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5402441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3.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课件(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内内 容容l定义监测: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定义监测:监测的目的和意义l解释为何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解释为何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l介绍国内外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案例介绍国内外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案例l设计一个危险因素监测方案设计一个危险因素监测方案l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引引 言言问题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什么?问题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什么? 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

2、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促进人民健康进人民健康。问题二:如何实现这一使命?问题二:如何实现这一使命?l制定和落实制定和落实“对策和措施对策和措施”l流行病学监测(又可称为疾病监测)流行病学监测(又可称为疾病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监测?什么是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什么是监测?什么是监测? 监测就是指监管并检测。监测就是指监管并检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监测与调查的区别监测与调查的区别 监测是连续(重复)地收集资料、并分析监测是连续(重复)地

3、收集资料、并分析和利用资料于公共卫生政策和规划,而调查只和利用资料于公共卫生政策和规划,而调查只是一次性的工作。(是一次性的工作。(2012年河南省年河南省“乙肝、丙乙肝、丙肝、高血压、糖尿病肝、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0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2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3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6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7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8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9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1

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2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3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5疾病监测目的疾病监测目的l掌握疾病及健康时间的分布和流行趋势掌握疾病及健康时间的分布和流行趋势l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l评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干预措施效果l预测疾病流行预测疾病流行l制订策略制订策略疾病监测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疾病监测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6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7主要慢性病的病因链主要慢性病的病因链根本的社根本的社会经济、会经济、

5、文化、政文化、政治和环境治和环境因素因素全球化全球化城市化城市化人口老人口老龄化龄化共有的可改共有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变危险因素不健康的膳不健康的膳食食体力活动不体力活动不足足吸烟吸烟饮酒饮酒精神状况精神状况不可改变的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年龄年龄性别性别遗传遗传中间危险中间危险因素因素u高血压高血压u高血糖高血糖u血脂异血脂异常常u超重和超重和肥胖肥胖主要慢性主要慢性病病p心脑血心脑血管疾病管疾病p糖尿病糖尿病p肿瘤肿瘤p慢性呼慢性呼吸系统疾吸系统疾病病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8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9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0慢性病共有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尽管缺少点新奇性,但是有效慢性

6、病共有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尽管缺少点新奇性,但是有效干预这三种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干预这三种危险因素可以预防80%80%的心血管疾病、的心血管疾病、2 2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和40%40%的肿瘤。的肿瘤。尽管基因研究一直是科学前沿,但是个体的遗传因素是难以改变尽管基因研究一直是科学前沿,但是个体的遗传因素是难以改变的,很难成为广覆盖的公共卫生措施的,很难成为广覆盖的公共卫生措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2为什么进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为什么进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3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4为什么进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为什么进行慢性病及

7、其危险因素监测?l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负担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威担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威胁着本已紧张的卫生服务。胁着本已紧张的卫生服务。l慢性病预防的基础是识别那些主要的共同慢性病预防的基础是识别那些主要的共同的危险因素,并预防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并预防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5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地方数据的影响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地方数据的影响l德克萨斯州德克萨斯州Williamson Williamson 县县56%56%无身体活动,无身体活动,34%34%超重,超重,21%21%肥胖肥胖l地

8、方公共卫生官员意识到地方公共卫生官员意识到问题,并采取了行动问题,并采取了行动l编制自行车地图,标注路编制自行车地图,标注路线,里程和安全提示线,里程和安全提示l为定制的地图开发基于网为定制的地图开发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络的应用程序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6制定地方项目和政策:制定地方项目和政策:SMART BRFSSSMART BRFSS在在Fargo Fargo l北达科他州北达科他州FargoFargo(法戈)(法戈)24.9%24.9%酗酒率酗酒率 vs. vs. 全国范围全国范围16.4%16.4%酗酒率酗酒率l规范的社区合作:预防酒精滥用规范的社区合作:预防酒精滥用 l任务目标:降低

9、任务目标:降低Fargo-Moorhead Fargo-Moorhead 地区地区2121岁以下人岁以下人群饮酒率群饮酒率反酗酒运动反酗酒运动政策改变提供便利政策改变提供便利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7l慢性病致病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慢病慢性病致病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慢病防治策略与措施的选择,首要措施是防治策略与措施的选择,首要措施是疾病预防。疾病预防。l综合的、以人群为基础的一级预防项综合的、以人群为基础的一级预防项目,是控制正在出现的慢性病流行的目,是控制正在出现的慢性病流行的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8l从一级预防的观点来看,对已知能预测疾从一级预防的

10、观点来看,对已知能预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监测,是一个适宜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监测,是一个适宜的工作起点。的工作起点。l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是国家公共卫生的一项基本职能。测是国家公共卫生的一项基本职能。 WHO WHO已将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及一已将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及一套自愿性全球目标提交套自愿性全球目标提交20132013年第六十六届年第六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大会通过。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39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 (25 (25项指标项指标)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11、40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框架 (25 (25项指标项指标) )有害使用酒精(成人短暂性大量饮酒)有害使用酒精(成人短暂性大量饮酒)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身体活动(成人)身体活动(成人)食盐食盐烟草使用(成人)烟草使用(成人)血糖血糖/ /糖尿病糖尿病血压血压超重和肥胖(成人)超重和肥胖(成人)总胆固醇总胆固醇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中国慢性病及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其危险因素监测已经包括了测已经包括了这这1010项指标项指标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1世界卫生组织阶梯式监测方法世界卫生组织阶梯式监测方法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慢性病及其危

12、险因素监测42监测的目的监测的目的l提供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监测工具,使各国能提供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监测工具,使各国能够建立和强化其监测能力。够建立和强化其监测能力。l监测的基本工作框架是建立一体化的、系统的、监测的基本工作框架是建立一体化的、系统的、旨在可持续的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旨在可持续的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数据系统收集的方法,使各国能够利用所因素数据系统收集的方法,使各国能够利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决策。收集的数据进行决策。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3监测策略监测策略l确定和描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和描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l建立危险因素监测的协

13、调方法,既坚持科学原理,建立危险因素监测的协调方法,既坚持科学原理,又有充分的灵活性以适应当地的和地区性的需要;又有充分的灵活性以适应当地的和地区性的需要;l提供技术材料和工具,包括培训,支持监测的实提供技术材料和工具,包括培训,支持监测的实施;施;l实施有效的通讯策略,为制定政策、干预项目、实施有效的通讯策略,为制定政策、干预项目、决策者、潜在的资金来源和公众提供数据资料;决策者、潜在的资金来源和公众提供数据资料;l利用新技术在国内和国家之间实现信息分享,以利用新技术在国内和国家之间实现信息分享,以进行相互比较。进行相互比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4确定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主要危险因素选择核心

14、危险因素的依据:选择核心危险因素的依据:l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影响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影响最大;大;l实施有效的一级预防是能够得到改善的;实施有效的一级预防是能够得到改善的;l已经证明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测量是有效的;已经证明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测量是有效的;l按适宜的伦理学标准是可以进行测量的。按适宜的伦理学标准是可以进行测量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文件中推荐了世界卫生组织在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文件中推荐了7 7种主要慢性病的共同种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

15、高血糖、高血脂。同时建议监测周期为同时建议监测周期为1 1到到2 2年年1 1次。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5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构成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构成 阶梯式监测方法(阶梯式监测方法(STEPSSTEPS)是一个连续的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监程。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监测提供了工作框架。测提供了工作框架。 阶梯式监测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是综合测量人阶梯式监测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是综合测量人群健康趋势的能力群健康趋势的能力。阶梯式监测文件的第一个要点是实施阶梯式监测文件的第一个要点是实施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

16、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6第一步:第一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主要危险因素的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主要危险因素的信息。第二步:第二步:进行简单的体格测量。进行简单的体格测量。第三步:第三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生物化学评价。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生物化学评价。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构成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构成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7涉及描述每个危险因素的三个模块涉及描述每个危险因素的三个模块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8每一步获取信息的模块清单每一步获取信息的模块清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49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0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1美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美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 (BR

17、FSS)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BRFSS)System (BRFSS)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2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BRFSS)l美国美国CDCCDC主持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之一,以州为单主持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之一,以州为单位的每月连续性电话询问调查监测系统,是世界位的每月连续性电话询问调查监测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持续进行的电话健康调查,调查对象:上最大的持续进行的电话健康调查,调查对象:拥有电话家庭中精神状态正常的拥有电话

18、家庭中精神状态正常的1818岁及以上成年岁及以上成年人。人。 l启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部门,及其他启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部门,及其他保健和教育机构,搜集成年人中与疾病发生、发保健和教育机构,搜集成年人中与疾病发生、发展或死亡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资料。展或死亡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资料。 l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有效工具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有效工具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3BRFSS监测内容监测内容(核心问卷和自行使用的添加问卷决定核心问卷和自行使用的添加问卷决定) -问卷设计选项问卷设计选项模块模块内容内容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人口学特征和当前影响人口学特征和当前影响健

19、康的行为(如吸烟、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等)饮酒等)所有州都选所有州都选轮流核心问题轮流核心问题设计两份不同内容的调设计两份不同内容的调查表,供各州在每隔一查表,供各州在每隔一年时交替使用年时交替使用所有州都选所有州都选可选模块可选模块特殊行为调查项目(如特殊行为调查项目(如使用鼻烟、枪支等)使用鼻烟、枪支等)一些州选一些州选州新增问题州新增问题结合本地情况,自行增结合本地情况,自行增加的调查项目(如自杀、加的调查项目(如自杀、骨质疏松、生物恐怖等)骨质疏松、生物恐怖等)州与州之间不同州与州之间不同新出现核心问题新出现核心问题如如9.119.11袭击后的心理和袭击后的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情绪的影

20、响所有州都选所有州都选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4轮流核心轮流核心奇数年奇数年l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l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知晓率l胆固醇知晓率胆固醇知晓率l关节炎负担关节炎负担l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偶数年偶数年妇女健康妇女健康前列腺筛查前列腺筛查结直肠癌筛查结直肠癌筛查口腔卫生口腔卫生跌落跌落安全带使用安全带使用饮酒和驾驶饮酒和驾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5不按比例的分层整群抽样不按比例的分层整群抽样从已知的企业购买随机产生的电话号码清单,从已知的企业购买随机产生的电话号码清单,清除不使用的号码清除不使用的号码拨一个号码拨一个号码如果是住所,确如果是住所,确定家庭入选资格定家庭入选资格(至少一名(至少

21、一名1818岁岁或以上成人)。或以上成人)。如果不合格,如果不合格,停止停止如果符合条件的,如果符合条件的,随机选择一名随机选择一名1818岁或以上岁或以上成人为采访对象成人为采访对象若无应答,重拨若无应答,重拨最多达最多达1515次次如果非住所,如果非住所,停止。停止。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6BRFSSBRFSS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l收集方式:书面记录方式;计算机联动电话调查收集方式:书面记录方式;计算机联动电话调查方式(方式(CATICATI)l收集时间:每月收集。收集时间:每月收集。l数据整理:行为监测室负责对各州数据进行质量数据整理:行为监测室负责对各州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22、在每年年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在每年年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l在部分州或地区同时开展了某一时点的横断面调在部分州或地区同时开展了某一时点的横断面调查。查。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7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8监测目的监测目的l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把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作为发展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把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作为发展中国家慢性病监测的优先选择。家慢性病监测的优先选择。l为了掌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为了掌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分析、评价我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

23、的流行特征,分析、评价我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相关政策和干预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相关政策和干预策略及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策略及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l建立一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开展以人群为建立一个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开展以人群为基础连续、系统的危险因素监测,不仅是我国慢性病监测的基础连续、系统的危险因素监测,不仅是我国慢性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环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59慢性病及

24、其危险因素监测60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2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3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4危险因素监测问卷核心内容危险因素监测问卷核心内容年份年份监测内容监测内容20042004年年问卷内容: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问卷内容: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服务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服务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20072007年年问卷:家庭表:家庭登记、饮食、经济、伤害状况问卷:家庭表:家庭登记、饮食、经济、伤害状况个人表:人口学特征、吸烟、

25、饮酒、饮食、身体活动、健康状况、精神卫个人表: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健康状况、精神卫生、生、伤害伤害,扩展部分:对吸烟的知识和态度扩展部分:对吸烟的知识和态度身体测量:加入扩展项目:部分监测点进行血糖的检测身体测量:加入扩展项目:部分监测点进行血糖的检测20102010年年问卷内容:人口、经济、社会及医疗卫生保障等基本信息,慢性病干预项问卷内容:人口、经济、社会及医疗卫生保障等基本信息,慢性病干预项目实施情况、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目实施情况、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上网行上网行为为,总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状况、心理健

26、康、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和伤害等和伤害等身体测量和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0112011年年随访。问卷内容:健康情况、失能情况、生存质量、高血压、脑卒中等主随访。问卷内容:健康情况、失能情况、生存质量、高血压、脑卒中等主要慢性病发病、患病、控制、管理情况,要慢性病发病、患病、控制、管理情况,5050岁以上人群主要健康问题等岁以上人群主要健康问题等身体测量:血压身体测量:血压20122012年年流动人口调查。问卷内容:基本信息、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情况、流动人口调查。问卷内容:基本信息、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情况、

27、社会社会支持和满意度支持和满意度、卫生服务利用和口腔卫生等、卫生服务利用和口腔卫生等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5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6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7慢性病评估慢性病评估l已发布已发布20042004年年-2010-2010年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年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定期发布中国慢性病报告因素监测报告。定期发布中国慢性病报告,全面描述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全面描述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应对策略及措施。、应对策略及措施。l通过两会特刊形式宣传慢性病防治工作通过两会特刊形式宣传慢性病防治工作l开展开展“全民健康生

28、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5 5周年活动周年活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8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69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0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1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2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3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4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1、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是集生命登记、慢性病病例报告和随访管理、医院、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是集生命登记、慢性病病例报告和随访管理、医院伤害监测为一体的综合网络直报系统。伤害监测为一体的综合网络直报系统。 2、浙卫办疾控、浙卫办疾控200838号号关于在全省启动慢性病等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通知关

29、于在全省启动慢性病等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通知。 2009年年1月月1日全省正式启用。日全省正式启用。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5内蒙古慢病监测系统内蒙古慢病监测系统20112011年年1010月月2020日正式开通日正式开通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6内蒙古慢病监测系统内蒙古慢病监测系统 慢慢病病管理管理系统简介系统简介 中科院沈中科院沈苏苏公司公司 20201212 年年 0 09 9 月月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7设计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案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8示范区示范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考评指标:考评指标:1.1.每年完成每年完成1 1次有代

30、表性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调查。核心指标监测调查。2.2.每每3 3年完成年完成1 1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79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估-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 按中国慢病防治工作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县按中国慢病防治工作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县级每三年监测级每三年监测1 1次,每次覆盖样本要求达全县人次,每次覆盖样本要求达全县人口的口的1%1%或不低于或不低于30003000人,监测项目行为调查、身人,监测项目行为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各至少体测量、实验室检测各至

31、少1 1项以上。项以上。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0监测的步骤监测的步骤1. . 定义问题定义问题确定你的监测系统(信息收集、来源)的结构和内容确定你的监测系统(信息收集、来源)的结构和内容2.2.数据收集数据收集确定哪些信息是相关的,收集数据的方式确定哪些信息是相关的,收集数据的方式3. 3. 输入和处理数据输入和处理数据 监测方案监测方案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1监测系统的步骤监测系统的步骤4. 4. 解释数据解释数据要绘制出最重要的功能,使其易于理解要绘制出最重要的功能,使其易于理解5.5.报告结果报告结果 数据发布数据发布 6.6.利用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利用结果制定干预计划 帮助规划者针对

32、问题进行监测,改善或发展现有的预防和干预政策帮助规划者针对问题进行监测,改善或发展现有的预防和干预政策和战略和战略7.7.评估监测系统,并保持最新评估监测系统,并保持最新需要动态和调整改变需要动态和调整改变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21.1.定义问题定义问题 - -监测内容及频率监测内容及频率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3数据收集数据收集1.1.现有资料的利用现有资料的利用方法一:方法一:可以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健康可以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健康档案进行收集。将所建立的档案资料中的上述档案进行收集。将所建立的档案资料中的上述“四种指标四种指标”进行分析,基数为所选取的档

33、案总数进行分析,基数为所选取的档案总数。方法二:方法二:收集当地相关单位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当地相关单位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方法三:方法三:收集机会性筛查资料(一般性检查,征兵收集机会性筛查资料(一般性检查,征兵、招工、入学,门诊,职业性体检等)、招工、入学,门诊,职业性体检等)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42.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 设计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设计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5监测工作方案监测工作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与目的第一部分:背景与目的第二部分:现场工作方案第二部分:现场工作方案1.1.调查前准备工作(各级职责、人员分工、调查物品调查前准备工作(各级职责、人员分工、调

34、查物品准备等)准备等)2.2.抽样方案抽样方案 样本量、抽样原则、抽样框、抽样方法与样本分配、抽样本量、抽样原则、抽样框、抽样方法与样本分配、抽样过程等样过程等3.3.现场调查工作内容及方法现场调查工作内容及方法编码原则、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的内容及方法编码原则、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的内容及方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6监测工作方案监测工作方案第四部分:实验室工作方案第四部分:实验室工作方案 现场血样的采集和处理、血样的保存、分装和现场血样的采集和处理、血样的保存、分装和运输、样品的检测等运输、样品的检测等第五部分:数据录入与分析第五部分:数据录入与分析第六部分:质量控制第

35、六部分: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第七部分:调查问卷及填写说明第七部分:调查问卷及填写说明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7样本量的计算样本量的计算各参数的含义及取值如下:各参数的含义及取值如下:N N:所需的样本量:所需的样本量其中:置信水平取其中:置信水平取95%95%(双侧),相应的(双侧),相应的u u=1.96=1.96;概;概率率p p取做糖尿病患病率取做糖尿病患病率9.2%9.2%(20122012年河南省年河南省“四病调四病调查查”);设计效率);设计效率deffdeff值取为值取为1.51.5;相对误差;相对误差r=1

36、5%r=15%,d=d= p p * *15%15%。可计算出样本量约为:。可计算出样本量约为:25282528人。若考虑人。若考虑10%10%的拒访率,最终需要的拒访率,最终需要28102810人。(不分层的情况下)人。(不分层的情况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8简单的计算公式: N=400*pq其中:q=1-p当概率当概率p p取做糖尿病患病率取做糖尿病患病率9.2%9.2%(20122012年河南省年河南省“四病调查四病调查”),样本量),样本量N3948N3948人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89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l第一阶段抽样

37、:在每个示范区内,按照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第一阶段抽样:在每个示范区内,按照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 6个乡镇(街道);个乡镇(街道);l第二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内,按照与人口规第二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内,按照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5 5个行政村(居委会);个行政村(居委会);l第三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内,按照整群第三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内,按照整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 2个村民个村民/ /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居

38、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4747个居民户;个居民户;l第四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第四阶段抽样:在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KISH表方法,随表方法,随机抽取机抽取18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 1人。人。先摸底的基础上抽样先摸底的基础上抽样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0根据样本量的分配,每个监测点调查根据样本量的分配,每个监测点调查6 6个乡镇个乡镇(街道),(街道),3030个行政村(居委会),个行政村(居委会),6060个村民个村民/ /居民小组,居民小组,28202820个居民户,个居民户,28202820个个1818岁及以上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个人调查。的常住

39、居民进行个人调查。在现场调查时要注意男女,年龄的分布。在现场调查时要注意男女,年龄的分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1开展现场调查收集数据开展现场调查收集数据血脂、胰岛素、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其它化血红蛋白等其它检测指标检测指标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2现场人员安排和现场调查流程现场人员安排和现场调查流程现场所配备的人员建议现场所配备的人员建议 登记处:登记处:登记员登记员 2 2 名(名(1 1 名负责附件名负责附件 6 6 的填写,发放调查问卷、的填写,发放调查问卷、采血管、识别码等,采血管、识别码等,1 1名负责调查问卷封面部分的填名负责调查问卷封面部分的填写) ;写) ; 质控

40、人员:质控人员:体格检查处:体格检查处:2 2 名(名(1 1 名负责男性测量处、名负责男性测量处、1 1 名女性名女性测量处)测量处) 采血处:采血处:1 1 名名 问卷质控员:问卷质控员: 2 2 名负责问卷的初步审核 (在交问卷处) 。名负责问卷的初步审核 (在交问卷处) 。 总现场的质控人员总现场的质控人员 1 1 名名 身体测量人员:身体测量人员: 根据各调查点情况配备,根据各调查点情况配备, 血压测量人员血压测量人员最好为有最好为有医学背景,且经常测量血压,熟知血压测量的方法的人。医学背景,且经常测量血压,熟知血压测量的方法的人。 问卷调查人员:问卷调查人员:只负责调查问卷,根据各

41、调查点情况配备。只负责调查问卷,根据各调查点情况配备。 采血人员:采血人员:2 2 名(其中名(其中 1 1 名儿科护士采集儿童血名儿科护士采集儿童血) ,负责采血管) ,负责采血管上识别码的粘贴, 检查真空采血管是否已经被调查对上识别码的粘贴, 检查真空采血管是否已经被调查对象损坏。象损坏。 血浆分离、分装、运输人员血浆分离、分装、运输人员 服用葡萄糖登记人员:服用葡萄糖登记人员:1 1- -2 2 名(负责调查对象的服糖,并填写附名(负责调查对象的服糖,并填写附件件9 9;专门负责通知服过糖的调查对象进行服糖后采;专门负责通知服过糖的调查对象进行服糖后采血) 。血) 。 礼品和早餐领取处:

42、礼品和早餐领取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 1 1 名。名。 现场协调人员现场协调人员 1 1 名。名。 现场急救处人员配备根据情况。现场急救处人员配备根据情况。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33.输入和处理数据输入和处理数据 可用可用EpidataEpidata、SPSS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尽力等相关统计软件尽力数据库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处理。数据库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处理。4.4.解释数据解释数据5.5.报告结果报告结果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4监测报告内容监测报告内容第一部分、监测背景第一部分、监测背景1 1、辖区内人口数、年龄、性别分布,人口消长、辖区内人口数、年龄、性别分布,人口消长趋势,疾病谱,健康

43、行为等趋势,疾病谱,健康行为等2 2、人文社会环境状况,如教育水平,经济结构、人文社会环境状况,如教育水平,经济结构等等3 3、社区资料、社区资料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5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一、抽样方法和样本来源一、抽样方法和样本来源二、资料收集方法二、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三、监测研究内容三、监测研究内容四、质量控制四、质量控制五、工作流程、资料收集流程五、工作流程、资料收集流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6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主要调查结果主要调查结果一、样本的代表性及人口学特征一、样本的代表性及人口学特征二、主要的慢性病

44、患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二、主要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三、超重和肥胖三、超重和肥胖四、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四、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五、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五、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7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结论与建议基于调查的结果提出可行的建议及干预措施。基于调查的结果提出可行的建议及干预措施。1.1.发现社区所存在的和优先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发现社区所存在的和优先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2.2.明确社区内居民的需要和需求明确社区内居民的需要和需求3.3.确定目标市场,为将要实施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确定目标市场,为将要实施的社区卫

45、生服务项目提供依据目提供依据4.4.设计设计/ /实施目标人群管理,为社区内开展的其实施目标人群管理,为社区内开展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他工作奠定基础。5.5.动员和争取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动员和争取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务项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86.6.利用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利用结果制定干预计划7.7.评估监测系统,保持最新评估监测系统,保持最新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99监测数据的分析监测数据的分析l分析指标分析指标最常用指标:最常用指标:(一)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一)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l1. 高血压高血压 收缩压(收缩压(SBP)/舒张压(舒张压(DBP)140m

46、mHg/90mmHg者,或已被诊断患有高者,或已被诊断患有高血压者。血压者。l2. 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知晓率 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明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明确被医疗机构诊断患有高血压者所占的比例;确被医疗机构诊断患有高血压者所占的比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00l 3. 3. 高血压治疗率高血压治疗率 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已采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已采用药物治疗者所占的比例;用药物治疗者所占的比例;l4. 4. 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 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得指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收缩压到有效控制(收缩压140mmHg140mmHg和和/ /或舒张压或舒张压90m

47、mHg90mmHg)所占的比例。)所占的比例。l5. 5. 糖尿病糖尿病 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7.0mmol/L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或口服糖耐量试验血糖试验血糖11.1mmol/L11.1mmol/L。还包括调查时已被诊断为。还包括调查时已被诊断为患有糖尿病者。患有糖尿病者。自报糖尿病患病率自报糖尿病患病率l6. 6. 糖尿病知晓率糖尿病知晓率 指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明确被指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明确被医疗机构诊断为患有糖尿病者所占的比例。医疗机构诊断为患有糖尿病者所占的比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01l7. 7. 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在所有调查对象

48、中,空腹血糖受损者所占的比例。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者所占的比例。空腹血糖受损的判断标准:的判断标准:6.1mmol/L6.1mmol/L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7.0mmol/L7.0mmol/L,服糖后,服糖后2h2h血糖值血糖值7.8mmol/L7.8mmol/L。l8. 8. 糖耐量受损患病率糖耐量受损患病率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糖耐量受损者所占的比例。糖耐量受损的判断糖耐量受损者所占的比例。糖耐量受损的判断标准:空腹血糖值标准:空腹血糖值6.1mmol/L6.1mmol/L,7.8 7.8 mmol/Lmmol/L服糖后服糖后2h2h值值11.1 mmol/L11.1

49、 mmol/L。l9. 9. 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治疗率 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所有患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所有患者中,采用胰岛素治疗和服用降糖药的患者所者中,采用胰岛素治疗和服用降糖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占的比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02l10、肥胖:体重指数(、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体重(kg)/身高身高2(米(米2) BMI18.5为低体重;为低体重;18.5BMI24.0,体重正,体重正常;常;24.0BMI28.0,超重;,超重;BMI28.0为肥胖。为肥胖。 超重率:人群中超重率:人群中BMI计算值达到超重范围者所计算值达到超重范围者所占的比例。占的比例。 肥胖率:人群中肥胖率:人群

50、中BMI计算值达到肥胖范围者所计算值达到肥胖范围者所占的比例。占的比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03总总 结结l十五部委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十五部委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2012-2015)提出监测工作的三个指标,其)提出监测工作的三个指标,其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覆盖全国中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覆盖全国50%50%的县(的县(市、区)。市、区)。l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能对慢病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能对慢病共同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人群的健康期望共同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将会延长寿命将会延长1010年左右。年左右。l监测在慢病防控工作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中监测在慢病防控工作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中国的慢病监测与评估还将承担重任。国的慢病监测与评估还将承担重任。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