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z**** 文档编号:9609310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动物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动物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名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2、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

3、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25、世代交替:在

4、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和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

5、,可贮存养分。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35、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36、角质膜:线虫等动物体表有一层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膜状结构,主要万分为蛋白质,有保护作用。37、原体

6、腔:由囊胚腔的剩余部分形成,无体腔膜包被。38、共生:两种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39、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40、同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身体前后的体节基本相同.41、异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前后体节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分节形式42、环带:性成熟的环毛蚓第XWXW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的结构,与生殖有关43、真体腔:体腔来源于体腔囊,有体腔膜包被,体壁和肠壁都有肌肉44、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的方式.45、后肾管:大多数环节动物排泄器官的类型,来源于外胚层,为一条迂回盘曲的

7、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李的体腔,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46、链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的神经系统类型。其神经中枢部分由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及腹神经链组成,神经系统较发达47、疣足:海产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是体壁突出的扁平片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也伸入其中48、外套膜:为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外层上皮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49、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腔,腔内常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于外套膜。50、蜕皮:由于昆虫等生物的外骨骼不能随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定期蜕

8、去原来的外骨骼而重新长出更大而柔软的新骨骼的现象。51、开管式循环器:血液不是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还流到组织间隙中去的循环方式。52、凯伯尔氏器:河蚌后肾管特化形成的排泄器官,位于围心腔腹面左右两侧(53、鲍雅诺式器:又叫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的前壁,为一团分支的腺体有排泄功能(54、节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由关节相连,且附肢与身体之间也有关节相连,功能较完备。55、外骨骼:节肢动物表皮细胞分泌到体表的坚硬的无生命的几丁质结构,具有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多方面的作用。其结构包括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有重要作用。5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由真体腔和假体腔共

9、同形成的。57、马氏管:昆虫等节肢动物的排泄系统类型,由一系列的盲管组成,着生在中肠和后肠交界处,能收集体腔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后肠,随粪便排出体外c58、书肺:蛛形纲动物特有的空气呼吸器,由外胚层衍生,由内陷的100125个扁平突起构成,这些突起称肺叶。59、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幼虫,或者顺次经过幼虫和蛹,直到变为成虫而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60、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完全不同,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61、不完全变态:昆虫等动物个体发育中的变态形式,在生活史中一般仅出现卵、幼虫和成虫阶段,不出现蛹期,包括渐变态和半变态等具体形式。62、渐变态:发育经变态,但幼虫和成虫差别不大

10、,生活习性也相似。63、半变态: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距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64、龄期:昆虫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为一龄幼虫,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在相邻二次蜕皮间所经历的时期叫龄期。65、保护色:昆虫在长期自然选择作用下,其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现象。66、拟态:一些昆虫本身无防御和保护器官,但可模仿具防御和保护能力的昆虫的形状和颜色,使天敌不易辩认。67、警戒色:某些具毒刺、恶臭或不适口的昆虫具鲜艳的色彩或斑纹起菊花作用。68、总担:某些动物身体前端有由一圈触手构成的触手冠称总担,有摄食等功能。69、原口动物:动物的口来自胚胎时期的胚孔。70、后口动物:动物成体的口不是

11、来自胚胎时期的胚孔,而是重新开71、五辐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五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形式。72、脊索: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消化管背面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起支撑作用。73、背神经管:脊索动物中枢神经呈管状,位于脊索背面,高等种类的神经管分化为前端的脑和后面的脊髓两部分。74、咽鳃裂:是脊索动物咽壁两侧的裂缝。低等水生种类鳃裂终生存在,且有呼吸作用,陆生脊椎动物鳃裂仅在胚胎时期存在。75、尾索动物:海鞘等动物的脊索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退化消失。76、逆行变态:动物经变态后身体结构变得更为简单的变态形式。77、头索动物:动物的脊索不但终生保留,而且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

12、方。78、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79、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V80、无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81、羊膜动物:产羊膜卵,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的动物。82、鳃笼: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一部分,由4条纵走软骨条连接而成,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83、鳃囊:七鳃鳗等动物的球形呼吸器官,囊的背腹及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84、五部脑:脊椎动物的脑由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延脑五个部分组成85、双凹型椎体:鱼类脊柱的椎体前后接触面内凹,脊柱的灵活性高.86、发电器官:某些鱼类的肌肉特化形成的具发电能力的结构,与鱼的御敌避

13、害,攻击捕食,探向测位及求偶等活动有关87、韦伯氏器:鲤科鱼类消化道前端发出的小型骨四对,联系鳔和内耳,能将鳔所感受的振动抟给内耳88、单循环:鱼类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经心脏一次,循环效率低89、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腺体和平滑肌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往往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功能相互拮抗。90、侧线器官:鱼类身体两侧陷在皮肤内的感受器,能感知水流、水压及水中的低频振动91、性逆转:黄鳝由小到大一直为雌性,在产过卵后变为雄性的现象。92、洄游: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93、两栖动物:幼体必需生活在

14、水口,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到陆地生活的动物类群94、五指(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附肢各部分能作相对运动,具五指(趾),适应陆地生活95、同型齿:两栖类等动物的牙齿形态功能未出现分化,无咀嚼功能96、口咽式呼吸:通过口咽腔底部的上下动作完成呼吸过程,口咽腔粘膜也有气体交换功能。97、不完全的双循环:两栖爬行类心脏二心房一心室,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经心脏二次,但动、静脉血未完全分开。98、脂肪体:蛙蟾类生殖腺前方的一对黄色指状物,是供给生殖腺发育所需营养的结构。99、颞窝:爬行动物头骨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头骨两侧眼眶后的颞部硬骨的孔洞,是咬肌附着的部位,有利于加强动物摄食和消化功能。100、次

15、生腭:羊膜动物所共有,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位于脑颅底的口腔顶壁,把口腔和鼻腔隔开,使内鼻孔后移到咽,咽成了呼吸和消化的交叉口。101、潘氏孔:鳄类等爬行类中的高等类群心室中隔膜发达,仅基部有一孔,即潘氏孑L。102、胸腹式呼吸:通过胸廓的运动和胸腹部肌肉的收缩完成呼吸运动。103、红外线感受器:现代爬行类中蝰科和蝮亚科蛇类所特有的非常灵敏的热能感受器,能感受周围辐射热能极微弱的变化,特别是对红外线极为敏感。104、羊膜卵:完成陆上繁殖的重要结构,羊膜动物所产卵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105、异凹型椎体:鸟类颈椎椎体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鞍状椎体或异凹型椎体,这种类型的椎体

16、使椎骨间活动性极大。106、愈合荐骨:鸟类由部分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愈合而成。107、开放式骨盆:鸟类腰带左右坐骨耻骨在腹中线处不连接,向侧后方伸展。与产大型硬壳卵有关。108、完全的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二心房二心室,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经心脏二次,动、静脉血完全分开,血液循环效率高。109、双重呼吸:由于鸟肺结构特殊及有气囊,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110、双重调节:鸟类具有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和晶状体与角膜间距离的睫状肌,还有变换角膜凸度的角膜调节肌,鸟类的视觉调节为“双重调节”。111、迁徙:是鸟类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飞

17、。112、留鸟:长年留居某地,没有迁徙习性的鸟类。113、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类。114、早成雏:雏鸟刚孵出时已长羽毛,眼已睁开,能站立,羽毛干后就能随亲鸟觅食。115、晚成雏:雏鸟刚孵出时羽毛很少,眼未睁开,不能站立和独立生活,需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116、双平型椎体:哺乳类脊柱椎体前后面平坦,有椎间盘,支持能力和灵活性都好。117、封闭式骨盆:哺乳类腰带的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处联合。118、跗间关节:鸟类退化的跗骨一排与胫骨愈合,称胫跗骨,一排与跖骨相愈合,称跗跖骨,两者之间有关节相连,这种简化成单一的(胫跗骨及跗跖骨)骨块关节以及这两块骨骼的延长,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弹性。

18、119、膈肌:哺乳动物所特有,构成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隔肌的收缩能改变胸腔的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和腹肌一起参与对腹部的压缩,利于排便等。120、异型齿:哺乳类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出现了分化,有咀嚼功能,这样的牙齿为异型齿。121、裂齿:哺乳纲食肉目上颌最后1枚前臼齿和下颌第1枚臼齿的齿突呈剪刀样相交,特化为裂齿(食肉齿)。122、反刍:反刍动物的吃草时不经细嚼迅速吃进大量草料,在休息时将胃中粗糙的食物逆呕到口中细嚼再咽下的过程。123、肺泡:哺乳纲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进入肺的小支气管的末端膨大的泡状结构。124、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12

19、5、胎盘:胎盘是哺乳类特有的结构,是由胎儿部分(绒毛膜、尿囊)和母体部分(子宫壁内膜)组成的,胎盘中胎儿和母体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但它们的血液并未相混,只是双方的血管紧密相贴,通过生理渗透来完成两者之间的物质交换。126、胼胝体:哺乳类左右两大脑半球通过许多横行的神经纤维相互联络,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通路称为胼胝体。127、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128、分布区:某种动物所占有的地理空间,动物能在此充分地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129、栖息地:栖息地是生物学概念,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130、动物区系:动物区系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31、种群:在一定地域的一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132、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13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3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