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分析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602436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碳排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碳排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碳排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国碳排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碳排放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中国碳排放分析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就此西方国家经常借气候变化“说事儿”,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不过,我们也认识到碳减排是迟早的事,我国需及早着手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此,需要对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个大致判断。1、碳排放轨迹中国统计机构对碳排放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已有的文献数据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类:一是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简称CDIAC)公布的年度数据;二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公布的年度数据;三是国际能源总署(简称IEA)公布的数据;四是根据IPCC指导目

2、录和其他方法测算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来源从统计角度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如下公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c=mii (1)式(1)中C为碳排放量;mi为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同机构计算碳排放量时,确定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不完全相同,但差别并不大,收集到的不同文献的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表),然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为相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系数,据此可以得出碳排放情况。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数据来源煤炭消耗碳排放系数(t(C)/t)石油消耗碳排放系数(t(C)/t)天然气消耗碳排放系数(t(C)/t)EIA0.7020.4780.389

3、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0.7560.5860.449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0.7260.5830.409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0.74760.58250.4435简单算术平均值0.73290.55740.44262、碳排放特征经济发展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间体现了阶段性,所以根据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情况和碳排放强度可以观察我国碳排放变动的阶段性特征。碳排放总量在1978-1996年为迅速增加阶段,1996-2000年为平稳阶段,2000-2012年为急速增加阶段。199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轨迹是,1992年达到高点,增长为14.2%,之后增速出现持续下降,1999年为阶段性低点,增

4、速为7.6%,从2000年起,增速再度回升,到2007年达到高点,为14.1%,之后回落为平稳增长,但2010年出现了反弹。从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看,中国碳排放强度在1980-2011年之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1980-1996年之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997-2012年尽管总体趋势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是非常显著,其中2003年出现了反弹,20032007年的水平均高于2002年。总的看,中国碳排放量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能源消费的增长是碳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的重要特征。中国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发展,推动了碳排放量的急剧上升。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改变并不明显

5、,但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变动对碳排放变化速度有显著性的作用,即,尽管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在短期内并不能判断是否对碳排放总量改变具有显著性作用,但从实证看出,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可以使碳排放增长年均增长速度放缓。同时,研究显示,制造业部门的直接碳排放量占总排放的一半。在直接排放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类化石能源消耗较大产业的碳排放量最大,由最终需求引致的总排放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类高技术产业的排放量最大。3、发达国家碳排放规律对发达国家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研究显示,一国碳排放总量的绝对数额与该国经济总量大小直接相关,同时长期内各发达国家碳

6、强度似乎也存在一个相类似的先增后降的倒U型趋势,即在工业化初期碳强度不断增加直至达到峰值,当高耗能的产业逐步向低耗能产业转变时,碳强度又开始不断回落。当然,峰值阶段不尽相同,进入21世纪后,各国的碳强度均回落至0.15吨/美元左右的水平。碳排放总量、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指标都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相类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虽然显著的经济增长开始的时间有先后差异,但其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表2 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指标出现峰值时间(碳强度)出现时间峰值(千克/千美元)对应人均GDP(美元)工业产值比重(%)美国1920786.3555236.4德国1920688.1279632.1英国1883692

7、.5364331.6日本1973217.61143438.9法国1930359.1453226.5澳大利亚1986292.11564137.0西班牙1976174.5859937.7荷兰1973257.01308131.9资料来源:引自张晨栋、宋德勇: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基于主要发达国家18502005年的经验启示,生态经济2011年第10期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碳强度大都已经降至稳定水平,而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仍位居高位,处在高峰期末期或者回落期初期,仍有较大的减排潜力。4、碳排放影响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的愈演愈烈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呼声的日渐高涨,我国所面对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也与

8、日俱增。2009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而要实现目标,首先要搞清楚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1)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第一、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都会增加碳排放,第二产业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更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每增加1%,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0.1176%、1.1792%。从综合的结构指数看来,综合产业结构变动1个百分点,碳排放就上升0.807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提高与碳排放之间正相关,虽然农业的发展可以吸收部分

9、CO2,但农业机械的使用会增加碳排放,致使农业发展的碳排放效应为正。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显著增加了我国的碳排放。目前第二产业仍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且其碳排放总量与强度都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使其碳排放弹性系数最高。数据推算显示,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1%,碳排放总量会降低约1.27%。(2)技术进步与碳排放技术对能源节约、改善环境和气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可以获得收益。因此,如何将技术发展政策的制订过程与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结合起来,着重发展一些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重大清洁能源开发、转换和利用技术,使之既有利于能源环境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10、,是目前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3)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清洁能源,如核动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依赖煤炭的火力发电却会产生高强度的碳排放。另外,同样是化石能源,释放相同的热量,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有焦炭的一半。因此,综合能源的碳排放密度大小,不仅反映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比例,还反映化石能源的结构。5、碳排放预测依据能源品种需求结构,根据主要化石能源的排放系数,可以计算出未来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初步测算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2040年前碳排放总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40年之后,碳排放总量出现下降,呈现年均负增长态势。表3 碳排放预测碳排放总量(万t)年均增长(%)碳排放强度(吨、万元)每十年碳排放强度下降(%)2020253509 2.26 0.384 40.4 2030310306 2.04 0.250 34.8 2040323652 0.42 0.168 32.8 2050307134 -0.52 0.119 29.4 (经济预测部 胡少维)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