王老师很生气,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对其

27、进行了十分钟的“思想教育” ,并让其喊家长。小林气鼓鼓的走进教室,班里同学都在窃窃私语, 还用言语嘲讽他, 小林感觉很难受。 以后,小林就处处和班主任作对,还欺负同学,让老师很头疼。(三) 、同学的歧视同学的歧视也会导致反抗群体的形成。在班级中,成员之间免不了相互交往,但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会看不起条件差的同学,不与其交往,反与其比吃穿,嘲笑同学的穿着或父母工作,让同学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得不到来自同伴的温暖,把他们推向了对抗群体。又如学习成绩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和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所说的一些嘲讽的话,在客观上起到了拖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某次测验中,某某同学考的特别差,此时有同学说出:

28、“某某、你怎么这么笨,又考最后一名,你真是我们班的拖油瓶这样一些侮辱人、讽刺人的话语,会对同学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同学往往是因为遭受周围大部分同学的歧视,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群体。(四)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家长都没有教育的意识,没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教育意识或以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且这些影响是终生的。特别是一些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或孤儿等群体,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没有父母时常在身边监督,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

29、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因为有共同的感受而相互寻求安慰,继而组成一个难以攻破的,让教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小群体。案例:小东是班上的“老大” ,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打架以“狠、快”出名。这天上生物课,他又在呼呼大睡,生物老师很生气,把他推醒了,谁知他一站起来就打了老师一拳,还把老师的衣服给撕破了。班主任通知家长,不一会儿,小东的爸爸来了,一进教室门,就抡起一个板凳砸向小东,小东“哎呦”一身,头流血了, 但小东的爸爸还不解气, 骂道: “你就只知道惹祸,你去死了算了”只见小东紧紧的握着拳头,眼里满是仇恨。事后,班主任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他跟着爸爸一起过,爸爸脾

30、气不好,动不动就“教训”他,所以,小东渐渐的也染上了一些坏习惯。(五)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工具快速发展,我们在享受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带来的一些弊端。现在的孩子都对电子产品接触的早,但自制力差,容易痴迷。如一些网络游戏、电视中的暴力画面、色情等,都会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群体模仿、学习,而达到不可自拔的地步,这样的学生一结合就会形成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如果不及时教育管理,甚至会出现危害社会、触犯法律的情况。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自制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影响,如吸烟、酗酒、赌博以及不健康的书报、

31、录音以及录像制品等都会影响到部分学生。人又不能脱离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加强教育,教育其明辨是非,提高自制力。(一)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孟母三迁择邻” ,孟轲终于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可见环境、氛围对人的重要性。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小班成为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围之中,班级的舆论就是班级的主要氛围。一种良好的氛围三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首先我们要引导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确立辨别是非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告诉学

32、生是非善恶的标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模范形象。教师的歧视和误解,是导致反抗群体形成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认真的自我检讨,以一颗博爱的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处理班级事务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对学生说侮辱性的语言,不给学生贴标签,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集体的建设上来。同学的歧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共处一个集体,应该相亲相爱、平等互助,不搞小团体主义,不孤立同学,应让同学感受到友谊、快乐和温暖。班级里也应时常举办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集体意识,树立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发挥特长,感受到自我价值,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师生要共同合作,建立一种有利于他们转化的

33、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二) 、融入情感,反复教育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 2003 年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某一方面是因为情感教育不够。情感教育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帮助他们转化上,这一转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从一开始观察这个群体,教师与同学都要对他们充满期待,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放弃他们,当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出现

34、困难时,应及时给以热心、真诚的帮助,不歧视他们。我们还应注意到转化过程的反复性,他们可能一段时间改变了,但好景不长,又变坏了,我们应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融入情感,对他们进行反复教育。对于施教者,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能因为他们一两次反复而感到灰心,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了。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转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三) 、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要做好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要付出比常规管理更多的心血和经历,但我们若能把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先转化好了,其他成员的转化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因为核心人物在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很强的号召性和感染力,他们

35、的一举一动都对群体成员具有榜样作用,这种榜样作用甚至比老师上百句教育还要管用。所以,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可以更快更好的帮助该类群体转化。作为班级管理者,要想做好转化工作,首先应主动找这类学生交朋友,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用亲切的目光、友善的微笑感染他们;学习上要不抛弃、不放弃,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其次,施教者还应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关点,大力加以表扬,让同学向其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或让其担任班干部,委以重任,承担更多的责任,学会换位思考,还要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在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充分利用他们的号召力、影响力,协助教师做好转化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

36、艰巨性和长期性,教育工作要细致、严密、有条理,讲究方法,一定要有耐心,帮助其顺利转化。案例:新来的王老师接了四年级三班,这个班是出了名的乱班、差班,班里最突出的就是小斌,小斌个子小小的、瘦瘦的,但却是班里的“老大” ,身边跟了一群“小弟” ,他们在班里横行霸道,看谁不顺眼,就大打出手,还抢同学东西,收保护费王老师对他进行了多次教育,都没有成效。这天上课铃声响了,王老师走到教室门口,却看见全班同学被小斌“堵”在教室门口,顿时火冒三丈,这时班长跑过来解释:是因为教室门上的玻璃要掉下来了,小斌怕伤到同学们,所以主动挡在了门口王老师抓住这个好机会,对小斌进行了大力表扬,还鼓励同学们学习他为同学着想的好

37、品质。之后,小斌就像变了一个人,乐于帮助同学了,也很少捣乱,他身边的“小弟”也在慢慢转变。(四) 、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社会不良因素的存在,时刻对学生形成诱惑,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教师和学校要和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的动态反馈给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问题生”的转化,而且可以巩固转化的成果。但要想做好转化工作,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都是不行的,应把各种力量利用起来,更好的协调,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进行教育。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力量联合起来,才能从根源上更好的转化非正式

38、群体,保证班集体建设的顺利进行,促使学生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班级的建设出力。结语教育并转化好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方面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班级秩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保障班级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转化好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让其感觉和班级真正的融为一体,他们才能积极的参与班级建设,为建设良好的班级而努力。参考文献口张峰.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2诸定国.“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JL教学与管理,1997, 04:17-18.3朱福第.浅谈反班级型非正式群

39、体的特点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 01:30-31.4王萍.“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析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3:118-119.5王意娟.”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转化工作之我见仃.湖南教育(教育综 合),2007,10:34.6周淼泉.论“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及其教育策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4, 01:60-62.7侯蓿荣.论青少年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社会化的影响W.山西大学,2012.8安宁.论高校对非正式组织的有效利用D.苏州大学,20109 .许凝.小学学校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研究D.延边大学.201010,王艳华,非正式群体管理现

40、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011,田世云.非正式群体视野下的小学班集体组织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 大学.2012口2.陈海燕.小学班集体建设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研究D.西南大 学.201213,刘黔敏,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建设关系探析DL四川师范 大学.200214.孙慧中.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口5,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国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0616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117韦水玲.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8徐燮炯.试论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019 王

41、荣 . 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6致谢本研究是在我的导师杨利银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困惑,但我总能积极、主动向我的导师和同学请教。从选题、开题、撰写、修改到定稿,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是老师和同学给予我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杨老师,她尽其所能的给我们进行细心的指导,还多次为我们提供查找资料的路径,并提供相关资料供我们借鉴和参考,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杨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的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最后,在此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