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543715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 z.-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发生、发展的基础。中医药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每一个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人穷其毕生也难窥其一斑。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更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数字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膨胀,文献挖掘的效能与可靠程度亦不断提高。中医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医学信息资源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挖掘、整理出可以广泛应用的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是我专科医护人员专注的焦点,旨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一、文献挖掘方法

2、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古籍近1000种。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显示,1987-2015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1715000篇。其中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科的文献达312000余篇。为从浩渺无际的中医药文献中找到适用于本专科的、有效的、实用的相关诊疗方法,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我专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数据挖掘:1.以名老中医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该法就*位名老中医诊疗肺系疾病的辨证

3、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组方特点、经验方应用、独特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剖析。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外台秘要、名老中医之路、林如高正骨经验、骨科诊疗学等。这种方法多为名老中医本人的经验总结,或其学术继承人、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病的独特经验等进行总结,并列举典型病例加以论证,或对老师经验方的应用进行疗效观察,以典型医案、医论医话、有效验方等形式形成文献,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以疾病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这种方法是对*种病名如“腰痛”、“颈痛”、“ 痉证”、“痿证”、“痹症”等为检索单元,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每个疾病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诊疗方法等信息

4、。这种研究均以已出版的文献为基础,主要整理总结传统经验。本专科查阅过的文献主要有唐蔺道人仙方理受续断秘方、外科正宗、素问逆调论、外伤科学、中医伤科讲义、中医治疗颈椎病验方、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百余种书籍。3以方剂为线索的研究方法此种方法分为3方面,一是传统的方剂研究方法,即以辨证治则治法、性味归经、复方析释、文献研究为主导,对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诊疗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如名医名方录。二是沿用西药量化研究方法,对名老中医专方、验方的每味药进行成分变化的分析测量和药理研究,及制剂有效成分的血清浓度和临床药学的比较研究,从中寻找有关定量的规律性。三是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方剂研究,从

5、统计数学方法的角度对名中医的方剂配伍特征和类方予以量化。专业术语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等。4以思维方法为线索的经验总结近年来,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已成为中医临床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专科针对这种研究多运用文献追溯法、调查法、内省法和实验法等,对中、西医、古、现代名家著作、医案、医论医话等文献资料及多位专家本人的思维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模糊数学、黑箱方法、哲学方法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剖析、总结。如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骨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等书即以辩证

6、唯物主义原理的思维方法为线索,又体现西医临床思维特点,以医案为依据,透过治疗过程探索中西医名医诊治骨伤科疾病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内在规律。二、文献分析整理(一)名老中医经验分析整理颈椎病 辨证论治研究 1、冯少玲等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和痰浊中阻三型加以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l0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先煎),牛膝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杜仲l0克,桑寄生l5克,鳖甲25克(先煎),川芎l0克,夜交藤l5克,丹参l0克,红花l0克。(2).气血亏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升阳,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15克

7、,白术15克,当归l0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20克,木香l0克,升麻l0克,陈皮l0克,柴胡l0克,川芎l0克,丹参l0克,红花l0克。(3).痰浊中阻型:治以涤痰化浊、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l0克,白术l5克,天麻l0克,茯苓15克,大枣5枚,生姜l0克,陈皮l0克,竹茹l0克,锻牡蛎25克(先煎),党参15克,川芎l0克,红花l0克,丹参l0克。以上三型用药,每天l剂,l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l3个疗程。总有效率8769。2、胡晓明依据脏腑、气血辨证理论,对颈椎病进行系统的辨证治疗。(1).急性外伤型患者,治以舒筋活血止痛,用桃仁四物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对风湿痹阻型

8、患者治以祛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用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2).气血不足型患者,治以健脾益气补血,用八珍汤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湿困中焦、经络痹阻不通型患者,治以健脾化湿、理气止痛,用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汤治疗;(3).肝脾不和型患者,治以调和肝脾、滋阴潜阳,用柴胡疏肝散或天麻钩藤饮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杨安礼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风寒湿型、血瘀气滞型、气血虚弱型,以中药I为主,配合按摩、牵引、局部封闭等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获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06。专病专方研究1.林惠英采用牵引、超声波治疗神

9、经根型颈椎病6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显效42例,占70,有效l8例,占30,有效率100。认为牵引、超声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内压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到缓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2、施杞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 脊髓在中医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其形成和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实夹杂。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Hoffman征阳性者,多从“痉证论治。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在肌萎缩

10、,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目前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蛋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作者继承石氏伤科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同时遵循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的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证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质脱髓鞘之故。

11、同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益气温肾活血方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 痉证和痿证是中医传统两大病症。施杞在对脊髓型颈椎病辨证过程中,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痉证、痿证进行调治,疗效显著。他提出了颈椎病痉证的调治有化瘀法、泻腑法、逐水法,常用方如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十枣汤(甘遂散)等;颈椎病痿证的调治有益中固本、补益肝肾、调补气血、健脾化湿法,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归脾汤、香砂六君丸等。他还认为:颈椎病痉证多属阳证;颈椎病痿证多属阴证;其症状有轻重缓急,但究其病因,离

12、不开气滞血瘀”,治疗中更应突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治”的原则。郑清波,施杞脊髓型颈椎病论治经验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l999,7(1):3940- 3.高飞等以葛根二藤汤为基本方治疗颈椎病,药用葛根15克,钩藤15克,鸡血藤l5克,当归l5克,川芎9克,黄芪15克,桑寄生l5克,姜黄9克,白芍12克,白芥子9克,地龙9克,牛膝9克,桂枝9克,丹参15克,全蝎9克,蜈蚣2条,土鳖虫9克,木香9克,甘草6克。椎动脉型与交感型患者加鹿角胶l5克,骨碎补9克。服药期间毋须牵引或外敷药物等治疗方法,总有效率l00。气滞血瘀型及痰湿阻络型、郁热内结型颈椎病l0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

13、好于对照组,经年龄分层和中医辨证分型后发现,两种药物均适于各种年龄的患者,但伤科接骨片对痰湿阻络、郁热内结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复发率较低。 4.昝韬以补益气血,舒筋通络为主治疗颈椎病,方用鹿角片、鹿角胶(炸化)、熟地黄、牛膝、泽泻各l0克,黄芪30克,骨碎补、赤芍、白芍各15克,川芎、茯苓各12克,白芷6克,羌活9克。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型,以上方进行加减治疗,总有效率88。5.王伟等用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教好效果。药用当归、川芎、五加皮、桂枝、鸡血藤、三七各30克,地龙、全蝎、地鳖虫、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各20克,蜈蚣10条,研粗末,用75乙醇2000ml密闭浸泡4周,纱布过滤,

14、以毛巾浸润药液后敷颈部正中,治愈好转率为968%。6.陈炳坤等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采用双柏油膏加宽谱仪照射治疗颈椎病1 13例,并与单纯内服中药组对比,结果显示在治疗神经根型的疗效方面有显著的优点,而其他各型则无显著意义。其认为外敷双柏油膏加宽谱仪照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该病气虚血瘀的病机而设的。由于颈椎病是一个主要以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气虚和血瘀互为因果,更加重了局部血瘀症状,所以在内服益气活血的中药基础上外敷活血祛瘀中药并加一定波长的不可见光照射患部,对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有好处。7、周林宽论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利湿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痉、“痿”、“痹”等证畴。

15、临床上或实或虚或虚实夹杂,实证以痉证为多表现为肌肉拘挛失用;其病在肝,属瘀血、痰湿等所致。虚证以痿证为多,表现为肌肉痿软无力;病在脾肾,属气虚、肾亏所致。外伤则血溢脉外,离经之血阻滞经络;久劳则气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脉失和,筋脉失养,气血不能充达肌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着于肉则卫气不荣,肌肉顽痹;肾精不足,为痹。总之脊髓型颈椎病其病机为“荣气虚,卫气实”之故,素问逆调论日:“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苛)也。”在辨证施治中,强调以益气、养阴、祛瘀、利湿为治疗大法。常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等益气;生地黄、熟地黄、玉竹、山茱萸、石斛、桑椹子、龟甲胶等

16、养阴;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祛瘀;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并依体质或兼证加减。湿加知母、黄柏、。焦栀子等;痰浊加半夏、陈皮、白芥子等;阳虚加桂枝、细辛、巴戟天、鹿角胶、淫羊藿等;血虚加制首乌、鸡血藤、白芍、当归等;项强加葛根;头晕加珍珠母或石决明;腰腿酸软加千年健、淮牛膝、制狗脊、木瓜、杜仲等;麻木甚加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白花蛇或蕲蛇等。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伤科疑难病之一,由于保守治疗收效微且疗程长,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存在难度大,危险性高,患者难以接受等缺点。在运用中药治疗了31例症状尚轻或手术后效果不明显的脊髓型颈椎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大69岁

17、,最小37岁,平均53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月。其中包括单侧症状4例,三肢症状7例,四肢症状6例,仅双上肢症状4例,霍夫曼征阳性l4例,MRI示:C4受累l2例,C5受累7例,多节受累3例;其中手术后6例。按气虚瘀阻型(补阳还五汤加减)、痰湿阻滞型(平胃散加味)、肝肾亏虚型(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进行辨证论治。具体的分型和治法用药如下。1气虚瘀阻型主症: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为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发绀,指甲凹陷无光泽,肤燥发痒。下肢无力或拘挛,抽痛,步履蹒跚,易跌仆。全身症状可有头痛、眼花、失眠、健忘、惊惕、胸闷胸痛、精神烦躁、肌肤甲错、面色不华等。舌

18、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60120克,当归15克,红花3克,地龙10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千年健l5克,木瓜15克,淮牛膝l0克,珍珠母(先煎)60克,桑椹子30克,川芎20克,葛根30克,蜈蚣3条。2痰湿阻滞型 主症:颈肩臂麻木疼痛,肢体沉重无力,四肢厥冷、肿胀、麻木,步履沉重,坐位起立艰难,伴有头昏,头重如裹,胃脘胀满,纳呆,大便溏泻或粘滞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浊,脉沉细或缓。治法:健脾利湿,温阳通络。 主方:平胃散加味(苍术l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桂枝

19、10克,细辛3克,巴戟天l0克,丹参15克,制狗脊l5克。 3肝肾亏虚型 主症:颈肩臂麻木疼痛,肌肉萎缩,抬举困难,持物无力,活动牵强,筋惕肉闰,头摇身颤,步履蹒跚,腿打软易绊足,腰膝酸软,小便无力或二便失禁及性功能紊乱,甚至双下肢瘫痪。舌质绛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涩或细数。 治法:滋水涵木,调和气血。主方: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山茱萸l0克,枸杞子l0克,当归15克,龟甲胶(调冲)6克,丹参30克,甘草5克,山药l0克,玉竹l0克,知母6克,鲜石斛30克,石决明30克(先煎)。结果:显效(症状完全消失)10例,占322;有效(症状有所改善)19例,占613;无效(

2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西医学研究表明:脊髓受压,出现脊髓缺血、缺氧、水肿、坏死等反应,其病理基础为血管受压痉挛,血液流变学改变。因此,运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利湿治疗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此外,我们还配合应用“马白散”增强活血通络的功能,其中马钱子,味咸性寒,有大毒。具有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解毒等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它含有士的宁成分,具有对脊髓的兴奋作用,用于风寒湿痹,经脉拘挛或麻木等证,因有大毒,内服剂量在0306克,故配成胶囊口服,易控制剂量。周林宽,章明脊髓型颈椎病的辨证论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l997,4(2):1

21、38、何天棋论手法配合外敷治疗颈椎病 手法配合外敷治疗颈椎病处方:手法;温散:杭巴戟、杜仲、续断、党参、秦艽、海马、血竭、白芍、防风、天麻、三七、葛根、桂枝。用法:(1)患者取坐位,自然放松,医者立其背后施术。点穴夹脊法:用拇指腹侧端部沿督脉从百会至命门依次按2次,先轻后重;用食指、中指第二指背侧循督脉两侧从百会至命门作按压夹挤2次,先轻后重。提拿项背肌群:包括项部肌肉、斜方肌、肩胛肌等。手法牵引:术者双手托其下颌,先在维持力量下帮助患者作颈部正反旋转及前屈后伸活动,使其进一步放松,然后垂直地面作两次端提(切忌暴力),向后上方作一端提。顺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紧贴于皮面,由轻至重,

22、保持一定的压力,顺项背肌肉走向由上及下,由中央向四周顺捋。揉按法:用大、小鱼际肌或指腹着力于项背肌,由上及下,由中央向四周作回旋按揉。(2)上方调成粉末,炒香,以酒(52。)水各半,均匀敷于项背,若伴上肢症状者亦可敷于上肢阿是穴,用绷带包扎;以上二法结合,隔日l次,6次为l疗程。 疗效:病例共565例,其中临床痊愈422例,显效97例子,有效46例。按语:(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或劳损、外伤或外感风湿寒邪,使局部气血失和,经络不畅所致,“不通则痛”。手法推拿产生气血之疏导,以点连线,散于面及整体,以轻灵巧捷之外形,实含深透痼疾之力度,调正骨位,通利关节,解除痉挛

23、,温通经络,使“通则不痛”。其中手法牵引尚重辨证,根据*片上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确定牵引的力线和力度。(2)外敷药仍需辨证,据其病机,拟调肝补肾,温经通络,软坚散结。药物可助手法疏通气血,手法亦可助其药性吸收。(3)遵从“治未病”防止颈椎病复发,巩固治疗,避免诱因的发生,加强功能锻炼。(阎孝诚中国特色医疗大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09)腰椎间盘突出症1、理疗手段的研究 陈洁等根据中医学“督脉循行于脊,隶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肾虚则督脉不固,的理论,用中药桑寄生、狗脊、续断、薏苡仁、牛膝等28味中药研为粉末后,每包为20克,装入药袋中,热水浸湿后病人平卧在电热腰围上面,对

24、准肾俞穴位,扣好袋子,打开电热腰围开关,自行掌握温度,每次1小时。通过对l30例各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效率达9615。认为该疗法以补肝肾,活血化瘀,刊湿散结为治则。集中医的“熏、敷、烫、洗等于一体,符合中医“温通”理论。1、牵引疗法的研究(1)刘好文采用俯卧髋膝关节屈曲(三屈位)牵引,辅以腰背部捶击震动、热疗治疗各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4例总有效率89。其认为卧位时,脊椎的负荷最小,如果髋关节直伸时,腰肌将牵引椎体,产生对腰椎的负荷。如果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时,腰椎平直,腰肌可放松,腰椎的负荷也将减少,如果加用牵引负荷又可进一步减少,并可均匀地将力分散至整个脊椎,椎问盘突向椎管方向时,捶击

25、与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力作用在椎间盘回纳方向,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在椎间盘突出已久,形成粘连的病例,回纳已不可能,但因这时椎间隙较宽,加上捶击震动,使粘连的神经根松解,受压的神经根部分移位,减轻症状。此法有别于以往的侧卧位平面牵引、立式牵引及旋转式液压多功能牵引,而且是效果肯定。(2)陈裕光等对牵引状态下的腰椎问突出的椎间距及间盘内压测量研究证明牵引下椎间盘的椎间距不变者,间盘内压亦不变,椎间距增宽者,则多数的间盘内压下降,少数升高或不变。因此认为凡是牵引下突出间盘的椎间距可拉宽及间盘内压下者,则利于髓核回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反之则牵引无效。并认为下列情况者不宜作牵引治疗:老年人,尤其有“鸟

26、嘴样”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者;合并有椎管狭窄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腰椎有侧弯及平直者;突出间盘间隙有前窄后宽或明显变性变窄者;腰5骶l突出并不全骶化者。(3)李亚甫等通过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俯卧位骨盆对抗牵引,并对牵引前后椎间隙进行*线照片分析(183个椎间隙)证实:牵引不论对正常抑或病变椎间隙宽度均能使之增加,而病变者较正常者增加略多;牵引力对椎间隙宽度的增加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增加是指所测量得的数的平均数,并不是每一病例、每一椎间隙均按牵引力的加大相应增加;年龄与在不同牵引力作用下椎间隙宽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无论年龄高低,不同牵引力作用下椎间隙宽度增加数绝大多数仍然一样;不同牵引力作用下

27、,椎间隙宽度增加数绝大多数与体重无明显关系,牵引力的大小本来按体重与病人的耐受情况来决定,因此椎间隙宽度增加的多少仍随牵引力的大小而改变;牵引中椎间隙增加的多少对疗效有一定的关系,多数病变椎间隙宽度牵引中若增加得多则疗效较好,反之则疗效较差。 3、手术治疗的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前文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两种新的术式,近年来研究较多,分述如下。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其疗效已为众多专家肯定。如顾定伟等人认为: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关宏刚等人认为:椎间盘镜手术

28、具有直接切除髓核、创伤小、减压充分、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等优点,但仍需改进器械、改良手术操作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刘国辉等人认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该方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作为现代微创治疗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椎问盘置换术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在少数几家医院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如刘尚礼等人认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王庆一等人认为: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增加思考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等优点。但鉴于目前

29、对该项术式的研究尚属初期,大多数专家建议谨慎使用。如唐天驷认为人工椎间盘置术,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此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价格比较昂贵,各个医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慎重地开展,切盲目进行。毛宾尧认为:如何减少和预防医源性并发症,是研究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一个明确目标。如何正确选择人工髓核置换,还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是一个不容易在近年达成共识的课题,有待继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信息反馈后,方可有取得共识的可能空间。3、其他疗法研究 (1)中药保健腰围的研究杜靖远等研制出以杜仲胶作支撑材料并配以杜仲为主的多种中药保健治疗药加入的腰围,治疗例腰痛患者,其中21例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所致腰痛,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6

30、11。作者认为,杜仲保健腰围在以腰围的基础上选用杜仲胶材料作支持物。杜仲胶为杜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热塑性,添加弹性材料后具有刚柔相济的性能,能根据腰部生理曲线自然塑形,在良好固定腰部组织的同时并不限制腰椎的活动,避免了因坚强固定时脊柱疼痛的不良作用。另外,在该腰围中还添加了以中药杜仲为主的治疗药物,杜仲的主要功效为补肾强筋壮骨,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的药物,以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内病外治的作用。 (2)中药雾化液外用治疗的研究宋保欣等用大黄、王不留行、乳香、当归、细辛、-没药、五灵脂、川芎等药物分别酒制、醋制后,高压煎煮过滤成天王消骨液,然后通过

31、雾化治疗仪把浸有天王消骨液的药垫置于腰部,进行持续(电热)雾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每天治疗l次,每次治疗80分钟,1215天为l疗程,停止治疗10天左右再行第2疗程,治疗和间歇期间,鼓励病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总有效率为96(48例),优良率88(44例)。作者认为该疗法能较快消除椎管内水肿,缓解肌痉挛和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并能在不破坏脊椎稳定的前提下能改善突出物的体积和脊柱腰段的代偿性变形,有其明显的效果。4、疗效判定标准的研究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的文献很多,标准不一,如徐东来等人的“PLID疗法选择量化标准的探讨;杨占辉等人的“PLID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张余等的“PL

32、ID的综合评分法”;冯德荣等的“PLID疗效定量评价探讨”;周藐等的“PLID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其评价;姜建平等的“PLID疗效标准规范化讨论”;韦坚等的“手法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的疗效评价;孙天全等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以上各医家采用不同的标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了评价,但是由于各家所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其结果也难以在临床上应用。因此,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的重点、难点。(二)临床研究文献整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法复位及牵引固定】中医在“正骨八法”、“十六字方针”治疗骨折原则的原则指导下,用不加重局部损伤

33、的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局部外固定,牵引治疗和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适宜老年患者伴严重的痰患,手术风险大,不宜手术和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张永祥, 杜金生, 刘红博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正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良率90%以上。中医正骨手法及牵引配合手术和中药内服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张华, 李元贞采用中医正骨手法配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评价优良率90%。【辨证用药:三期辨证及中药外敷外洗】诸多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在西医手术基础或中医正骨手法基础上,给予三期辨证论治,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临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辨证论治,多

34、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和营生新,后期强壮筋骨。早期疼痛较重且无皮肤破损者可以外敷中药,消肿止痛;中后期由于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应用中药热奄包溻渍患肢,可以减少粘连,改善关节功能,以疏松关节筋络,疏导腠理,疏通气血、活血止痛为原则。党兴, 易洪城, 熊屹,等观察4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配合中医辨证分期内外用药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FNA内固定术患者。方药如下:早期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方:当归12,川芎6,乳香6,苏木5,红花5,没药6,地鳖虫3,三七3,赤芍9,陈皮5,

35、落得打6,甘草3。一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周中期 和营生新、接筋续骨,续骨活血汤:当归尾12,赤芍10,白芍10,生地15,红花6,地鳖虫6,骨碎补12,煅自燃铜12,续断12,落得打10,乳香6,没药6。一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周后期 强壮筋骨、调和肝肾,生血补髓汤:生地12,赤芍10,川芎10,黄芪30,杜仲15,五加皮15,牛膝10,红花10,当归10,续断15。一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周拆线后中药热奄包溻渍患肢 红花20,花椒20,桂枝20,艾叶20,当归20,牛膝20,苏木20,泽兰20,细辛20,威灵仙20,制二乌20,透骨草20,伸筋草20,千年健20,海桐皮2

36、0。2日1剂,每日溻渍2次,每次不少于30min,共1-2月,直至愈合郑雨中, 郑臣校, 曾远,等以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现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能够促进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功能恢复。方药如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采用复方四黄液手术伤口换药,术后48小时后予中药热奄包外敷患处,术后第4天开始加用CPM进行关节活动(运动幅度逐渐加大)。术后中药内服采用中医骨伤3期辨证;初期(术后2周内)以活血化瘀、行气消肿止痛为法,选用中山市中医院协定方创伤I号方(丹参10,川芎10,木香10,桃仁10,生地15,延胡索20,赤芍15,当归15);

37、中期(术后3-6周)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为法,选中山市中医院协定方创伤II号方(赤芍15,骨碎补15,当归15,自然铜15,续断15,生地15,乳香5,没药5);后期为术后7周后,以接骨续筋,补益肝肾为主,选中山市中医院协定方创伤III号方(骨碎补15,白芍15,杜仲15,续断15,熟地15,牛膝15,山茱萸15,当归10)翟太进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治疗期间无1例死亡,无褥疮,无髋内翻及下肢缩短(2cm)畸形。骨折愈合时间7-16周,平均11.5周。优14例,良2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5%。方药如下:骨折1-2周处方组成:红花6,生地15,川芎12

38、,白芍12,当归12,连翘12,三七9,牛膝9,乳香6.没药6,骨折3-4周处方:生地15,白芍12,川芎12,当归12,续断12,骨碎补12,牛膝12,自然铜9骨折5-6周方:生地15,白芍12,牛膝12,龙骨15,杜仲15,桑寄生15,龟板9,自然铜12,中药熏洗:拆除外固定中药熏洗,药物组成:自然铜、红花、泽兰、血蝎、五倍子、乳香、没药、生大黄、三七各15.中药在温水中浸泡30min后煮沸,每次熏洗30min,每日2次,药液可反复使用3次洪笃瑞, 李永龙采用中医辨证结合皮肤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愈47例(94%),好转3例(6%),未愈0例(0%)。方药如下:

39、治疗方法:手法复位、皮肤牵引、功能锻炼、中药内服按照骨折三期辩证:初期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紫金丹加减,后期左归丸加减邹拥军, 张帆, 于凯,等手术配合中医三期辨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1036个月随访,52例骨折68个月均临床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断钉和断棒。方药如下:早期:桃红四物汤(当归15,川芎10,乳香6,苏木6,红花10,没药6,赤芍10,陈皮5)中期:接骨汤(党参10,当归10,黄芪15,枸杞子15,桑寄生10,续断15,自然铜5,骨碎补15,白及10,龙骨10)后期舒筋散(刘寄奴15,苏木10,独活10,赤芍10,木瓜10,炮穿山甲6,杜仲15,枸杞15)卓春芳, 漆海如

40、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分期辨证论治疗效观察68例,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行中医期辨证论治及注射密钙息治疗均具有良好疗效,可促进骨折愈合。方药如下:早期:桃红四物汤(当归15,川芎10,乳香6,苏木6,红花10,没药6,赤芍10,陈皮5)中期:新接骨汤(当归、乳香、没药、土鳖虫各10,丹参、自然铜、续断、骨碎补、党参、白术、茯苓各15,甘草5)后期: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淮山药、杜仲、续断、骨碎补、补骨脂各15,山茱萸、丹皮、泽泻各10,怀牛膝、桑枝各20,甘草5)麦敏军, 高根平对96例经6个月-3年随访,其中优良36,良53,差7,总优良率92.7%。4例并发轻度肺部感染,2例出现褥疮

41、,2例因排尿困难,留置尿管后出现尿路感染,余无严重并发症。方药如下:早期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口服四物汤、外敷双柏膏中期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内服接骨散后期益气补血滋养肝肾强筋壮骨,佐以舒经活络治疗,内服健步虎潜丸,外用舒筋壮骨洗剂外洗徐仲翔将9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2组均行手术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单纯西医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恢复,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医辨证分期进行手术恢复。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方药如下:骨折早期(伤后1-2周):局部肿痛,予以活血行气止痛为主

42、,以清散瘀血,基本方:桃仁,红花,生地,白芍,当归,甘草骨折中期(伤后3-6周):和营生新、接骨续断为主,基本方:续断、煅自然铜,补骨脂,骨碎补,当归,三七,红花,桃仁,牛膝骨折后期:恢复关节、肢体活动功能,促其完全康复,基本方:杜仲、桑寄生、人参,伸筋草、独活、川芎、炙甘草症。早期疼痛较重且无皮肤破损可外敷中药,消肿止痛;中后期由于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应用中药热奄包溻渍患肢,可以减少粘连,改善关节功能。武红军, 王丙田, 刘马军,等采用整复手法配合活血止痛外洗散外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97%。方药如下:活血止痛外洗散:川乌

43、、草乌、桃仁、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并发症预防及治疗】股骨间粗隆骨折常见并发症有患侧膝关节僵硬、支架针道感染,髋内翻,肢体短缩畸形,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1、 下肢静脉栓塞赵仲伟, 施新革, 孔涛,等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组予以相同的综合预防方案,同时试验组予以桃红四物汤。结果桃红四物汤组对于血液流变方面的改善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杨维和采用中药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汤剂口服,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肌肉主动被动运动,中药外洗及离子导入进行预防治疗,

44、在治疗的78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者7例。方药如下:口服汤剂:黄芪30,当归15,桃仁10,红花6,川芎10,乳香5,没药5,柴胡10,香附6,赤芍15,地龙6.每日1剂,水煎服。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已发生深静脉血栓,加用中药洗剂:海桐皮20,透骨草30,三棱15,莪术15,伸筋草10,木瓜15,红花10,制乳香10,制没药10.锅中加水3000ml,煮沸10min,待药液变温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擦洗,也可浸湿棉布包裹肢体做中药离子导入,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3天邓义模, 王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及电针配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42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7周4个月,平均9周,总

45、优良率96.9%,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及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吴天然, 陈夏平, 李铭雄,等发现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支架术后DVT的形成,且安全性高。王锋, 林均馨, 王松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同时患肢外敷冰硝散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现疗效优于对照组(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同时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王刚辨证分期结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发现中医辨证结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恢复快,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少赵仲伟, 施新革, 孔涛,等通过随访45例患者发现,术后运用

46、中医康复疗法可以显著降低2周院内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2、术后贫血林立国, 王家辉, 叶剑刚,等采用八珍汤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气血亏虚证50例,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著改善22例,好转25例,差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50例中,显著改善14例,好转15例,差11例,总有效率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陈连锁, 辛海松, 刘西斌,等发现补肾生血方能明显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性贫血,提高RBC、Hb、Hct水平【中医辨证护理】李芬、王晓芳等采用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47、庄玲玲, 汪琤, 修忠标发现实施中医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减轻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疼痛的程度,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西医疼痛干预1、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同情、倾听等技巧进行沟通,以消除患者顾虑;3、避免体位不当、外固定过紧等加重疼痛的因素;4、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听音乐、肢体按摩、冷热敷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5、遵医嘱合理用药,疼痛较轻,采用非甾体类及弱阿片类药物,无法缓解时采用强阿片和非甾体类药物联用,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中医疼痛干预1、 中药分证论治护理:根据骨折三期辨证原则,围手术期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多以疼痛为主,辨证分型

48、多为气滞血淤型,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方药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红花6,川芎12,赤芍12,白芍12,熟地12,当归12,每日一次,分2次早晚温服且与西药间隔半小时。2、中医护理技术运用:手术前肿胀疼痛甚者采取涂药法,将本院制剂三黄散直接涂于疼痛部位,以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应用涂药法应注意涂药不宜过多、过厚,以防毛孔阻塞。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3、辨证施膳护理:围手术期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酸辣、油腻之品,指导患者多食用行气消散、活血化瘀之品可选用田七10,当归10,肉鸽1只,共炖熟烂,喝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71

49、0天;4、生活起居护理:指导患者起居有度,避免劳累【其他】李江山, 张志强用温肾逐瘀壮骨汤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方药如下:温肾逐瘀壮骨汤:淫羊藿10,杜仲15,菟丝子10,补骨脂10,肉苁蓉6,枸杞子15,当归20,没药6,红花10,桃仁10,水蛭5,白芍20,续断15,牛膝15,骨碎补15吴国强, 赵德义, 吴桂龙,等使用骨伤消肿化瘀方联合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效果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并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姚鹏远, 肖登科, 何立锋,等用伤科方配合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5例,采用伤科1号、2号(伤科1号方: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茯苓、三七等;伤科2

50、号方:当归、红花、川芎、赤芍、川断、骨碎补、自然铜、杜仲等)配合牵引治疗本病105例。结果:优良率达92.4%。于学美, 崔西泉, 张延明,等发现益气活血方具有缩短老年骨折患者愈合时间,预防老年性下肢骨折后骨量丢失的作用益气活血方:黄芪60,太子参15,熟地24,当归12,桃仁9,红花12,赤芍12,菟丝子30,甘草6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中药内服】熊越海、熊暑林等以自拟膝痹舒痛饮随症加减同时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总有效率96.7%,且能够明显改善休息痛、活动痛、晨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任宪石, 魏洪力, 战颉等使用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瘀血痹阻型膝痹病30例4周,有效率90%。沙

51、益辉等以膝痹通结合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与单纯行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改善膝关节疼痛与功能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功能,获得长期疗效。周翔, 詹强, 罗华送,等观察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以及自拟四藤膝痹汤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法对不同证型膝痹患者疗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常规推拿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卢渠以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塞来昔布胶囊组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WOMAC积分等方面,两组比较P0.05,两组资料效果无显著差异。针药并用

52、的治疗组具有不错的疗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局部微循环形成,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方药及治疗方法如下:1、膝痹舒痛饮:仙灵脾15,熟地12,枸杞12,杜仲12,川牛膝12,补骨脂12,黄芪30,当归12,鸡血藤12,蕲蛇8,制南星15,白芍10,甘草6。(10天一疗程。每天1剂,水煎2次,口服)穴位注射:患侧阳陵泉、悬钟、阿是穴,5ml注射器抽取5%当归注射液2ml,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1min,然后每穴注入0.3-0.5ml,注意不要注入关节腔,连续10天为1疗程。(熊越海, 熊暑林. 自拟膝痹舒痛饮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 2007, 19(1):31-32. )2、身痛逐淤

53、汤:黄芪30,川芎15,桃仁10,红花15,秦艽10,甘草5,羌活15,没药10,当归15,五灵脂10,香附10,牛膝15,地龙10.。随证加减(任宪石, 魏洪力, 战颉,等. 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瘀血痹阻型膝痹病30例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6):581-582.)3、四藤膝痹汤:鸡血藤30,络石藤15,忍冬藤20,海风藤15,川芎10,当归10,芍药10,杜仲10,丹参15,牛膝15,狗脊10,桑寄生15,延胡索6,路路通10,炙甘草6(江呈暘, 周翔, 詹强,等. 自拟四藤膝痹汤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2):219-

54、220.)4、膝痹方:独活15,鸡血藤30,络石藤15,忍冬藤20,海风藤15,川芎10,当归15,芍药10,杜仲10,牛膝15,桑寄生10,红花6,防风15,秦艽10,细辛5,路路通10(周翔, 詹强, 罗华送,等. 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6):1456-1458.)5、消炎通瘀方:苍术20,黄柏10,薏苡仁20,当归15,红花15,白芷15,桑寄生30,千年健30,艾叶30,延胡索20,徐长卿30,桂枝10,白芍30,三棱5,莪术5,杜仲30,怀牛膝30,知母30(卢渠. 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

55、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针灸推拿治疗】谢玮, 洪海平, 卫晓等针刺治疗80例膝痹病患者3周,发现治疗后患侧膝关节HSS功能积分和股四头肌静息状态肌张力RAUC均明显改善。提示针刺治疗可通过增加股四头肌肌张力、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以治疗膝痹病。陈宇杰将80例阳虚寒凝型膝痹(膝骨关节炎KOA)随机分为回旋灸组与雀啄灸组,每组40例。分别对患侧犊鼻穴进行回旋灸及雀啄灸灸治10min,结果显示雀啄灸对于灸点远端部位的升温效果要优于回旋灸,且雀啄灸对于灸点局部及远端部位皮肤表面的温热持续效应要优于回旋灸;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均明显改善,雀啄灸组减轻疼痛的效果优于回旋灸组。陈兴良, 江

56、学勤等将7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均以内外膝眼、梁丘、血海为主穴,常规针刺后,傍针刺组采用膝眼傍针刺,均以电针治疗。结果显示傍针刺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周翔, 詹强, 罗华送等观察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以及自拟四藤膝痹汤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法对不同证型膝痹患者疗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常规推拿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卢渠以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塞来昔布胶囊组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WOMAC积分等方面,两组比较P0.05,两组资料效果无显著差异。针药并用的治疗组具有不错

57、的疗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局部微循环形成,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吴立红, 王小平等将确诊为膝痹的155例患者,随机分成温针配合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组75例,温针组50例和膝关节运动疗法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照.结果温针配合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组的近期治愈率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温针组疗效也高于膝关节运动疗法组。蒙昌荣, 樊莉, 李勇等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末湿型膝痹40例,结果显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寒湿型膝痹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艾灸的温性作用对寒湿型膝痹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影响。王雷, 韩江余等将98例病人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3人、封闭治疗组30人、西药组35人,结果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温针灸组均优

58、于封闭治疗组与西药组。张翅对30例膝痹患者,采取围刺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患者4个疗程后治愈22例,占73.33%,显效5例,占16.67%,有效2例,占6.67%,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96.67%。嘉士健对门诊和住院病例用艾炷温针傍刺治疗。结果: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有效率99%,痊显率79%。许琳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等穴进行针刺治疗,患处同时用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器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温针灸内外侧膝眼。3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温针加磁振热治疗膝痹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结合特定

59、电磁波谱(TDP)治疗器治疗。王金涛, 周顺利, 易锦等对69例膝痹病患者分期推拿治疗1-2疗程,治愈30例(43.48%),好转39例(56.52%),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方法:1、傍针刺选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为主穴,膝眼傍常规治疗组:内外膝眼、梁丘、血海为主穴(陈兴良, 江学勤. 膝眼傍针刺加电针治疗膝痹病35例J. 四川中医, 2015, (5).)2、夹胫推肘牵膝手法:1)患者俯卧位,在大腿及小腿后侧施滚法,放松肌肉。配合揉按委中、殷门、承山等穴,酸胀为度。2)关节引伸法:术者以患肢腘窝作支点,屈曲膝关节。3)夹胫推肘牵膝法:患者仰卧位,屈膝120-150度,医者左手手掌置于

60、患膝关节上方,右腋夹持患者小腿,右手自患者膝关节下方穿过,置于左手肘部。右手推动左手肘部,带动膝关节向前运动。右腋部夹持患者小腿往后作相对运动,形成牵伸动作。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膝关节内外翻动作,以增加膝关节内外间隙。4)双手搓揉膝关节,以透热为度。5)拍法、叩击法施于膝关节。一般多用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每次3-5min,每天2-3次。上述手法每周5次(周翔, 詹强, 罗华送,等. 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6):1456-1458.)3、膝五针: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鹤顶(卢渠. 消炎通瘀汤加膝

61、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4、 温针疗法1)主穴,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配穴,天应穴。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患膝屈曲90度,取穴定位后进行常规消毒,选取28号1.5寸毫针,双膝眼进针方向与膝中线成45度角平刺,进针约1.2寸,鹤顶穴向髌骨下斜刺约1寸,其余穴位直刺约寸,发病初期行提插捻转泻法,病程较长者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并在主穴针柄上套置长约2.5cm清艾柱,点燃施灸,每穴1壮,每日1次,10次1疗程。膝关节运动法:下蹲运动与向前抬腿运动,每日重复运动10-15次,每日2-3回,10次为1疗程。(吴立红, 王小平. 温针配合

62、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膝痹75例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9(10):42-43. )2)温针灸治疗 取穴:1、肝俞、肾腧、足三里、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和阿是穴。2、采用直径为0.3mm一次性毫针刺入以上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2min,然后将2cm左右长的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此乃1壮,每次共燃3壮。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王雷, 韩江余. 温针灸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光明中医, 2011, 26(4):752-753. )5、针刺合用灸法对照组:内外膝眼、阳陵采、梁丘、血海、膝阳关等穴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

63、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柱灸内外侧膝眼每次每穴5壮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共治疗4周(蒙昌荣, 樊莉, 李勇,等. 针灸治疗40例寒湿型膝痹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08, 27(8):36-37.)6、围刺法治疗方法:嘱患者平卧,医者用4支以上毫针,主穴取患侧内外膝眼和阿是穴,配穴取阳陵泉、梁丘、膝阳关、阴陵泉、关元、足三里。内膝眼取2-3寸毫针从前向后与额状面呈45度角斜刺,膝眼操作为向膝外侧斜刺0.5-1寸,膝部肿胀疼痛甚处用“围针法”,用4支以上毫针,分别由患部便缘处斜向或沿皮刺向病变中心,并在病变中心处再直刺一针,进针深度在11.5寸之间,持续留针25-30min,

64、配穴取2寸毫针,穴位处常规消毒,将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得气后,留针25-30min,每日1次,6次为1疗程。治疗4疗程后统计疗效。(张翅. 围刺法治疗膝痹30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3(12):51-52.)7、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及观察方法: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治疗的膝关节腘窝处垫一小枕,小枕上铺一小毛巾,患膝关节屈曲放在小枕上,取患膝膝眼,膝关节周围常规消毒,选定外膝眼的进针点,左手固定皮肤,右手先取两根1.5寸毫针同时快速进针,缓缓推进1.2寸,微微捻转得气,再在外膝眼上髌骨下取一点,用1.5寸毫针向外膝眼的针尖方向单针进针,缓缓推进0.8-1寸,微微捻转得气。内膝眼操作同上。针刺完成后再在双针膝眼处各用一有小孔的纸片放于针眼处,取2块1.5cm长的艾柱在内外膝眼双针针尾上缓缓导入,点燃艾柱,待艾柱燃尽后再重复1艾柱,1次/天,6天为1疗程,休息2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嘉士健. 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7):50-51.)8、分期推拿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