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591514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层找水打井技术要求(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技术要求本要求针对利用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的农村分散居住家庭供水,采用分散式供水工程模式和利用红层地区相对富水地段(风化带裂隙水及层间承压水)解决乡(镇),学校等小型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专题研究,数据库建设与实施工作提出技术要求。一、范 围1、本技术要求针对四川省红层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价、区划,示范工程阶段及实施阶段编制。2、本技术要求提出的红层地下水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服务于四川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不替代国家或行业规范执行的其他供水、采水、给水工程建设规范。3、调查评价单元与县级行政区划一致,以县(市、区)为单位成图,比例尺为1:5

2、万。二、引用参照并参考规范、规章、手册1、地质出版社1978年4月水文地质手册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3、1996年4月,原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试行)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5、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三、调查技术要求1、县域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查明风化带裂隙水分布、富集规律风化带裂隙水是红层丘陵区分布最广泛的地下水类型。寻找红层风化带裂隙水,要调查了解控制风化壳发育的地层岩性、地貌因素,特别是微地貌,通过对地质剖面、井、孔的调查和资料搜集,查明风化程度,发育深度等,圈定风化带裂隙水的分布范围、富水程度,研

3、究其分布与富集规律。地质构造。通过地质构造的调查,分析研究构造因素对红层地下水富水程度的影响,寻找红层地下水因构造因素形成的储存和富水块段。平缓褶皱分布区,一般褶皱轻微,形态不甚明显,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应着重查明区域构造裂隙的发育与不同构造、地层部位的关系。分析其力学性质、发育程度、裂隙张开、闭合和充填情况、充填物成分。褶皱较发育分布区,着重调查褶皱轴部和地层产状急变的挠曲部位;断裂构造两侧;软硬相间地层中的硬脆岩石。注意旋卷构造中弧形构造突出部位,帚状构造的褶皱带撒开部位,往往形成张性裂隙密集带,成为地下水富水块段。盆地的边缘地带,红层层间承压水分布较为广泛。除调查风化带裂隙水外,应着重调查

4、受褶皱构造影响形成的层间承压水的地层组合关系。如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和储存的背斜谷,向斜谷,纵向发育的单斜谷地等。注意单斜构造形成自流斜地,小型向斜构造形成自流盆地的可能性。调查影响单斜或向斜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和富水因素。如地层倾角,分布规模,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厚度,地层产状与地形坡向的关系,埋藏条件等。查明红层风化带地下潜水和红层浅部承压水的补给、迳流状况、汇集区域。查明滞缓迳流区咸、淡水界面的埋藏深度,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环境状况。县域地下水水质的控制性调查。结合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的水平分带与垂直分带规律、含水层岩性、地貌、埋藏条件和径流条件的关系,查明淡水层与咸水层的界面,确定淡水层的厚度

5、和咸水层上界面的埋藏深度。不同类型含水单元的水质类型与特征,水环境和水质状况,以确保分散农户自来水工程的水质满足人、畜饮用水标准。野外工作要注意进行地下水污染现象的调查研究,了解地下水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与污染途径。在施用化肥、农药的地区,要调查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并适当增加专项分析水样的数量,选择进行铁、锰、酚、氰、砷、汞、铬、有机磷等微量元素与其它有害物质的分析,适当采集卫生(微生物)分析水样。2、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描述地层岩性描述对红层分布区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应划分至组、段地层单元,应调查研究地层岩性在各种具体条件下对地下水的不同控制程度,依此判定红层地下水类型,划分含

6、水岩组。红层砂岩、泥岩、砾岩在岩相、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富水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必须查明岩石的组合关系,对富水性的影响及其界面处对泉水、出露地下水运移和赋存特征的影响。对红层中砂岩、砾岩等硬脆岩层或夹层,要调查由构造裂隙及其密集带构成地下水较为丰富的赋存块段及其含水层段。以及构成层间承压水含水层的关系。调查泥质砂岩、泥岩的风化程度及风化带发育深度。了解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的赋存条件及相对富集地段。对可溶性岩层及含膏盐的页岩,应调查其分布范围,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溶蚀现象(溶孔、溶隙、溶洞)及发育规律。尤应注意具溶蚀孔洞的地层的岩性、层位标志、稳定性及其富水性。了解地层中脉状石膏、钙芒硝等含膏盐

7、矿物的分布特征,运用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研究红层沉积环境,岩相变化,研究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注意井、泉水质与含盐矿物有关的水化学异常。对第四系地层应观察描述地层时代(划分到统)、成因、厚度、颜色、物质组成、粒度大小、细粒物质含量、砾卵石层特征及风化程度、地貌部位(阶地级别)、覆盖情况等。地形地貌。丘陵、山地和谷地是红层区主要的地形地貌类型,其中沟谷、丘间低地是地下水储存、循环的重要场所,成为丘陵、山地地下水的主要汇流带。对解决分散农户人畜用水和严重缺水场、镇(乡)集中供水有重要意义。在丘陵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首先要按切割深度划分丘陵地貌类型,深丘(相对高差100200米)、中丘(相对高差50

8、100米)、低丘(相对高差2050米)、缓丘(相对高差12c、金属离子测试样1000ml加HNO3(浓度1:1),10ml,使其PH0.3t/d)、级(单井出水量0.3t/d)。地下水流系统16地下水流系统的边界划分;补给区类型分布: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沟渠侧渗补给、水库、湖泊、池塘补给、人工补给;径流路径及水流方向;排泄点或排泄区分布。地下水水化学特征17地下水质类型分区:按TDS分为:淡水(1g/l)、微咸水(13 g/l)、半咸水(35 g/l)、咸水(510 g/l);按硬度分类:极软水、软水、微硬水、硬水、极硬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地下水资源评价18按地下水资源量开采模数分级。并作为宜

9、井区的依据之一。水文地质特征线19水文地质剖面线;含水层界线;潜水位线;其他等。水文地质特征点20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勘探孔、地下水观测孔、地下水开采井(集中供水井)。开发利用区划图类缺水区分布图P21把调查统计的分散农户缺水分布情况进行分区。宜井区22红层丘陵区分散农户供水需求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岩性岩相分布特征开采模数,需水农户分布及需水量划分宜井区与非宜井区。供水井23分散农户供水井其它图类 地下水资源需求量Q24 总水资源需求量25遥感解译分区26物探剖面线27物探点28降雨量等值线29红层丘陵区供水井统计表基本情况供水井编号: 户主: 地理位置:经度 ;纬度 所处县市:(从红层丘陵区

10、所有县选取)高程: 1:5万图幅名称 地质情况地貌类型: A1.浅丘;B1.中丘;C1.深丘;D1.低山。微地貌: 1.平坝;2.陡坎;3.槽谷洼地;4.冲沟;5.v型谷;6.u型谷地形特征:平均坡度 ; A2.平坦;B2.略有起伏;C2.波状起伏;D2.斜坡;E2.陡坡构造特征: A3.正断层;B3.逆断层;C3.平移断层;D3.向斜;E3.背斜;F3其它.断层性质: 1.压性;2.张性;3.扭性;4.张扭性;5.压扭性;6.其它水量: t/d水质: 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咸水; 极软水、软水、微硬水、硬水、极硬水;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利用情况摄像资料 照片资料 in advance,

11、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ys patriotic youth Yu Qingzhi when Chang. Yu Qing Zhi, nanling County, Anhui Wuhu Brook family beach people, after the start of the war, participated in the third war zone relative to the officer training Corps trainees, young Chang Shen Liqun from Shangrao, Jiangxi province, is the only military- 33 -市 县(区、市)红层地区分散农户供水井登计表姓 名乡(镇)、村、社、组地 貌 部 位开(终)孔层位孔 深(m)孔 径(mm)静止水位(m)水 量供 水人 数满意度签 名备 注共 页,第 页四川红层丘陵地区分散农户打井供水情况录入表县及代码乡镇及代码村及代码户主名人 数庭院经济况状原来用水情况、水量、水质现在用水情况、水量、水质水井使用情况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技术要求(送审稿)四川省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工程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四年目 录一、范围1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