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5725990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3.7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一)一、【问题引入与归纳】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互质)。4、性质: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非负性 非负数的性质: i)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ii)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是2,求的值。4、如果在数轴上表

2、示、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化简的结果等于( A. B. C.0 D.5、已知,求的值是( )A.2 B.3 C.9 D.6 6、 有3个有理数a,b,c,两两不等,那么中有几个负数? 7、 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的形式,求。8、 三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则的值是多少?9、若为整数,且,试求的值。三、课堂备用练习题。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3、计算:4、已知为非负整数,且满足,求的所有可能值。5、若三个有理数满足,求的值。第二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二)一、【

3、能力训练点】: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表示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表示数、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2、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化简绝对值。二、【典型例题解析】: 1、 (1)若,化简(2)若,化简2、设,且,试化简3、是有理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1) (2)(3) (4)若则(5)若,则 (6)若,则4、若,求的取值范围。5、不相等的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那么B点在A、C的什么位置?6、设,求的最小值。7、是一个五位数,求的最大值。8、设都是有理数,令,试比较M、N的大小。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1、已知求的最小值。2、若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3、

4、如果,求的值。4、是什么样的有理数时,下列等式成立?(1) (2)5、化简下式: 第三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三)一、【能力训练点】:1、运算的分级与运算顺序;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的法则。(1)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取同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较小绝对值;一个数同零相加得原数。(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乘法法则:几个有理数相乘,奇负得负,偶负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准确运用各种法则及运算顺序解题,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及解题习惯。二、【典型例题解析】:1、计算:2、计

5、算:(1)、(2)、(-18.75)+(+6.25)+(-3.25)+18.25(3)、(-4)+3、计算: 4、 化简:计算:(1)(2)(3)(4)(5)-4.035127.53512-36()5、计算: (1)(2)(3)6、计算:7、计算:第四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四)一、【能力训练点】:1、运算的分级与运算顺序;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的法则。3、巧算的一般性技巧: 凑整(凑0); 巧用分配律 去、添括号法则; 裂项法4、综合运用有理数的知识解有关问题。二、【典型例题解析】:1、计算:2、 3、计算:4、化简:并求当时的值。5、计算:6、比较与2的大小。7、计算:8、已知

6、、是有理数,且,含,请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备用练习题】:1、计算(1) (2)2、计算:3、计算:4、如果,求代数式的值。5、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为2,求的值。 第五讲代数式(一)一、【能力训练点】:(1)列代数式; (2)代数式的意义;(3)代数式的求值(整体代入法)二、【典型例题解析】:1、用代数式表示:(1)比的和的平方小的数。(2)比的积的2倍大5的数。(3)甲乙两数平方的和(差)。(4)甲数与乙数的差的平方。(5)甲、乙两数和的平方与甲乙两数平方和的商。(6)甲、乙两数和的2倍与甲乙两数积的一半的差。(7)比的平方的2倍小1的数。(8)任意一个偶数(奇数)(

7、9)能被5整除的数。(10)任意一个三位数。2、代数式的求值:(1)已知,求代数式的值。(2)已知的值是7,求代数式的值。(3)已知;,求的值(4)已知,求的值。(5)已知:当时,代数式的值为2007,求当时,代数式的值。(6)已知等式对一切都成立,求A、B的值。(7)已知,求的值。(8)当多项式时,求多项式的值。3、找规律:.(1); (2)(3) (4)第N个式子呢? .已知 ; ; ; 若(、为正整数),求. 猜想: 三、【备用练习题】:1、若个人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天,则个人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已知代数式的值为8,求代数式的值。3、某同学到集贸市场买苹果,买每千克3元的苹果用去所带

8、钱数的一半,而余下的钱都买了每千克2元的苹果,则该同学所买的苹果的平均价格是每千克多少元?4、已知求当时,第六讲 代数式(二)一、【能力训练点】:(1)同类项的合并法则;(2)代数式的整体代入求值。二、【典型例题解析】:1、 已知多项式经合并后,不含有的项,求的值。2、当达到最大值时,求的值。3、已知多项式与多项式N的2倍之和是,求N?4、若互异,且,求的值。5、已知,求的值。6、已知,求的值。7、已知均为正整数,且,求的值。8、求证等于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9、已知,求的值。10、一堆苹果,若干个人分,每人分4个,剩下9个,若每人分6个,最后一个人分到的少于3个,问多少人分苹果?三、【备用练习

9、题】:1、已知,比较M、N的大小。, 。2、已知,求的值。3、已知,求K的值。4、,比较的大小。5、已知,求的值。第七讲 发现规律一、【问题引入与归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先从少数的事例中摸索出规律来,再从理论上来证明这一规律的一般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法则的方法之一”。这种以退为进,寻找规律的方法,对我们解某些数学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下面举例说明。 能力训练点:观察、分析、猜想、归纳、抽象、验证的思维能力。二、【典型例题解析】1、 观察算式:按规律填空:1+3+5+99= ?,1+3+5+7+ ?2、如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个小房子用

10、了多少块石子?3、 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1)第3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多少块?(2)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多少块?4、 观察下列一组图形,如图,根据其变化规律,可得第10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多少?第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多少?5、 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点被线段隔开分成四层,则第一层有1个点,第二层有3个点,第三层有多少个点,第四层有多少个点?(2)如果要你继续画下去,那第五层应该画多少个点,第n层有多少个点?(3)某一层上有77个点,这是第几层?(4)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和是多少?前三层的和呢?前4层的和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根

11、据你的推测,前12层的和是多少?6、 读一读: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这里“”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又如“”可表示为,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请解答下列问题:(1)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2)计算:=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7、 观察下列各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35=15,而15=42-1 57=35,而35=6

12、2-1 1113=143,而143=122-1 将你猜想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8、 请你从右表归纳出计算13+23+33+n3的分式,并算出13+23+33+1003的值。三、【跟踪训练题】1 1、有一列数其中:=62+1,=63+2,=64+3,=65+4;则第个数= ,当=2001时,= 。2、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5列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一行2468第二行16141210第三行182022242826 根据上面的规律,则2006应在 行 列。3、已知一个数列2,5,9,14,20,35则的值应为:( ) 4、在以下两个数串中:1,3,5,7,1991,1993,1

13、995,1997,1999和1,4,7,10,1990,1993,1996,1999,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数串中的数的个数共有( )个。A.333 B.334 C.335 D.336 5、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右图所示 )按照这种规定填写下表的空格:拼成一行的桌子数123n人数466、给出下列算式: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 7、通过计算探索规律: 152=225可写成1001(1+1)+25 252=625可写成1002(2+1)+25 352=1225可写成1003(3+1)+25 452=202

14、5可写成1004(4+1)+25 752=5625可写成 归纳、猜想得:(10n+5)2= 根据猜想计算:19952= 8、已知,计算:112+122+132+192= ; 9、从古到今,所有数学家总希望找到一个能表示所有质数的公式,有位学者提出:当n是自然数时,代数式n2+n+41所表示的是质数。请验证一下,当n=40时,n2+n+41的值是什么?这位学者结论正确吗? 第八讲 综合练习(一)1、若,求的值。2、已知与互为相反数,求。3、已知,求的范围。4、判断代数式的正负。5、若,求的值。6、若,求7、已知,化简8、已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绝对值等于2,P是数轴上的表示原点的数,求的值。

15、9、问中应填入什么数时,才能使10、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11、若,求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12、计算:13、已知,求。14、已知,求、的大小关系。15、有理数均不为0,且。设,求代数式的值。第九讲 一元一次方程(一)一、知识点归纳:1、等式的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求解步骤。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理解与应用。4、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情况讨论。二、典型例题解析:1、解下列方程:(1) (2);(3) 2、 能否从;得到,为什么?反之,能否从得到,为什么?3、若关于的方程,无论K为何值时,它的解总是,求、的值。4、若。求的值。5、已知是方程的解,求代数式的值。6、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整数,

16、求整数K的值。7、若方程与方程同解,求的值。8、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的值。9、解方程10、已知方程的解为,求方程的解。11、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的方程,有一解;有无数解;无解。第十讲 一元一次方程(2) 一、能力训练点:1、列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经济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二、典型例题解析。1、 要配制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今有98%的浓硫酸和10%的硫酸,问这两种硫酸分别应各取多少千克?2、一项工程由师傅来做需8天完成,由徒弟做需16天完成,现由师徒同时做了4天,后因师傅有事离开,余下的全由徒弟来做,问徒弟做这项工程共花

17、了几天?3、某市场鸡蛋买卖按个数计价,一商贩以每个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贩运途中不慎碰坏了12个,剩下的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仍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4、某商店将彩电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上写“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仍可获利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多少?5、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4,个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小2,若将此三位数的个位与百位对调,所得的新数与原数之比为7:4,求原来的三位数?6、初一年级三个班,完成甲、乙两项任务,(一)班有45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3人,现因任务的需要,需将(三)班人数分配至(一)、(

18、二)两个班,且使得分配后(二)班的总人数是(一)班的总人数的2倍少36人,问:应将(三)班各分配多少名学生到(一)、(二)两班?7、一个容器内盛满酒精溶液,第一次倒出它的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它的后用水加满,这时容器中的酒精浓度为25%,求原来酒精溶液的浓度。8、 某中学组织初一同学春游,如果租用45座的客车,则有15个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数量的60座的客车,则除多出一辆外,其余车恰好坐满,已知租用45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车250元,60座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300元,问租用哪种客车更合算?租几辆车? 9、 1994年底,张先生的年龄是其祖母的一半,他们出生的年之和是3838,问到2006年

19、底张先生多大?10、有一满池水,池底有泉总能均匀地向外涌流,已知用24部A型抽水机,6天可抽干池水,若用21部A型抽水机13天也可抽干池水,设每部抽水机单位时间的抽水量相同,要使这一池水永抽不干,则至多只能用多少部A型抽水机抽水?11、狗跑5步的时间,马能跑6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要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55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12、一名落水小孩抱着木头在河中漂流,在A处遇到逆水而上的快艇和轮船,因雾大而未被发现,1小时快艇和轮船获悉此事,随即掉头追救,求快艇和轮船从获悉到追及小孩各需多少时间?数形结合谈数轴一、阅读与思考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在数学里数和形是有密切联系的

20、。我们常用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几何问题;反过来,也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处理代数问题,寻找解题思路,这种数与形之间的相互作用叫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现阶段数轴是数形结合的有力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有理数;2、利用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4、利用数轴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二、知识点反馈1、利用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有理数;例1: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原点的右方,有理数在原点的左方,那么( )A B C D拓广训练:1、如图为数轴上的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在中,负数的个数有( )(“祖冲之杯”邀请

21、赛试题)A1 B2 C3 D43、把满足中的整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不等号连接。2、利用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例2:如果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 。拓广训练:1、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2、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O的距离之和等于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例3:已知且,那么有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号连接)(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拓广训练:1、 若且,比较的大小,并用“”号连接。例4:已知比较与4的大小 拓广训练:1、已

22、知,试讨论与3的大小 2、已知两数,如果比大,试判断与的大小4、利用数轴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例5: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化简结果为( )A B C D拓广训练:1、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为 。2、已知,在数轴上给出关于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则成立的是 。 3、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下图:则化简后的结果是( )(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选拨赛试题)A B C D三、培优训练1、已知是有理数,且,那以的值是( )A B C或 D或10A2B5C2、(07乐山)如图,数轴上一动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若点表示的数为1,则点表示

23、的数为()3、如图,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1个单位,点A、B、C、D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且,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4、数所对应的点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与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不确定的5、不相等的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分别为A,B,C,若,那么点B( )A在A、C点右边 B在A、C点左边 C在A、C点之间 D以上均有可能6、设,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A没有最小值 B只一个使取最小值C有限个(不止一个)使取最小值 D有无穷多个使取最小值7、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和,则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24、 。8、若,则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9、是有理数,则的最小值是 。10、已知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求的值。11、(南京市中考题)(1)阅读下面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两点这间的距离表示为,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2)回答下列问题: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和-1的两点A和B

25、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那么为 ;当代数式取最小值时,相应的的取值范围是 ;求的最小值。聚焦绝对值一、阅读与思考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引入绝对值概念之后,对有理数、相反数以及后续要学习的算术根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绝对值又是初中代数中一个基本概念,在求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化简、解方程与解不等式时,常常遇到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问题,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脱去绝值符号是解绝对值问题的切入点。脱去绝对值符号常用到相关法则、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知识方法。去绝对值符号法则:2、恰当地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数轴上看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表示数、数的两点间的距离。3、灵活运用绝对

26、值的基本性质 二、知识点反馈1、去绝对值符号法则例1:已知且那么 。拓广训练:1、已知且,那么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2、若,且,那么的值是( )A3或13 B13或-13 C3或-3 D-3或-132、恰当地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例2: 的最小值是( )A2 B0 C1 D-1解法1、分类讨论当时,;当时,;当时。比较可知,的最小值是2,故选A。解法2、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表示数所对应的点与数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数所对应的点与数-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指点到1与-1两点距离和的最小值。如图易知当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是2故选A。拓广训练:1、 已知的最小值是,的最大值为

27、,求的值。三、培优训练1、如图,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在中,负数共有( )(湖北省荆州市竞赛题)A3个 B1个 C4个 D2个2、若是有理数,则一定是( )A零 B非负数 C正数 D负数3、如果,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4、是有理数,如果,那么对于结论(1)一定不是负数;(2)可能是负数,其中( )(第15届江苏省竞赛题)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2)都正确 D(1)(2)都不正确5、已知,则化简所得的结果为( )A B C D6、已知,那么的最大值等于( )A1 B5 C8 D97、已知都不等于零,且,根据的不同取值,有( )A唯一确定的值 B3种不

28、同的值 C4种不同的值 D8种不同的值8、满足成立的条件是( )(湖北省黄冈市竞赛题)A B C D9、若,则代数式的值为 。10、若,则的值等于 。11、已知是非零有理数,且,求的值。12、已知是有理数,且,求的值。1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有关问题: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一个结论来化简含有绝对值的代数式,如化简代数式时,可令和,分别求得(称分别为与的零点值)。在有理数范围内,零点值和可将全体有理数分成不重复且不遗漏的如下3种情况:(1)当时,原式=;(2)当时,原式=;(3)当时,原式=。综上讨论,原式=通过以上阅读,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 分别求出和的零点值;(2)化简代数式14、(

29、1)当取何值时,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2)当取何值时,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多少?(3)求的最小值。(4)求的最小值。15、某公共汽车运营线路AB段上有A、D、C、B四个汽车站,如图,现在要在AB段上修建一个加油站M,为了使加油站选址合理,要求A,B,C,D四个汽车站到加油站M的路程总和最小,试分析加油站M在何处选址最好?16、先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台机床在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总和最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先“退”到比较简单的情形: 如图,如果直线上有2台机床(甲、乙)时,很明显P设在和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因为甲和乙

30、分别到P的距离之和等于到的距离.如图,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甲、乙、丙)时,不难判断,P设在中间一台机床处最合适,因为如果P放在处,甲和丙分别到P的距离之和恰好为到的距离;而如果P放在别处,例如D处,那么甲和丙分别到P的距离之和仍是到的距离,可是乙还得走从到D近段距离,这是多出来的,因此P放在处是最佳选择。不难知道,如果直线上有4台机床,P应设在第2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有5台机床,P应设在第3台位置。问题(1):有机床时,P应设在何处?问题(2)根据问题(1)的结论,求的最小值。有理数的运算一、阅读与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会根据四则运算法则对整数和分数进行计算,当引进负数概念后,数集扩大到

31、了有理数范围,我们又学习了有理数的计算,有理数的计算与算术数的计算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有理数计算每一步要确定符号;其次,代数与算术不同的是“字母代数”,所以有理数的计算很多是字母运算,也就是通常说的符号演算。数学竞赛中的计算通常与推理相结合,这不但要求我们能正确地算出结果,而且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结构特点,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选用算法和技巧,提高计算的速成度,有理数的计算常用的技巧与方法有:1、利用运算律;2、以符代数;3、裂项相消;4、分解相约;5、巧用公式等。二、知识点反馈1、利用运算律: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例1:计算:解:原式=拓广训练:1、计算(1) (2)例2:计算:解:原式=拓广训

32、练:1、 计算:2、裂项相消(1);(2);(3)(4)例3、计算解:原式= = =拓广训练:1、计算:3、以符代数例4:计算:解:分析:令=,则原式=拓广训练:1、计算:4、分解相约例5:计算:解:原式= =三、培优训练1、是最大的负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 。2、计算:(1)= ; (2)= 。3、若与互为相反数,则= 。4、计算:= 。5、计算:= 。6、这四个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7、(2007“五羊杯”)计算:=( )A3140 B628 C1000 D12008、(2005“希望杯”)等于( )A B C D9、(2006“五羊杯”)计算:=( )A B C D10、(

33、2009鄂州中考)为了求的值,可令S,则2S ,因此2S-S,所以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的值是( )A、 B、 C、 D、11、都是正数,如果,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不确定12、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的形式,又可表示为的形式,求的值(“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3、计算(1)(2009年第二十届“五羊杯”竞赛题)(2)(北京市“迎春杯”竞赛题)14、已知互为相反数,互为负倒数,的绝对值等于,求的值15、已知,求的值(2006,香港竞赛)16、(2007,无锡中考)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正三角形的图案,最上面一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一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层将

34、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圆圈的个数为第2层第1层第n层图图2图3图4如果图1中的圆圈共有12层,(1)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3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正整数,则最底层最左边这个圆圈中的数是;(2)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4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整数,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第一讲 和绝对值有关的问题一、 知识结构框图:数二、 绝对值的意义:(1)几何意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2)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也可以写成: 说明:()|a|0

35、即|a|是一个非负数;()|a|概念中蕴含分类讨论思想。三、 典型例题例1(数形结合思想)已知a、b、c在数轴上位置如图:则代数式 | a | + | a+b | + | c-a | - | b-c | 的值等于( A ) A-3a B 2ca C2a2b D b解:| a | + | a+b | + | c-a | - | b-c |=-a-(a+b)+(c-a)+b-c=-3a分析:解绝对值的问题时,往往需要脱去绝对值符号,化成一般的有理数计算。脱去绝对值的符号时,必须先确定绝对值符号内各个数的正负性,再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脱去绝对值符号。这道例题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由a、b、c在数

36、轴上的对应位置判断绝对值符号内数的符号,从而去掉绝对值符号,完成化简。例2已知:,且, 那么的值( C )A是正数B是负数C是零D不能确定符号解:由题意,x、y、z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所以 分析: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数形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数轴。这道例题中三个看似复杂的不等关系借助数轴直观、轻松的找到了x、y、z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我们顺利化简铺平了道路。虽然例题中没有给出数轴,但我们应该有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例3(分类讨论的思想)已知甲数的绝对值是乙数绝对值的3倍,且在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求这两个数;若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同侧呢?分析:从题目中

37、寻找关键的解题信息,“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意味着甲乙两数符号相反,即一正一负。那么究竟谁是正数谁是负数,我们应该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决这一问题。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由题意得:, (1)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两侧:若x在原点左侧,y在原点右侧,即 x0,则 4y=8 ,所以y=2 ,x= -6若x在原点右侧,y在原点左侧,即 x0,y0,则 -4y=8 ,所以y=-2,x=6(2)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同侧:若x、y在原点左侧,即 x0,y0,y0,则 2y=8 ,所以y=4,x=12例4(整体的思想)方程 的解的个数是( D )A1个 B2个 C3个 D无穷多

38、个分析:这道题我们用整体的思想解决。将x-2008看成一个整体,问题即转化为求方程的解,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我们不难得到,负数和零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零和任意负数都是方程的解,即本题的答案为D。 例5(非负性)已知|ab2|与|a1|互为相互数,试求下式的值分析: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我们可以得到:|ab2|=|a1|=0,解得:a=1,b=2于是 在上述分数连加求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裂项的方法,巧妙得出了最终的结果同学们可以再深入思考, 如果题目变成求 值,你有办法求解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探究。例6(距离问题)观察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间的距离 4与,3与5,与,与3.

39、 并回答下列各题:(1)你能发现所得距离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吗?答:_相等 .(2)若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1,则A与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分析:点B表示的数为1,所以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找到点B所在的位置。那么点A呢?因为x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所以点A可以位于数轴上的任意位置。那么,如何求出A与B两点间的距离呢? 结合数轴,我们发现应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x-1时,距离为-x-1, 当-1x0,距离为x+1综上,我们得到A与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3)结合数轴求得的最小值为 5 ,取得最小值时x的取值范围为 -3x_2_.分析:即x与2的差的绝对值,它可以

40、表示数轴上x与2之间的距离。即x与-3的差的绝对值,它也可以表示数轴上x与-3之间的距离。如图,x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三种可能:图1 图2 图3图2符合题意(4) 满足的的取值范围为 x-1 分析: 同理表示数轴上x与-1之间的距离,表示数轴上x与-4之间的距离。本题即求,当x是什么数时x与-1之间的距离加上x与-4之间的距离会大于3。借助数轴,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答案:x-1。说明:借助数轴可以使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数轴上有关距离的问题,反之,有关数轴上的距离问题也可以转化为绝对值问题。这种相互转化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可以带来方便。事实上, 表示的几何意义就是在数轴上表示数A与数B的点之间的距离。这是

41、一个很有用的结论,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结论并结合数轴的知识解决了(3)、(4)这两道难题。 四、 小结1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第二讲:代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一、知识链接1 “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字或表示数字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它包括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内容,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2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所得的数值,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注:一般来说,代数式的值随着字母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让我们从中体会简单的数学建模的好处,为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典型例题例

42、1若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求的值.分析: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即含x的项系数均为零因为所以 m=4将m=4代人,利用“整体思想”求代数式的值例2x=-2时,代数式的值为8,求当x=2时,代数式的值。分析: 因为当x=-2时, 得到,所以当x=2时,=例3当代数式的值为7时,求代数式的值.分析:观察两个代数式的系数由 得 ,利用方程同解原理,得 整体代人,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它的运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我们灵活掌握,整体代人的方法就是其中之一。例4 已知,求的值.分析:解法一(整体代人):由 得 所以:解法二(降次):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还具有降次的功能。由,

43、得,所以: 解法三(降次、消元):(消元、减项) 例5(实际应用)A和B两家公司都准备向社会招聘人才,两家公司招聘条件基本相同,只有工资待遇有如下差异:A公司,年薪一万元,每年加工龄工资200元;B公司,半年薪五千元,每半年加工龄工资50元。从收入的角度考虑,选择哪家公司有利?分析:分别列出第一年、第二年、第n年的实际收入(元)第一年:A公司 10000; B公司 5000+5050=10050第二年:A公司 10200; B公司 5100+5150=10250第n年:A公司 10000+200(n-1); B公司:5000+100(n-1)+5000+100(n-1)+50=10050+20

44、0(n-1)由上可以看出B公司的年收入永远比A公司多50元,如不细心考察很可能选错。例6三个数a、b、c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则 的值是_ 。解:因为abc0,所以a、b、c中只有一个是负数。不妨设a0,c0则ab0,ac0所以x=-1+1+1-1-1+1=0将x=0代入要求的代数式,得到结果为1。同理,当b0,c0时,x=0。另:观察代数式 ,交换a、b、c的位置,我们发现代数式不改变,这样的代数式成为轮换式,我们不用对a、b、c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查阅资料,看看轮换式有哪些重要的性质。规律探索问题:172839410511612例7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

45、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1)“17”在射线 _上,“2008”在射线_上(2)若n为正整数,则射线OA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可以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为_分析:OA上排列的数为:1,7,13,19, 观察得出,这列数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6, 归纳得到,这列数可以表示为6n-5因为17=36-1,所以17在射线OE上。因为2008=3346+4=3356-2,所以2008在射线OD上例8 将正奇数按下表排成5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第一行 1 3 5 7第二行 15 13 11 9第三行 17 19 21 23

46、第四行 31 29 27 25 根据上面规律,2007应在A125行,3列 B. 125行,2列 C. 251行,2列 D. 251行,5列分析:观察第二、三、四列的数的排列规律,发现第三列数规律容易寻找 第三列数: 3,11,19,27, 规律为8n-5 因为2007=2508+7=2518-1 所以,2007应该出现在第一列或第五列 又因为第251行的排列规律是奇数行,数是从第二列开始从小到大排列,所以2007应该在第251行第5列例9(2006年嘉兴市)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的“F”运算:当n为奇数时,结果为3n5;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其中k是使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n

47、26,则:26134411第一次F第二次F第三次F若n449,则第449次“F运算”的结果是_分析:问题的难点和解题关键是真正理解“F”的第二种运算,即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其中k是使 为奇数的正整数),要使所得的商为奇数,这个运算才能结束。 449奇数,经过“F”变为1352;1352是偶数,经过“F”变为169,169是奇数,经过“F”变为512,512是偶数,经过“F”变为1,1是奇数,经过“F”变为8,8是偶数,经过“F”变为1,我们发现之后的规律了,经过多次运算,它的结果将出现1、8的交替循环。再看运算的次数是449,奇数次。因为第四次运算后都是奇数次运算得到8,偶数次运算得到1,所

48、以,结果是8。三、小结用字母代数实现了我们对数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希望同学们能体会用字母代替数后思维的扩展,体会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方法。第三讲: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问题一、知识回顾一元一次方程是我们认识的第一种方程,使我们学会用代数解法解决一些用算术解法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有理数部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以后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典型例题:二、典型例题例1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的解是x=-1,则k的值是( )A B1 C- D0分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方程的解”因为x=-1是关

49、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的解,所以,解得k=-例2若方程3x-5=4和方程的解相同,则a的值为多少?分析:题中出现了两个方程,第一个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x,所以可以解这个方程求得x的值;第二个方程中有a与x两个未知数,所以在没有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求得a与x的值,因此必须分析清楚题中的条件。因为两个方程的解相同,所以可以把第一个方程中解得x代入第二个方程,第二个方程也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了。解:3x-5=4, 3x=9, x=3 因为3x-5=4与方程 的解相同 所以把x=3代人中即 得3-3a+3=0,-3a=-6,a=2例3.(方程与代数式联系) a、b、c、d为实数,现规定一种新

50、的运算 . (1)则的值为 ;(2)当 时,= . 分析:(1)即a=1,b=2,c=-1,d=2,因为,所以=2-(-2)=4 (2)由 得:10-4(1-x)=18 所以10-4+4x=18,解得x=3例4(方程的思想)如图,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内装有高厘米的墨水,将瓶盖盖好后倒置,墨水水面高为h厘米,则瓶内的墨水的体积约占玻璃瓶容积的( )不考虑瓶子的厚度.A B C D分析:左右两个图中墨水的体积应该相等,所以这是个等积变换问题,我们可以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解:设墨水瓶的底面积为S,则左图中墨水的体积可以表示为Sa 设墨水瓶的容积为V,则右图中墨水的体积可以表示为V-Sb 于是,S

51、a= V-Sb,V= S(a+b) 由题意,瓶内的墨水的体积约占玻璃瓶容积的比为例5 小杰到食堂买饭,看到A、B两窗口前面排队的人一样多,就站在A窗口队伍的里面,过了2分钟,他发现A窗口每分钟有4人买了饭离开队伍,B窗口每分钟有6人买了饭离开队伍,且B窗口队伍后面每分钟增加5人。此时,若小李迅速从A窗口队伍转移到B窗口后面重新排队,将比继续在A窗口排队提前30秒买到饭,求开始时,有多少人排队。 分析:“B窗口每分钟有6人买了饭离开队伍,且B窗口队伍后面每分钟增加5人”相当于B窗口前的队伍每分钟减少1人,题中的等量关系为:小李在A窗口排队所需时间=转移到B窗口排队所需时间+ 解:设开始时,每队有x人在排队, 2分钟后,B窗口排队的人数为:x-62+52=x-2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去分母得 3x=24+2(x-2)+6 去括号得3x=24+2x-4+6移项得3x-2x=26解得x=26所以,开始时,有26人排队。 课外知识拓展:一、含字母系数方程的解法: 思考:是什么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中都要求a0,所以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它称为含字母系数的方程。例6解方程解:(分类讨论)当a0时, 当a=0,b=0时,即 0x=0,方程有任意解当a=0,b0时,即 0x=b,方程无解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