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小镇纪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546512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博鳌小镇纪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博鳌小镇纪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博鳌小镇纪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博鳌小镇纪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鳌小镇纪事(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博鳌小镇纪事深肤厚唇粗发、身板宽壮的阿龙带着养了10 年的白狗,跑前跑后引导游客泊车、进入蔡家宅 , 这场景已经和蔡家宅合为一体。蔡家宅二层四合,厅堂三进,院墙和柱子使用青砖,砌法是传统的“双圩” 。阿龙说:“这些是外国的”钢筋水泥和花地砖都是用轮船运回来的; “上楼有 5 个地方,可以打枪到外面”楼梯间和横廊角落都留有防御匪盗的枪眼; “下雨不怕的”钢筋水泥浇筑的走廊把整栋屋宇联成环形,即便大雨如注也足不湿鞋; “花纹好看,跟别人不一样”屋宇上既有中式宫灯、钱币纹饰雕塑及“蛟头鸱尾” ,也有西式乃至伊斯兰风格的花盘、头像、方圆弧线装饰。蔡宅二楼栏杆上红黄绿三色的彩绘,已经渍痕斑驳,尽显沧桑。

2、阿龙说, “蔡家森是我太爷爷,他们都把我叫成管家,我就不喜欢。 ”阿龙的情绪相当有道理。他的意思是,在这里我从来都不是外人。1901 年, 15 岁的蔡家森离开与乐会县治乐成岛隔河相望的留客村,“去番”到印尼做“番客” 。1934 年,已经是印尼富商的蔡家森,回到家乡与三个弟弟共同建起四座宅院,如四座微缩的城堡各据一势,总面积2645 平方米,其中蔡家森的宅院占地 600 多平方米。 1939 年 4 月 15 日,日军坂田混成旅团第五三联防队 800 余人攻陷琼东大路墟; 第二天,日军 28 艘舰艇在飞机掩护下,在博鳌朱塘湾强行登陆。琼东、乐会两县沦陷,蔡家森重回印尼。不愿意离开的老母亲带着

3、仆人独守蔡宅,直至去世。之后蔡宅住过日本兵、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游击队。土改后,做过乡里的粮仓乃至“共产主义大食堂” 。 2006 年 5 月,蔡家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琼海市唯一的“国保”。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面,博鳌的镇上只有东街、西街、上街和下街;有博鳌亚洲论坛之前,也只是有 6 条街, 0.5 平方公里。 1950 年 4 月,“国军” 255 师被彻底击溃,琼东、乐会全境(今琼海市)被新政权接管,这里能说的上的名头也只是在交通部备案的一个小商港。每年清明过后,各县渔船纷纷来此交易,港湾里的渔船桅杆有如小树林般排列,算“很是发达了” 。大跃进以后陆上交通发达,水路

4、衰落,就变得相当冷清。 1992 年,博鳌还需依傍万泉河的知名度,以万泉河口滨海区的名头招揽游客。没有发展造成的停滞,反而成了一种幸运。这里干净的海域和纯净的空气,乃至人心的淳朴和简单,全是大陆稀缺的资源。博鳌因为亚洲论坛一夜扬名,很多人只知道博鳌却不知道琼海市领治博鳌镇,琼海被直接忽略。于是,着急的人就提议琼海改名为博鳌,但在琼海本地遭遇强烈抵制。海南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置珠崖、儋耳二郡” ,今天的琼海市属于珠崖郡玳瑁县,经历一系列变迁后,唐初归属琼州容琼县,显庆五年(660)改为乐会县。元朝至元二十八年( 1291),乐会县一分为二,北部划置会同县。民国三年( 1914),会同

5、县改名琼东县;1958 年,琼东和乐会两县合并为琼海县。博鳌从660 年至 1958 年,一直在乐会县治下。博鳌最早繁衍生息的是?D 民。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 “琼州 , 属邑五: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皆有市舶,于舶舟之中分三等,上等为舶,中等为包头,下等名?舶。”“ ?”同“ ?D”,?舶即 ?D 民打渔连带居住的船舶。南宋另一位地理学家周去非在 岭外代答 中,对?D 民的生活进行了极为生动的记述,可以视为古代各地 ?D 民生活的常态: “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 ?也。钦之 ?有三:一为鱼 ?,善举网垂纶;二为蚝 ?,善没海取蚝; 三为木 ?,善伐山取材。 ,

6、夫妇居短蓬之下,生子乃猥多,一舟不下十子。儿自能孩,其母以软帛束之背上,荡浆自如。儿能匍匐,则以长绳系其腰,于绳末系短木焉,儿忽堕水,则缘绳汲出之。儿学行,往来篷脊,殊不惊也。能行,则已能浮没。 ?舟泊岸,群儿聚戏沙中,冬夏身无一缕,真类獭然。 ”明琼台志记正德之前博鳌已经专设机构,负责管理在博鳌浦(浦:水边或河流入海处) 和莫村一带居住的 “民 ?D”。宣统乐会县志中,记载了康熙元年至十一年“河泊所 ?D 丁一百四十六” ,这是最后一次对乐会 ?D 民数目的记载。 辛亥革命后, 临时政府通令解放“贱民” , ?D 民终于成为“人民” 。如果博鳌浦的 ?D 民确实没有上岸定居, 那么曾繁俊的祖

7、先曾尚仁(原名居仁)很可能是博鳌墟居住的第一人。谈蛮记载 ?D 民“其姓麦、濮、何、苏、顾、曾。 ”今天在博鳌很容易遇见何、 苏、曾三姓, 但没有人认为自己是 ?D 民之后。今年 75 岁的曾繁俊的记忆里,博鳌的 ?D 民大多来自陵水,春天东南风刮起时来捕鱼,秋天东北风吹起又回到陵水。曾繁俊说自己的始祖来自福建莆田甘蔗园村。曾繁俊参与重修的博鳌曾氏支谱序中记载:“居仁公 , 于明末由陵水入乐会开基博鳌” ,曾繁俊是居仁公第十世裔孙, 他说:“我老祖宗的墓被压在公路里。 ”他在东山街找到了曾居仁墓葬地,日据时期墓碑被毁坏,剩下的墓茔只是高出地面一点点的土包,一条路在墓前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土

8、路变成柏油路,墓茔被压在行车道下,而墓茔西南侧海岸边,就是博鳌论坛成立会址。由于缺乏明确记载,曾居仁最早在博鳌墟盖房定居之说仍然是一种猜测,但无论是谁开基博鳌,都值得后人追思纪念。曾繁俊说: “我祖宗看中博鳌这个地方,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博鳌曾家当年都住在西园村,有十多户,瓦房几十间,三百多亩地,大家种地打渔,边上是万泉河,望过去就是玉带滩了。 ” 1958 年博鳌合并成朝阳人民公社, 1961 年分出来变成博鳌人民公社。 “曾家的祖宗地就被政府征用,成了博鳌人民公社造船厂。给了我家三百来块钱,家就搬到博鳌上街曾家祖宗留下来的旧店铺。 ”1998、 99 年间,造船厂被蒋晓松的晓奥公司征地。今

9、天,在中信地产“一岛四地九盘联动再一次改变海南”的招贴后,已经封顶的博鳌三江口滨水旅游商业区二期工程,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曾繁俊看向三江入海口的视线, “这里的海变小了。 ”虽然有“东临大海,浮天浴日,不测涯际,潮声上下,惊闻数十里”的壮丽景色,但在农耕渔猎的古代,美景不能当饭吃。博鳌的民生未必在勤,勤也未必不匮。作为港湾,对博鳌最重要的影响当然是海禁。明隆庆初年解除海禁,博鳌渔民不仅可以出海打渔交易,也有了两天半可抵达琼州府治海口的海上通道,渔民甚至赌命般地远涉重洋。清初闭关锁国又接踵而至,康熙二十三年( 1684)开海,开启了海南岛内外商船自由往来的时代,但直到道光琼州府志都没有有关博鳌市(

10、市:买卖之所)的记载;第一次将博鳌作为市入志的是宣统三年( 1911)编纂的乐会县志 ,此志记博鳌市已有 87 家店铺, 22 家民户。博鳌港内礁石林立, “商船欲进者,需雇本港小渔艇为向导。其水可折入,非土人习于操舟不能知也。 ”但“博鳌港,可泊大船数十只”的景象终于出现,“其出入口之船舶,俱泊于此。每年夏秋间,有临高、海口等渔船捕鱼,相为贸易,秋后旋归各埠。 ”博鳌的第一个繁荣时代来临,南洋、香港、澳门以及东南沿海各省的货品自博鳌港输入,本地特产如槟榔、椰子、蜂糖、枋板、生猪等亦由博鳌输出。进入民国,博鳌港驶往南洋、海口、三亚等地的三条帆船航线日趋成熟。内河航线则通过流经乐会、琼东、定安的

11、万泉河,可以通航二百余里。此时的博鳌市年贸易总额已经达到百万元以上,商铺也增加到了二百余间。海道既开, 人群向海外流动开始爆发式增长。清末民初,“地方不靖,乡间谋生不易,东北部之民, 乃竞向安南、暹罗、南洋群岛间经营农工商诸业,甚有往安南作佃农者。 ” 博鳌去往南洋的航线往连接安南、暹罗、南洋群岛,顺风时船速几乎与轮船相等,十几天就可以到达;逆风时则一二月间才可登岸。船只冬季北风期时出发,翌年夏季南风期时驶回原港,既载货也可以搭客。 从那时直至今天, 琼海全境 “去番”的风气从未减退。今天的博鳌镇留客村有一百七十多户村民,旅居海外的华侨就达一千多人;东屿岛为博鳌论坛永久会址建设腾地拆迁时,全岛

12、有村民九百多人,而出岛侨居海外和港澳台的则多达一千一百多人。2013 年,琼海市人口49.8 万,移居海外的侨民达55 万人。侨居海外,靠打拼和头脑发达自己、再回到家乡繁荣乡梓,是抗战前十分普遍的状况,这也是博鳌有那么多华侨院宅的原因。何麟书和何浚都是南仍村人,这里以前属于朝阳镇,今天则划入博鳌镇,成为“大博鳌”的一部分。1879 年,何麟书 17 岁时出洋谋生; 1917 年,何俊 13 岁时出洋打工。他们去的目的地也是同一个,二十世纪初叶华人聚居最多之地马来亚。两人回国后都没有回村建宅,而是一个办实业,一个从政。何浚在马来亚加入共产党后 1932 年回国,一直做到琼崖临时政府副主席,琼崖政

13、府发行的纸币上曾印有冯白驹和何浚的名字。 1949 年以后何浚作为 “地方主义骨干”, 54 岁时被撤销广州市委委员、广东省边防部副部长等职务,直到 76 岁时平反。何麟书 1906 年在乐会县崇文乡创办海南第一个橡胶园琼安胶园,成功地将三叶橡胶移植到北纬 16-20 度并大面积获得成功,打破了三叶橡胶仅能生长在北纬 10 度以内热带地区的成规,并且引发众多华侨返琼投资办胶园。到抗战前止,全岛共有大小胶园94 家,垦荒植胶面积 10574 亩,成为当时中国橡胶种植业的鼎盛时期。 1952 年后,经历数度血泪交织的曲折后,几经更迭的琼安胶园在 1983 年 4 月终于物归原主, 回到琼安胶园第四

14、代传人何子彬手中。南仍村里没有橡胶园,村民大多种植槟榔、水稻、辣椒,但都知道何书麟集资5000 光洋回国办胶园的故事。这里已经没有了何书麟家的房子,取而代之的一座砖房是当地很典型的正屋形制,正脊两侧的翘头是象征富贵庄严的蛟头,却没有两侧的厢房,门前的地面仍是老宅堂屋的青砖地面。何浚故居掩映在一片槟榔林之间,仅剩的一间低矮小屋应该是厨房,爬满了一种被村民叫做双炮子的藤类植物,结满了双双成对的青色果实。1961 年初,广东省委批准何浚回海南走走,但他并没有回到南仍村。何麟书、何浚两家的祖宅都是1973年被台风摧毁的。是年9 月14 日凌晨1 点多,第14 号台风从博鳌港登陆,10公里的海防林基本被

15、连根拔起,断锚的渔船如树叶般在波涛中翻滚,然后沉没、搁浅。琼海全县死亡771 人,全倒房屋10 万间。博鳌公社伤亡一百四十多人,死亡17 人, 3415间房屋倒塌。在博鳌,还有一种天灾可以与台风类比。康熙乐会县志记:“或春月东风大作,海涛挟雨,翻腾而起,高溢数丈,滨海之地, 如博鳌、 中珠 , 等田,皆为咸末, 谓之海溢。非经淋雨洗涤,则斥卤之畴,猝难耕种,民皆病之。”1975 年,沙美内海出现了一次另样的“海溢”。沙美内海由九曲江和龙滚河交汇后形成,沿着玉带滩北流,在东屿岛与万泉河汇合,流入南海。1974 年,“农业学大寨”和“想大的、干大的”口号如飓风般刮遍海南。于是“东海分洪工程规划”横

16、空出世:在沙美内海建一条堤坝,堵住九曲江和龙滚河水流向东北方向的通道,再在这两条河的下游建一条堤坝,挡住万泉河水和博鳌海潮,最后在两条堤坝中间的旧河道上造出“万亩良田” 。1975 年 1 月 5 日东海分洪工程动工。全县 35000 名民工用 25 个昼夜,在东海大队东坡挖通625 米长的新出海通道,在沙美内海填起1250 米长的拦河堤坝。 1 月 22 日堤坝合拢;30 日新河出海口挖通。但庆典的鞭炮锣鼓声还余音袅袅,被新坝挡住的龙滚河水和新出海口倒灌的海水,就直接淹没了邻县万宁龙滚河两岸近万亩农田。事情最终是用万宁“黑青”(憨直鲁莽,海南民间以此戏称万宁人的性格)的方式解决的。多方调解不

17、成之后,万宁县委书记默许龙滚公社“群众自发破坝”。2 月 5 日,公社书记莫书标抽调300 名男性民兵,不要大队干部,不要家庭背景不好的, “以免被说是阶级敌人搞破坏”。下午 2 时许,龙滚公社民兵赶往分洪大坝,用二三千公斤炸药在6 个炮眼分 2 次引爆,堤坝立刻断沉 150 米,滔滔江水汹涌而出,去了本该去的三江入海口。一次人为的“海溢”就此结束,官司打到海南区党委,也是个不了了之。黄培日位于博鳌东海村东坡五村的鸭塘,就在分洪大坝残坝南侧不远。和赤脚的黄则日一起走上残坝,能看到被踩出的小道两侧已经变成了良田,大概四五百米长、四五十米宽的残坝上,有不少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村民自发开出的菜地

18、和种植的椰树、槟榔树。从尽头向对岸的培兰村和沙美村看,还有一小截残坝隐隐可见。 65 岁的黄培日应该算是东海村的名人,因为不久前电视台放了他养博鳌东海鸭的片子。东海分洪工程的事情过去已经太久,黄培日更关心的是因为征地会失去他的鸭塘和住屋。 “我们祖宗就在这里捕鱼,靠劳动致富。迁走我们,我们哪里劳动哪里致富?怎么样规划,农民心中都没有底,不知道赶到哪里。 ”黄培日从 2004 年开始养殖海鸭,即使没有电视台宣传也早已声名远扬,他的鸭塘存栏最多可达 5000 只,收入不菲;征地的消息已经山雨欲来,不管是防洪坝还是房地产,征地以后他辛苦经营起来的生计就会付之东流。最重要的,是因为他很懂东屿岛的渔民离

19、开家园以后的境遇。黄则日担心的这件事情始于 1992 年。 1992 年 11 月琼海撤县设市,之前一年,琼海财政刚刚摘掉吃补贴度日的帽子。成为琼海市伊始,招商引资自然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后被称为博鳌论坛之父的蒋晓松就在这时来到博鳌,囤地 1396 亩。蒋晓松的过人之处在于,家族、影视界赋予的艺术气质让他拥有理想主义精神;侨居海外、周游世界给了他很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政商资源;尤其是这个人还坚忍不拔。因此,当年银根紧缩不但没有让他弃博鳌而去,反而规划了更大面积的“博鳌水城”。2001 年 2 月亚洲论坛落户博鳌。随后海南省政府批准41.8 平方公里(包括8.5 平方公里水域)的博鳌水城为“特别规划

20、区”。蒋晓松终于盘活了在博鳌的存量,闻声而来的中远、广铁、海航、中信、宝钢相继进军博鳌。 2002 年 3 月,琼海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原来 21 个乡镇撤并为 12 个。这次撤并表面上是对人民公社化模式的改变,实际上博鳌论坛之凌空出世,才是调整的真正落脚点:除了旧的博鳌镇, “博鳌水城”还涵盖朝阳乡和九曲江乡的一部分;调整前博鳌镇只有 39 平方公里,而新博鳌镇面积为86 平方公里。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游客来到博鳌,到处寻找“博鳌水城”无果的原因,他们不知道, “这个”是一个“宏伟的”房地产“特别规划区”,而不是他们想象的一处滨海公园。自此一瞬间,博鳌入海口区域一下子变成了全世界最美的入海口,

21、几乎圈进博鳌海岸和腹地最有价值地段的“博鳌水城”被描绘成人间天堂。人类对美的感受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博鳌人自然觉得家乡美,游客用感受和阅历判断美,商人则为了利益把美景忽悠到极致。博鳌有大美,但当商业项目圈走了这里最美和最有价值的土地、水域乃至美景以后,再跟在开发商后面一起赞美歌颂,那就是真的缺心眼了。媒体对蒋晓松的赞美滚滚而来,一个故事可以被再加工后继续海量散布。比如, “最终坚定地选择博鳌,还有另一个原因。 1992 年一个春雨霏霏的清晨,从玉带滩到龙潭岭,蒋晓松坐着租来的小船,整整周游了一大圈 , 而在告别时,才勉强收了他两元钱。 ”两元钱摆渡“一直打动着蒋晓松”云云。那时,在海边摆渡的渔民

22、并不多,可惜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当时那位渔民了解他是如何感动蒋晓松的。但1996 年夏天,蒋晓松两次雇东屿岛渔民李既英的小船进行考察,那时东屿岛的渔民用自己家小船环岛一次20 块钱,从滨海码头到岛上是一块钱,来回两块钱。李既英第一次从滨海码头载蒋晓松逆流而上到蔡家宅,收了30 块;第二次则是蒋晓松专门找到李既英包船,从早上八点开始环东屿岛一圈,之后上岛考察, 12 点前后到沙坡岛看到两三点, “给我 100 块,就是这个价啦。 ”这个价格高于 1992 年,在今天看来则是不可思议的低价。费力考究这点船资, 是希望人们知道, 博鳌人淳朴厚道,渔民文化不高,但并不愚蠢;也是告诉大家,资本追逐利润从来都

23、不会以被朴实善良感动为前提、并且因此分利。在中国,土地是一桩大买卖,但必须参透全民所有、集体所有这层迷雾,并且需要掌握或者获得政商两界的资源,方可参与其中,蒋晓松无疑是其中佼佼者。对于大多数曾经居住或者使用这一块地的人来说,一旦土地进入交易,能获得的只是这块肥肉炖出一锅汤溅出的几滴汤汁而已。2001 年 7 月,为建设博鳌论坛永久会址,东屿岛上四个自然村的二百四十多户居民开始搬迁。安置区建于博鳌滨海路北段西侧, “博鳌通往琼海城区的主要必经之路,属博鳌的黄金地段。 ”现在,已经搬到安置区十几年的一位大姐差不多每天都会在离东屿村委会不远的一个街口摆摊。村委会在镇上大元路 1 号,算是安置区里面的

24、黄金地段,隔了一条街才是真正的“必经之路” 。摆摊大姐说,那边没有自己的地方。大姐原来在岛上的时候相当忙碌,她家四口人一亩六分地,“可以收五六百斤稻,够吃了;还会养虾、螃蟹,一次收一两万,一年养两次;蔬菜就更多了,还养鸡鸭鹅。原来谁家的虾要是养大了,就煮一大锅虾粥,现在吃不起,几十块一斤不舍得买。 ”说起补偿安置,大姐的口气加重很多,“很少很少了。 要有果树, 像椰子树, 能结果的 250 块一棵,没长大的 50 块一棵;房子看是旧还是新的,面积像 120 平米那样,新的可以值六七万,旧房只值四五万,出来都不够盖房子;田地按人头一个人补偿给一万三;虾塘我们家是五亩,赔了九万块。赔的全部钱二十一

25、二万,拿出来盖新房就差不多用完了。别人要没有虾塘就是十几万出来。 ”出岛后,大姐的老公在中远的公司开旅游船,还是拆迁时给的指标。“淡季几百一千,旺季也有二千多的时候,没有基本工资和保险的。好在两个孩子长大了,都中专毕业了干工。 ”大姐的小摊卖椰子、槟榔和小食品,旺季一天有几十块,淡季就不做了。这样的小摊,在旺季里面也有淡旺季,旺季里的淡季一个椰子挣一块钱。她看看关着门的村委会, “村里没话说了,没会开。 ”但陈业芹刚刚按村子里的要求,填写了“东屿村60 岁及以上三沙渔民作业情况调查表” 。1971 年,为支持西沙的国防项目 1894 工程,琼海专门成立西沙水工连,协助军方做水下工程、建设港口航

26、道。民兵连里有6 名东屿岛民兵参加,陈业芹是其中之一。在西沙的永兴岛和石岛,他们用炸药炸开树花(珊瑚礁) ,排除航道险阻,让登陆艇可以进入;“那时候中国只有两艘日本进口的挖泥轮,一艘反帝号、一艘反修号,这边调来反修号,挖出泥用 300 吨的船拉到海外倒掉,就这样建起了永兴岛港口” , 陈业芹干了一年多,为保卫祖宗海做了一份贡献。祖宗地、祖宗海在当地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两个名词,联结着他们的血脉、宗族、生计这些最终的寄托和归宿。祖宗海的说法被官方以及媒介默默地认可,在外交上成为争议领海世代归属中国的不二证据;但祖宗地的说法并没有祖宗海那样的灵光,海南省土地权属确定与争议调查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

27、位和个人不得以“祖宗地”为由要求确认土地权属。陈业芹离开祖宗地,从岛上搬出时一家七口得了不到三十万元补偿,盖房 16 万,游艇公司入股几万,加上孩子上学,就基本没钱了。这一天他正在家里歇工,因为客人少,一个月只能干20 天,休息 10 天,发 20 天的工资。到旺季,收入也就是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块。“现在的问题,大家自己搞起来的旅游业很成问题,搞不过国企。 ”他说的是自己参股的鳌乡游艇旅游公司,摆摊大姐老公打工的是国企的公司。“他们有会址,旅游的客人就不会来我们这里。镇里市里都很难帮助,市里没有权力管理会址,镇里的旅游业要搞好,上面的政府要调控一下,给本地的企业一些机会。 ” “博鳌亚洲论坛会

28、址”这个招牌和吸引游客的优质资源被国企垄断,同时也连带使用了玉带滩这一自然资源;民企则只能渡客到玉带滩,即便想方设法搭售一点水上游,也阻挡不住客人想要参观政要开会场所的好奇。但满足这份好奇的要价高的离谱,成立会址奉送玉带滩88 元、永久会址奉送玉带滩 128 元,价格奇高也许是着眼于分点利给二手贩子吧。于是游客可以在公交车上、街边、小店里买到最多能便宜一半的门票。聪明的游客,则涌向博鳌湾北面与酒吧一条街相邻的免费沙滩自行欢乐。“我们董事长的说法是能坚持就坚持,看能不能度过困难时期。再不转变,只能倒闭了。 ”陈业芹虽然郁闷,但相当的达观,“现在收入很单纯,以前抓点鱼搞点虾塘,可以很多方面凑起来,

29、收入比不上现在。但那时候的收入可以过得很好,那边什么都是自己的。不过按长远看还是现在的生活好,谁都想住城市。 ”真正让他忧虑的是自己马上 60 岁了,没有工作能力也没有土地生计,以后生活都无法保障。 “这里 60 岁以上,国家给120 块一个月。”陈业芹不禁苦笑。除了游客,陈业芹他们很少与从大陆过来住在博鳌的人打交道。能让他有切身感受的,是市场上的东西很贵。 “他们的消费能力与我们不同,过来的人越多,我们的压力就越大。生活各过各的,不过他们买菜的人比我们的多,他们买好吃的东西我们买不起。 ”博鳌论坛用一个概念带给博鳌一个黄金发展期,也因为这个概念的成功坐实,博鳌沿海几乎所有黄金地段都被各路地产

30、项目瓜分。老百姓大多只能靠打工维持生计,享受地产经济好处的,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普通的博鳌人,都在为地价腾升带来的后果买单。即便琼海市和博鳌镇政府,也是别人吃肉,自己喝汤。博鳌很多村委会的宣传栏里都写着“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1994 年 11 月海口“海交会”上,琼海推出了一句“可以代表海南水平”的口号: “让别人发财,求自己发展”。这是当时海南东线高速琼海段最醒目的地标;及至 2001年博鳌论坛落地后,镇政府提出“服务论坛,发展自己” 。两者的内涵如出一辙,一脉相承。这一类口号,是不是把主体倒置了?2012 年起,琼海开始实施“不砍树、不拆房、不占地,就地城镇化” ,在博鳌腹地的各个

31、村庄,基础设施开始逐渐向城市靠拢。通向会址道路两侧的朝烈村、美雅村、西村、大路坡村一路相连,变身博鳌乡村公园。但走入这些村庄,旅游看上去更像他们的辅助产业,本村人的常态生活基本保留。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待、理解“三不” ,在目前的体制下,可以认为是一个很高级的政策。要是本地居民和村民靠山吃不到山,靠水吃不到水,那才是一种悲哀。这正是东屿岛村民心中最大的痛,也是黄培日心中的恐惧。看“三不”加就地城镇化,有时恍惚间会觉得是对城镇化的抵制。陈业芹现在想要回东屿岛上看看很不容易。他家的老房在岛的北面,还没有拆掉。前两年还可以上去看,现在岛上管理越来越好,上不去了。以前他有条十一二米长的小船,“木船一丈八” 。船没有了,房前的菠萝蜜树还在,长得很大。“有在岛上打工的村民,他们上去摘几个回来给我。说长了很多大果在上面 ,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