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599232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 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研究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 )和商务外包(Business Outsourcing)是服务外包的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外包分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应用管理、应用服务、网络和桌面服务、基础构架支持服务。商务外包分为商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BPO)和流程服务(Processing)。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服务外包已经成

2、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配套及流程外包到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数万亿的项目外包市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国内各省市都在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将其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面对国家推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城市间激烈的竞争,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哈尔滨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业的现状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看,整个服务外包业正面临着

3、巨大的发展机遇,并呈现出以下特点及发展趋势:1、发包国家实施战略转移。全球软件外包的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欧美的发包比重超过七成,其中90%都流向印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美企业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本地化的发包。特别是随着印度等国家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工资的逐年增加,印度IT服务外包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年,欧美市场5%至10%的软件外包业务会从印度转移到我国,我国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软件接包市场。2、国际外包市场规模迅速增大。服务外包业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模式和地区特点基本成型,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4、,在所调查的公司中有业务外包的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小于15上升到2005年的40。目前,软件外包市场变化明显,对欧美的外包市场逐步增加。与此同时,2005年美国发包规模比上年增长100,欧洲市场发包规模比上年增长85.7。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针对欧洲500强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仅有39%的企业有过离岸商业服务外包的经历,另外有44%的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外包部分业务。据预测,美国外包服务向低收入国家转移项目将加快,到2010年转移到国外的服务业岗位将由2005底的80万个增加到340万个,这是继制造业向外转移之后,而出现的新的服务业发展趋势。3、国内软件外包市场潜力巨大。据美国CNE

5、T集团市场研究中心预测:目前,金融、电信、政府、制造等行业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主要发包者,他们已经开始接受“外包”的概念和做法,愿意将IT业务、软件业务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所有IT业务都是通过外包实现的。再加上我国2700万中小企业,未来国内本土外包业务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另有相关机构预测,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在未来若干年保持20%至30%的增速,到2008年其规模将突破一万亿美元。美国Gartner咨询公司预测,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从2005年的45.48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79.46亿美元,其中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二、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外和国内部分城市的

6、成功经验及竞争优势(一)国外承接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及竞争优势国际上接包市场主要包括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家,由于抓住了国际软件外包的机遇,他们迅速发展成为软件产业的大国,并且形成了国际软件外包中心。1、印度。广泛使用英语,拥有懂英语的科技人才储备居世界第二;与英国长达200年的关系,受英国文化影响深远,与英联邦国家联系密切,与欧美国家拥有相近的法制系统和社会制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2、爱尔兰。由于与美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将本国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本地化、欧洲化的加工基地;擅长软件开发、工程及设计等高端业务;本地研发能力强,享有欧洲软件之都的美誉;高度重视教育,其公共教育开支在国民收入

7、中所占比重,在发达国家中居第二位。3、以色列。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与欧洲和北美两大市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注重软件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和渗透;注重与美国风险投资紧密结合;借助跨国公司的网络拓展国际市场。(二)国内部分城市的成功经验及竞争优势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国家先后认定两批共11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第一批城市为上海、西安、大连、深圳和成都,第二批城市为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武汉、济南。从全国服务外包基地的城市布局看,东部沿海地区有八个城市,中西部地区有三个城市。位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上海、天津、大连等多个城市都加大对当地服务外包业的扶持力度。为了及时把握这一全球产业转移的新

8、动向,中西部城市也明显加快了步伐。西安对外发布了西安服务外包宣言,到2010年把西安打造成“中国服务外包之都”。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方面与西安、武汉和成都三个城市比较接近,但这三个城市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已经远远走在哈尔滨市的前面,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将会对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1、西安市是国家“双软”基地城市。2005年服务外包销售收入4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50 亿元人民币,提供20 万个就业岗位。西安软件园共聚集了580家企业,吸引了20多家日本、欧美跨国企业、10多家台湾企业和一大批国内知名IT企业入园

9、,形成了知名企业聚集优势。园区配套设施成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建成了安全网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并且集中配备了永不断电的电力系统,形成了强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运营支撑环境和平台。对日外包形成规模,目前已发展到有4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2005年实现对日出口2200万美元。欧美业务增长强劲,已有包括Intel、Infineon、Sybase在内的4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西安软件园从事对欧美软件研发及服务出口业务。已成功培育了国内最大的本土BPO企业炎兴科技,并逐步聚集了神州数码、美国理诺等近20家BPO企业。此外,两届西安BPO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也极大提升了西安B

10、PO行业的知名度。2、武汉市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2005年实现服务外包销售收入1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 年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从事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企业超过40家,从业人员在3000人左右,IBM外包服务中心等一批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直接进驻武汉,形成知名企业集聚的效应。2004年,武汉成立了“软件服务外包联盟”,增强了武汉软件外包实力。武汉拥有众多的IT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在52所普通高校中,有45所设立了计算机与信息相关专业,还有3所国家级示范软件学院。此外,武汉众多IT培训机构也提供了大量软件外包人才,如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正在建立的软件人才航母思远智谷,主要用于软件外包

11、人才的研发式实训。3、成都市是中国传统的电子工业基地。2005年软件出口外包3000万美元,力争到2010年实现服务外包出口5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经营收入80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七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分别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863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此外,还构建了高新孵化园、天府软件园等大型软件产业园区,与都江堰市东软软件基地共同构成三角状软件发展带,呈现出“以园群聚、关联互动、带状发展”的软件产业集聚态势。同时,成都有较完备的软件中介服务体系,该体

12、系包括软件教育培训联盟、软件外包业务共享平台等,成都市还颁布执行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为服务外包的发展制定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和配套措施。三、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市软件业起步较早,目前已拥有工大科技园、工程大学科技园、哈尔滨软件园、黑大软件园等4个软件园区;哈尔滨市海外留学创业园、中俄信息产业园、黑龙江动漫基地和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等4个专项园区;并形成了以哈尔滨乐辰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嘉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国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黑大伊思特

13、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服务外包企业团队。全市有200余家软件企业,具有一定的软件产业基础。其中已开展服务外包的企业有15家,主要承接方向是欧美、日本和韩国。有3家企业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CMM)评估认证。服务外包业务范围覆盖通信业、医疗、金融保险、银行、科研院所等多个领域。从发展现状看,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通过与其他“基地”城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服务外包企业“小、散、弱”。一是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超百人的企业仅有两户,多数企业都只有30 -50 人。二是布局分散,哈尔滨市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分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

14、江大学、留学生创业园、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动慢基地等多个软件园区中,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企业的竞争力较弱,难以承接大规模的外包业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2、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在税收、人才、资质认证等政策方面,大连、西安等城市在企业创办之初都有非常优惠的扶持政策。而目前,哈尔滨市尚未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政策方面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有效措施和办法。3、人力资源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服务外包产业对人力资源有其特定的要求,虽然哈尔滨市聚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20多所大学,但缺乏既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能力,又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

15、的人才,特别是熟悉外包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另外,培训费用高,人才流失等问题也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四、促进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外包服务业是一项具有高附加值、无污染、能耗小、吸纳就业能力强、不受地域限制的产业。面对服务外包这个全球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带来的机遇,在传统制造业上已明显处于劣势的中西部地区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才能与东部沿海地区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外包对地理位置、交通设施等基础条件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而言,扶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以有效回避内陆省份的地理劣势。因此,哈尔滨市要想在未来的服务外

16、包产业中突出重围,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承接服务外包的良好环境。同时,要有完整的领导体系做保障,建议成立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并统筹协调服务外包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服务外包产业总体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保障服务外包业重点项目的落实。2、出台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加强诚信体制建设。从其他“基地”城市的发展过程看,服务外包企业在发展初期,政府的强有力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像哈尔滨市这样服务外包企业成熟度较差的城市,政府有关部门更应认真研究,尽快出台人才、土地、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优惠政策,如为留住和引进软件人

17、才,出台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的奖励政策、对服务外包企业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为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缴纳“三金”的优惠政策;企业通过软件外包资质认证可获一定奖励;企业每接到一个项目订单,政府就给与一定奖励;减免房租等优惠政策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建立行业诚信数据库,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诚信环境,加强从业人员诚信管理、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建立完善软件行业自律公约制度、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企业诚信登记备案制度。3、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企业贷款。加大政府投入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武汉市为打造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提出未来几年,

18、每年设立1亿元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哈尔滨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应按省政府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资金,地方配套比例和额度,建立哈尔滨市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另外,由于软件企业的特殊性,它的融资受到很大限制,应选择成长性好、有良好信誉的企业,政府担保为其贷款。4、构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保障体系。服务外包“人才荒”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业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

19、拓能力的高端人才。因此,哈尔滨市应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及民办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大力发展“企业订单式”培训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服务外包适用人才,完善高、中、低服务外包人才的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的市场体系,增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5、推动建立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提升服务外包企业整体形象。组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行业协会和服务外包企业联盟。加强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国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方式,在美国、日本、欧洲和韩国等国家举行招商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和人才招聘会。通过权威咨询机构、国际性媒体和专业期刊对哈尔滨

20、市信息服务和软件产业进行宣传,形成高频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效果。6、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扶持政策、完善的配套服务和完备的孵化功能于一身的产业园区。通过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以及争取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一批国内知名服务外包大企业入住和落户哈尔滨市,同时吸引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将其一定规模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哈尔滨市,形成集聚效应和积聚效益。7、找准市场切入点,快速占领服务外包阵地。哈尔滨市在服务外包承接方面上,应该在继续做好欧美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日本服务外包承接力度。哈尔滨市与日本近邻,在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

21、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人才和培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未来日本离岸外包的市场空间很大,哈尔滨市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发展模式上,可以采取从底端BPO起步的模式,同时,注重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的培养,逐步向ITO模式发展。8、突出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目前已经具有一定服务外包基础的乐辰科技公司、嘉鸿科技公司、船科软件公司、兰诺数码公司、中和科技和省属在哈尔滨的海天科技、国脉通信、黑大伊思特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以及已经具备服务外包条件,具有发展潜力,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黑龙江中软公司等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力争使这些骨干企业经过三年的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以

22、年递增40%以上的速度发展,从而逐步做大做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企业整体规模。(市信息产业局 严克强 刘建业 刘晋实)“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要重视三大创新未来五年,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任务。要做好电子政务工作,关键是要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业务优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监督评价机制、互动共享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产业联动机制,尽快形成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发展动力机制。二是要注重管理模式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成功经验,推广普及国内典型做法,

23、重点在推广电子政务业务外包、加快试行代建制、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三是要注重信息技术创新。通过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加强投资引导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有力地带动民族IT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走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奠定基础,为做强信息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摘编于“中国信息产业部”网站)2006年中国数字鸿沟报告(一)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中国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引起各阶层关注。2006年5月正式公开发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数字鸿沟有所扩大”列为当前信息化发展值得重视的

24、六大问题之一 ,“缩小数字鸿沟计划”也成为六大战略行动之一 ,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缩小数字鸿沟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本报告将应用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 ,对国内存在的地区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教育数字鸿沟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以期对正确应对数字鸿沟有所帮助。一、主要发现1、中国各省(区、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性别及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人群之间,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即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各类数字鸿沟在成因、大小、表现及变化趋势上又不尽相同。2、在本报告重点考察的五大类数字鸿沟中,教育数字鸿沟最为突出, 性别数字鸿沟相对最小。总体格局是:教育

25、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3、地区间数字鸿沟明显。2005 年最高地区普及率平均是最低地区普及率的6倍左右,其中互联网是10倍 ,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6.8倍,计算机4.7倍,彩电1.7倍。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时间差距在7年左右。4、2005年地区之间主要信息技术普及率的基尼系数总体水平为 0.23,地区差异程度小于经济差程度(人均GDP地区基尼系数为0.31)。但不同变量间存在很大不同:互联网普及率的地区差异最大(0.33),彩电普及率地区差异最小(0.08),中间依次是移动电话(0.27)、计算机 (0.24)、固定电话(0.21)。信息技术初始成本及使用成本

26、是造成地区差异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5、总体上看 , 地区间数字鸿沟呈缩小趋势。2005年最高地区普及率为最低地区的倍数均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降低。从历年基尼系数的变化看,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都呈逐年下降趋势, 只有彩电出现轻微上扬。6、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中、西部之间差异不大。东部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拥有量整体上约为中、西部地区的2.2 倍,时间上领先5年左右。7、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差距最大的是移动电话,最小的是彩电,中间依次是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8、从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拥有量的相对水平比较看,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有拉近趋向,但从时间差距看却表现出逐年拉

27、大趋向。9、城乡之间存在巨大数字鸿沟。2005年,城乡主要信息产品拥有量总体水平是农村的6.4倍左右,领先农村7.8年左右。城乡之间差距最大的是计算机,2005 年城市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约为农村的近20倍 ,时间差距在10年左右。其次是互联网普及率,城市是农村的6.5倍 ,时间差距8 年左右。固定电话和彩电相对差距最小(都是1.6倍),但时间差距依然很大(分别为6.8年和11年)。移动电话在相对差距上仍很大(2.7倍),但在时间差距上相对较小(3.4年)。10、从变化趋势看,城乡数字鸿沟在时间差距上没有出现减小迹象。11、性别数字鸿沟呈缩小趋势,总体水平已趋正常。2005年男性网民普及率约为女性

28、的12倍,性别间的时间差距约2年左右。12、教育数字鸿沟最为突出。受教育程度越高,信息技术拥有和利用的水平越高。2005年大专以上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为84.8%,而占全国人口总数3/4以上的高中以下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8%,前者是后者的47倍。教育水平是导致数字鸿沟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缩小教育数字鸿沟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未完待续)(摘编于“中国信息界”)“哈尔滨洛杉矶政府信息化服务论坛”在哈尔滨市举行日前,“哈尔滨洛杉矶政府信息化服务论坛”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论坛由哈尔滨市政府主办,市信息产业局承办,美国洛杉矶郡政府信息服务产业代表团全体成员、市直各单位主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及黑龙江省服务

29、外包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美国洛杉矶郡多年来在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通过举办这次论坛为双方开展进一步交流合作,有效提升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的信息化水平将提供更多机遇。会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信息化委员会副理事长、洛杉矶郡政府首席信息官约翰富林威德先生、洛杉矶郡政府家庭儿童部副部长李奥于先生和美国EDCPC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景平博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中美双方还就政府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和探讨。此外,美国洛杉矶郡政府信息服务产业代表团还与市信息产业局、建委、城管局、

30、交通局等部门就双方在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项目方面的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市信息产业局 综合处)哈尔滨市智能公交指挥系统投入使用日前,哈尔滨市智能公交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开始运行,全市现已在1247台公交车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各辆公交车的乘客拥挤度、前后车间隔、偏离线路、超速、准点等信息可随时通过数据传输至GIS地图上;指挥中心再将数据分别传输至各车队,由设在车队调度室中的二级智能系统对单车进行调度。调度人员可随时指挥车辆绕行、减速或加发区间车等,提高行车速度和乘客候车时间。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并将在我市1100台公交车上安装GPS,至明年上半年,全市公交车将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

31、系统,市民和游客将享受到“数字公交”的便捷。 该系统可实现多系统共享,通过多渠道为公众服务:工作人员可通过网络,把GIS地图上的公交运行信息开放给公众,作为出行参考;通过与通信部门合作,开通10109998公益电话导乘服务,乘客可随时查询乘车线路;设置电子站牌,显示每辆车的运行位置,候车乘客可看到下辆车到达的时间;将在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电子触摸屏,方便公众查询线路信息等。(市信息中心整理)长春市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经验做法为更好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给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长春市政务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目前,“三网一库”的政务信息化架构基本

32、形成,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各项应用逐步深化,服务公众和企业的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经验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统一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搞建设长春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始于1995年,虽然投入不少资金,抓了一些软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标准不统一,资源分散,网络建设各自为战,信息化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2004年9月,长春市成立了电子政务协调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厅主任和市信息产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办公厅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同时,在市政府办公厅增设了电子政务处,负

33、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市政府系统及市直各部门、有关单位电子政务以及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相关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核论证,督促检查市政府系统及市直各部门、有关单位网络整合工作;对电子政务以及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负责相关标准、管理规范、安全保密体系、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协调衔接相关通用软件的需求与应用,并组织推广。为合理配置技术资源,长春市对电子政务技术保障队伍进行了适当的职能调整,将市委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中心更名为市委机关信息化服务中心,市政府办公厅自动化管理中心更名为市政府电子政

34、务服务中心,分别负责市委、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技术服务工作。市信息中心作为全市综合性电子信息网络平台,为全市提供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从实践看,党政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协调机构、三个技术服务中心的这种工作体制,既有利于加强统一领导,形成合力,又便于合理调度技术力量实行统一规划、协同建设,为推进政务信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注重资源整合,不搞重复建设为解决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长春市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的原则,2001年以启动长春信息港工程为契机,建设了连接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的宽带高速、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并实现了公文、政务信息的网上传输。2

35、006年,长春市进行市政府新办公楼建设、市委办公楼中心机房改造和长春信息港迁址,重新构筑政务中心网络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长春信息港机房与市委、市政务中心机房的整体功能,组织建设和完善以长春信息港机房为主、以市委和市政务中心机房为辅的全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体系,并互为异地备份。主要做法:一是合理规划安排长春信息港机房布局,更新相关设备,通过采取设备托管、适当分区等方式,整合进驻市政府办公楼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化硬件资源,要求驻楼各单位原则上不再独立建设机房,用于内外网管理的服务器统一由信息港托管。二是组织实施市委办公楼中心机房和网络环境改造工程,并结合驻楼单位实际,采取服务器托管等方式对不

36、符合条件的机房进行适度整合。三是构筑市政务中心局域网络环境,调整政务大厅网络布线,保证各窗口及驻厅单位各办公室内外网和部门专网网络畅通。建设市政务中心标准化中心机房,逐步整合驻楼单位的硬件设备,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在政务信息资源方面也进行了必要的整合。一是建设了市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资源内网网站,并在厅内成功推广应用。主要是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还将在内网网站上建立政府系统部门主题页面,使领导能够方便、快捷地查阅到各部门信息。二是完善长春信息港党政信息网网站,扩大领导专用信息规模。该网站初步具备了为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功能,成为政务内网应用的载体。三是在建设包括政

37、府公文、多媒体信息等内容的电子信息资源库的同时,组织市国土局、规划局、房地局、广电局、档案局、劳动局、医保中心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建设了专项业务数据库。通过网络和信息的全面整合,长春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形成了网络互联互通、信息相互共享、资源充分利用的良好局面。三、拓宽应用领域,发挥基础设施效益经过多年建设,长春市陆续建设了一批配套的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使这些设施尽快发挥效益,在深度挖掘需求的基础上,狠抓了应用系统建设。一是在全市政府系统启动了通用公文处理系统。2004年,根据需要完成了市政府办公厅内公文流转模块的开发工作,并成功推广。国家、省、市所有不涉密的公文实现了网上运行,对规范

38、公文办理流程,提高公文质量和效率起到了较好作用。去年,又组织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市政府各部门与办公厅之间的公文网上传输。目前,该系统已流转公文10126件,其中:各县(市)区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该系统向市政府办公厅上报公文1726件,市政府办公厅向部门下发公文26件。在去年组织进行了公文处理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已有10多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发并试用了公文内部流转系统。公文处理系统是长春市在全市范围内启用的第一个政务信息化核心应用系统,在推动政府公文实现无纸化传输,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资源整合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基于长春信息港外网平台建设了电子邮件系统。按照试点先行,

39、逐步推进的原则,为市直机关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公务员配备电子邮箱,实现政务信息的电子化传输。目前,已配备公务员邮箱的单位近50个,人员达3000余人。三是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市委电视电话会议室、市广电局电视电话会议室,以及各县(市)、双阳区电视电话会议室已完成建设并启用。根据自愿原则,4个城区、3个开发区也建设了电视电话会议室。长春市以市委、市政府电视电话会议室互为主会场、市广电局电视电话会议室为市本级分会场、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基层分会场的视频会议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并投入使用。四是启动了市政务中心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建设。在去年建设并联审批业务系统的基础上,着手建设市政务中心行政许可审批系统。

40、主要是整合驻政务大厅各单位的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政务中心联网审批、办事、进程监控系统,优化业务办理流程,逐步推行网上办公。根据工作进展情况,还将适时组织网上审批试点工作,逐步形成网上互动需要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工作机制,探索构建“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五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研讨和论证工作。结合市政府新办公楼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专家,开展了新办公楼智能化、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建设的研讨,和政务信息网络系统、公众信息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应急指挥系统等的论证工作,为建设电子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四、以公众为中心,打造服务型政府目前,长春市已建成以长春信息港为全市综合

41、网站,以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所办的网站为相应系统门户网站,以市直机关各部门网站为联动网站的互联网政务网站集群体系。在这些网站中,部门网站是综合网站的信息基础,也是网上互动和网上办事的权责主体。针对一些部门网站“重建设、轻维护”,长时间不更新信息的问题,2005年组织了名为“唤醒工程”的互联网政府网站考核评议活动。接受考核的64个部门网站都结合实际对网站信息建设、互动功能以及网站设计等进行了调整完善,其中27个单位组织了网站改版,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的状况。对8个因资金、技术、人员等因素限制,建设得不好的网站,去年又采取“帮助建设”的办法,组织长春信

42、息港对其进行后台资源整合,使部门网站建设实现均衡发展,从总体上得到加强。按照要求,各网站普遍加强了服务功能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积极开展公共服务。一是大力推行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长春信息港作为全市综合信息平台,内容广泛,涵盖全市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社会信息和新闻信息。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长春”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集中人力完成了1981年以后仍在执行的非涉密政府文件的上网工作,实现了应该公布的政府公文信息都在网上公开的目标。日前,“中国?长春”市政府门户网站新版正式推出,在动态信息建设、部门网站信息资源整合以及网上公众参与栏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上办事试点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二是以市长公开电

43、话12345网站为试点,积极探索网上办事功能的实现形式。该网站于2004年6月开通,于2005年6月新增了手机短信服务业务,将受理、办理、反馈等系统有机整合,联接了64个市长公开电话网络单位,使电话投诉、网站投诉和短信投诉从外网受理到内网办理直至外网反馈这一整套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系统贯穿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承担受理、办理投诉的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站自开通以来,已网上受理市民投诉23092件,新闻媒体反映3931件,社区反映287件,受理市民短信投诉11457件。实行网上办事以后,市长公开电话对外公布的办结时限由7天缩短为5天,实际办结时间在3天以内。同时,积极推动各部门

44、网站试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公布和查询”的工作模式。市工商局、科技局、规划局、财政局、司法局、旅游局、公积金中心、房地局、国土局等单位在“网上申报和预审”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市政府绝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完成了所承担的办事流程梳理工作,并上网公布,实现了办事表格网上下载。三是大力推行政府服务事项进社区活动,延伸政府为公众和企业服务工作触角。去年,协调组织民政、劳动等部门分别为社区配备了微机,构建网络环境,组织社区人员电子政务知识培训。目前,政府信息、市长公开电话、劳动就业进社区工作已全面启动,城区249个社区具备了受理和服务能力。另外,还在市档案局和政务中心设置了政府信息查阅点,为公众和企业提

45、供便民服务。(摘编于“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西安市启动“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增强政务公开透明度为方便企业办事,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西安市日前启动试行了涉及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的网上审批服务,初步建立起“可查询、可办事、可监督”的全方位政务应用系统。公众和企业可以利用自备的计算机,通过西安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网上审批”栏目申请办理或者到办事大厅、有关部门报送需要行政审批的材料,需要审批的材料通过网络传送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利用本单位局域网在审批平台上直接受理,在网上审批系统中进行审批,并在网上公布办理情况,供申办人查询,并将办事结果通过网站、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实时通知申办人。首批实施

46、网上审批的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到西安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外经局等14个部门的14个项目,即: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选址、定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西安市国有土地建设用地申请,西安市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登记,文物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申请,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取水许可申请、预申请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许可证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城市新建民用建筑修建人民防空工程。西安市要求,各单位要做好网上申请的办理工作,及时受理用户注册及网上申请、网上咨询、网上预约,时限为5个工作日;是否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在网上及时反馈。(摘编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第 10 页 共 1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