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运动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5452167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水的运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水的运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海水的运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的运动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宁陕中学 王兴利教材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它主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形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基础性知识,为后一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的预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3.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4.学会利用海

2、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难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2、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3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教学重难

3、点1、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2洋流模式图的构建及世界海洋洋流名称的记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黑板略图法、问题导学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年的一天,大西洋上的风暴把一艘帆船逼到了直布罗陀的附近的一个海湾里避难。水手在海滩上的沙子里发现了一个沥青球,拨去沥青以后,里面裹着的是一个空椰子壳,上面有个小洞,从里面掏出了一张羊皮纸,上面写满了字,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年,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在返回欧洲的途中,遭遇了风暴,他担心自己的帆船回不了西班牙,于是便写了这封“椰子信”,投到大海,为的是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伟大发现,不料,“海洋信差”竟把这封信传了年。

4、思考:上述事件可信吗?为什么?答案:可信。海洋中的水体是相连的。全球海洋表层海水。通过洋流的运动,会将海水中的东西进行“传递和迁移”。那么海水为什么会运动呢?它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既然大家知道海水是运动的,您能否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及以前所学的知识说出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如波浪、涨潮落潮、洋流等等)很好,大家说得很全面,海水运动形式主要种,波浪、潮汐和洋流。(简单介绍波浪、潮汐)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形成风浪,这是最常见的波浪。风越大,波浪也就越大。如果发生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时,也能引起巨浪,我们称之为海啸。那种波浪的浪高就很高了,并且会带来

5、极大的破坏力。而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地三者引力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涨落的现象。白天的涨落叫潮,夜晚的叫汐,一天有次涨落。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最广的海水运动就是洋流。我们把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为洋流,根据洋流的性质,也就是海水的温度高低,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一般把海水温度比其他地区高的叫暖流,而流过来的海水温度偏低的,就叫寒流。(环节:在黑板上画出寒流和暖流,并且由学生自主得出结论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相反的,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教师提问:(为什么海水会发生运动呢?)学生回答:因为风的吹拂,密度的差异等等。教师总结: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刚才通过

6、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了解了寒暖流的含义和规律。那么,如果按海水运动的形成原因来分类的话,又可分为哪些类型呢?(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在盛行风吹拂作用下,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当这些风海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后,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过来补充,形成另外一种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垂直方向上的补偿流。在海洋表层海水流出后,不仅周围相邻海区的海水过来补充,而且海底的海水也上泛,形成上升流或下沉补偿流,如秘鲁寒流就是世界著名的上升补偿流,能够将海底丰富的营养元素带到海洋表层来,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除了风海流和补偿流,还有由于相邻海区海水温度或者盐度的

7、差异,出现的洋流,我们把他叫密度流。(举例大西洋和地中海)风吹拂着海水在不停的运动,并且这种运动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下面同学们看课本57页上的图(把学生分为四组,各自在图上找出大西洋、大平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的表层洋流的分布并总结出规律,完成58页活动题图的绘制)(教师总结)(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教师讲解:大家知道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它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让学生上黑

8、板画出六个风带,其他同学在底下画,画完后大家看世界风带图)教师提问:根据这些风向,大家说出这些纬度之间的海水会在风的吹拂作用下,发生什么方向的运动?形成了哪些洋流?(与盛行风风风向一致,信风带海水向西流,西风带海水向东流。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当这些海水在运动时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地形的阻挡,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南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因此,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的大洋环流跟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讲解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9、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分析(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面 盛行风吹拂 表层海水运动 带动 下层海水运动形成 洋流(2)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洋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知道了海水运动风是主要动力,同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课后反思: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洋流运动的动画或示意图的制作,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

10、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对洋流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学习重点、难点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构想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生学习洋流的有关问题的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和绘制分布简图等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野外观察、合理想象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洋流运动的动画。课前学习:预习本课知识,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前资料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洋流

11、方面的知识。分组完成洋流的模拟试验:在脸盆中盛满水,在一侧向盆中吹气,观察盆中水的情况。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述二战时德国潜艇偷袭盟军的故事。引入新课。释疑解惑,导学点拨学 习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学习方法及备注洋流的形成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流的概念,并明确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2.引导学生读教材了解洋流性质分类,并明确寒、暖流的相对性。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知识窗”,说出洋流的成因及按成因所进行的分类。讨论:洋流的形成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使上

12、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作风海流。密度流:由于格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叫作密度流。表层海水:盐度低盐度高(海面低)深层海水:盐度高盐度低(压强小)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水平补偿垂直补偿:秘鲁渔场(上升流)总结: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突出,也是迫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使洋流分布很复杂,但亦有规律可循。阅读教材总结规律借助全球大气环流举例说明绘图分析举例:其他海洋之间的密度流理解记忆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师展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动画和

13、世界洋流模式图及其动画,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反气旋型环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气旋型环流)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练习北半球 中高纬度 大陆的 东岸比西岸 ( )A.温度高、盐度高 B.温度高、盐度低C.温度低、盐度低 D.温度低、盐度高(另:变换各部分的文字,引导

14、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画出世界洋流分布简图,并分析各洋流的性质。板图世界洋流模式图画出BC画出AD将D处表示成南极大陆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画图解释模式图与实际洋流分布的关系完成活动洋流的地理意义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南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使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因而大量繁殖,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渔场名称暖流寒流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海渔

15、场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水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注:秘鲁渔场是由上升流形成的!顺流航行较快。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案例1:美国爱克松公司在海洋气象局的帮助下利用洋流助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75年,该公司的六艘船根据所获资料,在湾流最大流速区域向北航行,返航时则避开主流区,尽量靠近海岸南下。结果全年节约燃料油12500多桶、资金36万美元。案例2: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一共花了37天;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只花了20天时间。如果我国海

16、轮航行去西亚、非洲等地,最好选择冬季,可借助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顺流航行。案例3:_11月,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油污随盛行西风吹送和加那利寒流挟带,使西班牙境内菲尼斯特雷角和拉科鲁尼亚间的海域污染尤为严重。读书总结理解热量与水分的交换规律记忆画图说明举例练习读知识窗分析在图上标出位置特别强调总结规律案例分析说明总结梳理,构建体系训练测评,学以致用高一地理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1949年_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情况图”,完成13题。1据图判断我国在1949年1

17、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D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B未成年人比重不断加大C青壮年比重不断降低 D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3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D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46题。人口密度(人2)出生率()死亡率()X国1084218Y国275674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

18、家最多分布于()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5Y国可能位于()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6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79题。7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对外开放程度B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的丰歉程度8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A四川B福建C湖南D广东9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人口分布差异C自然环境差异D消费水平差异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10

19、11题。10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11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市场12、下面四幅城市规划示意图,布局不合理的是()A B C D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314题。13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14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右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1517题。15.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

20、平坦 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16.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人的提高1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II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1820题。18甲、乙两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特点是()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水平高D水利工程量大19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水源20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 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C建设用地增加

21、 D自然灾害频发2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发达( )ABCD22右图表示我国某工业部门的主要分布区,该工业部门是()A棉纺工业B钢铁工业C制糖工业D饮料工业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324题。2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4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25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C英国中部工业区

22、D中国东北工业区二、综合题26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一),回答图一(1)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 。(2)图示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_ 。(3)按投入多少分类,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7.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该沿河城市起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沿河而设,这主要得益于河流的_和_功能。(2)试分析后来该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这说明城市区位因素中,_因素的变化从古至今都对城市区位有重要影响。(3)计划在图中三个地点分别建设火电厂、服装厂和自来水厂,请你选址并说明理由。_,理由_。 _,理由_。 _,理由_。地理参考答案1-5:B D B C A6-10:A D D A C11-15:C B D C C16-20:C D D C C21-25:D C C D A26(1)水稻(1分)(2)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或水热充足,或水热条件好等)(1分)(3)B(2分)27.(1)两河交汇处(1分);供水(1分);运输(1分)(2)铁路运输的发展(1分);交通(1分)(3)自来水厂(1分),位于河流上游,水质优;(1分)火电厂(1分),处于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且靠近铁路(1分);服装厂(1分),无污染且需要大量劳动力,适宜布局在居民区(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